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1335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生生不息的人生境界论

袁济喜

人生境界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亘古长存的人文话题。

谈到“境界”一词,我们生活中常说某人思想道德高尚,就称赞他境界高;有时也指人在某件事物上的处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人生境界是文学境界的前提,没有人生境界就写不好诗词。

我以为,中国文化视野中的人生境界论是理想与现实、永恒性与当下性的统一。

在传统文化中,人生境界与人格境界直接相关。

中国人自古至今,较多地从道德的层面上去看待人格现象。

中国古代虽没有人格这个名词,但儒家经典《礼记》中有所谓“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

”这里所说的“格”也就是指内在道德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从孔子到思孟学派的《中庸》、《大学》,推崇的是内心的真诚无伪,慎独养心,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最恨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两面派。

所谓人格,更多的是指内外合一的道德境界。

中国古代推崇的人格境界,就是一种有着自我体认的道德精神与坚定意志能力,达到了与天地并流,与宇宙合一的超越境界。

《易传》上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这种坚毅厚重人格境界的写照,一直到今天依然成为我们的精神训条。

没有心灵火光的照亮,就达不到人格境界的高尚。

心灵攀登游历所达到的层次叫做“境”,即境界,它是指对于世俗利益解脱之后,达到的心灵修养境界。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认为道德的境界有三种,第一种是了解与知道,第二种是喜好,第三种才是乐以为之。

这分明说的是三种道德境界的依次攀登升华。

对人生境界,古人常用“胸襟”、“胸怀”、“怀抱”来形容之,认为这是一个人道德层次与人生修养的显现。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生的历练,当人经历了许多沧桑,往往对于人情世故有些看穿,胸襟超然。

古人一再强调,做学问如果没有胸襟气度,肯定是做不成大学问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指出,古来成大事业者,做大学问者,一定要有很高的心胸境界。

魏晋六朝是一个追求“雅人深致”的时代,所谓“雅人深致”,是指一个人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与门第血统。

而这些最直接的显示便是一个人的品味和趣味,也是人生境界高低的分水岭。

同是“竹林七贤”中的王戎,被阮籍骂作“俗物”,就是因为他为人斤斤计较。

汉魏以来,围绕着人生的意义主题,各种哲学纷纷出现。

中国古代的人生境界论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高峰。

中国古代的人生观,虽然存在着儒道两家的对立,但是这两派的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补充的。

儒家与道家都将人格境界奠定在天人合一的意识上,主张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建构人格,而不是在与自然界的对立中建设人格,这就造成了儒道两家文化人格的顺从性与和谐性。

儒家“与天地参”的道德境界,与道家的自然之道也可以相通,孔子晚年也希望自己能在“浴沂舞雩”的美境中获得解脱,他的“浴沂舞雩”与庄子的“逍遥游”实质上是相同的人生境界。

儒道两家人格的不同有助于中国文化因素与人生境界的多元化,他们彼此之间的互补,造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的广博精深,中国后期受儒学熏陶的文化人物,没有不出入佛老的,苏轼就是典型。

因此,谈到中国人的人生境界,便不得不谈佛教,尤其是禅宗的人生境界论。

唐宋时期的禅宗思想,是中国人生境界论成熟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士大夫这种调和儒、道、佛的人生境界论,在北宋苏轼的身上看得很清楚。

苏轼早年也有着忠君之心。

从他给皇帝的上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儒者济世的信念与政治态度。

如果说儒家的人生境界论来源于他们的现实精神,道家与玄学主张超离现实,苏轼则游离于二者之间,他对现实世界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他认为对生活之乐既要关注、又不可沉溺其中;对生活完全不感兴趣则人生索然寡味,对生活一味沉迷则亦玩物丧志,不足为乐。

因而苏东坡对生活始终抱着一种漂流的心态。

正因为对生活的终极意义的无法确定,对人生目标的迷茫,所以苏轼认为生活的意义只能在不断的进程中来确定,这一点与禅宗的思想颇为相似。

因而苏轼的人格相对于老庄与魏晋间的阮籍、嵇康来说,外表似乎没有他们那么高远超离,而从内在意义来说,却是更为超脱,独立性也更强了,并演化成一种新型的人生境界论,对于现代人生境界论影响很大,“五四”时的许多新派作家对此都予以关注,比如语丝派的林语堂专门写过一本《苏东坡传》。

