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2625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专升本 语文文言文翻译Word文档格式.docx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

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

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

即使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

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如果真的能够作到:

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

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

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

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

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

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

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

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

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恰当的奖赏;

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

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重用,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翻译

安石启:

昨日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意以为跟您友好相处的日子很久了,但讨论国事往往意见不同,这是由于所采取的政治主张和方法不同的缘故。

我虽然想硬在你耳边罗嗦(强作辩解),恐怕结果一定不会得到您的谅解。

后来又想到您看待我一向很好,对于书信往来是不应简慢无礼的,因而我在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谅解我。

我们读书人所要争论的,特别是在“名称”(概念、理论)与“实际”是否符合上。

“名称”与“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

现在您所用来教诲我的,是以为我“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的人都怨恨和诽谤我。

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交给主管官署却执行,不算是“侵官”。

发扬(恢复)前代贤君的治国原则,以便兴利除弊,这不算是“生事”。

替国家整理财政,这不算“征利”。

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批驳巧言谄媚的坏人,这不算“拒谏”。

至于怨恨毁谤的很多,那是本来早就该料到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的守旧之风已经不是一天了,做官的人又大多不为国家大事操心,以附和旧俗之见来讨好众人为美德。

皇上却想改变这种现状,而我又不顾政敌的多少,想尽力去帮助皇上抵制他们,那么,众人怎么会不大吵大闹呢?

过去商王盘庚迁都,群起怨恨的是老百姓,不仅是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并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他的计划;

他考虑理由正当,然后做去,他认为正确,看不出有值得悔改的地方。

如果您责备我执政很久了,没有能够帮助皇上大大地做一番事业,以此造福人民,那我自知有罪了。

但如果说今天应当什么事也不必干,只是守着老规矩就行了,那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

没有会面的机会,实在诚心仰慕得很。

没有会面的机会,不胜(实在)诚心仰慕得很。

裘·

宋应星翻译

凡取用兽皮制作的服装,统统叫作皮衣。

贵重的达到用貂,狐的皮为料,便宜的可取用羊,麂的皮,价格的等级有百种之多。

貂产在辽宁、吉林等边境地区及朝鲜国。

大概貂鼠喜好吃松子,我国东部少数民族的人每每于夜间侦候、观察在树下,抑制住呼吸悄没声地射取它。

一只貂的皮,见方不满一尺,积累六十多只貂,仅仅能够做成一件貂皮衣。

穿貂皮衣的人,站立在风雪之中,比呆在屋里的人还觉得暖和;

灰沙进入眼中,用貂皮一擦灰沙就出来了,所以它很贵重。

貂的颜色有三种,一种是白色的叫银貂,一种是纯黑的,一种是黯黄的。

大概说来狐和貉也产在燕,齐,辽,汴各个地方。

纯白色的狐腋皮衣的价格同貂相类似,黄褐色的狐皮衣,相当于貂的五分之一,防御寒冷温暖身体的功用也不如貂。

一般说来,东北一带的狐,取毛时要看一看它的底部是不是青黑的颜色,内地的狐要看吹开时能否见到白色,用这种方法区分质量的好坏。

羊皮衣,母羊皮贱小羊皮贵。

怀着的叫胞羔(毛文略具),初生的叫乳羔(皮上毛似耳环脚),长到三个月的叫跑羔(毛略舒展),长到七个月的叫走羔(毛文渐直),胞羔,乳羔,做出来的皮衣没有膻味。

古代羔皮衣是中层官员穿的,现在西北的旧官僚也认为它很贵重。

老羊大羊的皮用芒硝鞣制过后做成皮衣,皮衣的质地很笨重,那是贫穷的人所穿用的罢了。

然而那些都是绵羊皮做的。

如果南方短毛的皮用硝鞣制后,去了毛的兽皮,只可用作画灯罢了。

穿羊皮衣的,腥膻的气味,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南方不习惯的忍受不了。

然而当寒冷的程度消减的时候,皮衣也就没什么用了。

麂皮去毛,用芒硝鞣制过后做成袄和裤,挡风轻便,做成袜靴就更好了。

这种东西除广东南部有很多以外,中部地区荆州一带是买卖这种东西较集中的地方。

麂皮还可以防御蝎子造成的祸患,北方人制作皮衣以外,还割成一条一条的用来沿被子的边,那么蝎子自然会远远离开。

虎、豹皮的花纹非常美丽,将军用来炫耀自己的威武尊严;

