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1694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4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docx

GIS设备现场安装作业指导书

GIS封闭式组合电器安装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2编写依据

3作业流程

4对现场安装环境的要求

a)经常清扫作业区内的异物并保持清洁;

b)作业区相对湿度≤80%,阴雨天气不允许装配;

c)作业区内不得进行产生粉尘及金属微粒的作业;

d)作业区内应有专用的垃圾回收装置.

5现场注意事项

4.1产品接收、装卸、开箱和存放注意事项

4.1.1产品接收、装卸、开箱和存放注意事项参见《SF6气体绝缘设备的接收、装卸、开箱和储存》。

4.1.2如果产品接收后不能立即组织安装,须按以下条款执行

a)产品、附件和备件必须在有保护设施的地方储存;

b)为了保证产品的状态良好,应在户内储存;当不可能在户内储存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设备存放必须高出地面至少150mm;

----须用蓬布完全盖住,并用绳子绑好。

c)每月目视检查一次储存状况,以防潮、防盗、防损伤。

4.2现场安装注意事项

a)吊装设备前必须确认起重设备,如:

吊车、吊绳、吊带、吊环等的起重能力及产品自重,禁止盲目作业;

b)不要对产品施加外力或重击套管、管路、箱体等部位;

c)每日安装前必须清扫作业现场并根据当日安装内容提前准备好安装工具及辅消材料;安装结束后须对安装工具进行清点,对现场进行清理并确定次日装配内容;

d)安装过程中要特别小心,防止灰尘、杂质和潮气进入GIS本体内部。

内部清理、安装时应戴上塑料手套;

e)为防止杂质进入本体内部,清理后的导体、壳体等应立即安装,外露部分要用塑料布包覆。

对于暂时不安装的壳体、管路等,切勿将保护盖板取下;

f)O型圈种类不能混淆,要分类存放,区别使用。

O型圈在使用前要检查其外表面,不能有划伤;

g)不能直接由气瓶向气室内充SF6气体,应经过减压阀减压;

h)在进行返修作业之前,必须确认SF6气体已回收,且SF6表压为零,才能松开盖板或法兰的螺栓连接,法兰螺栓必须沿圆周方向对角均匀松动,不能一个一个的拆卸;

i)气体回收后,将进行GIS壳体内部的安装时,必须检查对内部氧气浓度进行检测(氧气浓度应大于14%),必要时采取换气措施,否则不能进行内部作业。

进行壳体内部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

j)进行高空作业必须使用安全带,且必须有专人监护;

k)螺栓紧固时,用力矩扳手按标准力矩进行紧固作业,紧固后用记号笔作标记,紧固力矩值及注意事项参见《螺栓紧固》。

6现场安装用装置及工具

5.1现场用装置

a)SF6充放气装置

b)吸尘器

c)检漏仪

d)微水仪

e)汽车吊

f)电焊机

g)烘箱

5.2现场用工具

现场用工具见表1。

表1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参数

数量

用途

1

经纬仪

1

基础水平测量

2

吊线锤

500g

4

检查设备是否按基准线对接

3

墨斗

1

基础划线

4

卷尺

30m

1

基础划线

5

水平尺

500mm

2

检查设备是否水平

6

手动葫芦

3t、5t

各2

设备吊装、对接

7

钢丝吊绳

d=16mm

2

设备吊装、对接

8

U型吊环

d=20mm、d=16mm

各1

设备吊装、对接

9

吊环螺钉

M16、M20、M24

各1

设备吊装、盖板拆封

10

起钉器

2

开箱

11

液压千斤顶

3t

5t

6

3

设备的调整、支撑

12

踏台

H=2m

2

高空作业

13

梯子

L=4m

1

高空作业

14

电源箱

2

提供临时电源

15

尼龙绳

L=2m、L=5m、L=10m

各3

设备吊装

16

乙炔焊

1

用于切割

17

开口型力矩扳手

SP1200、SP2200、(kgf*cm)

各1

用于螺栓紧固

18

可调力矩扳手

QL900、QL1800、(kgf*cm)

