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081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docx

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讲练测试题3

阶段性测试(十二)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如果……CGUUUUCUUACGCCU……是某基因产生的mRNA中的一个片段,如果在序列中某一位置增添了一个碱基,则表达时可能发生(  )

①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全部改变 ②肽链提前中断 ③肽链延长 ④没有变化 ⑤不能表达出肽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D.②④⑤

【解析】 若此碱基插入到编码区的外显子,则翻译成的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将全部改变。

若造成转录成的mRNA中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则翻译成肽链时会提前中断。

若造成转录成的mRNA中延后出现终止密码,则翻译成的肽链会延长。

若此碱基插入到编码区的内含子,则翻译成的肽链不变,故选A。

【答案】 A

2.(2009·盐城模拟)下列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利用“工程菌”生产人类胰岛素

B.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缺失

C.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移接到Ⅲ号染色体上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解析】 A项属于人工条件下的基因重组;B项属于基因突变;C项为非同源染色体间某段染色体的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项减数分裂中四分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 C

3.利用X射线处理麻风分枝杆菌可获得产生利福霉素较多的菌株。

X射线诱变的部位是(  )

A.拟核B.细胞核

C.质粒D.核糖体

【答案】 C

4.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具有的,而只能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没有的现象是(  )

A.基因重组B.性状改变

C.基因突变D.染色体变异

【解析】 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进行减数分裂,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 A

5.(2009·长沙测试)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解析】 A项中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导致物种进化;C项中Aa自交后代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D项中男女色盲基因的频率是相等的。

【答案】 B

6.右图为某种遗传病调查的一个家庭成员的情况,为了进一步确认5号个体致病基因的来源,对其父母进行了DNA分子检测,发现1、2号个体都不携带此致病基因。

那么,5号致病基因的来源及其基因型(用B、b表示)最可能是(  )

A.基因突变,Bb

B.基因重组,BB

C.染色体变异,bb

D.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Bbb

【解析】 因图示中1、2号个体不携带此致病基因,所以5号个体的致病基因只能是基因突变形成的;假如为隐性突变,需两个基因同时突变,且受精后才能发育成5,这种可能性极小,故应为显性突变的可能性最大。

【答案】 A

7.(2009·大连质检)在美国的一次大风暴后,有人搜集了136只受伤的麻雀,把它们饲养起来,结果活下来72只,死去64只。

在死去的个体中,大部分是个体比较大,变异类型特殊的,而生存下来的个体中,各种性状大都与平均值相近。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异等于死亡

B.自然选择不会改变物种

C.离开常态型变异的个体易被淘汰

D.不产生变异的生物才能生存

【解析】 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环境之间形成了一种协调关系,一旦发生变异,偏离了常态,将使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这种协调关系遭到破坏,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因而被淘汰。

【答案】 C

8.下列有关细胞所含染色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A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一条染色体

B.B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两条染色体

C.C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

D.D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四条染色体

【解析】 图A、C代表可能是二倍体,也可能是四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形成的单倍体,图B代表的生物不可能是二倍体,故前三者均错误。

图D为4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的1组染色体,可能是单倍体。

【答案】 D

9.(2009·黄冈中学测试题)①基因治疗是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之一,即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②格里菲思实验:

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R型细菌

R型菌落+S型菌落。

从变异的角度分析,①②变异的来源分别为(  )

A.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

B.①基因重组,②染色体变异

C.①基因重组,②基因突变

D.①基因重组,②基因重组

【解析】 本题以生物的变异为核心命题点,考查了基因治疗、基因重组、变异来源等知识点,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能力。

基因治疗中,健康的外源基因与基因缺陷细胞的基因重组;格里菲思实验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DNA进入R型肺炎双球菌细胞内实现基因重组,发生转化形成S型肺炎双球菌。

【答案】 D

10.下列各项中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②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③杂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产生绿色皱粒后代 ④“番茄—马铃薯”的培育 ⑤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 ⑥纯合高茎豌豆培养成四倍体 ⑦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 ⑧PCR扩增仪将一个DNA分子扩增出100万个DNA分子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

