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解方程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96289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解方程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解方程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解方程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解方程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解方程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解方程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a:

46:

{i:

0;s:

1629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填空题荟萃@#@1、20平方米=()平方分米400公顷=()平方千米@#@5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250分米=()米@#@2公顷=()平方米4年=()个月@#@2、今年的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这个月有()天。

@#@地震发生在这天下午的2时28分,也就是(:

@#@)。

@#@@#@3、一节课从8:

@#@45开始到9:

@#@20结束,经过了()分钟。

@#@@#@4、填上合适的单位。

@#@@#@教室长8()一房间地面的面积是14()@#@一头大象重约6()数学书的封面面积约300()@#@一张课桌的面约24()小亮跑100米用15()@#@5、小明是2月29日出生,他一般每()年才能过一次生日。

@#@@#@6、用一根铁丝,折成一个△,这个三角形每条边都是8厘米,如把这根铁丝折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7、一张长方形纸长12厘米,宽8厘米,用它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8、在一道有余数除法中,除数是5,商是398,余数最大可能是()。

@#@@#@9、6分米=米,如果写成小数是()米。

@#@2.40元是()元()角。

@#@@#@10、把5.02、2.05、0.52、2.50、5.20、0.25、这六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11、894÷@#@9的商的最高位是( @#@ @#@ @#@ @#@ @#@ @#@ @#@ @#@ @#@)位,商是( @#@ @#@ @#@ @#@ @#@ @#@ @#@ @#@)位数,最高位上的商是( @#@ @#@ @#@ @#@ @#@ @#@ @#@ @#@)。

@#@@#@12、 @#@25÷@#@5要使商是两位数, @#@ @#@里最大能填( @#@ @#@ @#@);@#@要使商是三位数, @#@ @#@ @#@里最小能填( @#@ @#@ @#@)。

@#@@#@13、一个数(不为0)乘以一个三位数,积可能是( @#@ @#@ @#@ @#@ @#@ @#@)位数,也可能是( @#@ @#@ @#@ @#@ @#@ @#@ @#@)位数。

@#@@#@14、今年的二月有( @#@ @#@ @#@ @#@ @#@ @#@ @#@ @#@)天,今年共有( @#@ @#@ @#@ @#@ @#@ @#@ @#@)天。

@#@@#@15、我国的建军节是八月一日,在第( @#@ @#@ @#@ @#@ @#@ @#@ @#@ @#@ @#@)季度,这个季度有( @#@ @#@ @#@ @#@ @#@ @#@ @#@)天。

@#@@#@16、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 @#@ @#@瓜洲到扬州的路程大约有13( @#@ @#@ @#@ @#@ @#@ @#@ @#@ @#@ @#@ @#@ @#@),一袋大米有10( @#@ @#@ @#@ @#@ @#@ @#@ @#@),@#@ @#@ @#@蜂鸟的的长度大约是5( @#@ @#@ @#@ @#@ @#@ @#@ @#@),一头大象的体重大约是5(      )。

@#@@#@1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吨=( @#@ @#@ @#@ @#@ @#@ @#@ @#@ @#@ @#@ @#@ @#@ @#@ @#@)千克 @#@ @#@ @#@ @#@ @#@ @#@ @#@ @#@ @#@ @#@ @#@6000米=( @#@ @#@ @#@ @#@ @#@ @#@)千米 @#@@#@ @#@6吨+8000千克=( @#@ @#@ @#@ @#@ @#@ @#@ @#@ @#@ @#@ @#@ @#@)吨 @#@ @#@ @#@ @#@8千米―2000米 @#@ @#@=( @#@ @#@ @#@ @#@ @#@ @#@)千米@#@18、钟面上时针刚走过10,分针从12走到1,这一时刻是( @#@ @#@ @#@ @#@ @#@ @#@)时( @#@ @#@ @#@ @#@ @#@ @#@)分。

@#@@#@19、小军每天早上6时起床,洗刷10分钟,读英语30分钟,这时是( @#@ @#@ @#@ @#@)时( @#@ @#@ @#@ @#@ @#@)分。

@#@@#@20、在123的后面添一个零,这个数就比原来的数多( @#@ @#@ @#@ @#@ @#@ @#@)。

@#@@#@21、在一道减法算式中,差+减数+被减数=130,被除数减数是( @#@ @#@ @#@ @#@ @#@)。

@#@@#@22、一个长方形的宽是11分米,长是宽的2倍,它的周长是( @#@ @#@ @#@ @#@ @#@ @#@)分米。

@#@@#@23、把两个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 @#@ @#@ @#@ @#@)分米。

@#@@#@24、在一个长12分米、宽8分米的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图形的周长是( @#@ @#@ @#@ @#@ @#@ @#@)分米。

@#@@#@25、在有余数的算式中,如果除数是5,余数最大是( @#@ @#@ @#@ @#@ @#@ @#@)。

@#@@#@26、一除法算式,商是105,除数是5,余数是3,被除数是( @#@ @#@ @#@ @#@ @#@ @#@)。

@#@@#@27、一节课从8时10分开始,到8时50分结束,这节课共有( @#@ @#@ @#@ @#@ @#@ @#@)分@#@28、4年=( @#@ @#@ @#@)个月;@#@11月有( @#@ @#@ @#@)天;@#@第三季度有( @#@ @#@ @#@)天。

@#@@#@29、 @#@10平方千米=( @#@ @#@ @#@)公顷;@#@2吨=( @#@ @#@ @#@)千克;@#@500平方厘米=( @#@ @#@ @#@)平方米@#@30、.太阳从东方升起,小红早晨面对太阳,她的右面是( @#@ @#@ @#@);@#@后面是()。

@#@@#@31、小明星期天从早晨8:

@#@30在图书馆看书,到11:

@#@20离开。

@#@小明在图书馆里的时间为( @#@ @#@ @#@)时( @#@ @#@)分。

@#@@#@32、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头大象重2( @#@ @#@ @#@ @#@);@#@ @#@ @#@ @#@ @#@ @#@ @#@ @#@课桌的高是80( @#@ @#@);@#@@#@一袋食盐500( @#@ @#@ @#@);@#@ @#@ @#@ @#@ @#@ @#@ @#@ @#@ @#@ @#@教室地面的面积是80( @#@ @#@ @#@)@#@33、兰兰一家准备从今年7月28日出发去看世博会,8月3日回来,来回一共( @#@ @#@ @#@)天。

@#@@#@34、比较大小。

@#@@#@3.68○3.86 @#@ @#@ @#@ @#@0.05○0.5 @#@ @#@ @#@ @#@5.27○4.27 @#@ @#@@#@1.05元○0.99元 @#@ @#@0.04米○0.8米 @#@ @#@ @#@1.8米○2.08米@#@35、下面的( @#@ @#@ @#@)里最大能填几?

@#@@#@( @#@ @#@ @#@)×@#@19﹤600 @#@ @#@ @#@ @#@ @#@ @#@ @#@39×@#@( @#@ @#@ @#@)﹤800 @#@ @#@ @#@500﹥( @#@ @#@ @#@)×@#@49@#@36.小玲的爸爸上午9:

@#@30上班,下午4:

@#@30下班。

@#@他在单位的时间是()。

@#@下午4:

@#@30用24时记时法表示是()。

@#@@#@37.已知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30,这五个数中最后一个数是()。

@#@@#@38.9分米是(—)米,写成小数是()米。

@#@@#@39.拿一张长是12分米,宽是9分米的长方形纸板,剪一个最大正方形,剪去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剩下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40.一本书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个字。

@#@@#@41.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身高132()餐桌的面积126()@#@亮亮的胸围8()课本厚5()@#@操场的面积320()天安门广场的面积40()@#@42.刮东南风时,彩旗向()飘扬,刮()风时,彩旗向东飘扬。

@#@@#@43.一块正方形的地砖,它的周长是20分米,面积是()。

@#@@#@44.如果10只兔子可以换1只狗,4只狗可以换2头猪,那么4头猪可以换()只兔子。

@#@@#@45.2002年是()年,这一年以后连续的两个闰年是()和()。

@#@@#@46.把长是9米,宽是6米的教室地面铺上面积是6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块这样的方砖。

@#@@#@47.与4.7相邻的两个整数是()和()。

@#@@#@比4.7少2.2的数是()。

@#@@#@2.4比()少0.5.@#@48.明年是2015年,共有( @#@ @#@ @#@ @#@)天,今年的这个月是5月,有( @#@ @#@ @#@ @#@)天。

@#@@#@49.晚上背对北极星,你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50.□59÷@#@6,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可以填( @#@ @#@ @#@),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填( @#@ @#@ @#@ @#@)。

@#@@#@51.一列火车上午10:

@#@06从南阳出发,当天下午14:

@#@48到达郑州,途中用去( @#@ @#@ @#@ @#@)小时()分。

@#@@#@52.按下面的方法摆60个三角形,最后一个是()色,一共有()个白色三角形。

@#@@#@△△▲▲△▲△△▲▲△▲△△……@#@53. @#@3平方米=( @#@ @#@ @#@ @#@ @#@)平方分米 @#@ @#@5公顷=( @#@ @#@ @#@ @#@ @#@ @#@)平方米@#@54.在( @#@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 @#@学校操场面积为3000( @#@ @#@ @#@ @#@) @#@ @#@ @#@ @#@小华的身高142( @#@ @#@ @#@ @#@)@#@ @#@一块橡皮一个面的面积为6( @#@ @#@ @#@ @#@) @#@ @#@黑板的周长为10( @#@ @#@ @#@ @#@)@#@55.▲=●+●+●,▲+●=40,则●=( @#@ @#@ @#@ @#@),▲=( @#@ @#@ @#@ @#@)。

@#@@#@56、找规律填数:

@#@@#@25112347()()@#@57、下面每个算式中等号两边的方框里填上相同的数,使算式成立。

@#@@#@3×@#@□=1□6×@#@□=2□@#@58、你会填吗?

@#@@#@  @#@59、今年是2014年,共有()天,今年2月有()天。

@#@@#@60、早晨面对太阳时,你的右面是()方,你的后面是()方。

@#@@#@61、48÷@#@7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可以填(),如62、一列火车上午7:

@#@30从北京出发,当天下午5:

@#@30到达郑州途中用去()小时。

@#@@#@63、一台彩电售价1998元,买3台大约要花()元@#@64、5平方米=()平方分米7公顷=()平方米@#@65、把下面数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49.58.058.858.58@#@66、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学校操场面积为800()小红身高138()@#@一张邮票的面积为4()黑板的周长为67、在一个长8分米,面积为48平方分米的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68、○=△△○○○=□□=()个△@#@69、小红1988年2月29日出生,到2000年2月29日,她共过了()个生日。

@#@@#@70、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房间的面积是56();@#@爸爸的身高是1.75();@#@@#@一个西瓜的重量是7();@#@一个果园的面积是5()。

@#@@#@71、超市在邮局的东面,邮局在超市的(   )面;@#@医院在72、括号里最大填几?

@#@ @#@()×@#@60﹤241200×@#@()﹤1820@#@73、要使□41÷@#@5的商是两位数,□最大填(),最小填()。

@#@□÷@#@□=37……6,要使除数最小,被除数应是()。

@#@@#@74、2000年全年有()天,合()个星期零75、一场足球赛从20:

@#@15开始,进行了90分钟,到()结束。

@#@@#@76、用一根24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77、8个胡萝卜可以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可以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可以换()个胡萝卜,24个胡萝卜可以换()棵大白菜。

@#@@#@78、在括号里填上﹥、﹤或=。

@#@@#@0.08()0.23平方米()30平方分米@#@8/10米()0.8米7公顷()600平方米@#@79.早晨,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方,你的左面是()方,你的右面是()方。

@#@@#@80.□86÷@#@5,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可以填(),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填()。

@#@@#@81.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9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则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82、5公顷=()平方米7000公顷=()平方千米@#@83.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学校操场面积为900()@#@旗杆高15()桌面长90()@#@84、▲=●+●+●,▲+●=40,则●=(),▲=()。

@#@@#@85、比较大小@#@300平方分米30平方米2800平方米28公顷@#@86、2007年有()天,合()个星期,还余()天。

@#@@#@87、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大是()位数,积最小是()位数。

@#@@#@88、公历年份有()年和()年之分。

@#@@#@89、15时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是(),晚上11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90、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年()月()日成立的。

@#@党的生日是()月()日。

@#@3月12日是()节。

@#@@#@91、在1900、1997、2009、2020年中,是闰年的是()。

@#@@#@92、一台彩电售价1998元,买3台大约要花()元。

@#@@#@93、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对齐。

@#@@#@94.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2份用分数()米表示,还可以用小数()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5份,每份用米表示,还可以用小数()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用()米表示,还可以用小数()米表示。

@#@@#@95.7厘米是分米,还可以写成()米。

@#@@#@96.下图是“稻草人农庄”示意图。

@#@()住在农庄的东北角,跳跳虎住在花坛的()面,在猴大哥的()面。

@#@大门在花坛的()面,在象伯伯的()面。

@#@@#@快乐兔@#@跳跳虎@#@胖小猪@#@猴大哥@#@中心花坛@#@象伯伯@#@稻草人@#@农庄大门@#@鸭妈妈@#@97、课桌高7分米,用小数表示就是()米。

@#@@#@1个篮球场的面积约400平方米,25个篮球场的面积约1()。

@#@@#@9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4=280÷@#@()=()÷@#@6=800÷@#@()@#@99、在方框里块上适当的数:

@#@@#@@#@100、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围成圈做游戏,琳琳前面有9个小朋友,琳琳的后面也有9个小朋友,一共有_______个小朋友做游戏。

@#@@#@";i:

1;s:

27314: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

(一)整数@#@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例如15÷@#@3=5,所以15能被3整除,3能整除15。

@#@@#@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

@#@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

@#@5、30、405都能被5整除。

@#@。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

@#@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

@#@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100以内的质数有: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28=2×@#@2×@#@7@#@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

@#@其中,1、2、3、6是12和18的公因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8、10、12、……@#@3的倍数有3、6、9、12、15、18……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二)小数@#@1、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小数的分类@#@循环小数: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

@#@3.555……0.0333……12.109109……@#@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例如:

@#@3.99……的循环节是“9”,0.5454……的循环节是“54”。

@#@@#@(三)分数@#@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分数的分类@#@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

@#@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四)百分数@#@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

@#@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

@#@@#@二方法@#@

(一)数的读法和写法@#@1.整数的读法: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

@#@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

@#@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整数的写法: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小数的读法:

@#@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的写法:

@#@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5.分数的读法:

@#@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6.分数的写法:

@#@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7.百分数的读法:

@#@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8.百分数的写法: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

(二)数的改写@#@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1.准确数:

@#@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1254300000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125430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12.543亿。

@#@@#@2.近似数:

@#@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13亿。

@#@@#@3.四舍五入法:

@#@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

@#@例如:

@#@省略345900万后面的尾数约是35万。

@#@省略4725097420亿后面的尾数约是47亿。

@#@@#@(三)数的互化@#@1.小数化成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成小数:

@#@用分母去除分子。

@#@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百分数化成小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百分数化成小数:

@#@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数的整除@#@1.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

@#@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2.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是:

@#@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约数。

@#@@#@3.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

@#@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数)的公约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成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

@#@@#@(五)约分和通分@#@约分的方法:

@#@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通分的方法:

@#@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三性质和规律@#@

(一)商不变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

(二)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3.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2.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四运算的意义@#@

(一)整数四则运算@#@1整数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整数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二)小数四则运算@#@1.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小数减法:

@#@@#@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三)分数四则运算@#@1.分数加法:

@#@@#@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分数减法:

@#@@#@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四)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3.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5.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6.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五)运算法则@#@1.回顾整数加法、减法、乘法的计算法则:

@#@@#@2.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

@#@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3.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6.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7.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10.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1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六)运算顺序@#@1.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第二章度量衡@#@一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0毫米*1千米=1000米@#@二面积@#@

(一)什么是面积@#@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

@#@对立体物体的表面的多少的测量一般称表面积。

@#@@#@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三)面积单位的换算@#@*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公倾=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三体积和容积@#@

(一)什么是体积、容积@#@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

(二)常用单位@#@1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容积单位*升*毫升@#@(三)单位换算@#@1体积单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容积单位@#@*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米@#@*1毫升=1立方厘米@#@四质量@#@*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五时间@#@*1世纪=100年*1年=365天平年@#@*一年=366天闰年@#@*1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第三章代数初步知识@#@一、用字母表示数@#@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量关系简明的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

@#@@#@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性质、几何形体的计算公式@#@

(1)常见的数量关系@#@路程用s表示,速度v用表示,时间用t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s=vtv=s/tt=s/v@#@总价用a表示,单价用b表示,数量用c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a=bcb=a/cc=a/b@#@

(2)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分配律:

@#@(a+b)c=ac+bc@#@减法的性质:

@#@a-(b+c)=a-b-c@#@(3)用字母表示几何形体的公式@#@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2(a+b)s=ab@#@正方形的边长a用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4as=a²@#@@#@平行四边形的底a用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三角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2@#@梯形的上底用a表示,下底b用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b)h/2@#@圆的半径用r表示,直径用d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d=2∏rs=∏r²@#@@#@扇形的半径用r表示,n表示圆心角的度数,面积用s表示。

@#@@#@s=∏nr²@#@/360@#@长方体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表面积用s表示,体积用v表示。

@#@@#@v=shs=2(ab+ah+bh)v=abh@#@正方体的棱长用a表示,底面周长c用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体积用v表示.@#@s=6a²@#@v=a³@#@@#@圆柱的高用h表示,底面周长用c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体积用v表示.@#@s侧=chs表=s侧+2s底v=sh@#@圆锥的高用h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体积用v表示.@#@v=sh/3@#@3用字母表示数的写法@#@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记作“.”,或者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4、将数值代入式子求值把具体的数代入式子求值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先写出字母等于几,然后写出原式,再把数代入式子求值。

@#@字母表示的是数,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二、简易方程@#@

(一)方程和方程的解@#@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方程和算术式不同。

@#@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

@#@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

@#@@#@2、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三、解方程@#@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四、列方程解应用题@#@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

@#@@#@五比和比例@#@1比的意义和性质@#@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

(2)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

@#@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

@#@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

@#@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

(2)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第四章几何的初步知识@#@一线和角@#@

(1)线@#@*直线@#@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

(2)角@#@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

(2)角的分类@#@锐角:

@#@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钝角: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1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二、平面图形@#@1、长方形@#@

(1)特征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两条对称轴。

@#@@#@

(2)计算公式@#@c=2(a+b)s=ab@#@2、正方形@#@

(1)特征: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4条对称轴。

@#@@#@

(2)计算公式@#@c=4as=a²@#@@#@3、三角形@#@

(1)特征@#@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内角和是180度。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有三条高。

@#@@#@

(2)计算公式@#@s=ah/2@#@(3)分类@#@按角分@#@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

@#@有两条边长";i:

2;s:

5635: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18页的例3,完成第14页的“做一做”和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地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

@#@@#@圆柱形的物体,自制的圆柱体ppt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铺垫@#@学习探索@#@系列训练@#@总结评价@#@布置作业@#@一、复习@#@1、指名学生说出圆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

(1)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

(2)什么叫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

@#@教师出示课件,沿圆柱的一条高打开,再打开,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和两个面积相等的圆形。

@#@圆柱的表面积由几部分组成?

@#@表面积怎么计算?

@#@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那么,圆柱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学生拿出手中的教具,小组四人讨论圆柱沿高线展开后,通过操作:

@#@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

@#@”明确:

@#@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由于底面积原来已经掌握了,这里的难点是如何计算侧面积?

@#@想一想侧面积和圆柱的有什么关系@#@2、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边叙述边摸着圆柱的侧面演示给学生看,指出侧面的大小就是圆柱的侧面积。

@#@@#@从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板书上面等式:

@#@)@#@S=Ch=2πrh=πdh(这是计算圆柱侧面积的公式,板书)@#@3、小结。

@#@@#@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S=Ch=2πrh=πdh(这是计算圆柱侧面积的公式,板书)。

@#@@#@注意计算侧面积无误后,把表面积的问题再次呈现出来,首先加深一下印象,再次通过对表面积和侧面积加以区分和理解。

@#@@#@5、教学例题。

@#@@#@给一个圆柱体,告诉半径是10cm,高是30cm,求它的表面积。

@#@@#@

(1)侧面积:

@#@@#@3、14×@#@10×@#@2×@#@30=1884(平方厘米)@#@

(2)底面积:

@#@@#@3、14×@#@10×@#@10=314(平方厘米)@#@(3)表面积:

@#@@#@1884+314×@#@2=2512(平方厘米)@#@答:

@#@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2512平方厘米。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学生计算结果的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1、出示两个圆柱,分别请两组同学板演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全班订正。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学生计算结果的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教师讲解更正。

@#@@#@2、提升训练@#@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还需要我们留心观察它,仔细研究,认真审题。

@#@@#@课件出示茶叶筒的铁皮面积,深井的内壁和底部面积,压路机压过的面积等,问学生应该怎样求解它们的面积,都包括那几个部分?

@#@从而帮助学生分清应该计算那一部分的面积才是对的方法。

@#@@#@讨论:

@#@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

@#@@#@四、全课总结@#@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给学生练习@#@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学生动手操作。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展开图@#@指名学生回答。

@#@讲清每一步计算运用什么公式(如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等等)。

@#@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做完后,集体订正。

@#@@#@请同学到黑板上做。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教师行间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设计:

@#@@#@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Ch=2πrh=πdh@#@";i:

3;s:

11156:

"@#@基于标准的教案@#@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组@#@主题:

@#@复式统计表@#@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设计者:

@#@@#@课题@#@复式统计表@#@课型@#@新授课@#@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信息。

@#@@#@2.教材分析@#@复式统计表是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并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

@#@@#@3.学情分析@#@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节课通过复式统计表的教学,学生收集信息、表达数据和应用统计数据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为后面学习复式统计图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地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2.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对复式统计表结构的认识,数据的填写及分析。

@#@@#@学习难点@#@对复式统计表结构的认识,数据的填写及分析。

@#@@#@学习方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评价任务@#@任务1:

@#@通过情境创设,旧知迁移,学会复式统计表的格式。

@#@@#@任务2:

@#@通过独立尝试,小组合作,会看复式统计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任务3:

@#@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预设@#@一、情境引入@#@出示情境图,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爱好。

@#@@#@提问:

@#@我们班男、女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哪一项呢?

@#@@#@学生猜测,意见不一,引出主题——用统计解决问题。

@#@@#@二、合作探究,感悟新知@#@1.复习与铺垫。

@#@@#@

(1)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

@#@@#@(出示统计表)调查本班男(女)生最喜欢下面哪些活动,填写统计表。

@#@@#@预设1:

@#@全班一同举手表决。

@#@@#@预设2:

@#@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同,喜欢的活动差别较大,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共同决定采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请学生现场组织,并进行统计。

@#@@#@

(2)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略。

@#@)@#@(3)分析数据。

@#@@#@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

@#@@#@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

@#@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2.比较与体验。

@#@@#@

(1)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

@#@两张表格统计的项目是相同的,但统计的对象不同,数据也不同。

@#@@#@

(2)制造冲突。

@#@@#@用投影出示两张并排放置的统计表,提出一些需要对比数据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女生最喜欢看书的人数与男生相比,是多还是少?

@#@@#@男生最喜欢踢球的人数比女生多多少?

@#@@#@提问:

@#@怎样把这两张表的内容编成一张表呢?

@#@请各学习小组先议一议,然后发表你们的意见。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创造”统计表。

@#@@#@学生介绍经验:

@#@将女生的表格折去标题和第一行,对准位置放在男生的表格下面;@#@将“人数”栏,分别改为“男生”和“女生”;@#@将标题改为“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介绍,运用课件,逐步呈现新的统计表。

@#@@#@3.完善认知,揭题。

@#@@#@

(2)引导比较:

@#@这张统计表与我们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观察统计表,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4.解读信息,体验优点。

@#@@#@出示教科书第37页统计表下面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让学生体验复式统计表在分析数据时便于比较和可整体把握的优越性。

@#@@#@

(1)男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女生呢?

@#@@#@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三、应用新知,巩固练习@#@1.第37页“做一做”。

@#@@#@

(1)现场统计:

@#@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做助手,统计、记录数据。

@#@@#@

(2)交流答案:

@#@四人小组交流答案。

@#@@#@(3)解读信息:

@#@完成表格下面的三个问题。

@#@@#@2.练习八第1题。

@#@@#@

(1)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学会有序地阅读复式统计表,进一步体验统计表的结构,体会表中数据所传递的信息。

@#@@#@

(2)让学生继续观察统计表,说一说自己还有什么想法,再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反思过程,总结提高@#@1.谈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2.说说作用:

@#@到目前为止,我们既学习了单式统计表,又学习了复式统计表。

@#@那么,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单式统计表,什么时候用复式统计表?

@#@@#@作业设置@#@第38页练习八:

@#@第1~4题。

@#@@#@板书设计@#@复式统计表@#@信息多@#@便于比较@#@反思与感受@#@基于标准的教案@#@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组@#@主题:

@#@复式统计表@#@课时:

@#@共2课时,第2课时@#@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设计者:

@#@@#@课题@#@复式统计表@#@课型@#@练习课@#@目标确定的依据@#@1、根据新课标@#@课标要求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复式统计表是把两个(或多个)统计项目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并可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

@#@这种处理、呈现数据的方法,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2、教材分析@#@由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让学生尝试进行,这是本课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没有合并的必要呢?

@#@课前我也特别的矛盾,诚然学生合并的统计表一定存在许多不足,然而,我认为“合并”这一过程却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

@#@这一过程,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学习是反映更丰富的信息的需要,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由单式统计表发展而来,初步感悟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教师对合并后的统计表不作否定,而是出示复式统计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

@#@比较的目的,是为了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借助先前尝试合并统计表的经历初步认识复式统计的结构,也为接下来学生独立填写复式统计表作了铺垫。

@#@同时借助比较,强化了对“表头”以及“总计”、“合计”的认知。

@#@在学生填表时,并不让学生平铺直叙,而是让学生先想想该先填什么,直接填写的数据和计算后填写的数据,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区分开。

@#@@#@3、学情分析@#@通过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

@#@尤其是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

@#@@#@学习目标@#@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会看两种统计图,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习难点@#@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学会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法@#@评价任务@#@1: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互相说一说有关数据简单的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够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统计的知识?

@#@@#@学生自由回答。

@#@@#@二、出示课件@#@@#@问题1:

@#@统计表包含哪几项内容?

@#@@#@问题2:

@#@观察统计表中三届奥运会情况,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

(1)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

(2)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3)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三、练习整理分析,解决问题@#@问题:

@#@统计表包含哪几项内容?

@#@@#@要求:

@#@先将记录单中的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再说一说这个班的体育成绩。

@#@@#@@#@四、统计活动,解决问题@#@问题1:

@#@你知道班里同学最喜欢看哪些课外书吗?

@#@@#@问题2:

@#@观察统计表,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问题3:

@#@你能给同学们或者图书管理员提出一些建议吗?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置@#@第39页练习八,第4题。

@#@@#@板书设计@#@复式统计表练习@#@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右上表示横栏左下表示纵栏@#@反思与感受@#@8@#@";i:

4;s:

6224: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专项练习题@#@92÷@#@30=30÷@#@10=64÷@#@30=@#@85÷@#@40=93÷@#@30=620÷@#@20=@#@140÷@#@30=150÷@#@20=565÷@#@80=@#@312÷@#@60=364÷@#@70=352÷@#@50=@#@84÷@#@21=69÷@#@23=324÷@#@81=@#@13、245÷@#@71=64÷@#@22=350÷@#@51=@#@196÷@#@39=185÷@#@37=272÷@#@69=@#@90÷@#@29=402÷@#@79=203÷@#@49=@#@140÷@#@26=96÷@#@16=305÷@#@56=@#@108÷@#@26=276÷@#@36=308÷@#@46=@#@576÷@#@18=312÷@#@24=414÷@#@23=@#@288÷@#@18=665÷@#@25=816÷@#@51=@#@930÷@#@31=720÷@#@24=640÷@#@16=@#@860÷@#@43=720÷@#@18=840÷@#@21=@#@88÷@#@14=119÷@#@15=2134÷@#@24=@#@396÷@#@12=952÷@#@28=3276÷@#@84=@#@“除法”阶段测试@#@一、认真思考,仔细填写。

@#@@#@1.992÷@#@28把除数看做()来试商,商的最高位在()位上。

@#@@#@2.要使04÷@#@67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可填();@#@如果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可填()。

@#@@#@3.()乘32得672,624里面有()个48。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50厘米=()分米89米=()分米120分=()小时780秒=()分720分=()小时66分=()秒@#@5.根据90÷@#@18=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900÷@#@18=()180÷@#@18=()@#@360÷@#@18=()180÷@#@36=()@#@6.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220 @#@40×@#@()<140 @#@@#@()×@#@23<90 @#@()×@#@31<130@#@二、反复斟酌,正确判断。

@#@@#@1.240÷@#@3÷@#@4与240÷@#@12的结果是相同的。

@#@()@#@2.被除数的中间有0 @#@,商的中间也一定有0 @#@。

@#@()@#@3.324÷@#@8=4……4()@#@4.被除数不变,除数乘4,商就除以4。

@#@()@#@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小是10。

@#@()@#@三、慎重选择,填写序号。

@#@@#@1.李小丽共有86枚1角的硬币,如果把这些硬币都换成5角的硬币,一共可以换成()枚5角的硬币。

@#@@#@A.43枚B.86枚C.17枚@#@2.下面的算式中,商是两位数的是()。

@#@@#@A.420÷@#@56B.305÷@#@30C.285÷@#@37@#@3.计算650÷@#@68时,商的最高位估计是()@#@A.1B.8C.9@#@4.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36看成了39,结果得到的商是13;@#@还余33。

@#@正确的商应该是()@#@A.15B.18C.20@#@5.甲数是152,比乙数的2倍还多14,乙数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A.152÷@#@2+14B.(152+14)÷@#@2C.(152-14)÷@#@2@#@四、认真审题,细心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12分)@#@14×@#@5=@#@47×@#@8=@#@98÷@#@14=@#@204-186=@#@640÷@#@16=@#@84-16=@#@640÷@#@4÷@#@80=@#@54×@#@4=@#@630÷@#@70=@#@68×@#@7=@#@800÷@#@80=@#@370+90=@#@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552÷@#@69=@#@608÷@#@32=@#@☆982÷@#@32=@#@510÷@#@85=@#@208÷@#@24=@#@☆289÷@#@17=@#@3.把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960÷@#@3÷@#@4@#@72÷@#@8@#@44÷@#@4@#@3×@#@10×@#@8@#@160÷@#@4÷@#@4@#@720÷@#@80@#@960÷@#@12@#@88÷@#@8@#@160÷@#@2÷@#@8@#@24×@#@10@#@五、仔细观察,改正错误。

@#@@#@下面各题算得对吗?

@#@把不对的改过来。

@#@@#@1@#@1.@#@40@#@420@#@40@#@20@#@980@#@80@#@40@#@22@#@2.@#@80@#@80@#@0@#@70@#@3.@#@600@#@560@#@80@#@40@#@六、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1.食堂有面粉960千克,吃了45天后还剩60千克,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2.商店里运来18千克苹果和12千克梨,苹果共108元,梨共60元,哪种水果更便宜一些?

@#@@#@3.林场计划植树600棵,请你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将表格填写完整。

@#@@#@每行的棵树@#@12@#@20@#@30@#@40@#@行数@#@你发现了什么?

