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754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0一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2021.02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rn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枞本题共5小题过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儒家的理想结构中,国与家是同质的。

家是国的微型形态,国是家的扩大形态。

由家到国是有一段距离的,既有地理的距离,又有制度的距离。

由家走向国,一方面须士人努力追求,另一方面要由朝廷来决定是否录用。

家国的距离要经过一个“游”的过程。

先秦的士基本上是游士,为自已的政治前途四处奔走,游说诸侯。

唐代的求仕者明确地自名为“宦游人”。

游,处于家国之间,它包含着两种可能性:

进入政治层和进不去。

这里暗伏着产生多种悲剧意识的可能其中最重要的是欲进不得,欲退又不甘,只能留滞他乡,满怀羁旅之愁。

儒家理想培养的对家的浑厚情感始终在游子的心里波荡,儒家理想对士人的终极要求又使游子的心魂欲归难归。

国与家之间的游主要指儒家理想之游:

宦游。

就整个文化而言,还有其他各种事游:

商贾、行役、战争、公事、私事等。

游子之心都深受儒家伦理情感的影响。

“游”使中国文化产生了独有特色的悲剧意识,呈现出“伤别”“乡丛”“闺怨”“相思”等系列悲剧意识模式。

儒家理想是建立在农业社会血缘宗法制上的以伦理为中心的人生理想,它要实现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家庭伦理秩序和政治伦理秩序。

这个自我实现的理想是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发展愿望与一定的历史条件结合的产物,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人的内在要求。

它明显地忽视了爱情的重要性。

爱情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追求安定、和平、持久的中国文化来说,则必须用礼规范住爱情的破坏性冲动。

由修身马上进入齐家,修身的正、诚、修,就是要征服和压抑各种不符合文化之礼的意识。

但如果被压抑的意识本身具有内在的合理性的话,它会不断地以变形的方式冲冒出来,形成独特的爱情悲剧意识:

追求者与礼冲突的悲,被追求者在恋人与礼之间的选择之悲。

(摘编自张法《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

材料二

西方文化中的悲剧意识建基于柏拉图的“理念说”。

柏拉图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理念是人认识的目标这开启了“主一.一.一客式思想的先河,至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主客二分成为西方哲学的主导。

在柏拉图看来,理念世界是完美的、整一的、绝对的善,现实世界是有缺陷的,有限的;在笛卡尔看来,“我思”的背后还有一个“上帝”,上帝是更完善的、无限的观念,是不可怀疑的,“我”是有缺陷的,不完美的,我的完善依存于上帝本身。

从西方传统哲学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人类是不可能把握真理的,人类永远处于通向真理的途中,只有无限的接近真理而不可能占有真理。

人因自身的有限而对无限产生渴望;因自身的不完善而向往完善的世界;因希望超越变动不定的现实世界而渴求进入永恒的理念世界。

然而,人类自身的不完善却使人类自身与理念、现实与理想、有限与无限产生了巨大的对立和反差。

悲剧意识就源于这种对立和反差之中。

在这种哲学思想支配下的希腊人,不怕神谕,不怕超越人世法则的惩罚,不把自己融和于自然之中,不去欣赏那和谐的秩序;反而是去颠覆这种和谐,为了征服自然,为了获得“美”,他们宁愿冒死一试。

这样面对苦难、正视自我困境的人生态度演变成为了改变境遇的行动;这样悲剧意识成为了可能,行动成了古希腊悲剧的核心。

这样,在古希腊的悲剧意识中体现出的是“人的自觉”,在“我是什么?

”“我该怎么做?

”“世界是什么?

