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5925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档格式.docx

市辖区总人口约90万人。

市域内现状总计乡镇153个,其中建制镇97个。

一、市域规划人口 

2015年安庆市总人口规模为656万人左右,2020年安庆市总人口规模为675万人左右,2030年总人口规模为710万人左右。

二、市域城镇化水平 

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52%,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58%,2030年城镇化水平为72%。

依据市域人口预测,2015年总人口规模按656万人左右考虑,城镇人口为340万人左右;

2020年总人口规模按675万人左右考虑,城镇人口为390万人左右;

2030年总人口按710万人左右考虑,城镇人口为495万人左右。

三、次区域划分 

整个安庆市域划分为安庆中心都市区、桐潜重点发展区、西南沿江发展区、西北生态发展区四个次区域。

1、安庆中心都市区.区域空间范围 

安庆市规划区,包括安庆市市辖三区和皖河农场;

枞阳县城所在地(枞阳镇)、官埠桥镇、铁铜乡;

怀宁县城所在地(高河镇)、洪铺镇、月山镇、凉亭乡、茶岭镇、石镜乡;

桐城的鲟鱼镇。

2、桐潜重点发展区区域空间范围 

桐城市区所在地、孔城镇、范岗镇、青草镇、大关镇、金神镇、新渡镇、双港镇、吕亭镇、嬉子湖镇;

潜山的县城所在地(梅城镇)、源潭镇、余井镇、黄铺镇、王河镇、油坝乡、黄泥镇;

怀宁的金拱镇、马庙镇、公岭镇、三桥镇、黄墩镇、平山镇、黄龙镇、江镇镇、小市镇、秀山乡、清河乡;

枞阳的汤沟镇、义津镇、钱桥镇、项铺镇、横埠镇、周潭镇、麒麟镇、浮山镇、老洲镇、函山镇、陈瑶湖镇、风仪乡、长沙乡、会宫乡、雨坛乡、金社乡、白湖乡、钱铺乡、白梅乡。

3、西南沿江发展区区域空间范围 

望江全县域;

太湖县城所在地(晋熙镇)、新仓镇、徐桥镇、江塘乡、大石乡、小池镇、城西镇;

宿松县城所在地(孚玉镇)、复兴镇、许岭镇、下仓镇、长铺镇、破凉镇汇口镇、凉亭镇、河塌乡、高岭乡、程岭乡、千岭乡、九姑乡、五里乡、佐坝乡、洲头乡、趾凤乡;

怀宁的腊树镇、石牌镇、雷埠乡。

4、西北生态发展区区域空间范围 

岳西全县域;

太湖的北中镇、百里镇、弥陀镇、牛镇镇、汤泉乡、刘畈乡、天华镇、寺前镇;

宿松的北浴乡、柳坪乡、陈汉乡、隘口乡、二郎镇;

潜山的黄柏镇、水吼镇、天柱山镇、官庄镇、槎水镇、痘姆乡、五庙乡、龙潭乡、塔畈乡;

桐城的唐湾镇、黄甲镇。

四、市域城镇等级结构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分为5级,分别是市域中心城市1个(安庆中心城区),市域次中心城市3个(桐城、潜山、宿松),县域中心城市5个(怀宁、枞阳、望江、太湖、岳西),中心镇25个,一般镇42个。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分为8级,分别是大于100万人的城市1个,为安庆市中心城区;

30—50万人的城市3个,分别为桐城城区、潜山城区和宿松城区;

15—30万人的城市5个,分别为枞阳、怀宁、望江、太湖和岳西城区;

10—15万人的城镇2个;

5—10万人的城镇3个;

3—5万人的城镇5个;

1—3万人的城镇12个;

小于1万人的城镇45个。

六、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规划安庆中心镇以上等级城镇的城镇职能划分为综合型、商贸型、工业商贸型、旅游服务型、旅游工业型、交通物流型、农业服务型等7种类型。

综合型城镇包括安庆中心城区以及石牌镇、许岭镇、汤沟镇等3个镇;

商贸型城镇包括徐桥、弥陀、复兴3个镇;

工业商贸型城镇包括桐城、宿松、枞阳、怀宁、望江5个县中心城区和新港、月山、黄墩、源潭、长岭、黄铺、菖蒲、金神8个镇;

