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2820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翻译.docx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翻译

价格不确定性和纵向一体化:

一个石化企业的检验

范博宏:

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院及财务学系的联席教授,经济及金融研究所主任。

他于1996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得财务学博士学位。

在2004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前曾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大学。

范博宏的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是公司治理、家族企业治理,公司财务、与组织经济学。

他对东亚的民营与家族企业有前沿的研究,特别是企业传承问题。

他也是新兴市场企业财务与管理问题专家。

这篇文章于2000年发表于《公司金融杂志》。

摘要:

石油化工行业使用资产受制于时间和地点的异质性。

石油输出国家组织(欧派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石油价格危机,使得很难在该行业书写覆盖商业往来的合同。

我用生产和经济环境作为一个自然的实验来检验交易成本理论。

支持此理论,我发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投入价格的不确定性通过企业进投入阶段正向的影响纵向一体化程度。

然而,纵向一体化对价格不确定性的正向影响主要发生在交易受制于资产专用性的时候。

我也检验了价格管制和市场支配力作为替代性解释在行业内的纵向一体化,但是没有找到可以支持这些假设的。

关键字:

纵向一体化;价格不确定性;石油化工行业

1.引言

在他的美国金融协会的总演说中,Jensen詹森(1993)声称欧派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石油价格危机和相关的石油价格十倍的增长对企业结构有深远影响。

他进一步指出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合并和重组浪潮,实际上开始于第一次石油价格冲击的1973那一年。

支持詹森的论点,Mitchell(米切尔)和Mulherin(马尔赫林)(1996)认为行业的冲击影响合并和重组活动。

在这篇文章中,我通过微观分析处理詹森在一个特定行业的见解,对这一论点提出了进一步的细化。

我分析和检验了几个关于石油化工行业纵向一体化原因的假设。

研究的期间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两次石油价格冲击引发该行业的高投入价格不确定。

我研究提高价格不确定性如何影响自给自足的石化企业投入的程度。

在石化行业,丰富的先前证据显示主要的运营重组是发生在既石油价格冲击之后。

这个时期和该行业一起提供了一个自然实验来检验一个组织自身结构如何适应经济变化。

威廉姆森和克莱恩等(Williamson1971,1975,1979.andKleinetal.1978.)的交易成本理论认为纵向一体化是由于专业投资对给定交易之外的价值较低,而对资产专用性引起的反应。

如果合同用来描绘管理交易,专业性投资创造了一个事后的双边交易形势,这种形势是由交易人发生的投机取巧的寻租或者敲竹杠行为。

纵向一体化是作为一个解决敲竹杠问题的办法提出来的,因为敲竹杠的可能在共同所有权下被压制。

这个理论也强调不确定性是资产专用性影响组织结构的一个必要条件。

没有不确定性,一个完美的合同可以被写入保卫交易;因此就不需要纵向一体化。

同样的表征,考虑到资产专用性的存在,纵向一体化对增加不确定性起到正向反应。

先前的交易成本理论的实证检验都集中在资产专用性上。

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这些研究普遍的认为纵向一体化随着资产专用性的增加。

相对很少的证据是关于不确定性的作用。

现在有关的论文,有几篇研究检验了石油价格冲击对合同规定的影响(Goldberg戈德堡andErickson埃里克森,1987;Crocker克罗克andMasten马斯滕,1988,1991)。

在1973年之后,这些研究在合同长度上的文档减少,更频繁的是对在石油和气态产业的长期合同的价格调整和重新谈判的研究。

作为对前期研究的一个补充,我比较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中石化行业纵向一体化和合同治理之间的优越性。

该行业最大的特征是资产专有性本质。

我检验企业是否采用纵向一体化来避免供应合同中的敲竹杠问题,这是由高价格的不确定性加剧的。

我也检验了这个假设,价格不确定性对一个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的影响程度随着资产专用性程度系统变化。