”这样一系列形而上学的追问思考中,形成了自我的心路历程。

至文艺复兴,歌德的《浮士德》体现了欧洲人不断上升追求的历程,正如浮士德所说:

“只要我一旦躺在逍遥榻上偷安,那我的一切便已算完。

”应该说,不断发现、认识自我及自然社会的历程就是悲剧意识不断显现的过程,而这多是外在的压力。

基督教文化把古希腊以来悲剧意识的外在性转向了内在性。

早期的基督教是认可自由意志和选择善恶的能力,亚当偷吃禁果正是自由意志的体现,仍然可以获得上帝的救赎。

问题是自由意志可能背离善而趋向于恶,它可以入天堂也可以下地狱。

在基督教看来,人的自由意志引诱人走向堕落和罪恶,人要获得永生只能信仰基督。

这样基督教就内在地具有了否定现存秩序和世界合理性的因素,这与悲剧意识源于现实的缺陷与不完善就具有某种同构因素。

这样,莎士比亚悲剧中充满的道德情感和对自由意志的质问,就内蕴了道德的悲剧意识。

反观上帝缺席的西方大地,人性被物化,个人失落于荒原之中。

焦虑与恐惧成了现代人的病症。

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悲剧意识在人性的丰富性中得以完整的展现,人与神、人与道德、人与存在的冲突不仅内在于悲剧意识中,并且超越了自身,发展了中国文化所缺乏的悲剧精神。

(摘编自张黎明《西方文化与悲剧意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是山“家"到“国"所需经历的过程,既包括宦游,也包括商贾、行役、私事等事游。

B.在.定历史条件下,人的自然本性与自然发展愿望相互对立,生成了儒家的人生理相 c.柏拉图的“理念说"在西方哲学中具有开创先河的作用,确立了西方文化的悲剧意识。

D.西方传统哲学的哲学家认为,悲剧意识产生于人类自身的不完善所带来的落差和对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使求仕者进人仕途后,仕途顺畅,欲进则进,欲退则退,中国文化独有特色的悲剧意识也可能产生

B.柏拉图认为,现实的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而现实世界是有缺陷的、有限的,人不可能占有真理。

c.古希腊的悲剧意识之所以能体现出“人的自觉”,与西方哲学中的“主一..一客”式哲学思想不无关系。

D.在基督教看来,人的自由意志会引诱人走向堕落和罪恶,这一认识对西方悲剧意识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诗句不属于中国文化独有特色悲剧的一项是(3分)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c.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D.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4.如何理解文中加点词“外在性”和“内在性”?

(4分)

5.中西方文化中的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6分)

(二)现代文阅读Il(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一9题。

放下手机周瑞芬

周六,纷纷扬扬下了一场雪,上小学的女儿吵吵着:

“爸爸,明天带我堆雪人,好不好?

”强东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女儿搂着他的脖子亲了一口说:

“爸爸真好!

妻子周日加班,他吃完妻子准备好的早点就歪在床上看手机。

仿佛最称职的语文老师,他给每一位微信朋友点赞,评论,感觉不错的还转发。

尤其是这场雪,简直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大家各种晒:

有晒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有自恋的打着晒雪的幌子晒自己的;也有转播路况的……

这时女儿站在她床边说:

“爸爸,我们去堆雪人?

”他眼睛都没有离开手机说:

“一会儿啊!

先去吃早点!

支走女儿,他继续浏览:

一位朋友在晒她家的宠物狗狗,朋友的两只雪白的“博美”穿着盛装亮相,简直萌翻了,大家争相转发,好评如潮……这时女儿又跑来央求疒爸爸,可以去了吗?

"他没好气地问:

“作业写完了吗?

不要总想着玩!

"女儿自知理亏,悻悻地离开了。

他继续盯着手机,头条爆出美国又发生枪击案。

他赶快去给定居美国的大学同学们、孩子在美国读书的朋友们一一发去关心和问候,大家也很快回复,感谢他并说他们或他们的孩子们都平安。

有位定居美国的朋友还说,其实美国真的没有报道,应该不是很严重。

他在心里嘲笑了一番这个“洋包子",真是不识“危险"真面目,只缘身在“他乡"中……女儿又来了,“爸爸,到底去不去?

雪都化了?

"

他抬腕看了一眼表,“啊!

