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6985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docx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要求,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健康是根本,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石,拥有健康就拥有希望,就拥有未来,就拥有幸福。

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社会的和谐有赖于人类的健康,人类健康是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前提。

因此,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求,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千真万确的。

为了进一步落实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等公共卫生相关内容,2009年4月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中提出了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这些都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公共卫生工作提出的字斟句酌的见解和要求。

那我们省内现在的公共卫生或者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现况如何?

今后的努力方向又在哪里?

一、我省近年来的疾控工作现况

(一)疾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据省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度,市级疾控中心平均总收入为1861.1万元,中69.7%来自于本级财政拨款,22.6%来源于有偿服务收入;2008年度市级疾控中心平均总支出为2411.7万元。

各县级748.5万元,总收入中59.3%来自于本级财政拨款,31.4%来源于有偿服务收入;县级疾控中心平均总支出为808.5万元。

义乌市疾控中心总收入为2261.9万元,100%来自本级财政拨款;支出总额为2395.8万元。

较2007年市、县两级疾控中心的平均支出2100.5万元和729.3万元均有上升。

截至2008年底,全省各市级疾控中心共有编制数1118个,均每单位101.6个,单位编制数最多的是杭州市疾控中心,242个,编制最少的是舟山市疾控中心,仅为53个;全省各市级疾控中心共有在职人员1263人,平均110.2人。

义乌市疾控中心编制112个,在职110人;县级疾控中心共有编制数3379个,平均每单位39.3个;除义乌以外,全省各地区的县级疾控中心在职人员数均超过单位编制数,县级疾控中心共有在职人员4286人,平均48.5人。

全省不同级别疾控中心人员的学历构成情况,级别越高人员学历水平就越高。

县区级人员中大专学位/学历的比例最高,占32.0%,其次为大学学位/学历,比例占30.5%;市级人员比例最高的为大学学位/学历,占40.5%。

各级疾控中心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工作用房得到了明显改善,省、市级疾控中心基建项目均已竣工投入使用,大部分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陆续完成了迁建工程。

据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到2008年底,11市及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均建筑面积均达到卫生部考核要求,而实验室用房比例尚未完全达标,其中达标的市是宁波市、湖州市、台州市和义乌市;各县级疾控中心中人均建筑面积达标的县区有67家,占74.4%,实验室用房比例达标的县区有30家,占33.3%。

据省中心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各市级疾控中心仪器设备平均配置种类数为83.3种,按要求的种类配置率为64.1%;义乌配置种类数为70中,配置率为93.3%;县级疾控中心仪器设备平均配置种类数为42.8种,按要求的种类配置率为57.1%,基本满足了日常性工作的需要。

市级疾控中心检验项目开展平均开展率为82.5%,剔除无需开展的项目数,实际应开展的项目开展率为89.1%,其中仅嘉兴市疾控中心未达到85%的卫生部要求;义乌市的检验项目开展率为89.9%;县级疾控中心检验项目平均开展率为78.8%,剔除无需开展的项目数,实际应开展的项目开展率为86.2%,其中温州、金华和丽水等地区的县级疾控中心平均开展率低于85%。

(二)业务管理能力不断加强

全省疾控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技术措施要点成为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发展指引;各级疾控中心通过实施综合目标管理和项目管理,进一步强化岗位职责,促进了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责任落实;通过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进一步促进了各级政府正确履行公共卫生职能,规范了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的开展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建设工作。

省疾控中心通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理顺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和外部各办事的规章制度、流程和程序,明确了内部相应职责的分工,提升了疾控工作的绩效。

(三)“四大战役”经受重大考验

过去的两年极不平凡,我省疾控系统紧张而沉着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得到了磨砺,经受住考验,展现出风采。

在麻疹、手足口病和甲流防控“三大战役”中,按照省政府的指示,及时启动II级应急响应机制,在全省各级疾控中心的努力下,从疫情监测、报告、分析到现场调查、处置,从医院采样到实验室检测,从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到强化免疫行动,以及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等,都做了大量超负荷的工作,有效遏制了疫情流行势头。

