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2489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5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项突破突破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

二、非选择题专项突破

突破一 非选择题的四大命题热点——规避9种

“对而不全”答题失分点,提高答题准度

在高考中遗憾的不是难题做不出来,而是平时会做的题目没做对。

尤其是在主观题方面,学生常因答题要点不全而失分。

笔者根据多年的高考阅卷经验,总结出学生常犯的9类“对而不全”答题错因,以警示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多注意答题规范,不再因无谓失分而遗憾。

类型一 基础知识记忆残缺

[例1] 长期缺碘,成年人会表现出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少言寡语、反应迟钝及嗜睡等现象。

这些现象说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作用是__________。

[错答] 促进新陈代谢

[错因] 记不全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①促进细胞代谢;②促进生长发育;③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根据试题所给的成年人的表现症状,可以确定这些现象涉及甲状腺激素的两项功能。

[正答] 促进细胞代谢、提高兴奋性

[对策] 对教材中的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知识理解和记忆要全面、完整,分散在教材不同地方的同一知识要善于归纳总结。

类型二 不能确定答案的大范围

[例2] 突触在传递兴奋过程中,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

[错答] 传导兴奋

[错因] 不知道从细胞膜的功能角度去思考答案,而只是从突触传递兴奋方面去考虑。

首先确定答案是填细胞膜的功能,而细胞膜的功能有三点: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再根据题意从中选择出符合题意的功能就可以了。

[正答] 信息交流和控制物质进出

[对策] 做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先确定答案的大范围,然后从大范围里面选出符合题意的内容填空。

类型三 没有看全限定条件

[例3] 植物叶肉细胞遮光密闭,将会停止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错答] 光合作用

[错因] 只是看到了遮光这一个条件,忽视了密闭这个条件,因此没有考虑氧气的减少会影响有氧呼吸。

[正答] 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对策] 看清全部的显性条件,然后逐一考虑每一个条件对解答试题的限制,不断缩小答案的范围,千万别漏掉某些显性条件,否则答案就会不全面。

类型四 没有挖掘出隐含条件

[例4] 基因型为AAAA的四倍体西瓜与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西瓜相间种植,其中四倍体西瓜所接种子播种后子代西瓜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错答] AAa

[错因] 把“相间种植”误解成两种西瓜只是杂交一种情况,没有考虑四倍体西瓜自身可以自交,得出的答案就少了自交的结果。

[正答] AAa和AAAA

[对策] 要对相关信息全面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要看清楚,然后利用发散思维对各种可能的情况全面考虑,保证不漏掉任何一个隐性条件。

类型五 实验现象回答不全面

[例5] 观察肌肉是否收缩,是否产生电位变化,实验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___。

[错答] 肌肉收缩,电位发生变化

[错因] 虽然试题已经明确了观察的实验现象是哪些方面,但是学生在做题时就是容易漏掉某些现象,说明学生审题不认真,答案也就会出错。

[正答] 若肌肉收缩,则电位发生变化;若肌肉不收缩,则电位不发生变化

[对策] 由于学生没有做过试题相关实验,因此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只是停留在理论方面,书写实验现象时就不容易写全,因此平时做实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练习一些多现象的实验试题。

类型六 顾此失彼

[例6] 为了更好地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像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

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后,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

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导致了糖代谢异常。

[错答] 胰岛素分泌减少

[错因] 只想到胰岛素降血糖,没有想到胰高血糖素升血糖。

[正答] 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对策] 对考查某种物质的含量发生改变的原因的试题,既要考虑这种物质的来源,同时也要考虑这种物质的去路,来源和去路有多条途径的,解题时我们必须全面考虑,有时还要找出关键是哪几条途径引起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

类型七 忽略临界点

[例7] 下图表示叶柄离层细胞两侧(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当远基端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__近基端生长素浓度时,叶柄脱落。

[错答] 小于

[错因] 忽视了脱落对应的点,当两端的生长素浓度相等时,从图可以看出叶柄是脱落的,因此不能少了相等。

[正答] 小于或等于

[对策] 当我们观察曲线上的点时,要准确把握关键点的含义,只有清楚了关键点的含义,在解答问题时,才可以准确地划分曲线的不同区域,答题时才可以避免遗漏临界点的问题。

类型八 注意全面考虑杂交实验

[例8] 玉米非糯性基因(W)对糯性基因(w)是显性,黄胚乳基因(Y)对白胚乳基因(y)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

W-和w-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W和w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

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

现有基因型分别为WW、Ww、ww、WW-、W-w、ww-6种玉米植株,通过测交可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写出测交亲本组合的基因型:

____________。

[错答] ww(♀)×ww(♂)

[错因] 没有认真审题,试题要验证的是花粉不育和雌配子可育,一种测交只能验证一种配子,因此漏掉了对应的另外一种测交。

[正答] ww(♀)×W-w(♂);W-w(♀)×ww(♂)

[对策] 孟德尔发现两大遗传定律过程中涉及的杂交实验和测交实验都进行了正反交实验,只有这样实验才有说服力,因此如果试题涉及杂交或测交的设计要求,一般都要考虑正反交实验。

类型九 要全面分析变化的全过程

[例9] 引入天敌后,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

[错答] 先减少后增加

[错因] 只是回答了蜘蛛数量开始的变化,没有深入分析最终的变化。

[正答] 先减少后增加,最终达到平衡

[对策] 有关生物的变化试题,要关注生物变化的全过程,特别不能遗漏最后的变化情况。

题组专训一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类

[命题报告]

1.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产物和影响因素,及彼此的制约关系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2.命题者往往通过文字叙述、实验数据、图表、曲线等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应用能力。

这就要求对课本知识全面理解、掌握,培养对图表、曲线等表达形式的对比、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

[答题模板]

审题

审读题干文字、标题、图表、图像、注释及设问,获取关键信息。

析题

对应设问,深化解读图示、曲线、表格信息。

答题

联系教材基础知识,构建基础知识与问题的关联点,准确规范答题。

1.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土壤中无机盐也将影响A、B两点对应的速率,其中________(回答2种)是通过影响叶绿素的含量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O2释放量。

(2)与甲图A点相比,B点对应的乙图中的C点将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由甲图可知为了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在栽培作物时需要________。

解析:

(1)土壤中无机盐也将影响A、B两点对应的速率,其中N、Mg参与叶绿素的合成,可通过影响叶绿素的含量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白天光合作用总量-一昼夜呼吸作用消耗量=白天O2净释放量-夜晚O2吸收量,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白天O2净释放量,横轴上方白色面积表示夜晚O2吸收量,所以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小于白天O2净释放量。

(2)与甲图A点相比,B点种植密度过大,单株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乙图中的C点表示光补偿点,单株光合速率降低,光补偿点将增大,需要向左移动。

由甲图可知,为了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在栽培作物时需要合理密植。

答案:

(1)N、Mg 小于 

(2)左 合理密植(或控制种植密度)

2.为研究某种经济作物的光合效率,将健康植株均分为两组,Ⅰ组用遮光网遮光处理,Ⅱ组不处理,分别测定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Ⅰ组植株在这一天中________时体内有机物总量最少,若增加其透光量,c点应向________移。

若为其增施气肥(即适当提高植株周围的CO2浓度),12:

30时其净光合速率将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该植株在ab段,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组植株在e→f过程中,叶绿体内NADPH的含量将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若在d点时,Ⅱ组植株线粒体中产生的CO2比Ⅰ组多,则此时Ⅱ组植株的总光合速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Ⅰ组植株。

(3)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提高该作物产量的一项具体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Ⅰ组植株在c点以前净光合速率为负值,说明植物的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有机物的消耗多于合成,在c点时相等,此时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最少,若增加其透光量,光合速率增大,c点应向左移。

若适当提高植株周围的CO2浓度,暗反应速率增大,导致光合速率增大,12∶30时其净光合速率将增大。

该植株在ab段,叶肉细胞内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Ⅱ组植株在e→f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减少,原因是温度过高,植物气孔关闭,阻止二氧化碳进入细胞,暗反应速率下降,叶绿体内NADPH消耗减少,含量升高。

d点时,两组植物净光合速率相同,Ⅱ组植株线粒体中产生的CO2比Ⅰ组多,说明其呼吸速率较高,则此时Ⅱ组植株的总光合速率大于Ⅰ组植株的。

(3)从曲线来看,两者差异是在dg段,此时光照条件不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故应该减小光照强度,即提高该作物产量的一项具体措施是进行遮光处理。

答案:

(1)c点(8:

30) 左 增大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升高 大于 (3)在dg段对应时间(或光照强时)进行遮光处理

3.下图甲是某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图乙是仙人掌固定CO2的过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与其他两条曲线均互为对照的是曲线________,曲线Ⅱ中,当光照强度达到B点后,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为________。

(2)若保持C点的光照强度,突然将植株由曲线Ⅲ的培养环境转移到曲线Ⅱ的环境中培养,此时受到影响的主要是__________阶段,短时间内叶绿体基质中的__________(物质)含量会增加。

(3)仙人掌的气孔在夜间张开,CO2进入叶中被固定在一种碳四化合物中,白天气孔关闭,干旱条件CO2供应不足时由碳四化合物释放CO2进行卡尔文循环,并合成C3(卡尔文循环中所直接制造出来的碳水化合物是C3,而不是葡萄糖)。

仙人掌细胞进行卡尔文循环的场所是__________,仙人掌这种固定CO2的特殊途径对适应干旱条件有何重要意义?

