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5180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原电池构成条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态度。

②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及其成因

(1)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反应原理、构成条件。

我是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的,因为这两个内容的学习好坏,直接影响后面学习化学电源及电解原理。

同时也是落实学生知识与技能重要目标的切入点。

(2)教学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

虽然学生有一定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基础,但要从微观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仍将会是一难点。

(我将从微观动画模拟由抽象变为具体来进行突破)

四、教法分析

1、实验探究法

本节在学习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时,实验探究过程可以表示为:

在分析原电池的组成条件时,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探究法的选择意在落实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直观分析法

本节课中原电池中的微观粒子(电子和离子)的运动状况作为难点,我借助两种手段来突破。

一是利用灵敏电流计判断电子的运动方向,二是借助动画模拟演示电子及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运动情况。

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五、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本节课涉及生活中常用的电,是学生熟悉的内容,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

同时学生已掌握氧化还原知识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也具备基本的电学知识,为原电池原理的探究储备了必要的知识。

这也符合新课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基本理念。

学生通过必修1的学习也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同时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础实验技能,这些都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也为提高学生的课堂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造了条件。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需要,学生主要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实验探究引导,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动手实践、分析归纳从而使其自己得出结论。

从而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建立新思维

1、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我国发电总量分布、火力发电的能量转化关系及优缺点;

2、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作为化学学习者,如果你是科学工作者,你会怎样做来排除火力发电这些弊端?

积极参与分析思考

1.这种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入方法,使学生确学习目标,进入学习主题,避免思维的盲目性.

2.通过问题内容的实际,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1、实验探究原电池原理

1.回顾氧化还原反应及其本质

2.讨论伽尼伐实验装置图,并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得2e-

1.学生积极回顾:

失2e-

Zn+2H+==Zn2++H2

2.参与讨论、组装并操作伽尼伐实验,仔细观察;

提出质疑。

1、让学生回顾前学知识,为本节课的内容奠定基础。

2、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2.提出探究性问题:

(1)铜片上气泡的成分可能是什么?

如何确定该气体呢?

(2)有人说H2是由铜和稀硫酸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反应产生出来的。

这种想法正确吗?

如何推知?

(3)如果锌片是纯净的,则表面上不会有气泡产生,那么什么现象可以证明锌片是否参加了反应呢?

(4)第三组实验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又电流的通过,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2.试验后交流各组实验现象,根据探究问题共同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

1、让学生对反常的实验现象——铜片上产生气泡很感兴趣,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激情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理论分析:

借助于多媒体演示原电池原理的微观动画模拟。

(1)、既然是电池就应该有正负极,那么如何判断该原电池的正负极呢?

(2)、既然有电流,那么在整个装置电子是如何形成闭合回路的呢、溶液中阴阳离子怎样运动呢?

(3)、这套装置的能量又是怎样转化的呢?

【教师板书并补充】像这样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

(4)、有人说在铜锌原电池中,活泼金属失去电子,不活泼金属得到电子。

这种说法正确吗?

铜在此的作用是什么呢?

可以取代吗?

【过渡】既然铜可以被取代,那么能换成哪些材料呢?

就得走入我们后面的探究实验,构成原电池条件的探究!

积极参与分析及探究问题

学生总结:

1.电极的判断:

①、负极: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②、负极:

是电子流出的一极;

正极:

是电子流入的一极

③、一般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为正极。

2.溶液中离子移动的方向

阳离子移向正极

阴离子移向负极

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让抽象具体化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2、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同时培养了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4)又顺利的引出并过渡到对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

2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改装Cu—Zn原电池)

提供实验仪器及试剂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补充板书

第一组

(改装电极材料)

(提供:

烧杯数个;

灵敏电流计1支;

导线数根;

锌、铜、碳棒各两支以及浓度为0.1mol/L的硫酸溶液100ml)

1、落实新课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2、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探究、实验设计的思维能力。

3、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态

(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4、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5、通过教师的补充,使知识更加完整有利于落实知识目标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结论:

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为金属另一种为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第二组(改装电池内溶液)

锌、铜、各一支以及浓度为0.1mol/L的盐酸溶液,酒精,0.1mol/LAgNO3溶液)

电解质溶液

第三组(分盒装溶液)

锌、铜各一支以及浓度为0.1mol/L的硫酸溶液100ml)

结论三:

两电极间形成闭合电路

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三)

设置两类练习题,一类是巩固知识的习题,另一类是带有趣味性的生活应用题。

1、判断下列哪些装置构成了原电池?

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若是,请指出正负极名称。

2、下列哪些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为原电池?

① 2FeCl3+Zn==2FeCl2+ZnCl2② NaOH+HCl==NaCl+H2O

③ Fe+2HCl==FeCl2+H2↑④ 2H2+O2==2H2O

3、格林太太是位漂亮、乐观、开朗的妇女,每当她开怀大笑时,人们可以发现她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富有的象征,另一颗是白钢的——这是一场车祸留下的痕迹。

令人困惑的是,自从车祸之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疼,心情烦躁……医生绞尽脑汁,格林太太的病情仍未见好转……请问你能帮帮格林太太吗?

练习一:

强化重点、巩固基础知识

练习二:

强化对原电池本质的理解,突

破难点

练习三:

结合生活实际,情感升华

(四)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让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突出重点

使学生形成知识系统

(五)

课后作业

1.课外实践活动:

利用苹果、柑橘、等水果尝试制作原电池。

2.有下列材料:

镁条、铜片、铁片、导线、金属夹、手电筒用小灯泡(或发光二极管)、果汁(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等)、500mL烧杯,请设计一个能使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原电池。

方式:

最好先独立设计,并动手试验,边做边改进,也可与邻座同学相互讨论和观摩,或请老师指导。

3.上网查询,发展中的化学电源种类及应用。

习题一:

趣味实验,提高学生兴趣,做到学有所用

习题二:

教材探究实验,体现叫曹的基础性

习题三:

为下节课做铺垫,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更大的学习空间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1)

一、火力发电的过程三、构成原电池的必要条件(两极一液成回路)

?

(原电池)极:

两个活性不同的电极

液:

二、原电池路:

形成闭合回路

(1)定义: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电极的判断:

(3)溶液中离子的流向:

阴→负阳→正

八、教学反思

1、优点:

本节课力图以问题为导向,以实验为基础,以探究为方法,以多媒体为手段,不断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通过化学史的引入和实验模拟,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中学会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实验能力、学习能力,从而真正改变学习方式。

2、存在的问题:

由于该节课内容涉及学生自主实验较多,部分学生以前实际操作较少而感到新奇,导致实验目的性较差,因此在课堂的把握上要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