对此,省政府和省卫生厅对全省疾控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赴川抗震救灾“战役”中,根据卫生部启动的Ⅰ级应急响应机制,在省卫生厅的统一领导部署下,全省各级疾控中心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捐款捐物,积极投入到这场抗震救灾的战斗中;我省各级疾控中心在一个半月内连续派出330名疾控中心业务人员赶赴四川地震灾区,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转入灾后重建工作后,我省在对口支援的青川县始终保持着近百人的疾控队伍,灾区疾控工作重建秩序井然。

在保障了灾区人民的生命健康的同时,全省各级疾控中心和有关人员也获得了各种荣誉称号,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展现了我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良好业务素养和崇高奉献精神。

(四)疾病控制应急处置能力稳步提升

连年举办的省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及骨干培训,为全省各市、县(市、区)培养了大批现场流行病学人才,各地也加强培训,扩展具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的队伍,有的已向乡镇级延伸;全省市级检验骨干人员培训班按计划开展,为我省快速、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了现场和实验室检验人才储备工作。

2009年7月初,省疾控中心组织了全省市级疾控中心应急演练。

演练历时31个小时,包括应急响应(组队时间、人员组成、物资携带、英语模拟流调)、食源性疾病暴发的调查处置方案设计、调查处置报告撰写以及甲型H1N1社区防控桌面演练等内容。

通过演练,提高了全省各级疾控机构对食品安全事故防控的重视,对于加强相应的能力建设。

前文所述“四大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说明我省各级疾控中心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正在逐年提升。

(五)疾病预防控制成绩显著

——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最新进展。

全省艾滋病防治各项措施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全省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日趋扩展,目前全省已建立了1家确证中心实验室、13家确证实验室、11家筛查中心实验室、459家筛查实验室,合计484家实验室的检测网络,覆盖全省医疗卫生系统、采供血、公安、司法和检验检疫等系统。

截至2009年9月30日,全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1141例,比去年同期增加17.4%;累计报告4776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140例,死亡484例。

全省11个市均有HIV/AIDS疫情报告,报告病例以外省户籍为主,占52.3%。

全省2009年累计检测384万人次。

为进一步规范艾滋病监测工作,将现有的艾滋病监测哨点和行为监测点进行整合,并制订了《浙江省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指导全省开展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

全省所有市和县(市、区)均开展了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截至9月底,全省共设点329个VCT点,运转297个,运转率为90.3%,县区运转率(有两个及以上VCT点有效运转)为93.3%(84/90)。

2009年前9个月共接受咨询和免费抗体检测5.6万人;全省各市县均开展了对男男性行为者人群、暗娼人群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防艾干预。

监测数据显示,全省对暗娼人群的防艾干预覆盖率达到82.6%;我省累计开设美沙酮维持治疗点30个,其中2008年新增12个;2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也进一步深化。

加强对全省结核病专报和传染病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疑似病人的核实、追踪调查工作,努力提高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到位率和发现率。

在全省启动了第五轮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

截至9月底,全省共报告肺结核病人29906例,其中转诊到位13059例,转诊到位率为43.67%,追踪到位率为84.18%,总体到位率为83.46%。

全省共登记肺结核病例27459例,其中涂阳病人10733例,其登记率为21.55/10万;涂阳新病人9403例,其登记率为18.88/10万,完成全年任务数的87.76%。

乙型肝炎防控工作不断加强,乙肝新生儿疫苗首针及时率以县为单位90%以上。

继续开展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截至目前为止,共对全省817398名15岁以下儿童开展了补种工作,共计补种1908851针次,全程补种率93.22%,合计针次完成率96.04%。

——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

监测是历来是各级疾控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基础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省疾病预防控制监测点管理,规范监测工作,保证监测质量,充分发挥其在防控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省中心在原有720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监测点或工作试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

至2009年底全省共开展监测项目54项,设立国家、省级监测点和现场工作试点701个,其中监测点425个,工作试点276个,覆盖全省12个市所有县(市、区);其中监测项目涵盖传染性疾病监测(51.85%)、健康危险因素监测(22.22%)、免疫规划(9.26%)、慢性病监测(3.70%)、病媒生物监测(7.41%)和健康教育监测(5.56%)。

