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0426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科学探究(36分)

1、鸟巢的结构是怎样的?

为什么能经受住风吹雨打?

答:

鸟巢是圆形的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既轻又强韧,所以能经受住风吹雨打。

2、赵州桥用来减轻桥身重量的方法是什么?

赵州桥是一座单孔拱形大桥。

在大桥洞顶左 

右两边拱肩里,各砌有两个圆形小拱,用以加速排洪,减少桥身重量,节省石料,增强了桥身的稳定性,这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3、傣族人住竹楼有什么好处?

傣族竹楼,屋顶较为宽大且平缓,主要功能是通风防晒纳凉,防雨.;

房屋架空,人住楼上,能躲避地上炎炎暑热和潮气,防止虫豸侵害;

梁柱里外穿插连接,浑然一体,十分牢固,可防地震之忧;

楼下只有光秃秃的几根柱子,倘遇江水泛滥,一般情况下可保竹楼无恙。

三.走进生活。

(28分)

1、在装修房屋时,你选择什么材料铺地面?

请说说你的理由。

材料分很多种:

1、瓷砖2、强化地板3、实木地板4、竹地板5、地坪漆6、实木复合多层地板7、地板革8、大理石9、水刷石等各种材料方式都可以,没有对错,只要讲述您的理由以及期望,带来的好处就可以了!

2、未来的建筑会向怎样的方向发展呢?

请你写一写。

未来建筑涵盖节能、环保、绿色,利用新能源(太阳能)为能源供应,水资源循环利用等,采用新型的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等。

答出这些即可。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我掌握的科学知识(40分)

⑴人的心脏在腹部。

⑵组成人体最基本的单位是组织。

⑶使用显微镜时必须闭上一只眼睛。

⑷儿童的心率一般略高于成年人。

√)

⑴食物在消化过程中必须经过的器官是( 

A.心脏 

B.膀胱 

C.胃 

D.鼻子

⑵酗酒后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器官是( 

A)。

A.肝脏 

B.肺 

C.大脑

⑶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 

C)运到体内。

A.营养物质 

B.水 

C.氧气 

⑷测量心率是要注意( 

A.特别兴奋 

B.保持安静 

C.无所谓 

1、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____头_____、____颈____、___躯干_____、___四肢___组成。

2、我知道的人体内部的器官有__心脏_、__肝脏__、_胃_、_肾脏_、__脾脏_、_肺__等。

3、我们下水游泳,一开始觉得水凉,后来就觉得不那么凉了,这是一种适应现象。

4、心跳的快慢与__运动剧烈程度、情绪波动、外界刺激和心脏疾病____有关。

二.科学探究(30分)

1、什么叫消化?

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

2、什么叫吸收?

答:

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

3、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要学会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全面、合理的营养物质;

(2)保证足够的睡眠;

(3)加强体育锻炼;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遇事多和老师、家长交流、沟通;

(6)保持开朗愉悦的心情。

三.走进生活。

(30分)

1、怎样才能预防感冒呢?

1、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从外面回来一定要洗手、漱口。

2、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

3、注意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4、注意房间、教室的通风换气,不要太干燥。

2、要保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我们应该养成怎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1、不暴饮暴食.2、不喝酒或少喝酒。

3、吃东西细嚼慢咽。

4、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5、睡前不吃固体食物和甜食。

6、不喝生水,少吃凉东西。

7、少吃油腻食品。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我掌握的科学知识。

(33分)

1、我会选。

(1)消灭蚜虫最好的办法是( 

B)。

A.使用杀虫剂 

B.以虫治虫 

C.打死蚜虫

(2)生活中处理废油的最好方法是( 

C)。

A.倒入河中 

B.到进土壤里 

C.收集起来,进行处理再利用

(3)制作生态瓶时用不到的材料或工具是( 

D)。

A.透明广口瓶 

B.小鱼 

C.田螺 

D.土壤

(4)利用生态瓶模拟生态系统时,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B)。

A.沙砾 

B.阳光 

C.电源

2、我会填。

(1)生态系统中的平衡是___变化____(变化、不变)的。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利用阳光制造营养的被称为___生产者___,不能自己制造食物,以植物为食的动物被称为___消费者___,能分解动物的排泄物、尸体或腐烂物的细菌等微生物,被称为___分解者___。

(3)地球上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____生物圈___。

(4)制作生态瓶时,要先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这样做是为了_杀灭某些不需要的微生物或消毒。

(5)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处于食物链最底端的是水草或者水藻。

二.科学探究。

(50分)

1、小池塘里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哪些外界条件?

离不开以下非生物环境:

水、温度、空气、阳光、土壤等。

2、我们观察的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最多?

为什么?

植物最多。

因为植物是为其他生物制造氧气和养料的。

3、什么叫生态系统?

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构成。

4、什么叫生态平衡?

