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017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课型

教学目标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难点: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法

教具准备

一、导入新课:

师:

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

请欣赏     

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

 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

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

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

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

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一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

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

(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

(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

(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

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

教学反思:

 

课题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课型

教学目标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难点: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法

教具准备

一、分组探究、展示交流:

1.你说我说大家说:

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权利,你还知道我们享有哪些权利?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

1、政治权利: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政治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等。

2.人身权利:

人身自由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3.财产权利:

个人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等。

4.受教育权。

5.司法保护权。

6.根据引言部分所说的汪菁、杨依、王浩的情况,你认为他们分别可以怎样依法维权?

二、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

利用法律来进行维权主要依靠法律手段,通过执法机关来进行维权行动。

(1)汪菁案例解决的途径:

上诉到工商部门、城管部门等,由他们出面进行依法取缔;去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进行赔偿。

三、作为未成年人,一般会有哪些不法侵害发生?

把你知道的案例与

大家分享。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1.被社会青年敲诈勒索。

2.被流氓或坏人殴打。

3.被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等。

4.被坏人抢夺钱财或被骗钱财。

5.被家长或学校老师殴打、体罚。

6.雇佣童工。

7.有些娱乐场所、网吧引诱未成年人进入等。

8.有些厂家、商家销售不合格食品.

教学反思

 

课题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课型

教学目标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难点: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法

教具准备

一、你认为应如何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1.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4.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少年犯罪的案例,谈谈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二、教师指导:

1.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教学反思:

 

课题

2宪法是根本法

课型

教学目标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难点: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法

教具准备

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板书)

1.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

2.出示图片:

打击犯罪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依法行政。

6.依法治国首先应该依据哪部法律?

7.学生回答(略)。

8.教师归纳: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9.出示图片:

宪法

因为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等根本问题。

学生齐读教材中关于宪法第一条第一、第二款规定,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师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

2宪法是根本法

课型

教学目标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难点: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法

教具准备

一、教师:

你还知道其他根本问题的相关内容吗?

活动一:

知识抢答一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的权利;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5)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其它:

公民有劳动的义务;有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国家的标志是什么?

(国旗、国徽、国歌。

……

二、教师作好各组抢答结果记录。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曾做过四次修订。

它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三、总结。

教学反思:

课题

3公民意味着什么

课型

教学目标

①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②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难点:

懂得宪法和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树立宪法意识。

教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图片。

(2)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等不同身份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公民意味着什么》。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A.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B.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课件出示第23页的知识窗。

交流:

你知道国籍是什么?

它是怎么获得的?

(师点拨)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

3公民意味着什么

课型

教学目标

①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②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难点:

懂得宪法和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树立宪法意识。

教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有效身份证件。

一、认识身份证。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小卡片,它能代表我们的身份,那就是身份证。

1.先说一说身份证是什么样子的?

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

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

---公民身份证号码

2.了解身份证号码的不同含义。

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

第1--6位是地址码,7---14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

3、三:

公民身份证的有效期。

(课件出示课本25页相关链接)

4.身份证用处知多少?

(生讨论交流,是点拨归纳)

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  机场办理登机手续 在邮局邮寄物品

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   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

二、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课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3.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初步建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构建法治意识

教法

教具准备

一、故事导入

1.师:

《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师:

祖逖、刘琨的英勇行为让我们敬佩不已。

同学们,你们已经年满十周岁了,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你们长大了,长高了,也更加懂事了。

你们有自己的道德要求,让“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成为你们的习惯,因为法律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师:

这节法制课我们来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引导理解概念)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师总结解释概念。

师: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权利的范畴

你们生活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责任保护你们。

了解自己的权利,知道权利被侵害后如何保护自己,是十分必要的,相信学习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会有所收获。

二、师:

描述案例1情景

课件演示《宪法》中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权利的条款,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初步建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教学反思:

课题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课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3.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初步建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构建法治意识

教法

教具准备

一、义务的范畴

师:

说完了权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义务。

请先看案例2,

课件出示案例2。

师:

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交流。

师:

义务是我们必须去做的事情,宪法中对公民的义务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课件出示)指名读。

二、知识拓展

不仅我们国内的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就是国际上也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来保护少年儿童的权利。

课件出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名读。

三、知识梳理

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了小学生也是公民,也具有和成年人一样的法律赋予的权利,就是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涉及保护我们少年儿童的法律还有很多很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等,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接触,希望法律改变你们的生活。

教学反思:

课题

5国家机构有哪些

课型

教学目标

1.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  

2.识记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3.识记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4.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5.理解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和活动组织原则

6.运用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组织活动中的对人民负责原则原理说明依法治国及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难点:

准确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教法

教具准备

一、用电脑把第一课的主要内容显示一遍,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第一课的知识,又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因为本课关于国家机构的知识是第一课有关国家基本理论知识的继续和拓展。

二、让学生准确回答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教师可以在黑板的副板书位置上写出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以便学生加深印象。

三、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近一个月的政治课学习,知道了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担负着一系列对内对外职能,那么,国家要靠什么来行使国家权力。

实现对内、对外职能呢?

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一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四、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板书)

前边我们复习了关于国家职能,即国家在实现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担负的职责和功能,实现阶级统治,实施对社会的管理,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这个物质载体就是国家机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家机构问题。

1.国家机构的含义(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2页第一自然段,然后回答:

什么是国家机构?

它包括哪些国家机构。

 

在学生看完第42页第1段后,总结:

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

结合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国家机构的含义。

首先,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建立国家机构?

如果学生答出是为了行使国家权力,就一定要问:

是所有的阶级都能行使国家权力吗?