为了获得该行业的资产专用性,代理变量构造了投入资产和产业集群。

最后,我检验了该行业纵向一体化的两个替代解释。

一个可能是企业纵向一体化来避免价格管制。

另一个可能是企业纵向一体化来运用市场支配力。

这篇论文中的结果大体上与交易成本理论预测的结果一致。

我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现强有力的证据就是投入价格不确定性和资产专有性共同影响该行业的纵向一体化。

和一般一致性交易成本理论相对比,我的证明没能支持价格管制或者市场理论假说。

本文的其余部分组织如下。

第二部分论证了理论和相关证据。

第三部分提供了行业概述,包括资产专用性来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合同问题,和组织反应情况。

第四部分报告实证结果。

第五部分是总结研究。

2.理论和相关证据

有很多关于纵向一体化潜在的解释,包括风险规避(BlairandKaserman,1978,),价格刚性(Carlton,1979.,),价格管制(Stigler,1951.)和市场支配力。

在他企业本质的早期研究中,科斯(1937)主要集中于交易成本:

当市场交易成本超过组织内部成本的时候纵向一体化才会被应用。

这一部分讨论交易成本理论和证据。

石化行业的理论适用性将会随后在实证分析部分被检验并和与替代解释相比较。

2.1交易成本理论

大多数交易成本理论都强调资产专用性。

专用性资产,是由于它们在给定的交易之外限制交换机会,创造了交易各方征收准租金。

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在紧要关头准租金就越高,因此敲竹杠动机就越大。

随着敲竹杠问题越来越严峻,一个合同可能不足以保证交易。

Williamson(1971,1975,1979.)andKleinetal.(1978.)认为纵向一体化是解决敲竹杠问题的一种方法,因为统一所有权会抑制敲竹杠可能性。

几种类型的资产专用性已经在文献中讨论:

场所专有性,实物资产专有性,人力资产专有性和专有资产(Williamson,1985.)。

另外,时间的专有性指的是谁及时执行交易,但是拥有的技术和资产本质上很普通(Mastenetal.,1991;Pirrong,1993)。

虽然资产专用性是重要的,交易成本理论强调不确定性是资产专用性引起纵向一体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想法是简单的。

没有不确定性,可以写一个完美的合同来覆盖所有不可预见的事情。

敲竹杠问题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也不需要纵向一体化。

在一个合同选择的分析中,Klein(1992,1996.)表明,面对不确定性,设计合同要减少敲竹杠的概率和敲竹杠的潜在利益。

最近两项研究详细说明这个观点(KleinandMurphy,1997;Bakeretal.,1997.)。

两个预测是当市场高度不确定的时候纵向一体化会被使用。

高价格不确定性暗示着很高的可能是,市场价格将不属于交易者声誉资本的合同范围的内容,因此会导致敲竹杠和昂贵的重新谈判。

因为纵向一体化限制敲竹杠的可能性,纵向一体化对价格不确定性正向的反应是所预期的。

自我强化的分析也预测者纵向一体化的方向,谁将是所有者和使用者。

在纵向一体化,有更多声誉资本的一方更可能成为拥有者,而少的一方成为使用者。

通过将剩余权力给有更好声誉的一方,从敲竹杠中的预期收益是资金从信誉较差的一方到信誉较好的一方。

这种安排减少敲竹杠的可能,因为每一方都希望用从敲竹杠获得更多,来与自己的声誉资本相符。

2.2先前的证据

先前的关于纵向一体化的实证研究集中于资产专用性的横向分析。

各种类型的资产专用性已经被报道在各种行业以及几个跨行业研究增加纵向一体化。

不确定性的作用的证据范围很少,并且大多数是基于调查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几篇研究检验石油价格冲击对合同规定的影响。

Goldberg戈德堡andErickson埃里克森(1987)研究石油合同并报告了1973年之后突然增加的价格波动导致合同持续时间更短更容易终止。

GoldbergandErickson(1987)研究天然气合同,并发现在1973年之后这些合同的持续时间减少。

这些并没有研究纵向一体化。

然而,GoldbergandErickson推测价格冲击增加了有关长期合同纵向一体化的优势。

前提是缩短合同长度对涉及资产专用性的交易并不是一个必要的补偿,因为在合同续签时间里的频繁的谈判导致无谓的损失。

另一个潜在的合同对价格冲击的反应是价格指数的使用。

为了减少敲竹杠导致价格变化的可能性,合同价格可被指数化到投入价格,劳动成本或者需求系数。

然而,当他们和基础产品的价值变化的时候,价格指数并不吸引人。

Goldberg(1985)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铝业公司(Alcoa)和埃塞克斯郡关于铝的长期合同的法庭纠纷调解。

