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91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docx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

第一章系统基本原理

1.如何理解系统的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和适应性?

答:

(1)集合就是将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作一个整体,形成一个集合。

系统的集合性表明,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互相区别的要素所组成的。

(2)系统的整体性可以直观地理解为系统是一个整体的对外联系的单元,系统内部的各组成要素只有在整体中才具有意义。

系统的整体性说明,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组合方式,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统一、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形成一个系统,才能发挥系统特有的功能;且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要素的功能总和。

(3)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用来说明这些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

相关性可用来描述系统整体性的原因,是系统整体性的根据。

(4)系统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总体,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子系统还可进一步分解为更低一级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次结构,这就是系统的层次特性。

(5)系统的目的性是指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和一定的功能。

(6)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说明,系统是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和作用的,因此,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起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变化。

系统必须通过内部结构的调整,使系统具备新的功能,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系统的三个基本属性是什么?

答:

第一,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整体。

要素是构成系统的最基本的部分,没有要素就无法构成系统,单个要素也无法构成系统。

第二,系统的诸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

要素之间若没有任何联系和作用,则也不能称其为系统。

第三,由于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或效能,这是各要素个体所不具备的功能。

3.什么是系统的结构?

答:

“系统的结构”就是指系统构成要素及其关联方式的总和。

即,各种要素只有在一定的联系方式下才具有系统的意义。

系统的结构反映了系统内部的组成规律。

5.什么是系统的层次?

系统层次有几种类型?

答:

系统层次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是指各种各样的系统在不同时空中的存在。

第二,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观察系统时的存在。

系统的层次结构一般可以划分成如下几类:

(1)空间层次结构;

(2)时间层次结构;(3)功能层次结构。

第二章系统工程基础

1.什么是系统工程?

答:

系统工程是以研究大型复杂的人造系统和复合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科学,它既是一个技术过程又是一个管理过程。

引用钱学森教授的定义:

“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系统工程是一门组织管理的技术。

3.为什么要进行系统功能分析?

如何进行系统功能分析?

答:

系统功能分析是研究人造系统的基础,因为人造系统往往是以预先设定的功能为出发点而构造的。

人类对功能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主观特性,在特定的背景下,人们可能只希望系统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并通过设计系统结构来实现这种特定的功能。

但是,一种功能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结构的系统来实现,这就要对实现功能的效率与成本进行评价。

其次,能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系统结构,可能还同时具有许多其他不需要的功能。

这就需要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详细分析,既能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功能,又避免出现人类不想要的功能。

系统功能分析的主要步骤是:

(1)对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进行准确描述;

(2)进行输入输出关系的整体评价和分析;

(3)对某一特定功能进行流程分析及流程再设计。

4.系统结构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为了实现或改进系统的功能,需要对系统的结构进行分析。

对系统结构进行分析首先就需要确定系统中的要素集,然后再对要素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以此达到认识系统的目的。

5.系统要素之间的关联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答:

系统诸要素之间的关联方式主要是串联、并联和反馈联结。

一切系统的结构都可看作是由这三种基本联结形式通过复杂组合而构成。

第三章物流系统概述

1.现代物流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答:

现代物流学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认为各项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是作为统一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这个有机整体就是物流系统。

因此,系统性是现代物流学最基本的特性。

2.如何理解物流系统的可分性、动态性和效益背反特性?

答:

(1)物流系统的层次可分性

层次性是系统的基本特性,物流系统同样也具有层次性,而且可以按照层次结构对物流系统进行层次划分。

首先,物流系统是由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物流系统可按空间或时间特性划分成更低层次的子系统。

其次,按照不同的属性、特征或目的,可以划分出物流系统不同的层次。

(2)动态性

跨地域、跨时域的特性说明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3)物流系统的效益背反性

“效益背反”指的是物流系统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亦然。

效益背反的特性在物流系统中随处可见。

例如,减少库存量,能减低库存持有成本,但必然会增加运输次数,从而增加了运输成本

4.简述物流系统的流动要素。

答:

物流系统的流动要素是指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和流速这六个要素。

流体——是指物流中的“物”,即物资实体。

载体——即承载“物”的设备以及这些设备赖以运作的设施,包括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水路、港口、车站、机场等)和设备(直接承载并运送流体的设备)。

流向——指流体从起点到终点的流动方向。

流量——即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的数量表现。

流程——即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行驶路径的数量表现。

流速——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程上的速度表现。

5.简述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答:

(1)运输功能要素——实现物的空间位置的转移,具有创造物流的空间价值或场所价值的功能,另外,通过使产品快速流动,运输还能创造产品的时间价值。

(2)储存功能要素——指在一定场所指对物品进行储存并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包括接货入库、拣货、出库、安全保存、库存管理等活动。

储存环节具有创造物流时间价值的功能。

(3)包装功能要素——包装是物流过程的起点,具有保护商品、方便物流操作的功能。

(4)装卸功能要素——实现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活动的衔接。

在所有物流活动中,装卸活动发生得最频繁,是消耗人力、占用设备但却不产生价值增值的物流环节。

(5)流通加工功能要素——流通过程的辅助加工活动。

为了弥补生产过程中加工程度的不足,更有效地满足用户或本企业的需求,更好地衔接产需,往往需要进行这种加工活动。

(6)配送功能要素——直接面向最终用户提供的物流服务功能,是综合了前几项功能要素的小范围的物流系统。

(7)物流信息功能要素——包括进行与上述各项活动有关的计划、预测、动态信息及费用、市场等信息的收集于处理的活动。

6.简述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

答:

(1)制度和政策——物流系统的制度决定物流系统的结构、组织、领导、管理方式,因此国家需要建立完善的物流产业政策和制度,促进和引导物流业的发展。

(2)法律和规章——法律和规章一方面能够限制和规范物流系统的活动,使之与更高一层的系统协调;另一方面是对物流系统的运行提供保障。

(3)行政和命令——物流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转和高效运转依赖于国家经济政策和行政命令。

(4)标准化系统——物流系统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物流标准化是保证物流各环节协调运行、提高系统效率、保证物流系统与其它系统在技术上实现协调联结的重要支撑条件。

8.什么是物流信息要素的产权冲突?

答:

即物流信息及信息的处理贯穿了物流系统的始终,跨越了供应链上的不同企业。

即信息是由不同的企业所拥有的。

而企业信息作为企业的一种商业机密,不能轻易泄露给其他企业,由此造成供应链式反应范围内的物流信息共享不充分,由此产生的冲突就是信息要素的产权冲突。

第四章物流系统分析

1.什么是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包括哪些要素?

试用简图分析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

(1)系统分析是一种采用系统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各种可行方案或策略,并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全面评价和协调,帮助决策者提高对所研究问题认识的清晰程度,以辅助决策者选择行动方案的一种决策辅助技术。

(2)统分析要素包括目的、备选方案、费用和效益、模型、准则、结论。

(3)系统分析是在明确系统目的的前提下进行的,经过开发研究得到能够实现系统目的的各种可行方案以后,首先要建立模型,并借助模型进行效益-费用分析,然后依据准则对可行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方案的优先顺序,最后向决策者提出系统分析的结论(报告、意见或建议),以辅助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

4.物流系统目的的层次性有哪些体现?

答:

按照目的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时期,可将系统目的分为运营目的、战略目的和基本目的三个层次。

5.什么是物流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功能结构?

答:

将流体从起始地到目的地流动所涉及到的流动要素的空间位置描述出来,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连接,由此构成的图形就是物流系统的网络结构。

系统是有层次的,系统功能同样具有层次性。

按照系统功能层次关系构成的结构就是系统的功能结构,它是从行为的角度反映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6.为什么要进行物流系统的结构分析?

答:

物流系统结构是指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的总和。

物流系统结构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构成物流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及其间的相互作用方式,认识物流系统的本质,最终为实现物流系统整体功能建立优良的结构体系。

第五章物流系统建模

1.什么是系统模型?

建立系统模型的目的是什么?