旅游工业型城镇主要为潜山县城;

旅游服务型城镇包括太湖、岳西2个县城和孔城、浮山、司空山、寺前、凉亭、主簿、水吼7个镇;

交通物流型城镇包括横埠、大关2个镇;

农业服务型城镇包括来榜镇、高士镇

2个镇。

七、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一)、市域城镇空间布局从分散型向点轴集中网络型转化,在巩固和提高中心城市区域地位的基础上,加强市域城镇发展轴线上的城镇建设。

(二)、市域城镇呈“一圈两带一轴”的空间结构。

1、“一圈”:

安庆中心城区与枞阳、怀宁县城及周边海口、月山、茶岭等城镇共同组成圈状的安庆中心都市区。

2、“两带”:

依托长江水运和规划江北高速公路形成沿江城镇发展带;

沿沪渝高速、合九铁路的山前平原城镇发展带。

3、“一轴”:

安庆至怀宁、潜山、岳西的沿206国道和318国道纵向延伸的“安怀潜岳”城镇发展轴。

八、旅游发展规划 

1、市域旅游分区 

根据安庆市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及与其相关的交通、城镇和其他社会经济条件,将安庆市划分为西北生态旅游区、西南沿江山水旅游区、东北文化休闲旅游区和安庆城郊旅游区四个旅游区。

2、旅游服务中心规划 

旅游接待中心分为三级:

一个旅游服务主中心,三个旅游服务次中心,以及设于主要旅游景区中心城镇的三级服务中心。

安庆市中心城区建设成旅游服务主中心。

安庆市旅游服务次中心分别设置在桐城、宿松城区和潜山的天柱山。

九、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机场规划 

近期保留安庆机场的民航功能,并进一步加快改扩建工作,远期随着民航客运需求量的增长,机场需另行选址建设。

2、铁路规划 

建成宁安城际铁路;

新建合肥-安庆-九江城际铁路、六安-安庆-景德镇铁路;

实施合九铁路扩能改造;

规划研究安庆-黄岗城际铁路和南京-江北集中区-安庆铁路。

3、公路网规划 

规划由“三纵三横”的高速公路网和国道、省道构成区域的快速公路交通系统。

2、加快连接各县(市)城区的公路建设,提升道路等级,加强国道和连接各中心镇的一级公路的建设,尤其应加强各发展轴线的通道建设,为承接长江三角洲产业带的转移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

4、区域过江通道 

规划12处公路跨江通道和1处铁路跨江通道。

第三章 

安庆中心都市区规划

一、安庆中心都市区范围 

安庆中心都市区包括安庆中心城区、枞阳县城、怀宁县城、海口镇、皖河农场和月山镇等,简称“大宜城”。

规划在”大宜城”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一主三副,两带多点”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二、安庆中心都市区交通体系 

大宜城城镇群的道路网骨架主要由三条快速路和周边四条高速公路、以及区域内重要的交通联系性主干路一起形成。

第四章 

规划区城乡统筹

一、规划区范围 

规划区范围包括安庆市区(共辖大观、迎江、宜秀三个行政区)和皖河农场,总面积901平方公里。

二、人口和用地规模 

规划总人口共计2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180万人,镇区城镇人口为13万人,村庄人口7万人。

镇区城镇人口中,海口镇占10万人,罗岭镇占3万人。

规划区内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共计210.6平方公里。

其中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180平方公里,人均100平方米;

镇区城镇建设用地15.6平方公里,其中海口12平方公里,罗岭3.6平方公里,人均120平方米;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庆园区用地面积为15平方公里。

三、重点区域规划空间指引 

(一)、大龙山—破罡湖风景旅游区 

以大龙山森林公园和破罡湖湿地保护区为主的风景旅游区,控制开发强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旅游产业。

(二)、环石门湖区域 

围绕安庆集中示范园区建设,发展石油化工等相关产业,是城市未来重点产业发展区域。

(三)、白泽湖区域 

是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主导的新城拓展区,以商业居住为主,不宜发展工业。

(四)、五横罗岭区域 

结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建设宜居生活组团。

四、规划区镇乡发展指引 

(一)、海口镇 

近期重点发展蔬菜种植、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加工制造业等产业,在用地、交通、市政等方面考虑同中心城区的一体化发展;