各1

用于螺栓紧固

19

扳头

M10、M12、M16、

M20、M24

各2

用于螺栓紧固

20

加长杆

L=150mm

1

用于螺栓紧固

21

涨钳

直涨、弯涨

各1

“c”型挡圈装配

22

木榔头

若干

调整

23

活络扳手

15、12

各1

螺母紧固

24

剥线钳

1

同上

25

螺丝刀

L=100mm、L=150mm

(“+”形,“-”形)

各2

二次配线

26

剪线钳

1

同上

27

电缆刀

1

同上

28

压线钳

1

同上

29

弯管器

22mm

1

空气配管

30

切管器

1

同上

31

虎钳

若干

同上

32

滚杠

5

设备移动

33

手电钻

1

34

冲击钻

1

35

手电筒

2

36

小平面镜

1

37

锯弓

1

38

砂纸

120#、200#

适量

7现场用辅消材料

现场用辅消材料见表2。

表2

序号

名称

用途

序号

名程

用途

1

酒精(分析纯)

内部零件清洗、清理

8

白涤良布

内部零件清洗、清理

2

丙酮(分析纯)

内部零件清洗、清理

9

塑料薄膜手套

内部装配用

3

塑料薄膜(0.06mm)

SF6气体检漏及其它

10

防氧化导电脂

铝质导电接触面防氧化

4

白布带

封口及安装导体临时固定

11

密封胶

SF6气体

5

记号笔(红、蓝、黑)

作紧固记号

12

防水胶

防水防锈

6

工业洁净纸

内部零件清洗、清理

13

压敏胶带

SF6气体检漏及其它

7

百洁布

内部零件清洗、清理

14

微碳润滑脂

用于滑动导电接触面

8现场安装

7.1工艺流程见图1。

现场检查、调试

图1工艺流程

7.2设备安装

7.2.1划线

根据基础承认图划间隔中心线,确定设备就位位置。

7.2.2检查基础

a)用经纬仪测量各间隔(四个角位置)的地面水平。

偏差符合图纸要求,即每间隔基础预埋件水平最大允许偏差2mm,所有尺寸最大允许偏差3mm,并记录于基础图上;

b)接地线检查按照基础承认图确认接地线的位置和长度符合图纸要求。

7.2.3设备的接收、装卸、开箱

7.2.3.1设备接收

a)到达后,检查设备运输过程中是否损坏;

b)设备到达后,用户要根据装箱清单确认零件是否到齐。

7.2.3.2设备装卸

a)根据木板箱上所标明的重量,选用吊车和吊具;

b)装卸过程中,避免剧烈冲击;

c)按照装配的先后顺序放置。

7.2.3.3设备开箱

a)用起钉器开箱,不许猛烈敲击;

b)按安装顺序开箱,暂不安装单元不要开箱;

c)开箱后,确认零部件无外观损坏;

d)对照装箱清单,确认包装箱内无缺件;

e)不要去掉贴在设备上的标签,以便装配时参考。

7.2.4设备临时就位

根据厂内解体单元,按照平面布置图将各元件在基础附近临时就位。

7.2.5主母线连接

为减少安装积累误差,从母联间隔开始向两边安装,母联间隔正式就位,根据基础检查结果,在基础与底架间加垫适当的垫片,依次连接各母线,具体方法如下(见图2):

a)母联间隔就位;

b)拆掉母线盖板及手孔盖板,清理法兰面、导体接头及壳体内侧、导电杆及盆式绝缘子表面,表带触头涂少许防氧化导电脂;

c)松开导体接头上的限位螺钉,依次将三根导体插入导体接头,用白布带临时悬挂导体另一头;

d)法兰面涂密封胶、装O型圈;

e)移动相邻间隔向中间间隔靠拢,用定位销定位,连接母线壳体,并按标准力矩值紧固;

f)从手孔将导电杆移动调整,插入导体接头,并拧入两端限位螺钉。

注:

若法兰间不能很好配合,可调整波纹管来补偿,波纹管长度范围是395--400mm,调整后将波纹管法兰外侧螺母拧紧,并用锁紧螺母锁紧。

图2主母线连接

7.2.6主母线导电杆装配和尺寸检测

7.2.6.1对于主母线终端的主母线筒,测量母线接头装配中导体(8KA.511.058)端面与下一间隔母线筒法兰连接面的尺寸A1、A2、A3(见附图1),测量值应在A□±3的范围内。

