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6918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章 高频考点专训.docx

第五章高频考点专训

专训一: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1)焦距分界:

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的实像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一倍焦距处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可以概括为“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2)动态特性:

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焦点越近,像越远,像越大;物体离焦点越远,像越近,像越小;可以概括为“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2015·济南)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的凸透镜前16处,在

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如图中的(  )

(第1题)

 

2.(2015·娄底)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2题)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2015·武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

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的缩小实像

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的放大实像

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的缩小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4.(2015·威海)荣成烟墩角天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每年冬季吸引了上万只天鹅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第4题)

   

(第5题)

 

5.(2015·厦门)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

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均填“增大”或“减小”)

(第6题)

6.(2015·丹东)如图所示,小勇利用焦距为10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的位置。

当他将手臂伸直,用这个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所看到的是倒立的、(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专训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应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调节三者中心处于同一高度上,这样做是为了使凸透镜成的像处于光屏中心。

(2)实验中用烛焰作为成像物体,是因为烛焰是光源,可在光屏上成明亮的像。

(3)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便于观察烛焰的像。

2.当物体距凸透镜无限远时,可以认为从物体射来的光是平行光,经凸透镜后会聚在焦点处。

利用太阳光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运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器材调节

1.(中考·杭州)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D.将蜡烛往下移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调。

3.(2015·潍坊)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凸透镜的焦距f=10、物距u=15、像距v=30时,在光屏上得到、的实像,撤去光屏,简要说明观察该像的方法。

(第3题)

 

规律探究

4.(2015·常德)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为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第4题)

 

(2)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同学进一步实验,当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3)应用

(2)中描述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可以制成(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填“完整”或“不完整”)。

5.(2015·东营)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第5题)

 

(1)要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填“上”或“下”)调整。

(2)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15处,调节另一侧光屏的位置可得到烛焰清晰、倒立、(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填“实”或“虚”)像。

(3)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灯、光屏换成带有方格的光屏,如图乙所示。

①蜡烛换成灯的优点是

②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是

6.(2015·连云港)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第6题)

实验次数

物距

像距

1

30

15

2

20

20

3

15

30

4

5

/

(1)第4次实验时所成像的特点是。

(2)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透镜,将光屏透镜。

(均填“靠近”或“远离”)

(3)第1次实验时,小华将一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7.(2015·广东)用焦距为10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

(第7题)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移动。

(2)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所缺的实验数据和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1

30

15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5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正立、放大的虚像

 请根据实验序号4的成像规律,写出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

(3)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晓红在早上9:

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8.(2015·镇江)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时,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如图甲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方;

(第8题)

 

(3)在保持

(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乙所示,则该透镜焦距(填“>”“<”或“=”)。

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用L0、L表示)。

9.江涛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10和20。

(1)江涛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他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第9题)

 

(2)江涛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发现在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的实像;

(3)实验

(2)中,不改变各元件的位置,江涛换了另一块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此时(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找到烛焰的像,这是因为。

  

专训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

(1)实验操作:

①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②调整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使像变大或变小。

(2)实验评估:

评价实验操作是否得当,分析实验操作的目的。

(3)实验拓展:

探究物像移动速度、放大率等。

实验操作

1.(2015·聊城)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

验,装置如图所示。

(第1题)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填“上”或“下”)调节。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3)当烛焰距凸透镜35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2.(2015·北京)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65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如图所示。

(第2题)

 

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的成像特点。

(填选项前的字母)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2)保持透镜在50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  )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3)保持透镜在50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  )

A.倒立放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

3.(中考·遂宁)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为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第3题)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

生活中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  )

A.凸透镜      B.凹透镜

(5)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处,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

(6)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是(  )

A.没有影响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实验评估

4.(中考·广东)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

(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的蜡烛像?

为什么?

答:

(第4题)

 

(3)如图丙所示,蜡烛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的实像。

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蜡烛的实像。

(4)在图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5,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填“左”或“右”)移动。

5.〈2015·杭州〉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的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第5题)

(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

实验拓展

6.(2015·随州)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凸透镜进行实验:

(1)同学们想知道某只透镜的焦距f为多少,做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绘出图象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2)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丁(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用f表示)。

(3)经“XX”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

放大率n==,结合丙、丁两图,可知当物距u=1.5f时,n=。

(第6题)

 

                                    专训二:

眼睛和眼镜的探究

在探究眼疾的形成原因的实验中,常用更凸的透镜模拟近视眼,更扁的透镜模拟远视眼。

在探究矫正眼疾的实验中,常在凸透镜前再加一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在凸透镜前加一凸透镜矫正远视眼。

探究眼睛的调节作用

(第1题)

1.如图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则:

(1)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

(2)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  )

