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 文化养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1556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热点 文化养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申论热点 文化养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申论热点 文化养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申论热点 文化养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申论热点 文化养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申论热点 文化养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申论热点 文化养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申论热点 文化养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申论热点 文化养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申论热点 文化养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申论热点 文化养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论热点 文化养老.docx

《申论热点 文化养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热点 文化养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申论热点 文化养老.docx

申论热点文化养老

申论热点预测:

文化养老

【关键词】

文化养老老年大学老年心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热点背景】

1.“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

它是以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身心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的养老方式,具有广泛性、群体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点。

翟宁,颐佳养老创始人,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EMBA。

“暖老”计划发起人,老年“暖心”工程设计人,文化养老运营领域专家。

她建立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以文化养老为特色,通过预防性照顾、积极心理照顾的体系建立,把服务渗透给老人。

通过课程、活动,让老人参与中在积极心理建设中体验服务。

颐佳养老倡导积极老龄化的理念,一直致力于社区文化养老服务,建立了课程+服务的文化养老新模式,针对长者身体、心理、社会关系三个维度,为其提供专业的服务。

新华养老:

颐佳养老一直提倡为长者提供先进的文化养老服务,如何去理解“文化养老”?

文化养老服务的内容有哪些?

  翟宁:

这要从中国老人需求分析,中国退休女性55岁,男性60岁,从50多岁到80多岁,近三十年的时间,老人需要服务的三个方面:

身体,心理,人文关系。

心理和人文关系照顾要远远大于身体照顾,而且随着消费升级、物质生活越来越好,4-2-1家庭的结构,老人的身体健康指数会上升,老人的精神心理、人文关系指数会下降,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人文关怀,精神生活方面的养老服务。

 而“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

它是在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以追求精神生活的满意度为宗旨,以搭建老年人情感交流、养生健体、学习娱乐、文化休闲的活动平台为手段,以愉悦精神为目的的一种养老方式,具有广泛性、群体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点,是传统的“物质养老”向更高层次养老方式的进步和发展。

从目前社会现有的服务机构和服务内容来看,大多数还只限于服务老年人群的基本身体需要,而疏于更高层次的“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通过“文化养老”,我们可以为老年人创造条件参与文化生活,使他们走出自己封闭的空间,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使他们的老年生活充满乐趣,幸福感提升,同时还能帮助老年人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老年价值观,在全社会和家庭中间树立一种新的养老观念。

其次,文化养老还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一些老年同志的传统技艺可以通过文化活动得到传播和发扬,最终实现以老带新,代代相传。

针对老年人国家一直在倡导四有工程“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文化养老服务的内容主要是服务建设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服务体系。

新华养老:

你认为符合社区养老文化的内容是什么?

颐佳在社区文化养老方面的特色是什么?

 翟宁:

社区养老目前主要形式是养老照料中心、托老所,根据北京市民政局规定,目前的养老托老所主要服务内容应包括:

文化活动、老年餐桌、日间照料、心理慰籍。

社区服务对象面对的低龄、慢病、空巢、失独、早期失智、心理疾病的老人,社区养老应主要以参与、预防、干预、辅导为主,因此社区的养老主要应该以文化活动、心理关爱、老年慢病管理、老年健康体检为主。

颐佳针对于此,主要建立了适合于社区的老年文化服务、记忆服务、精神慰籍服务、慢病管理服务、社工服务,以文化活动为主线,以积极化老年服务为理念,建立特色的预防服务和长期照料服务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区别于传统的老有所养为基础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重点建设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服务体系。

