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061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4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卫习题答案版.docx

环卫习题答案版

第一章绪论(答案版)

问答题:

试述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环境因素?

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后称何种污染物,并试举一例说明之。

标准答案及评分办法:

主要环境因素为化学因素(得分30%)

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后称二次污染物(得分20%)

试举一例说明(得分50%)

多选题:

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

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

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E.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

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B.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所致

C.地质地理原因使当地居民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所致

D.环境破坏对地质条件影响使人体摄入矿物质异常所致

E.饮食中某种元素含量异常所致

8.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

B.臭氧层破坏

C.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

D.生物多样性锐减

E.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

9.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B.人群健康

C.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D.人类健康及其周围环境

E.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10.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A.机体的新陈代谢上

B.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

C.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

D.人对环境的破坏,又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

E.人体每天摄取食物,获得足够营养

11.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为

A.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

B.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的作用机制

C.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D.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复杂性

E.环境中有益因素和有害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

问答题

问答题1

1.:

试述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复杂性

标准答案与评分办法:

(1)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和多途径入侵(25%)

(2)机体对有害因素反应的差异性(25%)

(3)低剂量长期暴露影响的隐匿性(25%)

(4)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可发生转化、降解或形成新的污染物(25%)

多选题:

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这些功能流是

A.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

B.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

C.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

D.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E.都不是

2.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A.是异养型微生物

B.是草食动物

C.是肉食动物

D.可起着加工和再生产的作用

E.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3.“食物网”的概念是

A.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

B.多种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食物关系

C.多种生物因食物不同,形成的复杂的食物关系

D.多种污染食物与健康的相互关系

E.复杂的食物之间的关系

4.生态系统健康是

A.人和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综合特性

B.生态系统对人健康影响的特性

C.人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特性

D.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

E.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特性

5.人类便于取用的河水、湖水及浅层地下水等淡水仅占水圈总水量的

A.12.0%左右

B.0.2%左右

C.0.01%左右

D.1.0%左右

E5.0%左右

6.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环境决定人类

B.人类改造环境

C.互为相因果

D.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

E.无特殊关系

7.有三种类型的化合物,其剂量-效应(反应)关系曲线的特征不同,它们是

A.有机物、无机物和金属化合物

B.有机物、无机物和必需元素

C.无阈值化合物、无机物和必需元素

D.无阈值化合物、有阈值化合物和必需元素

E.有机物、无机物和有阈值化合物

8.以下是影响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浓度的因素,除外

A.暴露频度

B.暴露期

C.化合物的生物半减期

D.暴露浓度

E.化合物的生物放大作用

9.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的浓度

A.在长暴露期后,趋于降低

B.在长暴露期后,趋于稳定

C.只要暴露期足够长,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D.只要生物半减期足够长短,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E.只要暴露频度高,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10.根据人群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的5级效应的分布规律是

A.两头大,中间小

B.两头小大,中间大

C.最弱的效应比例大

D.最强的效应比例大

E.都一样大

11.在人群健康效应谱中,准病态(即亚临床状态)的变化是

A.生理代偿的变化

B.体内负荷增加的变化

C.正常调节的变化

D.出现严重中毒

E.生理异常的变化

12.人群易感性是

A.遗传决定的

B.后天获得的

C.由遗传和后天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D.是不会改变的

E.是感染以后产生的

13.有害和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下列特征,哪项是错?

A.历来存在

B.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

C.依然存在

D.将继续长期存在

E.将逐渐消失

14.气候成为某些流行病的重要流行因素,以致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

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等病

A.秋冬季多见

B.冬春季多见

C.春夏季多见

D.夏冬季多见

E.夏秋季多见

15.哪项不是天气与气候对健康的影响方式

A.影响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

B.对生物性病原体和生物性传媒的影响

C.影响污染物的吸收

D.对人体的物理作用

E.影响环境质量

16.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

A.包括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

B.主要产生神经毒性

C.主要引起过敏反应

D.主要是致癌性

E.毒性一般低于环境污染物

17.下列都是植物所产生的有毒物质,除外

A.透明质酸酶

B.糖苷

C.霉菌毒素

D.生物碱

E.毒蛋白

18.微量元素的摄入与机体有害效应的产生,下面正确的叙述是

A.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

B.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C.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和摄入不足