狗和猪的皮最廉价,最低级,脚夫苦力用来做鞋靴穿。

西北各民族喜欢水獭皮,认为水獭皮毛细可以做衣领上的装饰。

东北"

尚黄旗"

女真族人,翻山越岭,射取来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于是可以得到相当可观的价钱。

各地方的特产,如金丝猴,皇帝用来做帽子;

猞猁皮皇帝用来做袍子,这些都不是内地的东西。

人类用兽皮做衣服,这些就是大概的情况,当然,各地的特产不可能都做详尽地介绍。

垓下之围·

司马迁翻译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

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

“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

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

”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

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

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

“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

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

”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

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

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

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

“往左拐。

”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

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

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

“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

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

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

”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

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

“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

”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

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

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

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

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

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

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

“怎么样?

”骑兵们都佩服地说:

“真像您说的那样!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

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

“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

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

”项羽笑道:

“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

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

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

”接着对亭长说:

“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

”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

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

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

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

“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

”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

“这个人就是项羽。

”项羽便说道:

“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

”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王翳割取了项羽的头,其余的汉军骑士相互撕杀争夺项王的尸身,自相残杀的有几十人。

太史公说:

我从周生那儿听到过,说是“舜的眼睛有两个瞳人”。

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人。

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

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

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

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

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

待到项羽放弃关中要塞而眷恋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反怨恨王侯们叛离了他,这就说不过去了。

以功自负,强逞个人智慧而不效法古人,认为自己干的是霸王的事业,想凭着武力征讨来谋夺、统制天下,五年的时间便丢掉了国家政权,自身也死在东城,还不醒悟,又不自我责备,这就大错特错了。

却说什么“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荒谬吗?

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翻译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我和吴郡人张籍翻阅家中旧书,发现李翰撰写的《张巡传》。

李翰以文章写得好而自负,这篇传记写得很详细周密。

但可惜还有不足之处,没有替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头尾。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张巡,但他打开城门,接纳张巡共守睢阳。

地位本来在张巡之上,却把权柄交给他,受他指挥,没有什么猜疑和妒忌,最后和张巡一起守城,一起死难,建立了功名,由于城池沦陷而被俘虏,和张巡的死相比先后不同时罢了。

许、张两家子弟才能智慧低下,不能彻底理解许远、张巡的志气。

张家子弟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受虏不死,怀疑许远怕死而降贼。

许远假如怕死的话,为何要苦苦地死守小小的睢阳城,把自己的奴僮杀了给土兵们吃,来同敌军抗战而不投降呢?

当他们被围困的时候,城外连极其弱小的援兵都没有,他们所要效忠的只是国家和君主罢了,而叛军则告诉许远唐朝已经灭亡,君主已经死了。

许远看见救兵不来,而叛军却越来越多,一定以为敌人的话是真的。

等不到外来的救兵尚且死守城池,人吃人也快吃完了,即使是傻瓜也会算得出死亡的期限!

由此看来,许远的不怕死也就很明白了。

哪有城池失陷了,部下都死光了,他自己却独自含羞忍辱,苟且偷生的呢?

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不肯这么做。

唉!

难道说许远这样贤明的人会做这样的事吗?

谈论的人又说许远和张巡分别守城,城池失陷是从许远所分担的一面开始的,拿这个来辱骂许远。

这又和儿童的见识没有差别。

人要死,他的内部器官一定有先得那个病的部位;

拉断绳子,它断开的地方一定是绳子的某一段。

观察人死、绳断的人见到情况是这样,据此就责怪某一内脏和绳子的某一段,也未免太不懂道理了。

小人喜欢非议,不乐意成全别人的好事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哇!

象张巡、许远对国家作出的贡献是如此卓越,还不免遭受指摘,别的事情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当张、许二公初守睢阳的时候,怎能料到人家终于不来救援,因而放弃睢阳,事先退走呢?

如果这座城不能够守住,即使退避到别的地方去又有什么用处呢?

等到确无救兵,处于困难的境地时,率领着他们那些因受伤而残废、因挨饿而瘦弱的余部,即便想撤离睢阳也肯定不可能了。

张、许二公这样贤明,他们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

坚守一座城池,来保卫朝廷,凭借千百名接近死亡的士兵,抵挡上百万日益增多的敌军,掩蔽江淮流域,从而阻遏叛军的兵势。

唐王朝没有被灭亡,是谁的功劳呢?

