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0649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惠州市中考满分作文古代文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凡一民族形成之时期,其哲人巨子之言论风采,往往影响于其民族精神,流风余韵,亘千百年。

故于此时期中,能深求一带名哲之主张,于其民族文学之得失,思过半矣.此其人虽不必以文学批评家论,而其影响之大,往往过一般之批评家远甚。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五、孟子文论

(一)以意逆志

咸丘蒙曰:

“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

”曰:

“是诗也,非是之谓也;

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

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谓得之。

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

‘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孟子·

万章上》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谓得之。

“说诗者”:

解说《诗》的人。

“文”:

文字。

“辞"

词句。

“意"

读者对作品的主观理解、感受。

“逆"

:

“回溯”、“追溯”、“迎求”。

“志”:

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字也。

辞,语也……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

当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

——朱熹

“以意逆志"

读者立足于作品的整体,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主观感受,通过想象、体验、理解,去把握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知人论世

孟子谓万章曰:

“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

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

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

万章下》

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

文德》“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

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遽论其文也。

"

“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之关系

不论其世,欲知其人,不得也。

不知其人,欲逆其志,亦不得也……故论世知人而后逆志之说可用之。

——清·

顾镇《以意逆志说》

先“知人论世”,然后“以意逆志”

(三)“知言养气”说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何谓知言?

曰: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孟子·

公孙丑上》

知言-—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陷,

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诐辞:

偏颇、片面的言辞

淫辞:

夸饰、夸张的言辞

邪辞:

邪曲、错误的言辞

遁辞:

闪躲、含糊的言辞

【知言】辨别言辞的能力,指出诐辞、淫辞、邪辞、遁辞的毛病所在。

浩然之气——

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浩然之气】长期“配义与道”培养起来的凛然正气。

孟子:

“义,人路也。

“义者,宜也,即一个事物应该有的样子。

它是一种绝对的道德律.社会的每个成员必须做某些事情,这些事情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从文学批评的角度谈“知言养气”:

批评家养成“浩然之气"

,才能具备正确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从“知言"

到“立言”

  孟子曰: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弘博,称其气之小大.”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谈“知言养气"

指作者首先要让自己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

,才能写出“天下的至文”.

六、荀子文论

(一)性恶论与礼乐思想

人之性恶,其善者也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荀子·

性恶》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

然后名声于是白,光辉于是大,四海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师.是王者之始也。

乐姚冶以险,则民流僈鄙贱矣。

流僈则乱,鄙贱则争。

乱争则兵弱城犯,敌国危之。

如是,则百姓不安其处,不乐其乡,不足其上矣。

故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故先王贵礼乐而贱邪音。

-—《荀子·

乐论》

郑卫之音,使人之心淫

舞韶歌武,使人之心庄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乱生焉。

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治生焉。

唱和有应,善恶相象,故君子慎其所去就也。

音乐人心政治

正声顺气治

奸声逆气乱

乐合同,礼别异。

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

四、老子文论

〔一〕有无相生,虚实结合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第十一章

〔二〕涤除玄鉴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道德经》第十章

五、庄子文论

〔一〕心斋、坐忘

颜回曰:

“回益矣。

”仲尼曰:

“何谓也?

”曰:

“回忘仁义矣.”曰:

“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

“何谓也?

“回忘礼乐矣!

“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

“回益矣!

曰:

“何谓也?

“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

“何谓坐忘?

”颜回曰: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仲尼曰:

“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

而果其贤乎!

丘也请从而后也。

               ——《庄子·

大宗师》

外天下  外物   外生   朝彻   见独

〔二〕贵真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人籁   地籁   天籁

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故强    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

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庄子·

渔夫》

〔三〕言意论

v儒家-—

 子云: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意.(《周易·

系辞》)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庄子·

天道》)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

外物》)

第二章 汉代文论

一、《毛诗序》

〔一〕情志统一说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

诗歌创作源于人内心的自然之情

 止乎礼义:

诗歌对“情”的抒发、表现要合乎儒家道德规范,不能超越礼义界限

〔二〕讽谏说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

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三〕六义说

故曰诗有六义焉:

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

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唐·

孔颖达《毛诗正义》

二、司马迁

〔一〕发愤著书说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

孔子厄陈、蔡,作《春秋》;

屈原放逐,著《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史记·

太史公自序》

影响——韩愈:

不平则鸣      欧阳修:

穷而后工

〔二〕推崇直谏

v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v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突破了儒家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的主张(直谏不符合中和之美),具有进步意义.

三、扬雄

雕虫论

v或问:

“吾子少而好赋”。

“然.童子雕虫篆刻。

俄而,曰:

“壮夫不为也.”

             ——《法言·

吾子》

v或问:

“赋可以讽乎?

“讽乎!

