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4855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docx

皮肤科方剂100首汇编

皮肤科方剂100首

1. 八珍汤 

组成: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各9g 炙甘草5g 加生姜三片 大枣五枚

功用:

益气补血。

主治:

气血两虚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方歌: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2.白虎汤

组成:

石膏50g 知母18g 甘草6g 粳米9g

功用:

清热生津。

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方歌:

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3. 保元汤

组成:

人参1钱,黄耆1钱,白术1钱,甘草3分。

功用:

助脾健胃。

主治:

痘痈出脓之后,脾胃虚弱,脓清不敛者。

气血虚弱,痘痈留经络中,发无定处肿不红

方歌:

参术甘芪

4. 半夏泻心汤 

组成:

半夏12g 黄芩 干姜 人参各9g 黄连3g 大枣4枚 炙甘草9g

功用:

寒热平调,散结除痞。

主治:

寒热互结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不利,舌苔腻而微黄。

方歌: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合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5. 半夏厚朴汤 

组成:

半夏12g 厚朴9g 茯苓12g 生姜9g 苏叶6g

功用: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

梅核气。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方歌:

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6. 萆薢渗湿汤 

组成:

萆薢、薏仁、黄柏、赤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

功用:

清热利湿

主治:

湿热下注,解疮漏蹄

方歌:

泽柏苡仁和通草赤苓滑石牡丹皮

7. 萆薢化毒汤 

组成:

萆薢归尾丹皮牛膝防己木瓜苡仁秦艽

功用:

化湿清热

主治:

湿热痈疡,气血实者。

方歌:

萆薢化毒木防己,木瓜秦艽牡丹皮,薏仁牛膝当归尾

8. 补中益气汤

组成:

黄芪18g 炙甘草9g 人参6g 当归3g 橘皮6g 升麻6g柴胡6g 白术9g

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A.脾胃气虚证。

食少便溏,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晄白,脉大而虚软。

B.气虚下陷证。

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舌淡脉虚者。

C.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方歌: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9. 八正散

组成:

车前子 瞿麦 萹蓄 滑石 山栀子仁 炙甘草 大黄 木通各9g,煎时入灯心草。

功用: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

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淋漓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歌:

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10.除湿胃苓汤

组成:

苍术(炒)厚朴(姜炒)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土炒)滑石防风山栀子(生研)木通各9克肉桂甘草(生)各3克

功用:

清热燥湿,健脾燥湿,和中利水。

主治:

带状疱疹(湿盛型缠腰火丹),湿疹(湿疡),牛皮癣(湿寒性白疕)。

缠腰火丹。

水泡大小不等,其色黄白,破烂流水,痛甚。

方歌:

除湿胃苓火丹疮,脾肺湿热白黄,胃苓汤用通栀子,滑石防风共作汤。

11.柴胡桂枝干姜汤 

组成:

柴胡24克桂枝9克干姜9克栝楼根12克黄芩9克牡蛎6克(熬)甘草6克(炙)

功用:

和解散寒,生津敛阴。

主治:

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方歌:

柴胡桂枝干姜汤,栝楼黄芩牡草藏。

12.柴胡疏肝散 

组成:

柴胡 陈皮各6g 香附 川芎 枳壳 芍药各5g 炙甘草3g

功用: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

肝气郁滞证。

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

方歌:

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13.川芎茶调散 

组成:

川芎 荆芥各12g 白芷 羌活 甘草各6g 细辛3g 防风4.5g 薄荷12g 食后以清茶调下。

功用:

疏风止痛。

主治:

风邪头痛。

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方歌:

川芎茶调散荆芥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头痛风攻上,正偏头痛皆能除

14.大承气汤

组成:

大黄12g 芒硝6g 厚朴炙24g 枳实12g 先煮枳实、厚朴,在下大黄,芒硝冲服。

功用:

峻下热结。

主治:

A、阳明腑实证胃、大肠。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日晡潮热,神昏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B、热结旁流。

C、里实热证治热厥因热引起的四肢厥冷、痉病或发狂。

方歌: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15.大黄附子汤

组成:

大黄(9克)附子(12克)细辛(3克)

功用: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

寒积里实证。

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方歌: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冷积内结成实证,攻专温下妙非常。

16.大青龙汤

组成:

麻黄12克(去节)桂枝4克(去皮)甘草5克(炙)杏仁6克(去皮、尖)生姜9克(切)大枣10枚(擘)石膏20克(碎)

功用:

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

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3亦治溢饮,见上述症状而兼喘咳面浮者。

方歌: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

17.导赤散

组成:

生地 木通生甘草各6g,入竹叶共煎。

功用:

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

心经火热证。

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症见溲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方歌: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18.当归芍药散 

组成:

当归9克芍药30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5克川芎9克 

功用:

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健脾利湿。

主治:

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疠痛。

方歌:

当归芍药散川芎,茯苓白术泽泻从,妊娠血虚少腹痛,养血行气并止痛 

19.当归四逆汤

组成:

当归12g 桂枝9g 芍药9g 细辛3g 炙甘草6g 通草6g大枣8枚

功用: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

血虚寒厥证。

手足厥寒,口不渴,或腰、股、腿、足疼痛,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方歌:

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血虚肝寒手足冷,煎服此方乐陶陶。

20.当归饮子

组成:

当归、生地、白芍、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黄芪、生甘草

功用:

养血活血,祛风止痒。

主治:

心血凝滞,内蕴风热,皮肤疮疥,或肿或痒,或脓水浸淫,或发赤疹瘩瘤。

方歌:

当归饮子治血燥,病因皆是血虚耗;四物荆防与芪草,首乌蒺藜最重要

21.地黄饮子 

组成:

熟地12g 巴戟天 山茱萸 石斛 肉苁蓉各9g 附子 五味子 官桂 白茯苓 麦冬 石菖蒲 远志各6g

功用:

滋肾阴,补肾阴,开窍化痰。

主治:

喑痱。

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方歌:

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22.独活寄生汤 

组成:

独活9g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地黄各6g。

功用: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歌: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23.二陈汤

组成:

半夏 橘红各15g 白茯苓9g 炙甘草4.5g

功用:

燥湿化痰,利气和中。

主治:

湿痰咳嗽。

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方歌: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24.二妙丸  

组成:

黄柏、苍术

功用:

燥湿清热。

主治:

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

 

22.二至丸 

组成:

女贞子、墨旱莲

功用:

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

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方歌:

二至女贞与旱莲,或加桑椹和成丸,肝肾阴虚得培补,消除眩晕与失眠。

 

26.防风通圣散 

组成: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叶 麻黄 连翘 芒硝各6g 石膏 黄芩 桔梗各12g 滑石20g 甘草10g 荆芥 白术 栀子各3g

功用:

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主治: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

憎寒壮热无汗,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舌干,咽喉不利,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

并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赤瘾疹等证。

方歌: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苏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27.茯苓饮

组成:

茯苓3两,人参3两白术3两陈皮4两枳实2两生姜5片。

功用:

健脾消食

主治:

胃有停痰宿水,吐后脾虚,胸满不能食

方歌:

茯苓饮中参术襄,陈皮枳实与生姜

28.桂枝汤 

组成:

桂枝9g 芍药(白芍)9g 甘草6g 生姜9g 大枣3枚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使邪从表而出)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鉴别症状,又如小便自利。

这里主要用于与外感风热证相比较。

),脉浮缓或浮弱者。

方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29.葛根汤

组成:

葛根12克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芍药6克大枣12枚(擘)

功用:

发汗解毒,升津舒筋。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几,身痛无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

方歌: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

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30.桂枝茯苓丸

组成:

桂枝 茯苓 丹皮 芍药各6g

功用:

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

瘀阻胞宫证。

腹痛拒按,或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或妊娠胎动不安等。

方歌:

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和牡丹,等分为末蜜丸服,缓消癥块胎可安。

31.桂枝麻黄各半汤 

组成:

桂枝5克(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3克大枣4枚(擘)杏仁(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24枚

功用:

清热散寒

主治:

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面色反有热色,无汗,身痒者。

方歌:

桂枝汤+麻黄、杏仁

32.甘草泻心汤 

组成:

甘草12克(炙)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黄连3克

主治:

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狐惑病;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症、白塞氏综合症等;产后口糜,泻痢。

方歌:

下余痞作腹雷鸣,甘四姜芩三两平,一两黄连半升夏,枣枚十二擘同烹。

33.甘露消毒丹 

组成:

飞滑石、绵茵陈、淡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

功用:

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

湿温时疫。

方歌: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温时疫是主方。

34.活血散瘀汤

组成:

川芎当归尾赤芍苏木牡丹皮枳壳瓜蒌仁(去壳)桃仁(去皮、尖)各3克槟榔2克大黄(酒炒)6克

功用:

活血散瘀。

主治:

产后恶露不尽,或经后瘀血作痛,或男子跌打损伤后瘀血流注肠胃作痛,渐成内痈;及腹痛大便燥结者。

亦可用以治疗委中毒,局部肿痛微硬,屈曲艰难。

方歌:

活血散瘀川大黄,当归赤芍枳壳襄,瓜蒌桃仁牡丹皮,槟榔苏木共煎尝。

35.黄连解毒汤

组成:

黄连9g 黄芩 黄柏各6g 栀子9g

简捷记忆:

三黄加栀子

功用:

泻火解毒。

主治:

三焦火毒热盛证。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利,湿热黄疸;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方歌: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

36.黄芪桂枝五物

组成:

黄芪9g 芍药9g 桂枝9g 生姜18g 大枣4枚 

功用:

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

血痹。

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方歌:

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功效良。

37.化斑汤 

组成:

石膏(30克)知母(12克)生甘草(10克)玄参(10克)犀角【水牛角代】(60克)白粳米(9克)

功用:

清气凉血。

主治:

气血两潘之发斑。

发热,或身热夜甚,外透斑疹,色赤,口渴或不渴,脉数等。

方歌:

白虎汤+犀角、玄参

38.化斑解毒汤

组成:

石膏、升麻、知母、鼠粘子、甘草、玄参、淡竹叶。

功用:

清热解毒滋阴

主治:

麻疹兼发斑,斑色紫黑,热毒甚者。

方歌:

化斑解毒鼠知母,升麻石草玄淡竹。

39.化坚二陈丸

组成:

陈皮半夏(制)各30克茯苓45克僵蚕(炒)60克川黄连9克甘草(生)9克

功用:

软坚化痰

主治:

眼胞及周身痰核。

方歌:

化坚二陈丸消痰,周身结核服更痊,陈皮半夏茯苓草,僵蚕荷叶川黄连。

40.金匮肾气丸 

组成:

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

功用:

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主治:

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方歌:

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原热下趋

41.金铃子散

组成:

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各9g)

功用:

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

肝郁化火证。

心胸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歌:

金铃子散止痛方,玄胡酒调效更强,疏肝泄热行气血,心腹胸肋痛经匡。

42.荆防败毒散 

组成:

羌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5g,甘草3g。

功用: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以及时疫疟疾、痢疾、疮疡具有风寒湿表证者。

方歌:

荆防败毒散防风,桔梗前胡枳壳同,柴胡荆芥羌川芎,外感风寒协湿凌。

43.理中汤 

组成: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9克

功用: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

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

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方歌:

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44.凉血四物汤 

组成:

当归1钱,生地1钱,川芎1钱,赤芍1钱,黄芩(酒炒)1钱,赤茯苓1钱,陈皮1钱,红花(酒洗)1钱,甘草(生)1钱。

功效:

化滞血。

主治:

酒渣鼻。

胃火熏肺、风寒外束、血瘀凝结,鼻准头及鼻两边先红后紫,久变为黑。

方歌:

凉血四物芩茯苓,陈皮红花甘草从

45.六味地黄丸 

组成:

熟地24g 山茱萸 山药各12g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各9g

功用:

滋阴补肾。

主治:

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疼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方歌:

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

   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46.龙胆泻肝汤 

组成:

龙胆草(6克)黄芩(9克)山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8克)生地黄(20克)柴胡(10克)生甘草(6克)

功用:

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

A、肝胆实火上炎证。

症见头痛(裂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B、肝胆湿热下注证。

症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方歌: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47.苓甘五味姜辛汤 

组成:

茯苓12g 甘草9g 干姜9g 细辛5g 五味子5g

功用:

温肺化饮。

主治:

寒饮咳嗽。

咳痰量多,清稀色白,胸膈不快,舌苔白滑,脉弦滑等。

方歌:

苓甘五味姜辛汤,温阳化饮常用方,半夏杏仁均可入,寒痰冷饮保安康

48.麻黄附子细辛汤

组成:

麻黄6g,附子9g,细辛3g。

功用:

助阳解表。

主治:

少阴病始得,反发热,脉沉者。

49.麻黄汤 

组成:

麻黄(去节)9g 桂枝6g 杏仁(去皮尖)6g 炙甘草3g

功用:

发汗解表(为主),宣肺平喘(为辅)。

主治:

外感风寒表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歌: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50.麻黄连翘赤豆汤 

组成:

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桑白皮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

功用:

辛温宣发,解表散邪

主治:

湿热蕴郁于内,外阻经络肌肤之病候。

方歌:

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助,宣肺解毒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瘳

51.麻杏石甘汤

组成:

麻黄9g 杏仁9g 甘草6g 石膏18g

功用:

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主治:

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52.枇杷清肺饮 

组成:

枇杷叶2钱,桑白皮(鲜者更佳)2钱,黄连1钱,黄柏1钱,人参3分,甘草3分。

功用:

化湿清肺

主治:

肺风酒刺。

方歌:

枇杷清肺桑白皮,黄连黄柏与甘参。

53.平胃散

组成:

苍术15g 厚朴 陈皮各9g 甘草6g 生姜2片 大枣2枚

功用: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

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方歌: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姜枣齐,燥湿运脾除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54.普济消毒饮

组成: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各15g 陈皮 生甘草 玄参 柴胡 桔梗各6g 连翘 板蓝根 马勃 牛蒡子 薄荷各3g 僵蚕 升麻各2g

功用: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

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方歌:

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侣。

升柴马勃连翘陈,薄荷僵蚕为末咀。

55.清瘟败毒饮 

组成:

生石膏大剂六两至八两,中剂二两至四两两,小剂八钱至一两二钱,小生地大剂六钱至一两,中剂三钱至五钱,小剂二钱至四钱,乌犀角大剂六钱至八钱,中剂三钱至四钱,小剂二钱至四钱,小剂一钱至一钱半,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主治:

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证。

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昏,视物错瞀,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或抽搐,舌绛唇焦,脉沉数,可沉细而数,或浮大而数。

方歌:

瘟败毒地连芩,丹石栀甘竹叶寻,犀角玄翘知芍桔,温邪泻毒亦滋阴。

56.秦艽丸

药物组成:

秦艽2两(去苗),黄耆2两(锉),漏芦1两半,乌蛇4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防风1两半(去芦头),黄连1两半(去须),苦参2两(锉),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

功效:

清热除痒。

清血解毒。

主治:

疥疮、湿疹、顽癣。

干痒,搔之皮起。

脓窠疥。

慢性湿疹(顽湿疡)、神经性皮炎(顽癣)、皮肤瘙痒症(隐疹)、寻常性狼疮(流皮漏)、盘状红斑性狼疮。

方歌:

秦艽丸服脓疥愈,清热痒除疮自去,苦参大黄风漏芦,乌蛇黄连蜜炼聚

57.清骨散

组成:

银柴胡5g 胡黄连 秦艽 鳖甲 地骨皮 青蒿 知母各3g甘草2g 

功用:

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

虚劳发热。

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唇红颧赤,困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歌:

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扶,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保无虞。

58.清营汤

组成:

水牛角30g 生地15g 玄参9g 竹叶心3g 麦冬9g 丹参6g 银花9g 连翘6g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

热入营分证。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数,舌绛而干

方歌:

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良。

59.清暑汤

组成:

连翘、花粉、赤芍、银花、甘草、滑石、车前、泽泻各等分。

功用:

清暑化热

主治:

一切暑热,头面生石疖。

方歌:

清暑汤能化暑灼,连翘花粉芍银车,滑石甘泽共成剂,一切暑热疗效卓。

60.清骨散 

组成:

银柴胡5克,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各3克,甘草2克。

功用:

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

骨蒸潮热证,表现为午後或夜间潮热,骨蒸心烦,形瘦盗汗,两颊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肺结核、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等证属阴虚内热、虚劳骨蒸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方歌:

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扶,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保无虞。

61.七宝美髯丹 

组成:

赤、白何首乌各18g 赤、白茯苓各18g 牛膝9g 当归9g枸杞子9g 菟丝子9g 补骨脂6g

补益肝肾,乌发壮骨。

主治:

肝肾不足证。

须发早白,脱发,齿牙动摇,腰膝酸软,梦遗滑精,肾虚不育等。

方歌:

七宝美髯何首乌,菟丝牛膝茯苓俱,骨脂枸杞当归合,专益肝肾精血虚。

62.三仁汤 

组成:

杏仁12g 滑石18g 通草6g 白蔻仁6g 竹叶6g 厚朴6g 薏苡仁18g 半夏10g

功用: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

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方歌: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伦,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法堪遵。

63.四君子汤

组成:

人参 白术 茯苓各9g 炙甘草6g

功用:

益气健脾。

主治:

脾胃气虚证。

面色晄白,语音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细缓)。

64.四物消风饮 

组成:

生地3钱,当归2钱,荆芥1钱5分,防风1钱5分,赤芍1钱,川芎1钱,白鲜皮1钱,蝉蜕1钱,薄荷1钱,独活7分,柴胡7分。

功效:

调荣滋血消风

主治:

赤白游风,滞于血分发赤色者。

方歌:

四物消风饮调荣,血滋风减赤色平,荆防鲜蝉兼独活,柴薄红枣水煎浓。

65.四妙勇安汤 

组成:

金银花、玄参各90g,当归30g,甘草15g。

功用: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

脱疽。

热毒炽盛,患肢黯红微肿灼热,溃烂腐臭,疼痛剧烈,或见发热口渴,舌红脉数。

方歌:

金元当草。

66.四逆散

组成:

甘草6g 枳实6g 柴胡6g 白芍药6g

简捷记忆:

柴芍枳草

功用:

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主治:

A、阳郁厥逆证略有气闭之意。

手足不温,或身微热,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泄利,脉弦。

B、肝脾不和证。

胁肋胀满,脘腹疼痛,脉弦等。

方歌: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67.四逆汤

组成:

附子15g 干姜9g 炙甘草6g

方歌: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泻脉微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功用:

回阳救逆。

主治:

少阴病。

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方歌: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泻脉微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68.透脓散 

组成:

黄芪12克山甲(炒末)3克川芎9克当归6克皂角针4.5克

功能:

化脓

主治:

治痈疽诸毒,内脓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