@#@请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4.“夫妻肺片”是四川的一道名菜,主要选料有牛肉,牛肚和牛百叶,它们每千克的单价分别为21元、29元、28元,把这三样选取同样重量混合制成“夫妻肺片”,每千克应售价多少元?

@#@@#@5.修路队计划20天修一条长960米的公路,实际提前4天完工,实际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6.建筑公司运208吨材料,一辆卡车每次可以运5吨,至少要多少辆卡车才能一次把这些材料全部运完?

@#@@#@7.有一段公路长868米,在路的两旁每隔62米种一棵树,需要多少棵树苗?

@#@@#@

(一)填表@#@被除数@#@2080@#@2736@#@15040@#@除数@#@72@#@144@#@商@#@26@#@432@#@64@#@被除数@#@除数@#@商@#@280@#@40@#@234@#@26@#@41@#@8@#@2700@#@30@#@

(二)填上合适的数@#@第一组@#@1、○÷@#@28=14......□当□最大是(),○是()。

@#@@#@2、○÷@#@39=25……□当□最大是(),○是()。

@#@@#@3、○÷@#@39=26……□当□最大是(),○是()。

@#@@#@第二组@#@1、○÷@#@□=14……29□最小是()。

@#@这时○是()。

@#@@#@2、○÷@#@□=15……16□最小是()。

@#@这时○是()。

@#@@#@3、○÷@#@□=24……5□最小是()。

@#@这时○是()。

@#@@#@";i:

5;s:

1081:

"包装问题@#@1.@#@2.@#@3.@#@4.@#@5.@#@6.@#@7.@#@答案:

@#@@#@1.4x40+15=175(厘米)@#@2.左右一圈:

@#@4x40=160(cm)@#@前后一圈:

@#@4x40=160(cm)@#@一共:

@#@160+160+15=335(cm)@#@3.60x2+30x2+15=195(cm)@#@4.左右一圈:

@#@60x2+30x2=180(cm)@#@前后一圈:

@#@40x2+30x2=140(cm)@#@一共:

@#@180+140+15=335(cm)@#@5.两个盒子的高度:

@#@30x2=60(cm)@#@上下是2个60,左右是2个60,@#@2x60+2x60+15=255(cm)@#@或:

@#@4x60+15=255(cm)@#@或:

@#@2x60+4x30+15=255(cm)@#@6.左右一圈:

@#@2x60+4x30=240(cm)@#@前后一圈:

@#@2x40+4x30=200(cm)@#@一共:

@#@240+200+15=455(cm)@#@(两个盒子一共高2x30。

@#@左右有两个高,所以是4x30;@#@前后有两个高,所以也是4x30)@#@7.两个盒子拼在一起总长度是:

@#@2x60=120(cm)@#@2x120+2x30+15=315(cm)@#@以上包装问题是孩子学习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

@#@请家长给孩子变换一些数字,多做练习。

@#@若孩子理解上有困难,请您让孩子及时找我,谢谢@#@";i:

6;s:

8141: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单元测试@#@一、填空。

@#@(每小题2分,共30分)@#@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800千克=()吨25厘米=()米@#@1400米=()千米45分=()小时@#@7平方米50平方分米=()平方米@#@3.“五

(1)班参加第二课堂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这句话表示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参加第二课堂小组的人数有这样的()份,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

@#@@#@4.把一根1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m;@#@如果把一根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那每段长m。

@#@@#@5.林场种有杉树9公顷,柏树12公顷。

@#@杉树的面积是柏树的,柏树的面积是这两种树总面积的。

@#@@#@6.5千克的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千克,其中每人分得全部的()。

@#@@#@7.12和18的公因数有()个,其中最大的是()。

@#@@#@8.6和9的公倍数有()个,其中最小的是()。

@#@@#@9.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3÷@#@7==()÷@#@()@#@6÷@#@()==()÷@#@19@#@10.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1.写出分子是7的假分数:

@#@();@#@写出分母是7的假分数:

@#@()。

@#@@#@1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13.在横线上面的□里填上适当的小数,在横线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1@#@0.5@#@0@#@↑↑↑↑↑↑@#@□□□@#@14.把0.54、、、、0.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5.<<<<@#@二、判断下面各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

@#@(8分)@#@1.把单位“1”分成5份,表示其中3分的数可用表示。

@#@()@#@2.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肯定是他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

@#@()@#@3.1千克的与5千克的一样重。

@#@·@#@·@#@·@#@·@#@·@#@·@#@·@#@·@#@·@#@·@#@·@#@·@#@·@#@·@#@·@#@·@#@·@#@·@#@·@#@·@#@·@#@·@#@·@#@·@#@·@#@·@#@·@#@()@#@4.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5.妈妈买了一包糖,弟弟吃掉了这包糖的。

@#@·@#@·@#@·@#@·@#@·@#@·@#@·@#@·@#@·@#@·@#@·@#@·@#@·@#@·@#@·@#@·@#@·@#@()@#@6.因为和的大小相等,所以他们的分数单位也相等。

@#@()@#@7.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8.修路队修一条3千米长的公路,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了这条公路的。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9分)@#@1.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表示的是()。

@#@@#@@#@①②③④@#@2.下面各组数中,只有公因数“1”的是()。

@#@@#@①3和6②24和35③8和10④11和33@#@3.下面各数中,分数单位最大的是()。

@#@@#@①②③④@#@4.拖拉机耕一块5公顷的地,12天耕完,平均每天耕()公顷。

@#@@#@①②③④@#@5.下面各分数,第()个是最简分数。

@#@@#@①②③④@#@6.明明骑自行车行驶5千米要15分钟,平均每分钟走()千米。

@#@@#@①②③④3@#@7.如果“甲数÷@#@乙数=5”(甲、乙都是自然数),那甲、乙两书的最大公因数是()。

@#@@#@①甲数②乙数③5④甲数×@#@乙数@#@8.把的分子加上2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要()。

@#@@#@①加上20②乘20③乘4④乘5@#@9.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2,那么这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共有()个。

@#@@#@①5②6③7④8@#@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8分)@#@1.一个数既是6的倍数,又是54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

@#@(2分)@#@2.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分)@#@=()=()=()@#@=()=()=()@#@3.把下面的带分数和整数化成假分数。

@#@(2分)@#@====@#@4.把下面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3分)@#@=()=()=()@#@=()=()=()@#@5.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2分)@#@0.5=()0.85=()1.2=()0.625=()@#@6.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两位小数)(2分)@#@=()=()=()≈()@#@五、下面各组分数,先通分,在比较大小。

@#@(2+2+3=7分)@#@1.和2.和3.、和@#@六、解决问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1、一本科技书,小明看过80页,还剩下31页没有看,看过的和没有看过的各占这本书总页数的几分之几?

@#@@#@2、一张长96厘米,宽42厘米的硬纸板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不能剩余,截成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

@#@至少可以截成几个这样的正方形?

@#@@#@3、学校舞蹈队有四十多人,排队时每行排6人或者每行排8人都正好排成整行,舞蹈队有多少人?

@#@@#@4、某校五

(1)班有学生50人,近视的有15人;@#@五

(2)班有学生48人,近视的有12人。

@#@这两个班的近视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哪个班的近视情况更严重?

@#@@#@5、一堆沙有吨,第一天用去250千克,第二天用去吨,还剩下多少吨?

@#@@#@七、智力冲浪(10分) @#@@#@1、计算下面各式的值。

@#@ @#@@#@+=()++=()@#@+++=()++++…+=()@#@2、计算。

@#@@#@1----…-=()@#@";i:

7;s:

9114: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一、看拼音写汉字。

@#@(10分)@#@xiūsè@#@wǔrǔjì@#@dià@#@nsīzì@#@kěliá@#@n@#@()()()()()@#@tuīcí@#@nà@#@iré@#@nxú@#@nwè@#@iwú@#@jià@#@zhībǎo@#@()()()@#@二、形近字组词。

@#@(4分)@#@推()钩()陪()梁()@#@准()钓()赔()粱()@#@三、把成语补充完整。

@#@(9分)@#@()重()长()劳任()垂()丧()@#@绞()()汁()中送()()瞪()呆@#@()雨无()完()归()()造()设@#@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7分)@#@1、把下列中不属于四大名著选出来()。

@#@@#@A、史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西游记@#@3、《草船借箭》出自哪一部名著()。

@#@@#@A、西游记B、水浒传C、红楼梦@#@4、《舟过安仁》是哪位诗人写的()。

@#@@#@A、吕岩B、杨万里C、辛弃疾@#@6、()来了,()多住几天。

@#@()@#@A、与其……不如……B、只要……就……C、既然……就……@#@7、把下列中不属于四大名著选出来()。

@#@@#@A、史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西游记@#@五、修改病句。

@#@(4分)@#@1、《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屋子里挤了十五个人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阿姨今天买了许多水果:

@#@有苹果、梨子、桃子、西瓜和豆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草原》的作者是林海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6分)@#@1、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老板一下子钻进那一堆被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按课文内容填空(6分)@#@1、路曼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求索。

@#@@#@2、刘关张桃园三结义———______________。

@#@@#@3、孔明借东风———______________。

@#@@#@4、上联:

@#@_________________,下联:

@#@天连碧水水连天@#@5、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遮头是使风。

@#@@#@九、下面都是表示“看”的一些词语,请选择合适的填空(4分)。

@#@@#@瞅凝视盯瞥@#@1、楚王()了燕子一眼,冷笑一下。

@#@@#@2、中尉()了泊诺德夫人一眼,很不满。

@#@@#@3、泊诺德夫人()着烛台喃喃自语。

@#@@#@4、爸爸()着远方,想了很久很久。

@#@@#@十、阅读感悟。

@#@(22分)@#@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请写出下列人物特点。

@#@(2分)@#@周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4分)@#@才干——()妒忌——()@#@推却——()惩罚——()@#@3、周瑜给诸葛亮造箭的时间是“十天”,为什么诸葛亮只要“三天”?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但为什么周瑜还要摆设酒席招待他呢?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予是幸福的@#@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饥渴难忍,快要支持不住了。

@#@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这间屋子已经很久没人住了,风吹日晒中摇摇欲坠。

@#@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就用力抽水,却一滴水也没有。

@#@他失望到了极点。

@#@@#@忽然,他看见吸水器旁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紧紧地塞住了。

@#@壶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

@#@但是,请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满满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要不要按纸条上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

@#@如果倒进去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

@#@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

@#@@#@他思索再三,最后,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吸水器中果然涌出了泉水!

@#@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

@#@休息了一会儿,他重新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两句话:

@#@“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

@#@你只有把一己之利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

(2)@#@摇摇欲坠——()小心翼翼——()@#@6、“你只有把一己之利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甜美的泉水”(3分)@#@这句话中的“置之度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这篇短文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想一想,如果他把这壶水喝了,会发生什么事?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羞涩侮辱祭奠私自可怜@#@推辞耐人寻味无价之宝@#@二、推辞鱼钩陪伴桥梁@#@准确钓鱼赔不是高粱@#@三、语重心长任劳任怨垂头丧气@#@绞尽脑汁雪中送炭目瞪口呆@#@风雨无助完璧归赵天造地设@#@四、1、A3、B4、B6、A7、A@#@五、1、《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屋子里挤了十五个人。

@#@@#@3、王阿姨今天买了许多水果:

@#@有苹果、梨子、桃子、西瓜。

@#@@#@4、《草原》的作者是老舍。

@#@@#@六、1、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吗?

@#@@#@3、老板钻进衣服里。

@#@@#@七、1、其修远兮,吾将上下。

@#@@#@2、生死之交。

@#@@#@3、巧用天时。

@#@@#@4、地满红花红满地@#@5、怪生无雨都张伞。

@#@@#@九、1、瞅2、瞥3、凝视4、盯@#@十、1、周瑜:

@#@妒才忌能气量狭小。

@#@诸葛亮:

@#@神机妙算料事如神@#@2、才能讨厌推辞处罚@#@3、因为诸葛亮知道“三天”后必有大雾,并深知曹操是个多疑的人。

@#@@#@4、因为周瑜找到了置诸葛亮于死地的计谋,现在计谋得逞,因而高兴。

@#@@#@5、傲然屹立马马虎虎@#@6、放在考虑之外;@#@@#@只有不考虑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甜美的泉水。

@#@@#@7、舍己为人、大公无私@#@8、感恩生活,感恩别人,会得到加倍恩惠。

@#@帮助了别人,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3@#@";i:

8;s:

5635:

"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2016-2017学年)@#@九龙街道牛街完小教师;@#@侯应丽@#@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102页例2@#@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搭配方法。

@#@@#@教学具准备:

@#@课件、衣服、裤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六一儿童节到了,哆哆从衣柜中找出了自己喜欢的两件上衣,一条裤子和两条裙子,你们看(出示教材第102页例2的情境图)哆哆可能穿哪两件呢?

@#@请你猜一猜。

@#@@#@哆哆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出示课件显示:

@#@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搭配(教师板书课题:

@#@搭配,学生齐读课题。

@#@)@#@2、PPT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二、探究学习新知@#@1、PPT出示P102页例2主题图,要求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会建议哆哆穿哪套衣服呢?

@#@(生自由说,请学生说)@#@2、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

@#@(学生思考)@#@此时,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一起拿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摆一摆,是怎样的搭配方法?

@#@@#@同时思考:

@#@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

@#@@#@

(1)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

(2)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种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

@#@@#@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

@#@上衣的数量与下衣的数量与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2×@#@3=6(种)(板书)@#@5、同学们真棒!

@#@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回答)请同学们把学具收起来,放在旁边,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摆一摆,观察得出来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没有学具,只有一张图,在一幅图中怎样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

@#@(用连线)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回答完再课件演示)@#@6、同学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数学广角,刚才你们为哆哆搭配衣服,就是运用了我们数学广角的知识——搭配的知识,通过有顺序的搭配可以为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可要做个有心人,说不定你还能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呢?

@#@@#@三、巩固新知,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第一关:

@#@学以致用@#@(课件出示课本第102页“做一做”第2题)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饮料和点心?

@#@(生答)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择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

(1)下面同桌合作,用我们刚刚学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来。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

(2)汇报。

@#@说出你们的搭配方法,教师强调,按一定的顺序搭配。

@#@@#@第二关:

@#@智慧小屋@#@1、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华打算在妈妈生日那天送妈妈一束鲜花和一个蛋糕,一张贺卡,有()种搭配方法。

@#@用连线法和计算法解决。

@#@@#@

(1)先自己标一标。

@#@

(2)交流汇报。

@#@@#@2、书架的第一层放有4本不同的科技书,第二层放有3本不同的漫画书,第三层放有2本不同的文学书。

@#@从书架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各取1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

(1)先自己喜欢的方法画一画,连一连。

@#@

(2)交流汇报。

@#@@#@第三关:

@#@能力大比拼@#@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一起到公园里看看吧!

@#@(课件出示)请看大屏幕,公园里都有哪些景色?

@#@(生答:

@#@鸟岛,大象馆,猴山,狮虎山)从鸟岛到狮虎山有多少条路可以走?

@#@@#@

(1)先自己标一标。

@#@

(2)交流汇报。

@#@@#@四、课堂小结@#@我们在数学广角中不仅学会了连线搭配,计算搭配,使我们懂得了做事要有顺序,要勤观察,多动手,多动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后作业@#@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4题;@#@第105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

@#@@#@六、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计算法@#@连线法@#@@#@2×@#@3=6(种)@#@先固定再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4@#@";i:

9;s:

24206: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认真思考,仔细填写。

@#@22分@#@1、把0.59扩大到它的10倍是(  ),把5.9缩小到它的是(  )。

@#@@#@2、根据32×@#@18=576,填上合适的数。

@#@@#@3.2×@#@18=(  )     0.32×@#@0.18=(  )@#@(  )×@#@18=0.576    (  )×@#@(  )=5.76@#@3、把8.279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

@#@@#@4、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 @#@3.5×@#@0.99○3.5  7.1×@#@0.54○7.1×@#@5.4   4.25×@#@1.1○4.250.83×@#@3.02○3.02@#@5、6.9×@#@4.5+3.1×@#@4.5=(____+____)×@#@4.5@#@0.25×@#@7.8×@#@4=7.8×@#@(___×@#@____)@#@6、两个数的积是6.4,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0倍,积变成了(  )。

@#@@#@7、6个5.4是(  )    1.6的3.2倍是(  )@#@8.6的一半是(  )   72的十分之三是(  )@#@8、一个两位数,将它四舍五入到十分位约是3.6,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

@#@10分@#@1、16×@#@9.8的简便算法是(  )。

@#@@#@  A.16×@#@10-16×@#@2B.16×@#@(10-2)C.16×@#@(10-0.2)@#@2、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后是50,这个数是(  )。

@#@@#@  A.0.5B.0.05C.0.005@#@3、(  )的结果比第一个因数大。

@#@@#@  A.5.4×@#@0.9B.0.32×@#@2C.0.65×@#@0@#@4、8.5小时就是8小时(  )分。

@#@@#@A.5B.50C.30@#@5、如果□×@#@○=5.4,则(□×@#@2)×@#@(○÷@#@2)=()。

@#@@#@  A.5.4B.21.6C.10.8@#@三、判断题。

@#@6分@#@(  )1、两个小数的积一定是小数。

@#@@#@(  )2、一个大于0的数的1.2倍一定比这个数大。

@#@@#@(  )3、8.6×@#@0.7的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6.0.@#@(  )4、1.25×@#@0.97的积大于0.97而小于1.25.@#@(  )5、8.4-1.4×@#@0.2=7×@#@0.2=1.4。

@#@@#@(  )6、17.4×@#@9+17.4=17.4×@#@10=174@#@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

@#@34分@#@1、直接写出得数。

@#@6分@#@ 0.8×@#@0.5=0.9×@#@5=8×@#@0.06=0.05×@#@1.6=@#@0.75+0.4=4.3+5.7=0.27-0.2=1.2-0.9=@#@100×@#@0.7=2.5×@#@8=1.06×@#@7=0.01×@#@7.2=@#@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8分@#@ 2.3×@#@2.5×@#@0.4     0.29×@#@102     1.2×@#@2.5+0.8×@#@2.5@#@@#@1.25×@#@0.4×@#@8×@#@2.5    0.125×@#@72     0.25×@#@39+0.25@#@@#@3、列竖式计算。

@#@10分@#@ ☆0.43×@#@27=8.3×@#@0.15≈@#@(保留两位小数)@#@@#@  30.9×@#@2.4=      1.85×@#@2.6=@#@@#@五、活用知识,解决问题。

@#@28分@#@1、男孩一般每千克体重内含血液0.077kg,小明体重34kg,他体内含血液多少千克?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一只梅花鹿高1.46m,一只长颈鹿的高度是梅花鹿的3.5倍。

@#@@#@

(1)这只长颈鹿高多少米?

@#@@#@

(2)梅花鹿比长颈鹿矮多少米?

@#@@#@3、火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70千米/时,比小汽车每小时约多行9.5km。

@#@小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6.4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九月份该楼用户一共可节约用电多少千瓦时?

@#@@#@(改用节能灯后,每户每天可节省用电1.28千瓦时。

@#@楼内有30户居民。

@#@)@#@5、@#@物品手套围巾帽子@#@单价5.8元/双10.2元/套8.4元/顶@#@

(1)妈妈买5双手套和2条围巾一共需要多少钱?

@#@;@#@@#@

(2)爸爸带了26元钱想把这三样东西各买一件,钱够吗?

@#@@#@6、在一个停车场停车1次至少要交费6元。

@#@如果停车超过3小时,每多停1小时车要多交2.5元。

@#@一辆汽车停了6.5小时,在离开时应交多少元?

@#@(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算)@#@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二、三单元测试题@#@一.填空:

@#@(11分)@#@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除法的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再继续除。

@#@@#@2.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商()。

@#@@#@3.7.986精确到十分位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4.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取近似值是3.80,这个三位小数最小可能是(),最大可能是()。

@#@@#@5、甲坐在教室的第4列第3行,用(4,3)表示,乙坐在第2列第6行,用(,)来表示,用(7,4)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行。

@#@@#@6、王丽和王强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5,1)和点(2,6)表示,(5,1)中的5表示第5列,则1表示(),(2,6)表明王强坐在第()列第()行。

@#@@#@7.在()内填上“>@#@”或“<@#@”:

@#@@#@3.45÷@#@0.99()3.451.88÷@#@1.01()1.88@#@二、计算(51分)@#@

(1)直接写出得数:

@#@(8分)@#@6÷@#@5=0.2÷@#@0.4=1.6÷@#@0.8=4.2÷@#@2.1=0.2×@#@0.6=4.6÷@#@0.46=0.52÷@#@52=7.1÷@#@0.1=@#@

(2)竖式计算:

@#@(18分)@#@18÷@#@24=43.68÷@#@26=25.3÷@#@0.88=@#@验算:

@#@@#@@#@0.1575÷@#@3.15=0.612÷@#@1.8=16.787÷@#@0.28(保留一位小数)@#@@#@4.用递等式计算:

@#@(16分)@#@2.6×@#@(2.139÷@#@9.3×@#@6.2)16.75-(9.1-1.92)+1.62@#@@#@2.6×@#@1.9÷@#@2.6×@#@1.94.264÷@#@(0.16×@#@20.5)@#@四.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并找出规律。

@#@ @#@ @#@@#@ @#@ @#@99.99×@#@1=( @#@ @#@ @#@ @#@ @#@ @#@) @#@ @#@99.99×@#@2=( @#@ @#@ @#@ @#@ @#@ @#@) @#@ @#@99.99×@#@3=( @#@ @#@ @#@ @#@ @#@ @#@)@#@

(2)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 @#@ @#@ @#@@#@ @#@99.99×@#@4=( @#@ @#@ @#@ @#@ @#@ @#@) @#@ @#@99.99×@#@5=( @#@ @#@ @#@ @#@ @#@ @#@) @#@ @#@99.99×@#@6=( @#@ @#@ @#@ @#@ @#@ @#@)@#@(3)你能用发现的规律接着写出几道像这样的算式吗?

@#@试一试。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应用题:

@#@(30分)@#@

(1)一个筑路队7.5小时修路136.5米,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修路多少米?

@#@@#@@#@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9.3厘米,等于宽的1.5倍。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路1.65千米,20天可以完成。

@#@实际只用了15天,实际平均每天修路多少千米?

@#@@#@(4)标准件厂今年6月份工业用电4.5万度,7月份用电量是6月份的2.6倍,两个月共用电多少万度?

@#@@#@(5).4台磨粉机5小时磨面粉13吨。

@#@照这样计算,4台磨粉机8.25小时能磨面粉多少吨?

@#@@#@(6)榨油厂240千克油菜籽能榨油100.8千克,照这样计算,若榨油210千克需油菜籽多少千克?

@#@(本题数据不便于计算,需要调整数据@#@五年级数学 @#@第四、五单元练习题@#@ @#@ @#@ @#@ @#@ @#@ @#@ @#@ @#@ @#@ @#@班级 @#@ @#@ @#@ @#@ @#@ @#@ @#@ @#@ @#@ @#@ @#@ @#@ @#@ @#@姓名 @#@ @#@ @#@ @#@ @#@ @#@ @#@ @#@ @#@ @#@ @#@ @#@ @#@等级 @#@ @#@ @#@ @#@ @#@ @#@ @#@ @#@ @#@ @#@ @#@ @#@@#@一、我会填。

@#@ @#@@#@1. @#@一天早晨的温度是x度,中午比早晨高6度,中午的温度是( @#@ @#@ @#@ @#@)度。

@#@ @#@2.比a的3倍少5的数是(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叫做方程,例如( @#@ @#@ @#@ @#@ @#@ @#@ @#@ @#@ @#@ @#@ @#@ @#@ @#@ @#@)。

@#@ @#@@#@4.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 @#@ @#@ @#@ @#@ @#@);@#@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者除以同一个( @#@ @#@ @#@ @#@)的数,左右两边仍然( @#@ @#@ @#@ @#@);@#@等式的两边加上相同的式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五

(1)班有女生x人,男生比女生少8人,男生有( @#@ @#@ @#@ @#@)人,全班有( @#@ @#@ @#@)人。

@#@ @#@@#@6.一辆汽车t小时行了s千米,每小时行( @#@ @#@ @#@ @#@ @#@ @#@)千米,行100千米要@#@( @#@ @#@ @#@ @#@ @#@ @#@ @#@ @#@ @#@ @#@)小时 @#@@#@7.体操队有x名队员,篮球队的人数比体操队的2倍少5 @#@人。

@#@篮球队有( @#@ @#@ @#@ @#@ @#@ @#@ @#@ @#@ @#@ @#@ @#@)人。

@#@ @#@@#@8.方程6x=7.2的解是( @#@ @#@ @#@ @#@ @#@ @#@ @#@ @#@ @#@);@#@ @#@ @#@X÷@#@6=2.4的解是( @#@ @#@ @#@ @#@ @#@ @#@ @#@ @#@ @#@ @#@)。

@#@ @#@9.有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第一个是b,第二个是( @#@ @#@ @#@ @#@ @#@ @#@ @#@) @#@,第三个是( @#@ @#@ @#@ @#@ @#@ @#@ @#@)。

@#@ @#@@#@10.当x=( @#@ @#@)时,x÷@#@2.9的值为0;@#@ @#@ @#@当y=( @#@ @#@ @#@ @#@)时,2y+2的值为10。

@#@ @#@11.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先找出( @#@ @#@ @#@ @#@ @#@ @#@ @#@),用( @#@ @#@ @#@ @#@ @#@)表示;@#@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 @#@ @#@ @#@ @#@ @#@ @#@ @#@ @#@ @#@ @#@ @#@ @#@ @#@ @#@),列出( @#@ @#@ @#@ @#@ @#@ @#@ @#@ @#@);@#@解方程并( @#@ @#@ @#@ @#@ @#@ @#@)作答。

@#@ @#@@#@二、我会判断(对的在画“√”,错的画“×@#@”)。

@#@ @#@@#@1.x=9是方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一回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 @#@ @#@ @#@ @#@ @#@ @#@ @#@ @#@ @#@ @#@ @#@ @#@ @#@( @#@ @#@ @#@ @#@ @#@ @#@)@#@4.8x+5=28,等式的两边都加上y,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 @#@ @#@ @#@ @#@ @#@ @#@ @#@ @#@ @#@( @#@ @#@ @#@ @#@ @#@)@#@ @#@5. @#@x=6是方程3x-6=12的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a²@#@>2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 @#@1.下面的式子中,( @#@ @#@ @#@ @#@ @#@ @#@ @#@ @#@ @#@ @#@)是方程。

@#@ @#@@#@A. @#@7+5x @#@ @#@ @#@ @#@ @#@B. @#@7.2+8.3=15.5 @#@ @#@ @#@ @#@ @#@C. @#@X+2=7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 @#@@#@A. @#@解方程时可以不写解 @#@ @#@ @#@ @#@ @#@B. @#@等式就是方程 @#@ @#@@#@ @#@C. @#@方程也是等式 @#@ @#@ @#@ @#@ @#@ @#@ @#@ @#@ @#@ @#@ @#@D. @#@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过程 @#@@#@3. @#@ @#@a与它相邻的两个整数的和是( @#@ @#@ @#@ @#@) @#@@#@A. @#@3a @#@ @#@ @#@ @#@ @#@ @#@ @#@B. @#@2a+1 @#@ @#@ @#@ @#@ @#@ @#@ @#@C. @#@2a-1 @#@ @#@ @#@ @#@ @#@ @#@ @#@D. @#@3a+2 @#@@#@4.x与y的和的6倍,可用式子( @#@ @#@ @#@ @#@ @#@ @#@ @#@)表示。

@#@ @#@ @#@ @#@ @#@ @#@ @#@ @#@A. @#@x+6y @#@ @#@ @#@ @#@ @#@B. @#@6x+y @#@ @#@ @#@ @#@ @#@ @#@ @#@C. @#@6(x+y)@#@ @#@5.方程3x÷@#@12=1中未知数x的解是( @#@ @#@ @#@ @#@ @#@ @#@ @#@ @#@)。

@#@ @#@@#@A. @#@0.25 @#@ @#@ @#@ @#@ @#@B. @#@4 @#@ @#@ @#@ @#@ @#@ @#@ @#@ @#@ @#@ @#@C. @#@12 @#@ @#@ @#@ @#@@#@6、有一人盒子,里面装着4枚白棋和8枚黑棋,任意从盒子中摸出一个,@#@摸出( @#@ @#@ @#@)的可能性较大。

@#@ @#@@#@A、白棋 @#@ @#@ @#@ @#@ @#@ @#@ @#@B、蓝棋 @#@ @#@ @#@ @#@ @#@ @#@ @#@ @#@C、黑棋 @#@@#@7、在一个箱子里摸糖,如果能摸到一块奶糖,那么这个盒子里一定有( @#@ @#@ @#@) @#@ @#@ @#@ @#@ @#@A、水果糖 @#@ @#@ @#@ @#@ @#@B、巧克力糖 @#@ @#@ @#@ @#@ @#@C、奶糖 @#@@#@8、今天星期五,明天( @#@ @#@ @#@)是星期六。

@#@ @#@@#@ @#@ @#@ @#@ @#@A、可能 @#@ @#@ @#@ @#@ @#@ @#@ @#@B、不可能 @#@ @#@ @#@ @#@ @#@ @#@ @#@C、一定 @#@@#@9、一个立方体,六个面分别写着1~6六个数,任意抛一次,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 @#@ @#@ @#@ @#@A、单数朝上的可能性大 @#@ @#@ @#@ @#@ @#@ @#@ @#@ @#@B、双数朝上的可能性大 @#@ @#@ @#@ @#@ @#@C、单数和双数朝上的可能性一样大@#@ @#@四、我会算。

@#@ @#@1.解方程。

@#@ @#@@#@x+13=35 @#@ @#@ @#@ @#@ @#@ @#@ @#@ @#@ @#@ @#@ @#@ @#@ @#@5x=35 @#@ @#@ @#@ @#@ @#@ @#@ @#@ @#@ @#@ @#@ @#@ @#@ @#@18-x=10 @#@ @#@ @#@ @#@ @#@ @#@ @#@@#@12÷@#@x=8 @#@ @#@ @#@ @#@ @#@ @#@ @#@ @#@ @#@ @#@ @#@9(x+3)=29.7 @#@ @#@ @#@ @#@ @#@ @#@ @#@ @#@ @#@ @#@6.5x-2.5x=30 @#@@#@2.脱式计算。

@#@(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 @#@ @#@@#@ @#@12.5×@#@(0.7×@#@0.8) @#@ @#@ @#@ @#@ @#@ @#@ @#@ @#@ @#@ @#@ @#@ @#@ @#@ @#@70.8-0.8×@#@0.5 @#@ @#@ @#@ @#@ @#@ @#@@#@ @#@@#@4.12-1.78-1.22 @#@ @#@ @#@ @#@ @#@ @#@ @#@ @#@ @#@ @#@ @#@ @#@ @#@ @#@ @#@ @#@ @#@4.2÷@#@0.7÷@#@6 @#@ @#@ @#@ @#@ @#@@#@3.列式计算。

@#@ @#@@#@

(1) @#@5.6与1.2的积比一个数少2.8。

@#@求这个数。

@#@ @#@ @#@@#@ @#@@#@

(2)一个数的2倍加上这个数的5倍等于14.7,求这个数。

@#@ @#@ @#@@#@ @#@@#@(3)一个数的5倍与2乘8的积的差是6,求这个数。

@#@@#@五年级数学第六、七单元练习题@#@班别:

@#@________姓名:

@#@________学号:

@#@______成绩:

@#@______@#@一、填空题。

@#@(共20分;@#@每小题2分)@#@1、6.25平方米=()平方分米3600平方分米 @#@=()平方米@#@28000 @#@平方米=()公顷2500千克=()吨@#@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5米,高是3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它的底是0.9分米,高是()分米。

@#@@#@4、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拼成的()的面积是每个三角形面积的()倍。

@#@@#@5、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5厘米,高是2.4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

@#@@#@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dm,高是4dm,它的面积是( @#@ @#@ @#@ @#@),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形的面积是( @#@ @#@ @#@ @#@ @#@),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7、一堆圆木堆成梯形,最上面一层有3根,最下面一层有7根,一共堆了5层,这堆圆木一共有()根。

@#@@#@8、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都是12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9、右图中有()个平行四边形;@#@@#@有()个梯形。

@#@@#@10、一个直角梯形的下底是8cm,如果把上底增加3cm,它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 @#@ @#@ @#@ @#@ @#@ @#@ @#@)。

@#@@#@二、判断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分,共4分)@#@11、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2、面积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形状也一定相同。

@#@()@#@13、梯形的面积等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乘以高。

@#@()@#@14、下图是四个一样的正方形,画阴影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三、选择题。

@#@请将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入题中()内。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15、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6cm、8cm和10cm,它的面积是( @#@ @#@)。

@#@@#@① @#@24cm2② @#@30cm2 @#@ @#@③ @#@40cm2@#@16、一个三角形的底不变,高扩大2倍,它的面积( @#@ @#@)。

@#@@#@① @#@不变② @#@扩大2倍 @#@ @#@③ @#@扩大4倍@#@17、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底和高( @#@ @#@ @#@ @#@)。

@#@@#@① @#@相等② @#@不相等 @#@ @#@③ @#@不一定相等@#@18、面积是15 @#@cm2的三角形,它的底和高可能是()。

@#@@#@ @#@ @#@ @#@① @#@5 @#@cm和3 @#@cm② @#@15 @#@cm和2 @#@cm③ @#@15 @#@cm和1 @#@cm@#@19、右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① @#@7.2 @#@ @#@ @#@ @#@ @#@ @#@ @#@ @#@ @#@ @#@ @#@② @#@1.8 @#@ @#@ @#@ @#@ @#@ @#@ @#@ @#@ @#@ @#@ @#@ @#@ @#@ @#@ @#@③ @#@3.6@#@20、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中()总是相等。

@#@@#@① @#@上、下底的和 @#@ @#@ @#@ @#@ @#@ @#@② @#@面积 @#@ @#@ @#@ @#@ @#@ @#@ @#@ @#@ @#@ @#@ @#@③ @#@高@#@四、应用题。

@#@@#@21、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边是9.6米,高是80分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2、一块交通标志牌的面积是34dm2,如果它的底是8dm,高是多少?

