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0794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docx

西方史学史名词解释2

2,现当代史学的共同特征和趋势:

现当代史学的共同特征和趋势:

在历史的哲学思维上从本体论逐步转向认识论,从所谓的思辩的历史哲学转向批判和分析的历史哲学(5分);从传统的描述性历史转向分析性历史(5分);史学研究的对象从注重个别显要人物转向强调社会经济结构和心理结构的"总体史"及各类新专门史(5分);研究方法从依靠个人进行史料的手工爬梳,转向依靠电脑储存和处理文献资料,出现使用数理模型的计量史学(5分).西方史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重大变革的时期(5分).

1、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个富有的家庭。

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2、修昔底德——(约前460—前396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出身于雅典一个显贵之家。

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范型,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

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3、李维——(前59—公元17年)古罗马学家,早年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

著述丰富,流传下来仅《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并残缺不齐。

创立了通史体例,并重视历史垂训,且文笔优美。

但其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对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影响史实可靠性。

尽管如此还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不失为研究罗马早期及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4、塔西佗——(约55—120年)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

主要著作有《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以及道德教化作用。

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反对暴政,怀念歌颂共和,因而透露出浓厚悲观主义情绪。

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5、《法兰克人史》——是六世纪法兰克国家历史的主要著作,作者格雷戈里是中世纪法国著名史学家。

全书始自《圣经》所宣扬的“创世”,止于公元591年,共10卷,详近而略古,内容十分丰富,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由于历史上关于法兰克早期历史记载甚少,此书也就显得弥足珍贵,格雷戈里被誉为“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

艾因哈德——(770—840年)是法兰克王国、也是中世纪欧洲最著名的传记家,查理曼帝国"加洛林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是传记体的《查理大帝传》,不同于圣徒传,描写的是世俗的君主,书中四处洋溢着对查理大帝赞扬,并且舍弃了一些重要是史料,但是无论如何,该书叙事明快、文情并茂,使得其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6、《上帝之城》——是第一部教会历史哲学,奥古斯丁著,全书共二十二卷,历十四年才完成。

该书发展并确立中世纪的历史时间观念,反对异端学说,维护基督教神学体系,构建了神学体系的基础。

确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为以后的中世纪史学定下基调。

比德——(约673—735年)中世纪英国历史上的卓越学者、历史家。

毕生居住在修道院中,从事宗教活动和撰述,传世之作《英国教会史》,用“吾主纪年”来计算年代,为基督教学者沿用至今。

由于其史学成就卓著,被尊为“英国史学之父”。

7、《君主论》——马基亚维利的名著,该书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

认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

影响了后世许多政治家,他的理论也被曲解为马基亚维利主义。

玻兰达斯派——博学派史学的主要代表,创始人是路斯威德神父,其弟子玻兰达斯,因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名望使得玻兰达斯派名扬四海。

玻兰达斯派的伟大工程是将基督教世界出现过的圣徒按照其圣徒节在公历上的顺序编排出来。

该派最优秀的史学家是丕皮布洛奇,主张应该以史料的真实与否以及与事实是否相符作为衡量史料价值的标准,对史料批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8、伏尔泰——(1694-1778年)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

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最具影响的理性主义史学家。

代表作有《路易十四时代》《论各国的道德与精神》《彼得大帝统治时代的俄国史》等,在西方近代史学上,最先把文化史引入历史学领域,倡导“文化史观”,堪称近代社会文化史之滥觞。

把理性主义放入历史研究之中,体现了时代的精神,理性主义史学派的奠基人。

9、吉本——(1737—1794年)是十八世纪英国最有影响的历史学家,启蒙时代西方史家的杰出代表。

传世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代表了十八世纪西方历史学的最高成就,上自古罗马帝国的全盛时代──安敦尼王朝奠基,下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轫,共6卷71章,约300万字,可谓体大思精、卷帙浩繁。

尽管吉本仍然恪守着政治·军事史的旧传统,但把古代与近代的历史当作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连接起来,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极大。

阶级斗争史观——十九世纪最重要的史学思想之一,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基佐、米涅、梯也尔等倡导以“阶级斗争”不断创造历史的阶级史观。

在解释历史时,运用了阶级斗争的学说,把阶级斗争视为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与动力,认识到阶级斗争产生的根源在于利益的对立,宣扬资产阶级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0、客观主义史学——十九世纪史学思想的主流,称雄西方史坛百余年,由兰克学派倡导。

主要倡导以“如实直书”为基础,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以史料批判为保证。

形成“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则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