系统模型就是对一个系统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的描述,它以某种确定的形式(例如文字、符号、图表、实物、数学公式等)提供关于该系统的某一方面的知识。

建立系统模型的目的是:

用人类可交流的语言或实物等表达工具对实体系统进行描述,借助系统的模型帮助我们对实体系统的运行进行预测、控制或重新设计。

2.常见的系统模型可分哪些类型?

答:

有八类:

(1)实体模型——即现实系统本身。

(2)比例模型——它是对现实系统的放大或缩小,使之适合于研究。

(3)相似模型——根据相似原理,利用一种系统去代替另一种系统。

(4)文字模型——用文字符号来描述系统特征,如技术报告、说明书等就属于文字模型。

(5)网络模型——用网络图来描述系统的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逻辑关系与数学关系)。

(6)图表模型——用图像和表格形式描述的模型。

(7)逻辑模型——用方框图、程序单、模拟机排题图等形式表示系统要素逻辑关系的模型,也包括概念模型。

(8)解析模型——解析模型是指用数学方程式表示系统某些特性的模型。

3.物流系统模型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

与一般系统模型特征类似,

(1)它是对现实的物流系统功能或结构的抽象或模仿;

(2)它是由反映物流系统本质或特征的主要要素构成的;(3)它集中体现了主要物流要素之间的关系。

5.物流系统建模的原则是什么?

(1).现实性要求——系统模型要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反映系统本质特征及其关系;

(2).简明性要求——使系统模型简单明了,以节约建模的费用和时间。

(3).标准化要求——应尽量采用标准化模型,或者对标准化模型进行某些修改,使之适合对象系统。

7.物流系统数学模型构建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五个步骤:

(1)明确问题——要能采用适当的形式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一种数学结构来表达问题,该数学结构所展示的模型的解是与问题解决的方式相对应的。

(2)模型假设——即是对建模对象的特征与存在条件进行简化。

(3)建立模型——选择一个合理的数学形式,将实际问题中的要素和关系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4)模型求解——应用数学方法或其他方法求出问题的解答。

(5)模型分析与检验——对模型的假设条件、解的可靠性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和检验。

8.系统概念模型构建的关键是什么?

答:

系统概念模型主要用来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过程,最终为用“输入——转换——输出”的流程描述系统提供依据。

建立概念模型的关键是将实际的系统划分成若干执行动作单元,并找出各动作单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第六章物流系统需求预测

1.物流需求预测对物流管理与决策的重要性是什么?

你认为下列企业物流管理者的关心焦点有什么不同?

A.某食品厂B.某飞机制造厂

C.某大型连锁零售店D.某医院

答:

(1)不管是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还是进行物流系统的运营管理与控制,都需要准确估计供应链所处理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多少,即估计物流需求量。

这些估计是采用预测的方法进行的。

通过预测,可以获得物流需求方面的必要信息,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略。

2.试分析并举例说明物流系统的需求特征:

A.需求的空间特征与时间特征;

B.需求的规律性与不规则性;

C.需求的独立性与派生性。

答:

A,物流需求有时间特性,指物流需求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例如,销售量随时间增长或下降、物流需求模式的季节性变化等。

物流需求的空间特性指物流管理者必须知道需求量在何处发生。

例如,规划仓库位置、平衡物流网络中的库存水平和按地理位置分配运输资源时,都需要知道需求的空间位置。

B,需求的规则性是指需求模式的变动遵循一定的规律,主要有长期趋势、季节性变动和随机性变动三种。

例如,季节性消耗的产品。

需求的不规则性是指物流需求时间和需求水平均不确定的情况。

例如,对新产品或新服务的需求。

C,需求的独立性指物流需求来自一个一个独立的客户,与其他产品需求无关,例如终端产品的需求。

需求的派生性指物流需求是由某一特定的生产计划要求派生出来的,是一种从属性的需求。

例如,从供应商那购买新轮胎的数量就依赖于汽车厂要生产的汽车量。

4.某卡车运输公司必须决定每周所需的卡车和司机的数量。

通常的做法是司机在星期一出发去取货/送货,在星期五回到出发点。

对卡车的需求可由该周要运送的货物总量来决定;但为了制定计划,必须提前一周得到有关数字。

下表给出的是过去10周中的货运量:

周货运量(万吨)

周货运量(万吨)

10周前205.6

9234.9

8189.5

7151.4

6119.4

5周前226.8

4265.3

3203.9

2239.9

1周(本周)250.8

要求用一次指数平滑模型预测下一周的货运量。

[注意:

要使预测误差尽量小;利用最早的四周数据开始预测,即确定F。

,并以0.1的递增幅度寻找合适的平滑指数α值。

]

解:

F0=195.35

α=0.1时,预测值为205.9万吨。

α=0.2时,预测值为217.12万吨。

α=0.3时,预测值为226.7万吨。

α=0.4时,预测值为233.9万吨。

5.参看第4题的条件及数据,利用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未来一周、两周的货运量。

解:

解题步骤如下:

(1)选择α,确定初始值和

分别取α=0.9S1

(1)

=

(2)按

计算一次指数平滑值:

实际值

151.40

119.40

226.80

265.30

203.90

239.90

250.80

α=0.9

195.35

155.80

123.04

216.42

260.41

209.55

236.87

α=0.8

195.35

160.19

127.56

206.95

253.63

213.85

234.69

α=0.7

195.35

164.59

132.96

198.65

245.30

216.32

232.83

α=0.6

195.35

168.98

139.23

191.77

235.89

216.70

230.62

我们选α=0.8

(3)按公式

计算二次指数平滑值:

=135.49,

=192.66,

=241.44,

=219.36,

=231.62

(4)计算a、b的值:

①计算a值,依据公式

进行,

同理算得:

=119.63,

=221.24,

=265.82,

=208.34,

=237.76

②计算b值,依据公式

进行,

同理算得:

=-31.72,

=57.16,

=48.76,

=-22.04,

=12.28

(5)建立二次指数平滑的数学模型:

预测未来一周货运量:

≈250

预测未来两周货运量:

≈262

6.假设第4题的数据如下:

周货运量(万吨)周货运量(万吨)

10周前156.75周前205.6

9170.94208.8

8165.23197

7177.82192.5

6189.71周(本周)200.3

试利用指数平滑模型的校正趋势法预测下周货运量,其中α=β=0.2。

解:

步骤如下:

S0=(156.7+170.9+165.2+177.8)/4=167.65

S0=167.65,取基本平滑系数α=0.2,趋势平滑系数β=0.3,初始趋势T0=0(没有趋势)。

S1=0.2⨯177.8+0.8⨯(167.65+0)=169.68

T1=0.2⨯(169.68-167.65)+(1-0.2)⨯0=0.41

F1=169.68+0.41=170.09≈170

同理:

S2=174.01,T2=1.19,F2=175.2≈175

S3=181.28,T3=2.41,F3=183.69≈184

S4=188.71,T4=3.41,F4=192.12≈192

S5=193.1,T5=3.61,F5=196.71≈197

S6=195.87,T6=3.44,F6=199.31≈199

S7=199.51,T7=3.48,F7=202.99≈203

所以,下周货运量预测值为:

203

第七章物流系统规划

1.规划物流系统时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

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物流系统的输入条件;二是物流系统的输出结果;三是物流系统方案评价的标准;四是物流系统规划时的注意事项,包括:

原始数据如何收集、哪些是可控变量等。

2.物流系统规划的内容可划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

从物流系统的作用地位看,可分物流战略层、策略层(战术层)和运作层的规划;从规划所涉及的行政级别和地理范围看,又可分为国家级物流规划、区域物流规划、行业物流规划、企业物流规划等。

不管哪一级别的物流规划,都有战略层、战术层和运作层的规划问题。

4.进行物流网络规划时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数据?

如何获得这些数据?