2.一到幼儿园入园季,各地家长彻夜排队报名;与幼儿园入园一样火爆的,还有各地的老年大学。

最近,河南省老年艺术大学招生。

为了给新学员腾出名额,老师们只能劝该毕业的学员如期毕业,但仍有很多老学员来到校长室求情,让自己留下。

77岁的刘阿姨,在朗诵班已经学了两年半。

上课对她来说,是一种“享受”。

“我觉得是一种享受。

老师教你朗诵知识,老师还不定时请朗诵名家,讲知识做示范,所以现在刚开始有点入门了,知道怎么回事儿了,又让毕业了,我就特遗憾。

我这人不爱歇着,看电视也不是都喜欢的节目,也不能老看电视,也不能老在电脑前玩游戏。

年轻的时候我就喜欢,上学的时候也喜欢,喜欢但是不会,后来工作以后就把这个事给放下了,我们这个系统有时候也搞搞朗诵比赛什么的,有时候也接触接触,但是基本上就是没有时间,这退休了就想起这码事来了”。

刘阿姨说。

眼看今年6月就到了毕业时间,她决定转战其他学校继续学下去。

“毕业之后那这个学校不让上了,河南省不还有一个河南省老干部朗诵艺术学会,还有一个就是大河涛声诗社,我就一直想上,我上到什么时候去不了了我才结束”。

 除了追求年轻时的梦想,“怕孤独”,也是老人们不愿毕业的一大原因。

河南省老年艺术大学学员额丁惠萍:

“一到星期三早晨早早就醒了,用我孩子的话说就是精神支柱。

”丁惠萍今年56岁,以前在部队上工作。

退休刚刚三四年,清闲的日子,她一时还不能适应。

一说该退休了,她心里边就不好受,回到家里也不知道该干什么,就像走在云中似的。

后来,女儿有了孩子,她就肩负起照顾外孙的任务。

如今,外孙开始上幼儿园,她就在在老年大学里,报了声乐、摄影、朗诵好几门课。

丁惠萍说:

“退休以后通过上这个老年大学,学到了东西,交到了朋友”。

  对老人们而言,老年大学不仅解闷,还是一种精神寄托。

谢阿姨,在南昌市老年大学度过9个年头。

学校每次搬迁,她就跟着搬家。

因为老伴过世以后,这里就承载了她的全部时光。

河南有所老年大学是2012年开班的,开班那一天本来就想招100名学生,但是没想到这个消息一出去来报名的就有500多位老人,所以当新闻媒体联系这位老年大学校长的时候,校长真的有点犹豫,说别再宣传我们了,再宣传下去我们就真的难以招架了。

说到这所学校,有几个数字很有趣:

河南省老年艺术大学现在在校生240位,应届毕业生今年该毕业的是5位,但是这5位都说,今年不想走,不想毕业,再来看看往届毕业生才有几名,有3名,也就是说今年还要入学50名,从这个数字就能看出来,基本上这个学校老年大学是只进不出,老年人为什么想到这个学校里面呆着,除了学习这点很重要,因为他们也需要补充新的知识,但是比学习最重要的他们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他们在这儿能够找到自己的朋友,能找到说话的人。

再来看其他的一些地方一些数据和一些评价,在2014年的时候,《半月谈》就有这么一个标题,老年大学招生热,最牛留级生,在校24年不肯毕业恐怕跟刚才那几位老人的心声是一样的。

再有2015年10月,有一个《华西都市报》有一个标题叫八旬学霸婆婆读了28年老年大学,拿了8个毕业证这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一个典范。

 2015年青岛电视台有一条新闻,说在浙江安吉:

老年人甘当20年“留级生”等等,对于老年人来说他舍不得毕业,是舍不得这样的一个环境,但是问题出来了,老年大学进去的不愿意走,但是有更多的老年人想进去都进不去,为什么现在的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呢。

在河南老年艺术大学里,除了留级不想走的,还有想进进不来的,而现在待在学校里学习的老年学生们,也已经人满为患了。

其实学校每次只能接收大约200名学生,可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每次上课课堂上都能出现近三百人。

场所的限制,师资的压力,这些对于这所老年大学来说,想要改变并不容易。

河南省老年艺术大学校长李永平:

需要文化厅出钱,文化厅要是不给钱的话,你就改不了,咱们因为是公益单位,现在文化馆(老年大学)都是公益单位,所以说学费都是全免的。

我们每年的经费只有5万块钱,老师讲课费你发一年就发没了,发没了以后就多没有多余的钱,现在就给你5万块钱,你只是在这5万块钱里面进行学习教学,多了没有,又不许收费,就是几个框框卡着那,你就壮大不起来。