其最大的“失”过分强调客观性的科学理性,对历史发展的规律避而不谈。

11、哥丁根学派——形成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

伽特勒、施洛塞尔、斯毕特勒、赫伦等。

把古典史学提倡的史学批判方法,以及由博学家开辟的专业化史料考据方法与历史学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历史学专业化,使史学逐步走向近代科学性质,哥丁根学派重视原始资料的收集与辨析,为十九世纪兰克史学奠定了基础。

12、普鲁士学派——活跃于十九世纪的德国史坛的政治史学派,以达尔曼为精神之父,主要代表有聚贝尔、德罗伊森和特赖齐克。

主要是鼓吹民族主义,通过历史著述论证普鲁士统一德国这一政治使命的学者。

他们崇尚强权政治,不少人走向了沙文主义。

但他们在德意志统一中也成为一批文化先锋,对后来德意志的历史甚至于哲学都留下了非常深的积累。

13、维柯——(1668—1744年)近代西方历史哲学的鼻祖,代表作《新科学》是一部范围广阔,详论人类历史社会历史发展的鸿著,建立了历史发展的观点,并试图为它寻求出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提出了著名三阶段:

神祗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

马克思称赞其思想“有不少天才的闪光”。

他可以称得上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近代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

14、康德——(1724—1804年)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

对历史哲学也有独到的见解,1787年写成《一个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这篇历史哲学论文从理论上典型地发挥了他本人乃至整个启蒙时代的历史观念,从而大大推动了18世纪的历史哲学,成为后世历史哲学之先导。

15、《历史哲学》——黑格尔史学名著,是一部有着最深刻影响的著作。

黑格尔始终将思想与历史视为同一个过程,他自己的哲学就是历史的产物,必须历史地理解。

他以一种哲学思辨的眼光考察世界历史,寻求一种有关世界历史合乎理性的解释,从世界历史的个体现象中寻找到普遍的、内在的精神发展道路。

16、卡莱尔——(1795—1881年)是苏格兰的散文家和历史学家,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史学家。

主要作品有《论历史》《法国革命史》《英雄与英雄崇拜》,以英雄史观著称于世,认为人类社会进步是由少数伟大人物的智慧和力量决定的。

其作品有着很强的文学色彩,对读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17、实证主义史学——近代西方史学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孔德奠定了实证主义哲学之基础,并将之运用到历史研究当中去,批评历史虚无主义,提倡在历史研究中进行比较。

主要代表有巴克尔、布克哈特、泰纳等。

他们看来,史学研究与自然科学家在实验室研究自然科学没什么两样,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历史,却陷入了将历史现象等同于自然现象的困境。

18、文化形态学——又称社会形态学、比较形态学,现代西方史学最为重要流派之一。

肇始于斯本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汤因比继承与发展。

把历史看成一种高度的自律性,同时具有生长、兴衰、发展阶段的有机体,并试图通过比较各文化的兴衰过程,揭示其不同的特点,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19、汤因比——(1889–1975年)二十世纪英国着名历史学家,文化形态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传世之作《历史研究》影响巨大,提出了历史研究的单位,文明的数量,文明的可比性,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文明生长的尺度,文明衰落的原因,文明的解体等。

并且对西方文明的前景进行了分析,献身于寻求摆脱西方社会困境的人生道路。

时至今日虽失去了昔日的光辉,但他在现代西方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却是不可动摇。

20、年鉴学派——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

经历三个阶段,即创建(29—45)以费希尔、布洛克为创始人,发展(46-68)即布罗代尔时代,转型(68年之后)。

这些历史学家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

他们的理论不仅震撼了法国的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高卢战记》:

约著于公元前52年,共8卷,前7卷出于恺撒之手,最后一卷是他战友所续写的,本书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力图保持客观冷静的叙述,从体裁上来看《高卢战记》

是一本关于高卢地区战事的历史回忆录。

它以对高卢和日耳曼各地区的人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到萌芽状态国家出现这段时间的政治、社会、风俗和宗教的记述,《高卢战记》成为我们研究原始社会和民族学的重要依据。

 

 

爱德华·吉本:

十八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启蒙时代西方史家的杰出代表,著有《罗马帝国衰亡史》规模十分宏大,气势非凡,以基督教与蛮族的胜利为主题,全书共6卷,跨越了1300多年,极具文学价值,但也有缺陷,如仍恪守政治史的旧传统,内容不够开阔,认为基督教兴起、传播为罗马帝国衰亡主要原因,对基督教的传统教义、信条和教规等持批判态度。

