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烘炉与煮炉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0196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锅炉烘炉与煮炉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锅炉烘炉与煮炉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锅炉烘炉与煮炉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锅炉烘炉与煮炉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锅炉烘炉与煮炉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锅炉烘炉与煮炉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锅炉烘炉与煮炉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锅炉烘炉与煮炉方案.docx

《锅炉烘炉与煮炉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锅炉烘炉与煮炉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锅炉烘炉与煮炉方案.docx

锅炉烘炉与煮炉方案

烘炉、煮炉方案

一、烘炉

烘炉目的是排除耐火材料施工后衬体中的游离水、结晶水,以获得耐火材料的高温使用性能。

正确的烘炉操作是缓慢地驱逐砌体内水分,不使之骤然发生应力,并应制定具体烘炉措施,绘制正确的烘炉升温曲线,避免无序、任意操作。

耐火材料衬体施工完毕后,在点火烘炉前应进行自然干燥养护。

其干燥程度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和经历的时间。

一般要求施工完成后经7天左右的自然干燥养护,方可加热干燥。

自然干燥养护后,炉衬中仍有大量的水分,不定型耐火材料中含有的大量游离水和结晶水必须在烘炉时排出。

根据厂家提供的耐火浇注料在不同温度下的试验,浇注料表面水分在80~110℃时蒸发,此后排水速度减缓,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到300℃时,游离水和结晶水不断排除,到600℃时完成晶型转化和聚合作用,800℃时达到设计要求的烧结强度,完全释放热应力。

为充分排除深层的游离水和结晶水并完成晶型转化,必须在80、110、300、600℃时恒温一段时间.

烘炉时,测温点的位置应有代表性,一般设在烘烤温度最高、升温速度最快的部位,同时热电偶端面应与衬体工作面平齐或缩进5mm左右,以真实地反应衬体温度。

在燃油燃烧过程中,当烟气温度升至烘炉曲线要求的范围时,停止升温,恒温烘炉。

烘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常温至110℃的烘炉,烘干游离水。

第二阶段110至350℃的烘炉,烘干结晶水。

此阶段烘炉时为了保证耐磨、耐火材料的

安全,分为两个温度段烘炉:

1)110℃至250℃;2)250℃至350℃

第三阶段350℃至600℃的烘炉(烧结),使耐火材料完成晶型转化和聚合作用,形成有机结合

烘炉时,80~300℃这个阶段是烘炉的关键阶段,这主要因为水在110℃时变为水蒸汽,此阶段脱水量大,脱水速度快,排出水分速度对浇筑料的影响很大,如果水分排出太快,内部残存水分扩散速度不及表面蒸发速度,内部水也会受热变成蒸汽,产生膨胀,致使浇注料收缩发生龟裂,降低粘结强度,使强度削弱,因此应适当延长这段时间的保温。

从110℃升温到300℃时,应有缓慢的升温速度,升温速度过快,耐火材料表面干燥也就快,大量气化水分无法排出,会产生破坏性蒸汽压力,使耐火材料产生裂纹或开裂。

温度到300℃时,结合水和结晶水变为气体,从排气孔排出,因而,要有足够的烘炉时间,才能彻底排除结晶水。

原则上整个烘炉过程中,炉温只能上升,不能下降。

若升温过快,超过当天升温计划,只能保温或减慢升温速度,严禁急升急降;升温达不到当天计划时,严禁急切追赶计划,应缓慢地接近计划值,尤其在晶型转化和聚合作用温度区域,更要严格按计划升温和恒温。

1.1烘炉的条件

1)炉墙竣工并经验收合格,各脚手架和障碍物已拆除。

2)漏风试验完结,并已处理好检查出的缺陷。

3)风机试运合格。

4)负压表、温度表、水位计、电流表、开度指示器等表计完好。

5)有足够的燃料。

1.2烘炉的方法

1.2.1蒸汽烘炉法

a适用于有水冷壁的各种类型的锅炉,至少两台以上锅炉并列运行。

b先将水注满冷水壁管,由运行锅炉引来蒸汽从水冷壁联箱的排污门送入锅炉,逐渐加热炉水至90℃,在烘炉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锅炉的正常水位。

c打开必要的挡板和炉门,以排出从炉膛里逸出的湿气,以便使炉墙各部都能烘干。

d对轻型炉墙一般为4-6天,对重型炉墙一般为14-16天,烘炉后期可改用燃料烘炉。

1.2.2燃料烘炉法

利用燃料燃烧时的辐射热和部分对流热来烘干炉墙,适用于各类型的锅炉,故应用比较普遍。

1)采用的燃料有木柴、煤块、燃料油、燃料气。

2)烘炉的时间和温度表 

烘炉时间(天数)

