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4069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docx

江苏省版高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

主要内容

5年考情

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

考查角度

核心素养

西周时期的

政治制度

(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017江苏单科,1,3分

宗法制

历史解释

★★☆

2016江苏单科,1,3分

宗法制

历史解释

2015江苏单科,1,3分

分封制

历史解释

秦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

(1)秦朝的统一

(2)皇帝制度

(3)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2015江苏单科,2,3分

史料的运用

历史解释

★☆☆

汉到元政治

制度的演变

(1)郡国并行制

(2)三省六部制

(3)行省制度

(4)选官制度

2018江苏单科,2,3分

东汉画像石

历史解释

★★★

2018江苏单科,3,3分

三省六部制

历史解释

2017江苏单科,3,3分

三省六部制

历史解释

2017江苏单科,2,3分

中央集权的加强

历史解释

2016江苏单科,4,3分

选官制度

历史解释

2015江苏单科,21

(1),6分

选官制度

历史解释

2014江苏单科,21

(1)

(2),6分

选官制度

三省六部制

历史解释

明清君主专

制的加强

(1)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14江苏单科,21(3),5分

明代内阁

历史解释

★☆☆

 

分析解读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与演进,分为四个阶段。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基本内容,神权与王权结合,国家制度受到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秦统一全国后,逐步建立起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从汉至元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调整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体制,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具体表现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

明清时期,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并逐步发展到顶峰。

本专题备受高考青睐,尤其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和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近年江苏高考不吝笔墨,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题,复习时要深刻理解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内阁、军机处、科举制等概念。

【真题典例】

破考点

【专题概览】

一、时空定位

二、知识线索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直是江苏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从题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题。

从内容看,中央集权和专制皇权都备受出题者重视。

从命题思路看,特别要注意:

一、加强对基础史实的理解,如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的郡县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等;二、倾向于新的命题角度,如对政治制度创新程度的考查;三、试题突出文明进步的,要求站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角度分析问题;四、对政治文明建设中的特色内容要特别关注,如历朝历代中央对地方(尤其是边疆地区)的管辖。

【考点集训】

考点一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2019届江苏徐州一中阶段性检测一,1)学者徐增阳在《流动与农民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中说:

“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

”这主要体现了(  )

                  

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观念

C.中央集权意识D.民族传统美德

答案 B

2.(2018浙江4月选考,1,2分)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

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答案 D

3.(2018江苏南通三调,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

“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据此可知,西周(  )

A.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

B.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

C.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

D.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

答案 C

4.(2017课标Ⅰ,24,4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 A

考点二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2019届江苏宿迁一调,2)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之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

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  )

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B.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

C.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

答案 B

2.(2018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四模,1)汉武帝令诸侯王得“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并隶属汉郡;又令仕于诸王者地位低于中央所任官吏,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禁止士人和诸侯王交游。

汉武帝此举旨在(  )

A.强化地方行政监察B.多管齐下维护统一

C.不拘一格笼络人才D.大力限制诸侯权力

答案 B

3.(2017浙江4月选考,2,2分)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

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

A.皇帝制与郡县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

答案 A

4.(2018江苏苏锡常镇四市学调二,21)(节选)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君主专制的演变伴随着宰相权力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自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

其具体职责包括:

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丞相制度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

为了限制丞相权力,秦朝是如何设置中央官制的?

(3分)

答案 

(1)影响:

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减轻皇帝负担;职责无所不统,影响皇权专制。

(2分)

中央官制:

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1分)

考点三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2019届江苏如皋期初调研,2)中国古代有一制度“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

该制度发源于(  )

A.汉朝B.魏晋南北朝

C.隋朝D.唐朝

答案 C

2.(2018海南单科,2,2)《汉书》云:

“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这表明在西汉(  )

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答案 C

3.(2018课标Ⅱ,26,4)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答案 C

4.(2018课标Ⅰ,25,4)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答案 D

考点四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2018江苏盐城三模,3)赵翼《陔馀丛考》载:

“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

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

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

”由此说明(  )

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

B.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

C.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

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

答案 C

2.(2017课标Ⅱ,27,4分)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答案 A

3.(2014大纲全国,14,4分)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答案 B

4.(2019届江苏徐州一中一检,21)中国古代的政制设计以加强君主专制为中心,然而往往事与愿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嘉庆皇帝):

军机处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首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

自去年正月以后,军机处颇觉整饬严肃,闲杂人等亦觉稀少。

近日又觉废弛,军机处阶台上下,窗外廊边,拥挤多人,借回事画稿为名,探听消息。

折稿未达于宫廷,析闻早传于街市,广为谈说,信口批评,实非政体。

——《枢垣记略》卷一四

  材料二 作为清朝中央决策特色机构,军机处的出现绝非针对内阁,而是试图将已经形成的皇帝“乾纲独断”局面制度化和规范化,然而,决策制度化在方便皇帝独裁的同时,在另一方面又因其改变了顺康以来传统统治方式和权力结构,逐渐给皇权带来了一些新的异己因素,就是其创始者始料不及的。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清朝专制皇权的形成与加强,绝非军机处或内阁一两个官僚机构所能促成,它是历史传统、思想文化和制度改革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皇帝的个人素质(主要是其统治思想),尤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朝政治的演变方向。

——高翔《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

请回答:

(1)据材枓一,概括军机处发展到清中期以后出现的问题,指出它所反映的实质。

(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封建专制强化的多种因素,分析军机处与皇权变化的关系。

(5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制设计的认识。

(4分)