 

 

孔多塞:

十八世纪法国历史学家,著有《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提出了理性不断进步的观念,而且还提出了科学推动社会进步的观点,甚至认为科学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他力图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并认为揭示社会进步的规律应当成为一门知道人类思考的新科学的基础,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十个阶段。

 

 

大卫·休谟:

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家,近代“不可知论”的创始人。

著有《英国史》、《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理研究》、《自然宗教对话录》等,主张扩大历史记载的范围,倾向于社会史。

同逻伯逊、吉本并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斯特拉波:

(约公元前63—24年)出生于小亚细亚本都地区,是一位地理学家,但也写过一些历史著作,著有《地理志》,把当时地中海地区的人民的地理知识作了一个总结,在古代的地理书籍中最为详备,这本书的内容论述了当时西方人所知道的那个世界的山川地势、民族分布、物产种类、商业往来、风俗民情等,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攸西比乌斯:

(约263—339)中世纪基督教史学家,被后人称为“教会史学之父”。

他是巴勒斯坦恺撒里亚的主教,他充分利用恺撒里亚保存完好的图书馆在313年君士坦丁堡承认基督教这种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下写了大量的书。

主要著作有《编年史》、《教会史》、《巴勒斯坦殉教者传》、《古代殉教者传集》、《君士坦丁传》等,他的著作最明显的价值在于史料的保存方面,《编年史》被认为是教会史中最大的一部,《巴勒斯坦殉教者传》开创了圣徒传这种以圣徒、殉教者为中心的传记类型。

 

普洛科比阿斯:

拜占庭时期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代表作有《查士丁尼皇帝争战史》和《秘史》。

另外有一本《哥特战争史》,是一位半有神半宿命论者,相信历史中有因果报应,因此也关心俗人的历史,以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为榜样,其著作是研究中西交通的重要资料,但也存在史料运用十分不严谨的事实。

 

《法兰克人史》:

亦称《历史》,按时间顺序编写,共分10卷,作者是格雷戈里,是格雷戈里时期的当代史,全书有浓厚的宗教意向,整个人类历史被基督教思想解释为一部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历史,叙述历史从时间起源开始,这就实践了早期教会史学以来发展形成的通史叙述的形式,使内容的展开严格按照时间之流进行,内容丰富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马基雅维里:

意大利人,史学与政治的结合在他那里表现得更为突出,代表作《君主论》,他的史学思想以性恶论为理论基础,以政治统治为目的的逻辑展开,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为政治家提供历史经验教训,以利于统治的实施,他十分重视时势的变化,以政治本位的功利主义史学,对循环论的破解同时还表现出他对未来社会进步的殷切期望,及隐藏于心中的乐观主义精神。

 

比昂多:

意大利人,对古罗马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著作有《著名的罗马》、《复兴的罗马》和《胜利的罗马》,这三部书可以认为是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奠基之作。

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他第一次提出“中世纪”的概念,并且,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他所坚持的历史连续性的观念,他对资料的重视和理解使他有能力对书中某些细节进行考证,使考古学资料和史料批判工作在历史写作中取得了卓越的效果。

 

瓦拉:

是一位与文献校勘学紧密联系的人物,首先是一位修辞学家,他在古典语言、道德学及神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瓦拉认为历史学是一切知识的根基与核心,而且他还认识到将任何事件当作一个主题的演变来看会有助于历史记载的真实。

瓦拉关于历史的种种看法为他的进一步研究准备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1435—1448年,瓦拉在那不勒斯宫廷中供职,1440年发表《君士坦丁赠礼的证伪》是针对教会的一个重要文件,即“君士坦丁赠礼”而作的。

 

勒卢阿:

法国史学家,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致力于研究牧师在各个社会中的功能,他从中发现每一个牧师的权力都来源于自救掌握的重要知识,而知识是在不同时代中不断积累起来的。

勒卢阿的思考由分析牧师转到分析文明的功能,他认为,一个后继时代的文明没有迹象表明将比上个时代的文明好或差,文明的差异是在特定时代中形成的。

然而,人类的知识是无穷尽的,现代人有可能超越古代,知道更多,这是一种进步,他将世界史的范围不断扩大,并将世界历史充为一个整体。

 

克拉林敦:

是近代一位杰出的英国史学家,主要著作是《英国叛乱与内战史》,他所追求的是自己认为的真实,从书中我们便能体会到这本著作中可能带有倾向性。

《英国叛乱与内战史》给他带来了同样多的批评和赞扬,有些地方的记载较为客观,有些地方却歪曲了事实,这本著作的成功与失败都是由他的政治立场决定的,他只是想在著作中宣扬其观点,并位意识到自己的信念已经对他所追求的客观性产生了影响。

 

尼布尔:

近代德国史学家,政治家。

他以博学著称,在柏林大学开设的罗马史课程吸引了所有希望感受伟大的罗马帝国兴衰的人。

尼布尔在政治方面的经验使他有能力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融贯于一体进行研究,以至他自信地认为,只有政治家才能写罗马史,而自己就是自古以来具有这种条件的绝无仅有的人。

 

艾因哈德:

中世纪法国一位重要史学家,曾当过查理大帝的秘书,主要著作是传记体《查理大帝》,这本传记体裁不同于圣徒传,毕竟是描写一位世俗皇帝,有些类似于古罗马的传记体。

查理大帝对作者的恩遇是作者进行历史叙述的直接动机。

书中四处洋溢着对查理大帝的宽容、博爱的赞扬,这些品质与基督教伦理精神相符,其叙述的内在宗教动机,即服务于自身对宗教的信仰。

 

鄂图:

12世纪初德国历史上因博学和思想深邃著称的伟大史学家,是圣·奥古斯丁的信徒,以奥古斯丁《上帝之城》的模式写成8卷本的《编年史》又称《双城史》,写从创世纪到自己时代的历史,把中世纪帝国当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以一种世界历史的眼光将一切已知历史事件相互联系的安排在上帝描绘的图表中,神学史观上并未对奥古斯丁有多少超越,但有大量著作,都用客观真实而受后人重视,将德国史学带上了一个高峰,为德国史学在近代的充分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彼德:

中世纪英国史学家,被称为“英国历史之父”,主要著作《英吉利教会史》,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翻阅了当时英国所有档案,充分占有所能获得的任何资料,写作目的除道德训诲功能之外,以写作作为自己献身于宗教事业上的实践方式,书中牵涉当时英国社会、经济、文化、民间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在基督教纪年方面,对后世影响很大。

 

《马可波罗游记》:

又称《东方见闻录》,此书被称为“世界第一奇书”,作者是马可波罗,意大利人,是西方世界第一个遍游东方而又留下历史记载的人,此书介绍了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科学文化及商业贸易等内容,此书的介绍极大地促进了西方人世界观上的转变,又为西方世界向东方扩张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麦考莱:

英国近代史学家,辉格党人的历史辩护大师。

他有着天才的记忆力,流畅优美的文笔,其历史著作的文学价值足以让它流芳后世。

生前留下5卷《英国史》,此书实现了作者对自己著作的要求。

在历史写作中,他一开始就反对那种一味追求真实的做法,相信历史学家有权进行选择,也应依靠写作技巧将零散的历史片断缀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格罗特:

英国史学家,出生于富贵人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会拉丁文,但在历史学研究方面并非科班出身,完全凭借卓越的自学能力踏入学界,他在希腊使方面的成就可与蒙森对罗马史研究的贡献比肩而论,著有《希腊史》共12卷,他严格区分信史与希腊神话与传说,提出希腊神话与传授应被当作艺术品来研究。

他指出希腊遗留给人类文明最宝贵的东西是政治自由。

 

阿里安:

罗马统治下的希腊史学家,只为亚历山大一人树碑立传,代表作《亚历山大远征记》受到史学家色诺芬的深刻影响,称之为新色诺芬,熟于军事,战争的胜负在他的笔下就成了英雄的个人意志对凡夫俗子的胜利。

 

阿庇安:

罗马统治下的希腊史学家,代表作《罗马史》以记述战争为主,编写方法与我国史书中的纪事本末体极为相似,史学价值:

A、十分注重考察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经济背景;B、纵横古今,或褒或贬,对读者颇有启迪与教益;C、为后世保留了不少早已失传的作品;D、它还可以一同事件的其他史家的记载相互比照,以校正史实上的错误;E、语言朴素、清新、自然。

不足之处:

被浓厚的天命观与宿命论的枷锁牢牢束缚。

 

普鲁塔克:

罗马统治下的希腊史学家,生平著述丰富,代表作《希腊罗马名人传》深刻反映了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印记,开西方史学中的历史传记体之先河,而且影响后世甚巨,注重亚历山大东征的哲学性。

