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考试院解读语文考试大纲考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3518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考试院解读语文考试大纲考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考试院解读语文考试大纲考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考试院解读语文考试大纲考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考试院解读语文考试大纲考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考试院解读语文考试大纲考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山东考试院解读语文考试大纲考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山东考试院解读语文考试大纲考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山东考试院解读语文考试大纲考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山东考试院解读语文考试大纲考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山东考试院解读语文考试大纲考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山东考试院解读语文考试大纲考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山东考试院解读语文考试大纲考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山东考试院解读语文考试大纲考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考试院解读语文考试大纲考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山东考试院解读语文考试大纲考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考试院解读语文考试大纲考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考试院解读语文考试大纲考点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007年山东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围剿侥幸角色矫枉过正

  B.拂拭嗜好卜筮恃才傲物

  C.绚烂殉职徇私瘦骨嶙峋

  D.宾客嫔妃濒危五彩缤纷

  2008年山东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仲(zhò

ng)裁阿(ē)谀入场券(quà

n)捕(pǔ)风捉影

  B、袅娜(nuó

)勒(lēi)紧嚼(jué

)舌头百孔千疮(chuāng)

  C、精辟(pì

)躯壳(qià

o)横剖(pōu)面一语中的(dì

  D、柏(bǎi)树模(mó

)具配给(jǐ)制否(pǐ)极泰来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一是识记并正确书写,二是常用(偏僻的汉字不在考查范围之内),三是规范(两可的不在考查范围之内)。

  2007年山东卷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辨别筹码颠簸秣马厉兵

  B.忽略题词肄业优哉游哉

  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

  D.伏法寂寥任性对薄公堂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驰骋原生态疾风劲草吉人自有天象

  B、诀别声讯台震耳欲聋真金不怕火炼

  C、问侯顶梁柱目不暇接明人不说暗话

  D、受理高架桥粗制烂造在其位谋其政

  关于标点符号的问题

  2008年仅有两套题考过,山东卷已经考过,可以暂时放一放。

  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一是常用词语,并且以考查实词、近义词为主;

二是必须是规范化的词语,意即现代汉语中的规范用词(口语中存在,而词典中没有的不在考查之列)。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家有关部门的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②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逃。

  ③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着饱满的生气。

  A.监测私自充斥B.监控擅自充斥

  C.监测擅自充溢D.监控私自充溢

  2008山东卷是把实词和成语和在一起进行考查的。

这是增加考试内容的一种方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

  B、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C、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D、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首先是近义词

  2008山东卷考了“缓和”(药效应使用缓慢)、“整顿”(用于家务不合适)。

  

(1)从色彩方面辨析

  ①感情色彩不同。

如充斥、充溢

  ②语体色彩不同。

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2)从词义方面辨析

  ①涵盖范围不同。

如涵盖、囊括

  ②侧重点不同。

例句:

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他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最后的情景。

(时间/瞬间)(2007北京卷)

  ③轻重不同。

  (3)从运用上辨析

  ①使用对象不同。

如协议、协约

  ②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

欣赏是一种处世哲学,在你得到赞赏时,千万别你对别人的赞赏,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赞赏,共同进步。

(吝啬/吝惜)(2007天津卷)

  “吝啬”是形容词,过分爱惜自己的财务,当用不用;

“吝惜”是动词,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

从词语的语法位置来看,应选一个动词谓语。

  ③习惯搭配不同。

如:

发挥作用/体现作用

  ④使用范围不同。

  关于成语

首先是常用成语,其次是要懂得辨析的方法。

等闲视之、猝不及防、慷慨解囊、自相矛盾。

  2008山东考了“神气十足”(属于望文生义)和“刻骨铭心”。

  一、要分辨成语的语义。

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有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已经不相同,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

如:

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

(1998年高考题)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这里误解了词义,使用也不恰当。

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

“万人空巷”(1997年),“炙手可热”(1999年),“首当其冲”(2000年春季)等。

  二、要辨别成语特定的方向性。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一点,就会出现错误。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

“蓬荜生辉”(2001年)。

  三、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

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四、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例句中要么把“对”改为“把”,要么就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

这样的词还有:

“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

“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

  五、要分析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

(1997年高考题)

  例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显然不恰当,可用“纷至沓来”。

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

“无所不为”(1995年),“处心积虑”(1998年),“殚精竭虑”(1999年),“蠢蠢欲动”(2000年春季),等等。

  六、要重视成语所指的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2000年全国高考题)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

而不能用来形容刊物。

“美轮美奂”(1999年),“汗牛充栋”“左右逢源”(2000年),“车水马龙”(2001年),等等。

  七、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

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

  “姹紫嫣红”只用来形容花,而不能修饰“我国文艺舞台出现的繁荣景象”,上句显然超出该词的使用范围,因而误用。

该句应用“万紫千红”,其不但可用来形容花木,还可用来形容人、文章,或比喻景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

  八、要注意成语语义与句子有些词语意义重复。

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九、要注意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检查一下,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1997年)

  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释“莘莘”为“形容众多”。

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

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个”?