远期发展成为沿江城镇发展带上的重要结点。

(二)、罗岭镇 

依托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和山区特色农产品资源,促进产业由一产向三产转移,以休闲旅游、民俗旅游带动城镇发展、农民增收。

(三)、新洲乡 

新洲乡考虑城市防洪和生态环境保护,逐步引导乡村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乡域用地可作为蔬菜基地,可适度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四)、其他乡镇 

现状的杨桥、大龙山、五横、白泽湖、老峰、长风、龙狮桥、十里铺等镇区(集镇)纳入主城区统一规划。

(五)、皖河农场 

近期控制发展,远期依托港口优势发展物流产业、农副产品加工、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成为沿江城镇发展带上的重要结点。

五、产业集中区安庆园区发展指引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确定的产业集中区安庆园区建设用地面积为15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山口区域。

集中区要以科技含量、环境影响、投资强度、产业效益作为选资标准,完善项目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

严格执行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环境影响评价。

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加强园区废水、废气的集中治理和固体废物的有效处理、处置。

从源头控制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

第五章 

中心城区规划

一、城市主要职能 

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长江中下游商贸物流中心;

安徽省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

安徽省以石化、轻纺和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基地 

二、城市性质 

现代化的历史文化名城,先进制造业和文化旅游基地,综合交通枢纽,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皖、鄂、赣三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三、城市人口、用地规模 

安庆市中心城区总人口至2015年约为115万人,至2020年约为140万人,至2030年约为180万人。

安庆市中心城区总用地至2015年控制在115平方公里以内;

至2020年控制在140平方公里以内;

至2030年控制在180平方公里以内。

四、城市发展方向 

规划综合自然条件分析、建设用地分析和用地经济性分析规划期内中心城区的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东进北扩、环山发展”的发展策略,在上版总规的基础上向北(白泽湖方向)和环山(杨桥、五横、罗岭)发展,形成“滨江、襟湖、环山”的城市空间布局。

逐渐形成“一城两翼,两心七片、山水交融、环状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五、用地布局 

将现状市区与近郊乡镇——龙山镇、山口乡、白泽湖乡,近郊风景区——大龙山风景名胜区、沿江湿地保护区,按照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城市需要进行空间组合。

保护大龙山风景名胜区和破罡湖水系的湿地保护区,使山、水、城融为一体,形成 

“一城两翼,两心七片、山水交融、环状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中心城区总的空间结构为“主城区+外围组团”,其中“主城区”的结构又可概括为“一城两翼”。

六、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序号

用地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km2)

人均用地(m?

/人)

占建设用地比例(%)

现状

规划

1

R

居住用地

23.5

47.1

30.8

26.2

30.6

2

C

公共设施用地

10.6

28.8

13.9

16.0

13.8

其中

C1

行政办公用地

1.0

2.0

1.3

1.1

1.2

C2

商业金融用地

4.6

14.9

6

8.3

6.8

C3

文化娱乐用地

0.2

1.7

0.3

0.9

C4

体育用地

0.1

1.4

0.8

C5

医疗卫生用地

0.4

0.5

C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4.2

6.3

5.5

3.5

4.1

C9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0.6

3

M

工业用地

21.6

27.2

28.3

15.1

28.1

4

W

仓储用地

3.7

5.9

4.9

3.3

4.8

5

T

对外交通用地

2.3

5.6

3.1

S

道路广场用地

26.1

7.9

14.5

7.8

7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1.6

8

G

绿地

7.7

29.5

10.1

16.4

10

G1

公共绿地

19.4

4.3

10.8

12.2

G2

生产防护绿地

4.5

6.9

9

D

特殊用地

 

石化特别政策区

11

混合用地

2.7

1.5

12

旅游设施用地

合计

城市建设用地

76.8

180.0

100.8

100

安庆市区现有长江一桥(合安高速)1座,在建跨江铁路大桥(长风港)1座。

规划预留5条过江通道:

其中长江二桥经潜江路同大渡口地区衔接;

长江三桥位于海口镇,跨越长江后与大渡口协作区西区相衔接;

长江四桥跨新洲乡与环城北路(在市中心区替代318国道)相连,为318国道的联络通道;

长江五桥经长风港北侧联系城区快速通道与江南高速;