D.部分微量元素摄入过高

E.以上都不是

19.环境污染的概念是

A.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的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B.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造成了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

C.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影响了人体健康

D.A+B

E.A+B+C

20.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复杂性表现为

A.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形成和途径进入人体

B.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

C.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

D.受污染影响人群的反应个体差异大

E.以上都是

21.下面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除外

A.地方性氟中毒

B.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氰基甲酯泄漏事件

C.前苏联发生过的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D.伦敦烟雾事件

E.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

22.影响环境化学污染物产生慢性危害的因素是

A.污染物的暴露剂量

B.污染物的暴露时间(暴露期和频度)

C.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半减期和化学特性

D.机体的反应特性

E.以上全是

23.下列是环境中易引起持续性蓄积危害的污染物,除外

A.DDT、PCBs等

B.氰化物

C.汞

D.镉

E.铅

24.IARC根据对人的致癌危险将致癌物分类,正确的描述是

A.1类:

对人致癌

B.1类:

对人很可能致癌

C.2A类:

对人可能致癌

D.2B类:

对人很可能致癌

E.3类:

对人很可能不致癌

25.化学致癌的引发阶段,较为正确的一种描述是

A.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有可测定的阈剂量。

B.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长,是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C.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D.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恶性前型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E.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恶性前型细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可逆的;引发剂有易于测定的阈剂量。

26.化学致癌的促进阶段,较为正确的一种描述是

A.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前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有可测定的阈剂量。

B.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后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无测定的阈剂量。

C.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前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无可测定的阈剂量。

D.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在引发剂后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有可测定的阈剂量。

E.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与引发剂同时给予才发挥作用;无可测定的阈剂量。

第三章大气卫生

问答题:

试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标准答案及评分办法:

一、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

1.引起急性中毒:

(1)烟雾事件(得分:

10%)

(2)生产事故(得分:

10%)

2.造成慢性危害及远期影响:

(1)长期刺激作用产生炎症:

(得分:

10%)

(2)心血管疾病(得分:

5%)

(3)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得分:

5%)

(4)慢性中毒(得分:

10%)

(5)致癌作用(得分:

10%)

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

1.气候改变(得分:

10%)

2.产生温室效应(得分:

10%)

3.臭氧层破坏(得分:

10%)

4.形成酸雨(得分:

10%)

多选题:

1.关于对流层,下列哪一项正确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C.气温不随高度变化

D.能反射无线电波

E.能使地球生物免受射线损害

2.下列那项不是紫外线的作用

A.色素沉着作用

B.杀菌作用

C.红斑作用

D.抗佝偻病作用

E.镇静作用

3.关于大气中的空气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鲜的清洁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

B.污染的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

C.空气阳离子对机体有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

D.空气阴离子可引起失眠、烦躁和血压升高

E.空气阳离子与阴离子对机体的作用相同

4.有利于形成煤烟型烟雾的条件不包括

A.地势低凹

B.逆温

C.空气潮湿

D.气温高

E.大气SO2污染严重

5.下列哪个是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

A.SO2

B.H2S

C.CO2

D.O3

E.NO

6.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气象因素包括

A.气温、气流、气压、光照

B.气温、空气离子、气压、雷电

C.气温、气流、气压、气湿

D.气温、气流、气湿、雷电

E.气温、气流、光照、空气离子

7.关于大气污染物的有组织排放,不正确的是

A.排出高度是指污染物通过烟囱等排放时烟囱的有效排出高度

B.污染源下风侧的污染物最高浓度与烟波的有效排出高度的平方成反比

C.有害气体的烟波着陆点是烟囱有效高度的10─20倍

D.与污染源的距离是决定大气污染程度的最基本的因素

E.近地面的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以烟波着陆点处最大

8.大气发生逆温时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又升高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C.γ<0

D.γ>0

E.γ=0

9.下列哪项不是大气化学性污染物的自净方式

A.扩散

B.微生物分解

C.氧化

D.植物吸收

E.沉降

10.下列关于大气二次污染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化学烟雾是二次污染物

B.一次污染物经化学或光化学作用生成

C.与一次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D.二次污染物的毒性往往更大

E.刮风时再次进入大气的铅尘是二次污染物

11.下列中不属于大气污染对健康直接危害的是

A.慢性中毒

B.变态反应

C.急性中毒

D.肺癌

E.佝偻病

12.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不包括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温室效应