7.2.6.2对于中间位置的主母线筒,测量母线接头装配中导体(8KA.511.058)端面与下一间隔母线筒法兰连接面的尺寸C1、C2、C3(见附图2),测量值应在C□±3的范围内。

7.2.6.3测量母线接头装配中导体(8KA.511.058)端面与上一间隔母线筒法兰连接面的尺寸B1、B2、B3(见附图2),测量值应在B□±3的范围内。

7.2.6.4各工程的主母线筒尺寸,根据尺寸说明进行计算并测量、填写相关的尺寸,测量值和要求同1.1,1.2,1.3。

7.2.6.5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主母线对接,装配各间隔的主母线、过渡母线和主母线导体后,用专用测量卡板对各间隔连接的导电杆屏蔽罩与限位螺钉间隙进行测量(见附图3)。

进入母线筒内必须穿进罐服,并保持干净整洁,不能将异物带入母线筒内。

7.2.6.6一侧是盆式绝缘子,另一侧是绝缘支持台的情况移动母线导体,使其导体一端端头与盆式绝缘子侧梅花触头座的间隙为0,测量另一侧导体屏蔽罩与止位螺钉之间的间隙,其测量值应为17.3±6mm,即11.3~23.3mm范围内。

7.2.6.7导体两侧均为绝缘支持台的情况移动母线导体,使其与一侧止位螺钉与导向杆的间隙为0,测量另一侧导体屏蔽罩与止位螺钉之间的间隙,其测量值应为14.8±6mm,即8.8~20.8mm范围内。

7.2.6.8按照检测方法逐一进行测量并确认。

每测量一处,填写相应的检测值。

7.2.6.9检查主母线筒内部各部件装配是否完好到位,顶丝装配是否到位,并全面进行清理。

附图1

附图2

附图3

7.2.7内导装配

7.2.7.1母联间隔装配方法如下:

见图3

a)清理三相CT、分支内导壳体及导体,并依次连接(导体要涂导电脂,法兰面要涂密封胶、装密封圈,对接时必须用定位销);

b)清理断路器上部法兰,CT罐内及法兰面,将导体插入CT,并用白布带悬挂,CT法兰面抹密封胶、装O型圈;

c)连接CT与断路器法兰面,确定导体完全插入后,去掉白布带,紧固螺栓到力矩值,并打标记,安装分支支架,并调整基础。

图3母联间隔装配

7.2.7.2进(出)线套管连接方法如下,见图4:

a)清理套管及壳体内部、法兰面及导体,将导体插入壳体,用白布带悬挂,在法兰面上涂密封胶,装O型圈;

b)确认导体插入正确,用定位销定位,连接套管,并按要求紧固力矩;

c)安装套管支架,给所有部分的连接面、螺栓、螺母涂防水胶。

图4套管连接

7.2.7.3电压互感器连接方法如下,见图5:

a)检查互感器内部应有气压,观察互感器的运输及翻转方向要求;

b)清理法兰面及导体,拆掉接口屏蔽头,插入导体,PT法兰面涂密封胶,装O型圈;

c)拆掉支架,将PT吊起,按要求发现翻转,然后与GIS连接(起吊翻转时注意不要使其受到猛烈冲击,连接时要使用定位销)。

注:

电压互感器安装只能在耐压试验完后进行。

图5电压互感器连接

7.2.7.4避雷器连接方法如下,见图6:

a)取掉避雷器支架、保护罩、GIS法兰盖板及接口屏蔽头,清理壳体内部及法兰面,将避雷器移至接口下方,将吊绳绕国内导壳体吊起避雷器,将导体清理、涂导电脂后固定在避雷器上,给法兰面涂密封胶,装O型圈;

b)将避雷器缓慢上提,确认导体插入正确后用定位销定位,连接法兰面,按要求紧固力矩;

c)将支架放入避雷器下方,用垫片调整垫实避雷器,然后放开吊绳。

注:

避雷器安装只能在耐压试验完成后进行。

图6避雷器连接

7.2.8LCP柜就位

LCP柜就位于基础槽钢上,连接LCP柜底架于基础,固定焊接LCP柜底架及所有LCP柜的接地线。

7.2.9机构连接

a)找出各DS、ES、FES的机构和连杆;

b)安装各DS、ES、FES机构;

c)用相应连杆连接各机构与本体;

d)确认挡圈安装正确,挡圈的安装见附录C;

e)调整分、合闸间隙到要求值;

f)手动分、合闸操作,检查机构是否灵活。

7.2.10SF6配管、WIKA表装配

a)找出各气室的SF6配管及WIKA表;

b)固定SF6配管,使金属软管自然弯曲,每一间隔充气口在同一侧;

c)清理自封接头,连接金属软管与各气室;

d)装配WIKA表。

7.2.11空压机系统及空气管道的连接

参考空气系统承认图进行,具体操作如下:

空压机及控制屏就位,要用地脚螺栓紧固;

空气管连接前应确保管内没有灰尘、屑片等杂物;

主管路须用支撑固定牢靠,并根据实际情况增设适当数量的固定连接;

主管路连接时,管道由近到远要适当倾斜,例如:

取1/200~1/500斜度使积水顺利排出。

排水阀要置于管路最低部位,并尽可能靠近端部;

e)管路上所有截止阀安装时,其箭头方向应从高压侧指向低压侧;逆止阀箭头指向储气罐;

f)铜管切断与弯形须分别使用切管器与弯管器,不得使用其它方法进行此项作业;

g)阀门与管路连接的接头须缠绕生料带,缠绕方法参见作业指导文件附录B;

h)卡套接头的安装方法参见作业指导文件《卡套接头组装》。

7.2.12二次配线

7.2.12.1现场二次配线作业包括以下几部分:

a)间隔连锁线;

b)WIKA表至LCP柜;

c)CT至LCP柜;

d)电器至LCP柜;

e)压机至供气系统控制柜。

7.2.12.2现场使用控制电缆垂直悬挂部分须用尼龙扎带或管夹固定牢靠,以免线端受机械应力。

7.2.12.3现场线缆须做到布置合理、美观。

7.2.12.4控制电缆的安装与线端处理参见作业指导文件《控制电缆安装与线端处理》。

7.2.13接地线连接

7.2.13.1现场接地线连接包括以下内容:

a)ES接地线的连接与恢复(测电阻时拆卸);

b)各解体单元间接地线的连接;

c)各间隔底架与地面主接地系统接地引线的连接。

7.2.13.2铝质壳体间的接地线连接,其接地端子应使用防氧化导电脂处理,并加垫锌片,处理步骤参见作业指导文件《使用导电接触脂》。

7.2.14抽真空、充SF6气体

7.2.14.1更换吸附剂(参照作业指导书《吸附剂的使用与更换》)。

7.2.14.2抽真空、充SF6气体(参照作业指导书《填充SF6气体》)。

注:

抽真空、充SF6气体必须在主回路电阻测量以后才能进行。

9现场检查与调试

GIS安装后,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与试验,确认安装正确、可靠后,才能投运。

8.1检验项目

外观检查;

接线检查;

绝缘电阻测定;

分合闸操作试验;

主回路电阻测定;

SF6气体(空气)泄漏试验;

SF6密度继电器试验;

SF6气体含水量测量;

联锁试验;

CT试验;

PT试验;

LA试验;

主回路工频耐压试验;

控制回路工频耐压试验;

最终检查。

8.2试验方法及判定标准

试验方法及判定标准全文引用《252/363~550kVGIS安装使用说明书》中对应部分(94年版的191页)。

8.3增补试验

其它增补试验项目、判定标准按我厂与用户签定的技术协议执行。

8.4现场调试注意事项

a)真空状态或抽真空过程中不能用摇表、万用表等进行测量作业;

b)测定真空度时,必须按要求操作有关阀门,若使用麦氏真空计,须将其缓慢旋转,以免操作不当使水银吸入GIS气室内;

c)在没有充入SF6气体之前,断路器不能进行弹簧分、合操作,但可以用手动专用操作工具进行低速操作;

d)现场断路器首次操作前,处于合闸位置,必须将防分防合保险销拔出;

e)对于CT,在GIS各项试验中,只要一次绕组有电流通过,二次回路决不能开路;

