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6691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docx

中学生学习心理选择辨析部分

2.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做到眼、耳、手并用,这体现的注意品质是()。

A.注意分散B.注意转移C.注意分配D.注意广度3.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4.“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的表现了注意的()。

A.指向性B.集中性C.稳定性D.分配

5.-名教师在安静的教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

6.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分散注意7.白纸上的黑色字比灰色字明显,这是感觉的()

A.联觉B.适应C.继时对比D.同时对比

8.冬天在室内乍一走到室外,感觉很冷,不一会就不觉得冷了,这种现象是()。

A.感觉的对比B.感觉的适应C.感觉的相互作用D.感觉的后效

9.黑人的牙齿总是给人以特别洁白的感觉,这与月明星稀给人的感觉一样,都属于感觉的

()。

A.补偿B.适应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

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这是()。

A.嗅觉适应的结果B.嗅觉对比的结果

C.嗅觉补偿的结果D.嗅觉统合的结果

11.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照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

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2.为了引起人们的兴趣,广告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喜欢在广告画面上空着一部分信息,让观者自己去完善。

这种利用“残缺”的画面使人形成完整印象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了知觉

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3.上课时用红笔在老师讲的重点内容下边做标记,这是利用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4.同一棵香樟树,植物学家把它看作一种双子叶植物,而木匠则常称之为优秀木材,这是()的表现。

A.知觉整体性B.知觉理解性C.知觉选择性D.知觉恒常性

15.小寒记英语单词比较吃力,因此他采用了一种好玩的单词记忆法,例如pest,发音“拍死他”,词义“害虫”;ambition发音“俺必胜”,词义“雄心、野心”,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组织策略D.复述策略

16.以下哪一个不是资源管理策略?

()

A.习惯在固定的一个地方上自习

B.相信自己努力就可以学好

C.碰到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D.常常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

17.“猎人进山只见禽兽,樵夫进山只见柴草”,这是知觉的()表现。

A.整体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恒常性

18.喧嚣的闹市中,大声地叫卖未必能引起人的注意,但在安静的阅览室中小声交谈就可能引起人的注意,这是因为()。

A.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对注意产生的影响

B.刺激物的新颖性对注意产生的影响

C.人的感觉限阈在不同环境中是不同的

D.注意具有集中性的结果

19.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敏感地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

A.理解性B.整体性C.选择性D.恒常性20.“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21.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A.恒常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整体性

22.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3.研究认为,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第四次复习的时间应该安排在()。

A.一星期后B.半个月

C.半年后D.一个月后

24.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指出,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不平衡性D.差异性25.“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属于()。

A.形象记忆B.动作记忆

C.情绪记忆D.逻辑记忆

26.-位亲眼目睹大桥垮塌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一幕。

这属于()。

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

27.假设你对以前一个同学对你谩骂时你愤怒的心情记忆犹新,这种记忆属于()。

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

28.英语教师提倡同学们早晨起来记忆单词,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的干扰是()。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双重抑制D.多重抑制

29.学生在学习较长的内容时,经常是前边和后边的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因素的干扰。

A.消退抑制和干扰抑制B.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C.前摄抑制和消退抑制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30.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个英文单词interest,今天又学习其形容词形式interesting,这样容易混淆interest的词性,这属于()。

A.前摄促进B.倒摄促进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31.背诵短文时,前后端的内容容易记住,中间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这是()影响的结果。

A.同化说B.痕迹消退说C.动机说D.倒摄抑制与前摄抑制

 

32.小王听歌曲《天使》时,根据歌词的描述在脑中呈现出天使的形象,这是()。

A.幻想B.无意想象C.创造D.再造想象

33:

工程师的设计,艺术家的艺术造型体现了想象的哪种功能?

()

A.再造功能B.补充功能C.替代功能D.预见功能

34.语文课文中关于火烧云有这样一段描述: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这属于()。

A.随意想象B.不随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35.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从而得出结论,这是一种()。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D.创造性思维

36.“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旨在培养学生的()。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聚合思维D.发散思维

37.幼儿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

这种思维方式是()。

A.经验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直观动作思维

38.某学生发明了一种充气雨衣,雨衣下面是一个气圈,充气后雨衣张开,雨水便不会灌进鞋子了。

这一充气雨衣的构想,是从芭蕾舞旋转长裙和游泳圈得来的。

这种构想体现的心理机制是()。

A.思维定势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原型启发

39.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文章时,却很容易发现,这是属于()。

A.注意的分散B.粗心C.知觉选择性D.定势

40.教师在数学课上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同一道应用题,这种思维方法是()。

A.创造思维B.聚合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

41.医生通过观察、号脉能诊断出患者的病情,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征?