(4)实验证明,离体的叶绿体在适宜的条件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不同,只有曲线Ⅱ符合要求。

曲线Ⅱ中光照强度达到B点后即达到饱和,因CO2过量,此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应为温度。

(2)根据题干信息,曲线Ⅱ的环境中温度较低,由于光照强度保持在C点不变,故温度降低主要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

(3)卡尔文循环是暗反应的一部分,其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干旱条件下,植物为防止水分过度蒸发而关闭气孔,导致光合作用的原料——CO2供应不足,仙人掌可利用碳四化合物释放出的CO2进行光合作用,这样可保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答案:

(1)Ⅱ 温度 

(2)暗反应 [H]和ATP

(3)叶绿体基质 白天干旱条件下,仙人掌气孔关闭,CO2的来源不足,这种特殊的CO2固定途径使仙人掌在干旱条件CO2供应不足时光合作用仍能正常进行(答案合理即可) (4)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器内含有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色素和酶

4.为研究提高油桃产量的栽培措施和环境因素,科研人员检测并比较了6月晴朗天气下露天种植、大棚种植和大棚一次性施加CO2种植油桃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露天种植出现“午休”现象,到达低谷时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5相对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

大棚种植条件下油桃在上午10时光合速率处于低谷,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遇阴天,大棚内油桃光合速率第一次峰值将较晴天________(填“提前”或“推迟”)。

(2)据图分析,大棚种植时人工施加CO2最佳时间是________时,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大棚栽培油桃产量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在油桃果实膨大期,当土壤水分亏缺时,根细胞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

有人推测该物质运输到叶片,能影响气孔导度。

他们做了如下实验:

从同一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3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

一段时间后,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注:

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指标

分组测量

培养液中X的浓度/(mol·m-3)

5×10-5

5×10-4

5×10-3

叶片中X的浓度(nmol·g-1)(鲜重)

2.47

2.97

9.28

叶片的气孔导度(mol·m-2·s-1)

0.54

0.43

0.27

以上实验操作中有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二处并加以修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出现光合午休现象的原因是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CO2供应减少,此时,CO2的固定减慢,最终导致五碳化合物的含量上升。

由于日出后旺盛的光合作用消耗大量CO2,使大棚内密闭环境中CO2迅速下降,导致大棚栽培条件下油桃在上午10时光合速率却处于低谷。

若遇阴天,光照不足,光合作用速率减慢,大棚内油桃光合速率出现第一次峰值将较晴天推迟。

(2)由图中看出,8点时自然种植的大棚的光合速率迅速下降,这是受到大棚中CO2浓度的限制,而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光合速率仍在增加,因此人工施加CO2的最佳时间是8时。

由于CO2被吸收用于合成有机物,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人工施加CO2后油桃有机物的增加量。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

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含水量和矿质元素的含量等。

(3)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

本实验每组只有1片叶,数量太少,可能会有误差,并且缺少空白对照。

答案:

(1)上升 日出后旺盛的光合作用消耗大量CO2,使大棚内密闭环境中CO2迅速下降 推迟

(2)8 人工施加CO2后油桃有机物的增加量 增加大棚CO2含量和增强光照强度 (3)①样本量太少,应“取叶片若干,均分为三组” ②缺乏空白对照,增加一组,将叶片的叶柄下部浸在不含X的等量培养液中

题组专训二 遗传规律类

[命题报告]

1.遗传类是高考的重中之重。

是高考的热点、焦点也是难点,常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命题。

2.命题角度主要集中在给予亲代表现型、基因型确定子代中不同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计算,以及结合遗传规律进行实验设计。

[答题模板]

审题

审读题干文字、图表及设问,获取关键信息,确定设问角度。

析题

分析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推导确定亲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判题

用适当的方法对要解决的问题作出判断。

答题

用规范的术语准确答题,如基因型、表现型的准确写法,描述实验结果与结论等。

5.某人在重复孟德尔豌豆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他选取豌豆的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全为高茎。