4-6

过热器后烟温

第一天烘炉温度℃

不得超过50

初期每天提高温度℃

10-20

末期每天提高温度℃

20-30

烘炉末期最高温度℃

130-140

1.3烘炉的合格标准

1)炉墙灰浆取样化验水份在2.5%以下。

2)燃烧室上部炉墙上所装温度计读数为50℃时,并在此温度下维持45小时。

1.4烘炉的注意事项

1)如需煮炉,烘炉与煮炉可结合进行,一般灰浆湿度在7%以下时即可开始煮炉,并继续烘烤炉墙。

2)严格控制升温的均匀性,并根据灰浆湿度适当调整。

3)经常检查炉墙情况,防止产生裂纹及凹凸变形等缺陷。

4)过热器烟温每小时记录一次,炉墙温度每2小时记录一次,热膨胀指示每天记录一次。

5)烘炉期间,采用间断进水,进水时关闭再循环门,进水后再开启。

6)烘炉完毕应整理出全部记录,绘制温度曲线,并办理签证。

二、煮炉

2.1煮炉的意义

通过煮炉达到清除锅炉受热面内部的铁锈、氧化皮、油脂、各种水垢沉积物和其他腐蚀物的目的。

1)被煮锅炉的分类(根据锅炉的脏污程序)

第一类:

内表面无锈蚀层,仅有个别斑点。

第二类:

内表面有用机械方法清除掉的红色和黑色锈层。

第三类:

内表面除有铁锈之外,还有水垢。

2)煮炉的条件

a筑炉工作全部结束,辅助设备和仪表均能投用。

b水压试验合格。

c准备好煮炉用的药品和器材。

d煮炉使用的化学药品:

氢氧化钠、磷酸三钠、无水碳酸钠。

2.2锅炉的碱煮

1)煮炉前的加药

a加药方法

第一种 锅炉给水经过加药设备后与碱溶液混合,同时进入锅炉。

第二种 在锅炉联箱或省煤器放水管处,用专门的加药泵将配制适量的碱溶液加入锅炉。

第三种 在汽包上安装带有盖子的加药箱,向汽包中加药,加药箱的出口应用控制阀门及过滤网,以控制加药量和防止杂物进入汽包。

b锅炉碱煮加药量。

锅炉碱煮每立方容积(包括省煤器)所需药量。

用药量(kg/m3)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氢氧化钠(NaOH)

2-3

3-4

5-6

磷酸三钠(Na3PO4.12H2O)

2-3

2-4

5-6

c加药时,锅炉的水位应保持在水位计最低水位处。

d加药前,应将药品配成溶液,浓度约在20%,搅拌均匀后,一次加入锅炉,但如果锅炉水垢较厚,磷酸三钠的用量较多,可以将所用的磷酸三钠先加入50%,然后在煮炉过程中第一次排污后,再加入其余的50%。

2)煮炉

a煮炉的程序和时间安排

碱煮程序

锅炉类型(小时)

加入药液

升压到0.3-0.4MPa

3

3

3

在压力为0.3-0.4MPa和负荷5-10%额定值下进行碱煮,同时拧

3

3

3

降压至大气压力,排污并补水

12

12

12

补加剩余的50%下进行碱煮

1

1

1

排污,补水并降压到0.3-0.4MPa

-

1

1

升到1.0-1.5MPa,并在负荷为额定值的5-10%下进行碱煮

8

12

24

保持2.0-2.5MPa,通过锅炉最低点的多次排污,换水直到达标

8

8

10

总计

45

54

80

b每二小时取炉水水样对碱度和磷酸根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及监视,要求各部炉水碱度均匀,且在46.5mmol/L。

c各点排污时间不超过30秒,以防止循环被破坏。

d煮炉时,一般只投入一台汽包水位计,其余备用,汽包水位应维持在高水位,但要防止药液进入过热器内。

e除了锅炉补充上水时间以外,再循环门在其余的全部时间内均应打开,过热器疏水门也应适当开启。

f煮炉结束后立即换水,并冲洗药液接角过的疏水门和放水门。

g应特别注意溶液加入时的安全,并备有冷水水源和有关救护药品(石灰水、2%硼酸液和2%的高锰酸钾等)。

2.3锅炉的酸洗

1)酸洗是用泵将各种配方的酸液按一定顺序打入锅炉的各部受热面。

2)酸洗工作应在专门组织的领导下进行,否则,由于操作不熟练,会造成金属材料的损坏。

3)酸洗工作应设专门的设备和管路系统,不受酸洗的受热面应可靠的堵塞。

4)酸洗前应与其它锅炉解列,并进行水压试验。

5)按照选定的系统将含有抑制剂及其它附加成分的盐酸溶液,灌满被清洗的受热面或将溶液在其中进行强制循环。

6)酸洗进行到从锅炉来溶液中的酸的浓度不再剧烈降低时(30分钟内不超过0.1%)为止,然后将溶液排入地沟,通常酸洗时间为4-8小时。

7)给水冲洗受热面,直到从锅炉出来的水的碱度与进入锅炉的水的碱度相等为止,冲洗后排入地沟。

8)用1%浓度的烧碱溶液在1.0-1.5MPa下碱煮6-8小时,以中和残存的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