他发现主要的问题是合同里的价格指数并没有追踪价格成本变化和铝的需求,而这两点是在1973年之后高速发展的。

Mulherin(1986a)报道在1940sand1950s之中只有2%的天然气书面合同有基于一个通用的指数的价格自动扶梯;余下合同的价格调整基于重新谈判。

他解释到通用指数没有使用是因为天然气价格和通用经济没有一个明确的相关性。

与1973年以前的合同相比GoldbergandErickson证明了价格指数在1973年以后的石油焦合同更广泛的使用。

然而,价格指数并不意味着确保合同生命周期里自动的价格调整但是只提供一个重新谈判的参考点。

在一个煤炭合同的研究中,Joskow(1988)发现指数在与需求或者供给冲击相关的煤炭价格上很难跟踪大的短期变化。

著名的案例费雪车体对抗通用汽车(Kleinetal.,1978;Klein,1988.)也证明了这一点。

即使一个复杂的价格指数合同被设计来避免这个问题,通用汽车也不能够避免费雪车体的机会主义行为。

总之,文献证明实质性合同发生改变是在1973年石油价格冲击之后。

证据表明在高价格不确定面前,合同受制于资产专用性在管理交易之中可能不是最优的。

交易成本理论表明纵向一体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被使用来替代合同来管理这些交易。

这个假设将会在接下来的分析中用从石化行业的数据来被验证。

3.产业概述

石化生产收益分阶段从原始能源输入到主要的石化产品到中间产品。

中间产品被用来提供洗涤剂,化肥,医药,塑料,溶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制造的化学加工工业。

图1提供了一个石化生产阶段的例子。

图1石化生产阶段

3.1资产专用性的来源

石化行业本质上有时间和场所的特质性。

时间特质性是由技术和成本因素引起的。

许多过程需要有持续性的流动投入到生产设备当中。

输入流的中断会导致较低的生产收益甚至工厂停产。

在工厂能投入再使用之前,临时关闭一个工厂是代价高昂的,因为这导致高的固定成本和需要大量的清理成本。

与生产中断有关系的高成本暗示违约数量,例如延迟交货,这可以是一个有效的敲竹杠策略,即使涉及的技术和资产在本质上是相当普遍的。

场所特质性在该行业也是普遍存在的。

许多石化产品的输入很难处理,运输或者作为存货储存。

这和气态物质的投入特别相关。

它们需要在非常低的温度或者高压下被储存在昂贵,厚重,后壁的坦克中。

因为特有的操作工厂,气态投入只能够在生产之前被储存几个小时或者几天。

投入短途运输由专用的卡车,火车或者装备储油罐的驳船运输。

这些方法不适合运输长途运输,因为投入质量随着时间和路途距离而恶化。

运输和存储问题促进气态石化的供应商和用户建设较近的工厂。

随着工厂稳定,用户和供应商锁定双边关系受制于潜在的敲竹杠问题。

涉及存储和运输成本的敲竹杠问题已经被发现影响天然气行业的治理结构(Mulherin,1986a)。

同样,石化行业的场所异质性预期来影响他的企业纵向一体化决策。

3.21973之后的合同问题

在石化行业的供应合同通常有1—3年持续时间自动续期。

只要其3-6个月的提前通知,终端是允许的。

这些合同的目的主要是维持交易者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同时保持灵活性适应。

有些合同有很长的期限,也就是说,10年至20年。

这些长期合同往往绘制气态投入生产和在偏远地区销售的规划。

大多数的合约有的价格保护条款允许价格在合同的持续时间之内周期性的调整。

价格调整是由重新谈判或预先确定的公式制定的。

在一个典型的价格公示中,合约价格与石油价格,批发价格和其他供应商的成本因素有关。

这些价格调整机制也在其他行业被遵守,例如天然气(马尔赫林,1986A),石油焦(戈德堡和埃里克森,1987年),和煤(乔斯科,1988年)。

历史数据的不可用性限制石油合同如何随着时间而演变的调查。

然而,公开披露显示,承包实践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显着变化,尤其是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价格冲击后不久。