有些鸟类吃昆虫,大多数昆虫吃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并放出氧气,土壤里的细菌分解动植物的尸体。

周围的温度、土壤、空气、水分等与生物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就是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的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平衡。

(17)

为什么说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因为我们自己也属于生物圈的一份子,生物圈的每件事都与我们自己的生存有关,所以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我掌握的科学知识。

(51分)

1、我会填。

(1)银河系由大约500亿颗恒星2000亿颗行星组成;

宇宙中存在着__几十、上百_亿颗银河系那样的星系。

(2)人造地球卫星的功能很多,能进行通信转播的卫星叫_通讯卫星_;

能进行天文观测的叫_天文卫星__;

能进行资源勘测的卫星叫__地球资源卫星__。

(3)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_“东方红一号”_,是_1970_年发射成功的。

(4)可供多名宇航员长期工作的载人航天飞行器称作__空间站_。

在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空间站是_“和平号”_空间站。

宇航员在这里产出了_优质的半导体材料_和高纯度的药品_。

(1)银河系的直径大约( C )万光年。

A、15  B、20  C、10

(2)如果以光速飞行,从地球到银河系的中心大约需要( 

)万年。

A、2万年  B、2.8万年  C、3万年

(3)如果气球内的空气向下喷出,那么,气球向(  C  )。

A、左边飞  B、向下飞  C、向上飞

(4)人造地球卫星飞行的动力是( 

A、燃烧燃料  B、地球的引力 C、太空中的风力

(5)关于地球同步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在空中静止不动;

B、运动速度比地球快很多;

C、跟地球的速度相同;

二.科学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宇宙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地球属于太阳系银河系中央转。

(2)人造地球卫星有哪些功能?

人造地球卫星具有科学实验、通信、导航、侦察、气象预报、资源勘测和天文观测等多种用途。

(19分)

你认为探测宇宙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我认为宇宙广阔无垠、奥秘无穷,探测宇宙的奥秘很有价值。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测宇宙的奥秘:

1、观察法。

利用地面天文望远镜和太空望远镜来观测天体,可以降低成本投入,长期观察。

2、发射天体探测器。

发射天体探测器可以近距离的对天体进行探测,有的着陆后可以对星体的构成成份等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发射技术要求高,成本也不低。

3、发射宇宙飞船,乘坐天体机器人,让机器人代替人类到更远的地方去观察探测天体。

这样做的技术要求更高,成本投入相当大。

第五单元测试题

(44分)

(1)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 

(2)居里夫人是美国人。

(3)李四光是我国地质学家。

( 

(1)计算机是( 

B)人发明的。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2)提出相对论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阿基米德 

C.爱因斯坦 

D.法拉第

(1)我们所经历过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分为等大类。

(2)我学会的科学探究的技能有.

.。

(3)我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中得到的体会是.

.。

(45分)

1、汽车技术今后会向怎样的方向发展?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3、怎样写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

三.走进生活。

(11分)

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

你崇拜他(她)的理由是什么?

期末测试题

⑴赵州桥是美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

⑵从功能上看,三峡工程与长城是同一类的建筑物。

⑶人的心脏在胸部左侧。

⑷居里夫人发明了地动仪。

⑸人造地球卫星的功能很多。

⑴组成人体最基本的单位是( 

A.组织 

B.系统 

C.器官

⑵印刷术是( 

)人发明的。

A.节约建筑材料 

⑷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不需要经过的器官是( 

A.食道 

D.肠

⑸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A.水草 

B.鲤鱼 

C.虾

⑴心跳的快慢与有关。

⑵法国巴黎艾菲尔铁塔的结构属于结构。

⑶叫消化。

⑷“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一种现象。

⑸酗酒后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器官是。

⑹提出相对论的科学家是。

(36分)

1、赵州桥用来减轻桥身重量的方法是什么?

2、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为什么落不下来?

3、哈勃太空望远镜是哪个国家发射的,它的功能是什么?

六年级《比例》单元研修活动纪实

活动时间:

___3月6日

活动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

高数组5人及领导

下组领导:

贾校长

活动内容:

六年级《比例》单元研修

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六年级数学组研修的内容是《比例》一章。

本次研修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单元分析,第二部分课时分析。

二、单元分析:

(一)雷晓燕:

分析本单元教材内容及地位,编排特点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

比例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绘制地图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

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

另外通过对正比例与反比例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渗透函数思想,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本单元具体内容有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整理和复习,综合应用。

教材还在本单元后面安排了一个“阅读资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斐波那契数列”的由来及特点,寻找其规律,感受数学的内在魅力,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

本单元教材编排有以下特点:

1、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首先知识由实际问题引入,例如由大小不同的国旗引入比例的意义,从“世界公园”的埃菲尔铁塔模型引入解比例,从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现象引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等。

其次在练习中增加应用问题,例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练习过去都限于判断、组比例或解比例式题,现在练习中安排了较多的根据比例意义解比例的实际问题。

第三专门安排了比例的应用一节内容,其中既有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还有比例尺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是近代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是中学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小学,主要是通过一些知识的学习,渗透函数思想。

如结合乘除法的学习,通过数量关系进行渗透,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也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

