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资料下载.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96791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资料下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资料下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资料下载.pdf

《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资料下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资料下载.pdf(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资料下载.pdf

规划;

需求;

服务与管理;

高校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信息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教研、提升服务水平。

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是信息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

1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所有高校都接入了Internet,绝大部分高校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主干网络达到100M甚至1000M或万兆,高校信息化体系初现规模;

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人、财、物各方面的投入很大;

制定了中长期规划,信息化的内容建设逐渐丰富。

但经过十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后,下一步的投入方向、整体目标不明,暴露出不少隐患,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向深层次发展。

1.1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

教务、办公、财务、图书、后勤、保卫、科研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教学、科研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流动,就不可能形成信息空间。

2.2共享数据库整个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基础,由学生信息库、教师信息库、文件档案库、教学资源库、管理资源库组合而成,不同的数据库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之上,可以进行更高级的应用扩展。

2.3基础信息服务基础信息服务是信息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E-mail、FTP、WWW、BBS站、DNS、图书馆管理系统、身份认证、目录服务、安全服务、计费管理等信息化应用系统。

2.4增值与拓展服务是在基础信息服务基础之上对数据仓库的应用挖掘,生成的各个应用系统直接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并提供接口方便用户使用和继续开发。

高级应用服务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对校园内部综合管理部分,如无纸化办公系统、数字图书馆、学籍管理系统、教务信息系统、后勤服务系统、信息查询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课件制作系统、教学管理系统、专家评估系统等;

第二部分,即学校对社会以及校园外部的服务管理部分,如招生管理系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网上社区管理系统、毕业生跟踪反馈系统。

2.5数字化虚拟校园是校园信息化系统建立后,大学功能的自然扩展,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突破传统的概念,延伸其内涵,成为一个可以覆盖网络可达范围的无围墙的电子化校园。

3校园信息化规划通过校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用层次化、整体的观点来实施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将校园网上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分类,让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的环境,让管理人员科学地、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很方便地发布出去,能够对学校所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科学的组织与管理,并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给-100-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11期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Jun.2008信息科技更多的用户,达到数字化目的。

3.1信息化校园的内涵信息化校园不只是信息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更加重要的是要全面建立起信息时代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空间中,建立起虚拟校园,实现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与延伸,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效益。

“数字校园”建设就是以现实的校园为依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处理、整合、存储各种资源,重组、构建、提升各类活动的过程,它是一项涉及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

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高性能校园网络及软件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化”教学、科研和管理资源建设;

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目的的各类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集成。

3.2信息化校园建设的基本原则原则一:

校园资源的数字化在各个层次系统的建设中,始终贯穿着资源的数字化。

资源数字化的程度反映了各个系统的应用水平,也代表了校园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程度。

在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中,已有的非数字化资源需要数字化,新的资源经过数字化加入数据仓库中,因此需要建立起长期的数字资源集成的体制和机制。

原则二:

数字信息的标准化在校园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中应遵循一定的标准,特别是公共信息的标准。

各部门在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时,只有遵循统一的信息标准,才能使不同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相互流通共享。

原则三:

应用系统的统一化为了便于在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内进行应用系统的集成和建立应用系统合理的分布和构架,需要制定应用系统的标准,采用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建立全局的数据字典,统一归口信息化校园管理办公室(校园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协调管理。

原则四:

数字资源的集成化信息化校园包括硬件环境(信息化校园的基础平台、应用系统、信息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和软件环境(信息化校园建设项目的组织结构、项目投资、综合管理、师生对信息化校园的态度等),更注重信息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行为。

因此,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的数字资源应该是集成并经过整合的信息,通过数据仓库存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为学校领导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原则五:

以应用推动网络基础服务的发展校园网建设一般都是从网络基础设施开始,随着服务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增值和拓展服务的发展,软件系统反过来向硬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底层的软件开发平台、支撑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这些都要求软硬件基础设施有新的发展。

例如建立校园内的数据仓库,必须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器软硬件资源,以满足校园网中多层次立体化服务对系统管理、系统安全、数据共享、降低成本的要求。

通过应用带动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更高性能的数字化服务。

结束语校园信息化建设是推进高校教学和科研,实现高校向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

是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校园信息化和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实施将深入地影响到校园内各类用户、各个管理机构和部门,它的建设要适应、更要推动学校的发展。

在校园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中,现有的一些管理模式、管理机构将发生变革,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一些新的管理理念也会产生,如电子签名和电子认证。

信息化建设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搞教育信息化一定会触及管理机构的重组、人员的优化等敏感问题,仅依靠一个技术部门是难以胜任的。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一个部门能够超越各职能管理部门的权威,对学校信息化有决策能力,起到协调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数量的不断持续增长,要求安装的终端数量与信道容量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将直接制约系统的后续发展,从而影响负荷管理及需求侧服务的进一步开展。

为此,苏州系统决定采用配备高速数传电台的终端,经市场调研综合评估后,选用了9600bps模拟数传电台。

到目前,9600bps模拟数传电台已经成功应用于苏州地区无线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中,苏州地区终端总数量已突破了2万5千台套,截至2007年12月具体各通信速率终端数量情况见图表4。

自2004年11月第一台配备9600bps模拟数传电台的终端安装运行开始,至今累计已新装或改装了10080多台套,投运了约9800台套,安装开通后运行至今情况良好,通信稳定,召测一次成功率达98。

我们在苏州系统中针对不同通信速率的终端进行了巡测耗时的实测,具体数据见图表5。

通信速率由1200bps提升到9600bps,理论上连续传输速度提高到八倍,传输等量的数据耗时应缩短为八分之一,但实际传输是一帧帧传的,需要每帧的起停时间,即信道建立及关闭时间,以及各终端间的切换时间,因此,实际耗时相对缩短不了那么多,从图表5中我们可以得知,9600bps的比1200bps的,实测的系统传输速度提高了约3倍。

因此,在不增加新的通信频点的情况下,通过采用9600bps模拟数传电台可以将系统信道容量扩大3倍,有效挖掘了系统信道资源,而成本仅为数字电台的四分之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系统终端数量的不断增加,要求我们的无线专网信道容量也不断扩大,但无线频率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选用高速的无线数传设备势在必行,9600bps数传电台兼具模拟电台的价格优势和数字电台的性能优势,是既经济又实用可靠安全的明智选择,其应用前景应该值得看好。

上接第98页参考文献1原著:

JohnG.Proakis翻译:

张力军2数字通信(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美)AlanV.OppenheimAlanS.WillskyS.HamidNawab.SignalsandSystems(2ndEdition)4樊昌信,徐炳祥等编.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1991作者简介鲁春生出生年月:

1961.4.11性别:

男民族:

汉籍贯:

浙江单位及职称:

上海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学位:

博士研究方向:

电力自动化。

参考文献1杜鹏飞.高职院校信息化软件平台建设.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4期:

158-160,163.2沈素敏.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发展.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2007,9卷3期:

18-21.3刘国存.关于信息化科学内涵的研究.决策探索.2007,8期:

86-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