@#@@#@23、一块三角形的玻璃,它的底是12.5分米,高是7.8分米。

@#@每平方米玻璃的价钱是68元,买这块玻璃要用多少钱?

@#@@#@24、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田,底300米,高60米,共收小麦19.8吨。

@#@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

@#@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

@#@@#@25、用篱笆围成一个梯形养鸡场(如图所示),一边利用房屋的墙壁,篱笆的总长度是65米,求养鸡场的面积。

@#@@#@26、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地(如右图),中间有一条1米宽的小路,你知道种草的面积吗?

@#@@#@27、一个三角形(如下图),底长为6米,如果底延长2米,面积就增加4.8平方米。

@#@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 @#@@#@ @#@@#@28.同学们在一条长100米的跑道一侧插彩旗,每隔2米插一面(两端要插).一共要插多少面旗?

@#@ @#@ @#@ @#@ @#@ @#@@#@29.园林工人沿一段长210米的公路一侧植树,一共种了36棵(两端要种).每两探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 @#@ @#@ @#@ @#@ @#@@#@30.在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四周每隔3米放一个花盆,四个顶点都要放,每边放了8盆,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i:

10;s:

4520: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能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是()@#@ A.整数 B.有理数 C.无理数 D.实数@#@2.在实数:

@#@3.14159,,1.010010001…(每相隔1个就多1个0),,π,中,无理数的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4.已知点A(m,n)在第一象限,那么点B(﹣n,﹣m)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5.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5,估计它的边长大小在()@#@ A.2与3之间 B.3与4之间 C.4与5之间 D.5与6之间@#@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为()@#@ A.(3,6) B.(1,3) C.(1,6) D.(6,6)@#@7.的值为(  )@#@A.5 B. C.1 D.@#@(8题)(9题)@#@8.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 A.∠1=∠3 B.∠2=∠3 C.∠4=∠5 D.∠2+∠4=180°@#@@#@9.已知如图,AD∥CE,则∠A+∠B+∠C=()@#@ A.180°@#@ B.270°@#@ C.360°@#@ D.540°@#@@#@10.已知下列命题:

@#@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互补的角就是平角;@#@③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一个锐角,另一个为钝角;@#@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⑤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3个 B.2个 C.1个 D.0个@#@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______.@#@13.在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为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14.已知点P(x,y)在第四象限,且|x|=3,|y|=5,则点P的坐标是__________.@#@15.点A(﹣3,0)在__________轴上,点B(﹣2,﹣3)在第__________象限.@#@16.把命题“等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如图,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那么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17题)(18题)(20)@#@18.如图,象棋盘上,若“将”位于点(0,0),“车”位于点(﹣4,0),则“马”位于      .@#@19.用“※”定义新运算:

@#@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b=2a2+b.例如3※4=2×@#@32+4=22,那么※2=      .@#@20.如图所示,直线CD、EF被直线AB所截,若∠AMC=∠BNF,则∠CMN+∠MNE=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60分)@#@21.计算(每题5分)@#@

(1)﹣|2﹣|﹣

(2) @#@(3)x2﹣121=0;@#@(4)(x﹣5)3+8=0.@#@22.(6分)读句画图:

@#@如图,直线CD与直线AB相交于C,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

(1)过点P作PQ∥CD,交AB于点Q;@#@@#@

(2)过点P作PR⊥CD,垂足为R.@#@23.(8分)已知:

@#@如图,∠1=∠2.求证:

@#@∠3+∠4=180°@#@@#@证明:

@#@∵∠1=∠2(已知)@#@∴a∥b(__________)@#@∴∠3+∠5=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4=∠5(__________)@#@∴∠3+∠4=180°@#@(等量代换)@#@(23题)(24题)@#@24.(8分)如图,EF∥AD,∠1=∠2.说明:

@#@∠DGA+∠BAC=180°@#@.请将说明过程填写完成.@#@解:

@#@∵EF∥AD,(已知)@#@∴∠2=__________.(__________)@#@又∵∠1=∠2,(__________)@#@∴∠1=∠3,(__________)@#@∴AB∥__________,(__________)@#@∴∠DGA+∠BAC=180°@#@.(__________)@#@25.(9分)已知M=是m+3的算术平方根,N=是n﹣2的立方根,试求M﹣N的值.@#@26.(9分)如图,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都在网格上,其中C点坐标为(1,2).@#@

(1)写出点A、B的坐标: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BC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A′B′C′,则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3)求△ABC的面积.@#@5/5@#@";i:

11;s:

8899: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王海琼@#@2013年5月22日@#@一、指导思想@#@1、一册教材学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处于杂乱、含糊、无序的状态,必须进行系统归类、整理、综合,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

@#@归纳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序地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内在联系。

@#@@#@2、进行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

@#@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3、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

@#@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

@#@复习课知识的覆盖面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有机结合。

@#@@#@4、复习课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体系,分层、分类、分项,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

@#@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

@#@善于把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注意知识的多变性、包容性。

@#@@#@5、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节复习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

@#@每一节复习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习例题要体现循序渐进。

@#@一道复习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6、复习中的练习题,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7、复习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出题,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二、复习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与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

@#@@#@三、复习课时安排:

@#@@#@1、长方体和立方体2课时@#@2、分数加减法1课时@#@3、分数意义和性质2课时@#@4、因数和倍数1课时@#@5、图形的变换、统计、数学广角1课时@#@6、综合练习:

@#@2课时@#@四、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

@#@@#@1、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以及整数、小数的互化。

@#@@#@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4、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把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

@#@@#@5、体积和表面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和计算。

@#@@#@6、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0@#@复习难点:

@#@@#@1、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2、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实际运用。

@#@@#@3、生活中的某些实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及计算。

@#@@#@4、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推广运用到分数加减法。

@#@(尤其是减法的性质的运用)@#@5、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6、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五、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探索轴对称图形及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画轴对称图形及旋转图形,认识众数及作用,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及根据统计图解决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本册知识的系统归类、整理、综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2、加强对知识点的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

@#@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审题和分析能力,能正确解答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

@#@@#@4、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以及正确性。

@#@@#@六、复习措施:

@#@@#@1、对本册内容进行系统归类、整理,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在归纳中,要让学生有序、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面而系统地思考各类问题,同时对该类型知识进行整合。

@#@@#@如: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的知识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复习时可将这两个单元合并在一起进行复习。

@#@@#@注意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质数与互质数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复习知识的覆盖面要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强。

@#@@#@如:

@#@这样的练习题,始终有学生混淆不清@#@把一根 3米 长的木条平均分成7段,每段是这根木条的(),每段长()米,是 1米 的(),是 3米 的()。

@#@@#@这样的练习题要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上以及分数的意义上去理解:

@#@每段是这根木条的(),是把 3米 长的木条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列式为1÷@#@7,所以应填1/7;@#@每段长()米,是把 3米 长的木条平均分成7份,列式为3÷@#@7,所以应填3/7;@#@而从分数的意义上来理解 3/7米 :

@#@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也可以表示把3米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1份,所以3/7米既是1米的3/7,又是3米的1/7。

@#@@#@3、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的体系,分层、分类,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要深钻本册教材,仔细领会编者意图,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知识现状,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

@#@@#@4、加强作业设计,进行分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学习到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

@#@但绝不搞题海战术,不加重学生负担。

@#@复习中的练习设计,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每天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让学生尝试做智力冲浪式的题目,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如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时,对于学困生,要求他们掌握简单的求棱长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对于优生,可适当增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拓展提高练习,如:

@#@“切、拼”长方体与正方体后,求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解题的灵活性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复习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重视查漏补缺。

@#@要根据所教班级的情况,确定班级的复习计划,对相对比较薄弱的内容要加强复习和练习。

@#@@#@2、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

@#@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在复习题的设计中要十分注意层次性。

@#@@#@3、要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复习过程中去。

@#@可采用的一些形式:

@#@学生自己出题目练习,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去交流与合作。

@#@@#@4、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建立一个优生与一个学困生结对的互帮小组,对学困生的作业尽量进行面批。

@#@@#@";i:

12;s:

7696:

"@#@小学五年级数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单元检测(一、二单元)成绩:

@#@@#@一、填空题。

@#@(23分)@#@1、在50以内的自然数中,最大的质数是( @#@ @#@ @#@),最小的合数是( @#@ @#@ @#@ @#@)。

@#@@#@2、既是质数又是奇数的最小的一位数是( @#@ @#@ @#@ @#@ @#@)。

@#@@#@3、在20以内的质数有( @#@ @#@ @#@ @#@ @#@ @#@ @#@ @#@ @#@ @#@ @#@ @#@)。

@#@@#@4、如果有两个质数的和等于21,这两个数可能是( @#@ @#@ @#@)和( @#@ @#@ @#@)@#@5、一个数的最小倍数减去它的最大因数,差是( @#@ @#@ @#@)。

@#@6、个位上是( @#@ @#@ @#@ @#@ @#@ @#@ @#@ @#@ @#@ @#@ @#@)的数,都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 @#@ @#@ @#@ @#@ @#@)的数,都能被5整除。

@#@@#@7、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 @#@ @#@),最小的偶数是( @#@ @#@ @#@ @#@),最小的质数是( @#@ @#@ @#@),最小的合数是( @#@ @#@ @#@ @#@),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是( @#@ @#@ @#@)。

@#@@#@8、同时是2和5倍数的数,最小的两位数是( @#@ @#@ @#@),最大的两位数是( @#@ @#@)。

@#@@#@9、1024至少减去( @#@ @#@ @#@)就是3的倍数,1708至少加上 @#@( @#@ @#@ @#@)就是5的倍数。

@#@@#@10、质数只有( @#@ @#@ @#@ @#@)个因数,它们分别是( @#@ @#@ @#@ @#@)和( @#@ @#@ @#@ @#@ @#@ @#@)。

@#@@#@11、一个合数至少有( @#@ @#@ @#@ @#@)个因数,( @#@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二、判断题。

@#@(12分)@#@1、一个数的倍数一定大于这个数的因数。

@#@(   @#@)@#@2、因为1.2÷@#@0.6=2,所以1.2是0.6倍数。

@#@(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4、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5、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

@#@ @#@( @#@ @#@)@#@6、5是因数,8是倍数。

@#@( @#@ @#@)@#@三、选择题。

@#@(10分)@#@1、在14=2×@#@7中,2和7都是14的( @#@ @#@ @#@ @#@)。

@#@@#@A、 @#@质数 @#@ @#@ @#@ @#@B、 @#@ @#@因数 @#@ @#@ @#@C、 @#@质因数@#@2、一个数,它既是12的倍数,又是12的因数,这个数是( @#@ @#@ @#@ @#@)。

@#@@#@ @#@ @#@ @#@ @#@ @#@A、6 @#@ @#@ @#@ @#@B、12 @#@ @#@ @#@ @#@C、24 @#@ @#@ @#@ @#@@#@3、.一筐苹果,2个一拿,3个一拿,4个一拿,5个一拿都正好拿完而没有余数,这筐苹果最少应有( @#@ @#@ @#@ @#@)。

@#@@#@ @#@ @#@ @#@ @#@ @#@A、120个 @#@ @#@ @#@ @#@B、90个 @#@ @#@ @#@ @#@C、60个 @#@ @#@ @#@@#@4、正方形的边长是质数,它的周长是()。

@#@A、质数B、合数C、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5、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以分为( @#@ @#@ @#@)。

@#@@#@A、奇数和偶数 @#@ @#@B、质数和合数 @#@ @#@ @#@C、质数、合数、0和1@#@四、分一分。

@#@(8分)@#@ @#@把17、22、29、7、37、87、93、96、41、58、61、14、57、19等数按要求填入相应的圈中。

@#@@#@奇数 @#@ @#@ @#@ @#@ @#@ @#@ @#@ @#@偶数 @#@ @#@ @#@ @#@ @#@质数 @#@ @#@ @#@ @#@ @#@ @#@合数 @#@ @#@@#@五、看一看,填一填。

@#@(20分)@#@1、从正面看是图

(1)的立体图形有( @#@ @#@ @#@);@#@从左面看是图

(2)的立体图形有( @#@ @#@);@#@从左面和上面看都是由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 @#@ @#@)。

@#@(6分)@#@ @#@@#@2、如图

(1)是从上面看一些小正方体所搭几何体的平面图,方格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请你在图

(2)的方格纸中分别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14分)@#@@#@@#@六、解决问题。

@#@(27分)@#@1、幼儿园的大班有36个小朋友,中班有48个小朋友,小班有54个小朋友。

@#@按班分组,三个班的各组人数一样多,问每组最多有多少个小朋友?

@#@(7分)@#@ @#@@#@ @#@@#@2、一个小于30的自然数,既是8的倍数,又是12的倍数,这个数是多少?

@#@(6分)@#@ @#@@#@ @#@@#@ @#@@#@3、有一包糖果,平均分给3个人,4个人,5个人都正好分完,这包糖果至少有多少颗?

@#@(6分)@#@ @#@@#@4、王老师到文具店买足球,足球的单价已看不清楚,他买了3个足球,售货员说应付134元,王老师认为不对。

@#@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 @#@(8分) @#@@#@小学五年级数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单元检测 @#@@#@(一、二单元试题答案)@#@一、填空题。

@#@@#@1、(47),(4)。

@#@ @#@ @#@ @#@ @#@2、(3)。

@#@ @#@ @#@ @#@3、(2,3,5,7,11,13,17,19)。

@#@ @#@ @#@4、

(2)和(19 @#@ @#@)5、(0)。

@#@ @#@ @#@ @#@6、(0,2,4,6,8)(0或5)。

@#@7、

(1),(0),

(2),@#@(4),

(2)。

@#@8、(10),(90)。

@#@9、

(1),

(2)。

@#@10、(两),

(1),(它本身)。

@#@11、(三),

(1)。

@#@@#@二、判断题。

@#@@#@1、×@#@2、×@#@3、√4、×@#@5、×@#@6、×@#@@#@三、选择题。

@#@@#@1、B2、B @#@ @#@3、C4、B @#@ @#@5、A@#@四、分一分。

@#@@#@奇数:

@#@17,29,7,37,87,93,41,61,57,19.偶数:

@#@22,96,58,14.@#@质数:

@#@17,29,7,37,41,61,19.合数:

@#@22,87,93,96,58,14,57.@#@五、看一看,填一填。

@#@@#@1、(AD)(ABC)(A) @#@@#@2、@#@ @#@@#@六、解决问题。

@#@@#@1、36的因数:

@#@1,2,3,4,6,9,12,18,36.@#@48的因数:

@#@1,2,3,4,6,8,12,16,24,48.@#@54的因数:

@#@1,2,3,6,9,18,27,54.同时是36,48和54的因数最大的是6,答:

@#@每组最多6人。

@#@@#@2、8的倍数:

@#@8,16,24,32… @#@ @#@ @#@ @#@ @#@ @#@ @#@ @#@ @#@ @#@12的倍数:

@#@12,24,36…@#@答:

@#@同时是8和12的倍数的少于30的数是24。

@#@@#@3、3×@#@4×@#@5=60(颗)@#@答:

@#@(略)@#@4、答:

@#@因为王老师买了3个足球,所付的钱应该是3的倍数,134并不是3的倍数,所以王老师认为不对。

@#@@#@";i:

13;s:

1459:

"本文档由和共同收集整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分析@#@1、本单元教材内容@#@垂直与平行@#@例1.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

@#@平行和垂直。

@#@@#@例2.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3.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例1.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2、重难点、关键@#@重点:

@#@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难点:

@#@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关键:

@#@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课时划分@#@6课时@#@

(1)垂直与平行3课时左右@#@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3课时左右@#@";i:

14;s:

11515:

"@#@整理和复习@#@--------------因数和倍数@#@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的概念,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使学生能灵活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说理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复习整理这一单元的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有序整理知识@#@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1、学生课前整理:

@#@(针对本单元特点,让学生独立构建知识结构图有困@#@难,教师要把整理的方法和内容定位好,提高课前整理的实效性)@#@

(1)复习整理本单元6个概念(因数、倍数、偶数、奇数、质数、合数)及@#@概念之间的联系。

@#@整理倍数和因数的特征以及找一个数倍数因数的方法。

@#@整理复习2、3、5倍数的特征以及数的奇偶性。

@#@@#@

(2)思考自己对本单元及相关知识的不足,要提出困惑的问题。

@#@@#@(3)小组内交流,再次激活知识记忆,并组内解决能解决的困惑问题。

@#@@#@2、课堂交流,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

@#@@#@

(1)师:

@#@同学们,老师刚来的时候呀,大家都问了我的QQ号码,很多同学都加了老师为好友,有空会和老师聊聊天,尤其是和老师讨论数学问题,为了方便同学们一起参与讨论和交流,老师建了个我们五

(1)班的班级群,想知道这个群的号码吗?

@#@不过老师要大家来猜一猜,谁猜对了,老师就让他当这个群的管理者。

@#@好吗?

@#@先给自己鼓鼓劲:

@#@比一比,我最棒!

@#@请大家看大屏幕(投影)。

@#@@#@这个群号是一个8位数:

@#@@#@第一位数字是2和3的积;@#@@#@第二位数字8的因数的个数;@#@@#@第三位数字是最小的质数;@#@@#@第四位数字是9的最小倍数;@#@@#@第五位数字既是7的倍数又是7的因数;@#@@#@第六位数字是10以内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第七位数字是自然数的单位。

@#@@#@第八位数字是最小的奇数与最小的合数之和。

@#@@#@

(2)课件依次出示每句话:

@#@@#@第一位数字是2和3的积;@#@@#@问:

@#@怎样得到6的?

@#@@#@答:

@#@2×@#@3=6。

@#@(板书)@#@问:

@#@你从这个等式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答:

@#@2和3是6的因数,6是2和3的倍数。

@#@(板书因数与倍数)@#@小结:

@#@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

@#@(板书)@#@第二位数字是8的因数的个数;@#@@#@问:

@#@你是怎样知道4个的。

@#@@#@答:

@#@8的因数有1、2、4、8,共4个。

@#@@#@问:

@#@你是怎样求8的因数的?

@#@你发现8的因数个数能算得清吗?

@#@最小是几?

@#@最大是几?

@#@(板书:

@#@个数:

@#@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

@#@)@#@练习:

@#@求2、1、9的因数,通过个数对比,引出自然数根据个数可以分成质数合数和1。

@#@(板书:

@#@质数、1、合数)@#@第三位数字是最小的质数;@#@@#@(让学生复习100以内的质数表,可以要求背。

@#@)@#@第四位数字是9的最小倍数;@#@@#@问:

@#@怎样求9的倍数?

@#@有多少个?

@#@最小是几?

@#@@#@(板书:

@#@个数:

@#@无限的,最小事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练习:

@#@写出2的倍数。

@#@@#@问:

@#@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这些2的倍数我们叫它什么?

@#@0是不是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数的倍数有明显特征的?

@#@@#@(得出:

@#@偶数、奇数的概念和2、5、3的倍数的特征,并板书)@#@深化:

@#@一个数要能同时是2和3的倍数要具备什么特征?

@#@2和5?

@#@3和5?

@#@2、3、5?

@#@@#@问:

@#@2是什么数:

@#@9是什么数?

@#@怎么2又叫偶数又叫质数?

@#@引导学生弄明白因为分类的方法不同,所以名称不同,就象人,按性别分和按年龄分等等。

@#@@#@练习:

@#@用0—9的数字卡片组数,说出是什么数,同桌练习。

@#@@#@第五位数字既是7的倍数又是7的因数;@#@@#@目的是练习一个数既是它本身的因数也是它本身的倍数。

@#@@#@第六位数字是10以内既是质数又是偶数;@#@@#@让学生明白2是偶数中唯一的质数。

@#@@#@第七位数字是自然数的单位。

@#@@#@并让学生明白,1不但是自然数的单位,还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

@#@@#@第八位数字是最小的奇数与最小的合数之和。

@#@@#@得到群号码:

@#@64297215@#@谈话:

@#@同学们太了不起了,从一个群号码里面就能把我们一个单元的内容给整理出来。

@#@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复习的内容。

@#@@#@(3)形成知识网络。

@#@@#@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因数@#@个数:

@#@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质数@#@按因数的个数分合数@#@1@#@个数:

@#@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因数与倍数@#@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偶数@#@奇数@#@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一)、复习因数和倍数:

@#@@#@1、填空@#@

(1)在2、15、22、14、60、55、13、59、11、42、99、43、20、45、19、62、29、50中,2的倍数有:

@#@,3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有:

@#@,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有因数2、3、5的数有:

@#@@#@

(2)6×@#@4=24,6和4是24的(),24是6的(),也是4的()。

@#@@#@(3)24的因数有(                )。

@#@@#@(4)一个最小的三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又有因数5,这个数是()。

@#@@#@

(二)复习质数和合数@#@

(1)1--20各数中,最大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

(2)填质数:

@#@24=()+()=()+()=()+()@#@(3)20以内,最小的质数与最大的合数的和是(),积是()。

@#@@#@(4)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最小的奇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个位是最小的质数,其他位上是0,这个数是()。

@#@@#@(三)复习奇数和偶数@#@

(1)在15、18、29、35、39、41、47、58、70、87这些数中:

@#@@#@ ①是偶数的有(       );@#@ ②是奇数的有(      );@#@@#@ ③有因数3的是(          );@#@④5的倍数有()。

@#@@#@

(2)是42的因数,又是7的倍数,这些数有()、()、()、()、@#@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三、知识应用能力拓展@#@1、“对号入座”填一填。

@#@ @#@

(1)6×@#@4=24,6和4是24的(),24是6的(),也是4的()。

@#@@#@

(2)24的因数有(                )。

@#@@#@(3)下面的数中,把质数划去,留下合数。

@#@@#@29  23  27  28  29  31  35  37 39  51@#@(4)一个数,既是12的倍数,又是12的因数,这个数是(   )。

@#@@#@(5)两个都是质数的连续自然数是(   )和(   )@#@2、判断并说明理由。

@#@@#@

(1)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

(2)2的倍数一定是合数。

@#@()@#@(3)所有奇数都是质数。

@#@()@#@(4)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5)一个合数,肯定有3个或3个以上的因数。

@#@()@#@同桌交流。

@#@@#@汇报理由。

@#@@#@

(二)拓展练习@#@1、下面让我们猜个电话号码吧。

@#@@#@第一位数字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第二位数字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第三位数字是10以内3的最大的倍数。

@#@@#@你是怎么想的?

@#@@#@这是什么电话号码?

@#@ @#@教师简介火警电话的常识。

@#@@#@你能设计这样的谜让同学们猜一猜吗?

@#@学生设计后让同学猜一猜。

@#@@#@2、一筐苹果,2个一拿,3个一拿,5个一拿都正好拿完而没有余数,这筐苹果最少应有多少个?

@#@请你简单说明为什么。

@#@@#@3、用本节课的知识介下自已。

@#@可以是年龄、家庭人口、电话,让别人猜一猜。

@#@如:

@#@@#@我叫(),是()年级()班的学生,今年()岁,我的岁数是一个()数,我家有()口人,人口数是一个()数。

@#@我家的电话号码从左到右依次是()等等@#@三、小结质疑@#@师:

@#@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

@#@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练习题答案@#@

(一)、复习因数和倍数:

@#@@#@1、填空@#@

(1)2的倍数有:

@#@2、22、14、60、42、20、62、50,@#@3的倍数有:

@#@15、60、42、,@#@5的倍数有:

@#@15、60、55、20、45、50@#@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有:

@#@60、42,@#@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6020、50、,@#@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5、60,@#@有因数2、3、5的数有:

@#@60@#@

(2)(因数),(倍数),(倍数)。

@#@@#@(3)(1、2、3、4、6、8、12、24)。

@#@@#@(4)(105)。

@#@@#@

(二)复习质数和合数@#@

(1)

(2),(4)。

@#@@#@

(2)24=(11)+(13)=(7)+(17)=(5)+(19)@#@(3)(6),积是(8)。

@#@@#@(4)(1042)。

@#@@#@(三)复习奇数和偶数@#@

(1)@#@ ①是偶数的有(18、58、70 );@#@ ②是奇数的有( 29、47 );@#@@#@ ③有因数3的是(15、18、39、87  );@#@④5的倍数有(15、35、70)。

@#@@#@

(2)(7)、(14)、(21)、(42)、@#@三、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1)(因数)、(倍数)、(倍数)。

@#@@#@

(2)(1、2、3、4、6、8、12、24)。

@#@@#@(3)下面的数中,把质数划去,留下合数。

@#@@#@29  23  27  28  29  31  35  37 39 51@#@(4)( 12 )。

@#@@#@(5)

(2)和(3)。

@#@@#@2、判断并说明理由。

@#@@#@

(1)(×@#@)@#@

(2)(×@#@)@#@(3)(×@#@)@#@(4)(×@#@)@#@(5)(√)@#@@#@

(二)拓展练习@#@1、119@#@2、30个?

@#@。

@#@@#@3、略。

@#@@#@";i:

15;s:

1761:

"五年级数学上@#@姓名:

@#@@#@一.用竖式计算。

@#@@#@15.6÷@#@24=0.138÷@#@15=1.35÷@#@27=0.416÷@#@32=@#@2.688÷@#@0.56=10.625÷@#@25=0.375÷@#@0.025=0.16÷@#@0.25=@#@126÷@#@45=15÷@#@0.06=10÷@#@0.004=2.7÷@#@7.5=@#@25.6÷@#@0.032=56.28÷@#@67=105÷@#@75=6.75÷@#@15=@#@22.4÷@#@4=1.8÷@#@12=6.7×@#@0.3=2.4×@#@6.2=@#@0.56×@#@0.04=3.7×@#@4.6=0.29×@#@0.07=6.5×@#@8.4=@#@1.8×@#@23=0.37×@#@0.4=1.06×@#@25=7×@#@0.86=@#@0.6×@#@0.86=27×@#@0.43=4.8×@#@0.25=1.5×@#@105=@#@二.口算。

@#@@#@0.8×@#@25=1.25×@#@8=0.25×@#@4=10÷@#@0.5=1000÷@#@0.8=234×@#@0.1=@#@456×@#@0.001=4÷@#@8=6÷@#@12=3÷@#@15=30×@#@0.9=3.2×@#@100=@#@三.简便算法。

@#@@#@2.32×@#@6.5+7.68×@#@6.56.345×@#@2.54+6.45×@#@6.345+6.345@#@64×@#@0.1251.25×@#@64×@#@0.12525×@#@0.32×@#@12.56.8×@#@0.5@#@28.6×@#@0.5537.5×@#@5416.24×@#@25438.4×@#@1254.5×@#@4×@#@0.5@#@420×@#@0.2536×@#@0.5438.9×@#@53.6÷@#@0.250.48÷@#@1.2596000÷@#@125@#@2.4÷@#@0.1257.2÷@#@2.537×@#@8×@#@1.252.5×@#@104@#@";i:

16;s:

1660:

"阳光作业@#@班级姓名@#@一、填空(按要求做) @#@@#@2、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出下面的几个立体图形。

@#@@#@  @#@从正面看到 @#@ @#@的有()。

@#@从正面看到 @#@ @#@的有()。

@#@从侧面看到 @#@ @#@的有()。

@#@@#@3.如图:

@#@@#@

(1)从( @#@ @#@ @#@)面和( @#@ @#@ @#@)面看到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

(2)从( @#@ @#@ @#@)面看到的形状是。

@#@@#@三、选择。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从正面观察,所看到的图形是()。

@#@@#@①②③@#@2、下面()立体图形从左面看,所看见的图形是。

@#@@#@①②③】@#@3、从右面观察所看到的图形是()。

@#@@#@【①②③】@#@四、下面立体图形从上面、正面和左面看的形状分别是什么?

@#@画一画@#@左面@#@正面@#@上面@#@上面@#@左面@#@正面@#@左面@#@正面@#@上面@#@拓展题:

@#@@#@这个图形是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如果把这个图形的表面涂上红色,那么,只有一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有两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只有3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只有4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只有5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

@#@@#@2@#@";i:

17;s:

9024:

"@#@《数学广角——搭配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97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渗透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为便于学生理解,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使学生对排列的有序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依据一定规律来处理排列问题,做到不重不漏,为以后探索其他有关的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需要用排列的知识来解决,如数字组成数、照相时的位置安排等等。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时也可能运用到排列知识解决问题,但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排列”的数学思想只需感知,而不需教给他们“排列”的有关概念术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自主尝试学习解决问题,经历简单的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逐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尝试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渗透“排列”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构建知识坡度。

@#@@#@师: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有趣的地方。

@#@(课件出示:

@#@数学广角)里面有座‘数学城堡’,你们想进去玩一玩吗?

@#@(课件出示:

@#@城堡图)可是,大门被一把密码锁锁住了。

@#@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解开吗?

@#@@#@生:

@#@有!

@#@@#@(课件出示)守门老人说:

@#@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位数。

@#@(请学生齐读)@#@师:

@#@你觉得可能是哪个数?