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

“安步当车”(2001年)。

  十、要明确成语的本来意义。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1995年高考题)

  “非非”,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

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

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的丰富。

类似的成语高考考过的还有:

“灯红酒绿”(1992年),“淋漓尽致”(2000年),,“指手画脚”“不三不四”(2001年春季),等等。

  十一、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

汉语中的同义词极其丰富,同义成语也比比皆是,因而在运用时,我们要注意同义成语的辨析工作,通过辨明其细微差异,达到准确贴切运用的目的。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乎不同。

“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

“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美不胜收”(1996年),“耸人听闻”“骇人听闻”(1998年),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等等。

  十二、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

一般来说,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如,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语俗语以及外来吸收等。

弄清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故事的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帮我们理解成语的内涵。

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这个成语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学生们学习的是支离破碎的东西。

但“目无全牛”能不能表达这种意思呢?

如果清楚这个成语的出处以及它的具体内容,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进行判断了。

“目无全牛”出自《庄子养生主》,讲的是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这个成语形容技艺精湛纯熟。

类似的成语高考高过的还有:

火中取栗(1998年)。

  4.辨析并修改病句。

  严格控制在六种病句类型中: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辨析病句,是指对病句的辨别与认识,它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是修改病句的基础,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出现在第一大题。

修改病句,是就语段中语言表述的毛病加以辨认并修改,它是语言表达较高的能力要求,通常提供一段有语病的文字让考生动笔修改,题型为文字表述题,常出现在第二卷中。

  细看近十年高考的试题,从中可以发现,其对病句的辨析基本是以判断正误的客观题型出现的,其中涉及语序、搭配、成分、结构等语法问题的较多,其次是语意及逻辑问题。

依据对高考试题的探究,前人总结了八大要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理清思路,有助于考生快速便捷地识别和修改病句。

  

(1)留意句中的介词。

大多数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这就使得介词的使用比较复杂。

它可以和动词一样带宾语,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语病。

这类介词主要有:

“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

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要引起注意。

例如:

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

(谁对谁呢?

颠倒了主客体。

  

(2)留意句中的程度副词。

副词一般是用来修饰形容词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错,但我们须细心分析一下后面的形容词是否本身就包含了这个副词的含义,有没有造成语义的重复。

这类副词主要有“十分”“非常”“很””过分“等。

例如:

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

(“溢美”本身的意思就是“过分地赞美”,再加上“过分”,语意重复。

  (3)留意句中两面性的词语。

两面性的词是指词语本身表达两个相反的语意。

如“成败”、“得失”、“好坏”、“高低”、“能否”、“是否”等。

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者语意。

否则就会造成语意上的不对称。

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4)留意句中指代性的词语。

使用代词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

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指代不明,使文意模糊。

在病句题中,代词使用的考查也较常见,所以一旦句中出现了代词,就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

忠王李秀成临刑前是不是很英勇呢?

从一些记载上看,不是这样的。

(前文说的是两个意思:

很英勇或不英勇。

“这样”这个代词倒底指代哪一个意思,句意模糊。

  (5)留意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

在考题中,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必须引起重视。

否定句主要应该关注双重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嵌套否定形式的句子,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主要有“以防”“防止”“劝阻”“阻止”“避免”“忘记”等。

这些句子和词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且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易造成误判。

专家认为,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有重要意义。

(“劝阻”和“戒烟”都有否定的意义,这样使用反而把意思表达反了。

  (6)留意并列的短语和句子。

并列的句子和句中的并列短语,也是一个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顾此失彼,造成一些错误。

所以,在做题时,只要见到并列短语,就该留心。

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

(只有“消防官兵”能和“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搭配,“210辆消防车”却不能。

这属于一种“顾此失彼”的错误。

  (7)留意句中的“是”字。

“是”在句中表示判断。

命题时,往往在较长或结构复杂的句子中偷换主语或缺失宾语。

所以遇到判断词“是”也要适当留心。

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这个句子中的第二个分句承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修建青藏铁路”,但“修建青藏铁路”是一种行为,而“纽带”是名词,二者不属于同一种事物,不能构成判断句。

  (8)留意句中的特殊短语。

有些短语平时经常误用,而在病句题中常出现这样一些习惯性的不规范用法,很有麻痹性,考生做题时尤其要注意。

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还希望通过军事打击除掉萨达姆。

(“目的”和“为了”都表示“目的”,用语重复,必须删掉其中一个。

  以上几点并不能解决所有病句的辨识问题,只能判断病句中的一部分,但是这些类型在重要考试或平时的训练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希望能有助考生提高辨识病句的准确率。