都中午了?

"再抬头望一眼窗外,果然,在冬日中午的暖阳下,到处是明晃晃的水渍,雪已经消失殆尽,他只好哄女儿:

“下次再下雪,爸爸一定陪你堆雪人!

”女儿懂事的点点头,眼睛里含着泪。

晚上临睡前,妻子说:

“答应了孩子不兑现,孩子很伤心,总算睡着了,刚才还抽抽搭搭的!

”强东披衣下床,蹑手蹑脚步入女儿的卧室,望着女儿粉嘟嘟的小脸,长长的睫毛,孩子小小的,强东心里是满满的愧疚……他给女儿掖了掖被子,正准备离开,只听女儿说:

“爸爸,快安鼻子!

”强东很吃惊,孩子接着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爸爸,真好看!

真好看!

”强东发现女儿在说梦话,梦里还是堆雪人的事。

他的心蓦然被针刺了一般!

自己仿佛不知不觉被手机绑架了似的,每天大把大把时间消耗在手机上。

他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了。

他套用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赋诗一首《放下手机,休养生息》,发在微信朋友圈。

大意是说他从明天开始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手机的世界,做一个幸福的人,放下手机,休养生息!

他准备陪孩子堆雪人,打雪仗,过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还信誓旦旦说,以后不和每一个亲友微信联系,无论他们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他说这是他想要的幸福!

总之,他决定“痛改前非”,有点放下手机、立地成佛的凛然

强东上班出门前,把手机调成静音,塞到公文包的最里层。

微信上不是流传一句话:

自律,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这简直就在诠释现在的自己!

想到这里,不免暗暗得意!

“怎么还是微信?

”强东心里数落着自己,好在他已经下定决心,放下手机了!

公交车站等车的人真多,等了15分钟居然没有车来,他忽然醒悟,因为刚刚下过雪,车不像平时那么准点。

强东马上萌生“滴滴打车”的念头。

但一想到需要动用手机,他就强迫自己把这个念头从心底掐死!

手都快挥断了,他才勉强和其他人拼上了辆出租车。

在路上,他看到建设银行门口有个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

大额存单,利息4.125%,数额有限,先到先得!

他和妻子等了许久的大额存款啊!

这个可以用手机买!

他把手伸进了公文包,碰到手机的一瞬,想起自己昨晚的誓言,手好像被蛇咬了似的,抽了回来。

快到了,司机一边开车一边说:

你们是拼车,先付一下钱吧。

都按起步价给,扫我的二维码。

强东拿出一张10元现金说:

“我不会扫码,付现金。

”其他人急忙说:

“很简单的,我们教你!

”强东摇摇头,坚持付现金。

司机师傅很不耐烦:

“都什么年代了,哪儿还有付现金的?

你自己准备零钱,8块,我没有零钱找你的!

”强东也有点生气说:

“你不准备零钱还有理了,算了,不用找了!

”摔门下了车。

强东到单位第一件事情就是赶领导的讲话稿。

他忽然想起,这个稿已经写了提纲在手机备忘录里,于是他在电脑上点开微信链接,习惯性去连接手机,但想起自己昨晚等于在朋友圈许了诺,狠心命令自己:

“重写吧!

“你怎么搞的?

微信工作群都通知三遍了,这个月的月报表,10点之前必须上报,你没有看到吗?

"主任怒气冲冲地闯到强东的办公室!

他只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填报表。

这时候,单位的电话铃声忽然大作。

不知道多久了,这个固定电话就成了摆设,很少用,儿乎忘记居然这么大动静,强东被吓了一跳。

电话是妻子打来的,妻子连珠炮似地对他讲:

“你的手机怎么了?

怎么不接电话?