《长征记》这是色诺芬最出色、流传最广泛的著作,是根据他率领那支希腊雇佣军远征波斯帝国的腹心。

在失利之后又历尽艰辛、从波斯回到希腊的悲壮经历而写成的。

虽然他在书中对自己的作用做了夸张描写,但是它为后人提供了有关希腊雇佣军与波斯帝国的许多真实细节,而且还记录了雇佣军所经过的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情习俗,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此书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军事教科书,向后人提供了古代希腊人的用兵之道及其实际战例,对后来的希腊兵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

《高卢战记》:

约著于公元前52年,共8卷,前7卷出于恺撒之手,最后一卷是他战友所续写的,本书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力图保持客观冷静的叙述,从体裁上来看《高卢战记》是一本关于高卢地区战事的历史回忆录。

它以对高卢和日耳曼各地区的人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到萌芽状态国家出现这段时间的政治、社会、风俗和宗教的记述,《高卢战记》成为我们研究原始社会和民

《希腊罗马名人传》又称《对传》(简称《名人传》或《传记集》。

它是罗马帝国早期希腊传记作家和伦理学家普鲁塔克的传世之作,也是西方纪传体历史著作之滥觞。

本书以古代希腊罗马社会广阔的历史舞台为背景,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全书共有50篇,其中46篇以类相从,是名符其实的对传。

尽管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专著,但因作者以其独特的风格,以古希腊罗马的重要历史人物为中心,详尽地描述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保存了许多已散件的文献材料和难得的传说佚事,至今仍是研究希腊罗马历史所必不可少的典籍。

《英吉利教会史》是中世纪英国历史上的卓越学者、历史家比德最重要的成果,此书除以开头的半卷篇幅追记罗马不列颠时期外,下余部分叙述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以后的历史,直到731年为止。

全书五卷,主要是依据教会的重大事件来划分的。

在字里行间人们可以朦胧地看到这一时期不列颠社会经济的变化,可以看到岛上一些早期封建国家的统治和斗争,还可以清晰地看到经过罗马教廷的振兴。

比德的《教会史》成为5世纪中期到731年这段时间唯一的记录,为英国保存了这段珍贵的历史。

这部史书长期以来被视为英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比德长期以来受到英人的尊敬,被称为“英国历史父”。

《马可波罗游记》:

又称《东方见闻录》,此书被称为“世界第一奇书”,作者是马可波罗,意大利人,是西方世界第一个遍游东方而又留下历史记载的人,此书介绍了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科学文化及商业贸易等内容,此书的介绍极大地促进了西方人世界观上的转变,又为西方世界向东方扩张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这些叙述在中古时代的地理学史,亚洲历史,中西交通史和中意关系史诸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法兰克人史》——是六世纪法兰克国家历史的主要著作,作者格雷戈里是中世纪法国著名史学家。

全书始自《圣经》所宣扬的“创世”,止于公元591年,共10卷,详近而略古,内容十分丰富,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由于历史上关于法兰克早期历史记载甚少,此书也就显得弥足珍贵,格雷戈里被誉为“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

《佛罗伦萨史》马基亚维里的代表作之一,其史学思想也主要反映在这本书中。

这是一本从蛮族入侵至1492年洛伦佐去世时的佛罗伦萨城邦的历史。

他用把佛罗伦萨融入西欧世界的眼光,开创了编年史体裁,否定基督教史学观念,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

并且他将历史与政治紧密练习在一起,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大不列颠志》近代英国著名史学家威廉·坎顿的代表作之一作。

全书按国别、郡别记载地理和历史,具有丰富扎实的史料基础,作者开发了前人笔记、铭文、古物、口碑、地名沿革等史料领域,是信息量极大、文词优美的不列颠历史和风物志,曾长期作为牛津大学史地教科书。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博学派指在博学时代(16C后半期~18C初)兴起的以整理和考证文献为表现形式的史学派别。

这一派别主要代表有:

博学派第一位学者是匹陶,比利时玻兰达斯派的路斯威德、玻兰达斯、丕皮布洛奇等,博学派更为突出的成就是波兰达斯派和圣魔尔派的贡献。

博学派重视史料特别是大量希腊文和拉丁文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出版,为后世史家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能;并且它开拓了法律史、古文字学、国家史等新的领域和方向,推动了历史辅助学科如年代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的发展

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

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

主张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为奋斗目标,以“理性”为旗帜,以无神论和人性论为武器,对封建的国家制度、伦理道德及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宗教神学,进行严厉的批判和彻底的否定。

在当时引起极大影响。

《路易十四时代》十八世纪最具影响的理性主义史学家伏尔泰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