中国古代没有“哲学”一词,它的研究更多是指一种人生观与宇宙观,中国古代的“哲学”更主要的是一种人文学说与人文精神,它的人文内涵更深,境界更远,它的最高指向是诗化人生。

1.下列有关“境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境界”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人的思想道德的层次高下,或者说是人在某件事物中的处境。

B.人心灵攀登游历所达到的层次叫做“境”,即境界,它是指超脱世俗利益之后,达到的心灵修养境致。

C.作者认为,人生境界论是理想与现实、永恒性与当下性的统一,人生境界与人格境界直接相关。

D.古来成大事业做大学问者,一定要有很高的心胸境界,这就造成了儒道两家文化人格的顺从性与和谐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举“竹林七贤”中王戎的例子,目的是为了论证人生品味和趣味相关,人生品

味和趣味是人生境界高低的分水岭。

B.因为对人生目标的迷茫,苏轼确实表现出时而消极,时而旷达积极面对人生的漂流心态。

他对现实世界既入乎其中又出其外。

C.中国古代推崇的人格境界,达到了与天地宇宙合一的超越境界,一种有着坚定意志能力境界,一种有着自我体认的道德精神。

D.中国文化人格的广博精深,源于儒道两家人格彼此之间的互补,它们的不同有助于中国文化因素与人生境界的多元化格局形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④段中引用孔子的话,是对人生境界层次的有力说明。

这三种道德境界是递进关系,其中“乐之者”这种境界达到了心灵修养的最高境界。

B.中国魏晋以后的人生境界论是由儒、道、佛多元思想组成的,这些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补充的,也可以相通。

C.作者认为,苏轼受调和的儒、道、佛的人生境界论思想影响很深,中国历史上的受儒学熏陶的文化人物一直出入于佛老思想。

D.中国古代哲学主要研究人的精神境界,是一种人文学说与人文精神,其坚毅厚重等人格境界的写照,一直到今天依然成为我们的精神训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

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

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

通判陈州,会河决,治堤费万计,亿不赋民而营筑之。

知洋州。

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诬其子为他姓,以专其赀。

嫂诉于官,甲辄赂吏掠服之,积十余年,诉不已。

亿召甲出乳医示之,冤遂辨。

迁尚书屯田员外郎。

河北旱,转运使不以实闻,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

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事虽辨,犹降通判大名府。

吴植知临江军,使人纳金于宰相王钦若,因衙吏至京师,审之,语颇泄,钦若知不可掩,执吏以闻。

诏付台①治,而植自言未尝纳金,反诬吏误以问所亲语达钦若。

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

植乃除名。

并按钦若,诏释不问。

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知益州。

故事,益州岁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

是岁大旱,亿倍数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饥。

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数千顷。

维、茂州地接羌夷,蕃部岁至永康官场鬻马,亿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唃厮啰与赵元昊相攻,来献捷。

朝廷议加唃厮啰节制。

亿日:

“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

”议遂寝。

元昊岁遣人至京师,出入民间无他禁,亿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外虽若烦扰,实羁防之。

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

仲淹既贬,帝以谕亿。

亿日:

“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

”遂除户部、参知政事。

会忻州大震,谏官韩琦言宰相王随非辅弼才,又言亿子综为群牧判官,不当自请以兄纲代之。

遂与宰相皆罢。

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宪。

亿性方重,治家严饬,虽燕居,未尝有惰容。

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注】①台:

御史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亿不赋民而营筑之赋:

征税

B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贷:

借款

C遂除户部、参知政事除:

授官

D亿性方重,治家严饬饬:

谨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能够表明韩亿“有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

②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③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

④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⑤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

⑥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①④⑤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洋州恶霸李甲,为霸占家产而逼嫂改嫁,诬称她的孩子是别人的,还贿赂官吏拷打其嫂,欲使其屈从。