@#@@#@生:

@#@12或21。

@#@(板书)@#@师:

@#@“有可能是1或2吗?

@#@”@#@生:

@#@不可能。

@#@@#@师:

@#@“为什么?

@#@”@#@生:

@#@题中要求是两位数,1或2是一位数。

@#@@#@师:

@#@那么12和21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

@#@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正好交换了位置。

@#@@#@师:

@#@既然1或2是不可能的,那12和21你能确定哪个是密码吗?

@#@@#@生:

@#@不能。

@#@@#@(课件出示)守门老人又说:

@#@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位数中的较小数。

@#@(请学生齐读)@#@生:

@#@12!

@#@@#@点击“12”,课件演示锁打开。

@#@@#@(设计意图:

@#@教材中直接呈现了给出3个数,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对于部分学生还是有难度的。

@#@因此,我先出示1和2两个数,利用开门密码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排列是有顺序的,也为后面三个数的排列提供了活动经验和思维方向。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

(一)、尝试学习@#@第二道门出现。

@#@(课件出示:

@#@我这道门的密码也是两位数,但它是由1、2、3当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

@#@)@#@1)这可有点难度了,你先猜猜可能是几?

@#@(12、23、33等)@#@2)大家这么回答问题你有什么感觉?

@#@@#@3)这么回答很乱,容易遗漏和重复。

@#@怎么把组成的两位数的情况不重不漏地全部找出来呢?

@#@请你们小组合作,用数字卡片摆一摆。

@#@@#@(课件出示)要求:

@#@利用手中的三张数字卡片,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摆数,一人把数写在练习纸上,最后数出一共摆了几个两位数。

@#@@#@

(二)、展示交流@#@汇报一下:

@#@你们找到了几个数?

@#@@#@汇报交流结果并介绍方法:

@#@一个组到前边来汇报,要求2个人一起来。

@#@一个人摆卡片,一个人把@#@摆出的数在黑板上写出来。

@#@@#@反馈:

@#@1、(漏写的)@#@2、(多写的)@#@3、(比较凌乱的写法)@#@4、12、21、13、31、23、32共6个@#@师:

@#@你觉得她写得怎么样?

@#@(生:

@#@有规律)--------两个数字交换一下。

@#@@#@5、12、13、21、23、31、32共6个(固定十位数)@#@师:

@#@你觉得她写得怎么样?

@#@(生:

@#@有规律)--------从小到大,1、2、3轮流放在十位上。

@#@@#@6、21、31、12、32、13、23共6个(固定个位数)@#@师:

@#@你觉得她写得怎么样?

@#@(生:

@#@有规律)--------一小一大,1、2、3轮流放在个位上。

@#@@#@教师组织逐个分析:

@#@这是哪位小朋友写的?

@#@你们同桌两人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有顺序的写法可以请学生多说几遍:

@#@“谁听懂了他们的想法?

@#@你再来说一说?

@#@实在说不清可以请学生上讲台摆一摆。

@#@表扬回答精彩的学生。

@#@)@#@师:

@#@老师发现我们的小朋友真有办法,排数的时候能按一定的顺序来排,这样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了。

@#@@#@(全班同学交流,注意突破:

@#@在组成两位数时有数字重复或者遗漏这一难点)@#@(三)、点拨提升@#@师:

@#@看了这么多方法,你觉得哪种写法好一些,为什么?

@#@(有规律)假如用1、2、3、4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你觉得采用哪种方法来写能写得又快又好?

@#@(第5、6种)@#@师结:

@#@这些办法很有规律,他们的好处:

@#@很有顺序、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板书:

@#@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师:

@#@密码提示:

@#@第二把密码锁的密码是把这六个数从小到大排列的第四个。

@#@你们说是几呢?

@#@@#@师:

@#@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是23了呢?

@#@@#@学生可能回答:

@#@我是从第5种方法里一看就看出来了。

@#@点击“23”,媒体演示锁打开。

@#@@#@(设计意图:

@#@教师点拨提升,让学生进一步系统地、全面地掌握知识,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为承上启下,又让学生找出密码数:

@#@23,再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师:

@#@恭喜你们,闯关成功,门打开了,里面有什么呢?

@#@(课件出示任务)@#@1、任务一:

@#@涂颜色。

@#@(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全班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

(2)指名学生(有代表性的)到前面展示。

@#@@#@(3)先独自思考,再全班交流。

@#@@#@(4)交流评价,理解方法。

@#@@#@2、任务二:

@#@帮照相。

@#@(练习二十四第1题)@#@谈话:

@#@数学城堡为了奖励你们刚才破解两道门,想给你们照个合影,你们乐意吗?

@#@@#@3、任务三:

@#@送图书。

@#@(练习二十四第2题)@#@谈话:

@#@数学城堡为了丰富你们的学习知识,又送你们一些图书,请看有哪些图书呢?

@#@@#@4、作业布置。

@#@@#@

(1)书面作业:

@#@用“读、好、书”三个字一共有几种读法?

@#@(要求:

@#@不遗漏,不重复)@#@

(2)课外作业:

@#@0、2和3可以组成哪几个两位数?

@#@@#@(设计意图:

@#@以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

@#@通过不同内容的活动练习,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

@#@特别是课外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完成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没有十位上是0的两位数,这需要灵活地学以致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你们在数学广角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你们能到做吗?

@#@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

@#@@#@五、板书设计@#@数学广角搭配

(一)@#@十位个位十位个位十位个位@#@121221@#@211331@#@132112@#@312332@#@323113@#@233223@#@交换位置固定十位固定个位@#@不重复、不遗漏@#@4@#@";i:

18;s:

16705:

"人教版六年级小升初数学复习资料汇总@#@第一部分:

@#@概念@#@1,加法交换律:

@#@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

@#@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

@#@(2+4)×@#@5=2×@#@5+4×@#@5@#@6,除法的性质: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

@#@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

@#@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

@#@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

@#@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

@#@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22,什么叫比:

@#@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如:

@#@2÷@#@5或3:

@#@6或1/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3,什么叫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3:

@#@6=9:

@#@1824,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25,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3:

@#@χ=9:

@#@18@#@26,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

@#@y/x=k(k一定)或kx=y@#@27,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

@#@x×@#@y=k(k一定)或k/x=y@#@28,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9,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

@#@@#@30,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31,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32,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3,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发。

@#@@#@34,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或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约数。

@#@)@#@35,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36,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7,通分:

@#@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用最小公倍数)@#@38,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用最大公约数)@#@39,最简分数: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40,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4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即能用2进行@#@42,约分。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进行约分。

@#@在约分时应注意利用。

@#@@#@43,偶数和奇数: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44,质数(素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45,合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6,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47,利率: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

@#@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 @#@@#@ @#@ @#@48,自然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

@#@0也是自然数。

@#@ @#@@#@ @#@ @#@49,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如3。

@#@ @#@141414 @#@@#@ @#@ @#@50,不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

@#@如圆周率:

@#@3。

@#@ @#@141592654 @#@@#@ @#@ @#@51,无限不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3。

@#@ @#@141592654„„ @#@ @#@ @#@52,什么叫代数 @#@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 @#@@#@ @#@ @#@53,什么叫代数式 @#@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如:

@#@3x @#@=ab+c @#@@#@第二部分:

@#@定义定理@#@ @#@ @#@1、加法交换律:

@#@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 @#@@#@ @#@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 @#@ @#@ @#@3、乘法交换律:

@#@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 @#@@#@ @#@ @#@5、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

@#@(2+4)×@#@5=2×@#@5+4×@#@5。

@#@ @#@@#@ @#@ @#@6、除法的性质: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 @#@@#@ @#@ @#@7、等式:

@#@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 @#@ @#@ @#@@#@8、方程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 @#@@#@ @#@9、一元一次方程式: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

@#@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 @#@@#@ @#@ @#@10、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 @#@@#@ @#@ @#@11、分数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 @#@@#@ @#@ @#@12、分数大小的比较:

@#@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 @#@@#@ @#@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 @#@ @#@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 @#@ @#@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 @#@ @#@ @#@@#@16、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 @#@@#@ @#@17、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 @#@ @#@ @#@@#@18、带分数:

@#@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 @#@@#@ @#@19、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 @#@ @#@@#@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 @#@ @#@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第三部分: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

@#@周长S:

@#@面积a:

@#@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2、正方体(V:

@#@体积a:

@#@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长方形(C:

@#@周长S:

@#@面积a:

@#@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长方体@#@(V:

@#@体积s:

@#@面积a:

@#@长b:

@#@宽h:

@#@高)@#@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体积=长×@#@宽×@#@高V=abh@#@5、三角形(s:

@#@面积a:

@#@底h:

@#@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

@#@面积a:

@#@底h:

@#@高)面积=底×@#@高s=ah@#@7、梯形@#@(s:

@#@面积a:

@#@上底b:

@#@下底h:

@#@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8、圆形(S:

@#@面积C:

@#@周长лd=直径r=半径)@#@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面积=半径×@#@半径×@#@л@#@9、圆柱体@#@(v:

@#@体积h:

@#@高s:

@#@底面积r:

@#@底面半径c:

@#@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v:

@#@体积h:

@#@高s:

@#@底面积r:

@#@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13、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14、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15、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16、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17、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第四部分:

@#@常用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升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第10页@#@";i:

19;s:

6667: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卷@#@(时间:

@#@80分钟)@#@一.填空20%@#@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再增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2.在1、2、3、4、21、19、53、87这八个数中,()是质数,()是合数,()既是质数又是偶数,()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3.A=2×@#@2×@#@2×@#@3B=2×@#@2×@#@3×@#@3×@#@5,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辆小汽车的油箱容积大约是30()。

@#@学校操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400()。

@#@@#@一瓶墨水的体积大约是80()。

@#@@#@5.一根长1.5米的长方体钢材,沿横截面截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0.8平方分米,这段长方体钢材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6.一间会议室是52分米,宽是36分米,现在要铺上正方形瓷砖,正方形瓷砖的边长最大是()分米,一共需这样的瓷砖()块。

@#@@#@7.把,,这三个数从大到小排列是()。

@#@@#@8.把3千克盐平均分成5包,每包重(),每包占全部的()。

@#@@#@9.王师傅制作一批零件,共19个,其中有一个稍重的不合格,不小心混入后,用天平至少称()次,可以找出这个不合格的零件。

@#@@#@10.一种微波炉,产品说明书上标明:

@#@炉腔内部尺寸400×@#@225×@#@300(单位:

@#@mm)。

@#@这个微波炉的容积是()。

@#@@#@二.选择题10%@#@1.a3表示()。

@#@@#@A、a×@#@3B、a×@#@a×@#@aC、3a@#@2.如果分子加上2a,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是()@#@A、2a+bB、2abC、3b@#@3.有一个半圆,半径是r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A、(л+2)rB、(л+1)rC、лr@#@4.下面的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A、B、C、D、@#@5.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

@#@@#@A、质数B、奇数C、合数D、偶数@#@三、计算(10%+16%+6%)@#@1、直接写出得数。

@#@@#@+=1-=-=0.9×@#@100=+=@#@0.64÷@#@16=10-9.12=0.7÷@#@3.5=0.8×@#@125=+=@#@2、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

(1)3---

(2)7.8×@#@1.17-7.8×@#@0.17(3)10--@#@(4)+-+)(5)0.25+++(6)++@#@3、解方程。

@#@@#@

(1)x+=

(2)-x=(3)4x-=2-@#@四.操作题8%@#@

(1)画出梯形ABCD绕C点顺时针

(2)画出下图以a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旋转90度的图形。

@#@@#@五.解决问题(30%)@#@1.某班有学生49人,男生比女生多3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2.学校运来一堆沙子。

@#@修路用去吨,砌墙用去吨,还剩下吨,剩下的沙子比用去的沙子多多少吨?

@#@@#@3.五年

(1)班学生进行队列表演,每行12人或16人都正好整行,已知这个班的学生不到50人,这个班有多少人?

@#@@#@4.下面是一个长方体容器,里面水深5.6分米,把一个南瓜放入后,南瓜全部浸没,从容器里溢出了4升水。

@#@这个南瓜的体积是多少?

@#@@#@5.2011年下半年甲超市和乙超市销售盈利情况统计图@#@

(1)下表是乙超市2011年下半年销售盈利情况统计结果。

@#@在统计图中画出乙超市的销售盈利情况。

@#@@#@时间/月@#@7@#@8@#@9@#@10@#@11@#@12@#@销售盈利/元@#@200@#@400@#@800@#@1200@#@1800@#@1600@#@

(2)从上图中可以看出,2011年下半年甲超市的销售盈利情况呈()趋势。

@#@乙超市的销售盈利情况呈()趋势。

@#@@#@(3)()月甲超市和乙超市销售盈利情况相差最多,这一月乙超市的销售盈利额是甲超市的()。

@#@@#@★发展题:

@#@10%@#@下图是用若干个小正方体堆成的立体图形。

@#@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2厘米。

@#@你能求出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包括下底面)和体积吗?

@#@@#@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1.,5,7@#@2.2、3、19、53,4、21、87,2,1@#@3.12,120@#@4.升,平方米,毫升@#@5.6@#@6.4,117@#@7.>>@#@8.千克,@#@9.3@#@10.27立方分米@#@二.选择题(每题2分)@#@1.B2.C3.A4.A5.C@#@三.计算@#@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900.040.8821001@#@2.选择合理的方法计算(每题3分,第3、6小题每题2分)没有简便过程扣1分@#@

(1)3---

(2)7.8×@#@1.17-7.8×@#@0.17@#@=3--(+)=7.8×@#@(1.17-0.17)@#@=-1=7.8×@#@1@#@==7.8@#@(3)10--(4)+-+@#@=10-(+)=(-)+(+)@#@=10-1=+1@#@=9=@#@(5)0.25+++(6)++@#@=(0.25+)+(+)=+(+)@#@=1+1=+1@#@=2=@#@3、解方程。

@#@(每题2分,解不写扣0.5分)@#@

(1)x+=

(2)-x=(3)4x-=2-@#@解:

@#@x=-解:

@#@X=-解:

@#@4X=2-+@#@X=X=4X=2@#@X=@#@四.操作题(答案略)每题4分@#@五.解决问题(每题6分,第5题每小题2分,答句错误或不写扣1分)@#@1.(49+3)÷@#@2=26人26+3=29人26÷@#@29=答:

@#@略@#@2.-(+)=吨答:

@#@略@#@3.[12,16]=48答:

@#@略@#@4.4+5×@#@5×@#@(6-5.6)=14立方分米答:

@#@略@#@5.

(1)略@#@

(2)下降上升@#@(3)7,@#@发展题:

@#@表面积和体积各3分@#@表面积:

@#@2×@#@2×@#@42=168平方厘米@#@体积:

@#@2×@#@2×@#@2×@#@10=80立方厘米@#@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下期末检测卷第6页共4页@#@";i:

20;s:

25679: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的意义: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3、减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差。

@#@@#@4、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5、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X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3、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4、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①、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X除数@#@②、在有余数的除法中:

@#@@#@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三、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加上或减去0还得原数@#@②、任何数减去自身都得0@#@③、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④、任何数乘0都得0@#@⑤、0不能作除数@#@四、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辨认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方法:

@#@在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2、从同一位置观察由相同个数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物体,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30+27=27+30@#@30+27=57@#@27+30=57@#@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a+b=b+a@#@(89+27)+73=@#@89+(27+73)@#@(89+27)+73=189@#@89+(27+73)=189@#@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

@#@(a+b)+c=a+(b+c)@#@知识点补充:

@#@@#@①、几个数相加,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c=a+c+b如:

@#@29+35+31=29+31+35@#@②、加减混合运算中带着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交换减数、加数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c=a-c+b(a˃c)如:

@#@46+72-26=46-26+72@#@2、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在计算过程中,如果那两个数相加可以得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利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把这两个数先相加,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①、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

@#@a-b-c=a-(b+c)@#@②、在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c=a-c-b@#@3、减法的运算性质@#@645-167-133@#@=645-(167+133)@#@=645-300@#@=345@#@知识点补充:

@#@@#@①、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差里的被减数,再加上减数;@#@或用这个数加上差里的减数,再减去被减数。

@#@用字母表示:

@#@a-(b-c)=a-b+c=a+c-b如:

@#@50-(20-10)=50-20+10=50+10-20@#@②、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加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不变号。

@#@如:

@#@10+(4-3)=10+4-3@#@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减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如:

@#@10-(8+1)=10-8-1@#@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25x4=100@#@4x25=100@#@25x4=4x25@#@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axb=bxa@#@(25x5)x2@#@=25x(5x2)@#@(25x5)x2=250@#@25x(5x2)=250@#@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

@#@(axb)xc=ax(bxc)@#@(4+2)x25@#@=4x25+2x25@#@=100+50@#@=150@#@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

@#@(a+b)xc=axc+bxc或者ax(b+c)=axb+axc@#@2、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①、需要记住的特殊数的乘积@#@5x2=1025x4=100125x8=100025x8=20075x4=300375x8=3000@#@25x8=200125x4=500@#@②、两个数相乘的简便计算,方法不唯一。

@#@既可以把一个因数用乘法拆分,使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也可以把一个因数用加、减法拆分,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拆分一个因数时,不能改变这个数的大小。

@#@)@#@③、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是25或者125,就要想到4或者8。

@#@(25x4=10025x8=200125x4=500125x8=1000)@#@④、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可以把这个因数转化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

@#@a÷@#@b÷@#@c=a÷@#@(bxc)@#@3、除法的运算性质@#@72÷@#@9÷@#@8@#@=72÷@#@(9x8)@#@=72÷@#@72@#@=1@#@知识点补充:

@#@@#@①、在连除运算中,任意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c=a÷@#@c÷@#@b@#@②、在连除运算中,如果除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那么可以应用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xc)进行简便计算。

@#@@#@③、两个数相除,如果除数分解成的因数恰好与被除数成倍数关系,那么可以应用a÷@#@(bxc)=a÷@#@b÷@#@c进行简便计算。

@#@@#@④、在除加算式中当除数相同时,可以运用a÷@#@c+b÷@#@c=(a+b)÷@#@c@#@在除减算式中当除数相同时,可以运用a÷@#@c-b÷@#@c=(a-b)÷@#@c@#@⑤、括号前面是除号,去掉括号要变号;@#@除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如:

@#@100÷@#@(4x25)=10÷@#@4÷@#@25@#@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4.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1、小数的产生: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上一些较小的单位来量,从而产生了小数。

@#@@#@2、小数的组成:

@#@@#@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三部分组成的。

@#@小数中间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例如:

@#@@#@小数部分@#@小数点@#@整数部分@#@@#@1·@#@8@#@5·@#@63@#@二、小数的意义@#@1、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①、一位小数: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②、两位小数: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③、三位小数: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几@#@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

@#@0.1、0.01、0.001……@#@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4、10个十分之一是1,100个十分之一是10;@#@10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100个百分之一是1;@#@10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1里面有10个十分之一;@#@1里面有100个百分之一;@#@十分之一里面有10个百分之一。

@#@@#@三、小数的读写法@#@1、小数数位顺序表@#@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数@#@位@#@…@#@万@#@位@#@千@#@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计数@#@单位@#@…@#@万@#@千@#@十@#@一、@#@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①、整数部分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一(个)。

@#@@#@②、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③、在数位顺序表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④、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它与个位的计数单位一(个)之间的进率是10。

@#@@#@2、小数的读法:

@#@先读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温馨提示:

@#@@#@①、在整数中,每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无论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②、在小数中,小数部分有几个“0”都要依次读出来;@#@@#@③、读小数时数字要大写,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读;@#@@#@④、小数部分不能按整数部分的读法读。

@#@@#@3、小数的写法:

@#@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直接写“0”;@#@然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按照小数的读法依次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温馨提示:

@#@@#@①、小数点应点在个位的右下角,要写成小圆点,不能写成顿号或小圆圈;@#@@#@②、小数部分应完全按照小数的读法写出每一个数字,不能遗漏。

@#@@#@4.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1、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温馨提示:

@#@@#@①、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是小数的意义发生了变化;@#@@#@②、整数末尾或小数中间的0都不可以去掉,只有小数末尾的0可以增减。

@#@@#@2、化简小数:

@#@“化简”就是依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使小数读写起来都更简便。

@#@因此,化简小数时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其他数位的0不能去掉。

@#@@#@3、改写小数位数的方法:

@#@在不改变小数大小的前提下,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就行了。

@#@整数改写成小数,首先在整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根据需要在小数点后面添上相应个数的“0”。

@#@@#@4、小数大小的比较:

@#@@#@①、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②、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③、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温馨提示:

@#@@#@①相邻的两个整数间的小数有无数个。

@#@@#@例如:

@#@介于7和8之间的小数@#@以十分之一为计数单位则7˂7.1~7.9˂8@#@以百分之一为计数单位则7˂7.01~7.99˂8@#@以千分之一为计数单位则7˂7.001˂7.999˂8@#@②、小数的大小与小数位数的多少无关,比较时要从高位起逐位比较。

@#@@#@知识巧记:

@#@@#@小数大小来比较,位数多少不重要。

@#@@#@关键看好最高位,相同位数来比较。

@#@@#@如果相同看下位,以此类推错不了。

@#@@#@4.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本领大,走一走,数变化。

@#@@#@向左走,数缩小;@#@向右走,数扩大。

@#@@#@数位不够怎么办?

@#@找“0”补位解决它。

@#@@#@一、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1、把一个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就是这个数分别乘10、100、1000……小数点就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2、把一个小数缩小到原来的、、……就是把这个数分别除以10、100、1000……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3、小数点向右移动时,整数部分最高位前面的“0”必须去掉,如果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就要在右面添“0”补足。

@#@@#@4、小数点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前面添“0”补足。

@#@@#@5、在乘法(或除法)中,如果因数(或除数)是10、100、1000……就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来计算。

@#@@#@4.4小数与单位换算@#@单位换算歌@#@认识小数很重要,生活应用离不了。

@#@@#@名数改写有诀窍,单位转换仔细瞧。

@#@@#@小化大来很简单,除以进率记心间。

@#@@#@大化小来并不难,乘进率时想周全。

@#@@#@单复转化也不难,整小两部分开看。

@#@@#@进率若是十百千,移动小数点更简单。

@#@@#@单位换算(大化小乘进率,小化大除进率)@#@一、长度单位: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1、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2、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1米=10分米@#@3、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4、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1米=1000毫米@#@5、分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1分米=10厘米@#@6、分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01分米=100毫米@#@7、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1厘米=10毫米@#@8、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9、1分米=10厘米=100毫米@#@二、面积单位: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1、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是1001平方千米=100公顷@#@2、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00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3、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1公顷=10000平方米@#@4、平方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0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5、平方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6、平方米与平方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001平方米=1000000平方毫米@#@7、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8、平方分米与平方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1平方分米=10000平方毫米@#@9、平方厘米与平方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0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三、重量单位:

@#@吨、千克、克@#@1、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1吨=1000千克@#@2、吨与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0001吨=1000000克@#@3、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1千克=1000克@#@四、时间单位:

@#@小时、分钟、秒@#@1、小时与分钟之间的进率是601小时=60分钟@#@2、小时与秒之间的进率是36001小时=3600秒@#@3、分钟与秒之间的进率是601分钟=60秒@#@五、金钱:

@#@元、角、分@#@1、元与角之间的进率是101元=10角@#@2、元与分之间的进率是1001元=100分@#@3、角与分之间的进率是101角=10分@#@小数与单位换算@#@1、名数分为单名数与复名数,只含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如:

@#@5cm、4kg等;@#@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名称的名数叫做复名数,如:

@#@5元8角、2米5分米等。

@#@@#@2、在实际生活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据,以便于计算或比较。

@#@@#@3、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

@#@@#@用这个数除以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如果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4、把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的小数部分。

@#@@#@5、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乘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如果两个数之间的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4.5小数的近似数@#@1、求小数的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

@#@@#@①、当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应根据十分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

@#@(看小数点后第一位)@#@②、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应根据百分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

@#@(看小数点后第二位)@#@③、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应根据千分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

@#@(看小数点后第三位)@#@(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部分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能去掉,否则会改变近似数的精确度。

@#@)@#@2、将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的方法@#@①、首先,根据要求先找到万位或亿位。

@#@@#@②、然后,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

@#@@#@③、最后,在小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再根据要求保留小数。

@#@@#@④、如果原数不满万位或亿位,要用0来补足。

@#@整数、小数部分哪一位没有,也要用0来补足。

@#@@#@知识巧记:

@#@@#@小数近似数,实际应用广。

@#@四舍五入法,灵活来应用。

@#@@#@保留哪一位,就看后一位。

@#@大于等于5,前一位进一。

@#@@#@如果小于5,就直接舍去。

@#@改成万或亿,万或亿右边。

@#@@#@点上小数点,同时在后面。

@#@加上万或亿,千万莫忘记。

@#@@#@第五单元《三角形》@#@一、三角形的认识及特性@#@1、三角形的定义:

@#@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特点: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顶点@#@角@#@边@#@边@#@角@#@角@#@顶点@#@边@#@顶点@#@A@#@3、三角形的底和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例如: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如图所示:

@#@@#@画高口诀:

@#@@#@三角尺,直角边,这边找到底,那边过顶点,作垂直线段,标直角符号,四步高画完。

@#@@#@高@#@底@#@C@#@D@#@B@#@4、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7、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8、判断3条线段能否围城三角形,只要把较短的两条线段相加的和与最长的线段比较,大于最长的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

@#@@#@二、三角形的分类@#@1、三角形按角分为: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①、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分,分清大角是窍门。

@#@最大角,是锐角,定是锐角三角形。

@#@最大角是“直”“钝”,三角形类别也同名。

@#@@#@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用集合图形表示为: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互相垂直的两条边叫做直角边,直角所对的边叫做斜边,斜边大于任意一条直角边。

@#@@#@2、直角三角形的特性:

@#@@#@直角边@#@斜边@#@直角边@#@①、不等边三角形:

@#@3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③、等边三角形:

@#@3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也叫正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3、三角形按边分为:

@#@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用集合图形表示为:

@#@@#@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4、认识等腰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顶角@#@边叫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两腰与底边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

@#@@#@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两腰的长度相等;@#@两底角的度数相等;@#@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腰@#@腰@#@底角@#@底@#@温馨提示:

@#@@#@等腰三角形可以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两条直角边相等,这个直角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两个底角分别是45°@#@.@#@5、认识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①、等边三角形的特点:

@#@3条边都相等,3个角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

@#@@#@②、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当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与底边相等时,这个等腰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

@#@@#@温馨提示:

@#@@#@①、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但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②、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所以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6、生活中常见的特殊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红领巾、三角尺@#@等边三角形:

@#@三角铁、警示牌@#@三、三角形的内角和@#@1、三角形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是指三角形里面的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这3个内角的度数之和。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在三角形的3个内角中,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用内角和180°@#@连续减去已知的两个角的度数或减去两个角的度数和。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等腰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用三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梯形。

@#@@#@5、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6、多边形的内角和=180°@#@x(边数-2)@#@温馨提示:

@#@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回顾:

@#@@#@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1、计算整数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2、计算整数减法时,要把被减数与减数的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开始减,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加在一起再减。

@#@@#@小数加减法@#@一、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

@#@@#@2、从末位算起,做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做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在本位上加10再减。

@#@@#@3、得数的小数点要与竖式中的小数点对齐。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一般要把0去掉。

@#@)@#@二、位数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根据小数的性质,将位数较少的小数末位添上“0”,变成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2";i:

21;s:

11441: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4、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6、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7、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8、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9、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方法:

@#@实验研究法。

@#@@#@知识与技能:

@#@@#@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课时划分: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

@#@@#@1、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单元课时安排:

@#@约12课时@#@单元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口算题@#@课时划分: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教材分析@#@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

@#@“整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起来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

@#@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5、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6、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7、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单元的难点有三: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

@#@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4、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难点:

@#@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3、关键:

@#@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

@#@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课件。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

@#@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单元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

@#@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

@#@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中,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手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

@#@@#@第七单元找规律@#@单元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本单元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在单元开始安排了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装饰的东西都是有规律的,小朋友有规律地围成圈跳舞等等。

@#@另外,还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

@#@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i:

22;s:

8498:

"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象达小学四(4)班赵其喜@#@【教学内容】教科书103-104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包括:

@#@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

@#@教材把这一问题安排在四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方程,因此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列表、假设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猜测、有序思考及逻辑推理的能力,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

@#@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学情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趣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列表法”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也就是通过有序猜测和计算得出结论,“假设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讲解算理,让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宽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列表法、假设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了解“鸡兔同笼”问题解决的多种有趣方法,体验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介绍一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你们想了解吗?

@#@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以下情境图)@#@师:

@#@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

@#@(说明:

@#@雉指鸡)让学生说说题意,然后出示: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历史趣题“鸡兔同笼”问题。

@#@(板书课题)@#@有的同学已经在计算了,说说看鸡有多少只?

@#@兔有多少只?

@#@@#@【设计意图】结合课件呈现的情境图谈话引入,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在学生猜测得不到正确结果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下一环节引导学生经历“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究。

@#@@#@

(一)感受化繁为简的必要性。

@#@@#@刚才大家猜了好几组数据,但是我们验证后发现都不对,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没有猜对呢?

@#@(数太大了)你们觉得什么情况下能够猜@#@对?

@#@(数小一些)@#@那咱们就换一道数小一些的。

@#@(课件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

@#@@#@

(二)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

@#@@#@找到题中信息:

@#@①鸡和兔共8只。

@#@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

@#@③鸡有2条腿。

@#@④兔有4条腿。

@#@@#@在猜测时要抓住哪个条件呢?

@#@(鸡和兔一共是8只)那是不是抓住了这个条件就一定能猜对呢?

@#@@#@怎样才能确定猜测的结果对不对?

@#@(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是不是等于(把鸡的腿和兔的腿加起来看等不等于26)@#@这回给你们一点时间,把你猜测的数据在练习本上列个表,算一算,想一想:

@#@你算的对吗?

@#@(出示表格)@#@鸡∕只@#@8@#@7@#@6@#@5@#@兔∕只@#@0@#@1@#@3@#@脚(只)@#@16@#@18@#@20@#@这回给你们一点时间,把你猜测的数据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想一想:

@#@你算的对吗?

@#@@#@(三)交流体会,掌握问题解决策略。

@#@@#@1、经历列表法的形成过程。

@#@@#@

(1)经过同学们的研究,现在知道鸡和兔各有几只?

@#@@#@

(2)说说你是怎样得出正确答案的?

@#@(引导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预设学生思路:

@#@@#@●从鸡8只,兔0只开始推算。

@#@@#@●从鸡0只,兔8只开始推算。

@#@@#@前两种情况可能做了充分预习,按照一定的顺序,列举出了所有情况,或者到得到正确答案为止。

@#@对这种有序思考的方法要给予肯定。

@#@@#@●直接猜出鸡有3只,兔有5只,验证后发现脚数正好是26只。

@#@@#@这种情况属于正好一下猜对了,教师提示不一定每次都能够猜得这么准。

@#@@#@●从鸡有4只,兔有4只开始推算。

@#@@#@这种情况猜测的次数比较少,对于数据比较大的时候适用。

@#@@#@●有的同学还可能发现了每增加一只兔,减少一只鸡,脚就增加2只,@#@这样就可以一下子算出需要增加几只兔,直接找到正确答案。

@#@这正是假设法的思路。

@#@如果有同学有这一发现,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表述准确,为后面的假设法学习做好铺垫。

@#@@#@(3)小结收获。

@#@从刚才的列表情况看,你觉得怎样列表比较好?

