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5095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9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厦门道路环评书.docx

厦门道路环评书

 

厦门市仙岳路西段(海沧大桥-中医院)改造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北京林业大学

二零一二年六月

 

1.总论

1.1项目由来

仙岳路位于厦门市本岛中部,西连海沧大桥,东接过海东通道,是一条东西向横贯厦门岛的交通要道,全长约12km,规划为城市快速路。

仙岳路西段,从海沧大桥东引桥向东至金尚路,长约6km,为建成道路。

其中仅中医院至金尚的部分(长0.9km)满足城市快速路的技术标准要求,其余5.1km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三段建成,不但弯道半径小,而且三段的横断面布置各不相同,不能满足城市快速路的技术标准要求。

为加快将厦门建成“海湾型”城市,跨海东通道建设已在筹备中,仙岳路东段的6km正在按快速路的标准实施建设,海沧大桥已通行多年,唯有仙岳路西段成为不协调的交通瓶颈。

于是,实现仙岳路全线快速路标准,摆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

2004年11月24日,厦门市规划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进行了“关于仙岳路西段高架可行性讨论”,最终批复同意仙岳路西段(七星路至机场立交)采用全线高架方案。

根据《全岛市政工程规划》及《厦门市本岛交通规划》,仙岳路规划近期为城市一级主干道,远期为城市快速路。

仙岳路目前已建成从东渡至中医院段,中医院至湖边水库段正在建设中。

该道路原设计为城市一级主干道,道路红线宽60米,根据厦门市计委意见,从中医院以东路段仙岳路直接按照城市快速路实施,道路红线由近期设计的60米增大至90米,设计行车速度由60km/h提高到80km/h。

使该路段按城市快速路标准与东段及海沧大桥连接,使仙岳路全线实现城市快速路标准。

1.2评价等级

1、声环境评价等级

根据厦门市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线路两侧地区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类标准,相邻区域执行2类区标准。

2、环境空气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对评价工作级别的规定,本项目为城市主干路,属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且根

据项目投入运营后产生的汽车尾气估算,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

因此本项

目确定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

3、生态环境评价等级

本项目工程影响范围小于50km,主要生态影响及其变化程度较小,项目范

围内无敏感地区,不会产生珍稀濒危物种消失。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

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对评价工作的分级原则,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工作等级为三级从简。

4、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没水可以不写?

或者写别的?

1.3评价范围

仙岳路连接海沧大桥-中医院段,道路改造总长为5400m。

途经主要路口为湖滨中路、七星西路、七星路、金桥路、湖滨东路、育秀路、莲岳路、屿后路、西浦路、福厦路、江头一号路、乌石埔四号路、台湾街、乌石埔六号路、江头二路,最后止于鹰厦铁路线前,道路改造接至仙岳路东段。

两侧区域距离认定:

当临街建筑物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的建筑物为主时,为临街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以内的范围;当临街建筑物低于三层楼房(含开阔地)的建筑物为主时,其道路红线外一定距离内的区域界定方法为:

相邻2类区的距离30m。

1.4环境质量标准

1.4.1.1环境空气

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年1月6日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标准值见表1。

1.4.1.2声环境

1.4.1.3地表水环境

1.4.2污染控制标准

1.4.2.1噪声排放标准

施工期间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详见表4。

1.4.2.2废水排放标准

1.5评价时段

评价时段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

2.项目概况

2.1改扩建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

厦门市仙岳路西段(海沧大桥-中医院)改造工程

建设性质:

改扩建

道路等级:

该道路原设计为城市一级主干道,道路红线宽60米,根据厦门市计委意见,从中医院以东路段仙岳路直接按照城市快速路实施,道路红线由近期设计的60米增大至90米,设计行车速度由60km/h提高到80km/h。

使该路段按城市快速路标准与东段及海沧大桥连接,使仙岳路全线实现城市快速路标准。

项目线路:

途经主要路口为湖滨中路、七星西路、七星路、金桥路、湖滨东路、育秀路、莲岳路、屿后路、西浦路、福厦路、江头一号路、乌石埔四号路、台湾街、乌石埔六号路、江头二路,最后止于鹰厦铁路线前,道路改造接至仙岳路东段。

道路长度:

项目改造范围道路全长为5400m。

2.2改造工程设计概况

2.2.1道路工程

仙岳路西段起于海沧大桥引道处,止于中医院,全长约4800m,道路红线宽60m,增设高架桥,达到城市快速路标准。

全线设置上下匝道2对、在湖滨中路处设全互通立交1座。

2.2.2高架道路

(1)线路

高架桥从海沧大桥引道起始设置,止于中医院处鹰厦铁路立交桥前,起讫里程为K0+000-K4+701。

主桥起讫里程为K0+195-K4+542,长4347m,引道长354m,全长4701m。

高架桥轴线基本与原道路中轴线重合,仅在两个位置有偏移:

●七星路口将原设计平曲线半径500m,加大至1000m,并设100m长的缓和曲线,不设超高,与原道路中轴线最大偏移值为7.25m,高架桥仍在红线范围内。

●江头一号路口,将原道路曲线半径600m,加大至800m,并设100m长的缓和曲线,须设6%横坡超高,与原道路中轴线最大偏移值为7.2m,高架桥仍在红线范围内。

(2)横断面布置

高架桥设双向四车道,两侧各设一3.5m宽低速过渡车道(兼作紧急停车带),远期(2014年以后)改造为双向六车道。

高架桥为单幅,总宽25m,中间分隔物宽1m,桥墩立于路8m的中分带上。

断面布置:

0.5m(栏杆)+3.5m(低速过渡车道)+2×3.75m(车行道)+0.5m(路缘带)+1m(中央分隔带)+0.5m(路缘带)+2×3.75m(车行道)+3.5m(低速过渡车道)+0.5m(栏杆)=25m

(3)纵断面

高架桥的竖向高程均比原道路高程高10m左右,桥下净空高度为5.5m。

高架桥设计竖向高程控制点见表2-2。

表2-2高架桥设计竖向高程控制点一览表

序号

设计桩号

现状高程(m)

设计高程(m)

备注

1

0+268

11.82

20.73

七星西路(满足净空5.5m)

2

0+488

10.32

22.99

七星路

3

0+758

9.09

19.45

金桥路

4

0+982

8.05

18.36

湖滨东路(满足净空5.5m)

5

1+684.6

4.93

14.94

育秀路

6

2+233

2.70

12.28

莲岳路(满足净空5.5m)

7

2+646

3.74

13.20

屿后路

8

3+306

5.07

15.30

西浦路

9

3+568

4.24

17.03

福厦路

10

3+811

6.31

18.63

江头一号路

11

4+275

8.04

19.28

台湾街(净空5.5m)

12

4+601

8.61

9.87

江头二号路

(4)桥梁

桥梁推荐采用小箱梁方案。

(5)匝道与立交

高架桥梁连续跨越各个交叉口,在湖滨东路与莲岳路中、莲岳路与福厦路段中设2对上下桥坡道,在湖滨中路设互通立交。

湖滨中路立交主要为设置连接匝道,匝道单车道宽采用7.5m,双车道宽采用9m,在合适段采用路堤式匝道,其他段采用匝道桥,桥梁主要采用普通钢筋砼箱梁,跨径较大处考虑设钢箱梁。

仙岳路下穿铁路隧道的改造:

现有铁路隧道为四孔顶进式框架结构,中孔作为主车道,外侧两孔作为非机动车及人行通道,中孔净宽25.1m,边孔净宽约15m。

本次改造主车道可利用现有车行道(加铺沥青面层),拟将外侧两孔中原非机动车道改造为12m宽的辅道,其余空间可作为非机动车道。

因人行道的空间被占用,且原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下改造成辅道后部分管线的覆土深度不够,故需在既有铁路框架桥两侧各增加一孔5×6m(净)顶进框架涵作为人行道和管线改造埋设之用,每个顶进框架涵长10m。

2.2.3地面道路

地面层均在现状60m宽的道路上布置,见图2-1~图2-4。

道路中间设8m分隔带,也是高架桥立桥墩位置,两侧各设11.5m宽双向六车道辅道,在交叉口位置拓宽为4个或5个车道,与相交的次要道路渠化平交,在路段上通过中分带设调头车道,组织与之相交的次要道路的车辆通行。

可将双向六车道的外侧车道作为公交专用道,并结合高架桥上下坡道位置设置港湾式停靠站。

辅道两侧设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绿化带,根据不同的现状断面灵活布置,尽量利用旧的道路设施。

路面结构层与旧路面结构层相同,采用24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抗折强度≥4.5MPa),30cm厚水泥(6%)稳定砂石基层。