f)主回路工频耐压试验时GIS外壳必须可靠接地

10收尾装配

9.1电缆终端导体连接

在GIS做完交流耐压试验,电缆做完直流耐压试验,需进行GIS与电缆的连接,即电缆终端导体连接,具体安装方法如下(见图7):

a)将涂少量防氧化导电脂的梅花触头紧固在绝缘盆子上;

b)将上部导体用4个M12*20螺钉紧固在电缆头上;

c)安装并调整连接导体,在保证导体接触良好的状态下紧固螺钉。

装上屏蔽导体;

d)将屏蔽导体装在梅花触头上;

e)安装螺栓,装上屏蔽导体,紧固螺钉;

f)更换电缆终端的吸附剂;

g)抽真空;

h)充SF6气体至额定压力。

图7电缆终端导体连接

9.2再次确认各螺栓、螺母是否已紧固(以所做标记为准)

9.3安装试验二次配线时拆掉的盖板及其它元件

9.4焊接所有底架

9.5用211填料填实电缆进出口

9.6对所有外露的螺栓头、螺帽、法兰连接面涂敷防水胶

9.7最终检查、资料整理并移交

11引用文件

10.1下列文件均引自《252/363kVGIS封闭式组合电器安装使用说明书》(97年版),从而构成本技术文件的条文。

⑴《现场检查和调试》-----------------------------------(191)

⑵《螺栓紧固》--------------------------------------------(206)

⑶《清洗》--------------------------------------------------(208)

⑷《气体密封》--------------------------------------------(209)

⑸《填充SF6气体》--------------------------------------(212)

⑹《卡套接头组装》--------------------------------------(220)

⑺《吸附剂的使用与更换》-----------------------------(224)

⑻《控制电缆安装与线端处理》-----------------------(226)

⑼《使用导电接触脂》-----------------------------------(216)

10.2SF6气体回收装置、检漏仪、水份仪等设备的使用、维修与保养见随机提供的说明书。

附录A作业指导文件《螺栓紧固》

A1本作业指导书概括了一般开关设备装配时紧固螺栓的标准紧固力矩和注意事项。

A2标准紧固力矩值见表A1。

表A1

螺栓规格

螺栓力矩(kg/cm)

螺栓力矩(N-m)

螺栓力矩(Ib-ft)

标准值特殊值

标准值特殊值

标准值特殊值

M6

6040

5.93.9

4.32.9

M8

14080

13.77.8

10.15.8

M10

280200

27.519.6

20.314.5

M12

480350

47.134.3

34.725.3

M16

1200870

11885.3

86.862.9

M20

22001700

215167

159123

M22

30002200

294216

217159

M24

39002900

382284

282210

M30

77005300

755520

557383

注:

特殊值适用于对浇注绝缘件的紧固。

附录B作业指导文件《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的缠绕》

B1适用范围

本资料适用于SF6开关设备中为防止各种配管、锥螺纹接头、堵头泄漏(气体或液体)采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简称生料带)进行密封的缠绕。

B2缠绕方法

缠绕方法见表B1。

表B1

工艺顺序

注意事项

1工艺准备

(1)生料带

(2)配管接头

(3)安装工具

辅助材料、辅助工具的准备

⑴剪刀和小刀

⑵钢丝刷或毛刷

⑶破布

2清理

用白破布、刷子等清理配管接头缠绕生料带的螺纹部分。

螺纹部分不允许有脏物、毛刺

3缠绕生料带

按照与螺纹紧固方向相反的方向缠一圈搭接半圈重叠地缠绕。

注意生料带不得超出接头的端面倒角处。

4紧密接触

用指甲将生料带压进螺纹牙沟,并边压边转动螺纹,使全部紧密接触。

注意使之紧密接触时不能用力过度,以免切破生料带。

附录C作业指导文件《轴用挡圈安装》

C1装配时,不要超过挡圈涨开的限度,如图C1所示。

图C1

b1-b0≤1mm

b0──挡圈套在圆柱销上尺寸

b1──继续涨开后尺寸

C2安装时注意挡圈方向,如图C1示,棱边向外。

C3挡圈装好后旋转一下,以确认挡圈是否完全镶进槽内。

C4装好挡圈后,用记号笔做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