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9518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2分)

1.(6分)(2017高二下·东莞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

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载:

“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

”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

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即“磁器”)称谓的史料。

考古学证明,瓷器起于夏、商,成于战国两汉,从唐开始,文献中开始出现“越窑”“邢窑”等窑口名称。

两宋时,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工商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出版、文学艺术、国际贸易等呈现出惊人进步,考古发现的“宋瓷”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展现了宋代文化的特质。

宋瓷主体可分为十大窑系,相关窑口有百个以上。

“窑口”是中国传统的瓷业命名方法,强调地域性和特色性的统一;“窑系”是考古类型学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强调不同地域的瓷业在特色性方面的彼此关联性、互动性。

以窑口而论,“百花齐放”才是大美,“一枝独秀”是文化衰弱之表现。

故就中华瓷史而论,两宋瓷业窑口“空前绝后”非为虚言。

同时,两宋时代,不仅窑口众多,而且名窑辈出,各擅其能。

宋代陶瓷业中的不同窑系甚至同一窑系的不同窑口、窑厂,都发育出自己的工艺体系,在印花、刻花、铭刻及釉装饰等各方面都创造出至高的水平。

宋代几乎各个窑系或窑口的工艺内容犹如两宋书画词章一般美不胜收,展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民众各具风情和特色的文化创造力、审美力和表现力,是中华文明大格局内所具有的文化多样性与多样性文化能够彼此互动滋养但又坚守各自特色持续发展的生动写照。

宋瓷在功能造型上也已驾轻就熟,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功能系列,如日用系、茶饮系、宗教系、观赏系等,每个功能系具体造型及其装饰图案和技法又是千姿百态,花样翻新,极具匠心。

正是在这种强大的造型塑造能力的基础上,瓷器全面进入了人们的创作、生活、信仰、审美、典仪、交友、风俗、经济诸领域,成为中华文明在两宋时代进入高峰期的又一实证。

中国瓷器外销,至迟起于东晋南朝,在唐代,瓷器已成中国外销产品之大宗,但只有到宋代,瓷器才完全取代此前的丝绸外销之地位,从而一举夺得中国外销产品之冠的地位。

东亚、中亚、北非及东非沿海国家等都有宋瓷之出土。

中国陶瓷技术在这一时期深刻影响了世界多个国家的瓷业生产。

如朝鲜、日本、埃及、伊朗等都受到中国陶瓷工艺影响。

这时,沿海地区都大面积兴起了外销瓷的生产,相关窑口、窑场难以计数,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大开发、海港城市及国际化城市兴起和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的深度交流,“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达到了历史的高峰,“瓷都”景德镇和“陶都”宜兴也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获得发展的机遇并奠立了坚实的根基。

(摘编自贺云翱《瓷器中折射出宋文化的特质》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瓷器历史悠久,但“磁器”这一名称出现得较晚,现在发现的最早使用瓷器(即“磁器”)称谓的史料是明人谢肇制的《五杂俎》。

B.宋朝时,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出现惊人的进步,宋瓷发展也进入繁荣昌盛时期,呈现特质鲜明的文化特征。

C.丰富多彩的宋瓷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和特色性,同时这些处于不同地域的瓷业在特色性方面还有着关联与互动的关系。

D.宋代陶瓷业中各个窑系甚至窑口、窑场都发育出自己的工艺体系,内容丰富多彩,各具风情,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在陶瓷工艺的许多方面都创造出至高的水平,犹如两宋书画词章一般,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审美力。

B.和日用、茶饮、宗教、观赏等功能相对应,宋瓷出现了各种技法、具体造型及装饰图案,体现了强大的造型塑造能力。

C.中国的瓷器,从东晋南朝到唐代都是中国外销大宗产品,直到宋代,瓷器才成为中国外销产品最多的商品。

D.宋代,外销瓷的扩大促进了经济发展,特别是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大开发,也深化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创造,瓷器是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甚至有着划时代意义的文化现象。

B.宋代瓷业窑口众多,名窑辈出,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各个窑系或窑口的工艺内容各具特色,展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民众的创造力。

C.宋代,中国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瓷器全面进入社会各领域,和书法、绘画等一样,宋瓷使中华文明在两宋时期进入一个高峰期。

D.宋时陶瓷技术的海外流播,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达到历史高峰的一个重要因素。

2.(13分)(2017高三下·龙泉驿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卡拉维拉斯驰名的跳蛙