因为函数关系反映的是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实际上反映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教材把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认识专门安排为一节,通过实例,用列表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关系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党雅娟:

分析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合能发挥数形结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7、结合地图和图纸,教学比例尺的含义。

(三)党琳:

分析单元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教学重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3、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会求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能用比例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学难点:

正反比例的判断、比例的应用。

本单元课时数:

18课时

三、课时分析

(一)潘艳绒:

说《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想

1.比例的意义。

例1教学比例的意义。

教材提供了含有国旗的四个情境图,由每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引出比例意义的教学。

教学时,可先复习比的知识,然后出示国旗长与宽的具体数据,让学生写出它们的比。

选取其中两个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由比值相等,将它们写成一个等式,从而引出比例的意义。

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找比组成比例。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先介绍组成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项、内项、外项;

分别计算比例中两个内项之积与两个外项之积,发现两个乘积的关系;

再把比例改写为分数形式,把等号两边的分子与分母交叉相乘,发现积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时,可利用前面组成的比例,认识项、内项、外项。

然后结合一个或几个比例式,让学生通过讨论,逐步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教材首先介绍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例2教学解比例,让学生体会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时,引导学生经历根据问题设数、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

然后,着重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可让学生自行解答。

例3是解用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

教材只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则由学生自己完成。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正、反比例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转折点,它是学生学习“变量关系”的开始,理解并掌握两种变量的正、反比例关系,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以后学习函数概念打下基础。

教学时注意:

1、提供情景素材,首次感知。

教材呈现了用相同的圆柱形杯子装水的实验,以列表的形式给出了装水的高度和相应体积的实验数据,让学生填写对应的底面积。

水的高度和相应体积的实验数据不必通过实验得出,但如果能用多媒体或其他形式呈现数据的获取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的体积和高度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对于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也是很有帮助的。

学生填写出对应的底面积后,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研究“表中的高度、体积、底面积三个量及其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可以出示以下几个问题:

(1)表中有哪几个量?

(高度、体积、底面积)这些量的值有什么特点?

(感受变量、常量,但不必概括)

(2)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变化的?

它们之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汇报后,可引导学生归纳:

水的体积随着高度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高度增加、体积也增加,高度降低、体积减少,但体积和高度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

这里的体积和高度是成正比例的量,体积和高度成正比例关系。

2、变换情景素材,再次感知。

仅有例题的首次感知还不能形成正比例的概念,建议增加一个与例题不同的情景素材,为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

如: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3、引导抽象概括,建立概念。

在前面两个例子的基础上,让学生比较:

它们有什么共同规律?

从而概括出“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然后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

练习七的第1题:

判断具体问题里的正比例,这是一个概念的正例,建议设计一个反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练习七的第2题:

没有提供具体的数据,要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稍抽象的判断,要求有所提高。

4、认识并简单应用正比例的图象(例2)。

例题简析:

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因为小学阶段研究的数主要是正数,所以表示的图像仅限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

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一方面应让学生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正比例的认识。

5、反比例的编排思路与例1相类似。

本小节注意两个问题:

1、概念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记忆的,要在一定的具体情境中体会正反比例的意义。

2、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3、注意图像教学要涉及相应的学生体验的活动。

(三)党琳:

说《比例尺》教学设想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它既可以作为比的应用,也可以看作是比例的应用,而且根据比例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与原图是相似图形。

人教版课标教材把它由原来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部分,移到了“比例的应用”部分。

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教学时,可以先出示例3:

“学校要建一个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出操场的平面图。

”然后提问:

如果按实际尺寸画出操场的平面图,同学们觉得怎们样?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呢?

……由此引入“比例尺”的教学(例3在本节课只作为的导入使用,真正解决问题按教材安排进行)。

结合比例尺的具体含义,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认识比例尺的关键在于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比例尺的概念。

教学时,可以先出示一幅用数值比例尺表示的地图,让学生找一找图中的比例尺、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例如,比例尺1∶1000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厘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等)再出示一幅用线段比例尺标注的地图,也让学生找一找图中的比例尺、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并由此揭示比例尺的概念,然后出示一组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放大比例尺的地图,再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这些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

此时,重点放在放大比例尺的含义上。

(四)王英:

说教学建议:

1、重视数学结构。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整体把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三者之间的数学结构,如果把比例尺看成一个分数,那么它们之间就有一乘二除的数量关系结构。

2、关注细节训练。

学习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特别是厘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要注意强调添0、去0的问题。

教学例1时,要注意强调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位置不能写反,化简比时要先统一单位,求比例尺的结果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

练习八中的习题,涉及到把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时,实际距离的单位要改写成所要求的单位(如,练习八第1题);

涉及到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时,设未知数时要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及其转换;

涉及到利用比例尺画图时,要在图中标明比例尺。

(五)潘艳绒:

说《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想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建议:

1、认识图形的放大。

教学时要注意四点:

(1)准确理解和表述“按2∶1放大图形”的含义

(2)教材精心选择的素材,为学生在探究性的画图中理解图形的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