C.②③④⑤D.③

【解析】 ①是基因突变,②是DNA重组,③是基因的自由组合,④是植物体细胞杂交,⑤是动物细胞融合,⑥是多倍体培育(染色体加倍),⑦是单倍体培育(组织培养),⑧是DNA分子的克隆。

只有②③④⑤存在基因重组。

【答案】 C

11.判断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基因型为DD的豌豆能产生雌雄两种配子,其数量比接近11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

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将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花粉授到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柱头上,所结籽粒胚乳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

④染色体中DNA的核苷酸数量、种类和序列三者中有一个发生改变就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⑤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从而出现新性状

A.5种说法都对B.有4种说法不对

C.至少有2种说法对D.有1种说法不对

【解析】 主要考查遗传定律的实质和其他一些知识的发散思维。

基因型为DD的豌豆是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即D;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就是指F1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胚乳是由两个极核和一个精子受精形成的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因此是类似于三倍体的基因组成;组成染色体的核苷酸数目、种类和顺序的改变,都属于基因突变的内容;基因重组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和新的性状组合,不能产生新的基因。

【答案】 B

12.(2009·山东省模拟)育种工作者将用基因型为①YYRR和②yyrr的植株品种培育出新植株品种③④⑤的过程用如图表示,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①和②培育③所采用的方法Ⅰ为体细胞杂交法

B.用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方法Ⅱ是花药离体培养

C.培育⑤时途径Ⅲ比途径Ⅳ时间短

D.③通过Ⅲ培育出⑤的概率为

【解析】 本题考查应用遗传学进行育种的相关知识,育种方法的比较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同时要注意遗传规律在概率计算上的应用。

由图分析可知,方法Ⅰ是杂交育种而不是体细胞杂交,方法Ⅱ通常为花药离体培养以获得单倍体植株,方法Ⅲ为自交,Ⅳ为加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使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变成可育的二倍体植株。

用单倍体育种的好处是大大缩短了获得纯种植株的时间,所以培育⑤时途径Ⅲ比Ⅳ的时间长。

通过③自交方法获得⑤的概率为:

×

【答案】 B

13.(2009·襄樊质检)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不同的体色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

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

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B.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C.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蟹

【解析】 蟹群个体间存在体色差异,在生存斗争中,与环境颜色相适应的中间体色不易被天敌捕食而得以生存,但中间体色个体的食物来源未必多。

由于没有形成生殖隔离,体色不同的蟹仍是同一物种,它们的生殖能力没有多大差别。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的理解。

解题时要注意比较各选项的异同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A

14.下图纵轴表示青霉菌的菌株数,横轴表示青霉素的产量,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菌株数与产量之间的变化,曲线b、c、d表示某实验小组用不同剂量诱变剂处理后菌株数与产量之间的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b和a相比说明诱变剂可诱发基因突变,使青霉素产量提高

B.b、c、d三曲线比较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最符合人们要求的菌株是d曲线对应的菌株

D.不同剂量诱变剂处理最终能得到符合要求的类型

【解析】 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产生青霉素的产量有的更多,有的更少,说明诱变剂可大幅度改变某些性状。

b、c、d三曲线比较说明诱变可提高变异频率,改变菌株性状,但不定向;d曲线对应的菌株产量高,符合人们要求。

【答案】 A

15.(2009·杭州模拟)将二倍体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芝麻,此四倍体芝麻(  )

A.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相比,在理论上已经是一个新的物种了

B.产生的配子中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配子无遗传效应

C.产生的配子中无同源染色体,故用秋水仙素诱导产生的单倍体是不育的

D.产生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长成芝麻,因其体内仍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属于二倍体

【解析】 此四倍体芝麻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应含有两个相同的染色体组,所以还含有同源染色体。

如果将这个四倍体芝麻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杂交,产生的子代是三倍体,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所以,此四倍体与原来的二倍体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中也有同源染色体,能够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故这种单倍体是可育的。