要让学生完整答出是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

教学反思:

课题

5国家机构有哪些

课型

教学目标

1.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  

2.识记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3.识记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4.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5.理解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和活动组织原则

6.运用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组织活动中的对人民负责原则原理说明依法治国及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难点:

准确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教法

教具准备

一、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

(板书)

从纵向看它包括:

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

从横向看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42页,第2自然段,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国家性质与国家机构的关系?

为什么是这种关系?

二、国家行政机关。

(板书)

行政管理一词是指一切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和活动,一般具有指挥与执行两层意思。

而负责行政管理的机关就叫行政机关。

如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物的机关,那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又称国家管理机关,通常也称为政府。

行政机关产生的方式:

有的由立法机关产生,比如议会制国家,由议会中的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有的由选举产生,比如总统制国家,由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现代各行政机关及其首脑的称谓不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七国首脑会议参加者,各国的行政机关与首脑的称谓都有哪些?

(学生议论,教师归纳。

行政机关的名称有内阁(这词源于法国,是国王单独会见侍从的私人房间或开秘密会议的小房间)、政府。

首脑的称谓有首相、总理、总统。

像英国叫首相、日本叫总理、法与美国总统。

内阁成员有的大臣,有的叫部长。

世界上也有的国家的行政机关叫部长会议,行政首脑叫主席,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国务院,行政首脑叫总理。

教学反思:

课题

6人大代表为人民

课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3.知道人民代表是代表人民利益的。

4.初步了解人民代表的工作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难点: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法

教具准备

一、导入。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页上方的课文。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请学生就自己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判断正确与否。

教师应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就是要帮助他们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三个概念。

二、探究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上述三个概念,这节课先讨论“共和国”“公民”两个概念。

1.共和国 “是一种国家性质,即国家是什么样的。

除了共和国,还有其他体制的国家,如封建国家。

我们国家几千年来一直是封建国家,而共和国是没有皇帝、国王的国家。

封建国家是属于君主的,共和国则是属于人民的。

2.公民  “在封建国家,国家的主人是皇帝、国王等君主。

在共和国,国家的主人是公民。

那么,什么是主人?

同学们认为主人是什么样的人?

”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进行思考,引导他们得出如下意见:

“主人是可以做主的人,比如决定各种事情,在家庭里如要不要买房子、买什么样的房子、买什么地方的房子,要不要让孩子参加围棋班,假期是回老家走亲戚还是外出旅游,只有自己家的人才能决定(小学生也是小主人)等,外人不能替家庭的人做决定,这个家庭的人才是主人。

又如,有的同学可能养过小猫、小狗等宠物,对于这些宠物,你们就是主人,你可以决定是不是带它出去、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去,决定喂它吃什么、什么时间替它洗澡等,总之替它决定许多事情,甚至决定它的命运―――是不是把它送人等。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

6人大代表为人民

课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3.知道人民代表是代表人民利益的。

4.初步了解人民代表的工作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难点: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法

教具准备

一、导入。

请学生再次阅读教科书第23页上方的课文。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请学生就自己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判断正确与否。

教师应告诉学生,今天的继续学习就是要帮助他们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三个概念。

二、探究活动。

这节课主要讨论什么是“人民代表”。

1.共和国 “是一种国家性质,即国家是什么样的。

除了共和国,还有其他体制的国家,如封建国家。

我们国家几千年来一直是封建国家,而共和国是没有皇帝、国王的国家。

封建国家是属于君主的,共和国则是属于人民的。

2.公民  “在封建国家,国家的主人是皇帝、国王等君主。

在共和国,国家的主人是公民。

那么,什么是主人?

同学们认为主人是什么样的人?

3.人民代表 “所有的公民都有权利对国家的事情提出批评和建议。

但是,我国有13亿公民,不可能所有重大的事情都让大家停下自己的工作去讨论、决定,所以必须选举代表。

人民代表就是由公民选举出来,代表公民参加国家或地方管理的人。

”在此基础上,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

6人大代表为人民

课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3.知道人民代表是代表人民利益的。

4.初步了解人民代表的工作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难点: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法

 

教具准备

 

一、激趣导入。

二、阅读讨论。

1.教师提问:

“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24页,通过提问确认学生基本清楚了学校门口设立安全标志的过程,尤其是小学生和姚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并且用左侧方框中的文字加以强调和概括。

三、小组准备。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任务:

“同学们从教科书上了解了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我们每个小组在下次课上要完成一个任务,通过模拟活动,表现一位人民代表代表公民对地方或者国家的事情提出建议。

教师应提醒学生参考教科书中提到的姚老师是怎样做的,人民代表工作的基本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然后让学生准备。

教师巡视并为学生提供帮助。

每个小组应当有一个同学模拟人民代表,其他同学模拟普通公民。

要表现出通过公民向代表反映意见、提出要求、人民代表了解情况、写出提案、告诉公民自己准备怎样在代表大会上提出等完整的过程。

教师应提醒学生,要设计好在自己的小组中普通公民是什么人,应当与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一致,比如,农民反映假种子问题、某地居民要求本地的企业解决排放污水问题等。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

7权利受到制约和和监督

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2.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3.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明确政府接受监督的重大意义。

难点:

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具体要求。

教法

教具准备

 

一、师激趣导入。

师:

同学们,在我国,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要依法行政,

但是滥用权力时有发生,怎样确保权力依法行使呢?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板书: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课堂探究活动一:

教师提问:

1.同学们,大家讨厌贪官吗?

为什么?

2.你心目中的好官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学教材46页第一段和47页最后一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及为什么要对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