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 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4807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5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现象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声现象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声现象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声现象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声现象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声现象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声现象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声现象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声现象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声现象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声现象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声现象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声现象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声现象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声现象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声现象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声现象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声现象 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声现象 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声现象 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声现象 教案.docx

《声现象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现象 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声现象 教案.docx

声现象教案

声现象教案

基本知识整理: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

☆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

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

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

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

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

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

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练习:

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

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

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

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

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

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典型例题

【例1】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保持340m/s不变

  C.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D.小提琴的琴弦停止振动,仍有声音发出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加深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介质知识点的理解.

  分析:

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因此选项A正确,D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均可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且在固、液、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固体、液体、气体,声音在介质中速度的大小与温度也有关系,在空气中(15C)时,传播速度为340m/s,而在空气中(25C)时,传播速度为346m/s,因此,选项B错误,C正确.

  答案:

本题应选择AC.

【例2】张明和王红欲测一段铁路的长,但没有合适的刻度尺,他们查表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000m/s,于是张明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王红站在另一端,张明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王红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2s,求这段铁路有多长?

  选题角度:

根据声音的传播速度分析生活现象.

  错解:

  错解分析:

产生错误的原因:

(1)不懂声音传播的物理过程,不知道为什么能听到两次声音;

(2)误认为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时间为2s.

  分析:

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速度,故能听到2次声音,2s是声音在空气和铁轨传播的时间差.

  正确解法:

设铁路长为s,则声音在空气中和铁轨中传播的时间分别为:

  

   

  

   ∴

  ∴

  答:

这段铁轨的长度为729.6m.  

 【例3】在一个长931m注满水的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了三次声音.第一次和第二次间隔0.4s,第二次和第三次间隔2.1s,当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在铁管中和水中的声速各是多少?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提高运用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知识与公式来解题的能力.

  分析:

敲铁管的一端,声音同时在铁、水和空气中传播.由于在这三种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关系为

,所以在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由铁传来,第二次由水传来,第三次是由空气传来的.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传播的时间之差.

  解:

设铁管长为s,则

 代入数值

  解方程组得

  答:

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为3910m/s,在水中传播速度为1459m/s.

【例4】牛叫的声音与蚊子叫的声音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牛叫声音音调高,响度大         B.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

  C.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       D.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加深对音调和响度概念的理解.

  错解:

A或B.错解分析:

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将音调和响度混为一谈,概念不清.

  分析:

音调和响度取决于不同的条件,它们之间没有联系.牛叫的声音较低沉,即振动频率低,音调较低;蚊子声音尖细,即振动频率较高(翅膀扇动得快),音调较高.但牛的叫声明显比蚊子的大,即响度大.

  正确答案:

D.

 【例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鼓面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

  B.棒击鼓面越重,鼓膜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

  C.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D.音色与振动的频率和振幅无关,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加深对乐音的三要素与发声体振动的关系知识的理解.

  分析:

音调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高(即每秒钟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所以音调与振幅无关.响度是人耳接受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它一方面与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另一方面与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因为声音传得越远,分散得越厉害,声音也越小,所以响度与振动的频率无关.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与振幅和频率都无关,即使是鼓与锣振动的频率和振幅一样大,人们也能清楚地分辨出鼓声与锣音来,就是因为它们的材料不一,音色各异.

  答案:

C、D.

 【例6】马戏团的训狗员,在舞台上用一种特殊的信号训狗,观众完全没有察觉,狗却准确的听从信号做各种动作.试说一说这其中的奥妙?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提高运用声音的频率范围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解析:

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次每秒到20000次每秒.狗能听到的声音范围远比人耳听到的范围大,使从15次每秒到50000次每秒.它能听到人听不到的高频率的声音,驯狗员用的是超出人的听觉范围但在狗听觉范围内的信号.

 【例7】在列车进站暂停时,列车的保养工常用榔头敲打机车的各有关部件,这是为什么?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把声音的特性知识迁移到生活中.

  解析:

保养工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凭借听敲打机车发出声音的音调和音色是否有异常变化,就可以较快的发现列车是否存在故障.

【例8】夜晚,歌舞厅正在播放优美的舞曲,并且声音很大.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优美的舞曲悠扬动听一定不是噪音

  B.从物理学角度看,优美的舞曲属于乐音

  C.对于想休息的附近居民而言舞曲属于噪声

  D.无论从什么角度讲,悠扬动听的舞曲都应属于乐音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从从物理学角度和从主观的感觉上方面辨认生活中的噪音.

  分析:

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和从主观的感觉上分别给出了定义,如果没有说出从哪个角度去看问题,结论就往往不成立.如优美的舞曲从物理学角度看是乐音,对于正在跳舞、欣赏音乐的人也属于乐音;但对于想休息的人来讲,它则属于噪声.B、C选项分别表明了看问题的角度,并且从看问题的角度判断是正确的.

  答案:

B、C.

  【例9】在城市立交桥的两侧一般都装有隔板,这是为什么?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应用减弱噪声的途径知识分析生活现象.

  解析:

因为城市立交桥两侧多是住宅楼或写字楼,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如果没有障碍就能直接进入室内,汽车的轰鸣声必然会昼夜不停的影响住在楼里的居民的工作和休息,在立交两侧装了隔板后,可以隔断一部分噪声,这是对居民的一种保护措施.

  【例10】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B.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噪声使人们烦燥不安,有害人体健康

  C.从环保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

  D.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加深对噪声及危害的认识.