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但分离比却是高茎∶矮茎=35∶1。

他利用所掌握的遗传学知识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并设计了实验加以验证。

以下是他所写的简单研究思路,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1)根据遗传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杂种子一代(Dd)变成了四倍体(DDdd),则该四倍体DDdd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子二代出现了__________种基因型,__________种表现型,表现型的比值为高茎∶矮茎=35∶1。

(2)为证明以上的分析是否正确,需通过________实验来测定子一代的基因型,实验的结果应该是高茎∶矮茎=________。

(3)进行测交实验,记录结果,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在该实验的研究过程中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倍体加倍为四倍体,常用的处理方法为______、______。

解析:

(1)基因型为DDdd个体的4个基因分别位于4条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减数分裂时可以两两组合,不妨可以这样想:

第一种情况,DD组合,则dd组合,产生DD∶dd=1∶1;第二种情况,可以把该生物的基因型写成D1D2d3d4,D1d3组合,则D2d4组合;第三种情况:

D1d4组合,D2d3组合,上述3种减数分裂的情况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DDdd的个体产生的配子共3种,DD∶Dd∶dd=1∶4∶1。

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有9种组合形式,5种基因型:

DDDD、DDDd、DDdd、Dddd、dddd。

(2)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为DDdd∶Dddd∶dddd=1∶4∶1,高茎∶矮茎=5∶1。

(3)进行测交实验对假说进行验证,该科学方法属于假说—演绎法。

(4)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或者低温诱导。

答案:

(1)DD∶Dd∶dd=1∶4∶1 5 2 

(2)测交 5∶1 (3)假说—演绎法 (4)秋水仙素处理 低温诱导

6.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天然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

已知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豌豆素的产生。

研究人员用两个无法产生豌豆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分别与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结果如下:

组别

亲本

F1表现型

F2表现型

突变品系1×野生型

有豌豆素

有豌豆素,

无豌豆素

突变品系2×野生型

无豌豆素

有豌豆素,

无豌豆素

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

无豌豆素

有豌豆素,

无豌豆素

(1)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野生型、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从第Ⅰ、Ⅲ组的F2中各取一粒均能产生豌豆素的豌豆,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

(3)为鉴别表中第Ⅱ组F2中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研究人员利用该豌豆自交,并进行了相关统计,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①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②若后代____________,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表明,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质转化为豌豆素的。

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

请尝试用概念图的方式(文字加箭头的形式)解释上述遗传现象。

解析:

(1)由题意可知,有豌豆素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其余均为无豌豆素植株,故纯种野生型有豌豆素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从组别Ⅲ可以看出,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杂交的F1肯定是AaBb,所以双亲(均不能产生豌豆素)只能是aabb、aaBB、AABB中的两个,经分析,可排除aaBB,结合Ⅰ、Ⅱ的结果,不难判定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2)第Ⅰ、Ⅲ组F2中,有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均为

AAbb和

Aabb,故二者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

×

(3)第Ⅱ组亲本组合为AAbb×AABB,F1为AABb,F2中无豌豆素豌豆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为AABB,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为AABb。

(4)结合题意,基因B能抑制基因A控制酶A的合成,据此并结合题意画图即可。

答案:

(1)AAbb aabb AABB(顺序不可颠倒)

(2)

 (3)(①、②顺序可颠倒)①全为无豌豆素植株 AABB ②出现有豌豆素植株(或有豌豆素植株与无豌豆植株之比为1∶3) AABb (4)如图所示

7.果蝇为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

依据所学的遗传变异的知识,结合所给出的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果蝇眼色有红色、朱砂色和白色三种表现型,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基因A、a和基因B、b)控制,其中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基因B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基因A和B都不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白眼,其余情况果蝇表现为朱砂眼。

现将一只白眼雌果蝇和一只雄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F1中个体自由交配得F2,F2雌雄果蝇中白眼个体所占的比例都是1/8。

F1雄果蝇和雌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F2杂合雌果蝇中红眼占________。

(2)控制果蝇展翅的基因D位于3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纯合致死。

若利用基因型为Dd的果蝇种群逐代随机交配来保存D基因,该方法是否可行?

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________种配子。

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____________”这一基本条件。

解析:

(1)一只白眼雌果蝇(aaXbXb)和一只雄果蝇作为亲本杂交得F1,F1中个体自由交配得F2,F2雌雄果蝇中白眼个体所占的比例都是1/8=(1/2×1/4),说明F1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则F2中杂合雌果蝇所占的比例为1/2×1/4(AaXbXb)+1×1/4(__XBXb)=6/16,F2红眼杂合雌果蝇所占的比例为1×1/4(__XBXb)=4/16,故F2杂合雌果蝇中红眼占4/16÷6/16=2/3。

(2)由题干信息可知,控制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