D.大气能见度降低

E.机体免疫力降低

13.下列哪项不是“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

A.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煤炭的燃烧产物

B.有气温高,气压低,无风,晴朗等气象条件

C.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D.易发生在河谷盆地

E.受害者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最早

14.关于“光化学烟雾事件”,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B.多发生在早晨

C.主要污染物是SO2

D.多发于寒冷季节

E.多发生在南北纬度60度以上的地区

15.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

A.6.5

B.5.6

C.4.5

D.3.0

E.以上都不对

16.下列哪项不是燃料完全燃烧时的产物?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多环芳烃

D.二氧化氮

E.灰分

17.有关大气颗粒物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大气颗粒物对呼吸道局部组织有堵塞作用

B.大气颗粒物在上呼吸道沉积

C.大气颗粒物可作为其它污染物的载体

D.大气颗粒物上的化学成分有联合毒作用

E.大气颗粒物可催化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转化为二次污染物

18.可吸入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粒径____的颗粒物

A.≤100μm

B.≤10μm

C.≤2.5μm

D.≤0.1μm

E.≥1μm

19.有关多环芳烃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气中的BaP与人群中肺癌的死亡率有正相关关系

B.大气中的致癌性多环芳烃主要是BaP

C.BaP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境化学致癌物

D.多环芳烃可与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

E.多环芳烃中有强致癌性的多为四到七环的稠环化合物

20.下面关于CO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急性CO中毒的严重程度与血中COHb含量无关

B.血中COHb含量与空气中的CO浓度呈正相关

C.急性CO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D.胎儿对CO的毒性比成人敏感

E.吸烟者血中的COHb浓度比非吸烟者高

21.关于铅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血铅是铅内暴露的重要指标

B.铅只对神经系统有毒性

C.儿童对铅的毒性比成人更敏感

D.儿童血铅在100μg/L时,可以出现学习能力的下降

E.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22.下列有关二噁英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噁英类有免疫毒性

B.主要来源于城市和工业垃圾焚烧

C.氯苯是二噁英类合成的唯一前体

D.人体内二噁英类的主要来源是食物

E.二噁英类可使雄性动物雌性化

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准实质上等同于标准

B.基准有法律效力,标准无法律效力

C.基准和标准都有法律效力

D.基准是标准的科学依据,标准是基准内容的实际体现

E.基准是标准内容的实际体现,标准是基准的科学依据

 

第四章水体卫生

问答题:

简述的水俣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标准答案及评分办法:

1.水俣病是一种汞污染引起的公害病。

(得分:

30%)

2.发病机制:

含汞工业废水排入水体后,经化学和生物化学转化形成脂溶性3.极强的甲基汞,在水生食物链中经生物放大作用,生成高汞含量鱼、虾等水产品。

(得分:

30%)

4.甲基汞具有脂溶性强、容易穿透血脑屏障而蓄积在人脑中,大脑中枢神经是水俣病危害的靶器官。

(得分:

30%)

5.表现症状:

走路不稳、言语不清、肢端麻木、狂躁不安等。

(得分:

10%)

多选题:

1、水硬度指:

2、水暂时硬度指:

3、水永久硬度指:

A、溶解性固体和悬浮性固体;

B、钙、镁的重碳酸盐;

C、钙、镁的硫酸盐和氧化物;

D、水中不能除去的钙、镁盐类;

E、溶解于水中的钙、镁盐类总和。

4、与溶解在水中的氧含量有关的因素有:

5、影响水中溶解氧含量的主要因素为:

A、空气氧分压;

B、水温;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6、可致水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增加的是:

7、同一生物体在不同阶段富集系数增加的过程是:

A、生物蓄积作用;

B、生物浓缩作用;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8、属于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是:

9、湖泊的富营养化表现为:

10、近海富营养化表现为:

A、赤潮;

B、水华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1、评价水受生物性污染的参考指标是:

12、水受粪便污染的常用指示菌是:

13、水质细菌学检验的常用指标是:

A、细菌总群;

B、总大肠菌群;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4、地面水中硫酸盐含量骤然增加时,表明其受:

15、地面水是氧化物含量突然增时,表明其受:

A、生活污水污染;

B、农田迳流污染;

C、工业废水污染;

D、人、畜粪便污染;