据报道,价格调整的频率从每季度到每月的改变。

部分石化材料的合同长度变短。

然而,几乎没有一个通用的合同模式通过交易中改变,因为一些交易者通过订立长期协定应对石油价格冲击。

那么,1973年是合同变化的一个分水岭?

线索在石化投入价格的模式中被提供出来(图2)。

在1973年之前,投入品价格普遍稳定,很少波动。

1973年后,投入品价格的水平和波动性急剧增加。

价格波动的突然增加,造成了合同价格调整的巨大压力。

图2石油和选定的主要石油产品的年度价格

1973年之前,在该行业中投入价格的变化是罕见的。

罕见的价格变化部分反映了在这期间价格模式稳定,也部分反映交易者不愿讨价还价。

讨价还价增加输入中断的可能性,这是受限于代价高昂的时间特异性的交易。

为了避免讨价还价,交易者会暗中约定往往不改变价格。

也就是说,他们会容忍暂时的小分散,在他们的合同或其他合同中确定价格或在现场市场确定。

当投入价格稳定,由交易者的声誉支持的隐含协议自动执行(Klein和墨菲,1997年,贝克等人,1997)。

但是,当在1973年价格出现波之后,例如合同变得难以维持。

在价格上涨期间,由供应商的采取的敲竹杠行为,威胁不提供所要求的数额,除非买家支付比合同要求高得多的价格。

由于自己的采购问题,仍然还有其他的供应商宣布不可抗力。

在这种情况下,有限的投入数量将在现有客户之间的定量配给。

对供应商来说有强大的诱因来不按照比例分配的去办。

供应商被诱导给支付更高价格的顾客分配更多,而给其他支付相对低价格的人分配的少。

在他的调查的20世纪70年代的化工行业的合同实践中,White(1982)报告说在配给的情况下,很难按比例的基础上分配。

他提供了一些为什么按比例分配会偏离可能解释。

在化学工业中传统的做法是在合同中指定的最小和最大数量条文。

供应商的意图是督促买家拿尽量多的,但不是坚持他们拿取的最低数量。

结果是,在合同规定的数量并不一定承担实际历史上的买家购买的数量的关系。

因此大多数供应商不按合同分配而是以历史购买量分配。

通过历史采取分配提供给供应商大量的灵活性,因为购买者或者法院很难监督个别买家的历史购买量。

总之,供应商偏离比例分配的动机和实际的可能性

实际由供应商给买家创造了不确定性。

对由价格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事后讨价还价的问题的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是可能已经使用的价格指数。

不幸的是,价格指数不能依赖于1973年后石化产品价格变化来表示。

由于价格高波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化产品价格和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不稳定。

价格相关性的减弱挫败了在供应合同中的基于指数的价格调整机制。

因此,价格指数均不足以在20世纪70年代解决在同行业中的合同问题。

3.3组织反应

石化行业在20世纪70年代的合同问题,在企业间的合同创造了广泛的敲竹杠问题,这可能不容易被替代合同的解决方案缓解。

该行业的企业被诱导纵向一体化投入生产?

在实证调查这个问题之前,我介绍几个如何对合同问题进行组织回应。

3.3.1杜邦公司

第一次石油价格冲击不久后,杜邦,石化行业的领导者,在采购充足的原料用于生产众多产品上经历了困难。

原材料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某些供应商无法履行合同的承诺导致的。

问题的严重性足以让杜邦公司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后走向一体化的道路。

在1975年,杜邦公司同意一家合资企业,全国酿酒和化工来合成气态和一氧化碳提供由国家酿酒原料生产由杜邦公司的甲醇和醋酸的生产和销售。

此外,杜邦和大西洋富田订立的合资企业,用于生产石化原料来制造纤维,塑料和弹性体。

1976年,杜邦公司试图收购谢南多厄河石油,这是从事石油和气态勘探和生产的企业。

在1980年,第二次石油价格冲击后不久,杜邦公司签订的联合康菲石油气态勘探计划,杜邦公司最终于1981年收购涉及整个自然资源。

3.3.2大力神

到1975年,杜邦公司是最大的单一消费者是大力神产品,二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DMT),这是用于生产聚酯。