女儿发烧,在医院……”

(《第四届金麻雀作家班作品选》)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由强东写到朋友,写到他们各种“晒”,可以看出“晒”成了一种风气。

B.强东看到女儿可爱的样子时,忽生歉疚之情,说明这个“手机控”未失爱心。

c.强东用不用手机,他妻子都会抱怨,可见他与妻子间的分歧不纯是手机问题。

D.“女儿”的事情贯穿始终,用她“发烧”暗示了手机依赖也是病,需要救治。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面女儿说的那句“爸爸真好!

”,随着情节的展开,其语意变得更加丰富。

B.开头写“纷纷扬扬下了一场雪六既衬托了人物的心理,也推动了情节发展。

c.小说前面写强东“玩手机”落埋怨,与后面“不用手机”落抱怨构成明显反差。

D.妻子、主任是次要人物,写他们是为推进情节发展、塑造强东这一形象服务。

8.小说结尾停留在主人公听到的电话内容,没有再写他的行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9.小说中反映的手机问题,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原文进行探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公姓吴氏,名一鹏,字南夫。

世家苏之山塘里,自少端重秀颖,游于郡庠,蚤有令誉。

治癸丑,登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时学士李公东阳、程公敏政皆负文章重名,慎许可。

每群试必在甲乙,亟加称赏。

乙卯,除编修,户部尚书周公经被谗去位,上疏请留之,人韪其直。

己未,同考礼闱,阅春秋卷。

正德丁卯,进侍讲,充经筵讲官,音吐洪亮,辞旨清切,左右耸听。

时逆瑾盗政,朝士见者多屈膝。

公遇之,长揖而已。

瑾衔之,未有以发也。

己巳,修《孝皇宝录》成,吏部奏,例当进秩。

瑾遂以未习吏事,令别用。

公得南京刑部广东司员外郎,司事最剧,而公详敏仁恕,囚皆感服。

僚友取狱词读之,惊曰:

“老吏笔也!

”庚午,迁南祠祭郎中两部尚书皆乡曲故旧见公局促不宁待以殊礼公抱成案立左右咨禀略无崖异。

瑾伏诛,复公侍讲经筵如故。

嘉靖壬午,升礼部右侍郎,寻转左,署掌部事,累辞不允,仍赐手敕,驰诣湖南,葭题恭穆献皇帝神主,奉迎來京,公念与中贵勋戚同事,恐其下不戢,乃上疏曰:

“今岁涿州抵安陆,灾伤重大,民不聊生,所宜节省以苏民力。

随行兼从,或挟声势凌轹有司,请预禁糹勺。

”上善其言而戒饬之。

事竣,归,有白金之赐。

乙酉,进礼部尚书。

己丑,上疏乞休。

公既归,乃于所居之西创崇正书院,聚里中髦士,肄习其中;割田百亩,供膏火之费。

尝言于有司,修拓尹和靖旧祠,并祀胡安定、范文正二公,名三贤书院。

约诸乡衮月一会,为文字之饮,隐然有洛社之风焉。

(节选自明代焦认《国朝献征录》)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南祠祭郎中/两部尚书皆乡曲故旧/见公局促不宁/待以殊礼/公抱成案立/左右咨禀/略无崖异

B.迁南祠祭郎中/两部尚书皆乡曲故旧/见公/局促不宁/待以殊礼/公抱成案立/左右咨禀/略无崖异

c.迁南祠祭郎中/两部尚书皆乡曲故旧/见公局促不宁/待以殊礼/公抱成案/立左右/咨禀略无崖异

D.迁南祠祭郎中/两部尚书皆乡曲故旧/见公/局促不宁/待以殊礼/公抱成案/立左右/咨禀略无崖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礼闱,指科举考试之会试,因其为礼部主办,故称礼闱。

文中指吴一鹏作为考生同他人起参加会试。

B.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特设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

C.神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指供奉祖先或死者用的小木牌,文中指已死的君主的牌位,用以供奉祭祀。

D.洛社指欧阳修等在洛阳时组织的诗社。

文中指吴一鹏归乡后与乡绅每月一聚,饮酒赋诗,有洛社遗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一鹏才能卓异,深受名流赏识。