E、含氮有机物污染

16、地面水环境指数常用评价标准是:

A、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B、选用参数的最高容许浓度;

C、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E、送院污水排放标准。

17、有机物(卤代烃等)在水环境中最重要的化学转化反应是:

A、水解反应;

B、络合反应;

C、中和反应;

D、氧化反应;

E、还原反应。

18、最主要来源于动植物体的有机物为:

A、有机氮;

B、蛋白氮;

C、氨氮;

D、亚硝酸盐氮;

E、硝酸盐氮。

19、说明水质好转过程的是:

20、说明水质恶化过程的是:

21、可致水质发黑、发臭的是:

A、耗氧作用>复氧作用;

B、耗氧作用<复氧作用;

C、耗氧作用=复氧作用;

D、氧垂曲线溶解氧的最低点>4mg/L

E、氧垂曲线溶解氧的最低点<4mg/L

22、水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迁移的重要介质是:

A、水;

B、悬浮物;

C、颗粒物;

D、生物体;

E、胶体。

23、流径沼泽或含腐殖质的地面水呈现:

24、含亚铁盐地下水抽出地面后呈现:

A、棕色或棕黄色;

B、绿色或黄绿色;

C、黄褐色;

D、黑色;

E、蓝色。

25、水中硫酸钠或硫酸镁过多呈:

26、水中铁盐过多时呈:

27、水中氯化物过多时呈:

A、苦味;

B、收敛味;

C、涩味;

D、沼泽味;

E、咸味。

28、通常作为基本迁移介质的是:

29、有毒金属和有机污染的主要迁移介质是:

A、水;

B、沉积物(颗粒物);

C、细菌;

D、底泥;

E、生物体。

30、沿海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致:

31、流量大的江河,污水在断面可出现:

A、岸边污染带;

B、污染物在断面分布均匀并多方位扩散;

C、水华;

D、赤潮;

E、海水入侵。

32、属于光解作用的是:

33、属于光氧化反应的是:

34、有微生物参与的化学净化过程是:

A、中和酸废水;

B、有机氮化物分解;

C、乙拌磷杀虫刹在腐殖酸存在下分解;

D、氨基甲酸酯在天然水中通过自由基作用;

E、中和碱废水。

35、一条受污染河流中鱼类突然大量死亡,最常见原因:

A、PH值异常;

B、DO值过低;

C、有毒物存在;

D、有病原物存在;

E、缺少营养物质。

36、产生氯酚臭的水酚浓度为:

A、0.1mg/L

B、0.01mg/L

C、0.001mg/L

D、0.005mg/L

E、0.0025mg/L

第五章饮用水卫生

问答题:

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标准答案与评分办法:

1.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爆发流行(35%)

2.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35%)

3.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处理措施,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30%)

多选题:

1.下列哪种疾病属介水传染病

A.克汀病

B.水俁病

C.甲型肝炎

D.氟斑牙

E.地方性甲状腺肿

2.介水传染病一般多见于

A.中毒性疾病

B.肠道传染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皮肤病

E.免疫性疾病

3.关于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

B.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

C.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D.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发病者可终年不断

E.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后,疾病的流行仍难以得到控制

4.饮水中硝酸盐增高易引起婴幼儿患的疾病

A.营养不良

B.克汀病

C.皮肤色素沉着

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E.骨软化症

5.在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副产物的有机物称为

A.有机前体物

B.三卤甲烷

C.卤代乙酸

D.藻毒素

E.氯化羟基呋喃酮

6.氯化羟基呋喃酮(MX)污染主要来源于

A.汽车废气

B.饮水氯化消毒

C.装饰和建筑材料

D.垃圾焚烧

E.污染的化妆品

7.致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A.甲肝病毒

B.乙肝病毒

C.微囊藻毒素

D.A+B

E.B+C

8.水的硬度通常是指水中

A.钙、镁离子的含量

B.钙、铁离子的含量

C.钙、磷离子的含量

D.钙、钾离子的含量

E.钙、锌离子的含量

9.评价管网是否出现二次污染的指标

A.细菌总数

B.总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游离性余氯

E.BOD

10.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游离性余氯”属于

A.感官性状指标

B.化学指标

C.毒理学指标

D.细菌学指标

E.放射性指标

11.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原则是

A.流行病学安全

B.所含化学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