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潜望镜

探究眼疾的形成原因及矫正

2.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

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

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第2题)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

探究眼疾的矫正

3.(2015·泰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

(1)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

(2)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14刻度线处时,需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的实像;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第3题)

 

(3)完成实验后,继续模拟远视眼的缺陷:

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4.(2015·龙岩)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

(第4题)

(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出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的像。

(2)向水凸透镜内(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①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填“前”或“后”)。

②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

说明近视眼镜是透镜。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第5题)

 

(1)如图甲,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透镜向(填“上”或“下”)调整。

(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当烛焰距凸透镜15时,能成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

(3)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填“左”或“右”)移。

 

阶段强化专题训练

专训一

1.B 点拨:

凸透镜的焦距为10,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16处,故蜡烛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B 点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于点F,则点F为透镜的焦点,则由图甲可知,其焦距为30-20=10,故A错误;图乙中,物距u=15,像距v=30,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C错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会减小;故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故D错误。

3.A 点拨:

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u>2f,f<v<2f;当凸透镜的焦距增大时,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即保持物距不变,此时物距仍可能满足u>2f,将光屏向右移,增大了像距,可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A正确;此时物距也可能满足u=2f或f<u<2f,即物距相对减小,但一定大于焦距,若想得到清晰的实像,应增大像距,即应将光屏向右移动,可能得到等大或放大的实像,故B、C、D均错误。

4.C 点拨:

天鹅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故A、B错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应使底片上的像变小些,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故C正确,D错误。

5.增大;增大 点拨: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自拍杆增大了物距,会使成的像变小,故会增大拍摄范围。

6.小于;缩小 点拨:

放大镜工作时,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当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专训二

1.C 点拨:

做法A、D会使像向上移动,做法B会使像在光屏上的位置更偏上。

2.下 点拨: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不动,若凸透镜向上移动,像也向上移动;若凸透镜向下移动,像也向下移动。

3.倒立;放大;在光屏位置的后面向透镜方向观察

点拨:

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光屏上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烛焰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成像于光屏上,由凸透镜成像理论可知,从烛焰某一点发出的射向透镜的所有光,经过透镜折射后都经过光屏上的像点,显然这些折射光并不以像点为“终点站”,若撤去光屏,它们还要越过像点继续沿直线向外射出。

因此在光屏后面用眼观察时,我们就会感到这些光都是从像点发出的,从而看的这个像。

4.

(1)10 

(2)缩小 (3)照相机 (4)完整 点拨:

(1)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点为焦点,由图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即焦距为10;

(2)当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处时,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4)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上半部分仍能够折射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完整。

5.

(1)下 

(2)放大;实 (3)①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成像稳定、形状直观、亮度高、减少污染等;②便于比较像的大小

6.

(1)正立放大的虚像 

(2)靠近;远离 (3)远离

点拨:

(1)由第2次实验可知,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则第4次实验时u<f,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2)要使屏上的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应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若将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7.

(1)较暗;上 

(2)倒立、缩小的实像;30;放大镜 (3)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 点拨:

(4)太阳光可以近似看为平行光源,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后将会聚在焦点,改变凸透镜与地面间的距离,直到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便为焦点。

如果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此时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没有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

8.

(1)同一高度 

(2)倒立;上 (3)缩小 (4)<;L0-2L

点拨:

(1)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应在同一高度;

(2)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于成的是倒立的像,物体变低,则像的位置变高,即成在光屏中心的上方;(3)由光的可逆性原理,再次成清晰的像时,物距和像距互换,像与物体的大小比例也互换,即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因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物距L大于焦距f,由可逆性原理,第一次蜡烛距凸透镜距离为L,第二次光屏距凸透镜距离为L,所以凸透镜移动的距离为L0-2L。

9.

(1)10 

(2)放大 (3)不能;物距小于1倍焦距

点拨:

(1)此时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实像,据图能看出,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所以在光屏上应该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此时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故30>2f,即15>f,所以江涛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

(2)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若将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即此时物体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光屏处于2倍焦距以外,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在

(2)中的物距是65-50=15,所以不改变各元件的位置,江涛换了另一块焦距为20的凸透镜,此时物体相当于处于1倍焦距以内,故光屏上不能成像。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专训一

1.

(1)上 

(2)10 (3)缩小;照相机;远离 点拨:

(1)为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由图知,蜡烛位置偏低,应向上调节;

(2)当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0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20=2f,所以f=10;(3)烛焰距凸透镜35时,物距大于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则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

2.

(1)A 

(2)D (3)B 点拨:

(1)由图知u>v,则图示现象反映的是照相机的原理。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3)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刻度线处时,u=30>2f,物体通过凸透镜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

(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