  分析:

噪声应从物理学和环保两个角度来理解噪音;一方面从声音的大小来确定,另一方面有人为的因素,因人而直.严格地讲凡是不愿听的声音都是噪音,半夜里还在播放大声音乐,在唱卡拉OK,对大部分人这就是噪声.

  补充说明:

乐音并非一定是乐器演奏发出的声音,电视里主持人亲切动人的话语是美妙的乐音,在自然界里,流水潺潺.松涛阵阵都是天然的乐音.

  答案:

B、C、D.

  【例11】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噪声声强应控制不超过(   )

  A.30分贝 B.50分贝 C.70分贝 D.90分贝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加深对噪声等级的认识.

  错解:

A。

  错解分析:

误认为噪声越轻越好,没有把噪声等级和人们的活动内容联系起来.噪声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与人们的活动内容有关.声强小于70分贝就可以保证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正确答案:

C.

 【例12】汽车以15m/s的速度向对面高山驶去,在司机鸣笛后4s听到了回声,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多远?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选题角度:

通过本题分析与计算回声问题.

  分析:

遇到这样的问题可借助示意图分析汽车运动与声音传播的过程,如图3-1-4所示,汽车在A鸣笛,经过4s听到回声,声音从ABCB,传播距离为:

  

  在声音传播的同时,汽车从A点向前行驶4s到B点,汽车运动的距离为: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的距离为

  

  答:

汽车距高山650m.

计算题的分类解答

有关声现象的计算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题型:

一、声与光的问题

这一类题型的计算,关键是抓住声与光运动的路程相同,所用的时间不同,但由于光速远远大于声速,且日常问题涉及的路程不长。

因此,光传播所用的时间常可忽略不计,故声传播所用时间近似等于看到光后与听到声音的时间间隔即

例1.某人看见闪电经过5s才听到雷声,那么,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___________m。

解:

由上面的分析很快有

例2.百米赛跑时,起跑点的枪声需要经_______s时间才能传给终点的计时员。

解:

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问题

此类计算,我们首先要明确声音在两种不同介质中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不同,声音在介质I中传播快(设速度

),所用时间

)少,声音在介质II中传播慢(设速度

),所用时间(

)多,两次听到的时间间隔

,即

例3.为了测定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取一长L=664米的钢轨,在其一端用铁锤沿钢轨方向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记录指出两次响声相隔时间t=1.87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求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

解:

由以上分析很快列出式子

解得

三、回声问题的计算

这一类问题,一定要注意产生回声时,声运动的路程是声源发声时(声源不动)距障碍物距离的二倍,即

例4.人对着山崖喊话,经过t=2s后听到回声,喊话人到山崖的直线距离是()

A.680mB.340mC.170mD.17m

解:

此类问题中较复杂的是发声体或反射体在运动,这时除考虑声音往返的路程外,还应注意声物运动的时间相同。

解题时应先画一草图,把声音传播与物体运动情况勾画起来,然后根据图形分析它所运动的路程、时间,再找出结合点,列出关系式,最后求解。

例5.一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S1=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S2=40m后,司机刚好听到笛声的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分析:

画草图

解:

声音传播路程为

m

此时声音传播时间

汽车行驶速度

中考衔接

一、选择题

1.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

【答案】C

2.噪声污染已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方面着手,下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答案】B

3.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雷雨天气,先看到远处的闪电,稍后听到雷声

B.击鼓的力量越大,响度越大

C.声波具有传递能量的性质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答案】ABC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

【答案】A

5.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答案】B

6.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发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答案】B

7.在一次“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答案】C

8.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

【答案】B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答案】D

10.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华说:

是刘欢演唱的。

其判断是依据声音的

A.频率B.响度C.音调D.音色

【答案】D

1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

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C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A

13.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

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

14.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

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器装置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个防噪声耳罩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答案】B

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音色不同

【答案】D

16.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C.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我们常说“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答案】C

17.声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播放歌曲B.教师讲课

  C.超声波洁牙D.敲打西瓜鉴别生熟

【答案】C

18.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A

19.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答案】A

20.学校在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时,会拉响警报。

警报声之所以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色美

D.节奏快

【答案】B

2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B、假如你和小华同时登上月球,你们俩之间可以直接面对面谈话,而不需要其他设备

C、上课时,教室外面高音喇叭放出的歌声不是噪声

D、中考期间,要求考场周围禁用高噪音设备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D

22.使用随身听(MP3、MP4……)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  )

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

【答案】C

23.优美的的乐曲《梁祝》,既能用小提琴演奏,又能用钢琴演奏,我们能够区别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答案】C

24.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答案】B

25.听音能辨认,主要是依据不同人的讲活声具有不同的()

A.音色B.音调C.响度D.振幅

【答案】A

26.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B.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C

27.欣赏南音时,我们能分辨出二胡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某个特性来判断的,该特性是()

A.响度B.音色C.音量D.音调

【答案】B

2、填空题

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2.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

蝉能发出声音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引起的。

老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振动传播

3.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谁在说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振动音色

4.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靠声音的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

【答案】音色响度

5.交通噪声是城市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在和

控制了噪声。

【答案】声源传播过程中

6.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间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不同.

【答案】响度音色

7.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

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答案】300能

8.如图6所示,用一张硬纸片拨动木梳的齿,能听到卡片由于而发出的声音,用相同的力显著改变拨动木梳齿的快慢,能够听出卡片声音的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或“音调”)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