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4354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docx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docx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

(1)五府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专题实验方案

文章来源:

原创加入时间:

2010-6-2121:

22:

00

修改时间:

2010-6-228:

17:

00点击次数:

124次

“引导自主学习培养读书能力”

——“自读—发现—探究—运用”自主创新学习模式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时代背景

现代社会是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要求个体能主动地摄取最有用的信息,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2、课改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的语文语运用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主性学习是语文新课标理念的重要体现,它强调和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内心感受。

本课题旨在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内驱力上作研究。

一、通过学生自学教材,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自趣”;二、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促使短暂的兴趣发展为持续性的求知欲。

三、通过长期的“发现探索”学习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促进终身学习。

3、自主创新的呼唤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的。

创新总是与主体性、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主体性和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主体性和自主性是创新的基础。

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应建立适合学生“自我建构”的“发现探索”教学模式。

本课题着力让学生通过“自学、发现、探究、应用”这一途径,学会自我建构知识,这样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

4、现行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

目前我们的课堂采用的是仍然是以“师讲”、“师问”为主的教学,“师讲”的实质就是“满堂灌”;“师问”就是“问答式”的满堂灌,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问得太浅,没有问的必要;问得太深,只有部分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其他学生一无所获,其实质也只能说用“好生的说”代替了“教师的讲”。

课堂上仍然以教师讲为主,占用了课堂二分之一甚至是三分之二的时间,占用了学生自主活动的时空,扼杀了学生学习兴趣,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发展,长期这样下去,越教学生越不会学。

本课题探索的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再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其过程是自己学习的学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感悟到学法,这是他自己的体验,这个学法对他来说终身享用,这个“学程”对他来说才是“自教”的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发现教学理论认为: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因此,学生要像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和探索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发现法”教学模式的核心和精髓,就是要求学习者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发现”的积极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应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过程”。

2、布鲁纳掌握探索方法理论告诉我们:

“人们只有通过练习解决问题和努力于发现,方能学会发现的试探方法。

一个人越有实践经验,就越能把学习所得归纳成一种解决问题或调查研究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对他可能是遇到的任何工作都有用处。

”他认为发现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通常没有一个现成的结论,呈现给学习者的是一些信息、事实,以及需要学习者探索才能得出的问题解决方案。

这一理论在本课题中的应用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教学活动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强调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互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自主的、能动的、探索的、富于创造性的。

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都需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去主动探索才能得以实现。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通过课题实验,使学生能热爱语文,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课外能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

1、构建科学的“自读、发现、探究、应用”教学模式

针对目前“师问”教学的弊端、现代教学改革的趋势以及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努力探索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发现探索”教学模式,力求使模式在实践上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通过研究,着重探索以下几条操作策略:

一、学生在每一个学习环节“发现”的策略。

二、学生“探究”的策略。

三、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引导”的策略。

四、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引探”的策略。

2、构建“自读、发现、探究、应用”的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作为教学模式本身应该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本课题要探索出科学的评价体系。

(二)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建立科学的“自读、发现、探究、应用”教学模式

(1)构建“自学、发现、探究、应用”教学模式。

(2)探索培养“自学、发现、探究、应用”兴趣,培育“自学、发现、探究、应用”方法,训练“自学、发现、探究、应用”能力,养成“自学、发现、探究、应用”习惯的策略。

(3)完善“自学、发现、探究、应用”教学模式。

2、构建“自学、发现、探究、应用”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1)“自学、发现、探究、应用”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

(2)“自学、发现、探究、应用”行为评定量表。

(3)“自学、发现、探究、应用”能力和习惯的自评量表。

3、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4、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自主学习兴趣与习惯。

5、子课题规划:

(1)“尝试自学—发现质疑—讨论理解—训练感悟—实践运用”五环自主创新学习模式;

(2)“观察—阅读—积累—练笔”习作教学四部曲初探;(3)“自主阅读,愉快习作”读写结合研究。

(4)“先学后教”策略研究;(5)“当堂达标”策略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筛选法、调查法。

1、行动研究法。

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

每一次研究都应该有计划、实践、观察、反思这四个环节。

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

2经验筛选法。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借鉴成功的经验,并对其进行改革,构建出新的教学模式。

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筛选、分析,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

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和总结阶段。

3、调查法。

(1)对目前的课堂教学“师问”和“质疑”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情况;

(2)对目前学生主动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

运用采访、座谈、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4、实验法。

实验班采用“自学—发现—探究—应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及保障措施

1、建立研究组织,形成研究队伍。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健康运行,成立五府山小学课改实验小组:

组长:

郭邦根

副组长:

姜鸿华

成员:

王方庆陈一洋张红英叶瑞文郑小玲陈丽萍等一批骨干教师从事研究工作。

2、加强学习教育,普及研究知识。

积极收集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定期向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学习材料,经常开展学习辅导活动。