由于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没有发生雌雄生殖细胞的融合,是由雄配子直接发育成的,所以只能称为单倍体,不能因为其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而称为二倍体。

【答案】 A

16.(2009·孝感模拟)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相比,关于其变异来源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者不会发生变异,后者有较大的变异性

B.前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前者一定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后者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D.前者一定不会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

【解析】 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属于无性繁殖,此过程中没有减数分裂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但由于存在有丝分裂,可能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发生。

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属于有性生殖,在此过程中存在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产生变异的可能性较大。

无论是在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过程中,环境因素都可能引起生物发生变异。

【答案】 B

17.(2009·合肥高三质检)下列对于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C.基因型Dd的豌豆经减数分裂会产生雌雄各两种配子,雌雄配子比例为11

D.利用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组织培养出来的植株是四倍体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学的相关知识。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杂合子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大于雌配子;利用八倍体小黑麦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

【答案】 B

18.(2009·高考原创卷)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通常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并不是所有的新物种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 C

19.科学家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和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方法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甲产生的F1有四种表现型

B.该育种方法选育的优良品种不可育

C.过程乙没有涉及花药离体培养

D.该育种方法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解析】 过程甲产生的F1只有一种表现型;单倍体育种涉及花药离体培养①和秋水仙素处理②,得到的个体是可育的纯合体。

【答案】 D

20.如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

A.甲:

AaBb    乙:

AAaBbb

B.甲:

AaaaBBbb乙:

AaBB

C.甲:

AAaaBbbb乙:

AaaBBb

D.甲:

AaaBbb乙:

AAaaBbbb

【解析】 甲图中含4个染色体组,乙图中含3个染色体组,故C选项所示基因型与图示染色体吻合。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7分)如图a所示为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途径,图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三种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环境中的酪氨酸除图a中所示的来源外,还可以来自于________。

(2)若酶①由n个氨基酸组成,则酶①基因外显子的碱基数目不可能少于________,合成酶①的过程中至少脱去了________个水分子。

(3)若医生怀疑某患儿缺乏酶①,诊断的方法是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b所示Ⅱ1因缺乏图a中的酶①而患有苯丙酮尿症,Ⅱ3因缺乏图a中的酶②而患有尿黑酸尿症,Ⅱ4不幸患血友病(上述三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用Pp、Aa、Hh表示)。

一号和二号家庭均不携带对方家庭出现的遗传病基因。

A.Ⅰ3个体涉及上述三种症状的基因型是________。

B.请以遗传图解的形式,解释一号家庭生育出患有苯丙酮尿症孩子的原因。

【答案】 

(1)食物 

(2)6n n-1

(3)患儿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过多的苯丙酮酸

(4)A.PPAaXHXh B.遗传图解(如图)

22.(8分)(2009·孝感模拟)西瓜的红瓤(A)对黄瓤(a)是显性,大子(B)对小子(b)是显性,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现有红瓤大子和黄瓤大子两个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上述两个品种杂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2)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依据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

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3)对稳定遗传的红瓤大子西瓜的种子进行射线处理,萌发后出现了小子植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一个育种方案,利用现有品种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纯种红瓤小子西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红瓤大子(A_B_)和黄瓤大子(aaB_)两个品种杂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即红瓤大子、红瓤小子、黄瓤大子、黄瓤小子,由此可推知红瓤大子的基因型为AaBb,黄瓤大子为aaBb。

(2)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属于染色体变异。

秋水仙素可抑制纺缍体的形成,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射线处理可诱发基因突B→b。

(4)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 

(1)AaBb、aaBb 

(2)染色体变异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射线导致大子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4)①种植红瓤大子西瓜,取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②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在后代中选出红瓤小子西瓜

23.(10分)下图为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分析回答: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方式,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从F2以后一般采用________的方法来获得可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2)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新品种,最好采用________育种方法。

请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说明该育种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A、H方向和E方向培育成的新品种,本质上的区别是:

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和F都是在种子或幼苗期进行处理,处理所引起的变化都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生理过程中。

(5)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利用上述育种方法选择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都能定向改变该种群的________,导致该种群按一定方向发展进化。

【答案】 

(1)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 自交

(2)单倍体 A→B→C→G→H

(3)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或只是出现了新的基因型)

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或出现了新的基因)

(4)有丝分裂 (5)基因频率

24.(7分)Ⅰ.在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

用有芒抗病(AARR)和无芒不抗病(aarr)的两种水稻作为亲本,培育无芒抗病的良种水稻供农民使用。

(1)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这一良种致少需要4年时间,请按照表格写出育种图解:

时间

方法

目的

第1年

获得F1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扩大培养

(2)若杂交育种,第1年对作为母本的水稻应该作________处理。

这项工序应该在开花________(填“前”或“后”)进行。

(3)若杂交育种,第________年开始出现无芒抗病类型,它约占群体的比例是____。

若进行单倍体育种,出现无芒抗病类型约占群体比例为________。

(4)就抗病和不抗病这对相对性状而言,让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  )

A.R增大B.r增大

C.R=rD.无法确定

(5)以上所采取的育种方法操作简单,但耗时较长。

请你用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一育种方案,缩短育种年限,用图解形式写出育种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玉米是高产的主要粮食作物,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玉米使用的都是杂交种,杂交玉米的性状不能稳定遗传,因此农民每年都需要购买玉米杂交种。

现有长果穗(A)白粒(b)和短果穗(a)黄粒(B)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AaBb)杂交种玉米的目的,请你以遗传图解并简要说明的形式,设计出你的育种方案。

【解析】 Ⅰ.

(2)水稻属于自花传粉植物,在进行杂交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去雄处理,处理的时间是在花粉成熟以前即开花以前。

(3)在F1中并未出现所需性状类型的个体,但F1个体中已经有了控制抗病性状的基因和控制无芒性状的基因,在F2中才出现了无芒抗病个体(第2年),基因型是aaRR和aaRr,它们的比例分别是1/16和1/8,相加等于3/16;如果用单倍体育种方法,F2有四种基因型:

AARR、aaRR、AArr、aarr,各占1/4。

(4)在考虑R和r两个基因频率变化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环境因素,因为抗病个体能较好地适应环境,而不抗病个体则容易被环境淘汰,所以抗病基因R的频率增大,r的频率减小。

(5)考查了单倍体育种过程。

Ⅱ.根据题干中“农业生产中玉米使用的都是杂交种”,而要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AaBb)杂交种玉米”的目的,就必须获得AABB和aabb这样的亲本,然后进行杂交(或者得到AAbb、aaBB这样的亲本),获得这样亲本的方法可以利用杂交育种,也可利用单倍体育种。

【答案】 Ⅰ.

(1)

时间

方法

目的

第1年

AARR×aarr→AaRr

获得F1

第2年

AaRr自交得F2

在F2中出现无芒抗病个体(aaRR和aaRr)

第3年

在F2中选择无芒抗病个体自交

得到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无芒抗病个体(aaRR)

第4年

自交

扩大培养

(2)去雄 前 (3)2 3/16 1/4 (4)A

(5)AARR×aarr

AaRr

AR、aR、Ar、ar

AARR、aaRR、AArr、aarr

 

 

25.(8分)(2010·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综合练习)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显、隐性基因用A、a表示)。

请分析回答:

(1)Ⅲ7号个体婚前应进行________,以防止生出有遗传病的后代。

(2)通过______________个体可以排除这种病是显性遗传病。

若Ⅱ4号个体不带有此致病基因,Ⅲ7和Ⅲ10婚配,后代男孩患此病的几率是________。

(3)若Ⅱ4号个体带有此致病基因,Ⅲ7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

Ⅲ7和Ⅲ10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4)若Ⅱ3和Ⅱ4均不患红绿色盲且染色体数正常,但Ⅲ8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cter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