很多学生想进进不来,为什么呢,你进来就要多开一个班,多开一个班老师费用从哪儿出。

而在很多其他城市里的老年大学里,“人满为患”、“一座难求”已然成为很多老年学生们共同的烦恼。

在江西南昌市老年大学里,一共有七个系,35个专业,105个班,然而整个学校一共却只有14间教室。

因此有一些教室实在放不下桌子,老人们就在教室后面加上一排座,勉强听完一节课,而学生超载也让老师们压力倍增。

南昌市老年大学舞蹈教师朱晓卉:

学校就不停地加班,就多开班,我们学校连礼拜六和星期天都已经用上了。

  南昌市老年大学的学生人数,从2004年开办时的30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9543人,在12年的时间里,人数翻了30倍。

但由于南昌市老年大学地处于市中心,很难在原基础上对场地进行扩建。

因此,对于爆满的现状,只能采取限制的措施。

南昌市老年大学副校长邱宝华:

我们一直在想什么办法呢,就是建立学籍档案,建立学籍卡,比方说你在这里学了两期的,我们下一次报名的时候,我们不做优先考虑,就是让那些还没有报过名的,没有学过的让他先进来。

  实际上,在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物质、医疗、文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

因此,眼下不管是河南郑州还是江西南昌,出现的老年大学爆满情况,是在给我们提了醒,该如何尽快重视和满足老年人的各项需求?

李永平:

现在大家都对老年大学这个事,都不是很重视,还没有意识到现在咱们国家提倡文化养老,真正的含义,文化养老是为啥,就是老年人精神上的文化需求,我们能不能满足他,我们是不是应该满足他。

在南昌老年大学180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上,活跃着将近1万名老人,这样的一个极其不协调的比例,不管是河南还是南昌的老年大学,面对同样问题,首先就是场地有限,扩建难,河南老年大学它本来就是在一个省群众艺术馆办公室改建的,旁边还有其他单位办公,因此先天条件就不大可能扩建。

南昌市的这个老年大学,它在市中心,更是寸金难以扩建,这一个共同的问题。

河南的老年大学说了,无学费或者低学费,师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限制这个大学无法扩招,只能严格限制人数。

3.采访记录

主持人:

有需求有市场,为什么市场为不能及时满足老年人的迫切需求,我们接下去请一位专家给我们解释,中国老年学会的副会长杜鹏先生,同时杜先生也是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所的所长,首先杜先生,您先给我们解答一个迫切的问题,就是刚才河南老年大学的校长说出来的,为什么不允许他们收费,每年就是财政拨款5万块钱,老年人又这么愿意去上学,我交点费他们又不敢收,这个问题根源在哪儿?

怎么解决?

  杜鹏:

我觉得从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可以看出来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老年教育形式,过去的一种体制是把它当做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当做是一个不能够收费的这样一种少数人才能够参与的活动所以限制了它的发展,但是我们社会发生很大变化,就是越来越多的老年,由于他的身体条件越来越好,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有这种文化养老的需求,所以我觉得原有的这样一种形式,证明了就是老年大学是受欢迎的,起了积极的作用,面对这个问题就是收费难,场地的问题,应该现在转变原有的做法,能够多去开拓这样一个渠道,甚至比如说适当有一些收费,能够增加师资,也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措施。

主持人:

我们现在老说用市场去配置资源,当市场老年人的需求这么强烈的时候,为什么现在看到包括老年大学的收费,这个问题居然说是不可以收费,因为收费不敢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杜鹏:

我觉得原有的教育形式还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过渡形式,老年人的需求扩大许多倍,但是原有的这种形式还是把它当做一个单位体制下的面对自己的,有限的这样一些员工提供的服务,但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生活在社区里,希望在社区里面就能得到教育的资源,但是我们按照社区的体制,又没有下达相应的经费,没有运作的场地和相应的队伍建设,所以我觉得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说,应该是意识到我们现在进入到一个大量老年人需要这种老年大学的时代,同时需要转变这种原来按条条来进行教育,转变当中,我们依托社区面向更多的老人提供这样的服务。

  主持人:

杜先生您说,现在有没有可能让民间的一些资本进入这样的领域,一方面可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一方面他们是不是可以做这样的事赚钱?

