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98835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

《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Word格式.doc

(3)在少的后面画“√”。

(4)在多的后面画“√”。

●画一画。

(1)画△,比○多。

(2)画○,比△少。

●5个人来吃饭,椅子够坐吗?

●每个杯子都有盖吗?

●找朋友,把数量同样多的连起来。

第二单元位置

本单元教学内容有:

上下、前后、左右。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能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和知识基础,对“上、下、前、后”等教学内容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体验,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内容

课程标准

检测标准

评价工具

上下

●认识“上、下”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结合实物和图形辨别两个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辨别三个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会用语言描述物体上下的相对位置关系

●①猴灯笼在鸡灯笼的()面。

②鸡灯笼在狗灯笼的()面。

③狗灯笼在猴灯笼的()面。

●你能用“上、下”说一句话,讲一讲教室里一些物品的位置吗?

●让学生观察生活,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里经常用到“上”、“下”、“前”、“后”。

前后

●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结合实物和图形辨别两个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辨别三个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会用语言描述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关系

小羊在小鹿的面,小羊在小猴的面。

小鹿的前面有和。

小羊的后面有和。

●你能用“前、后”说一句话,讲一讲校园里的一些物品或建筑物的位置吗?

●乐乐从前往后数是第5个,从后往前数是第2个,这一队有多少人?

左右

●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通过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辨别左、右位置的关系

●学生初步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①能以自己为标准,判断左右;

②也能够初步体会以对面人物为标准判断左右.

●口令游戏:

抬抬你的左手,跺跺你的右脚,用你的右手摸摸你的右耳,用你的左手摸摸你的左耳。

●用一句话介绍你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从左往右数你是第几人?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人?

●“上下楼梯靠右行”的实践活动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贝贝的左边是(爸爸、妈妈)(要求:

正确答案后打“”)

●爸爸在贝贝的边;

贝贝在爸爸的边。

(①左边②右边)(要求: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贝贝在爸爸的边;

妈妈在贝贝的边。

(①左边②右边)(要求: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单元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教学内容有5以内各数的认识、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内容检测标注及评价方法

5以内各数的认识

●认、读、写5以内各数。

●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

●认识符号“>

”、“<

”、“=”的含义。

●会认、读5以内各数并会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

●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看数划线。

Φ○○○○

ΦΦ○○○

○○○○○

1

2

3

4

5

(1)图中一共有()个图形。

(2)从左往右数,是第()个。

(3)请圈出前3个图形;

把第3个图形涂成红色。

●填一填

5○32○42>

□□=3

5以内各数的加法和减法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看图列出5以内的加减算式。

●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2=□4+1=□

0+5=□3-0=□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一)

“认识图形

(一)”这部分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领域,隶属于“图形的认识”。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材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对几种基本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和区分,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基本的显著特征,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是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起始,它是后面进一步认识图形、了解图形特征以及图形的测量和变换的基础。

认识图形

(一)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让学生在许多立体图形(实物或透视图)中,能准确地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请把球、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编号写在相应盒子下面的横线上。

●数一数。

长方体有()个圆柱有()个

正方体有()个球有()个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图形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哪组能站稳?

在能站稳的下面画“√”。

●数一数

()块

●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能利用这些图形进行简单的拼搭设计。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是在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求未知加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使学生认识6—10各数。

●使学生熟练的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1)一共有()只。

(2)把右边的6只圈起来。

(3)从左边数起,把第7只涂上颜色。

●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

较他们的大小,熟练的掌握10以内

各数的组成。

●仔细观察,认真动脑,动手画画!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

的大小。

请你把这些小果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串成一串: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正确的

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正确的口算10

以内的加减法。

●相信你能算对。

5+52+88-38-710-4

6+29-40+75-510-7

4+40+67-56-410-1

●☆☆☆☆☆

☆☆☆☆

5+4=9-4=

4+=9-=

●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求未知加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正确的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正确的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

●在数学学习中渗透思想教育。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

数、读、写11—20各数,数的组成,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本单元属于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6—10各数,是在十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是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对今后计算的准确和熟练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要求学生能数、读、写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在此基础上能够熟练地口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认识11—20各数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

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

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

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并能说

出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

一组成的。

●知道11—20各数的顺序,能

按一定的顺序数11—20各数。

●会正确地读、写11~20各数。

●认识十位、个位,知道10个

一是1个十。

●会比较11—20各数的大小。

●能熟练正确地口算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看图写数。

●填空。

●根据数画珠子,并比较大小。

●按照从1-20的顺序连线,看看得到的是什么。

●按顺序填一填。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能熟练正确的口算十几加几

和相应的减法。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0+3=()16—4=()

12+()=1817—()=12

●在下面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数。

解决问题

●能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之间有几个”的问题。

●8和12之间有几个数?

●小动物们排队玩滑滑梯,排第8,排第13,

和之间有几只小动物?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认识钟面,认识钟表和电子表的整时。

本单元属于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初次建立时间观念,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像其他计量单位直观、形象,儿童感知时间比较困难,所以需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还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以便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

认识钟表

●初步认识钟面和电子表面。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正确读写整时和半时时刻。

●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能说出钟面上由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组成,能区分一般的钟面和电子钟。

●能认读写这两种钟面表示的整时。

●能在钟面上正确的拨出所给的时刻。

●能根据时刻画出时针或者分针。

●知道一天的作息时间的大致安排,有一定的时间观念。

●请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请画出各钟面上的分针。

●现在是几时?

过1小时后是几时?

●连线: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加几;

8、7、6加几;

5、4、3、2加几;

用数学(编排在计算中),实践活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对今后计算的准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20以内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9加几

●能熟练地口算9加几。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

会加法的意义。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

的过程。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

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会用“凑十法”正确、熟练地口算9

加几的加法。

●会用摆一摆、圈一圈等方法表示9加几

的算理。

●会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

单加法应用问题。

●圈一圈、算一算。

☆☆☆☆☆☆☆☆☆9+5=

☆☆☆☆☆

●口算。

6+9=9+3=5+9=7+9=

(1)两个最大一位数的和是()。

(2)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

●小明今年7岁,9年后小明几岁了?

●第一组有9名男同学,女同学和男同学同

样多,第一组有多少名同学?

□○□=□(名)

8、7、6加几

●能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能应用“凑十法”正确、熟练地口算8、

7、6加几的加法。

●会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描述8、7、6加几

●会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加法的含义

灵活解决简单加法应用问题。

●8+4=7+7=6+6=

7+6=8+6=6+5=

●在○里填上“>”、“<”或“=”。

7+9○158+6○1517○7+6

8+9○187+4○1316○6+9

●小花买了几束气球,打算送给王芳14个气

球,送哪两束正好够?

在下面找“√”,

并列式计算。

□○□=□(个)

□□□

(主要考查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

5、4、3、2加几

●能熟练地口算5、4、3、2

加几。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

●能根据算式中数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

的方法正确、熟练地计算5、4、3、2

加几的口算。

●会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加减法的含

义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8=3+9=5+7=

3+8=4+9=5+9=

●停车场上开走5辆汽车,剩下7辆,原来

有汽车多少辆?

□○□=□(辆)

(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列式计算。

●经历观察、推理等实践活

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

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

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

与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感受数学在活动中的作用。

●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明确问题——计划与解决——回顾与反思。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学会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和分析问题。

●能综合应用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解

决简单加减法应用问题。

我的前面有5人,后面有7人,这条队一共有几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