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1544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docx

历史必修一专题三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

必修一专题三:

3、新民主主义革命(每课名题3)

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6小题,共0分)

1.(2010年11月河南信阳市高三调研11题)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2.(2010年11月江苏泰州中学高三期中12题)印章本身是政治权力的象征,但同时也蕴涵着丰富的历史。

右图所示的印章见证的历史是

A.北伐战争B.国共十年对峙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3.“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

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

4.(2010年12月广东增城高三调研14题)毛泽东认为,要实现无产阶级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关键在于解决好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问题。

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能够体现毛泽东这一思想的是()

A.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业进行改造

C.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土地公有化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生产力

5.(2010年9月北京市高三起点考试17题)有学者在研究经济发展模式时发现:

上个世纪20年代,苏俄曾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国曾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0年代美国推行了罗斯福“新政”;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上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大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6.(2010年9月安徽省濉溪县月考19题)1923年共产国际指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须的……但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应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

这里“特殊的旗帜”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C.武装斗争的革命方针D.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7.(2010年12月辽宁铁岭高三六校联考28题)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图中的F1为阻力,F2为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

A.甲午战争以后

B.解放战争期间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8.(2010年11月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摸底15题)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其主要依据是()

A.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B.进攻长沙遭到严重挫折

C.中国的国情和当时的形势D.井冈山具备开辟根据地的条件

9.(2010年11月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8题)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①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

②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

④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0.(2010年10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11题)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秘密在农村”。

为此,他在20世纪20年代进行的探索是

A.参加中共一大B.领导南昌起义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11.(2010年9月扬州宝应县高三调研3题)备受瞩目的《建国大业》姊妹篇《建党伟业》于2010年8月18日在北京中影基地开机,它讲述的是1917年十月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

如果你有幸被邀请参与影片的制作,所听到和理解的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目标是()

①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②建立无产阶级专政③消灭资本家私有制④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2010年11月济南市高三调研20题)最能完整地体现右图所反映历史事件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D.“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13.图1是北京大学为纪念一场爱国运动而发行的纪念章,这场爱国运动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载入我国史册。

这场运动应当是指()

A、义和团运动B、保路运动

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

1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A.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B.是中共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C.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15.(2010年9月福州八中高三质检16题)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

”其“推动”主要体现在:

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传播③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③④

16.(2010年12月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11题)《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人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

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7.(2010年9月广州市花都区高三调研14题)据上海警察局档案资料显示,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

下列口号与通知中所说的现象直接相关的最可能是

A.“扶清灭洋”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打倒列强,除军阀”

18.(2010年11月福州市八县高一期中20题)中国共产党“二大”的突出贡献是()

A.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诞生

C.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

D.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19.(2010年12月南京师大附中高三阶段考4题)国民革命运动中,政府机构几经变化。

1927年初国民革命高潮时的政府机构是()

A.陆海军人元帅府B.广州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20.(2010年11月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三期中14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被称为国民大革命。

“国民”的主要含义应是()

A.由国民党发起B.底层民众广泛参与

C.以进步各阶级联盟的统一战线为基础D.以反帝、反军阀为革命任务

21.(2010年9月海南高中新课程测试14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

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⑤西柏坡精神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D.①③④⑤②

22.欣闻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的喜讯,毛泽东挥笔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的“天翻地覆”是指

A.抗日战争取得胜利B.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C.社会主义革命开始D.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23.(2010年11月龙岩一中高一期中40题)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诞生于  

A.五四运动中 B.中共“一大”上C.中共“二大”上 D.国民党“一大”上

24.(2010年11月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15题)1948年辽沈战役中的长春围城,封锁围困半年之久,饿死30万平民,全歼曾在台儿庄浴血抗日的滇军六十军、印缅抗战而蜚声海外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军。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辽沈战役歼灭了国民党的全部主力B.辽沈战役死伤均为平民

C.长春围城反映国军素质低不战而降D.长春围城是残酷和不幸的

25.(2010年11月山东聊城高三期中13题)山东是近代列强侵略的重点地区,下列活动与今天的山东省直接有关的是

①鸦片战争②甲午战争

③《辛丑条件》的签订④巴黎和会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26.(2010年9月安徽省濉溪县月考21题)下面两幅图片选自于天安门浮雕,它们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B.反对本国反动势力黑暗统治

C.完成民主革命D.国共合作,完成民族统一

27.(2010年11月福州市八县高一期中14题)“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这说明五四运动能够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斗争B.工人阶级的斗争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

28.(2010年11月杭州市萧山区高三期中8题)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

”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29.(2010年12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高三月考8题)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

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30.(2010年9月福建省泉州四校高三联考6题)2010年2月11日,国际奥委会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第122次全会上,中国城市南京在投票表决中战胜欧洲古城波兰的波茨南,成功获得第二届青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为迎接青奥会,某中学同学准备在校园网上创办一个与南京历史相关的图片网站。

请你审核下列有关图片的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

A.图l: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B.图2:

1853年,颁布《天朝田由制度》,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图3:

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D.图4: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覆灭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

31.江泽民参观时曾亲笔题字“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人民军队创建的地方。

这个城市应该是

A.南昌B.广州C.长沙D.井冈山

32.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33.(2010年11月龙岩一中高一期中39题)在某解放战争纪念馆保存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一位民工支援前线时到过的地方:

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

这些地方分属于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

由此可知,这位民工参加的是

A.平津战役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

34.(2010年9月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联考11题)某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深入江西农村考察,在瑞金某个偏僻山村的旧墙壁上发现了“打土壕,分田地”的标语,这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留下的?