过江隧道平行于宁安城际铁路大桥,东跨长江后将安庆与池州相连接。

八、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 

(一)、道路网规划格局 

中心城区道路网布局也是以东西向道路为主,呈方格网式布局。

中心城区道路网主骨架由3条快速路、50条主干路构成,其中:

区域性城市主干路18条,联络线城市主干路32条。

(二)、道路等级标准 

根据道路功能,将中心城区的道路按功能划分为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

城市快速路:

是全市性快速交通走廊、供汽车连续快速行驶的专用道路。

快速路为长距离出行服务,疏导跨区交通,是中心地区与周边市县(怀宁、皖河农场、池州等)之间,中心城干道与其他县市联系的主要交通联系通道。

城市快速路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与城市其他道路相交均为立交,进出口全部控制。

快速路两侧均应设置辅路以联系两侧进出口,为车辆进出快速路提供方便,同时为地区交通,包括非机动车交通提供服务。

快速路设计车速为60~80公里/小时。

城 

(三)、中心城区道路网布局 

1、中心城快速路系统有3条快速路组成。

①站南路,起自中心城西侧的江北高速公路,向东连接山口组团,中心城北部地区,跨过长江,联系池州市。

②安怀快线,起自中心城西侧站南路,向北连接怀宁县。

③安皖快线,起自山口组团西侧的站南路,向南联系海口组团西侧以及皖河农场等区域。

2、中心城区主干路系统 

中心城区主干路由区域性主干路和联络线主干路两部分组成。

区域性主干路联系安庆市区各组团,包括主城区、山口组团、海口镇、罗岭镇、大龙山组团以及老城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联络线主干路联系区域性主干路,将上述道路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主干路系统共同构成了覆盖中心城区各区域分布均衡的道路网骨架。

3、次干路和支路系统规划 

为方便居民出行,在干路之间布置合理、间距适中的支路系统。

中心城区支路总长度应占道路网总长度的40~50%。

九、中心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从自然生态环境出发,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两面云山,两方临水”的自然风貌特色,塑造主城外围的绿色生态空间,同时以景观道路、防护绿地组成的绿色廊道为纽带,与主城区的公园、游园、街头绿地等绿地斑块串联起来,共同构成“一轴七核、一带四楔、多园多廊”的绿地系统格局。

规划中心城区公共绿地面积为19.4平方公里,石化特别政策区内有不少于70%,约2.58的用地为公共绿地,共计公共绿地总面积21.98平方公里,人均12.2平方米。

第六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一、市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保护 

桐城市以保护承载桐城历史文化特征的历史遗物与桐城文化派诗文遗存,体现以“桐城文派”为代表“文都”特征,凸现桐城文化内涵。

潜山县以皖文化为主线,突出禅宗文化、古皖国、焦仲卿故里等保护主题;

保护山屏水绕的古城格局,保持“一水壁罗裁缭绕,万峰苍翠刻孱颜”城市特色风貌。

保护好天柱山、浮山、小孤山、白崖寨、大龙山、花亭湖、司空山等重点风景名胜区历史环境以及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和沿江湿地保护区,保护典故“不越雷池一步”的雷池水系。

延续上版保护规划对于天柱山历史环境保护区、小孤山历史环境保护区、浮山历史环境保护区、司空山历史环境保护区、白崖寨历史环境保护区、花亭湖历史环境保护区、雷池历史环境保护区的保护内容及要求。

二、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保护范围:

即安庆历史城区范围,面积约为4.5平方公里。

研究范围:

即分两个层次,即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901平方公里;

及安庆市域范围,面积1.53万平方公里。

分“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

第七章 

近期建设规划

一、近期发展目标 

1.至201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2%;

全市GDP总量达到1562.4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

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8万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2.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达到115km?

,城市人口115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3.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左右,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

工业废水实现100%达标排放;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率达到100%;

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率达到100%。

二、近期建设重点 

1.按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标准建设东部城市中心;

2.启动老城区的整体保护和更新工作;

3.启动杨桥组团南部区域;

4.按环评要求建成石化项目周边的防护隔离地区;

5.积极推进长风港区铁(路)、公(路)、水(运)联运项目。

6.落实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7.保育西部和北部山体、破罡湖、石塘湖、石门湖以及各级湖泊、水网生态系统,加强生态林地、生态湿地、生态廊道等生态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