【美】马克吐温

这里从前有过一个叫吉姆·斯迈雷的。

只要能找到一个人愿打赌,他就赔同,碰上什么就赌什么,十有八九总是他赢。

他有一只小斗狗,光看外表你准以为它一钱不值,就配在那儿拴着,一副贼溜溜的样子,老想偷点什么。

可是,一旦在它身上下了注,它转眼就变了一条狗;它的下巴颏往前伸着,就像火轮船的前甲板,下槽牙都露了出来,像煤火一样放光。

斯迈雷老是靠这条狗赢钱,直到在一条没后腿的狗身上碰了钉子。

那一次,两条狗斗了好一阵子,两边的钱都押完了,斯迈雷的那条狗上去照着咬惯了的地方下嘴的时候,当时就看出自个儿上当了,它让人骗惨了。

它朝斯迈雷瞧了一眼,好像是说它伤透了心,这都是斯迈雷的错,怎么弄了一条没有后腿的狗来让它咬呢,斗狗时它本来靠的就是咬后腿嘛。

有一天,他逮着一只跳蛙带回家去,说是要好好训一训。

果不其然,他把跳蛙训出来了。

只要他从后头点跳蛙一下,那跳蛙像翻煎饼一样在空中打个转,然后稳稳当当地脚朝下落地。

我就瞧见过他把丹尼尔·韦伯斯特放在这儿的地板上——那跳蛙叫丹尼尔·韦伯斯特——大喊一声:

“苍蝇,丹尼尔,苍蝇!

”跳蛙就噌噌地照直跳起来,快得让你来不及眨眼,把那边柜台上的一只苍蝇吞下去了,然后像一摊泥“扑嗒”落在地上,拿后腿抓耳挠腮,没事人似的。

斯迈雷拿一个小笼子盛着那跳蛙,时不时地带着它逛大街,设赌局。

有一天,一个汉子——他是个外乡人——到屯子里来,正碰上斯迈雷提着跳蛙笼子,就问:

“你那笼子里头装的是什么呀?

斯迈雷冷着个脸说:

“它是一只跳蛙。

那汉子拿过笼子,转过来转过去,细细地瞅,说:

“嗯——原来是个跳蛙,它有什么特别的呀?

“噢,”斯迈雷不紧不慢地说,“它就有一件看家的本事,要叫我说——它比这卡县地界里的哪一只跳蛙蹦得都高。

那汉子拿过笼子,又仔仔细细地看了好半天,才还给斯迈雷,慢慢吞吞地说,“是嘛,”他说,“我也没瞧出来这跳蛙比别的跳蛙能好到哪儿去。

斯迈雷说,“别管你怎么看,我心里有数,我赌四十块钱,敢说这跳蛙比卡县随便哪一只跳蛙都蹦得高。

那汉子琢磨了一会儿,有点儿作难:

“呃,这儿我人生地不熟的,也没带着跳蛙;要是我有一只跳蛙,准跟你赌。

这时候斯迈雷说话了:

“好办,好办,只要你替我把这笼子拿一小会儿,我就去给你逮一只来。

斯迈雷离开后,这汉子坐在那儿想来想去,想了好一会儿,然后从笼子里头把跳蛙拿出来,扒开它的嘴,自己掏出一把小勺来,给跳蛙灌了一肚子火枪的铁砂子,一直灌到齐了跳蛙的下巴颏,然后把跳蛙放到地上。

斯迈雷呢,他上洼地的烂泥里头稀里哗啦趟了一气,到底逮住个跳蛙。

他把跳蛙抓回来,交给那汉子说:

“行了,你要是准备好了,就把它跟丹尼尔并排摆着,把他的前爪跟丹尼尔的放齐了,我喊个号。

”然后他就喊:

“一——二——三——蹦!

”他和那汉子从后边点那两只跳蛙,那只新来的跳蛙蹦得特有劲,可是丹尼尔喘了一口粗气,光耸肩膀——就这样——像法国人似的。

这哪管事儿啊;它动不了,跟生了根一样,连挪挪地方都办不到,就像抛了锚。

斯迈雷说什么也想不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汉子拿起钱就走,临出门了,他还拿大拇指在肩膀上头指指丹尼尔,慢慢吞吞地说:

“我也没瞧出来这跳蛙比别的跳蛙好到哪儿去嘛。

斯迈雷呢,他站在那儿抓耳挠腮,低着头把丹尼尔端详了好一会儿,最后他揪着丹尼尔脖子上的皮,把跳蛙掂起来,跳蛙头朝下,喷出满满两大把铁砂子来。

这时候斯迈雷才明白过来,他气得发疯,放下跳蛙就去追那汉子,可再也追不上了。

(1)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从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对小斗狗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表现了小斗狗的狡诈、凶恶、对主人服服帖帖等特点。

B.吉姆﹒斯迈雷只要能找到一个人愿打赌,他就陪同,而且碰上什么就赌什么,且十有八九是他赢,说明他虽嗜赌但是智力超出常人。

C.那个汉子扒开跳蛙的嘴,掏出一把小勺来,给跳蛙灌了一肚子火枪的铁砂子,最终取得了跳蛙比赛的胜利,这说明汉子是有备而来的。

D.“只要他从后头点跳蛙一下,那跳蛙就会像翻煎饼一样在空中打个转,然后稳稳当当地脚朝下落地”,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体现了跳蛙的灵敏矫捷。

E.小说塑造了众多形象,既有吉姆·斯迈雷和汉子这样的人物形象,也有小斗狗和跳蛙这样的动物形象,在幽默诙谐中表现出严肃的主题。

(2)

这篇小说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3)

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3.(13分)(2017高二下·广东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严耕望:

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余英时

1973—1975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

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的领域内卓然成家。

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

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面等着开门,下午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

1979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

和哈佛时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功。

哈佛和耶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生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