杜鹏:

目前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尝试,但是存在这种可能,但是不可能是一个非常盈利,像少儿的培训一样,但是老年人适当的收费能够使他获得一个教育的资源,我觉得有一些地方做了一些尝试,一方面有一些街道多投了一些钱,请一些文化服务的公司到社区来,为老年开办相关的培训。

另外一种形式,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有些城市,利用社区学院,就近为老年人开设了上百人的课程,适当的收费,也使老人得到了这样一个教育的机会。

  主持人:

杜先生您来看这么一个数字,这个是2014年的,截止到2014年全国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已经有49000多所,在校人数超过587万,这个数字和我们国家2.22亿老年人来说是不是比例太小了。

  杜鹏:

对,应该这也是从80年代到现在还是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相比我们2.22亿老人来说,特别是其中83%都是健康的老人来说,这个还是只是满足非常小的一部分,应该是开辟更多的资源。

主持人:

刚才我们关注的是老年人的大学,对于老年人来说到了老年大学里面当然可以排遣自己的孤寂,但是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渠道,围绕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如何安排有很多问题,我们继续连线杜先生,您说老年大学属于文娱类,跟教育没有关系,为什么会是这样?

  杜鹏:

我们到现在为止很多老年大学归文化部门管,当作一个文化娱乐的一项活动,实际上我们只有个别的学校是在教育部门注册,我觉得这个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说真正把老年教育纳入到终生教育的体系里面来,把它作为一个教育活动,还能够在体制上给它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主持人:

也就是说我们今年关注的老年大学不在教育体系范围内,被看成文化娱乐类,跟教育不沾边?

  杜鹏:

对,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它是游离在现在正规教育体系之外的,所以说在下一个五年里面,能够和我们教育发展规划,和我们的终生教育体系更好的融合在一起,逐渐成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对于这个老年大学有一个极大的促进。

  主持人:

还有一个就是说,现在越来越多的部门,从国家层面各级都意识到老年问题迫在眉睫,我们看到具体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恐怕还没有人牵头做,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杜鹏:

所以说,明确了这个部门的责任接下来就是做,过去一年多应该说2013年到现在出台的许多相关的政策,具体到社区里面,我怎么提供场地,怎么提供人员和经费,使这么老人就近获得这些教育的活动,这就需要有一个落实问题,哪一个部门出来真正协调好,这个地方的老人有这些需求,把他满足这些需求,使更多老人有一种丰富的文化生活。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杜先生。

我们可以看生活周围,游乐场、少年宫,虽然不是那么多能够满足我们需求,但是应该说好找,看我们培训机构各个年龄段细分到如此细化的程度,可是我们回头想想,我们为我们老人提供了一些什么,我们为他们做了些什么,是时候该给他们做些事了。

【考点分析】

一、词语理解

模拟试题:

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文化养老”的认识?

  要求:

语言准确,分析恰当,逻辑严谨,不超过300字。

【参考解析】

1.“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

它是以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身心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的养老方式,具有广泛性、群体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点。

2.通过“文化养老”,使老年生活充满乐趣,幸福感提升;同时还能帮助老年人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老年价值观,在全社会和家庭中间树立一种新的养老观念;文化养老还有利于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建设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服务体系。

二、原因

模拟试题:

结合给定材料,简要概括老年人热衷于老年大学不肯毕业的原因?