@#@@#@(4)运用列表法解决情境图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自主解决,交流方法并订正结果。

@#@@#@如果没有出现上面的第五种思路,教师小结可以提出。

@#@@#@小结:

@#@鸡兔的总只数不变,多一只兔子就会少一只鸡,增加两只脚;@#@多一只鸡就会少一只兔子,减少两只脚。

@#@运用这一规律正好是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另一种方法。

@#@@#@2、探究假设法。

@#@@#@

(1)问题预设:

@#@刚才大家找到了“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办法,讨论中还发现了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如果运用这种推理方法,怎么解决呢?

@#@@#@

(2)引导学生交流:

@#@发现假设成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计算起来会更简便。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意思。

@#@@#@先假设成都是鸡,着重说说推理的过程。

@#@@#@同样,让学生说说,如果假设成都是兔,是什么情况?

@#@@#@小结收获。

@#@@#@(3)运用假设法解决情境图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找到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有序思考,组织学生有层次地汇报和交流,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

@#@根据表中总脚数与题中数据的差,来调整数据,对假设法的探究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对假设法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练习强化,深化认识。

@#@@#@针对性练习,完成做一做第一题。

@#@@#@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

@#@@#@四、阅读资料,丰富认识。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吗?

@#@阅读105页的资料。

@#@@#@古人真是很聪明啊!

@#@今人更了不起,又发现了很多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趣解,你们想了解吗?

@#@介绍几种。

@#@@#@1、假设所有的鸡和兔子都训练有素,然后你拿着一个口哨,吹一下,所有动物收起一只脚,吹两下,收起两只脚,好了,现在鸡一屁股坐在地上了,小兔都“作揖”了,也就是还有两只脚站着,总脚数减去两倍的头的个数再除以二就是兔子的只数了。

@#@@#@2、假如鸡的翅膀也着地,也有四只脚,那么总脚数就是总只数乘4,减去实际的脚数,就是翅膀的数,翅膀都是鸡的,再除以2,就是鸡的只数。

@#@@#@五、谈话式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每种方法都明白了吗?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提示学生做题时要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巩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方法,了解古时候的解法,使学生对我国的古代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后的小结梳理一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反思学过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6@#@";i:

23;s:

3553: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未试卷@#@姓名:

@#@班别:

@#@座号码:

@#@评分:

@#@@#@一、读一读,连一连。

@#@(12分)@#@chūncūnsūshūzhēnzhēng@#@梳争春真村苏@#@二、给下面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并打上“√”。

@#@(6分)@#@

(1)明明发(fā、fà@#@)现草丛里有一棵小苗发(fā、fà@#@)芽了。

@#@@#@

(2)春天是种(zhǒng、zhò@#@ng)植的好日子,农民正忙着在田里撒种(zhǒng、zhò@#@ng)子。

@#@@#@(3)小明看着蓝蓝的天空(kōng、kò@#@ng),脑袋里是一片空@#@(kōng、kò@#@ng)白。

@#@@#@三,读拼音,写词句。

@#@(10分)@#@sà@#@odì@#@mǎyì@#@hé@#@fēngxì@#@yǔshāoqīngshuǐxiù@#@@#@nǎiniú@#@zà@#@idà@#@shù@#@xià@#@chīcǎo@#@四、比一比,再组词。

@#@(8分)@#@为()闭()乡()别()@#@办()间()香()到()@#@五、定出下面的同音字。

@#@(12分)@#@shīmí@#@ngdà@#@oyuá@#@n@#@老()()天跑()()心@#@古()()字()处花()@#@()人发()()达队()@#@六、连一连,组成新字写下来。

@#@(17分)@#@几走门今立口田广@#@干木心日牙里坐力@#@()(机)()()()()()()@#@七、连一连。

@#@(8分)@#@美丽的长城 一台台马儿@#@可口的校园 一架架电脑@#@甜蜜的水果 一辆辆飞机@#@雄伟的笑容 一匹匹自行车@#@八、连一连。

@#@(10分)@#@笑假热情旧瘦@#@冷淡肥哭真新@#@九、照样子,写一写。

@#@(8分)@#@

(1)青青的山青青的

(2)游来游去来去@#@弯弯的路弯弯的把菜吃完把@#@(3)碧绿碧绿(ABAB):

@#@@#@(4)慢吞吞(ABB):

@#@@#@十、完成句子的填写。

@#@(8分)@#@

(1)天气渐渐。

@#@@#@

(2)那么,那么。

@#@@#@(3)已经。

@#@@#@(4)一边,一边。

@#@@#@十一、课外积累。

@#@(7分)@#@

(1)猜谜语。

@#@(2分)@#@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下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

(2)课外你读过哪首古诗?

@#@《》(2分)@#@(3)课外你还积累了哪些四字词语:

@#@(3分)@#@@#@十二、看图填空。

@#@(4分)@#@天上有蝴蝶在,在两朵在空中飘着,远处有一座座,近处有许多红红的,小朋友们玩得。

@#@@#@";i:

24;s:

4709: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P80-94)@#@班别:

@#@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得分:

@#@_______@#@一、填空(8分,第1小题2分)@#@1、()+45=55+(),这里运用了加法(),用字母@#@表示是()。

@#@@#@2、交换两个()的位置,()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3、乘法分配律可用字母表示为()。

@#@@#@4、a×@#@6+6×@#@15=×@#@(+)。

@#@@#@5、计算(23×@#@125)×@#@8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算(),这样计算是根据()。

@#@@#@6、一套校服,上衣59元,裤子41元,购买2套,一共需要()元。

@#@@#@7、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那么上海在北京的偏。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5分)@#@1、27+33+67=27+100()@#@2、125×@#@16=125×@#@8×@#@2()@#@3、134-75+25=134-(75+25)()@#@4、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结合律。

@#@()@#@5、1250÷@#@(25×@#@5)=1250÷@#@25×@#@5()@#@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4分)@#@1)、56+72+28=56+(72+28)运用了()@#@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C、乘法结合律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25×@#@(8+4)=()@#@ A、25×@#@8×@#@25×@#@4B、25×@#@8+25×@#@4C、25×@#@4×@#@8D、25×@#@8+4@#@3)、3×@#@8×@#@4×@#@5=(3×@#@4)×@#@(8×@#@5)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101×@#@125=()@#@ A、100×@#@125+1B、125×@#@100+125@#@C、125×@#@100×@#@1D、100×@#@125×@#@1×@#@125@#@四、直接写得数(9分)@#@125×@#@8=100÷@#@25=24×@#@3=25×@#@8=@#@36÷@#@18=42÷@#@3=13×@#@4=65÷@#@13=@#@15×@#@7=120×@#@7=198÷@#@9=210×@#@6=@#@102÷@#@34=26×@#@20=540÷@#@27=50×@#@80=@#@220+190=24×@#@30=@#@五、计算下面各题(9分)@#@(124-85)×@#@12÷@#@2675+240÷@#@40-25367-144÷@#@24×@#@13@#@六、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24分)。

@#@@#@ 355+260+140+24598×@#@10148×@#@125645-180-245@#@38×@#@99+383500÷@#@14÷@#@5175×@#@56+25×@#@5650×@#@25×@#@20×@#@40@#@@#@七、动手操作(9分)。

@#@@#@在平面图上标出下面各场所的位置。

@#@@#@1、学校在小明家的北偏东35°@#@,距离300米。

@#@@#@2、游泳池在小明家的西偏南40°@#@,距离200米。

@#@@#@3、商场在小明家的北偏西20°@#@,距离200米。

@#@@#@东@#@小明家@#@@#@100米@#@南@#@八、解决问题。

@#@(32分)@#@1、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组织参观科技馆,男生有204人,女生有196人。

@#@如果每40人坐一辆汽车,一共需要多少辆汽车?

@#@@#@要求出一共需要多少辆汽车,关键要先求出?

@#@(2分)@#@列式计算:

@#@(3分)@#@@#@2、李叔叔和王叔叔一起加工一批零件,李叔叔每小时加工49个,王叔叔每小时加工51个,两人一起工作了6小时才完成任务。

@#@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5分)@#@(请用一种你认为计算最方便的方法列式计算)@#@@#@3、学校食堂运来大米和面粉各80袋,大米每袋75千克,面粉每袋25千克,大米和面粉共多少千克?

@#@(请用两种方法解答)(7分)@#@@#@  @#@@#@4、李伯伯家养了1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

@#@李伯伯家一共有鸡鸭多少只?

@#@(5分)@#@5、爸爸带明明去滑雪,乘缆车上山用了10分钟,缆车每分钟行200米。

@#@滑雪下山用了30分钟,每分钟行70米。

@#@滑雪比乘缆车多行多少米?

@#@(5分)@#@6、动物园里的一头大象每天吃18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15天吃540千克食物。

@#@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多少倍?

@#@(5分)@#@";i:

25;s:

3:

"@#@";i:

26;s:

26351: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10-26页@#@单元解析@#@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样,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计算和其他知识的重要基础。

@#@这部分内容要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并通过适当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学会计算并能运用于实际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加强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因此,问题解决这部分内容也很重要,教材在编排上把计算和问题解决既有结合编排又有分散编排。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方法@#@讨论法@#@学习方式@#@合作式学习@#@教学准备@#@计算题卡@#@课时安排@#@12课时@#@第一课时@#@课题@#@十几减9的减法

(1)@#@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教学难点@#@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教学准备@#@计算题卡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三、自主练习,巩固算法,体验成功。

@#@@#@四、小结。

@#@发现规律。

@#@@#@同学们,大家年过的高兴吗?

@#@过年你都做了什么呢?

@#@(买衣服、放鞭炮等等)有几个小朋友在过年的时候去了公园,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片,提出问题,图片上的都有什么?

@#@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2、你能根据图片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找其他同学回答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十几减9.@#@4、小组讨论。

@#@讨论后,找同学回答算式是怎么算出来的,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找出其他的计算方法。

@#@@#@5、引导学生找出其他的十几减9的计算题,并在小组内进行计算,并互相说说计算方法。

@#@(主要是做减想加法)@#@教师出示十几减9的计算题卡片,向同学们提问,学生可任意挑选一道进行计算,并向其他同学说明自己的算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计算,同学们学会了吗?

@#@请同学们回家多多练习你有什么发信吗?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9加几得十几,十几减9就得几)@#@注意力集中,积极回答教师问题。

@#@@#@仔细观察图片,按照要求回答教师问题。

@#@@#@根据图片,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回答问题,并按要求列出相应的算式。

@#@@#@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计算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其他的计算方法。

@#@@#@找出其他的题,并按要求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计算。

@#@@#@计算提卡上的计算题,并说明算法。

@#@@#@认真思考,与教师一起总结规律。

@#@@#@板书@#@十几减9@#@16-9=()15-9=()14-9=()@#@想:

@#@9加()想:

@#@9加()想:

@#@9加()@#@得16得15得14@#@16减9得()15减9得()14减9得()@#@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十几减9的减法

(2)@#@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初步学习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准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直接进入课题。

@#@@#@二、探究学习,完成例1的学习。

@#@@#@三、课堂练习。

@#@@#@四、总结。

@#@@#@组提案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例1的图片,找同学,看图列出算式。

@#@@#@2、组织学生尝试用学具摆一摆,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并进行汇报。

@#@@#@3、引导学生尝试不用学具,独立计算,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结果。

@#@@#@4、在计算过程中注意破十法的教学。

@#@@#@5、组织学生进行对比,找出自己喜欢和适合自己的算法。

@#@@#@1、完成做一做第一题,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完成后,与教师共同更正。

@#@@#@2、完成做一做第二题(用破十法来解决问题)。

@#@@#@3、完成做一做第三题@#@4、完成练习二的1、2题,完成后,让学生思考计算第1题和第2题的方法的不同,通过思考,进一步弄清多种算法的原理。

@#@@#@5、以竞赛的方式完成练习二第3题,看谁做得快。

@#@@#@在十几减9的计算中,我们学会了两种计算方法,都有什么?

@#@(破十法和做减想加),在十几减9的计算中,同学们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自习观察图片,看图列出算式。

@#@@#@利用学具初步计算并汇报结果。

@#@@#@不用学具,尝试独立计算。

@#@@#@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按要求完成第一题。

@#@@#@用破十法来完成第二题。

@#@@#@完成第三题。

@#@@#@完成练习二的第1、2题,并思考不同的方法,弄清计算原理。

@#@@#@进行比赛,完成第3@#@题。

@#@@#@板书@#@十几减9@#@15-9=()

(1)做减想加@#@12-9=()

(2)破十法@#@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十几减9的减法的练习@#@教学目标@#@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练习法@#@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基本练习。

@#@@#@二、通过比赛提高运算速度。

@#@@#@三、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应用。

@#@@#@四、总结规律,进行计算。

@#@@#@1、将第4题的计算题以卡片形式出示,共同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集体进行订正。

@#@@#@2、完成第5题,先由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共同完成第7题,教师出示计算卡片,以抢答竞赛的形式和学生共同完成第7题的计算,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十几减9的减法的运算能力以及运算速度。

@#@@#@完成第6题和第8题的计算,先引导学生观察第6题和第8题的图片,然后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再找同学描述图片的内容,并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图意列式计算,并与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今天我们对十几减9的减法进行了练习,我们一共学习了两种计算方法,分别是什么?

@#@(破十法和做减想加法),通过今天的练习,同学们都学会了吗?

@#@请同学们回家后多多练习。

@#@@#@回答题卡上的计算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小组共同说算法,列算式,并进行计算。

@#@@#@积极参加竞赛,计算题卡上的计算题。

@#@@#@仔细观察图片,描述图意,并按图意列式计算,说出计算方法。

@#@@#@与教师共同对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

@#@@#@板书@#@十几减9的减法的练习@#@16-9=7(个)@#@13-9=4(个)17-9=8(只)@#@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课题@#@十几减几

(1)@#@教学目标@#@1、理解“十几减8”的算理,学会“十几减8”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8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教学准备@#@数学题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四、小结。

@#@@#@1、出示相应加法的题卡,复习加数为8的加法。

@#@@#@2、出示十几减9的计算题卡片,引入新课的学习。

@#@@#@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描绘出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2、根据图片中左边提出的问题,请学生列出算式。

@#@@#@3、小组合作进行学习,计算出13-8,并说出其算法。

@#@@#@4、教师和学生共同计算,并引导学生说出多种算法。

@#@@#@5、根据图片右边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并由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6、引导学生将两道计算题放在一起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体会“想加算减”的方便性。

@#@@#@7、引导学生思考,看到13-5=8,就能想到13-8=5。

@#@@#@出示十几减8的习题卡片,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主要是“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与学生一起总结十几减8的算法。

@#@@#@按照教师的要求,根据题卡进行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观察图片,并庙会图片内容。

@#@@#@按要求列出算式。

@#@@#@小组学习,计算13-8.@#@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计算的托中算法。

@#@@#@按要求列出算式,自己思考算法并汇报。

@#@@#@进行比较,体会“想加算减”的方便之处。

@#@@#@进行计算练习,练习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

@#@@#@与教师一起进行总结。

@#@@#@板书@#@十几减几

(1)@#@13-8=5(条)13-5=8(条)@#@8+5=13@#@看13-5=8想13-8=5@#@教学反思@#@第五课时@#@课题@#@十几减几

(2)@#@教学目标@#@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教学准备@#@数学题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四、小结。

@#@@#@出示有关十几减9、十几减8以及相应加法的计算题卡片,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计算,并说出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1、出示13-7,由小组内进行计算讨论。

@#@@#@2、汇报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进行思考和计算。

@#@@#@3、出示15-6,引导学生运用“想加算减”独立思考并计算,并汇报计算方法。

@#@@#@4、出示12-5、13-4、12-3、11-2,将学生分为4组,进行数学竞赛。

@#@@#@5、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计算一个题。

@#@@#@6、汇报学习成果,看看哪一组计算的准确,并能够清晰的说明计算方法。

@#@@#@1、做一做,第一题,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2、做一做,第二题,进行填空,并说出计算时想法,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订正。

@#@@#@教师与学生对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进行复习与小结。

@#@@#@根据计算题卡进行相应的计算,并说出尽算方法。

@#@@#@小组内进行讨论计算,并汇报计算结果和计算方法。

@#@@#@运用“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独立进行思考和运算。

@#@@#@小组内合作,以竞赛的形式,完成教师出示的题目。

@#@@#@汇报学习成果以及学习方法。

@#@@#@独立进行计算并汇报学习成果以及学习方法,与教师共同进行订正。

@#@@#@与教师共同进行知识总结。

@#@@#@板书@#@十几减几

(2)@#@13-7=6@#@想6+7=13算13-7=613-6=7@#@15-6=12-5=13-4=12-3=11-2=@#@教学反思@#@第六课时@#@课题@#@十几减几练习

(1)@#@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方法@#@练习法@#@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教学准备@#@数学题卡、椅子@#@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基础练习。

@#@@#@二、看图列算式。

@#@@#@三、提高练习。

@#@@#@三、游戏提高练习。

@#@@#@1、计算,完成练习三第4题。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汇报计算结果和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完成练习三第3题,分小组进行计算,每个小组一题,小组内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讨论,并汇报学习成果。

@#@@#@3、完成练习三第6题,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对答案进行集体讨论和订正。

@#@@#@1、完成练习三第1题,看图填空,并说出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三地2题,根据图片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汇报计算方法,要求同学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进行计算。

@#@@#@完成练习三第7题。

@#@@#@1、引导学生回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

@#@@#@2、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计算,并汇报计算的结果、计算的顺序,以及计算的方法。

@#@@#@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把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

@#@@#@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

@#@请手拿卡片的学生计算出剩余卡片的计算结果,并向其他同学汇报结果以及计算方法。

@#@@#@按照要求运用多种计算方法独立进行计算,并汇报学习成果。

@#@@#@小组内学习,完成习题,养成合作的学习方法。

@#@@#@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订正。

@#@@#@按照要求看图填空、看图列式,算出计算结果并进行成果汇报。

@#@@#@回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独立进行计算,完成习题,并汇报计算方法。

@#@@#@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椅子游戏,计算手中的计算卡片,并把卡皮昂放到相应的位置。

@#@@#@找不到位置的同学,系那个同学汇报计算结果以及计算方法。

@#@@#@板书@#@十几减几练习

(1)@#@一、基础练习:

@#@@#@1、看谁都能算对2、先说得数,在写算式3、找朋友@#@二、看图列式:

@#@@#@三、提高训练:

@#@@#@四、椅子游戏:

@#@@#@教学反思@#@第七课时@#@课题@#@十几减几练习

(2)@#@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教学准备@#@数学题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基础练习。

@#@@#@二、提高练习,变式计算。

@#@@#@三、数学的应用。

@#@@#@1、完成练习三第12题,引导学生进行口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三第8题,独立进行计算和连线,并全班共同订正进算计结果。

@#@@#@1、完成练习三第9题,分成三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来进行,看哪个组的同学做的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2、完成练习三第10题,引导学生要先算出算式的结果,再填入“>@#@”“<@#@”“=”。

@#@独立进行计算,并汇报结果和计算方法。

@#@@#@1、完成练习三第11题。

@#@@#@看图列出算式,并独立进行计算,说出想法和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三第13题。

@#@@#@观察图片,并描述你所看到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提出数学问题,并由其他同学进行回答,你好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进行计算,并汇报计算结果以及计算方法,对结果进行集体订正。

@#@@#@小组进行比赛,按要求完成计算,并汇报成果。

@#@@#@先算出算式结果,再填入符号,汇报成果。

@#@@#@看图列示并惊醒计算和汇报。

@#@@#@观察图片,描述图片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汇报计算结果。

@#@@#@板书@#@十几减几的练习

(2)@#@一、基础练习:

@#@@#@二、变式练习:

@#@@#@三、数学应用:

@#@看图列式并计算@#@教学反思@#@第八课时@#@课题@#@用数学@#@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学习方式@#@合作式学习@#@教学准备@#@数学卡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三、巩固反馈,深化新知。

@#@@#@四、小结。

@#@@#@教师出示十几加几的数学题卡,由学生进行口算,并说出计算的方法,教师由此引入新课的教学。

@#@@#@1、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片,并描绘出图片上都有什么。

@#@@#@2、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互相讨论及回答问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4、小组汇报,由学生选出代表对本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想说出要解决的的问题,再对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算法。

@#@@#@1、观察做一做的图片,描绘出图片的内容。

@#@@#@2、分小组回答问题,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

@#@@#@3、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与学生共同进行总结,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性。

@#@@#@根据教师出示的卡片进行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观察图片,并描绘图片。

@#@@#@根据图片,提出数学问题。

@#@@#@小组合作,共同学习。

@#@@#@选出代表,汇报学习成果以及计算方法。

@#@@#@观察图片,描绘图片内容。

@#@@#@小组学习讨论。

@#@@#@汇报学习成果及计算方法。

@#@@#@与教师共同总结。

@#@@#@板书@#@用数学@#@8-6=2(人)@#@13-6=7(人)@#@16-9=7(人)@#@教学反思@#@第九课时@#@课题@#@用数学的练习@#@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及能力;@#@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计算方法及能力;@#@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教学准备@#@数学卡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基础练习。

@#@@#@二、提高练习,变式计算。

@#@@#@三、用数学的练习。

@#@@#@1、口算,完成练习四第3题,由学生进行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快,并回答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四第5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订正。

@#@@#@完成练习四第6题,引导学生先进行计算,得出的数,在填入符号。

@#@并在小组内进行更正。

@#@@#@依次完成练习四中的第1、2、4、7题。

@#@@#@1、观察习题图片,并描绘图片的内容。

@#@@#@2、回答问题、列式计算、算出得数并说出计算方法。

@#@@#@3、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提出数学问题。

@#@@#@4、分小组对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学习,列式、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5、汇报学习成果。

@#@并由全班共同订正。

@#@@#@根据教师出示的计算题,进行计算比赛。

@#@@#@先进行计算,再进行连线。

@#@@#@按照要求完成练习四第6题,先计算算式的得数,再根据得数,填入符号。

@#@@#@观察图片,描述图片内容。

@#@@#@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算法。

@#@@#@观察图片,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

@#@@#@分小组进行讨论练习,列式计算。

@#@@#@汇报学习成果。

@#@@#@板书@#@用数学的练习@#@一、基本练习@#@二、提高练习@#@三、用数学的练习@#@教学反思@#@第十课时@#@课题@#@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认识。

@#@@#@2、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技能。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进一步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提高口算能力。

@#@@#@2、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加深认识。

@#@@#@教学难点@#@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加深认识。

@#@@#@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学习方式@#@合作式学习@#@教学准备@#@数学题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揭示课题。

@#@@#@二、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三、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之前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节课我们对之前的学习进行整理和复习。

@#@@#@找规律,填表。

@#@@#@1、将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的算式去掉一部分。

@#@@#@2、引导学生将表格填写完整,并说出为什么这么填写。

@#@@#@3、观察已经填好的减法表格。

@#@@#@4、小组讨论,竖着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并汇报结果。

@#@@#@5、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6、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20以内退位减法表,小组进行合作,将教师发的数学卡片重新进行排列,并说出排列的理由。

@#@@#@7、汇报排列结果。

@#@@#@1、把差是6、7、......的算式一组一组的说出来。

@#@@#@2、进行口算练习。

@#@@#@观察有空缺的退位减法表,将表格填写完整,并说出这样填写表格的原因。

@#@@#@观察完整的表格。

@#@@#@讨论表格中的规律,并进行汇报。

@#@@#@小组内动手操作,重排表格,并汇报成果,说出排列的原因。

@#@@#@根据表格,回答教师提问。

@#@@#@板书@#@整理与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表@#@差是6的算式@#@差是7的算式@#@......@#@教学反思@#@第十一课时@#@课题@#@练习课

(1)@#@教学目标@#@1、能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练习法@#@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教学准备@#@数学题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基本练习。

@#@@#@二、提高练习。

@#@@#@三、数学应用。

@#@@#@1、教师出示练习五第3题,由学生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答题,看谁的计算熟练,谁得计算速度更快,给予适当鼓励。

@#@@#@2、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5题,汇报题目的计算结果以及其计算方法。

@#@@#@1、完成练习五第1题,说出差是6的算式(将得数是7等的算式也找同学说出来)@#@2、看图列算式。

@#@@#@根据图片列出两个加法算式以及两个减法算式。

@#@@#@1、完成练习五的第4题,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述说题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2、小组进行讨论,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找学生进行列式和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3、完成练习五第6题,方法同上。

@#@@#@根据教师出示的题卡,迅速的进行计算并回答。

@#@@#@完成计算,并说明计算的方法。

@#@@#@按照教师的要求回答问题。

@#@@#@根据图片列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

@#@@#@观察图片并叙述图意。

@#@@#@小组讨论学习,并汇报学习成果。

@#@@#@板书@#@练习

(1)@#@一、基础练习:

@#@@#@二、提高练习:

@#@@#@三、数学的应用:

@#@@#@教学反思@#@第十二课时@#@课题@#@练习

(2)@#@教学目标@#@1、学会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够运用";i:

27;s:

6554:

"@#@2015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姓名分数@#@一、(共15分,每空0.5分。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七( @#@ @#@ @#@ @#@ @#@ @#@) @#@ @#@ @#@ @#@ @#@五( @#@ @#@ @#@)四十 @#@ @#@ @#@ @#@ @#@( @#@ @#@ @#@ @#@ @#@ @#@)十六@#@七( @#@ @#@ @#@)五十六 @#@ @#@ @#@ @#@一六( @#@ @#@ @#@ @#@ @#@ @#@ @#@) @#@ @#@ @#@ @#@( @#@ @#@ @#@ @#@ @#@ @#@)二十四@#@2、@#@加法算式( @#@ @#@ @#@ @#@ @#@ @#@ @#@ @#@ @#@ @#@ @#@),乘法算式( @#@ @#@ @#@ @#@ @#@ @#@ @#@ @#@),读作:

@#@( @#@ @#@ @#@ @#@ @#@ @#@ @#@),@#@3、一块黑板大约长4( @#@ @#@ @#@ @#@ @#@)。

@#@ @#@ @#@ @#@ @#@ @#@ @#@小丽的身高约112( @#@ @#@ @#@ @#@ @#@ @#@)。

@#@@#@4、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

@#@@#@2+2+2+2 @#@ @#@ @#@ @#@ @#@ @#@ @#@ @#@ @#@ @#@ @#@ @#@5+7+5+7-3 @#@ @#@ @#@ @#@ @#@ @#@ @#@ @#@ @#@ @#@ @#@7+7+7 @#@ @#@ @#@ @#@ @#@ @#@ @#@ @#@@#@5、在 @#@ @#@里填上“>”“<”或“=”。

@#@(1.5分)@#@35+6 @#@ @#@42 @#@ @#@2×@#@6 @#@ @#@12 @#@ @#@4米 @#@ @#@400米@#@6、在 @#@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分)@#@ @#@×@#@ @#@6=42 @#@ @#@ @#@ @#@×@#@5=40 @#@ @#@ @#@ @#@40+ @#@ @#@=48@#@7、右图中有( @#@ @#@ @#@ @#@)条线段,有( @#@ @#@ @#@ @#@)个角,@#@其中有( @#@ @#@ @#@ @#@ @#@)个直角。

@#@@#@8、在 @#@ @#@里填上“+”“-”或“×@#@”。

@#@(1.5分)@#@4 @#@ @#@2=6 @#@ @#@40 @#@ @#@8=32 @#@6 @#@ @#@7=42@#@9、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

@#@ @#@@#@圈出来。

@#@@#@10、他们看到的是什么?

@#@请连一连。

@#@(1.5分)@#@二、(将正确答案前面的□涂黑)。

@#@(共5分)@#@4、下面的算式中,积最大的是( @#@ @#@ @#@ @#@ @#@)。

@#@@#@□5×@#@6 @#@ @#@ @#@ @#@ @#@ @#@ @#@ @#@ @#@ @#@ @#@ @#@ @#@□9×@#@2 @#@ @#@ @#@ @#@ @#@ @#@ @#@ @#@ @#@ @#@ @#@ @#@□8×@#@4@#@5、小明有50元钱,买故事书花了28元,他大约还剩( @#@ @#@ @#@)元。

@#@@#@□22 @#@ @#@ @#@ @#@ @#@ @#@ @#@ @#@ @#@ @#@ @#@ @#@ @#@ @#@ @#@□30 @#@ @#@ @#@ @#@ @#@ @#@ @#@ @#@ @#@ @#@ @#@ @#@ @#@ @#@□20@#@三、(33分) @#@@#@1、口算我最棒!

@#@(9分)@#@5×@#@7=       9×@#@6=      25+15-20=@#@90-5=       @#@7+45=     30-4×@#@7= @#@9×@#@7=       6×@#@1=      3×@#@8+19=@#@2、我都能笔算,不信你瞧!

@#@(12分)@#@90-47= @#@ @#@ @#@ @#@ @#@ @#@ @#@ @#@ @#@ @#@ @#@ @#@ @#@ @#@59+26= @#@ @#@ @#@ @#@ @#@ @#@ @#@ @#@ @#@ @#@ @#@ @#@ @#@63-28= @#@ @#@ @#@ @#@ @#@ @#@ @#@ @#@ @#@@#@37+46-54= @#@ @#@ @#@ @#@ @#@ @#@ @#@ @#@ @#@ @#@ @#@ @#@81-32-27= @#@ @#@ @#@ @#@ @#@ @#@ @#@ @#@ @#@ @#@42-34+57=@#@3、( @#@ @#@)里最大能填几?

@#@(8分)@#@( @#@ @#@)×@#@4<29  @#@34>5×@#@( ) @#@ @#@ @#@ @#@ @#@7×@#@( )<30 @#@ @#@ @#@  @#@83>9×@#@( @#@)@#@( )×@#@8<55 @#@ @#@ @#@60>( )×@#@9 @#@ @#@( )×@#@6<38 @#@ @#@ @#@ @#@ @#@3×@#@( @#@)<28@#@4、看我列式计算。

@#@(4分)@#@

(1)、3个6连加,积是多少?

@#@ @#@ @#@ @#@ @#@ @#@ @#@ @#@ @#@

(2)、90比53多多少?

@#@@#@(3)、9的3倍是多少?

@#@ @#@(4)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

@#@@#@四、(5分) @#@ @#@你认为对的请画上“ü@#@”,你认为错的请画上“û@#@”。

@#@@#@1、9个4相加的和是13。

@#@ @#@ @#@( @#@ @#@ @#@ @#@ @#@ @#@)@#@2、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 @#@ @#@( @#@ @#@ @#@ @#@ @#@ @#@)@#@3、角的两条边越长,角越大。

@#@ @#@ @#@( @#@ @#@ @#@ @#@ @#@ @#@)@#@4、计算48+29,得数大约是70。

@#@ @#@ @#@( @#@ @#@ @#@ @#@ @#@ @#@)@#@5、小明带着2个同学去看戏,票价每人3元,一共要花6元钱买票。

@#@ @#@( @#@ @#@ @#@ @#@ @#@)@#@五、(6分) @#@@#@1、画一个直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分)@#@2、画一条比2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1分)@#@六、(共9分)@#@七、解决问题(共27分)@#@1、一辆小货车一次最多能装50箱,这些苹果和梨能一次运走吗?

@#@@#@2、这段琅琅上口的《三字经式计》一共有几个字呢?

@#@(列算式)@#@3、树桩们的自我介绍。

@#@@#@树桩乙、树桩丙分别是几岁呢?

@#@@#@4、@#@买2个乒乓球拍要多少钱?