答案 

(1)问题:

军机处纪律不严,泄密严重。

(2分)

实质:

君权事实上弱化(或封建制度衰弱)。

(2分)

(2)因素:

专制主义的历史传统;文化专制的加强;军机处等机构的出现;清朝皇帝喜好个人独裁的思想倾向。

(3分)

关系:

军机处为加强皇权而设立,但长期运行后又成了新的制约皇权的力量。

(2分)

(3)认识:

政制设计主要围绕巩固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任何政制都会因人、因时而变,政制设计的结果与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

(4分)

探史料

探究一 政权与族权的结合——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史料呈现

  史料1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

……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①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②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盖天子诸侯君臣名分始定于此。

此③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

史料2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④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史料3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

⑤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

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

……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石培华《中国历史纵与横》

读史指导

史料

主旨

史料1:

西周政治制度的变化

史料2:

分封制的弊端

史料3:

宗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史料

解读

时空

关联

史料1:

西周在地方上实行新的制度。

史料2: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

史料3:

历史具有继承性,政治制度的影响会长期存在

重点

阐释

史料1:

西周在地方实行分封制。

①指出分封的主体;②说明周天子政治地位的变化;③说明实行分封的作用。

史料2:

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弊端明显。

④说明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

史料3:

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⑤说明宗法观念及宗法结构一直影响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

史料

认识

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对后世影响深远

 

史料应用

1.依据史料1,概括西周政治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答案 变化:

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的主体是王族与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确定君臣名分)。

影响: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

2.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最终走向瓦解的原因。

答案 

(1)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2)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诸侯国的势力却日益壮大,维持分封制的宗法血缘关系松弛。

(3)井田制逐渐瓦解,使分封制失去了存在的经济基础。

(4)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如商鞅变法),促使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3.根据史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答案 西周宗法观念和传统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极大,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

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的皇权主义及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

4.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早期政治体制的重要特点。

答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探究二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汉至元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史料呈现

  史料1 (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

①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汉书·景十三王传》

史料2 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

掌总理郡政……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焉。

始置诸州通判……建隆四年,②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职掌倅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元〕脱脱等《宋史·职官七》

史料3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③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明〕宋濂等《元史·百官志》

读史指导

史料

主旨

史料1:

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

史料2:

宋代地方行政管理的举措

史料3:

元朝行省的职权

史料

解读

史料

实证

三则史料均属于历史文献史料,分别介绍了汉代、宋代和元代的地方行政管理

重点

阐释

史料1: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①说明汉代皇帝恩泽诸侯,让他们把自己的封地分封给子弟,这使得诸侯国越分越小,无力对抗中央。

史料2:

阐释了宋代加强对地方管辖的举措。

②表明宋代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但受通判监督、牵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判连署才有效。

史料3:

阐述了元朝行省的品秩、职权。

③说明行中书省是中央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负责管理地方政治、经济、军事

史料

认识

从汉至元,通过分封、限制地方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史料应用

1.史料1中,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要解决什么问题?

答案 “推恩令”;王国问题(诸侯国威胁中央集权)。

2.根据史料2说明宋代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辖的。

答案 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但受通判监督、牵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判连署才有效;宋代通过分割地方权力而强化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问题。

3.根据史料3说明元代实行行省制度的作用。

答案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4.综合上述史料,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趋势。

答案 在继承中不断变革;地方权力逐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探究三 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保障——选官制度

史料呈现

  史料1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①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史料2 (两晋)②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晋书·段灼传》

史料3 唐人沈既济说:

“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③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

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读史指导

史料

主旨

史料1:

汉代察举制选官的特点

史料2:

两晋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

史料3:

唐代选官实行科举制

史料

解读

史料

实证

三则史料均属于原始史料,分别介绍了汉代、两晋和唐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重点

阐释

史料1:

察举制强调品德、志节,具有主观色彩。

①说明汉代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是个人在地方上的声望。

史料2:

九品中正制重家世和门第,会造成世家大族把持用人权的局面。

②指由中正官综合士人德才、门第评定等级。

史料3:

反映了唐代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拔人才,具有相对客观性,体现了公开、公平。

③指撰写文章策论,以考试成绩取才

史料

认识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但始终围绕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而变化,是巩固封建统治,强化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史料应用

1.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案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2.根据史料1、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方面具有怎样的优势?

答案 优势:

察举制强调品德、志节,具有人为性、主观性;科举制凭才学、考试成绩优劣选才,具有相对客观性,体现了公开、公平、制度化的发展趋势。

3.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科举制实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观点?

答案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权力基本在地方,而科举制公开考试,选官权力由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过专题

【五年高考】

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

1.(2018江苏单科,3,3分)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  )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答案 D

2.(2017江苏单科,1,3分)《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答案 B

3.(2017江苏单科,2,3分)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 A

4.(2017江苏单科,3,3分)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  )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答案 C

5.(2016江苏单科,1,3分)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

答案 D

6.(2016江苏单科,4,3分)“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

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

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

”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答案 A

7.(2015江苏单科,1,3分)《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

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答案 A

8.(2015江苏单科,2,3分)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答案 C

9.(2015江苏单科,21,6分)(节选)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

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

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

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

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

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革》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

(6分)

答案 

(1)因素:

充分保留传统;合理选官;实行德政;汉字文化延续功能强。

制度: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10.(2014江苏单科,21,6分)(节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