A.五四运动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35.(宁波效实中学2011届高三上期期中考6题)“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

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36.(2010年9月佛山市禅城区高三调研19题)下表是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的数据,出现这一变化反映了

1928年6月

4万多

1934年

30多万

A.中国共产党根除了左右倾错误

B.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正确性

C.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力量迅速壮大

D.当时全国革命形势高涨,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时机已经成熟

37.1919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直接导致了

A.五四运动的爆发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D.《八一宣言》的发表

38.假如你到南京旅游,当参观南京总统府时,你会发现在总统府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

作为历史它在此永恒定格。

它的寓意是()

A、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结束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胜利

39.(惠州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15题)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

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民族工业发展,学生弃学经商创业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日军侵华,发动淞沪会战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40.(2010年12月浙江省五校高三联考21题)蒋介石一生曾先后10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右图是1942年6月《时代周刊》的封面,这一封面的文字标题最有可能是()

A.“在孙陨落之后升起”

B.“挺过了艰苦的五年,接下来会更艰苦”

C.“一旦犯错即犹如爆竹爆炸”

D.“一切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

41.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最重大的成果是

A.黄埔军校的创立

B.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C.农民运动的发展

D.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42.(2011年1月辽宁丹东四校协作体高三联考17题)从下列表格中,你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

年代

阵亡人数

1937

125130

1938

249213

1941

144951

1942

87719

 

A.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

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

43.(2010年11月山东聊城高三期中14题)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B.武装反抗的策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44.(2010年11月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48题)关于孙中山先生的奋斗业绩,叙述正确的是

A.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领导、发动武昌起义

B.为防止袁世凯独裁,制定了《临时约法》

C.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相继进行了建立共和及维护共和的斗争

D.为推翻北洋军阀,领导了北伐战争

45.(2010年11月华南师大附中高三测试17题)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是指

A.开展土地改革B.进行万里长征

C.工农武装割据D.实施武装斗争

46.(2010年11月广东五校高三联考13题)观察下图,这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

对邮票表达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邮标上的人物SunYat-Sen和Lincoln分别是中美两国“国父”

②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并列表明中美两国当时有共同目标

③邮票中心突出“抗战建国”的目的是为了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47.(2010年11月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三期中13题)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下列史实中无法体现出这一观点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帝制B.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C.中国共产党开辟井冈山道路D.中国提出“一国两制”

48.(2010年9月福州八中高三质检27题)“世纪的握手”——这幅新闻照片见证了国共两党的领导人相隔60年的历史性握手。

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的过程是

A.合作一分裂

B.分裂一合作一再分裂

C.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

D.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一又合作

49.(2010年12月广东省六校高三联考16题)梁启超认为,中国人“国民自觉”应包括“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这两层含义。

以下事件中,最能体现这种“国民自觉”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50.(2010年11月山东聊城高三期中15题)右图是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顶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

长征的起点和终点都不在四川,“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却建在四川,你认为下列哪一理由不可能成为历史依据?

A.红军长征在四川经过的时间长、活动范围广

B.四川是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

C.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D.四川是红军长征的主体地区

51.(2010年10月广东信宜市高三摸底15题)“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

”1923年前后,孙中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种思考引发了孙中山()

A.创建黄埔军校B.改组国民党,推动国民革命

C.领导北伐运动D.进行一系列捍卫反对专制的斗争

52.(2010年10月广东省六校高三联考11题)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

“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53.(2010年11月龙岩一中高一期中35题)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D.五四运动中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54.(2010年9月江西九江市六校联考14题)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亲爱的先生:

5月26日,星期一。

昨天早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席。

但目前仍然缺席。

我请你通知我,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望他继续荒废学业。

校长:

L·【非选择题】(2010年9月江西九江市六校联考题)·泰纳(Turner)——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55.(2011年1月福建会考4题)20l0年的暑期,小辉同学参加了“红色之旅”,旅行团一行从江西瑞金启程,途经贵州遵义等地,最终到达陕北。

与这一线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百团大战B.渡江战役C.红军长征D.淮海战役

56.(2010年12月广东六校联考7题)1961年董必武游大明湖时作诗一首: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推断,诗中的“君”只能是:

()

A.李大钊B.毛泽东C.陈独秀D.王尽美

57.(江苏金坛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13题)“这个运动由学生掀起,是自动的,没有人指使,也没有人操纵,只是爱国的热情表现。

所以等到学生运动扩展而为商人罢市,由北京而及于上海,这运动的目标初步达成之后,这运动也就消歇下去了。

但是影响所及,学生们醒起来了,五四运动一变而为新文化运动。

”(梁实秋《我参加了五四运动》)从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五四运动()

A.在共产党领导下学生运动日益扩展B.中心最初在北京

C.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D.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

58.(2010年11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三联考7题)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员构成表.它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59.(2010年10月江西省南昌市高三联考7题)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其中“第一次巨变”是指()

A.由闭关到开放B.由专制到共和

C.由落后到富强D.由愚昧到科学

60.(2010年2月山东学业水平测试第3题)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B.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C.青年学生是运动的先锋D.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1.(2010年11月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三期中11题)历史学家指出:

“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

”这段材料表明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与

③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

④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2.(2010年11月广东五校高三联考14题)以下事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是

①列强经济侵华②洋务运动③辛亥革命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3.(三明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19题)井冈山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陆定一语),其英雄的业绩与壮丽的山河交相辉映,构成得天独厚的特色风光。

井冈山“历史红”的最主要依据是()

A.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64.(2010年2月山东学业水平测试第4题)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