他年少成名,科考顺利,凭借自己的才华,多次受到当时大学士李东阳、程敏政的称赞。

B.吴一鹏为人正直,不惧宵小权贵。

他为因谗被罢的周公经发言;面对刘瑾他不卑不亢,因此刘瑾借机下令不准再任他为官

C.吴一鹏精于职事,善理繁杂事务。

他做广东司员外郎时,缜密敏捷,仁爱宽容,令囚徒敬服;所写决狱之辞也令同僚赞叹。

D.吴一鹏仁心爱民,富有先见之明。

在前往奉迎恭穆献皇帝神主时,他预先向皇帝建议约束勋贵随从,避免增加当地的负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了翻泽成现代汉语。

(8分)

(D世家苏之山塘里,自少端重秀颖,游于郡庠,蚤有令誉。

(4分)

(2)上善其言而戒饬之,事竣,归,有白金之赐。

(4分)

14.吴一鹏在退休归乡之后,又在家乡做了哪些贡献?

清依据原文,进行归纳。

(3分)

 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夜宿石门诗谢灵运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致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①

美人竟不来,阳阿②徒唏发。

〖注〗(①伐:

夸奖②阿:

山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一、二句写早晨采摘把玩苑中兰花,并担忧兰花因受严霜侵压而凋残,写出了诗情产生的动因,也为后文写暮游做铺垫。

B.一、三句同二、四句,形成隔句对,“朝搴”与“瞑还”对应,“畏彼”与“弄此”对应,形成韵调摇曳、回环飘荡的效果。

C.“鸟鸣”“木落”,从听觉角度描绘视界中的夜景,“异音”“殊响”以动衬静,写出了深夜山中宁静安谧,给人以奇异感觉。

D.最后两联,写无人共赏如此美妙的秋夜美景,无从向他人夸赞杯中的好酒,只好在山上徒劳地等待,直到太阳出来,晒干头发。

16.本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论语>十二》中,既强调了贤人的榜样示范作用,又强调见到不贤之人要自我反田的句子是:

       。

        。

 

(2)《春江花月夜》中“         ”写月光照进树林,点染出春江月夜的奇异之花;“       ”将月光、游子、诗人之情交织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余音袅袅。

(3)李白在《将进酒》中表现“是金子总要发光”的自信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一8、20题。

外婆家的伙房设在偏厦里,沿墙摆着的木椅不知有多少年月,黑中透出亮来。

还没坐停当,外婆就从厨房里端出荷包蛋,黑色的豆豉      在煎得金黄的蛋体上,褐色汤汁里油花不多不少,香气            。

我满屋子端详起来,看墙上贴的年画,去年是一只花孔雀,(①)。

还未出阁的姨妈逗我,明明,把这只白鹤给你做女子好不好?

我脸当下、羞红,女子在老家是妻子之意,找只鸟做女子,亏姨妈她想得出。

墙角的老式茶儿上,茶叶是用竹筒装着的,开水瓶外壳是用竹篾做的。

姨妈听到厨房里铜壶被烧开,赶忙提过来上水,我看到开水从铮亮的壶嘴流到开水瓶里,轰轰的声音有着微妙变化。

上完一瓶,姨妈把木塞塞住,砰地一声,又被热气             出来,反复多次。

边上的木质面巾架子上,白毛巾很         地悬挂着,搪瓷脸盆上绘着一条硕大的红鲤。

开饭了,外公用那花脸盆和白毛巾给我洗脸。

他老人家方法特别,让我闭眼,憋气,低头,脸浸入装满水的花脸盆里,手轻抚,抬头,最后,(②)。

上桌,满眼鸡鸭鱼肉,外婆早把两只表皮黄澄澄的鸡腿夹到我和弟弟碗中。

18·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洒满扑鼻顶整齐B.点缀扑鼻冲舒服C.洒满四溢冲整齐D.点缀四溢顶舒服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装在竹筒里的茶叶和用竹篾做的开水瓶外壳放在墙角的茶几上。