  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考查重点:

语用。

  扩展语句

  2004——2006年连续三年分别以“公益广告”(2004、2005年卷)和“主题口号”(2006年卷)的形式在山东卷中出现,2007年、2008年轮空。

  今后在考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方面,扩展语句的考查力度将会加大,而且命题将注重把扩展与修辞结合起来考查。

  注意事项:

  ①注意扩展“重点”。

一般来讲,扩展语句题题目中均有明确要求,以某某词语作为描写重点,考生只要围绕这一词语展开描述即可。

  ②注意“情景”。

扩展语句必须根据原文提供的情景,把握重点,全面深入地理解原文内容,细腻生动地进行扩展。

  ③注意语句“文采”。

要求在扩展前,要精心构思,在内容上或发挥想象,合理创造,或进行联想,发散思维。

恰当地利用题干上的要求或暗示,使用某种合适的表达方式或某种修辞方法扩展,讲究辞藻、结构等等。

这对考生的要求是很高的。

那么作为考生来说,在应试时,除了使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外,更要熟练掌握常用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

  ④注意卷面整洁。

一般来说,扩展语句对字数是有要求的。

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一定要事先构思好,切忌草率下笔,导致在行文当中出现添字、漏字、错字等情况,影响整个卷面整洁,影响阅卷老师判分。

因此,在扩展之前,首先要认真审题,选择好恰当的表达方式和修辞;

其次要打好腹稿,在稿纸上拟一草稿,注意错别字;

最后认真检查是否有语句不通,是否添字、漏字。

这一切全部完成之后,方可将其誊写到卷面上。

  考查形式:

(1)组词成句

  

(2)使语句具体丰满。

增加修饰成分

  (3)使语句具体生动。

生动的描绘;

修辞手法

  (4)使语句具体明白。

多是说明性文字

  (5)扩展诗句。

根据诗句内容,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

  (6)补充连接性扩展

  解决之道:

(1)添枝加叶法

  

(2)拆分组合法

  (3)巧用修辞法

  压缩语段

  在经过了三年轮空之后,2008年山东卷对“压缩语段”的考查内容扩大了,题型新颖,难度有所加大(对诚信、善良、节俭、宽容四个题目进行概括和归纳)。

  16、某中学校刊的一个栏目选定了以下四篇文章,请你为该栏目拟一个恰当的话题。

要求:

参照下列任一题目的结构进行概括,不超过15字。

(3分)(08山东卷)

  ①《诚信为你带来幸运》②《善良是你快乐的源头》

  ③《节俭使你安稳无忧》④《宽容让你成大器》

  示例:

美德让你一生收益

  考察类型:

(1)给语段中的概念下定义

  

(2)概括语段内容要点

  (3)新闻概写。

拟写一句话新闻;

拟写标题;

拟写导语等

  (4)文段中心的概括

  (5)补充性概括

  ①把握语段构成。

起始部分,一般提出话题或中心意思;

展开部分,展开话题,叙述主要语义;

结束部分,一般是归纳全文,呼应话题。

  ②寻找语段的中心句。

中心句往往是语段的核心,一般在开头或者结尾。

主旨语句直接揭示语段的中心,具有较强的概括力。

主旨句,有的完整,有的不够完整,阅读时要留心区分。

记叙文中的议论部分,往往和主旨相关,阅读时应多加留意。

  ③寻找关键性或概括性的词语,归纳语意。

有的语段没有中心句,就需要找出关键性或概括性的词语,加以梳理、组合,归纳出中心意思。

哪些属于关键词呢?

表语意转折、递进、总结、指代、解释的词语。

  ④单句主干提取法。

即找出语段的主要陈述对象来做主语,然后看这个对象主要在做什么,怎么样,用来做谓语。

  ⑤切分语段的层次,归纳各层次意思,梳理要点,组合成句。

分层,将原段根据意思要点划出若干小层次;

勾要,画出每一层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

概括,就是在勾画的基础上,概括出每层大意;

综合,就是将各层大意归纳到一块。

这里面“分层”最关键。

  ⑥筛除次要信息法。

主要信息是指那些符合语段表达主旨的实质性信息。

次要信息是指评价性的、重复性的、示例性的、解释性的信息。

在筛除次要信息时,要特别提防并列信息的遗漏。

要特别注意语段中的分号和句号。

  ⑦表达方式的不同。

记叙性的语段,除提取概括性的词语、句子外,还要寻找表时间、地点、对象等语意的词语。

一般情况下,压缩后的语句应用主谓句的结构形式,因为主语是语段信息的主体,谓语是直接传达语段信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