他自己曾明白说过,他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光阴。

1979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表团,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

这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表里、刚柔相济。

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中那种专家学者的傲僻。

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

无论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

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

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动的印证。

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

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字。

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解剖。

他从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格“似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

他平常表现在外的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

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

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研究中产生。

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史,但认真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

不过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

全面考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

第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

据我的大略估计,《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成先后越二十年;《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

耕望的著作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范围。

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便已参考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一方面看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

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

他于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

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吕思勉。

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绝不是幸致的。

苏东坡说: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自用其才的了。

陆象山说:

“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

一途朴实,一途议论。

”耕望木讷寡言,终其身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

(选自《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敬悼严耕望学长》,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到的范围,他的著作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

B.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此,他的著作问世都要经过多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

C.本文弘扬严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反衬出当下学术界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以及在学术上贪图终南捷径的学者的浅薄。

D.作者引用苏东坡的话、陆象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恰当地评价了严耕望的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

E.作者引用苏东坡的话、陆象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恰当地评价了严耕望的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

(2)

如何理解严耕望“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

请结合全文概括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成就巨大的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4.(11分)(2016高三上·温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

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

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

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

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

居易谏曰:

“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

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

”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

“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

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乃止。

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

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

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

“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绛对曰:

“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

”上曰:

“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

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

“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

”居易奏曰:

“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

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

”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

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

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

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

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1)

对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君子多之       多:

赞赏    

B.以市恩泽         市:

收买    

C.凡数千百言       凡:

凡是    

D.会有素恶居易者   素:

向来    

(2)

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白居易仰酬恩造,耿直进谏的一组是()

①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②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④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⑤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

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可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

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C.白居易在进谏吐突承璀之事时,言辞太尖锐,让皇上很不高兴。

皇上认为白居易是对他无礼,难以忍受。

李绛劝说皇上,白居易事无巨细必定要说,并非说话轻佻,是为报答陛下,皇上想广开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

D.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

正碰上有人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

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

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②上曰:

“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8分)

5.(8分)(2016高二上·宜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小寒食①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

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

②鹖(hé)冠:

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

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初春时节乘舟在外的诗人杜甫如鹖冠子一般隐居不仕。

B.颔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春日江水浩漫、花草迷蒙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景和国家山川的热爱。

C.颈联“娟娟戏蝶”和“片片轻鸥”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描写了诗人于舟中所见的自然美景。

D.颈联通过描绘蝴蝶蹁跹,穿孔而过,白鸥轻快、逐流飞翔之景,以乐景衬哀情,为尾联抒情蓄势。

E.尾联诗人的眼光随着万里青山绵延向外,思绪飞到了万里之外的帝都,直抒胸臆。

(2)

《杜诗镜铨》认为结尾写愁“结有远神”。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愁”的原因。

四、默写(共1题;共5分)

6.(5分)(2017·南丰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

(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3)

韩愈在《师说》中论述了弟子、老师在学问方面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具体原因。

五、选择题(共3题;共7分)

7.(2分)(2017高二下·蚌埠期中)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现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叔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8.(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改革不能只凭一腔热情,在改革前要对方案认真总结,严格论证,小心试验,并取得各方共识,方可推行。

B.江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印有“墨梅”图案,寓意有“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表达对寒窗苦读的学子的赞誉。

C.把“不忘初心”落到实处,关键是要加强党的建设,确保我们党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D.《永远在路上》是一部展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成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是廉政建设的生动教材和重要措施。

9.(2分)(2017高一下·黑龙江开学考)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两个氢原子核聚合成一个氦原子时     发生聚变。

    这个过程中,少量的质量转变成巨大的热量。

       解决这一聚变过程的控制问题,世界各地建立了许多实验装置。

       此类设备效果都不理想。

      近日,中国科学家有了重大突破。

这项突破显示      中国的聚变研究已经遥遥领先。

A.才 从 为了 但是 /   出    

B.就 在  为 不过 而 /    

C.才 / 为了 然而 不过 了    

D./ 但是为 可是 但了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6分)

10.(3分)(2015高二上·南开期中)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作为高中生,如何读经典?

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哈姆雷特》,无论庄子还是柏拉图的著作,①________。

也就是说,阅读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

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②________。

阅读经典作品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切忌③________。

它也许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若能做到长期坚持,久而久之自然有一种春雨润无声的感受。

11.(3分)(2017高三下·林州月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人远比今人喜爱扇子,他们亲切地称扇子为“凉友”。

对扇子“救人于酷暑”感恩仅是原因之一,①________,才是更重要的理由。

《西游记》中家喻户晓的芭蕉扇让人联想到神仙的法力;拜《三国演义》所赐,②________;因仕女贵妇的把玩,团扇则散发着贵气和脂粉香;而这一把折扇、衣袂飘飘,构成了今人对古人“风流才子”的想象。

芭蕉扇、团扇、折扇……虽材质与工艺有别,趣味和风格各异,③________,此“凉友”真“良友”也,待人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所挥之处,身清爽,心安宁。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2016高三上·武威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神仙传授酿酒之法给两个凡人,,叫他们选端午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