@#@@#@买4羽毛球拍和一个篮球要多少钱?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i:

28;s:

2666:

"分数练习@#@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一、概念@#@1……()表示:

@#@()@#@……()表示:

@#@()读作:

@#@()@#@2……()表示:

@#@()@#@写法:

@#@先写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

@#@@#@二、分数比大小:

@#@@#@分子相同,分母越______,分数越_______;@#@分母越______,分数越_______。

@#@@#@分母相同,分子越______,分数越_______;@#@分子越______,分数越_______。

@#@@#@分子和分母相同时,分数等于_______。

@#@@#@三、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练习@#@1、填空@#@

(1)里面有()个,里面有()个,1里面有()个。

@#@@#@

(2)5个是(),2个是(),10个是(),1个是()。

@#@@#@(3)()个是,()个是1,()个是0。

@#@@#@2、比大小@#@○○1○○@#@○○○○@#@3、根据算式填算理@#@

(1)+=(),表示()个加()个,是()个,就是。

@#@@#@

(2)-=(),表示()个减()个,剩()个,就是。

@#@@#@(3)1-=(),表示 ()个()减()个,剩()个,就是。

@#@@#@4、看分数涂色@#@ @#@@#@@#@5、计算@#@+=+=-=+=@#@-=-=1-=-=@#@6、看图写算式@#@-@#@+@#@

(1)

(2)@#@()+()=()()-()=()@#@(3)(4)@#@@#@()+()=()()+()=()@#@7、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2次,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它的( @#@),这张纸共有( @#@)个这样的一份;@#@如果对折三次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它的( @#@)。

@#@@#@8、一条绳子剪去1米,还剩下9米。

@#@请问:

@#@剪去的占这条绳子的( @#@ @#@ );@#@剩下的占这条绳子的( @#@ @#@ );@#@剩下的比剪去的少的是这条绳子的( @#@ @#@ )。

@#@@#@9、一段铁丝长8米,它的1/2是( @#@ @#@ @#@ @#@)米。

@#@@#@";i:

29;s:

26579: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

(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第十单元………………………………………………………………总复习@#@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教学内容包括: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

(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

(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

@#@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题名称)@#@课时@#@1@#@教学准备@#@0@#@2@#@四则运算@#@4@#@3@#@四则运算、单元检测及分析@#@4@#@4@#@观察物体

(二)、单元检测及分析@#@4@#@5@#@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4@#@6@#@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单元检测及分析@#@4@#@7@#@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4@#@8@#@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4@#@9@#@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4@#@10@#@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近似@#@数@#@4@#@11@#@整理与复习、单元检测及分析@#@4@#@12@#@三角形@#@5@#@13@#@三角形、单元检测及分析@#@4@#@14@#@小数的加法和减法@#@4@#@1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检测及分析@#@4@#@16@#@图形的运动、单元检测及分析@#@4@#@17@#@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检测及分析@#@5@#@18@#@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单元检测及分析@#@4@#@19@#@总复习、期终质检@#@4@#@@#@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内容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

@#@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学情分析: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在一到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较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

@#@在第二学段本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课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序号1课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1与“做一做”,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设计@#@一、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

(1)问:

@#@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师:

@#@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

(1)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

(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

(2)师:

@#@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问:

@#@怎样的运算是减法?

@#@(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出示减法的意义)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

@#@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3.师归纳并小结: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

@#@814+1142=1956@#@ 814=1956-1142@#@1142=1956-814@#@问: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

@#@800-350=450@#@800=450+350@#@350=800-450@#@问:

@#@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6.练习“做一做”@#@四、总结@#@师:

@#@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

@#@你知道了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4、5题。

@#@@#@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序号2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页例2、3与“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学生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1)@#@用加法算:

@#@3+3+3+3=12@#@用乘法算:

@#@3×@#@4=12@#@师:

@#@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

(2)(3)@#@

(1)问:

@#@与第

(1)题相比,第

(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样算?

@#@@#@列式计算:

@#@12÷@#@3=412÷@#@4=3@#@

(2)问:

@#@怎样的运算是除法?

@#@(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

@#@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

@#@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想一想: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做一做@#@5、教学例3.关于0在除法中的特性,@#@启发同学想:

@#@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得什么数?

@#@引导学生自己举例。

@#@@#@老师提问:

@#@为什么相除的结果都是0?

@#@@#@教师强调:

@#@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都是0.@#@学生讨论:

@#@0能作除数吗?

@#@为什么?

@#@@#@教师说明:

@#@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0÷@#@0不可能得到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三、课堂巩固。

@#@完成练习二1-3题。

@#@@#@四、总结、布置作业 练习二4、5题。

@#@@#@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任何数加上0还是0。

@#@任何数乘0都等于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0不能做除数。

@#@@#@序号3课题: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例4与“做一做”,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出示例4:

@#@96÷@#@12+4×@#@2@#@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96÷@#@(12+4)×@#@2@#@=96÷@#@16×@#@2@#@=6×@#@2@#@=12@#@3、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说明: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96÷@#@[(12+4)×@#@2]@#@=96÷@#@[16×@#@2]@#@=96÷@#@32@#@=3@#@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顺序:

@#@@#@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2、选择题:

@#@@#@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A、47+33÷@#@36-16B、(47+33)÷@#@(36-16)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A、(750-25)×@#@(20+13)B、(20+13)×@#@(750-25)C、750-25×@#@20+13@#@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练习三第1、3题。

@#@@#@板书设计@#@带括号的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序号4课题:

@#@租船问题@#@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例5,练习三第4-6题。

@#@@#@教学目标: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

@#@小朋友们,大家好!

@#@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

@#@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1、出示例5:

@#@@#@

(1)师:

@#@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2、解决问题@#@分析:

@#@如果都租小船@#@30÷@#@4=7(只)……2(人)7+1=8(只)20×@#@8=160(元)@#@如果都租大船:

@#@30÷@#@6=5(只)35×@#@5=175(元)@#@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

@#@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

@#@@#@6条小船:

@#@20×@#@6=120(元)1条大船:

@#@35元。

@#@@#@共花:

@#@120+35=155(元)@#@3、回顾与反思:

@#@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先假设,再调整)@#@三、巩固练习P11第4题@#@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跟大家分享一下。

@#@@#@五、作业练习三第4、5题。

@#@@#@板书设计租船问题@#@方案一:

@#@如果尽可能多的租大船;@#@@#@32÷@#@6=5(条)……2(人)@#@5条大船,1条小船一共;@#@30×@#@5+24×@#@1=174(元)@#@方案二:

@#@如果全部都租小船:

@#@32÷@#@4=8(条)24×@#@8=192(元)@#@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二)@#@教材分析:

@#@@#@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能力目标: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序号5课题:

@#@观察物体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

@#@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教学准备:

@#@课件、立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1.师:

@#@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图片)@#@2.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

@#@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生:

@#@方便全面观察@#@3.师:

@#@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生:

@#@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教师板书:

@#@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4.师:

@#@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

@#@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

@#@(板书题目:

@#@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

@#@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生:

@#@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

(2)师:

@#@到底对不对呢?

@#@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

@#@(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6)集体反馈:

@#@@#@问:

@#@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

@#@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小结:

@#@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

@#@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

@#@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

@#@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

(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3)师:

@#@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4)学生动手操作@#@(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3.确定方法。

@#@@#@

(1)师:

@#@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

@#@有什么方法吗?

@#@同桌讨论一下。

@#@@#@

(2)集体交流@#@(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三)巩固提高@#@1.基础练习: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连一连@#@

(1)学生试连线@#@

(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2.提高练习:

@#@@#@练一练@#@(四)提炼升华@#@1.师: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

@#@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五)布置作业14页做一做@#@序号6课题:

@#@观察物体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页例2,练习四第4-7题。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情况的变化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课件、立方体模型、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师: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手影游戏吗?

@#@人们用灵巧的双手能够变换出很多活灵活现的影像。

@#@让我们欣赏一下。

@#@@#@2.师:

@#@在刚才的视频里,你们观察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预设:

@#@@#@生:

@#@人的手没变,影子的形状变了。

@#@@#@3.师:

@#@你知道吗?

@#@在对图形观察的过";i:

30;s:

1274:

"复习你是怎样算出15-9=6这个得数的呢?

@#@9+(6)=15159=63想想加加算算减减从从10里面减去里面减去9,109=1,159=61+5=64破破十十法法12-8=4还剩几个?

@#@还剩几个?

@#@12-812-82102=4想:

@#@8+(4)=12128=431313条金鱼,红金鱼有条金鱼,红金鱼有77条条,?

@#@蓝金鱼有几条蓝金鱼有几条13条鱼条鱼1313条金鱼,蓝金鱼有条金鱼,蓝金鱼有66条条,?

@#@红金鱼有几条红金鱼有几条13条鱼条鱼怎样想?

@#@13-7=6想:

@#@想:

@#@7加()得加()得13。

@#@613-6=想:

@#@想:

@#@6加()得加()得13。

@#@7713-7=3103613-6=310476+7=13-6=7+8=15-7=4+8=12-8=2.算一算有什么发现算一算有什么发现1371581241还可以算哪个算式?

@#@还可以算哪个算式?

@#@13-7=615-8=712-4=83+=1111-8=8+=1616-8=+9=1515-6=2838869加法算式中的和就是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减法算式中的差就是加法算式中的一个加数127128156137-=-=135611763.我会解决问题我会解决问题小结:

@#@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20以内退位减法中的十几减8、7、6。

@#@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计算,同学们在计算时,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i:

31;s:

2885:

"黑土凹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2014.5/60分钟)@#@卷面整洁加3分哦!

@#@@#@姓名:

@#@@#@一、填一填。

@#@(1分×@#@14)@#@1、72里面有()个9;@#@()个5是20。

@#@@#@2、计算3×@#@(8-3)时,应先算()法,结果是()。

@#@@#@3、24÷@#@6=(),表示把24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4、薯条每包3元,小明有27元,可以买()包薯条。

@#@@#@5、1只兔子有()条腿,()只兔子有16条腿。

@#@@#@6、风扇转动是()现象,推拉抽屉是()现象。

@#@@#@7、计算63÷@#@7=()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二、判断下面各题,对的打“√”,错的打“×@#@”。

@#@(3分×@#@4)@#@1、把12块糖分成6份,每份一定是2块。

@#@()@#@2、计算45÷@#@5和45÷@#@9时用到的乘法口诀不同。

@#@()@#@3、计算40+(24-15)时,应先算24-15.()@#@4、求24÷@#@3的商是多少,要用口诀“四六二十四”。

@#@()@#@三、精挑细选。

@#@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分×@#@5)@#@1、一个算式没有括号,只有乘法和加法,应该()。

@#@@#@A.从左往右依次计算B.先算加法C.先算乘法@#@2、下面()图片可以通过平移与左边的图片重合。

@#@@#@A.B.C.@#@3、除数是6的算式是()@#@A.6÷@#@3B.2×@#@3C.12÷@#@6@#@4、求56里面有几个7,正确的列式是()@#@A.56÷@#@8B.56÷@#@7C.57÷@#@8@#@5、把12个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正确的分法是()@#@A.B.C.@#@四、计算。

@#@(共36分)@#@1、口算下列各题。

@#@(3分×@#@8)@#@25÷@#@5=16÷@#@4=12÷@#@6=49÷@#@7=@#@72÷@#@8=45÷@#@5=54÷@#@9=18÷@#@2=@#@2、脱式计算。

@#@(4分×@#@3)@#@(25+29)÷@#@630+48÷@#@618-2×@#@4@#@五、解决问题。

@#@(5分×@#@4)@#@1、我们共做了28个风车,把这些风车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公园门口售票处@#@成人:

@#@9元@#@儿童:

@#@5元@#@2、买4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应付多少钱?

@#@@#@3、李叔叔看了一本94页的小说书,已经看了22页。

@#@剩下的要8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几页?

@#@@#@4、同学们参加跳远比赛,平均每人跳3次,一共跳了24次。

@#@有多少个同学参加了跳远比赛?

@#@@#@";i:

32;s:

18981:

"小数乘、除法练习——小数乘法

(一)@#@⒈据216×@#@32=6912,很快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21.6×@#@32=2160×@#@32=0.216×@#@32=2.16×@#@32=216×@#@320=@#@⒉口算。

@#@@#@⒊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72×@#@80.312×@#@121.08×@#@253.92×@#@15@#@7.83×@#@163.2×@#@2.11.82×@#@0.453.1×@#@0.45@#@4、十个边长为1.5分米的正方形铁圈,需要多少米的铁丝?

@#@@#@5、“a×@#@30的积一定大于30”这句话对吗?

@#@请举例说明。

@#@@#@6、水果店运来了3筐苹果,每筐30.5千克,一共运来多少千克?

@#@如果每千克苹果售价2.6元,这些苹果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拓展训练】@#@⒈5个1.6相加,用加法表示算式是(),用乘法表示版式是(),结果是()。

@#@@#@⒉0.486×@#@7的积末尾有()位小数。

@#@@#@★⒉按一定的规律填数@#@3.125、_______、12.5、________、________、100。

@#@@#@3.3@#@×@#@.@#@24@#@84@#@★★⒊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字,@#@在积里标上小数点。

@#@@#@小数乘、除法练习——小数乘法

(二)@#@一、用竖式计算。

@#@(第一行要验算)@#@2.52×@#@3.41.08×@#@250.12×@#@0.44@#@0.042×@#@0.540.76×@#@0.320.25×@#@0.046@#@二、根据第一栏的积,很快写出后面每栏中的积。

@#@@#@因数@#@32@#@320@#@32@#@3.2@#@0.32@#@0.32@#@0.32@#@因数@#@15@#@15@#@150@#@15@#@15@#@1.5@#@0.15@#@积@#@480@#@三、学校平均每天用电17.3度,5月份一共要用电多少度?

@#@如果每度电0.5元,这个月要交电费多少元?

@#@@#@四、无锡灵山大佛高88米,是四川乐山大佛的1.15倍还多0.6米,四川乐山大佛的高度是多少米?

@#@ @#@五、水果店每一天卖出苹果32.5千克,每二天卖出的是第一天的0.9倍。

@#@@#@⒈第二天卖出苹果多少千克?

@#@⒉哪天卖得多?

@#@多多少千克?

@#@@#@【课外训练】@#@⒈15名同学要过河,每位同学要过渡费0.6元,10元钱够不够?

@#@@#@★⒉不计算在面的里填上“>”或“<”。

@#@@#@0.73×@#@0.990.7332.5×@#@1.0132.5@#@★★⒊AB两数的和是12.1,如果A数缩小10倍,就与B数相等,B数是多少?

@#@@#@小数乘、除法练习——小数乘法(三)@#@⒈根据108×@#@145=15660,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积。

@#@@#@10.8×@#@1.45=1.08×@#@1450=0.108×@#@14.5=@#@@#@2、用竖式计算。

@#@@#@1.35×@#@0.18@#@3、用“四舍五入法”写出下列表中各数的近似值。

@#@@#@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保留三位小数@#@0.7963@#@3.0498@#@9.9495@#@1.9205@#@4、计算下列各题,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计算下列各题,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4.8×@#@0.353.12×@#@0.96.03×@#@0.253.45×@#@1.24@#@【拓展训练】@#@⒈水果店平均每天可出售水果38.2千克,那么一周可出售多少千克?

@#@(先估算,再把得数保留一位小数)@#@估算:

@#@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

@#@@#@★⒉利红超市周一的营业额为2.35万元,周二的营业额是周一的1.3倍,哪天多?

@#@多多少万元?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⒊一种窗户玻璃的长是1.3米,宽是1.1米,那么做12扇这样的窗户至需要多少平方米玻璃?

@#@(结果保留整数)@#@小数乘、除法练习——小数乘法(四)@#@⒈计算下列各题。

@#@@#@(5.2+3.8)×@#@0.934.7×@#@(3.5-0.2)@#@⒉@#@【拓展练习】@#@⒈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土地,底边长比高多出3.5米,已知底边长是16.8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⒉苹果每千克3元,桔子每千克2.2元,小明用30元钱买分别买5千克苹果和桔子,应变找回多少元?

@#@@#@★⒈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5,乙丙两数的一半是4.5,甲数是多少?

@#@@#@★★⒉一桶水连桶共重9.2千克,倒去一半后,连桶还重5.6千克,问桶重多少千克?

@#@@#@小数乘、除法练习——小数除法

(一)@#@1、竖式计算,并用乘法验算。

@#@@#@12.5÷@#@590.72÷@#@12462÷@#@1260.6÷@#@12@#@@#@【拓展训练】@#@⒈填空。

@#@@#@①根据3.6×@#@0.52=1.872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个数的6倍是8.4,这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__;@#@@#@③89.7是23的__________倍。

@#@ @#@④把5.5米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________米。

@#@@#@⒉学校手工小组用95.2平方分米的彩纸做了28个工艺品,平均每个工艺品用纸多少平方分米@#@★⒊小明买5千克苹果用去16.5元,小红买7千克苹果用去21.7元,谁买得贵?

@#@贵多少?

@#@@#@★★⒋用下面的4个数算出24,写出算式。

@#@@#@①3、6、8、10________________②11、12、13、14________________@#@5、4只大熊猫3天吃掉竹叶36.24千克,平均每只大熊猫每天吃多少千克竹叶?

@#@@#@6、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5×@#@()=811.52÷@#@()=4@#@()×@#@13=41.6()÷@#@8=1.2@#@7、甲乙两地相距66千米,一艘轮船从甲地到乙地用了1.2小时,返回时用了1小时,这艘轮船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8、甲、乙、丙三数的和为10.6,甲、乙的和为6.55,乙、丙的和为7.1。

@#@则甲、乙、丙分别是多少?

@#@@#@小数乘、除法练习——小数除法

(二)@#@1、、在下面的圆圈里填上“>”、“<”或“=”。

@#@@#@39.5×@#@0.839.532.93÷@#@37158.8÷@#@501@#@38×@#@1.0138310.2÷@#@2213.09÷@#@31@#@2、、用竖式计算,并且用乘法验算。

@#@@#@203.13÷@#@6154÷@#@244.554÷@#@1.85.12÷@#@0.161.368÷@#@1.5@#@@#@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0.42÷@#@0.7=()÷@#@70.38÷@#@0.19=()÷@#@19@#@0.217÷@#@0.85=()÷@#@8521.28÷@#@1.4=()÷@#@14@#@5.175÷@#@1.5=()÷@#@8532.34÷@#@0.21=()÷@#@21@#@4、兴兴服装厂一个车间用217.36米布做了152件短袖衬衫,平均每件用了多少米布?

@#@@#@【拓展训练】@#@⒈①两个因数的积是21.76,一个因数是3.4,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②11.76是2.45的多少倍?

@#@@#@★⒉已知18÷@#@(△+○)=5,9÷@#@○=4,则○=______,△=_______。

@#@@#@★★★⒊小红用27.2元可以正好买5千克苹果和4千克桔子,结果他把买的数量给颠倒了,从而剩下0.4元,那么桔子每千克多少元?

@#@@#@小数乘、除法练习——小数除法(三)@#@⒈把下列各题改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36÷@#@0.36=()÷@#@()0.09÷@#@0.3()÷@#@()@#@146.4÷@#@0.024=()÷@#@()5.6÷@#@0.35=()÷@#@()@#@241.5÷@#@0.35=()÷@#@()270.3÷@#@0.106=()÷@#@()@#@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乘法验算@#@1.4÷@#@0.28756÷@#@0.4233.6÷@#@0.9622.68÷@#@2.7@#@3、、应用题。

@#@@#@①长方形的面积是8.1平方米,宽是2.7米,长是多少米?

@#@周长是多少米?

@#@@#@②用边长0.6分米的方砖铺64.08平方米的地,需要多少块砖?

@#@@#@【拓展训练】@#@⒈①两个因数的积是102.3,其中一个因数是5.5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②286.2除以1.8的两倍,商是多少?

@#@@#@★⒉用载重量为3.25吨的卡车运20.15吨的沙石,至少要运多少次?

@#@@#@★★⒊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1.6米,宽1.2米的长方形,如果用它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小数乘、除法练习——小数除法(四)@#@1、、不计算比较下列各式的大小。

@#@@#@3.05÷@#@0.93.057.92÷@#@1.17.92@#@38.4÷@#@1.0138.45.34÷@#@0.85.34@#@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080÷@#@1.0248.96÷@#@0.00274.8÷@#@0.223.65×@#@2.51.296÷@#@0.18@#@3、、根据表中第一栏的结果,把表格填写完整。

@#@@#@被除数@#@945@#@9.45@#@945@#@0.945@#@除数@#@27@#@27@#@0.27@#@2.7@#@0.027@#@商@#@35@#@36@#@4、应用题@#@1、120千克油菜籽可榨菜油38千克,每千克油菜籽可榨菜油多少千克?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1米,比宽长2米,在这块菜地上共收白菜445.5千克白菜,平均每平方米地收白菜多少千克?

@#@@#@3、把一根木料锯3段要3.2分钟,锯8段要多少分钟?

@#@@#@4、一艘轮船3.5小时行驶13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5、一批货物75吨,已经运了6次,还剩41.4吨,平均每次运了多少吨?

@#@剩下的还要运几次?

@#@(结果保留整数)@#@6、五

(1)班有45人参加了兴趣小组,是五

(2)班的1.5倍,两个班一共多少人参加了兴趣小组?

@#@@#@7、有5个数的平均数是19.68,前3个数的平均数是18.9,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9.4,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小数乘、除法练习——小数除法(五)@#@1、判断。

@#@@#@①3.54545454是一个无限小数。

@#@()@#@②2.666……保留两位小数是2.66。

@#@()@#@③2.737373是有限小数。

@#@()@#@④3.1415926……是循环小数。

@#@()@#@2、用“四舍五入法”算出商的近似值,填入下表。

@#@@#@精确到个位@#@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千分位@#@32÷@#@6@#@7.5÷@#@4.3@#@13.2÷@#@0.87@#@3计算下面各题,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56÷@#@0.111.3÷@#@98.26÷@#@18@#@【拓展训练】@#@⒈100千克大豆可榨油41千克,平均每千克豆油需大豆多少千克?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⒉做一套衣服要用布2.4米,86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衣服?

@#@(得数保留整数)@#@★⒊一只油桶可装油5.5千克油,70千克油需要多少只油桶?

@#@(得数保留整数)@#@4、把3.3、0.、0.、0.303、0.333这几个数从小到大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是不是循环小数?

@#@@#@1.5353…… @#@0.19292 @#@ @#@ @#@5.314162……3.246571…… @#@1.065@#@8.4666……3.33 @#@ @#@ @#@4.66……2.142857142857……@#@6、在下面的圆圈里填上“>”、“<”或“=”。

@#@@#@3.83.881.31.3441÷@#@30.333……@#@7、1.与2哪个大?

@#@为什么?

@#@@#@8、8.2736736……小数部分第80位上的数字是几?

@#@@#@小数乘、除法练习——小数除法(六)@#@1、计算下面各题。

@#@@#@45÷@#@0.09÷@#@0.52.5×@#@40-1.8÷@#@0.033.2+0.8÷@#@4@#@2、简便计算。

@#@@#@4.2÷@#@3.5320÷@#@1.25÷@#@818.76×@#@9.9+18.763.52÷@#@2.5÷@#@0.4@#@4.78÷@#@0.2+3.443.9-4.1+6.1-5.90.49÷@#@1.41.25×@#@2.5×@#@32@#@【拓展训练】@#@★1、在圆圈里填上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51.51.5﹦1.5@#@1.51.51.5﹦1.51.51.51.5﹦1.5@#@★2、填充下表的空白部分,并选择有关的信息编一道应用题。

@#@@#@文具名称@#@数量@#@单位@#@单价(元)@#@总价(元)@#@钢笔@#@4@#@枝@#@3.5@#@圆珠笔@#@枝@#@1.5@#@9@#@笔记本@#@8@#@本@#@28.8@#@3、一批货物75吨,已经运了6次,还剩41.4吨,平均每次运了多少吨?

@#@剩下的还要运几次?

@#@(结果保留整数)@#@4、五

(1)班有45人参加了兴趣小组,是五

(2)班的1.5倍,两个班一共多少人参加了兴趣小组?

@#@@#@5、有5个数的平均数是19.68,前3个数的平均数是18.9,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9.4,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小数乘、除法练习——复习

(一)@#@一、不计算,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积是几位数。

@#@@#@3.5×@#@0.7()4.9×@#@0.05()5×@#@1.7()@#@4.25×@#@0.27()45×@#@0.09()17.02×@#@0.3()@#@二、计算下面各题,带△的要求验算。

@#@@#@2.15×@#@0.244.8×@#@3.28.5×@#@0.36△3.14×@#@2.5△3.9×@#@23@#@三、填空。

@#@@#@6.9@#@÷@#@0.75+3.6@#@3.9@#@ ×@#@3.9 ÷@#@0.13@#@1.57@#@ -0.5 ×@#@2.1@#@四、应用题。

@#@@#@1、一台磨面机1小时可磨面粉5.6千克面粉,那么这台磨面机4.5小时可磨面粉多少千克?

@#@@#@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5.6分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小明和爸爸玩电动飞机,买票时小明付出10元,找回2.5元,电动飞机的票价学生是成人的一半,那么学生票和成人票各是多少元?

@#@@#@4、小明3月份用的零花钱是48.64元,是小红的3.2倍,小红这个月的零花钱是多少元?

@#@@#@5、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1平方分米,长是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6、王老师用7.8元买了6千克桔子,每千克桔子多少元?

@#@用1元钱可以买多少千克桔子?

@#@(除不尽保留两位小数)@#@小数乘、除法练习——测试

(一)@#@一、填空。

@#@(14分)@#@⒈0.42×@#@1.53的积里有()位小数。

@#@@#@⒉把2.9543保留整数约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⒊从70.2里连续减去5.4,减()次正好减完。

@#@@#@⒋根据1.9×@#@0.6﹦1.14写出下面两个除法算式的商:

@#@@#@①1.14÷@#@0.6﹦()②1.14÷@#@1.9﹦()@#@二、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12分)@#@7.2÷@#@0.9﹦2.3÷@#@0.1﹦2.2×@#@6﹦8.4÷@#@0.4﹦@#@0.125×@#@8﹦4.5÷@#@0.9﹦2.5×@#@4﹦1.9×@#@4﹦@#@三、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8分)四、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6分)@#@3.6×@#@5.484÷@#@3.53.27×@#@0.648.62÷@#@0.43@#@@#@五、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6分)@#@5.6÷@#@3.59.6÷@#@0.8÷@#@0.44.2×@#@99+4.217.8÷@#@(1.78×@#@4)@#@六、解下列方程。

@#@(12分)@#@0.5X+4﹦67.8÷@#@X﹦2.63X+2.4﹦2.480X÷@#@4﹦12@#@七、应用实践。

@#@(24分)@#@⒈一批煤,每天烧3.6吨,可以烧30天,如果每天烧2.4吨,可以烧多少天?

@#@@#@⒉一只足球46.8元,比一只排球价钱的3倍少1.2元,一只排球的价钱是多少元?

@#@(用方程解)@#@⒊现有80.8千克的油,容量为4.7千克的油桶多少只才能全部装完?

@#@(得数保留整数)@#@⒋每千克苹果3.2元,买5.2千克苹果应付多少元?

@#@如果付出20元,应找回多少元?

@#@@#@附加题@#@★★★某校安排新生宿舍,若每间住12人,则34人没有床位,若每间住14人,则空出4间宿舍,这个学校有多少间宿舍?

@#@多少名新生?

@#@@#@小数乘、除法练习——测试

(二)@#@一、填空。

@#@(22分)@#@⒈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5厘米﹦()米28.08千米﹦()千米()米@#@0.2小时﹦()分钟5公顷3平方米﹦()公顷@#@⒉把0.8缩小10倍是(),把0.32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扩大()倍。

@#@@#@⒊已知376×@#@15﹦5640,那么3.76×@#@1.5﹦(),56.4÷@#@1.5﹦()。

@#@@#@⒋0.3增加()后,所得的数是它的3倍。

@#@@#@⒌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1.6米,高是0.5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⒍8.4除8.368所得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是();@#@0.74精确到0.01的近似值是();@#@29.精确到千分位的近似值是()。

@#@@#@⒎在5.91、5.、5.9、5.91212、5.18276……这几个数中,有限小数是(@#@),无限小数是(),循环小数是(),最大的数是()。

@#@@#@⒏54.8连续减去()个5.48后得5.48。

@#@@#@⒐6分钟做12个零件,每分钟做()个零件,每个零件需要()分钟。

@#@@#@二、计算。

@#@@#@⒈直接写得数。

@#@(4分)@#@2.5×@#@4﹦0.3÷@#@0.1﹦2-0.64-0.36﹦1.25×@#@3.3×@#@0﹦@#@99+0.1﹦43×@#@0.01﹦2.9÷@#@5-1.9÷@#@5﹦37.2×@#@99+37.2﹦@#@2.按要求进行竖式计算。

@#@(8分)@#@37.1-4.586.9÷@#@0.542.7÷@#@113.05×@#@4.6@#@(保留两位小数)(商用循环小数表示)(要求验算)@#@⒋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2分)@#@0.89×@#@100.1146.5-(23+46.5)5.83×@#@2+4.27(45.9-32.7)÷@#@8÷@#@0.125@#@五、应用实践。

@#@(30分)@#@1、服装厂做校服,现在每套用布2米,比原来每套节省用布0.2米,现在做880套校服的布料原来只能做多少套?

@#@@#@2、 张奶奶在菜场买了6.5千克豆角,付出20元,找回1.8元,每千克豆角多少元?

@#@@#@3、 六年级两个班的学生采集树种,一班45人,每人采集了0.13千克,二班36人共采集6.15千克,两个班一共采集多少千克?

@#@@#@13@#@";i:

33;s:

25527:

"人教版小学数学概念公式大全@#@一、图形计算公式@#@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a×@#@h÷@#@2@#@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²@#@或S=a×@#@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6、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7、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

@#@V=abh@#@8、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

@#@V=Sh@#@9、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

@#@V=aaa=a3@#@10、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

@#@L=πd=2πr@#@11、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

@#@S=πr2@#@12、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

@#@S=ch=πdh=2πrh@#@13、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

@#@S=ch+2s=ch+2πr2@#@14、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

@#@V=Sh@#@15、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

@#@V=1/3Sh@#@二、数量关系@#@1、单价×@#@数量=总价@#@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3、速度×@#@时间=路程@#@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5、加减乘除@#@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三、计算法则@#@1、加法交换律:

@#@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

@#@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

@#@(2+4)×@#@5=2×@#@5+4×@#@5@#@6、除法的性质: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7、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8、简便乘法:

@#@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9、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例:

@#@90÷@#@5÷@#@6=90÷@#@(5×@#@6)@#@10、分数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1、分数的乘法则:

@#@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12、分数的除法则: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13、分数大小的比较:

@#@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4、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5、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6、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7、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18、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四、常用单位换算@#@1、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2、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3、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4、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5、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6、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五、基本概念@#@1什么叫等式?

@#@@#@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什么叫方程式?

@#@@#@答: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3、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4、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5、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6、带分数:

@#@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7、什么叫比:

@#@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如:

@#@2÷@#@5或3:

@#@6或1/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3:

@#@6=9:

@#@18@#@9、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3:

@#@χ=9:

@#@18@#@11、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

@#@y/x=k(k一定)或kx=y@#@12、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

@#@x×@#@y=k(k一定)或k/x=y@#@13、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14、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15、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16、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17、把小数化成分数,根据小数位数把小数先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成最简分数。

@#@@#@18、把分数化成小数,直接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保留两位小数。

@#@19、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或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20、互质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21、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2、通分:

@#@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用最小公倍数)@#@23、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用最大公因数)@#@24、最简分数: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5、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26、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即能用2进行约分。

@#@@#@27、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进行约分。

@#@@#@28、偶数和奇数: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29、质数(素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30、合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32、利率: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

@#@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33、自然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

@#@0也是自然数。

@#@34、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如3.14141435、不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

@#@如3.141592654@#@36、无限不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3.141592654„„@#@37、什么叫代数?