讽则已,不已,吾恐不免于劝说也。

v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法言·

吾子》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

时代背景

汉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宗白华《美学散步》

1、儒学式微2、玄学兴起3、佛学东渐4、儒、道、释思想交相融合

一、曹丕《典论·

论文》

〔一〕文章价值说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更强调文章是“不朽之盛事”,而非“经国之大业”。

◆更重视文章“见意”的功能,而非“政教”功能。

〔二〕文体说

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三〕文气说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岁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二、陆机《文赋》

〔一〕缘起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v意:

思维过程中的意,即构思中所形成的具体内容。

v物:

人的思维活动对象。

v文:

用于语言文字写成的文章(文本).

v意不称物:

构思内容不能正确反映思维活动的对象。

v文不逮意:

文章不能充分表现思维过程中所形成的具体内容.

〔一〕创作前的准备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

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v观察万物

v钻研古籍

v怀抱高洁

〔二〕艺术构思

1、收视反听,耽思旁讯.

2、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3、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4、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三〕艺术表现

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

〔四〕十体说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

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

 

 诗缘情而绮靡

 突出了诗的情感特征以及华美风格,淡化了儒家伦理道德对诗歌的规范作用。

只讲“缘情”,不讲言志,使诗从“止乎礼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更加符合诗歌艺术的特点.

三、刘勰《文心雕龙》

〔一〕释名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

〔二〕结构

v《文心雕龙》共50篇,可大体分为三大部分。

v文之枢纽(总论):

前5篇,《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

v论文叙笔(文体论):

从《明诗》到《书记》共20篇。

v割情析采(创作批评论):

从《神思》到《程器》共24篇。

v《序志》:

全书序言,说明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

〔三〕原道 征圣 宗经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

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

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

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

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

泉石激韵,和若球锽:

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四〕风格论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

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

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

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

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若总其归途,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

远奥者,馥采曲文,经理玄宗者也;

精约者,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

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

繁缛者,博喻酿采,炜烨枝派者也;

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

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

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四〕风骨论

《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

沈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

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

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

深乎风者,述情必显。

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

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

思不环周,牵课乏气,则无风之验也。

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

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

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

v风是对文意提出的要求,文学作品必须起到教育教化的作用。

v骨是对文辞提出的要求,文学作品必须用辞准确、凝练、有力。

四、钟嵘《诗品》

   《诗品》写于梁武帝年间,本名《诗评》,《诗品》的“品”是品第、品评之意.《诗品》品评自汉至齐梁时代五言诗人共122人,并把他们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一卷,共三卷,每卷卷首各有一篇序言,现在一般都是把这三篇序言合成一文,列在书前,这就是《诗品序》。

〔一〕吟咏性情——诗歌本质论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日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

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

塞客衣单,孀闺泪尽。

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

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诗品序》)

〔二〕自然英旨

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

“思君如流水"

既是即目;

“高台多悲风"

,亦惟所见;

“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

“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

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颜延、谢庄,尤为繁密,于时化之。

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

近任昉、王元长等,辞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寖以成俗。

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词既失高,则宜加事义,虽谢天才,且表学问,亦一理乎!

(《诗品序》)

◆强调诗歌的本质是吟咏情性,所以不必堆砌典故,卖弄才学。

〔三〕滋味说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

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

故诗有三义焉:

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

因物喻志,比也;

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

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

◆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

第四章 唐宋文论

一、陈子昂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

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

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解君云:

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

仆亦以为知言也。

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v风骨:

健康的思想内容与生动有力的语言形式相统一。

v兴寄:

是“托物起兴”、“因物寓志”的表现手法。

v提倡“兴寄"

,目的在于扫除六朝文学思想的空虚.

v提倡“风骨”,目的在于以刚健质朴的语言代替六朝“彩丽竞繁”的语言。

v这两者密切相关,成为诗文革新的基本纲领。

二、杜甫《戏为六绝句》(中国最早的论诗绝句)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费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为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三、皎然

  中国意境理论的真正奠基人

诗情缘境发,法性寄筌空.

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

若遇高手,如康乐公,览而察之,但见情性,不诸文字,盖诗道之极也。

诗不假修饰,任其丑朴.但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等。

予曰:

不然,无盐阙容而有德,曷若文王、太姒有容而有德乎?

又云:

不要苦思,苦思则丧自然之质。

此亦不然.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

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有时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若神助。

不然,盖由先积精思,因神王而得乎?

四、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

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戒也(《新乐府序》)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

五、韩愈

抑不知生之志: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

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

蕲胜于人而取子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

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气,水也;

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必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答李翊书》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野,或激之;

其趋也,或梗之;

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

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敓,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

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送孟东野序》

六、司空图(四外说)

文之难,而诗之犹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

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

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

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

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

今足下之诗,时辈固有难色,倘复以全美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  —-《与李生论诗书》

戴容州云:

“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眼睫之前也。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

            ——《与极浦书》

七、欧阳修

圣俞尝谓予余曰:

“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贾岛云:

‘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

’姚合云:

‘马随山鹿放,鸡逐野禽栖。

’等是山邑荒僻,官况萧条,不如‘县古槐根出,官清马骨高’为工也。

”余曰:

“语之工者固如是.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何诗为然?

”圣俞曰:

“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

虽然,亦可略道其仿佛:

若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

,则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岂不如在目前乎?

又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

” 

              ——《六一诗话》

八、苏轼

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

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

其诗论曰:

“梅止于酸,盐止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