在当时,丢弃城池而考虑活路的不是少数几个人,掌握强兵、坐视不救的人到处都是。

他们不去追究非议这些人,反而责怪张、许不该死守,也就可见他们把自己比同叛逆,制造邪说帮助叛敌攻击张、许二公。

我曾在汴州、徐州二幕府任推官,多次经过两州之间的睢阳城,亲自到那称为“双庙”的地方致祭过,那里的老人常常谈到张巡、许远当时的事情。

南霁云向贺兰进明请求救援,贺兰嫉妒张巡、许远的名声威望和功劳业绩超过自己,不肯出兵援救。

贺兰喜欢南霁云的英勇和豪壮,不听他求救的要求,硬要留他下来,陈设酒肉,具备歌舞,邀请南霁云入座。

南霁云情绪激昂地说:

“我南霁云来的时候,睢阳城内的人已经有一个多月没东西吃了。

我即使想一个人吃,道义上不忍心这样做,即使吃也咽不下去。

”于是抽出随身佩带的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来给贺兰看。

满座的人非常震惊,都感动奋激得为他掉泪。

南霁云明白贺兰终究不会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就飞马离去了。

快要出城的时候,抽出一支箭射向佛寺的高塔,箭射中在塔上,有一半箭头穿进砖里。

他说:

“我这次回去,如果打败了叛贼,一定回来灭掉贺兰!

这一箭就作为我报仇的记号。

”我于贞元年问路过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着中箭韵塔砖告诉我当年的情况。

睢阳城失陷时,叛贼用刀威逼张巡投降。

张巡不屈服,随即被拉走,行将斩首。

又威逼南霁云投降。

南霁云没有回答。

张巡对南霁云呼喊道:

“南八,大丈夫一死罢了,不能屈从不义的人!

”南霁云笑着回答说:

“我原想要有所作为。

现在您说这话,我敢不死吗?

”于是他就没有屈服。

张籍说:

有一个名则于嵩的人,青年时代跟随张巡办事;

等到张巡起兵讨伐叛贼时,于嵩也曾在敌人围困之中。

张籍大历年间在和州乌江县见过于嵩。

于嵩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

由于张巡的缘故,当初曾当上了临涣县的县尉,喜欢学问,没有什么书不读。

张籍那时还小,粗略地打听过张巡和许远的事情,了解得不够详细。

于嵩说张巡身高七尺多,胡子长得如同神像。

他曾有一次看到于嵩在读《汉书》,便问:

“为什么老是读这一部书?

”于嵩回答说:

“还没读熟呢。

”张巡说:

“我读书不超过三遍,终生不会忘掉。

”于是背诵起于嵩正读的那卷书,背诵完了整卷没错一个字。

于嵩很惊讶,以为张巡碰巧熟读过这一卷,于是随意抽出其他各卷来测试,无不都是这样。

于嵩又从书架上取出另外一些书,试着拿来考问张巡,随问随诵,毫不踌躇。

于嵩跟随张巡的日子很长,也没见过张巡经常读书。

做文章时,拿起纸笔就写,不曾打过草稿。

开始驻守睢阳时,土兵差不多有上万人,城里的居民,户口也将近几万。

张巡通过见一面,问过姓名,以后碰见便没有不认识的。

张巡发起怒来,胡须总是张开的。

到了睢阳失陷的时候,叛贼捆绑张巡等几十个人,坐等着,将要被杀掉。

张巡起身小便,部下看到张巡站起来,有的也站起来,有的掉眼泪。

张巡说:

“你们别害怕,死是命中注定的。

”部下悲泣得不忍心仰起头来看。

张巡受戮时,脸色不变,就如同平常一样满不在乎。

许远是位宽厚的老成人,相貌也同他的心地一样质朴。

他和张巡同一年出生,月份和日子在张巡之后,称张巡为兄。

死时四十九岁。

于嵩贞元初年死在毫、宋一带。

有人传说于嵩有田宅在毫、宋一带,有个武人侵夺霸占了他的田宅。

于嵩打算到睢阳告状,被那个武人所杀害。

于嵩没有儿子,这是张籍说的。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翻译

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

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

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瞭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

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

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

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

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

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

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

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不与小丘同类。

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

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拿起酒杯来倒满酒,喝醉得身子倾倒,不知道太阳落山了。

昏暗的晚色,从远处来临,来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不想回家。

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

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

这年,是元和四年。

这年,是元和四年。

登西台恸哭记·

谢翱翻译

早先,我的老朋友文天祥(唐宰相鲁公,即颜真卿),在南方建立府署,我以普通老百姓身份投军(在他麾下)。

第二年,诀别先生在漳江边。

又过了一年,先生被俘北行途中曾经过睢阳(唐朝张巡死守睢阳,城陷被杀)和常山(唐朝颜杲卿曾驻军,兵败不屈而死),文天祥北行时凭吊古迹,作诗抒愤,终于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追随(诸先烈)游于黄泉。