图2-1七星西路-莲岳路段道路改造横断面图

图2-2仙岳村复式路段道路改造横断面图

图2-3莲岳路-福厦路段道路改造横断面图

图2-4福厦路-金尚路段道路改造横断面图

2.2.4管线工程

仙岳路西段改造涉及的管线较少,因推荐方案采用在现状道路中分带上架设高架桥,仅对中分带下管线部分须迁移,或者施工时临时保护,施工完再恢复。

高架桥上下坡道位于现状绿化带及辅道上,其下墩位处管线须迁移。

根据现状管线资料,道路中分带下管线较少,在七星西路至湖滨东路路段中分带下有一2.1×2.8m排洪涵,台湾街至江头二号路中路段中分带下有一长180m4.2×2.5m排洪涵,本次改造尽量不迁移较小的排洪涵,桥墩桩基设置在排洪涵两侧,对于布置不下桥墩桩基的段落须将排洪涵移位改造。

给水管道布置在道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下,改造中一般路段不涉及,仅在高架桥上下坡道桥墩下须移位或施工时临时保护。

本工程范围内雨水主要来自路面及两侧部分雨水,由于本段道路所处地势高程大部分较高,部分路段低洼,因此没有较大集水面积的雨水进入本路或通过仙岳路转输,雨水管径均较小。

管位布置于两侧辅道下,改造中因原路段上已有雨水干管,故只需施工雨水口及连接管,雨水口布置于机动车道边缘。

污水管道与雨水管道改造相同。

因仙岳路现状管道已较齐全,不须另增管道,改造仅根据道路横断改造及高架桥桥墩布置而适当迁移、更换、新建、保护各专业管线,地下管线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给水管道、电讯管道、路灯电缆、电力电缆沟、中压煤气空混气管道、有线电视电缆和交通信号电缆。

2.2.5材料及运输

本次改造土石方量较少,主要工程量为桥梁用钢及混凝土,钢材须从外地购进,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3.工程区域环境现状

3.1自然环境

3.1.1地形地貌与地质特征

厦门岛的海岩地貌基本上可分为海蚀和海积地貌。

海蚀地貌以何厝至高崎一带为典型,分为海蚀崖、海蚀台和海蚀柱三种。

海积地貌按组成物质分为砾滩、沙滩和泥滩三类。

拟建道路地区在大地构造部位上,位于太平洋的西岸、亚洲的东南部,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接触带西缘,属“闽东燕山断裂拗陷带”的东缘,“闽东南沿海变质带”的西南部,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

以新华夏系及东西向构造体系为骨架,间有零星规模较小的径向、帚状、环状、北西向及山字型构造体系等。

3.1.2地震

拟建道路地区在地区新构造活动表现强烈,是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和强烈的地区,主要受泉州-汕头地震带的影响。

区内地震活动主要受活动的新华夏构造体系控制。

地震活动的频度和强度在空间上具有自西向东明显的增强。

震源一般分布在15-30km的范围内,目前正处在第二活动期地震最活跃的阶段。

据有关资料记载,自公元288年有地震记载以来,沿东南沿海一带所发生的地震,震中烈度6级以上的共有130次,福建就有59次,其中有44次发生在泉州海湾及其以东海域。

厦门地区有史记载以来,尚未发生过破坏性大地震,外围地震对本区影响最大的为Ⅶ度。

历史上有7次强震对厦门有较大的影响。

3.1.3气候与气象

厦门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风力一般3至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

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风的影响,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

厦门地区全年天气以雨天和阴天居多,年平均晴天115.4天,阴天75.2天,雨天122.8天,连续阴天最长日数达18天。

3.1.4水文

因本岛由火成岩及变质岩构成,仅在沿海局部的河谷冲积层、海相堆积层及断层等地区含少量地下水。

岛上地表水因受地形特征的影响,多属放射状水系,发源于本岛丘陵山地,溪顺坡而流,下汇入海。

溪水水量虽丰富,但随季节变化明显,故岛上修建水库较多,以便供给工农业及生活用水。

岛内地下水水质一般对混凝土无侵蚀作用,仅局部地下水有侵蚀性。

3.2社会环境

3.2.1社会经济状况

2003年末全市登记户籍人口141.76万人,44.08万户,其中城镇人口83.74万人,占总人口的59.07%。

家庭户均规模3.22人;男女性别比102.57:

100;年内出生人口1.30万人,出生率为9.35‰,比上年上升0.19个千分点;死亡人口0.69万人,死亡率为4.98‰,上升0.74个千分点;全年净增人口4.60万人,其中:

自然增长0.6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7‰,下降0.55个千分点;机械增长4.11万人,人口机械增长率29.49‰,上升13.78个千分点。