大力神,为了响应杜邦早些时候要求增加供应的号召,增加一倍DMT容量。

不久后的第一次石油价格冲击,杜邦公司出人意料地宣布其决定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者聚酯中间体。

对大力神是作为一个巨大的打击。

大力神立即停止建设新生产厂房,核销约14亿美元。

大力神应对杜邦违约的反应是DMT业务的逐步退出。

3.3.3PPG

PPG是玻璃和涂层材料的领先生产商。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该公司决定开始生产初级石化产品。

该企业和英联邦炼油(CORCO)合资建设,双方各占50%股份,在那个时候,世界上最大的烯烃厂之一在佩纽埃拉斯,波多黎各。

该厂初级石化产品的石油原料从CORCO购买。

PPG还在瓜亚尼亚,波多黎各建立了一个全资的综合体,使用乙烯的烯烃厂以生产各种石化中间体。

PPG在波多黎各的总投资为1.5亿美元。

波多黎各业务开始于1971年。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不久,“CORCO在提供足够的原料来保持烯烃厂的经营的时候遇到困难,并拒绝提供任何原料,除了价格高于已订约的”。

CORCO和PPG对对方提起诉讼;这个争端在1975年解决了。

然而,在1978年CORCO提交了一份请愿书申请破产保护,并要求法院有权拒绝PPG-CORCO合资和集成协议。

法院批准CORCO的要求。

PPG接手合资公司,后来被迫关闭在波多黎各的烯烃厂及其全资下游业务。

1971年和1978年之间波多黎各业务贡献经营亏损1.4亿美元。

PPG最终放弃其参与的主要石化行业。

上述传闻证据表明,在20世纪70年代的合同问题严重到足以影响企业的组织选择。

特别是,杜邦对其合同的问题的回应表明,纵向一体化可能是一些企业在面对高价格的不确定性的时候最佳的选择。

我调查这个假说的实证分析如下。

4.实证分析

在这个部分中,在面对价格的不确定性情况下,是否以及在什么条件下企业走上纵向一体化的问题上,我做了一个大样本的实证调查报告。

在这个过程中,交易成本假设以及一些对手假设将被检验。

4.1样本数据

样年年包括1972年,1982年和1992年。

这三个样本便于比较纵向一体化之在石油价格冲击之前,期间和之后期间的变化。

我主要采用两个数据源确定是来自利伯曼(1991):

化学品生产商的目录(SRI国际公司,各年)和人造有机化学制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各年)。

前者数据源在年度设备容量,位置,和在美国国内市场拥有约200种化学产品方面提供了详尽的信息。

后者包含了每年生产,销售,和各种各样的化学品的单位价值。

其他数据包括年度产品的价格和氨产品的生产数量分别是从农产品价格(美国农业部,各年)和当前业务统计(美国商务部,各年)获得的。

从这些数据来源,准备一个列有产品和他们的主要投入的列表。

对于一个被列入的产品,为了实证检验的进行,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首先,产品必须具有可识别的主要投入,而不是一个副产品。

第二,国内工厂的产能和产品和他主要投入的所有权必须是在三个采样年可用的。

最后,主要投入的年度价格必须在1963年和1992年之间可以使用。

抽样标准的结果是列表中的共49件产品。

表1给出的抽样产品,其生产者数量,他们的主要投入,投入的物质。

据报道,49种产品分别来自24个主要投入之中。

在1972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总共有490个,409和347产品企业。

一个给定的产品的生产者的数量范围从几个到40多个。

平均数量的生产商在三个样本中分别是10,8,和7个。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者平均数下降反映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商有退出行业的趋势。