韩亿明察秋毫,使十多年的冤案得以明断。

B通过审查吴植的衙吏,朝廷发现了吴植贿赂一事,王钦若见事不可掩盖,就主动请罪,而吴植为推脱罪责,反诬陷衙吏错把他问候亲近人的话说给了王钦若。

C有一年益州大旱,韩亿打破惯例,拿出多于往年的官粮先救济老百姓,益州的百姓因此没有遭受饥荒。

他又疏通江道,使几千顷的民田得到了灌溉。

D范仲淹向皇上献《百官图》,指责宰相吕夷简选拨官员不公,并暗地里推荐韩亿。

皇上告诉了韩亿,韩亿说自己从做官以来,从来没有为官职结交托请别人。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

(5分)

(2)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②,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③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

①真珠:

即珍珠。

②敧:

yǐ,斜靠着。

③都来:

算来。

8.这首词不直言秋而却使人知秋,请分析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秋?

(5分)

9.名家认为,下片写“愁”,神形毕肖,请分析作者写出了“愁”的哪些神态?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2)与君离别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观沧海》

(4),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杨绛和他的父亲

孙莲莲

  杨绛,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

除了作为钱钟书夫人为人所熟知外,她本人更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作家、翻译家和著名学者。

李健吾评价她“不是那种飞扬躁厉的作家”,而是有着“缄默的智慧”的,有着静默恬退的睿智和微笑达观的态度的人。

她的父亲扬荫杭,是江苏省最早从事反清革命运动的人物,曾经留学日本和美国。

他表面看起来凝重有威,因而孩子们都怕他。

但他却从不打骂孩子,如果有人不乖,他只会叫急,喊妻子过来把淘气的孩子提溜出去训斥。

所以,孩子们怕虽怕,却都喜欢和父亲亲近。

钱钟书初见他时未免有点害怕,但接触久了,即摸出其“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性子。

  杨绛的父亲有时也很严肃。

那年杨绛16岁,正在振华女中的高中部读书。

那时北伐战争已经胜利,学生运动很多,常要游行开群众大会等。

一次,学生会要各校学生上街宣传——就是拿一条板凳,站上去向街上的行人演讲。

杨绛也被推选去参加。

但她却担心自己的个头小,一着急就涨红了脸。

而且当时苏州风气闭塞,街上的轻薄男子又专爱欺负女孩子。

她怕自己一站上板凳,就会被人看猴儿似的拢上来看,不会有什么人正儿八经地听演讲。

不过,女学生只要说“家里不赞成”,就可以豁免.许多旧家庭里的大小姐就这样推掉了。

她于是周末回家向父亲求救,问能不能也说“家里不赞成”。

父亲却一口拒绝,说:

“你不肯,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

”杨绛说:

“不行啊.少数得服从多数呀。

”父亲说:

“该服从的就服从;你有理,也可以说。

去不去在你。

”并告诉她,自己从前做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时,有一次张勋不知打败了哪个军阀胜利入京.江苏省的士绅联名登报拥护欢迎。

他的下属擅自把他的名字也列入了欢迎者的名单,以为名字见了报,他即使不愿意也只好罢了,但他坚持“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立即在报上登了一条大字的“启事”,声明自己没有欢迎。

他对女儿说:

“你知道林肯说的一句话吗?

DarecosavNo!

敢吗?

”杨绛第二天到了学校,坚持说:

“我不赞成,我不去!

”为此还挨了老师狠狠的批评。

虽然这并不是为了什么伟大的目标,只是一个脸皮薄、爱面子的女孩子不肯上街去出丑,但父亲的做法在杨绛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杨绛的学业,父亲并不多加干涉,而是放手让她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

父亲钻研的是音韵学,常常把某字的平仄拿出来考她。

杨绛在高中还不会辨平仄声,父亲却也不急着教,只让女儿涵咏体味.还安慰她:

“不要紧,到时候自然会懂。

”有一天她果然四声都能分辨了。

父亲晚上常踱过廊前,敲窗考她某字读什么声。

女儿考对了,父亲高兴而笑。

父亲的教育理论是孔子的“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

杨绛只要对什么书表示兴趣,父亲就把那部书放在她的书桌上,即使有时他得爬梯到书橱高处去拿;但假如她长期放着不读,那部书就不见了——父亲把书收走了,这就等于是父亲的谴责,无言的批评。

杨绛喜欢读诗词小说,对父亲枯燥的音韵学“合口呼”“撮扣呼”之类不感兴趣。

父亲也不强迫女儿学他的一套,还为她买来最喜欢的书籍。

杨绛上大学分文理科的时候,因为各门功课都平均发展,所以为选专业一事颇费了一番踌躇。

老师们推荐她报理科,她回家去问父亲:

“我该学什么呢?