@#@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38、什么叫代数式?

@#@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如:

@#@3x=(a+b)*c@#@小学数学概念及公式大全(完整版)@#@概念@#@1、加法交换律:

@#@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

@#@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

@#@(2+4)×@#@5=2×@#@5+4×@#@5@#@6、除法的性质: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

@#@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

@#@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

@#@答: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

@#@答: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

@#@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

@#@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

@#@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

@#@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22、什么叫比:

@#@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如:

@#@2÷@#@5或3:

@#@6或1/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3、什么叫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3:

@#@6=9:

@#@18@#@24、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25、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3:

@#@χ=9:

@#@18@#@26、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

@#@y/x=k(k一定)或kx=y@#@27、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

@#@x×@#@y=k(k一定)或k/x=y@#@28、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9、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

@#@@#@30、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31、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32、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3、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发。

@#@@#@34、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或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约数。

@#@)@#@35、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36、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7、通分:

@#@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用最小公倍数)@#@38、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用最大公约数)@#@39、最简分数: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40、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4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即能用2进行@#@42、约分。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进行约分。

@#@在约分时应注意利用。

@#@@#@43、偶数和奇数: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44、质数(素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45、合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6、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47、利率: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

@#@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48、自然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

@#@0也是自然数。

@#@49、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如3.14141450、不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

@#@如圆周率:

@#@3.141592654@#@51、无限不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3.141592654……@#@52、什么叫代数?

@#@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53、什么叫代数式?

@#@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如:

@#@3x=ab+c@#@关系表达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单位间进率@#@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长度单位的进率为10)@#@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面积单位的进率为100)@#@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体积单位的进率为1000)@#@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2市斤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公式:

@#@S=(a×@#@b+a×@#@c+b×@#@c)×@#@2@#@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

@#@V=abh@#@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公式:

@#@S=6a2@#@14、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

@#@V=abh@#@15、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

@#@V=a3@#@16、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

@#@S=ch=πdh=2πrh@#@17、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

@#@S=ch+2s=ch+2πr2@#@18、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

@#@V=Sh@#@19、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

@#@V=1/3Sh@#@19@#@";i:

34;s:

414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班级姓名成绩@#@一、填一填。

@#@20分@#@1,3.07×@#@4.1的积有()位小数,72.8÷@#@0.08的商的最高位是()位。

@#@@#@2,38.2÷@#@2.7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精确到百分位是()@#@3,一本故事书有m页,小明已经读了7天,平均每天读n页,小明读了()页。

@#@@#@4,2.25小时=()分2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5,0.53÷@#@0.14竖式计算时,除得的商是4,余数是()。

@#@@#@6,在0.67、、、0.76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7,一块三角形围巾的面积是5.1dm2,高是1.7dm,底是()dm。

@#@@#@8,3.14×@#@0.1○3.140.8÷@#@0.98○0.98@#@0.14÷@#@0.1○3.140.45×@#@0.45○0.45@#@9,有五张数字卡片,分别是10、8、9、11、12,它们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如果从五张卡片中任意抽取两张,相加的和是20的可能性是()。

@#@10,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号码共有18位,其中倒数第2位表示(),双数表示()。

@#@@#@10、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0厘米,高是25分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二、判断题。

@#@5分@#@1,7.2-2a=23.6是方程。

@#@()@#@2,6.45÷@#@0.31和64.5÷@#@31的商相等。

@#@()@#@3,3a+a=3a2()@#@4,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看到2个面。

@#@()@#@三、选一选。

@#@4分@#@1,约等于0.30的范围是()。

@#@@#@A、0.25~0.35B、0.29~0.34@#@C、0.295~0.304D、0.3~0.34@#@2,下列各式中,()的商最小。

@#@@#@A、2.1÷@#@0.14B、21÷@#@0.14C、21÷@#@0.014@#@3,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不变。

@#@@#@A、面积B、周长C、周长和面积@#@4,张强从右侧面看到一个物体的面如图:

@#@,这个物体是()。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10分@#@2.5×@#@2.4=0.24÷@#@0.3=0.108÷@#@0.01=@#@7.1-1.7=6.18÷@#@0.6=0.12+0.8=@#@4.5+3.5×@#@3=(2.5+0.25)×@#@4=@#@0.5+1.5÷@#@1.5-0.5=7.8×@#@7.6-2.6×@#@7.8=@#@2,笔算。

@#@8分@#@6.7×@#@1.024.832÷@#@1.6@#@8÷@#@370.68×@#@4.7@#@(商用循环小数表示)(保留两位小数)@#@@#@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9分@#@4.27÷@#@0.7×@#@1.318.9-18.9÷@#@1.48×@#@4.6+3.5×@#@8+4.4×@#@8@#@@#@4,解方程。

@#@6分@#@5X-7.8=20.22.5X-X=1.8(4.5+X)×@#@2-13@#@五、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单位:

@#@厘米)7分3+4)@#@六、应用题。

@#@31分(6+6+6+6+7)@#@1,某食品厂一个星期生产加工了1645袋元宵,每18袋一箱,需要多少个纸箱才能运走这些元宵?

@#@@#@2,丽丽的妈妈去商场买了3盒牙膏和2袋洗衣粉,一共花了30.8元,一袋洗衣粉6.7元,一盒牙膏多少钱?

@#@@#@3,一个正方形花坛的周长是4.8米,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辆汽车上午行驶了2.5小时,平均每小时行68千米,下午3小时行了220.5千米。

@#@这辆汽车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5,爷爷今年75岁,比小明岁数的5倍还多5岁。

@#@小明今年几岁?

@#@@#@6、有一根长5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要使到长是宽的2倍,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面积是多少?

@#@@#@";i:

35;s:

3753: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3)@#@一、“认真细致”填一填:

@#@29分[5+4+4+4+12]@#@①②③④⑤⑥@#@1、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是直线,()是射线,()是线段。

@#@@#@2、钟面上9时整,时针和分针成()角;@#@钟面上()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平角。

@#@@#@3、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4、1周角=()平角=()直角1平角=()直角@#@5、把下面这些角分别填入适当的圈里。

@#@@#@9203401150860150121013509006401600390990@#@锐角钝角直角@#@6、直角的()倍是360°@#@。

@#@@#@7、直角的一半是(),它是()角。

@#@@#@8、比直角的2倍少30°@#@的角是()。

@#@@#@9、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可以组成一个()角,@#@10、比210°@#@小()的角是平角。

@#@@#@11、角的大小与()有关。

@#@@#@二、“对号入座”选一选: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5分@#@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①一条直线长6厘米。

@#@@#@②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③钟面上4时整,分针和时针成钝角。

@#@@#@2、我们用的三角板上有一个( ),两个( );@#@我们戴的红领巾上有一个( ),两个( )。

@#@ @#@①锐角 ②直角 ③钝角④平角 ⑤周角@#@3、(  )﹥(  )﹥(  )﹥(  )﹥(  )@#@①平角 ②钝角  ③锐角  ④周角  ⑤直角@#@4、从3∶00走到3∶15,分针转动了(  )度。

@#@@#@①15  ②60  ③90  ④120  ⑤180@#@5、下面各角中,(  )度的角能用一副三角板画出来。

@#@@#@①5  ②10  ③15  ④20  ⑤25@#@三、“实践操作”显身手。

@#@56分@#@1、过A点画一条射线,再在这条射线上截取一段2厘米长的线段。

@#@@#@      @#@A·@#@@#@2、下面有四个点,经过其中两点画直线,你能画几条?

@#@画出来。

@#@@#@               ·@#@@#@           ·@#@@#@             ·@#@     ·@#@@#@3、

(1)以A点为顶点,画一

(2)画一个130度的角。

@#@@#@个55度的角。

@#@@#@A·@#@@#@       A·@#@ @#@4、下面的角是(  )度,以A为顶点,在这个角内画一个45度的角。

@#@@#@           A@#@5、量出下面各角分别是多少度,并在图上标出来。

@#@再写出它们各是什么角。

@#@@#@()()()()@#@6、右图中有()条射线,组成了@#@()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7、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不同的角,请拼出75°@#@、105°@#@、15°@#@的角。

@#@@#@8、左下图中,∠2=48°@#@,那么∠3=@#@@#@9、右图中,∠4=35°@#@,那么∠1=,∠2=@#@∠3=@#@10、连线@#@等于180°@#@周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小于180°@#@直角@#@等于360°@#@平角@#@等于90°@#@锐角@#@";i:

36;s:

8514: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汇总@#@1、3÷@#@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精确到十分位是()。

@#@@#@2、根据105×@#@24=2520,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

@#@ @#@@#@105×@#@0.24=() @#@ @#@ @#@ @#@ @#@1.05×@#@240=() @#@ @#@ @#@ @#@@#@ @#@@#@25.2÷@#@24=() @#@ @#@ @#@ @#@ @#@ @#@ @#@ @#@ @#@25.2÷@#@10.5=() @#@@#@3、在○里填上“>”、“<”或“=”。

@#@@#@8.53○8.53÷@#@0.990.36÷@#@100○0.01×@#@0.360.8×@#@1.8○1.8@#@4、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底相等,面积也相等,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6米,三角形的高是()米。

@#@@#@5、12÷@#@48=()@#@6、6.01千克=( @#@ @#@ @#@ @#@)克 @#@ @#@ @#@ @#@3平方米70平方分米=( @#@ @#@ @#@)平方米@#@1.3小时=( @#@ @#@ @#@)小时( @#@ @#@ @#@)分 @#@ @#@( @#@ @#@ @#@)小时=2小时45分@#@3小时15分=( @#@ @#@ @#@ @#@)小时1.8分=( )小时0.27小时=( @#@ @#@ @#@)分 @#@@#@7、5.04×@#@2.1的积是( @#@ @#@)位小数,22.6÷@#@0.33的商,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

@#@@#@8、16、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一个新数,与原数相差44.55,原数是( @#@ @#@ @#@ @#@ @#@ @#@ @#@)。

@#@@#@9、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3厘米、4厘米和5厘米,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 @#@ @#@ @#@ @#@)平方厘米。

@#@@#@@#@10、A÷@#@B=4.6,如果A扩大10倍,B不变,则商是( @#@ @#@ @#@ @#@ @#@ @#@)。

@#@@#@11、转动转盘,指针停在黄色区域的可能性是( @#@ @#@ @#@ @#@),如果转动60次,估计大约会有( @#@ @#@ @#@ @#@ @#@)次指针停在蓝色区域。

@#@@#@12、在○里填上>、<或=。

@#@@#@15.9÷@#@0.3○15.9 @#@ @#@6.7×@#@0.4○6.7 @#@ @#@a×@#@a○a@#@1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 @#@ @#@)平方厘米时,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7平方厘米。

@#@@#@14、比较大小。

@#@ @#@3÷@#@0.3○3×@#@0.3 @#@ @#@ @#@0.6×@#@0.5○0.6÷@#@2@#@15、5个2.05的和是( @#@ @#@ @#@ @#@ @#@ @#@)。

@#@ @#@ @#@ @#@( @#@ @#@ @#@ @#@ @#@ @#@ @#@)的1.5倍是48。

@#@@#@1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分别是4厘米和6厘米,其中一组对边的距离是4.5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 @#@ @#@)平方厘米。

@#@@#@1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相邻两条边长分别是4厘米和6厘米,如果较长边上的高是2厘米,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短边上的高是()厘米。

@#@@#@18、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30厘米,两条高分别是4厘米和6厘米。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9、根据“一种钢丝0.25米重0.2千克”@#@可以求出( @#@ @#@ @#@ @#@ @#@ @#@ @#@ @#@ @#@),列式是( @#@ @#@ @#@ @#@ @#@ @#@ @#@ @#@ @#@);@#@@#@也可以求出( @#@ @#@ @#@ @#@ @#@ @#@ @#@ @#@),列式是( @#@ @#@ @#@ @#@ @#@ @#@ @#@ @#@ @#@ @#@ @#@ @#@ @#@)。

@#@@#@20、小林的平均步长是0.7米,他从家到学校往返一趟走了820步,他家离学校( @#@ @#@ @#@ @#@)米。

@#@@#@21、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一个新数,与原数相差0.45,原数是( @#@ @#@ @#@ @#@ @#@ @#@ @#@)。

@#@@#@2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 @#@ @#@ @#@ @#@)平方厘米,斜边上的高是( @#@ @#@ @#@ @#@)厘米。

@#@@#@23、当a=3,b=1.5时,5.2a-3b=( @#@ @#@ @#@ @#@ @#@)。

@#@@#@24、小冬家养了a只黑兔,养的白兔比黑兔只数的4倍还多2只。

@#@养了( @#@ @#@ @#@)只白兔。

@#@@#@2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是12厘米,腰是a厘米,高是b厘米。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 @#@ @#@ @#@)厘米,面积是( @#@ @#@ @#@ @#@)平方厘米。

@#@@#@2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3.6㎡,它的底边是8.4㎝。

@#@它的高是( @#@ @#@ @#@ @#@)厘米。

@#@@#@27、梯形的面积是21.6平方厘米,它的高是5.4厘米,上底是1厘米,下底是( @#@ @#@ @#@ @#@ @#@ @#@)厘米.@#@28、有五张数字卡片,分别是10,8,9,11,12,如果从这五张卡片中任意抽取两张,相加的和是20的可能性是( @#@ @#@ @#@ @#@ @#@)@#@29、用4、5、6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则组成奇数的可能性是( @#@ @#@ @#@)。

@#@@#@30、一个三位小数近似值写作0.80,这个小数在取近似值以前最大是( @#@ @#@ @#@),最小是( @#@ @#@ @#@)@#@@#@31、奶奶今年a岁,小玲今年(a-50)岁,过3年后,奶奶和小玲相差(  )岁。

@#@@#@32、一个学生用计算器算题,在最后一步除以10,错误的乘以10了,因此得出的错误答案数是500,正确应该是(    )。

@#@@#@33、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的近似数是2.7,这个数最大是( @#@ @#@ @#@ @#@ @#@ @#@ @#@),最小是( @#@ @#@ @#@ @#@ @#@ @#@ @#@)。

@#@@#@34、用13.1减去6.9的差去除24.8,商是( @#@ @#@ @#@ @#@)。

@#@@#@35、一个梯形,高是7米,若上底和下底不变,高扩大2倍后,面积增加14平方米,那么原来梯形的面积是(  )@#@36、把一条橡筋分成两段,其中一段是另一段的5倍,那么较长的一段是原来这条橡筋的()。

@#@@#@37、当梯形的上底逐渐缩小到一点时,梯形就转化成( @#@ @#@ @#@ @#@);@#@当梯形的上底增大到与下底相等时,梯形就转化成( @#@ @#@ @#@ @#@ @#@)。

@#@@#@38、在(24-3x)÷@#@6中,x等于( @#@ @#@ @#@ @#@)时,结果是0;@#@等于( @#@ @#@ @#@)时,结果是1。

@#@@#@39、数学兴趣小组有女生x人,男生是女生的5倍,数学兴趣小组共有( @#@ @#@ @#@)人,男生比女生多( @#@ @#@ @#@)人。

@#@@#@40、在一道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45,其中减数比差大5.5。

@#@那么被减数是( @#@ @#@ @#@ @#@),差是( @#@ @#@ @#@ @#@)。

@#@@#@41、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 @#@ @#@ @#@ @#@ @#@),至少( @#@ @#@ @#@ @#@ @#@)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42、0.85×@#@0.06的积有( @#@ @#@ @#@ @#@ @#@ @#@)位小数,1.04×@#@17的积有( @#@ @#@ @#@ @#@ @#@ @#@)位小数。

@#@@#@二、解方程:

@#@@#@3.5X-X=17.52.6+3.4X=233.2(2x-3)=35.2@#@三、能简算的简算:

@#@@#@14.3÷@#@(7.3×@#@1.4-4.72)@#@四、求组合图形面积(单位:

@#@分米)@#@1、甲队人数是乙队人数的2倍,从甲队调12人到乙队后,甲队剩下来的人数比原乙队人数的一半还多15人。

@#@求甲、乙两队原有人数各多少人?

@#@@#@";i:

37;s:

6894:

"@#@…○……答……○……题……○……不……○……得……○……超……○……过……○……此……○……密……○……封……○……线…○…@#@学校班级 姓名座号@#@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卷(四)@#@(总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亲爱的同学:

@#@小学六年级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你一定学到了很多知识,下面的试题,你都会做吗?

@#@认真思考,细心作答,相信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每题2分,共24分)@#@1、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是一亿四千九百六十万千米,横线上的这个数写作(),省略这个数“亿”位后面的尾数大约是()亿千米。

@#@@#@2、知识竞赛中,如果加10分记作+10分,那么扣20分记作()分,@#@读作()分。

@#@@#@3、3的分数单位是(),去掉()个这样的单位后等于最小的质数。

@#@@#@4、4÷@#@()==0.25=()∶40=()%。

@#@@#@5、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何老师的身高175()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80公顷的是()公顷。

@#@2千克50克=()克@#@6、两个非0自然数a,b,,若2a=b,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a:

@#@b=():

@#@()@#@7、一种精密零件长是6毫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20∶1的图纸上,长应画()厘米。

@#@@#@8、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1,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内角是()度,它是一个()三角形。

@#@@#@9、聪聪有一元和5角的硬币32枚,共22元。

@#@聪聪有5角的硬币()枚。

@#@@#@10、2008年起至今国家暂时免征利息税,去年妈妈把10万元钱存入银行,存定期二年,年利率是4.15%,到期时,妈妈通过存款可多收入()元。

@#@@#@11、正方体棱长的总和是48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12、如右图所示,把底面直径是8厘米,高是20厘米@#@的圆柱切成若干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这个近似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对的打“√”,错的打“×@#@”)(5分)@#@1、侧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表面积也一定相等。

@#@()@#@2、李师傅做105个零件,有100个合格,合格率为100%。

@#@()@#@3、三位小数a精确到百分位是8.60,那么a最大为8.599。

@#@()@#@4、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成反比例。

@#@()@#@5、同底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比为1︰3。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5分)@#@1、下列各数量关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A、路程一定,时间和速度。

@#@B、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

@#@@#@C、运送一批货物,运走的吨数和剩下的吨数。

@#@D、买同样的书,应付的钱数与所买的本数。

@#@@#@2、25个8岁的小朋友中至少有()个小朋友是同一个月出生。

@#@@#@A、2B、3C、4D、5@#@3、一件衣服,按进价提高20%,再打八折出售,这笔生意()。

@#@@#@A、赔了B、赚了C、不赚也不赔D、无法确定@#@4、(如右图)一个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从它的一个顶点@#@处挖去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后,剩下物体表面积和@#@原来的表面积相比较,()。

@#@@#@A、大了B、小了C、不变D、无法确定@#@四、一丝不苟,巧妙计算(25分)(4+15+6)@#@1、直接写出得数。

@#@@#@1787-998=+0.25=×@#@=21÷@#@=@#@×@#@÷@#@×@#@=÷@#@÷@#@=×@#@12.1-1=+÷@#@=@#@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5——@#@@#@25×@#@32×@#@125÷@#@[(+)×@#@]×@#@2002@#@3、求未知数x。

@#@(6分)@#@3.8x+12-3x=60x∶0.5=∶×@#@(X-12)=8@#@五、操作与分析研究(9分)@#@1、量量、算算、画画。

@#@(下图是某区域示意图)(4分)@#@

(1)法院位于十字路口__________方向大约__________米处。

@#@(2分)@#@

(2)学校位于十字路口正东方向,离十字路口500米处,请用“▲”在途中画出“学校”的位置。

@#@(2分)@#@2下图是某学校教师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5分)@#@

(1)喜欢《走进科学》的老师占全体老师人数的( @#@ @#@ @#@)%。

@#@@#@

(2)喜欢( @#@ @#@ @#@)节目和( @#@ @#@ @#@ @#@)节目的人数差不多。

@#@@#@(3)喜欢( @#@ @#@ @#@ @#@ @#@)节目的人数最少。

@#@@#@(4)如果该学校有150名老师,那么喜欢新闻联播的老@#@师有( @#@ @#@ @#@)人。

@#@@#@六、活用知识,解决问题(26分)(5+5+5+5+6)@#@1、今年6月21日是农历中的“夏至”,这一天北京的白昼时间是一昼夜的。

@#@这一天北京的白天有多少小时?

@#@@#@2、一堆煤,第一次运走,还剩下60吨,第二次又运走20%,第二次运走多少吨?

@#@@#@…○……答……○……题……○……不……○……得……○……超……○……过……○……此……○……密……○……封……○……线……○…@#@3、把一块棱长10厘米的正方形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圆锥形铁块,这个圆锥形铁块的高约是多少厘米?

@#@(得数保留整数)@#@4、已知圆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如下图),圆的周长是6.28厘米,求长方形的长。

@#@@#@里程@#@收费(元)@#@3千米以下(含3千米)@#@6.00@#@3千米以上到8(含8)千米每增加1千米@#@2.00@#@8千米以上每增加1千米@#@3.00@#@到达目的地后每辆车加收燃油附加费@#@2.00@#@5、漳州市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表,请看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明明准备乘出租车外出,已知路程是10.5千米,请你帮明明算一算,到达目的地后她至少要付多少钱?

@#@(3分)@#@②聪聪乘同样的出租车总共付了21元,聪聪乘出租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2分)@#@";i:

38;s:

6459: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班别:

@#@姓名:

@#@学号:

@#@评分:

@#@@#@一、填空。

@#@(共19分,其中2、4、5、8、10每题1分,其余2分。

@#@)@#@1、1.05吨=()吨()千克3时48分=()时@#@2、3.15×@#@0.28的积有()位小数,76.14÷@#@1.8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

@#@@#@3、4.9565656……是()小数,可以简写成()。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4、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5、在8.03、0.83,8.03(。

@#@)、8.0(。

@#@)3(。

@#@)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6、一台拖拉机上午耕地a公顷,下午耕地b公顷,这台拖拉机一天工作8小时,平均每小时耕地()公顷。

@#@@#@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8、王芳的身份证号码是42010196712241179,他的出生年月日是()。

@#@@#@9、数字2、3、7、8可以组成()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其中,单数的可能性是(),双数的可能性是()。

@#@@#@10、观察一个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个面,最少能看到()个面。

@#@@#@11、在○里填上“>@#@”,“<@#@”或“=”。

@#@@#@4.91×@#@1.03○4.913.18×@#@0.97○3.18@#@5.64÷@#@1○5.645.19×@#@1○5.19@#@12、工人加工一批零件,10分钟做了25个,平均每做1个零件需要()分钟。

@#@@#@二、判断下面各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5分)@#@1、三角形的面积小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无限小数比有限小数大。

@#@()@#@3、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都是方程。

@#@()@#@4、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扩大10倍。

@#@()@#@5、因为2×@#@2=2²@#@,所以2×@#@a=a²@#@。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分)@#@1、两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其中一个因数。

@#@@#@①一定大于②一定小于③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2、一个长方形框架,把它拉成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比较()@#@①变大②变小③不变@#@3、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①一定②可能③不可能@#@4、老李a岁,小红(a-18岁),再过c年后,他们相差()岁。

@#@@#@①18②c③c-18@#@5、同一个立体圆形,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圆形()。

@#@@#@①不相同②相同③无法确定@#@四、计算。

@#@(31分)@#@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6分)@#@4.8÷@#@0.8=7.5-4.5=5.7+4.3=0.75÷@#@15=@#@1÷@#@0.25=1.2×@#@60=6÷@#@0.2=0.21×@#@4=@#@0.62÷@#@0.62-1=5+3.2÷@#@0.8=@#@7.5÷@#@2.5×@#@0=0.25×@#@4×@#@9=@#@2、用竖式计算。

@#@(最后一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9分)@#@23.5×@#@7.6=15.75÷@#@2.1=8÷@#@0.9=@#@验算:

@#@验算:

@#@验算:

@#@@#@3、解方程。

@#@(4分)@#@0.8×@#@(7.2+х)=7.926.2х-х=41.6@#@4、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8分)@#@2.65×@#@1.7+1.35×@#@1.723.4÷@#@7.8-2.1@#@0.75×@#@18÷@#@0.152.5×@#@3.2×@#@1.25@#@5、只列算式或方程,不用计算。

@#@(4分)@#@

(1)4减去一个数的4倍,差是0.12,求这个数。

@#@@#@

(2)9.07减去22.78除以3.4的商,差是多少?

@#@@#@五、动手实践。

@#@(10分)@#@1、⑴请你在图中画一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2分)@#@--------------@#@----------------@#@⑵画一画、量一量,算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分)@#@列式计算:

@#@@#@2、李明和刘军玩一个数字游戏,@#@如果右边的转盘指针指向2的@#@整倍数就是李明获胜,如果指针@#@指向3的整倍数就是刘军获胜,@#@请你在右图填上适当的数字,使@#@这个游戏对双方都公平。

@#@(4分)@#@六、解决问题。

@#@(31分)@#@1、看图列方程(4分)@#@①XXX4545@#@列式:

@#@@#@180@#@@#@X千克@#@②梨:

@#@@#@200千克@#@苹果:

@#@@#@列式:

@#@@#@2、列式解答。

@#@(27分)@#@⑴每个纸箱最多可装苹果15千克,果园里摘下的苹果有680千克,需这样的纸箱多少个?

@#@(5分)@#@⑵一只蜜蜂0.5小时飞行9.3千米,一只蝴蝶每小时飞行7.75千米,一只蜜蜂每小时飞行的速度是蝴蝶的多少倍?

@#@(5分)@#@⑶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共收蔬菜440千克,它的底是12.5米,高是5.5米,平均每平方米收蔬菜多少千克?

@#@(5分)@#@⑷故宫的面积是72万平方米,比天安门广场面积的2倍少16万平方米,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列方程解答)(5分)@#@⑸下面是某车间五位工人每天生产零件个数的统计图。

@#@(7分)@#@单位:

@#@个@#@@#@160152@#@140138136@#@120@#@100@#@8060@#@6040@#@40@#@20@#@0@#@ABCDE@#@①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分)@#@②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4分)@#@③用哪个数据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2分)@#@";i:

39;s:

10167:

"@#@2016小学五年级下册正方体和长方体总复习及答案@#@【知识点回顾1】@#@【练习1】填空题@#@

(1)水池能装多少水的问题,是求水池的()@#@

(2)制作20个长方体包装盒的用料,是要求包装盒的()@#@(3)油漆长方体立柱,是求立柱的()@#@(4)石头放入有水玻璃杯中,水面上升的问题,是求()@#@(5)给游泳池贴瓷砖,是要求()@#@【练习2】判断题@#@1一个木箱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2、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3、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4、用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5、体积单位的进率都是1000。

@#@()@#@6、把一个正方体的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后虽然它的形状变了,但是它的体积不变。

@#@()@#@7、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体积就扩大6倍。

@#@()@#@【练习3】选择题@#@1、一个鱼缸的长8分米,宽6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最大占地面积是()平方分米@#@A24B48C32@#@2、把一块长方体木头锯成两个小长方体后表面积比以前()@#@A减少了B增加了C不变@#@3、如果正方体鱼缸的棱长之和为36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A27B3C9D12@#@【练习4】计算题@#@1.长方体的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

@#@@#@棱长总和:

@#@@#@表面积:

@#@@#@体积:

@#@@#@2.正方体的棱长0.8分米。

@#@@#@棱长总和:

@#@@#@表面积:

@#@@#@体积:

@#@@#@【知识点回顾2】@#@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立方米=()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升=()毫升@#@【练习2】填空题@#@1、计量一个长方体的棱长用()单位,计量它的表面积用()单位,计量它的体积用()单位。

@#@@#@2、一辆汽车油箱的容积大约是72()。

@#@@#@3、数学书的体积大约是320()。

@#@@#@4、一个长方体长3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

@#@@#@5、3.05立方米=()立方分米60毫升=()升@#@0.8升=()立方厘米760平方分米=()平方米@#@7.02立方分米=()立方厘米8020立方分米=()立方米@#@4.5升=()毫升=()立方厘米@#@86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升@#@【提高训练】@#@1.给小金鱼的和小乌龟做无盖的家各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  @#@2.给这个火柴盒的四周贴一层包装纸,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

@#@@#@3.

(1)如果在鱼缸中加入15升的水,水面的高度应是多少分米?

@#@@#@

(2)小金鱼回到它的新家,发现水面上升0.4分米,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4.两个同学把做好的同样鱼缸拼在一起(如下图),它的表面积和体积与原来的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较有什么变化?

@#@@#@5.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把它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

@#@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6.

(1)做一个盒子要用多少材料?

@#@

(2)这个牛奶盒的体积是多少?

@#@@#@7.一长方体铁皮油箱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制造一个这样的油箱至少要用多少铁皮?

@#@如果每升油重0.68千克,这个油箱能装油多少千克?

@#@@#@8.假如你是一位设计师,请你设计如下图的游泳池。

@#@@#@

(1)游泳池占地面积是多少?

@#@@#@

(2)游泳池的容积是多少?

@#@@#@(3)游泳池中的水有多少立方米?

@#@@#@(4)游泳池内四周和底部的面积有多大?

@#@@#@(5)有20个工人参加挖池,如果每人每天挖5方(立方米)土,几天可以挖完?

@#@@#@(6)如果给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部贴上边长为0.5米的正方形瓷砖,需要购买多少块?

@#@@#@(7)这个游泳池的进水管每分钟进水1500L,装到1.2米深的水需要多少分钟?

@#@@#@小学五年级下册正方体和长方体总复习答案@#@【练习1】填空题@#@

(1)水池能装多少水的问题,是求水池的(容积)@#@

(2)制作20个长方体包装盒的用料,是要求包装盒的(表面积)@#@(3)油漆长方体立柱,是求立柱的(表面积)@#@(4)石头放入有水玻璃杯中,水面上升的问题,是求(体积)@#@(5)给游泳池贴瓷砖,是要求(表面积)@#@【练习2】判断题@#@1一个木箱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X)@#@2、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X)@#@3、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X)@#@4、用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X)@#@5、体积单位的进率都是1000。

@#@(X)@#@6、把一个正方体的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后虽然它的形状变了,但是它的体积不变。

@#@(√)@#@7、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体积就扩大6倍。

@#@(X)@#@【练习3】选择题@#@1、一个鱼缸的长8分米,宽6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最大占地面积是(B)平方分米@#@A24B48C32@#@2、把一块长方体木头锯成两个小长方体后表面积比以前(B)@#@A减少了B增加了C不变@#@3、如果正方体鱼缸的棱长之和为36厘米,它的体积是(A)立方厘米@#@A27B3C9D12@#@【练习4】计算题@#@1.长方体的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

@#@@#@棱长总和:

@#@(4+3+2)*4=45厘米@#@表面积:

@#@(4*3+3*2+4*2)=52平方厘米@#@体积:

@#@4*3*2=24立方厘米@#@2.正方体的棱长0.8分米。

@#@@#@棱长总和:

@#@0.8*12=9.6分米@#@表面积:

@#@0.8*0.8*6=3.84平方分米@#@体积:

@#@0.8*0.8*0.8=0.512立方分米@#@【知识点回顾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练习2】填空题@#@1、计量一个长方体的棱长用(长度)单位,计量它的表面积用(面积)单位,计量它的体积用(体积)单位。

@#@@#@2、一辆汽车油箱的容积大约是72(升)。

@#@@#@3、数学书的体积大约是320(立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长3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24厘米)。

@#@@#@5、3.05立方米=(3050)立方分米60毫升=(0.06)升@#@0.8升=(800)立方厘米760平方分米=(7.6)平方米@#@7.02立方分米=(7020)立方厘米8020立方分米=(8.02)立方米@#@4.5升=(4500)毫升=(4500)立方厘米@#@86立方厘米=(0.086)立方分米=(0.086)升@#@【提高训练】@#@1.给小金鱼的和小乌龟做无盖的家各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小鱼:

@#@(5*3+3*2)*2+5*2=52平方分米V=5*3*2=30立方分米@#@小龟:

@#@3*3*5=45平方分米V=3*3*3=27立方分米@#@2.给这个火柴盒的四周贴一层包装纸,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

@#@@#@(6*1+6*4)*2=60平方厘米@#@3.