表2列出每个生产者在过去三年的观察值总数排名前50名生产商。

观察值不同的分布在整个的生产商之中,没有单一的生产商占5%以上的总观测。

对于三个样本作为一个整体,前50名生产商占64%的观察值。

其中前50名生产商,23个化工企业,19的石油和气态公司,其余的8个是带有重大业务的化学和石油和气态行业的多元化公司。

 

4.2测量

4.2.1纵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是由投入自给率(ISR)来测量的:

一个公司的内部投入能力除以完全支持其产品制造能力所需要的投入能力。

ISR的分母,所需要的投入容量,是按照乘以生产能力和投入产出能力转换率——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出量所需要的投入量。

当公司使用的投入生产多种产品,其内部的投入容量是按比例由个别产品的投入需求决定的。

通过解释,ISR有低于零的下界但是没有上界。

表3的A组报告了ISR的汇总统计数据。

ISR的平均数在1972,1982,和1992三个样本年中分别是2.00,1.44,和1.30。

这个值显示平均的企业不仅仅在他们的投入需求上自给自足。

然而,在ISR值上有大量的差异存在于产品和企业当中,正如由大的标准差所指出的,在三年各自是5.18,2.89,和2.44。

ISR的中位数是0.99,0.82,和0.77,大大小于平均统计。

差异表明极端值造成大的平均统计报告。

极端值的存在也由最大统计显示,在三年的

极端值各是70.83,41.78,21.13。

平均值和中位数统计都显示出随着时间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自给自足投入的总体程度已经下降。

表3的B组报告样本分布在不同的投入自给水平。

组织选择在公司和产品部门中存在着广泛的分散。

一些生产商仅仅依靠外部市场的投入。

在各自的三年中,30%,31%,和40%的样本企业内部不生产任何投入品。

一些生产商正部分一体化:

19%,24%,23%的企业在这三个各年度生产一些但是不到内部自足的投入量。

也有完全一体化的生产者:

50%,44%,35%的样本公司完全或超出完全自给自足的投入需求。

4.2.2解释变量

在第二部分中,交易成本理论进行预测纵向一体化如何受到价格的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的影响。

为了检验这些预测,一些代理变量的选择是基于第3节中所讨论的行业特点。

我所描述的代理和他们的预测与纵向一体化的关系如下。

第一个变量是投入价格的不确定性(Pu),是从以下趋势回归分析残差的标准偏差计量:

其中

是在第t年第i个投入的平均价格。

回归分析是运行每个投入和结束于1972年,1982年和1992年的每十年,使用包括该年的前十年价格。

该理论预测了Pu和纵向一体化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

第二个变量是资产的专用性。

为了获得资产专用性,我用了一个虚拟变量,Gas,如利伯曼(1991年)所用的。

如果投入的是气态就等于1,否则等于0。

许多石油化工流程涉及气态的投入。

正如之前在表1中的报道,样本里24个投入品种6种是气态。

相同的表显示的在样本中49个产品中有22个需要气态投入。

气态投入比非气态投入需要更相关的时间和地点的特异性。

我预期Gas和纵向一体化是正相关关系。

交易成本理论强调的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的交互效应。

也就是说,资产专用性越大,组织对不确定性的反应越大。

因此,可以预期的是,在面对高价格的不确定性,气态投入用户要比非气态投入用户将要维持一个较高的投入自给自足水平。

这个假设将被Gas和Pu的交互中回归分析。

一个显著的正相关交互项系数估计将于假设一致。

一些控制变量在分析中考虑。

第一个控制变量是生产者的规模(Scale),由生产者的总生产能力除以相同产品的所有生产者的平均生产能力。

生产者的规模会通过声誉效应或生产成本的效应影响纵向一体化。

克莱因和墨菲(1997)和贝克等人(1997)预测了一个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和它的声誉资本规模呈正相关。

假设一个企业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也有更多的声誉资本,预期Scale和企业一体化投入阶段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另外,生产者的规模会影响投入产品成本。

里奥丹和威廉姆森(1985)预测,纵向一体化和企业规模呈正相关。

他们的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