据抽样调查推算,全市年末常住人口217万人。

全市人口中以汉族居多,另有回、满、壮、畲、苗、及高山等20多个少数民族。

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因素,拥有众多的归侨、侨眷及厦门籍侨胞和港、澳、台同胞。

3.2.2科技

2003年底,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11家,其中产值上亿元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由2002年的53家增至60家。

高新技术企业全年实现产值829.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9.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10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出口创汇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7%。

全年共实施“火炬计划”项目12项,其中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7家。

3.2.3教育

2003年,厦门教育系统坚持发展,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全年全市教育经费(含省部属院校)31.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其中,本市教育经费(即不含省部属院校)2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全市有各级各类普通学校1376所,全年招生12.27万人,在校生47.97万人,毕业18.68万人。

其中,招收研究生3248人,在学人数7387人,毕业920人;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6所,共招生1.56万人,在校生4.04万人;普通中等学校114所,在校生14.37万人;小学376所,在校生14.02万人;幼儿园443所,在园人数4.10万人;各级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生393人。

另外,全市还拥有成人高校3所,全年招生9486人,在校生2.15万人。

至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有专任教师22978人。

3.2.4卫生

截至2003年底,厦门市拥有各类卫生事业机构757个,其中市级医院26个、疗养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卫生院18个、门诊部50个,妇幼保健机构5个,卫生防疫机构5个,专科防治机构2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864人,其中执业医师3521人,执业助理医师480人,注册护士3111人;卫生机构床位7011张。

农村合作医疗已取消村办、村管、村筹模式,全市实行合作医疗的村有298个,设置农村卫生室356个,拥有职业医师29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51人。

年内,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3.88岁,其中男性70.8岁、女性76.72岁。

3.2.5文化

2003年,厦门市围绕把厦门建成“艺术之城”的目标,繁荣文艺创作,增强精品意识,促进艺术生产。

重点修改、复排了歌仔戏《邵江海》、高甲戏《上官婉儿》、南音乐舞《长恨歌》。

全市厦门市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组织各类文艺演出500多场。

3.2.6交通运输

厦门岛内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

陆地交通有国道319线、环岛路、环厦门BRT线,以及准备建设的城轨和地铁。

海上交通又著名的厦漳车客渡码头、厦门旅游客运码头、国际货柜码头、厦门港、东渡码头等;航空线主要是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以及在建的厦门闽南国际机场。

3.2.7旅游资源

厦门空气清新,环境良好,栖息着成千上万的白鹭,形成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

岛、礁、岩、寺、花、木相互映衬,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异国建筑融为一体,四季如春的气候更为海的魅力锦上添花,使厦门成为一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

除了自然风光优美,厦门的城市环境也非常整洁,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这里旅游资源丰富:

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天竺山森林公园、海沧大桥东岸旅游区、集美嘉庚纪念胜地、胡里山炮台、日月谷温泉度假村、园博苑等多处闻名景旅游景点。

3.3环境质量现状

3.3.1大气环境

根据2003年厦门市环境公告,2003年厦门市空气污染指数为57,空气质量优级率为35.4%,全年优128天,良226天,轻度污染的天数为8天。

全市三种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为:

二氧化硫0.024mg/m3、二氧化氮0.034mg/m3、可吸入颗粒物0.068mg/m3。

其中二氧化氮浓度达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3.3.2声环境

区域环境噪声:

全市区域环境噪声网格测点为338个,网格覆盖面积84.5km2,平均等效声级为55.8dB,比2002年降低了1.5dB。

2003年全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为92.3%,比2002年提高了7.5%,其中居民文教区达标率为73.7%,商业、工业混杂区的达标率91.9%,工业区94.4%,交通干线道路两侧达标率100%;据统计,约有46.8%的覆盖面积达到55dB环境噪声二类区的标准,比2002年增加了14.3%。

交通噪声:

全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68.4dB(A),较2002年[68.9dB(A)]略有好转。

平均小时车流量在3000辆以上的路段依次为莲前西路、湖滨西路、厦禾路、嘉禾路、仙岳路、福厦路、吕岭路;年平均等效声级在70dB(A)以上的路段分别为湖滨南路、疏港路、湖滨东路、厦禾路和嘉禾路。

超标路段占全市主要交通干线总长22.6%,达2.10km。

功能区噪声:

2003年厦门市功能区的噪声,混合区、工业集中区昼间和夜间全部达标,居民文教区和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的昼、夜间噪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噪声与2001、2002年一样,夜间噪声严重超标。

3.3.3城市生态环境

废水排放:

2003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1.60×104万吨,比2002年增加168.万吨,增加了1.0%;其中工业废水3.54×103万吨,生活污水1.25×104万吨。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5.35×104吨,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03×104吨,比2002年增加13.7%;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94×104吨。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7.6%。

固体废弃物:

2003年厦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51.2万吨,综合利用量48.0万吨,其中综合利用往年储存量5.02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02万吨。

固体废物产生量主要集中在电力、蒸气行业(62%)和非金属矿制品业(36%)。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增加,全市垃圾总量54.88万吨,垃圾处理总量51.55万吨,垃圾处理率93.95%

城市绿化:

2003年,全市新增园林绿地223.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3.3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04%,与2002年相比增加1.69%。

 

4.工程分析

4.1主要技术标准

表2-1工程主要技术指标

主车道(高架道路)

辅道(地面道路)

道路等级

城市快速路

城市主干路

设计行车速度

80km/h

50km/h

道路红线宽

桥面宽25m,双向四车道

红线宽60m,双向六车道

通行能力

5000pcu/h,远期为7106pcu/h

5670pcu/h

路面类型

改性沥青砼路面,设计年限20年

水泥砼路面,轴载标准BZZ-100KN

纵坡

最大3.57%,最小0.293%,纵坡坡段最小长度:

290m

不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

1000m

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平曲线半径

2000m

最小圆曲线半径

800m,桥上设6%超高

竖曲线最小半径

凹曲线3000m,凸曲线5000m

暴雨重现期

P=3年

构筑物设计荷载

城-A级汽车荷载

汽-超20级。

验算荷载:

挂-120级

抗震设防烈度

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

4.2工程实施计划

根据本项目的位置特点以及两端道路连接的情况,项目建设进度安排如下:

●2004年5月-2005年6月,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工程设计、工程招投标等工作);

●2005年7月-2006年12月,工程施工,实现全线贯通。

4.3规划相容性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4.3.1大厦门构筑海湾型城市快速通道的需要

根据“海湾型”城市的布局,厦门城市快速路网规划为放射线状的主骨架加环形联络线的基本格局。

仙岳路作为放射线状主骨架的起点段,是整个快速通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翔安区建设规模的扩大,仙岳路和东通道的建成将使厦门至翔安的距离缩短37.8km。

它的建成不但能减少人、物往来的途中时间,节约成本,促进翔安区的建设发展,同时也能缓解周边城市干道的交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

4.3.2完善仙岳路城市快速路功能,加快城市转型步伐

随着本岛城市规划的推进,本项目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已建的海沧大桥及待建的东通道的行车标准较高,以及仙岳路东段快速路标准的实施等迫切需要西段道路按城市快速路标准进行改造,以完善全线快速路功能,加快城市从海岛型向海湾型转型的步伐。

4.3.3缓解东渡港集散物流交通拥挤,发挥港口资源优势的迫切需要

《厦门港总体布局规划》将厦门港划为包括东渡港区、海沧港区、刘五店港区在内的十个港区。

其中,东渡港区主要承担集装箱、件杂货和部分散货装卸任务,形成货物装卸、保税仓储、产品加工制造、商业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深水港区。

厦门港的建设目标是:

按照把厦门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港口风景城市的要求,加强集装箱码头和滚装船泊位的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业务,开辟和接纳环球集装箱国际干线班轮,发展中转运输业务;继续完善厦门港总体布局规划,完成西海域海沧港区、大屿港区和东部海域五通、刘五店港区等港区功能布局,并着手与漳州联合,为建设厦门湾港群奠定基础。

建设实施的重点是:

重点建设海沧港区,继续建设东渡港区,使东渡港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发挥龙头作用,并逐步将漳州港区纳入厦门港,实现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协调发展。

根据交通部规划研究院编制的《厦门湾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报告》,东渡港区将以现有的基本格局为基础,通过技术改造和功能调整实现资源组合,形成通用件杂货作业区、集装箱作业区及散货作业区三大作业区。

这样,与港区规模相适应的港区道路建设就势在必行。

连接海沧港区、东渡港区、五通港区、刘五店港区的仙岳路西段的改造将是提升东渡港区功能、缓解东渡港区集散物流交通拥挤现状、实现各港区资源组合、建设国际性港口城市的需要。

4.3.4开发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需要

厦门市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花园般的城市布局,优美的海滨风光,宜人的气候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

著名的“海上花园”鼓浪屿、“千年古刹”南普陀寺、国家级风景区万石植物园及集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