”父亲说:

“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

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于是,杨绛终于不顾老师们的惋惜和劝导,选择了她喜欢的文科。

父亲有一次问杨绛:

“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她说:

“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

”她说:

“一星期都白活了。

”父亲笑了,说:

“我也这样。

”杨绛因此感觉到自己似乎已升做父亲的朋友了。

杨绛是个贴心的女儿,每天早饭后,她总要给父亲泡一碗酽酽的盖碗茶。

父亲饭后,她也要给父亲削个水果,或是给父亲剥风干栗子、山核桃等干果。

中午饭后,她非常懂事地带弟弟妹妹一哄而散,让父亲歇午。

一次父亲叫住她说:

“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

”她就陪在父亲旁边看书。

父女俩的感情就是这样平淡而深厚。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父亲突然在苏州因中风去世。

1983年,杨绛在《当代》双月刊上发表了散文《回忆我的父亲》,记录了和父亲一起生活过的点点滴滴,在那平静恬淡的娓娓道来中寄托了女儿对父亲真挚的情感和深切的怀念。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语言恬淡质朴,一如杨绛父女间的情感,同时选材也很典型精当,在简单平实

的陈述与描写中表现了杨绛与其父亲之间平淡而深厚的感情。

 B.在女中读书的时候,杨绛虽然很自信,但她也不愿意去街上进行演讲,因为虽然当

时人们的封建思想意识已经淡薄,但社会风气非常不好。

 C.杨绛父亲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很赞同孔子的观点态度,但他早年留学日本和美国的经

历对他教育子女的方式也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

D.杨绛的父亲对女儿讲述他任江苏高等审判厅厅长时的往事,是为了体现其政治方面的严谨,在极小的事情上也要表现出自己的鲜明的态度。

E.从文章记述中可以看出杨绛之所以成为作家、著名学者,离不开她少女时期家庭生活的熏陶,特别是她的父亲对她的谆谆教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12.钱钟书觉得杨绛的父亲“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请结合全文回答,文中哪些内容具体体现了杨老先生“温”的性格特点。

(6分)

13.文章在表现杨绛与其父亲的时候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6分)

14.杨绛的父亲教育子女的做法具有怎样的特点?

你觉得其中哪一点对现实中存在的子女教育问题最有启示?

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70多岁的欧阳院士进行科普演讲总是老成持重、激情满怀,全场观众不时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B.她买了不少关于古玩鉴定的书,然后凭书上的描述,到各地去按图索骥,结果收回来的东西多而杂。

C.皇家马德里油轮总公司的新油轮近日在福罗里达州靠岸,这座“漂浮之楼”使周围的大楼相形见绌。

D.在国际近景魔术精品展览会上,观众有幸近距离观看魔术,体验其神奇魅力,为之拍案叫绝。

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领导人商定,台湾方面赠予大陆的珍贵动物——一对长鬃山羊和梅花鹿将落户山东威海市刘公岛国家级森林公园安置。

B.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和形象大使“海宝”,正张开热情的双臂和自信的微笑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们。

C.3月下旬,本该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日子,但在雨雪、风沙的打压下,北京城的草木集体“拒绝”返青,玉渊潭公园的樱花节也不得不延后举行。

D.凭借齐白石九十高龄时的一幅以“虎”为题材的画作,在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以高达2800万港元的成交价,使中国书画收藏热再度升温。

17、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②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

③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④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⑤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

⑥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A②①④⑤③⑥B①⑤③⑥②④C②④①⑤③⑥D①⑤②③⑥④

1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要求不超过25字。

(5分)

伊利诺斯大学心理专家约翰•休斯曾做试验,在给自己的病人播放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鸣奏曲》时惊奇地发现,在36名病人中有29人的症状得到了减轻。

与此同时,休斯也用其他古典音乐做过试验,但最后证明只有莫扎特的音乐对他的病人具有持续、明显的效果。

休斯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莫扎特音乐重复的频率。

休斯说:

“他的音乐比较简单,总是让某一旋律多次重复出现,而且是以我们大脑比较喜欢的模式重复。

”这可能就是莫扎特音乐神奇效果的奥秘所在。

19.仿照下面的例句续写两个句子,要求续写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内容连贯。

(6分)

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一样,汹涌的激流也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孤舟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树上有一只很诱人的苹果熟了。

因为太高,踮起脚都够不着,只好搬来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苹果突然脱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团苹果泥。

这便是生活中所谓的无奈——眼看到手,却又失去。

但不算白费力,至少我知道了这只苹果不属于我。

如果这时从木梯上下来,再去摘其他树上的苹果也不算晚。

生命中任何一次探索,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的。

要求:

1.可多角度地分析问题;2.可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题答案

1.D歪曲原文意思,虚设因果。

2.A作者举竹林七贤的例子应是“为了论证文化修养与人生品位趣味、人生境界相关”。

3.C原文“中国后期受儒学熏陶的文化人物,没有不出入佛老的,苏轼就是典型”。

4.B贷:

本义是“宽恕”,此处是“宽限”之意。

5.C③是益州旧例⑥是表现韩亿的爱心,不是“有才干”

6.B不是主动请罪,而是见事已败露,就主动把衙吏抓起来上报,以此想洗脱自己。

7.

(1)韩亿彻底追查了这件事,原来是吴植因生病害怕被罢职(于是向王钦若行贿),(只是没想到)金子没送到而事情已经暴露。

(译出大意3分;“治”、“废”各1分)

(2)现在不能告诉他们使他们解除仇恨,却趁机加封他,这不是用来安抚控制四方的办法。

(译出大意3分;“谕”、“所以”各1分)

8.作者抓住秋夜、秋声、秋色和秋月等,让读者很自然地感受到秋思。

(2分)从夜静叶落写起,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声,由落叶而感知秋时之声,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

又在空寂的高楼之上,卷起珠帘,观看夜色,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

(3分)

9.作者写出了酌酒垂泪的愁姿,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

(3分)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枕头斜倚,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更加形象,更加生动。

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这愁,在内为愁肠愁心,在外为愁眉愁脸。

(3分)

10.略11.BD

B.“杨绛虽然很自信”无依据,“封建思想意识已经淡薄”也不当;D.杨绛的父亲是为了表明自己“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的观点。

12.①从不打骂孩子;②对于杨绛当年不想参加演讲这样的严肃问题他也是耐心教育;③对音韵学的教授也不着急,让女儿漫漫体会;④对女儿没有读他找出的书的责备方式;⑤与女儿朋友式的对话;⑥不强迫女儿做不感兴趣的事。

(写出1点得1分)

13.侧面描写,李健吾对杨绛的评价,钱钟书对杨绛父亲的感觉;语言描写,文中多处对人物的对话进行了描写;行为描写,杨绛父亲爬梯到高处为女儿找书;细节描写、杨绛为父亲削水果、剥干果。

(写出3种并有适当分析得6分)

14.特点:

①注意培养女儿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②放手让自己的女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③对杨绛的读书习惯进行引导;④与女儿进行朋友式的交流与沟通。

(写出3点得3分)联系现实谈看法略,其得分点:

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2分,能说出杨绛父亲教育女儿的做法的作用与意义3分。

就哪一点分析评价都可以,只要能自圆其说。

15.A应为“酣畅淋漓”(老成持重:

指人经验丰富,办事老练稳重,不轻举妄动。

按图索骥:

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相形见绌:

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拍案叫绝:

形容非常称赞)

16.C(A“一对长鬃山羊和梅花鹿”,表意不清;“将落户……安置”,杂糅;B“张开……自信的微笑”,搭配不当;D主语残缺,“中国书画收藏热”有歧义)

17.C(从上到下顺序,首尾衔接)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18.心理病人听莫扎特音乐能平复情绪。

19.答案示例就像沉静的秋色拦不住凄冷的北风一样,凄冷的北风也拦不住你走向春天的脚步;就像厚重的夜幕拦不住闪烁的群星一样,闪烁的群星也拦不住你追求窗外的阳光。

(6分。

每句句式1分,内容2分)

20.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