答:

物流网络规划需要一个包罗万象的数据库。

这些基础数据包括:

(1)产品线上的所有产品清单信息;

(2)顾客、存货点、原材料供应源的地理分布信息;

(3)每一区域的顾客对每种产品的需求量信息;

(4)运输成本和费率信息;

(5)运输时间、订货周期、订单满足率;

(6)仓储成本和费率;

(7)采购成本/制造成本;

(8)产品的运输批量;

(9)网络中各节点的存货水平及控制方法;

(10)订单的频率、批量、季节波动特性;

(l1)订单处理成本与发生这些成本的物流环节

(12)顾客服务目标;

(13)在服务能力限制范围内设备和设施的可用性;

(14)产品配送模式。

主要的数据来源包括经营运作文件、会计报告、物流研究报告、公开出版物等。

5.物流设施选址对供应链的运营具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

(1)设施选址决策对供应链的运营有着长远影响;

(2)网络设施选址影响设施的供应源和市场配置,对供应链中原料获取或产品分销的运输方式选择、合作企业选择、库存策略等均有重要影响,进而会影响供应链的构架。

6.设施选址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

(1)企业内部因素,包括战略因素、产品技术因素两个方面,而产品因素又包括产品生产工艺、设施和设备、原料获取代价等方面的特征。

(2)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经济政策、税收优惠、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基础设施、市场竞争等因素。

(3)物流运营成本和物流设施成本的影响,物流运营成本主要指设施建成后的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

9.评述重心法选址的优点和局限性。

答:

(1)优点——计算速度快,能很快找到使运输总成本最低的最优位置点。

(2)缺点——

第一,得出的最佳位置也许在实际中并不可行;

第二,求解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条件基础上的,模型本身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只考虑了可变的运输成本,没有考虑仓库建立费用及设施运营费用的差异;假设运输成本与运距成线性关系;假设两点之间为一条直线等等。

 

第八章运输及配送路线的优化

1.运输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

(1)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特性和服务特征;

(2)考虑客户对运输成本、运输速度、运输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4.某商品有3个生产基地和3个需求地。

各生产基地能供应的生产量分别为:

A1——10吨,A2——7吨,A3——5吨;各需求地的需求量分别为:

B1——6吨,B2——8吨,B3——8吨。

从生产基地到需求地的产品单位运价如下表8-18所示。

如何规划运输方案才能使总运输费用最低?

表8-18从生产基地到需求地的产品运价表

需求地

生产地

B1

B2

B3

A1

1

10

5

A2

9

2

4

A3

12

7

3

解:

最佳运输方案用下表表示:

需求地

生产地

B1

B2

B3

供应量

A1

6

4

10

A2

7

7

A3

1

4

5

需求量

6

8

8

总运费=6*1+4*5+7*2+4*3=59

5.有一配送中心向某一客户送货,其行车可能途经6个地点,如图8-17所示,点1是配送中心位置,点8是客户位置,其他为中途可经过的点,箭头上的数代表两点间距离(KM)。

求配送中心到客户的最短距离和最佳行车路线。

(提示:

可用Dijkstra方法求解)

图8-17配送中心到客户间的网络图

解:

最短路径是:

从节点1→4→7→5→8,总长度为10。

第十章物流系统综合评价

1.什么是系统评价?

为什么要进行系统评价?

答:

系统综合评价就是根据系统确定的目的,在系统调查和系统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就各种系统设计方案能够满足需要的程度与为之消耗和占用的各种资源,进行评审,并选择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实施上可行的最优或最满意的方案。

系统评价是系统决策的重要依据,没有正确的评价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决策。

系统评价既是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也是系统决策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3.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包括哪些方面?

试就某一具体的评价问题,建立其评价指标体系。

答:

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包括六个方面:

(1)政策性指标;

(2)技术性指标;(3)经济性指标;(4)社会性指标(5)资源性指标;(6)时间性指标。

4.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什么?

关键步骤是什么?

答:

特点是根据两两因素的比较,确定各因素的权重。

关键步骤是:

把问题层次化,并对同属一级的要素以上一级的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根据评价尺度确定其相对重要度,据此建立判断矩阵A。

7.某厂新建工程拟订了四个方案,各方案的主要指标如下表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