”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

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字。

(5分)

11月19日10时09分,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国重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

这是继1]一月10日、13日、16日三次万米级海试后,“奋斗者”号再探万米洋底。

马里亚纳海沟是全球最深的海沟,像一座在海底倒立的山峰,海沟最深处“挑战者深渊”测得最大深度为11034米,相当于珠穆朗玛峰顶叠加一座西岳华山的海拔高度,是已知海洋最深处。

“奋斗者”号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也是世界上首次同时将3人带到海洋最深处。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

(4分)

下面的语句中暗含一个三段论推理,请仔细研读,在后面的横线上补写上相应的语句。

改革是新事物,当然避免不了要遇到前进中的困难。

 大前提是:

                          。

 小前提是:

改革是新事物

结论是:

                           。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胡萍是郑州某路公交车车长,因看到有乘客忘带零钱又不能手机支付很尴尬,便在车上自费设置爱心零钱箱,任由乘客自取,暂解燃眉之急。

这一举措实施至今已有半年,零钱箱里的零钱非但没少,反而有所增多,因为常有受益的乘客在下一次乘坐时,特意多带些零钱放进爱心箱,以方便后来的人取用。

某社会机构知情后,颁发给胡萍五千元奖金以资鼓励,胡萍却把这笔钱全部转交公交公司,用于在更多的公交车上设置爱心零钱箱,从而帮助更多的人。

  读罢上述材料,你是否也心生感慨呢?

请给胡萍或社会机构负责人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0一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A(B曲解文意,“人的自然本性与自然发展愿望相互对立”错,应该是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发展愿望这两者与一定的历史条件相结合。

c“确立了”偷换概念,原文是“建基”。

D曲解文意,“悲剧意识产生于人类自身的不完善所带来的落差和对立”是本文作者的观点,并非西方哲学家的观点)

2.B(误解原意,“人不可能占有真理”不是柏拉图的观点)

3.C(A边塞思乡之悲。

B游子思家之悲。

D游子思家之悲)

4·外在性是指,要颠覆和谐秩序,征服自然,改变境遇,不断追求,不断发现、认识自我及自然社会的历程,这些都是外在压力。

(2分)内在性是指,要克服把人引向堕落和罪恶的自由意志,反思道德,避免被物化,消除焦虑和恐惧,这些都是内在的压力。

(2分)

(4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D.儒家思想培养了人对家的深厚感情,也对士人提出了终极要求,这种思想让士人在家国之间进退两难,从而让中国文化产生独具特色的悲剧意识。

(2分)儒家思想要实现家庭伦理秩序和政治伦理秩序,要求征服和规范各种不符合文化之礼的意识,从而让中国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爱情悲剧意识。

(2分)

(2)西方传统哲学中的“主一.一客”式思想引导人们认为人类自身是不完善的,人类自身与理念、现实与理想、有限与无限产生了巨大的对立和反差,这种反差导致了悲剧意识的产生。

(2分)

(6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D(“她的'发烧,暗示了手机依赖也是病”,是过度解读)

7.B(“衬托了人物心理”错,此处没有衬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8.

(1)情节上,接听电话这一情节是前文作者下定决心远离手机的一个拐点,在小说结尾处陡生波澜,震撼人心。

(2分)

(2)结构上,文章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也让读者警醒、思索,文尽意远。

(2分)(3)主旨上,电话内容足以让主人公震惊,把对手机作用的思考推进一层,深化主旨。

(2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9.

(1)手机会干扰生活,损害亲情。

沉醉在手机的各种群、圈等旋涡中,难以自拔,会使生活和亲情受到不良影响。

(2分)

(2)生活离不开手机。

它作为一种工具,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时代,片面地拒绝使用手机,又会给工作带来被动,给亲人带来伤害。

(2分)(3)要辩证地看待手机的作用。

负面效应的出现,不是手机的问题,是人的问题,人应当恰当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