()

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刨造性

42.赵老师拿了一枚曲别针到课堂上,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内容就是让他们尽可能多地说出曲别针的用途,赵老师旨在培养学生的()。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聚合思维D.发散思维

43.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集中思维D.发散思维

44.某学生回答“什么是圆的,时候,说出“老鼠的洞是圆的…‘歌唱家唱歌的时候嘴是圆的”,这主要体现了发散思维的()。

A.流畅性B.独特性C.综合性D.多维性

45.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体现了思维的()。

A.间接性B.抽象性C.概括性D.观念性

46.薛定谔通过观察“猫在盒子可能的存在状态”,提出了著名的量子力学悖论,体现了思维特性的()。

A.创造性B.深刻性C.概括性D.间接性

47.鲁班看到荷叶而发明雨伞,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

A.功能固着B.迁移C.定势D.原型启发

48.学生通过认识乌鸦、麻雀、燕子等,概括出“鸟”的本质特征,这一思维形式是()。

A.推理B.判断C.综合D.概念

 

49.体育课上,学生掌握体操动作主要是通过(),因为这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

A.示范B.讲解C.练习D.反馈

50.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D.低分现象

51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

52.小伟在数学课上学会了心算,这种学习属于()。

A.心智技能学习B.运动技能学习C.操作技能学习D.应用技能学习

53.对于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表述不正确的是()。

A.操作技能的对象是具体的物质实体,心智技能的对象是观念性的

B.操作技能的执行过程是外显的,心智技能的执行是内潜性的

C.操作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心智技能的动作则不能合并

D.操作技能的动作不能合并,必须切实执行,心智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

54.心智技能的培养,第一步是()。

A.原型操作B.原型定向C.原型内化D.原型反思

55.“蹒跚学步”属于动作技能学习的()。

A.原型定向B.操作定向C.操作模仿D.操作熟练

56.写作、阅读、运算、解题等所属的技能类型是()

A.操作技能B.动作技能C.运动技能D.智力技能

57.“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

A.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B.练习.示范

C.言语指导D.反馈

58.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B.案例C.反例D.正例

59.王老师在给学生讲哺乳动物时,不但列举了猪、牛、羊是哺乳动物,还举例鲸、蝙蝠也

是哺乳动物,王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

C.概念分析D.变式分析

60.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

A.变式B.反例C.正例D.比较61.桑代克的学习三律指的是()。

A.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B.准备律、练习律、类化律

C.练习律、思考律、迁移律D.练习律、因果律、近因律

62.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教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B.效果律C.练习律D.条件反射

6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只有提前具有某种需要,才能积极接受知识,这体现的学习规律是()。

A.准备律B.效果律

C练习律

 

D.条件反射

4.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

A.顿悟的过程

 

B.同化顺应的过程

C.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D.尝试一错误的过程

65.下列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是()。

A.望而生畏B.谈梅生津C.见风流泪

 

D.尝梅生津

 

66.小狗听到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能跑过来,这是()的反应。

A.第一信号系统B.非条件反射C.第二信号系统D.第三信号系统

67.()利用黑猩猩做了一系列实验,证明了黑猩猩的学习是一种顿悟,而不是尝试错误。

A.苛勒B.托尔曼C.斯金纳D.韦特海默

68.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的心理学流派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69.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

70.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验得出了物理学中的定律,这样的学习过程属于()。

A.接受学习B.有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D.掌握学习

71.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在求知过程中组织属于自己的知识。

这种学习属于()。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动作技能学习

72.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

73.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

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74.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B.苛勒C.奥苏伯尔D.班杜拉

75.学生犯错误,学校给予警告处分,过段时间学生表现良好,学校取消了这个处分,这种现象表明学生受到的是()。

A.负强化B.正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

76.刘华平时上课经常调皮捣蛋,妈妈知道刘华喜欢玩游戏,便和他约定,只要他上课专心听讲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允许他每天玩半小时的游戏,妈妈运用的方法是()。

A.正强化B.惩罚C.负强化,D.消退

77.小文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的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联结反射D.习惯成自然

78.如果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不喜欢做作业,家长最恰当的做法是()。

A.让孩子看完动画片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动画片的适当时间C.告诉孩子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动画片D.惩罚孩子过分看电影的行为

79.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了对他的批评。

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

80.()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B.布鲁纳C.苛勒D.加涅

81.有很多留学生刚来中国学习汉语,会把“银行”错认为“很行”,这其中体现的心理学现象是()。

A.刺激的分化B.刺激的泛化C.条件反射D.记忆术策略

8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指()。

A.消退B.刺激比较C.刺激泛化D.刺激分化

83.学生在知道“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概念后,再学习四边形的概念,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归属学习

84.在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

公式(V=Sh),这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组合学习D.符号学习

85.儿童在熟悉了“胡萝卜…‘豌豆”和“菠菜”这类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属于()。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组合学习D.派生类属学习86.“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

87.()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A.前摄抑制B.反思探究C.先行组织者D.先行学习者

88.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划分为了三种类型,一种观察学习是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这种学习称为()。