如今他的遗诗都留在人间,可以考证。

我疚恨自己死后(由于)对国事没有贡献而去见先生,幸而还偏偏记得分别时的言语,每次想到这些情景,就会在梦中重温。

有时(遇到)山水林池台榭及云雾草木,与我们分别的地方,其情状恰巧相像,就令我徘徊留连仔细眷顾,悲痛而不敢哭泣。

又过了三年,我经过江苏吴县。

吴县,是先生早年办公的府邸,旧的治所所在,对着姑苏台(传为春秋时夫差所建),第一次为先生痛哭。

又过了四年,我哭于越台(即禹陵)。

又过了五年,到今天,哭于西台(严光,字子陵)。

昨日,我与友人甲、乙和丙相约,次日聚集。

中午,雨还没停,我们在江边雇了条船。

上岸后瞻拜严子陵的祠堂,在祠堂旁僧房内休息。

(但见)破墙枯井,好似进了墓地。

回到船中,与船夫一同置办了祭祀用具。

一会儿,雨停了,登上西台,将牌位放在荒亭的角落,然后下拜,跪下行礼,祝诵完毕后,悲痛地哭喊三遍(古代祭祀死者的大礼),然后再下拜,起立。

想起自己二十岁时,经过这里一定要瞻拜祠堂,起初来的时候,跟随着先父。

如今我也快老了,(面对)山河大地、风云人物,依恋不舍,如有所失。

于是又对着东方。

哭拜不止。

(这时)有云从西南飘来,云气蒸腾,气雾笼罩住林木,好像加重了悲哀的气氛。

我用竹如意敲着石块,编制楚歌来招他的灵魂说:

“魂灵往来,要到哪儿去?

晚上归来时,关塞一片昏黑。

你化为朱鸟,(虽然)有了鸟嘴,却能吃到什么?

”歌毕,竹如意与石块俱已碎裂,于是大家就相对感叹。

又登上东台,抚摸青石,回到船中休息。

船夫起初惊讶我哭泣,说:

“刚才有元军巡逻船在此经过,我们何不移舟别处之乎?

”因此就移船到河心,举杯相互劝酒,各自作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

傍晚,雪飞风寒,舟中不可久留。

上岸住到乙家。

夜里又写诗怀古。

次日,风雪更大了,便与甲在江边告别,我和丙两人单独归去。

走了三十里,又隔了一夜方才到家。

这以后,甲寄来书信及赋别的诗歌,信中说:

“当日风急浪高,船夫拼命摇橹,耽搁了很久才渡过富春江。

过河后,疑心有神灵在暗中相助,以显示这次聚游的伟观。

”我说:

“唉!

阮籍(曾任晋步兵校尉)死后,空山中没有哭声将近千余年了!

是否有神灵相助,当然不能确知;

但这次聚游诚然是壮举,我们仅能赋诗作文来表达情怀,实在是很可悲的。

我曾经想模仿司马迁,作《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月表》(《史记》某篇)的体例那样。

现在(也许)没有人能了解我的用心,但后代人一定会有了解我用心的人。

在此我应该记录下来,所以记载了它,以附在《季汉》内容之后。

今天,是先父登西台后的第二十六年。

先父名某(古人避直称尊长之名,叫“讳”),字某。

他登台这年是乙丑年。

徐文长传·

袁宏道翻译

徐渭,表字文长,是山阴生员,声名很盛,薛公蕙作浙江试官时,对他的才华感到震惊,视之为国士。

然而他命运不佳,屡次应试屡次落第。

中丞胡公宗宪听说后,把他聘作幕僚。

文长每次参见胡公,总是身着葛布长衫,头戴乌巾,挥洒自如,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赞赏。

当时胡公统率着几支军队,威镇东南沿海,部下将士在他面前,总是侧身缓步,跪下回话,不敢仰视。

而文长以帐下一生员对胡公的态度却如此高傲,好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流人物。

恰逢胡公猎得一头白鹿,以为祥瑞,嘱托文长作贺表,表文奏上后,世宗皇帝很满意。

胡公是以更加器重文长,所有疏奏计簿都交他办理。

文长深信自己才智过人,好出奇制胜,所谈论的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肯綮。

他恃才傲物,觉得世间的事物没有能入他眼目的,然而却总是没有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