从2008年底各市考核情况来看,各地在做好国家级、省级监测点或试点工作的同时,结合当地防病实际,也在辖区设置了本级疾病监测项目,积极开展主动监测,为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

——免疫规划工作积极推进。

全省各级疾控中心大力推进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加强疫苗针对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通过制定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评审标准、实施预防接种人员培训计划,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常规免疫查漏补种工作,进一步规范常规免疫规划工作。

继续维持我省无脊灰状态。

2009年,全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在99%以上;省中心组织开展了全省接种率调查,共调查适龄儿童1908名,基础免疫调查接种率卡介苗98.85%、脊灰减毒活疫苗97.27%、百白破混合制剂95.96%、麻疹减毒活疫苗96.38%、乙肝疫苗96.7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4.67%,五苗合格调查接种率为90.04%。

结合我省实际,积极推进扩大免疫规划工作,调整了乙肝疫苗和百白破疫苗得部分剂型,扩大了甲肝疫苗免费接种范围。

与省预防医学会联合,于2009年7月。

在杭州举办了“上生杯”浙江省预防接种岗位知识竞赛”。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逐步深入。

全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投入正式运行,进一步完善了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全省15个卫生监测区及9个伤害监测点的监测工作正常运转,并向全省面上推广;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不断完善。

——健康促进行动持续开展。

在城乡健康教育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28个点的公众健康素养监测与干预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确定了促进公民健康素养的99条基本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各级疾控中心均组建了健康素养讲师团。

制定了《浙江省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浙江省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浙江省重点疾病健康教育方案》等11个工作规范。

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医院等健康促进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各级疾控中心结合卫生法规纪念日和卫生宣传日,配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城乡社区疾控工作创造了经验。

为推动疾控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各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省级继续做好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骨干师资的培训工作,并开展了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大调查。

各级疾控中心通过试点摸索,形成了“123456”干预模式、“全科疾控团队”、“分片包干社区疾控工作”等全新的工作模式,重实际,抓细节,促进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不断更新。

同志们,过去两年来的成绩和经验来之不易,与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与有关各部门的配合支持,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是全省各级疾控中心同志们辛勤工作的结果。

在此,我再一次代表全省疾控中心向一贯关心、支持我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疾控系统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总结过去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群众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的疾控工作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全省各级疾控中心的基础建设步伐还需要不断加大

全省各级疾控机构人员数量仍显不足,据省中心调查数据显示,全省各级疾控中心在职人员均已超过单位编制数,市县级平均超编比例为分别8.4%和26.8%,编外人员占在职人员分别为16.7%和27.3%,人员数量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疾控中心发展的一个瓶颈。

市县级收入以本级财政拨款为主的前提是建立在有偿服务收入上缴的前提之上的,即大多数地区采用的收支两条线方式,因而可以推断各级疾控中心依赖有偿服务收入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剔除有偿服务收入部分,实际财政拨款额占总收入的市级比例为36.4%,县级比例为45.0%。

各级疾控中心的仪器设备的配置率和检验项目的开展率虽有提高,但与卫生部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通过剔除无需配置的仪器设备种数,市级实际A类配置率为93.8%,县级为66.8%;剔除无需开展的检验项目数,市级实际应开展的项目开展率为81.1%,县级为79.9%。

(二)部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创新机制还未完全建立

各地疾控机构的业务管理能力经过几年的发展,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以目前的状况,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业务的发展需要。

各地的项目管理、绩效管理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等反面的探索性建设步伐不够,远不能达到为业务建设发展保驾护航的程度。

疾病监测工作规范程度还不够,各地主动监测力度不强,监测的范围和种类较为局限,很多监测工作未能按计划完成。

在城乡社区公共卫生工作中,模式、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工作经验还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推广。

各级疾控中心的指导职能未能完全发挥,指导工作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技术含量不高。

各级疾控中心的工作职责未完全开展,工作模式、运行机制、管理方式、业务技术创新等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疾病预防控制的新形势、不能很好地满足政府对我们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三、医改政策相关条文的深入分析

医改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

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根据医改意见及实施方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通过国家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项目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以及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来实现。