A.直接的观察学习B.抽象性的观察学习C.间接的观察学习D.形象观察学习

89.数学老师教学生记忆圆周率时,指导学生把59记成“山间一寺一壶酒”,这种方法属于()。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D.自由联想策略

90.小强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91.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一旦发现他们有好的表现,马上给予表扬,这种鼓励,能帮助他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养成良好的品行,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A.消退B.间隔强化C.负强化D.正强化

92.一名调皮的学生屡次扰乱课堂,教师请其站到教室后面,教师运用了()。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93.陈晨在课堂上出现怪异行为时,老师和同学都不予理睬,他的这种行为便逐渐减少了,这种行为矫正法称为()。

A.强化法B.脱敏法C.消退法D.惩罚法

94.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

95.“杯弓蛇影”是下列哪种现象?

()

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比较D.行为强化

96.一名儿童上课吃零食被揭发,另一名准备吃零食的儿童看到了,把自己的零食收起来,这个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学习现象,被心理学家班杜拉称之为()。

 

A.观察学习B.主动学习C.参与性学习D.模仿学习

97.有的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鼓励而学习,有的学生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学生为了让同学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学习,这类学习动机属于()。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B.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98.初二的小文看到姐姐读了研究生后找到一份好工作,便决定为了找份好工作而努力学习,这类学习动机属于()。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B.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99.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低级的动机

C.高尚的动机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00.小平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发现学习过程本身有乐趣。

根据奥苏伯尔学习动机理论,小平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效能感C.附属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

101.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通过反复演算,不仅掌握了数与数之间奇异的关系,而且觉得探索神秘的数字世界其乐无穷。

驱使他们这样做的是()。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内部动机

10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

在()附属内驱力更为突出。

A.儿童早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

青年晚期

103.李老师发现以前连家庭作业都不做的小军最近学习特别努力.问其原因是小军见爸爸经常夸奖他学习好的姐姐,也让想爸爸夸奖自己才去努力学习。

小军的学习动机是()。

A.成就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

104.崔老师发现,班级排名靠后的小安最近学习特别努力,问其原因是小安看到班里的学霸小迪特别受大家欢迎,她说什么大家都听,他也想有这样的威望。

小安的学习动机是()。

A.成就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

105.教生物的孙老师询问了几个学生努力学习生物的原因,得知小娜是因为喜欢研究小动物、小植物而喜欢生物课;小宾是因为生物课学的好同学们都会崇拜他,都会听他指挥;小月是

因为学好了生物,孙老师就会表扬他。

小娜、小宾、小月的学习动机分别是(

)。

A.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

106.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

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的内驱力

B.附属的内驱力

C.生理的内驱力

D.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107.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求学习效率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

)。

A.很高B.较高C.较低

D.以上都不对

108.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D.倒U型曲线关系

109.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D.元认知策略

110.关于任务难度与努力程度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任务越简单,越能激励自己努力

B.任务越难.越能激励自己

C.中等难度的任务比太难或太易的任务更容易激励自己

D.任务难度与努力程度没有关系

111.教师应当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

A.成就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112.提出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A.成就动机理论B.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C.成绩结构理论D.强化理论

113.以下几种学习动机,哪一种是罗杰斯认为对学习者的学习最有影响力的?

()A.“我能行”B.“学好了就有奖励”C.“我喜欢”D.“我不得不学好”

114.有关学生动机的培养,说法正确的是()。

A.为学生选择的榜样越优秀越好

B.给学生的建议不应太具体,越抽象越好

C.可以帮助学生把对某一学科的兴趣迁移到另一学科上

D.告诉学生失败都是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

115.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及时的反馈,这种途径的理论基础是()。

A.需要层次理论B.强化理论

C.自我效能感应论D.成就动机理论

116.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的需要。

A.生理与安全B.尊重C.归属与爱D.自我实现

117.根据成就动机理论,趋向成功的学生最可能选择的任务成功概率为()。

%%%%

118.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

称的一切活动。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属于()。

A.自我实现的需要B.尊重需要C.求知需要

 

D.审美需要

119.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下列哪项需要的层次最高?

()

A.家庭的现代化

 

B.安静的学习环境

 

C.结交正直诚实的朋友

 

D.搞小发明

120.马斯洛的观点认为,个体在感到未来不可预测,组织结构不稳定以及社会秩序受到威胁,该个体产生的主要需要是()。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需要D.尊重需要

12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引起的。

A.自我实现B.高级C.缺失性D.成长性

122.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123.看阅读题的时候,带着问题去看文章,这种元认知策略是()。

A.调节策略B.注意策略C.计划策略D.监控策略

124.临近期末考试,学生根据考试范围安排自己的复习计划,这种策略属于()。

 

A.计划策略B.监控策略C.调节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

125.曾苑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考上大学,就会增强自己考上大学的信心。

这种自我效

能感源自()。

A.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B.替代性经验

C.言语说服D.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