3、开展研究活动,提高研究水平。

定期组织研讨会、交流会、汇报会,使研究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4、加大经费投入,保证研究经费。

学校拿出一定的研究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保证研究经费得到落实。

六、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基本情况:

此次研究我们重点对三年级语文学科随机抽取四个班级进行,以坂心完小、高洲完小三年级各一个班作为实验班,中心小学、甘溪完小三年级各一个班作为对比班进行研究。

七、课题进度安排与成果形势

(一)准备、提出模式试行阶段(2010.2-2010.5)

1、学习理论,重点学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2、组织学习洋思、杜郎口、等校的课改先进经验。

3、设计研究方案

4、成立课题组,使实验教师明确实验的目的、方法及要求

5、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二)重点实施、形成构建模式阶段(2010.6-2011.7)

1、运用课题理论,进行实践探索研究

(1)以课堂为主渠道,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式有:

教给自主预习的方法;指导“看”“说”“读”“写”的能力;教给质疑的能力;

(2)重视实践活动。

鼓励课外识字、观察、收集等实践活动。

2、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阶段预期成果形式: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实验研究报告、阶段小结

(三)总结、推广模式阶段(2011.8-2012.7)

总结成果,进行结题鉴定。

预期成果:

教师优秀教学实录、实验总结、研究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参考资料(略)

五府山小学

2010年2月

(2)茅坪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方案

主题词:

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方式改革为载体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

新世纪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

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

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学改革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对课程改革的呼应。

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就成为了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而教学过程也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在这种背景下,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和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为使我校的教学改革能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呼唤的教学改革,为使我们的教学模式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为更好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拟开展“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方式改革为载体,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

二)、我校的实际需求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所产生的诸多陋习仍严重影响着现今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三是存在大量后进生,教师此束手无策。

我校自建校以来,曾经历过多次课堂教学改革,比如:

读书指导法、目标评价及其教学、读写与创新、探究性教学、英语情景教学等,但仍回避不了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很难做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甚至有的课堂教学改革已渐入误区,其原因何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新课改理念?

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落实“三全”方针?

当务之急,应该是“远学洋思,近学武汉”,探索并形成适合我校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的界定

自古以来,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然而,应试教育的模式严重地限制了“发展”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所谓“发展”,仅仅是指通过各种考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或熟练。

这种专注于工具价值的发展观严重地破坏了人的内在的自然,从而严重地阻碍了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

为了充分发挥课程之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本课题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方式改革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点,从课程的创造与开发、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新型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展开具体的研究工作,以实现“发展”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从而最终实现“教育”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教育乃是养成学生的健全的个性或人格。

三、研究目标

㈠、教师发展目标

1、让教师提高素质,发展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2、让教师更新观念,发展为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成为课程的建议者和开发者。

3、让教师转变角色,发展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㈡、学生发展目标

1、学习方式方面:

转变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兴趣。

2、学习情感、态度方面:

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3、知识形态方面:

不但重知识的结论,更应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㈢、教学模式发展目标

1、通过教学,实现课程的创生与开发。

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2、让教学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视探究、选择、创造,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正确世界观的逐步形成。

4、建立评价项目多元、评价方式多样、重视教学过程、促进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四、研究内容

1、如何以教师为本,促进教师的发展。

具体内容有:

改变观念、增强能力,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以教师为本”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如何评价教师等。

2、如何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内容有:

如何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如何评价学生等。

3、如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

具体内容有:

教学要关注人(包括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建立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体现尊重、民主、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反思等。

五、研究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课题着眼于教师的发展,特别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2、全面性原则: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题研究既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重视学生三个维度的全面发展。

3、综合性原则:

在各学科中综合开展课题的研究,强调学科间融合、课内外沟通、校内外联系,引导学生综合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4、体验性原则: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5、实践性原则:

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开展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地为儿童创建实践的最根本途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认识、理解和发展。

6、当堂达标原则:

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基本要求,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采取相应的出示目标的办法,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本节课主要完成的任务的什么,重点是佬什么。

通过准确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对目标不折和各的准确掌握。

7、精讲小种活练原则:

课堂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目的。

精讲点拨,要求教师少讲精讲,是画龙点睛的启发,学生的不达,重在帮助学生形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系统、完成学习任务。

练习方式灵活多样,要精心设计,以一当十,15分钟左右当堂完成。

达到复习巩固或检测的作用。

8、反馈矫正原则:

“反馈---矫正”是掌握性学习的最重要的环节。

通过练习、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及时矫正,使整个教学活动处于完全可控的状态。

用以解决集体学习与个别需要之间的矛盾,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矫正学习”和“深化学习”。

从而最大限度地开拓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潜能,使所有的学生不同程度的提高。

9、分层要求原则:

学生在学习、思绪以及达到某种成就水平的能力上有一定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学生的能力和能倾,以及学习成就状况,有重点地给予适当的学习课题,适当的学习时间,学生最终能达到确定的教育目标。

10、相信学生的原则:

“人人都学习”这是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基础,布鲁姆的研究证明,大多数学生可以用全软科学会教给他的所有东西。

如果把要求学生牵动的学习水平预先固定在某一掌握的水平上,注意使学生得到的学习时间及其教学帮助与其个别需要相适应,那么教师将能保证几乎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这一掌握水平。

六、课堂改革思路:

以设疑激趣为先导;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揭示规律为重点;以精讲精练为策略;以学生参与为途径;以整体教学为目标。

七、课堂改革的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精讲精练突出主体

1、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先学、先试、先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后教后导、后讲,是指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的点拨、解疑、归纳和总结。

2、精讲精练:

学生的自学、教师的讲授、学生的练习大致各占三分之一(根据学习内容灵活掌握)。

3、突出主体:

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八、课堂改革的操作程序:

1、备课组长负责本年级本学科改革方案的实施。

(1)组织本组教师集体备课,确定各单元和每课的重点、难点、授课形式和方法,设计每课的预习题;

(2)组织本组教师分工完成每课训练题的设计,做到资源共享;

(3)负责课堂改革进程的安排、检查和记录。

2、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改革方案的督促、协调和管理

(1)负责“自测题”设计的检查、指导;

(2)组织组内的研讨课和研讨会;

(3)推荐校级以上的研讨课和观摩课。

3、课堂改革中注意的问题:

⑴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课标,熟练把握教材和知识点的规律性;

⑵自测题的设计要形式新颖、题型多样、重点突出、题量适当,要分出层次和梯度;教师要及时评判每课的训练题,并在自习课上对答题有误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

⑶课堂上要突出学生主体,课堂活动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讨论题要有探讨的价值,讨论的形式要大、中、小结合,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⑷作业当堂完成,中考学科可布置课后预习题和适量迁移作业,其他学科不许留课后作业;

九、研究方法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观察比较法、经验总结法。

十、课题研究的依据:

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家课程标准》、素质教育教学理论及科学实验原则为指导,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规律;以及美国布鲁姆(B.S.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美国哈罗(Anita.J.Harrow)的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动作技能理论(我国新课标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主要理论依据)。

根据本校教师和学生情况,立足实际。

十一、研究措施

1、确立领导机构,成立实验小组。

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了以王世民校长为课题组组长,以向德蛟、望西雄、王功政、韩庆华为副组长的课题实验领导机构,使实验工作能自始至终的规范科学地运转。

2、制定方案,明确目标

制定并下发实验方案,让每位实验教师明确实验的目标,自定实验班实验计划,按确定的考核程序及方法,做好验收准备。

通过自作专题——调查问卷——研究交流——点题答辩——实践操作——案例分析——期末验收的程序完成理论培训的过程。

使实验教师理论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3、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1)、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重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等指导性文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加大经费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课题组教师,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可采用自学、集中学、讲座、录像、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远学洋思、近学武汉49中学,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

(3)、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反馈检查情况。

4、及时总结,落实奖励措施,调动教师的教科研激情。

(1)、组织教师围绕课题,参加教案评比和教学评比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成果,撰写论文和教学反思。

(2)、发挥集体的智慧,加强集体研究和讨论,精心设计实验课、公开课的教案,推出优质课,培养优秀教师。

(3)、采用激励机制,对教科研工作的优秀者,对教科研卓有成效的教师落实奖励措施,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激情。

十二、课题实验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2005.9)

1.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2.成立课题实验小组;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

3.组织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相关的教科研理论的学习、培训。

4.建立课题的档案资料

二)前期实验阶段:

(2005.10-----2005.12)

设定四个实验小组

1、组长:

向德蛟

联系对象:

郑家芹、马德英、宋伶俐、向隽、宋士美、张华、郑婕

2、组长:

望西雄

联系对象:

吴云、余小玲、陆永红、宋发新、谭高风、韩会琼、杜承斌

3、组长:

王功政

联系对象:

蔡青、韩华蓉、汪清、李冬、陈绪英、郝小英、韩宗珍

4、组长:

韩庆华

联系对象:

谭昌俊、周欣、吴远春、陈馥玲

各实验小组组长需会同相应学科教研组长及教师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及时反馈信息并定期召集四个小组联系会,确定课堂教学模式、以点带面、组织推广。

三)实验阶段:

(2006.1-----2006.12)

1各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研究,积累实验优秀课例(含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案例。

2每学期召开一次课题组现场研讨会,及时交流各子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3进行不定期的经验交流,形成阶段性的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