(1)如果在鱼缸中加入15升的水,水面的高度应是多少分米?

@#@@#@15÷@#@5÷@#@2=1.5分米@#@

(2)小金鱼回到它的新家,发现水面上升0.4分米,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上升的这部分容积是小金鱼的体积@#@4.两个同学把做好的同样鱼缸拼在一起(如下图),它的表面积和体积与原来的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较有什么变化?

@#@@#@体积不变,表面积减少了4*4*2=32平方分米@#@5.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把它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

@#@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2÷@#@4=3厘米@#@12*3*3=108立方厘米@#@6.

(1)做一个盒子要用多少材料?

@#@

(2)这个牛奶盒的体积是多少?

@#@@#@

(1)S=(ab+ah+bh)*2=(7*4+7*10+4*10)*2=276平方厘米@#@

(2)V=abh=7*4*10=280立方厘米@#@7.一长方体铁皮油箱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制造一个这样的油箱至少要用多少铁皮?

@#@如果每升油重0.68千克,这个油箱能装油多少千克?

@#@@#@S=(5*4+3*4+5*3)*2=94平方分米@#@V=5*4*3=60立方分米@#@60*0.68=40.8千克@#@8.假如你是一位设计师,请你设计如下图的游泳池。

@#@@#@

(1)游泳池占地面积是多少?

@#@@#@25*10=250平方米@#@

(2)游泳池的容积是多少?

@#@@#@25*10*2=500立方米@#@(3)游泳池中的水有多少立方米?

@#@@#@25*10*1.2=300立方米@#@(4)游泳池内四周和底部的面积有多大?

@#@@#@25*10+(25*2+2*10)*2=390平方米@#@(5)有20个工人参加挖池,如果每人每天挖5方(立方米)土,几天可以挖完?

@#@@#@500÷@#@(20*5)=5(天)@#@(6)如果给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部贴上边长为0.5米的正方形瓷砖,需要购买多少块?

@#@@#@390÷@#@(0.5*0.5)=1560(块)@#@(7)这个游泳池的进水管每分钟进水1500L,装到1.2米深的水需要多少分钟?

@#@@#@1.2*25*10=300立方米@#@300立方米=300000升@#@300000÷@#@1500=200(分钟)@#@9@#@";i:

40;s:

6522:

"第二章因数与倍数@#@一、因数与倍数的关系@#@【知识点1】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

@#@只能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不能说是谁是因数,谁是倍数。

@#@@#@【知识点2】倍数因数只考虑正数。

@#@小数、分数等不讨论倍数、因数的问题。

@#@@#@【知识点3】没有前提条件确定倍数与因数:

@#@@#@例如:

@#@36的因数有()。

@#@@#@确定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我们应该从1的乘法口诀一次找出。

@#@如:

@#@1×@#@36=36、2×@#@18=36、3×@#@12=36、4×@#@9=36、6×@#@6=36因此36的所有因数为:

@#@1、2、3、4、6、9、12、18、36。

@#@重复的和相同的只算一个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他本身。

@#@@#@例如:

@#@7的倍数()。

@#@@#@确定一个数的倍数,同样依据乘法口诀,如:

@#@1×@#@7=7、2×@#@7=14、3×@#@7=21、4×@#@7=28、5×@#@7=35……还有很多。

@#@@#@因此7的倍数有:

@#@7、14、21、28、35、42……@#@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他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知识点4】有前提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倍数与因数@#@例如:

@#@25以内5的倍数有(5、10、15、20、25)。

@#@特别注意前提条件是25以内!

@#@@#@例如:

@#@5、1、20、35、40、10、140、2@#@以上各数中,是20的因数的数有();@#@是20的倍数的数有();@#@既是20的倍数又是20的因数的数有()。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20的因数有哪些,然后在上面的数中一次找出,特别注意没有在以上数字中出现的因数是不能填入括号的!

@#@@#@【知识点5】关于倍数因数的一些概念性问题@#@1、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他本身。

@#@@#@2、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他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1是任一自然数(0除外)的因数。

@#@也是任一自然数(0除外)的最小因数。

@#@@#@4、一个数的因数最少有1个,这个数是1。

@#@除1以外的任何整数至少有两个因数(0除外)。

@#@@#@5、一个数的因数都小于等于他本身,一个数的倍数都大于等于他本身。

@#@@#@6、一个数的最小倍数=一个数的最大因数=这个数@#@二、2,3,5的倍数的特征@#@【知识点1】2、3、5的倍数特征@#@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例如:

@#@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2、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例如:

@#@5、30、405都能被5整除。

@#@@#@3、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例如:

@#@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4、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例如:

@#@80、20、70、130等。

@#@@#@5、个位上是0且各位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和5的倍数。

@#@例如:

@#@120、90、180、270等。

@#@@#@6、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也就是说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因此在自然数中,除了奇数就是偶数)@#@7、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无论多少个偶数相加都是偶数@#@偶数个奇数相加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知识点2】一些特殊数的倍数的特征@#@1、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但是,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2、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整除,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

@#@例如:

@#@16、404、1256都是4的倍数。

@#@@#@3、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25整除,这个数就是25的倍数。

@#@例如:

@#@50、325、500、1675都是25的倍数。

@#@@#@4、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是8(或125)的倍数。

@#@例如:

@#@1168、4600、5000、12344都是8的倍数,1125、13375、5000都是125的倍数。

@#@@#@5、如果a和b都是c的倍数,那么a-b和a+b一定也是c的倍数@#@6、如果a是c的倍数,那么a乘以一个数(0除外)后的积也是c的倍数@#@三、质数和合数@#@【知识点1】质数和合数的相关定义@#@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3、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4、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两个因数)、合数(大于两个因数)和1(1个因数)。

@#@@#@5、100百以内的质数: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共25个。

@#@@#@6、除2以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除2以外任意两个质数的和都是偶数@#@7、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质数×@#@质数=合数合数×@#@合数=合数质数×@#@合数=合数@#@【知识点2】分解质因数(相加和相乘)@#@把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叫做15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应该从最小的质数开始试积,直到每个因数都是质数时为止。

@#@@#@例如:

@#@24=2×@#@1224=3×@#@8@#@2×@#@6因此24=2×@#@2×@#@2×@#@32×@#@4@#@2×@#@32×@#@2@#@42=

(2)+(40)=(3)+(39)=(5)+(37)@#@×@#@×@#@√@#@";i:

41;s:

961: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目录@#@第一单元负数@#@1、负数的认识、写法@#@@#@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1.圆柱@#@1.1圆柱的认识@#@1.2圆柱的表面积@#@1.3圆柱的体积  @#@2.圆锥@#@2.1圆锥的认识@#@2.2圆锥的体积@#@第三单元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1比例的意义@#@1.2比例的基本性质@#@1.3解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2.1成正比例的量@#@2.2成反比例的量@#@3、比例的应用@#@3.1比例尺@#@3.2图形有放大与缩小@#@3.3用比例解决问题@#@第四单元统计@#@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1、数与代数@#@1.1数的认识@#@1.2数的运算@#@1.3式与方程@#@1.4常见的量@#@1.5比的比例@#@1.6数学思考@#@2、空间与图形@#@2.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2图形与变换@#@2.3图形与位置@#@3、统计与可能性@#@4、综合应用@#@";i:

42;s:

8669: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

@#@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

@#@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

@#@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

@#@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

@#@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

@#@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

@#@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师准备计数器。

@#@@#@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多媒体课件演示主题图中的中国6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理、文化的图片,伴音介绍我国国情,然后通过特写镜头推出6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

@#@由学生提出问题,得到了那些信息?

@#@发现了什么?

@#@揭示课题:

@#@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1.以北京市人口数为例,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13819000这个数。

@#@@#@2.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问题:

@#@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

@#@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问题:

@#@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

@#@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

@#@(板书“万”。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

@#@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

@#@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

@#@百万、千万、亿。

@#@@#@3.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问题:

@#@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

@#@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师说明:

@#@@#@

(1)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教师对着计数单位,在上边板书数位;@#@(师边讲解边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2)同一个数放在不同数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不同的.如数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写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写在万位上呢?

@#@写在千万位上呢?

@#@写在亿位上呢?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师进一步整理数位顺序表)(说明:

@#@还有比亿更大的数,今后我们再写)@#@5.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

(1)教学万级数的读法@#@①在算盘上拨出二十八,问:

@#@这个数在个级,表示多少?

@#@(二十八)@#@②将二十八移到万级,问:

@#@这个数在万级,表示多少?

@#@(二十八万)@#@③在算盘上拨出三千零七十万,让学生试读.@#@④读出下面各数(出示投影)@#@470000308000040500000@#@ 470000读作:

@#@四十七万@#@40500000读作:

@#@三百零八万@#@40500000读作:

@#@四千零五十万@#@⑤小组讨论:

@#@说一说万级的数的读法和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万级数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不同点:

@#@万级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⑥练习:

@#@读出下面各题:

@#@34和340000348和34800003004和30040000(强调:

@#@每级中间连续有2个0只读1个.)@#@

(2)教学含有两级数的读法(出示课件“亿以内数的读法”)。

@#@@#@①先在数位顺序表上出示20000,让学生读出来.再将个级写成4600,请学生完整试读24600、@#@②先出示6400000,让学生读出来,再试读6407000,问:

@#@这个数中的4个0都在什么位置?

@#@怎么读的?

@#@(数中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③让学生读出30040,再试读10030040@#@10030040读作:

@#@一千零三万零四十@#@问:

@#@10030040共有5个0,前4个0共读出几个?

@#@(师指出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④练习:

@#@读出下面各数@#@5692004008050028000075@#@569200读作:

@#@五十六万九千二百@#@40080500读作:

@#@四千零八万零五百(师问:

@#@40080500所读的零是指哪几个0?

@#@)@#@28000075读作:

@#@二千八百万零七十五(师问:

@#@为什么4个0只读1个?

@#@)@#@⑤总结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略.看书P3并体会一亿有多大。

@#@@#@三、课堂练习@#@1.读出下面每组数:

@#@@#@25和25┆0000250和┆2500000@#@2005┆和20005┆00002050和2050┆0000@#@2.先说出下面每一个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再读出来。

@#@@#@3┆2680164┆5800520┆5000@#@47┆0050307┆08003060┆0900@#@10┆4070120┆06051┆0000┆0000@#@3.教师说明:

@#@改革20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读出下面各题中的数:

@#@(投影)@#@

(1)1993年,我国天然石油开采8130000吨,1997年增加到12840000吨。

@#@@#@

(2)1994年,我国煤炭开采12350000吨,到1996年,煤炭开采21500000。

@#@.@#@(3)1993年,我国市内电脑交换机有10360000门.@#@(4)1994年,我国生产照像机42900000架@#@四、师生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

@#@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五、布置作业(略)@#@板书设计:

@#@@#@①先读万级再读个级@#@读高位读低位@#@②万级的数按个级的读法来读@#@读后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0不读,其他数位有1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和正确读出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并学习按级读亿以内的数。

@#@@#@在教学过程中,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然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需要学习比万更大的数,引出新课题。

@#@@#@新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利用学生在算盘上拨珠,学习新的计数单位,并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亿以内数位顺序表和按四位分级。

@#@@#@第二部分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先学习只有万级的数,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后面加读一个“万”字,再学习含有两级的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并突出哪些0该读,哪些0不该读这一读数中的难点。

@#@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读数规则。

@#@@#@本节课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使学生在课内逐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教后反思】:

@#@@#@数学是理性的、抽象的。

@#@怎么把这些理性的、抽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吸引学生?

@#@我认为首先就应把“情感教学”吸纳进我们的数学课堂。

@#@在这节课的开始,主题图中的中国6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理、文化的图片、伴音,深深打动了孩子们,他们的情绪高涨,学习主动性被激发。

@#@学生在积极主动地交流、探讨中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法。

@#@然后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统计到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浪费的数据,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同时心灵被震撼,意识到了我国国情的必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被激发。

@#@@#@";i:

43;s:

3811:

"人教版2016——2017学年五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测试卷@#@(测试时间:

@#@80分钟满分:

@#@100分)@#@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做()。

@#@@#@2、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或()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例如:

@#@@#@@#@7、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

@#@如的分数单位是()。

@#@@#@8、把下列各分数改写成小数@#@=()=()=()@#@=()=()=()@#@9、把一根7米长的绳子对折、对折再对折,每段绳子长()米,每段绳子占全长的()。

@#@@#@10、把3千克的西红柿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千克。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6、真分数都小于1。

@#@ @#@    ()@#@7、带分数一定比假分数大。

@#@         ()@#@8、分数中分子和分母都是大于零的自然数。

@#@ @#@ @#@ @#@()@#@9、=c中,b不能为0。

@#@         ()@#@10、最小的假分数等于1。

@#@         ()@#@三、按要求回答问题(11分)@#@1、给下列各数分类(7分)@#@15@#@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2、在○里填上“<@#@、=、>@#@”。

@#@(4分)@#@四、比大小(12分)@#@1、把下面各组数约分并比较大小。

@#@@#@和和@#@2、把下面各组数通分并比较大小。

@#@@#@和和@#@五、解决问题(第1题4分,其余每题5分;@#@共34分)@#@1、一本书有98页,小明已经看了43页,剩下的页数占这本书总页数的几分之几?

@#@@#@@#@2、刘庄清理一条河道,上午清理了千米,下午清理了千米。

@#@这一天一共清理@#@了多少千米?

@#@上午比下午少清理多少千米?

@#@@#@@#@3、王大伯在一块菜地里种蔬菜.种的茄子、番茄、辣椒分别占了这块地的、、@#@番茄和辣椒一共占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辣椒比茄子多种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4、汽车站内每隔3分钟发一辆公交车,4分钟发一辆中巴车,从上午7时开始两种汽车同时发车,1小时后(不包括7点发的车)共有几次是公交车和中巴车同时发车的?

@#@@#@5、已知某小学五年级学生超过100人,而不足140人。

@#@将他们按每组12人分组,多3人;@#@按每组8人分,也多3人。

@#@这个学校五年级有多少学生?

@#@@#@ @#@6.工程队修一条4千米长的公路,12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平均每天修这条公路的几分之几?

@#@@#@  @#@ @#@ @#@7.学校买来一些文艺书和科技书,其中文艺书有360本,科技书有120本.@#@

(1)文艺书本数是科技书本数的几倍?

@#@@#@ @#@

(2)科技书本数是文艺书本数的几分之几?

@#@@#@ @#@  @#@(3)科技书本数占买来新书总数的几分之几?

@#@@#@  @#@(4)文艺书本数占买来新书总数的几分之几?

@#@@#@5@#@";i:

44;s:

21908:

"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倍数与因数知识点易错点汇总@#@一、倍数与因数的关系@#@【知识点1】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

@#@@#@例如:

@#@6是倍数、3和2是因数。

@#@(×@#@)改正:

@#@6是3和2的倍数,3和2是6的因数。

@#@@#@练习:

@#@@#@

(1)8×@#@5=40,()和()是()的因数,()是()和()的倍数。

@#@@#@

(2)因为36÷@#@9=4,所以()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3)在18÷@#@6=3中,18是6的(),3和6是()的()。

@#@@#@(4)在14÷@#@7=2中,()能被()整除,()能整除(),()是()的倍数,()是()的因数。

@#@@#@(5)若A÷@#@B=C(A、B、C都是非零自然数),则A是B的()数,B是A的()数。

@#@@#@(6)如果A、B是两个整数(B≠0),且A÷@#@B=2,那么A是B的,B是A的。

@#@@#@(7)判断并改正:

@#@因为7×@#@6=42,所以42是倍数,7是因数。

@#@()@#@因为15÷@#@5=3,所以15和5是3的因数,5和3是15的倍数。

@#@()@#@5是因数,15是倍数。

@#@() @#@甲数除以乙数,商是15,那么甲数一定是乙数的倍数。

@#@    ()@#@(8)甲数×@#@3=乙数,乙数是甲数的()。

@#@@#@A、倍数B、因数C、自然数@#@【知识点2】倍数因数只考虑整数数,小数、分数等不讨论倍数、因数的问题。

@#@@#@例如:

@#@0.6×@#@5=3,虽然可以表示0.6的5倍是3但是,0.6是小数是不讨论倍数因数问题。

@#@@#@因此类似的:

@#@因为0.6×@#@5=3,所以3是0.6和5的倍数。

@#@是错误的说法。

@#@@#@练习:

@#@@#@

(1)有5÷@#@2=2.5可知()@#@A、5能被2除尽B、2能被5整除C、5能被2整除D、2是5的因数,5是2的倍数@#@

(2)36÷@#@5=7……1可知()@#@A、5和7是36的因数B、5能整除36C、36能被5除尽D、36是5的倍数@#@(3)属于因数和倍数关系的等式是()@#@A、2×@#@0.25=0.5B、2×@#@25=50C、2×@#@0=0@#@【知识点3】没有前提条件确定倍数与因数@#@例如:

@#@36的因数有()。

@#@@#@确定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我们应该从1的乘法口诀一次找出。

@#@如:

@#@1×@#@36=36、2×@#@18=36、3×@#@12=36、4×@#@9=36、6×@#@6=36因此36的所有因数为:

@#@1、2、3、4、6、9、12、18、36重复的和相同的只算一个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他本身。

@#@@#@例如:

@#@7的倍数()。

@#@@#@确定一个数的倍数,同样依据乘法口诀,如:

@#@1×@#@7=7、2×@#@7=14、3×@#@7=21、4×@#@7=28、5×@#@7=35……还有很多。

@#@@#@因此7的倍数有:

@#@7、14、21、28、35、42……@#@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他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练习:

@#@@#@

(1)20的因数有:

@#@@#@

(2)45的因数有:

@#@@#@(3)24的倍数有:

@#@@#@(4)17的倍数有:

@#@@#@(5)下面的数,因数个数最多的是()。

@#@@#@A、18B、36C、40@#@(6)判断并改正:

@#@14比12大,所以14的因数比12的因数多()@#@1是1,2,3,4,5…的因数()@#@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12是4的倍数,8是4的倍数,12与8的和也是4的倍数。

@#@()@#@凡是8的倍数也一定是2的倍数。

@#@()@#@(7)幼儿园里有一些小朋友,王老师拿了32颗糖平均分给他们,正好分完。

@#@小朋友的人数可能是多少?

@#@@#@(8)小红到超市买日记本,日记本的单价已看不清楚,他买了3本同样的日记本,售货员阿姨说应付35元,小红认为不对。

@#@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知识点4】有前提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倍数与因数@#@例如:

@#@25以内5的倍数有(5、10、15、20、25)。

@#@特别注意前提条件是25以内!

@#@@#@例如:

@#@5、1、20、35、40、10、140、2@#@以上各数中,是20的因数的数有();@#@是20的倍数的数有();@#@既是20的倍数又是20的因数的数有()。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20的因数有哪些,然后在上面的数中一次找出,特别注意没有在以上数字中出现的因数是不能填入括号的!

@#@@#@练习:

@#@@#@

(1)100以内19的倍数有:

@#@@#@

(2)在4,6,8,10,12,16,18,20,22,24,28,32,36中@#@4的倍数:

@#@36的因数:

@#@@#@(3)一个数既是6的倍数,又是60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4)用1、5、6、8、9组成的数中,是3的倍数的数有是2的倍数的数有@#@。

@#@@#@【知识点3】关于倍数因数的一些概念性问题@#@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他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他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1是任一自然数(0除外)的因数。

@#@也是任一自然数(0除外)的最小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最少有1个,这个数是1。

@#@除1以外的任何整数至少有两个因数(0除外)。

@#@@#@一个数的因数都小于等于他本身,一个数的倍数都大于等于他本身。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一个数的最大因数=这个数@#@练习:

@#@@#@

(1)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最小的倍数是(),()最大的倍数。

@#@@#@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

@#@@#@(3)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

@#@@#@(4)判断并改正:

@#@一个数的因数都比他的倍数小。

@#@()@#@1是所有的自然数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一定小于他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他的因数大。

@#@()@#@任何一个数的倍数个数一定比因数个数多。

@#@()@#@二、2、3、5的倍数的特征@#@【知识点1】2、3、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例如:

@#@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例如:

@#@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例如:

@#@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例如:

@#@80、20、70、130等。

@#@@#@个位上是0且各位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和5的倍数。

@#@例如:

@#@120、90、180、270等。

@#@@#@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也就是说是2的倍数的数也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也叫做奇数。

@#@(因此在自然数中,除了奇数就是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 @#@ @#@ @#@偶数-偶数=偶数 @#@ @#@ @#@ @#@ @#@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 @#@ @#@ @#@偶数-奇数=奇数 @#@ @#@ @#@ @#@ @#@ @#@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 @#@ @#@ @#@奇数-偶数=奇数 @#@ @#@ @#@ @#@ @#@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无论多少个偶数相加都是偶数@#@偶数个奇数相加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练习:

@#@@#@

(1)在27、68、44、72、587、602、431、800中,把奇数和偶数分别填在相应的圈内。

@#@@#@奇数偶数@#@

(2)按要求填数。

@#@@#@3的倍数:

@#@2,3,1,74 ,86,46。

@#@@#@2和3的倍数:

@#@4,1,6,4,9 @#@ @#@ @#@, @#@5 @#@ @#@ @#@ @#@ @#@ @#@, @#@6。

@#@@#@2、3和5的倍数:

@#@0,2。

@#@@#@(3)写出5个3的倍数的偶数:

@#@写出3个5的倍数的奇数:

@#@@#@(4)猜猜我是谁。

@#@@#@我比10小,是3的倍数,我可能是()。

@#@@#@我在10和20之间,又是3和5的倍数,我是()。

@#@@#@我是一个两位数且是奇数,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的和是18,我是()。

@#@@#@(5)一个六位数548□□□能同时被3、4、5整除,这样的六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

@#@@#@一个四位数698,如果在个位上填上数字()。

@#@那么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17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249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6)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到合适的位置。

@#@@#@435、27、65、105、216、720、18、35、40@#@2的倍数();@#@3的倍数();@#@@#@3的倍数();@#@2、5的倍数();@#@@#@2、3的倍数();@#@2、3、5的倍数()。

@#@@#@(7)同时是2和3的倍数中,最小的是(),两位数中最大的是()。

@#@@#@(8)能同时被2、3和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__,最大两位数是__,最小两位数是___,最大三位数是__。

@#@@#@(9)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72,这三个偶数分别是()、()和()。

@#@@#@(10)226至少增加( @#@ @#@ @#@ @#@)就是3的倍数,至少减少( @#@ @#@ @#@ @#@ @#@ @#@)就是5的倍数。

@#@@#@(11)用5、6、8排成一个三位数且是2的倍数,再排成一个三位数,使他有因数5,各有几种排法?

@#@这些数中有3的倍数吗?

@#@@#@(12)在()里填上一个数,使87()是3的倍数,共有()种填法。

@#@@#@A、1B、2C、3D、4@#@最小的四位奇数比最大的三位偶数大()。

@#@@#@A、113B、13C、3@#@AB是一个三位数,已知A+B=14,且AB是3的倍数,中可能填的数有()个。

@#@@#@A、1B、2C、3D、4@#@(13)判断并改正:

@#@两个奇数的和,可能是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2.()@#@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是3的倍数的数一定是9的倍数,是9的倍数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偶数的因数一定比奇数的因数多。

@#@(  )@#@【知识点2】一些特殊数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但是,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整除,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

@#@例如:

@#@16、404、1256都是4的倍数。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25整除,这个数就是25的倍数。

@#@例如:

@#@50、325、500、1675都是25的倍数。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是8(或125)的倍数。

@#@例如:

@#@1168、4600、5000、12344都是8的倍数,1125、13375、5000都是125的倍数。

@#@@#@如果a和b都是c的倍数,那么a-b和a+b一定也是c的倍数@#@如果a是c的倍数,那么a乘以一个数(0除外)后的积也是c的倍数@#@练习:

@#@@#@

(1)五位数□153□能同时被5和9整除,这样的六位数有()、()。

@#@@#@

(2)六位数□1576□能同时被55整除,这样的六位数有()、()。

@#@@#@(3)一个比20小的偶数,他有因数3,又是4的倍数,这个数是()。

@#@@#@【知识点3】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由于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而且最大的因数是这个数本身,最小的因数都是1.因此,几个数公共的因数也只考虑其最大的公共因数,而不考虑最小的公共因数。

@#@@#@例如:

@#@12、16、18的最大公因数@#@公共得因数有:

@#@1、2@#@12的因数有:

@#@1、2、3、4、6、12@#@16的因数有:

@#@1、2、4、8、16@#@18的因数有:

@#@1、2、3、6、9、18@#@因此12、16、18的最大的公共因数即最大公因数是:

@#@2@#@练习:

@#@@#@

(1)12的约数有();@#@18的约数有();@#@其中()是12和18的公约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

(2)求下面数的最大公约数@#@24和3654和727和6312、18、36@#@(3)长180厘米,宽45厘米,高18厘米的木料,能锯成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木块(不余料)多少块?

@#@@#@(4)动物园的饲养员给三群猴子分花生,如只分给第一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2粒;@#@如只分给第二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5粒;@#@如只分给第三群,则每只猴子可得20粒.那么平均给三群猴子,每只可得多少粒.@#@同样由于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但其最小的倍数是他本身,因此在求几个数的公倍数时只能考虑其最小的公共倍数。

@#@@#@例如:

@#@2、4、5的最小公倍数@#@2的倍数有: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的倍数有:

@#@4、8、12、16、20、24、28、32、36、40、……@#@5的倍数有:

@#@5、10、15、20、25、30、35、40、……@#@公共的倍数有:

@#@20、40……所以2、4、5的最小公倍数是:

@#@20@#@练习:

@#@@#@

(1)写出100以内的4的倍数有();@#@100以内的6的倍数有();@#@它们的公倍数有();@#@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2)210与330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约数的_____倍.@#@(3)是2、3、5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一个数是5的倍数,又有因数3,也是7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

@#@@#@(4)求下面数的最小公倍数@#@12和1813和1113.和656、7、21@#@(5)一串珠子,5粒5粒数,6粒6粒数,7粒7粒数,8粒8粒数都正好数完,这串珠子至少有多少粒?

@#@@#@(6)在1~1999中的自然数中,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一共有多少个?

@#@@#@(7)能被3、7、8、11四个数同时整除的最大六位数是多少?

@#@@#@(8)一堆棋子,6个6个地数余4个,9个9个地数余4个,10个10个地数余8个,这堆棋子至少有多少个?

@#@@#@(10)判断并改正:

@#@有因数2,同时又是5的倍数的数一定是10的倍数。

@#@()@#@三、质数和合数@#@【知识点1】质数和合数的相关定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两个因数)、合数(大于两个因数)和1(1个因数)。

@#@@#@100百以内的质数: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共25个。

@#@@#@除1以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除1以外任意两个质数的和都是偶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质数×@#@质数=合数合数×@#@合数=合数质数×@#@合数=合数@#@练习:

@#@@#@

(1)像2、3、5、7这样的数都是(),像10、6、30、15这样的数都是()。

@#@@#@

(2)20以内的质数有(),合数有()。

@#@@#@(3)自然数()除外,按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和()。

@#@@#@(4)在16、23、169、31、27、54、102、111、97、121这些数中,()是质数,()是合数。

@#@@#@(5)用A表示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A2必定是()。

@#@A+A必定是()。

@#@@#@(6)一个四位数,个位上的数是最小的质数,十位上是最小的自然数,百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最高位上是最小的合数,这个数是( @#@ @#@ @#@ @#@ @#@ @#@)。

@#@@#@(7)两个连续的质数是( @#@ @#@)和( @#@ @#@);@#@两个连续的合数是( @#@ @#@)和( @#@ @#@)@#@(8)两个质数的和是12,积是35,这两个质数是( @#@ @#@ @#@)@#@A.3和8 @#@ @#@ @#@ @#@B.2和9 @#@ @#@ @#@ @#@ @#@C.5和7@#@(9)判断并改正:

@#@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一个合数的因数的个数比一个质数的因数的个数多。

@#@()@#@所有质数都是奇数。

@#@()@#@两个不同质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三个连续自然数中,至少有一个合数。

@#@()@#@大于2的两个质数的积是合数。

@#@()@#@7的倍数都是合数。

@#@()@#@20以内最大的质数乘以10以内最大的奇数,积是171。

@#@()@#@2是偶数也是合数。

@#@()@#@1是最小的自然数,也是最小的质数。

@#@()@#@最小的自然数,最小的质数,最小的合数的和是7。

@#@()@#@(10)下面是一道有余数的整数除法算式:

@#@A÷@#@B=C…R@#@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个位上是3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

@#@()@#@(11)写出一些三位数,这些数都同时是2、3、5的倍数。

@#@(每种写两个数)(6%)@#@①有两个数字是质数:

@#@@#@②有两个数字是合数:

@#@@#@③有两个数字是奇数:

@#@@#@【知识点2】分解质因数(相加和相乘)@#@把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叫做15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应该从最小的质数开始试积,直到每个因数都是质数时为止。

@#@@#@例如:

@#@24=2×@#@1224=3×@#@8@#@2×@#@6因此24=2×@#@2×@#@2×@#@32×@#@4@#@2×@#@32×@#@2@#@42=

(2)+(40)=(3)+(39)=(5)+(37)@#@×@#@×@#@√@#@练习:

@#@@#@

(1)把48、51、28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分别表示出来。

@#@@#@

(2)下列的数可以用那两个质数的和表示,并总结规律。

@#@@#@9=()+()42=()+()@#@38=()+()80=()+()@#@50=()+()62=()+()@#@(3)用质数填空,质数不能重复@#@18=()+()=()+()=()+()+()@#@12=()×@#@()×@#@()30=()×@#@()×@#@()8=()×@#@()×@#@()@#@(4)100以内的哪些数是三个不同质数的积?

@#@@#@【知识点3】确定数字@#@这类题关键在于准确掌握有关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i:

45;s:

639:

"解方程@#@一、解方程(要验算)@#@χ+3=16χ+6.1=273.01+χ=5.31@#@χ-16.5=7.126.2+χ=8.391.2χ=4.8@#@二、列方程并求χ的值。

@#@(验算)@#@

(1)χ加上4.8等于9.45@#@

(2)比χ少4.5的数是2.1@#@(3)3.5比χ少5.6@#@三、根据情况列方程解答(验算)@#@

(1)@#@y米@#@6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米,求y的值?

@#@@#@

(2)@#@四、预习课本第68和69页。

@#@尝试做做下面的解方程@#@

(1)6χ+9=63

(2)3.8-χ=0.38@#@(3)4χ+31.4=83.4(4)4χ+20.4=4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