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的目标可分为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

近期目标是:

从2009年起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增加部分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向城乡居民提供,到2011年,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机制基本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的城乡、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

中长期目标是到2020年,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机制趋于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进一步增加,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2009年先期启动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都是涉及面广,对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将直接惠及亿万群众及家庭,是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党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

随着国力的改善、财政支出的增加以及居民健康的需求不断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也将不断扩大。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这意味着我国居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水平,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实现“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的前提,坚持预防为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高卫生投入绩效的最重要手段。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是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使大家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终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得到相同的服务,而是根据健康的需求。

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定是为了保护全体居民的健康与预防人群疾病的流行所提供的服务。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卫生工作中的“重医轻防”“重城轻乡”等弊端明显,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功能弱化,全国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三分之一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另有三分之一甚至瘫痪。

2003年的“非典”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严重缺陷。

强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这是医改意见的最大亮点。

他说,要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就必须加强农村地区、不发达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并向困难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保障是国际通行做法。

我国城乡人均卫生费用的差距现在不断拉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城乡二元卫生结构,农民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大致同等的医疗卫生服务。

要从根本上建立新的统筹城乡的卫生筹资和投入模式,做到城乡卫生均衡发展,保证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同等服务、获得同等补偿。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区域均等化。

就全国而言就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东中西无差距,使全国各地人民能够均等化地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就我省而言,就是实现山区、平原、海岛等地区无差距,全省人民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是城乡均等化,就是城市和农村无差别。

根据医改方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主要把握三个方面:

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和原则均等;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不一定相等;政府在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的改善,各级财政部门将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保障水平,从我国初级阶段的实际国情出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必定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2009年6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中发(2009)6号),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8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启动电视电话会议。

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医改近期重点工作,2009年先期启动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直接惠及亿万群众及家庭。

这是北京会场。

新华社记者高学余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件精神,启动和部署2009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医改任务的全面开展,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今日召开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启动电视电话会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朱之鑫主持会议并做总结讲话,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国务院医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张茅,财政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王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医改近期重点工作,2009年先期启动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都是涉及面广,对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将直接惠及亿万群众及家庭,是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党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

  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

   一是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

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对1994年至2001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进一步降低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2009年全国需接种2330万人,占应接种人群的31%。

  二是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

农村妇女开展宫颈癌检查、乳腺癌检查,提高农村妇女“两癌”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

2009年,在全国200个左右县启动试点,完成宫颈癌检查200万人,乳腺癌检查40万人,通过试点,总结经验,进一步探索适合基层的“两癌”检查服务模式和优化方案,逐步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机制。

  三是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

对全国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免费补服叶酸,降低我国神经管缺陷等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四是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

利用三年时间,对目前全国现有和当年新发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力争使每例符合手术条件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疗。

2009年计划完成20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

  五是在贵州、云南等六省实施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扩大地氟病区的改炉改灶覆盖范围。

2009年完成87万户的炉灶改造任务,同时加强已完成改炉改灶病区的后期管理和防治效果评价监测。

  六是实施农村改水改厕项目。

为农户进行无害化厕所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2009年计划完成411万户,同时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监测12万份,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日前,中央财政已下达六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标志着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正式启动。

  会议指出,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增进居民健康、实现卫生公平的重大举措,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具体实践,也是当前推进医改工作的重要抓手,必须积极贯彻落实。

  会议要求,各地医改办公室(发展改革)及卫生、财政等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做好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工作。

各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是要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本地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和标准,认真制订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分工,明确任务和目标,全力推进各个项服务落实到位;二是要克服困难,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按照“保障基本、强化重点”的原则安排好经费。

三是要加强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鼓励群众参与,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四是要加强考核,强化监管,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加强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群众受益。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办公室成员在北京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部分副省级城市医改办、卫生、财政厅局主要负责同志等在各分会场参加会议。

(来源:

卫生部网站2009年06月18日)

均等化:

城乡居民均享受公共卫生服务

  [医改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

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新闻背景]一段时间来,我国卫生工作中的“重医轻防”“重城轻乡”等弊端明显,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功能弱化,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三分之一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另有三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