要求:

准确、全面、有条理。

【参考解析】

1.追求年轻时的梦想;2.“怕孤独”,在老年大学能交到朋友,可以解闷;3.是一种精神寄托;4.能学习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

三、问题及对策举措

模拟试题:

结合材料,针对老年大学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要求:

问题明确,措施全面,具有针对性强、可行性。

【参考解析】

问题:

1.老年大学进去的不愿意走,想进的进不去;2.学费都是全免的,经费紧张,师资力量缺乏;3.对老年大学不够重视,当作一种文化娱乐活动,未意识到文化养老得重要意义;4.场地有限,扩建难。

措施和建议:

1.采取限制的措施,建立学籍档案,优先未学习过的人报名;2.允许适当有一些收费;3.依托社区面向更多的老人提供文化服务,街道投资请文化服务公司到社区为老年开办相关的培训,利用社区学院,开设上百人的课程,可适当的收费;4.真正把老年教育纳入到终生教育的体系里面,在体制上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发展机会;5.明确各部门责任,各司其职,坚决落实相关政策措施。

【政策精选】

第一,深度开发,提供点面相宜网格化服务。

适应老年人文化需求个性化、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积极引导和激活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把传统单一的服务拓展为综合性强、覆盖面广、针对性实的文化服务格局。

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形式和内容。

针对老年人的特长爱好,以养心、养德为基础,紧紧围绕老人的精神慰籍、健康、快乐需求来设计,探索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形式和服务内容,引导老年人组织开展健身养生、歌咏比赛、书画摄影展等有益身心的活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鼓励老年人发展网络社区,发布共享资料,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使网络成为老年人文化建设新阵地。

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水平。

挖掘资源,统筹管理,努力扩大老年大学的办学规模,建立政府主导和社会各界参与的办学机制,在组织形式上,将老年大学创办延伸到区市、街道甚至社区,与各社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联合开展活动,从而为更多的老年人就近或居家接受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在课程设置中,应对学员低龄化、高学历的趋势,努力提高授课教师资质以及专业化水平,在绘画、舞蹈、声乐等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国学、养生等文化品位较高的课程。

积极鼓励引导老年人参与文化建设。

充分调动起老年人参与办文化的热情和潜力,培育一批老年人艺术团体,使老年人不被视为文化权益的被动享受者,而是作为需求主体参与到“文化养老”体系建设中来,结合原来“岗位人”的特点和擅长,采取专项活动聘请、项目聘请、短期聘请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他们从事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咨询服务、医疗卫生等具有专业特点的工作,支持老年人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以及维护社会治安、参与社区建设等社会公益活动,为他们老有所为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简约平实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文化服务。

对于老年人中的空巢、失独、失能等特殊群体,提供更具人文关怀的文化服务。

可通过义工和志愿者与老人结对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持续性可复制的心灵关怀项目,如通过“口述历史”活动为老人整理简单的人生经历,让老人找到生命的价值;通过“时间记忆”活动把老人一生的照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其成为老人晚年生活中的美好记忆;通过“梦想清单”活动征集老人梦想并努力帮助其圆梦,使其不留遗憾度过晚年。

第二,整合资源,构建条块益彰体系化渠道。

在办好老年大学、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各类老年人文化社团的基础上,积极整合社区、民办非营利文化机构、企业、高校、文化义工等各种社会资源,积极拓展老干部“文化养老”渠道。

依托社区资源构建社区“文化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社区文化养老,既是居家养老功能的延伸,也是社会养老的一种变通,它能够弥补居家养老的不足,并充分发挥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二者的长处,满足了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要求。

应把“文化养老”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学习培训等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逐步构建并完善社区“文化养老”服务体系,为老人们提供更加科学合理、人性化的服务实践,形成良好的“文化养老”基础机制。

积极整合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养老”体系建设。

政府应研究制定支持民办非营利文化机构的有关政策,通过“民办公助”、政府购买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民办非盈利文化机构进入“文化养老”领域的步伐,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引导、扶持盈利性文化养老机构发展,从而满足部分经济条件好的老年人的文化需求。

另外,政府还应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公益性的文化服务。

动员各界办学力量和文化义工等助力“文化养老”。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集中地,也是宣传老年文化的一块新领地,高校本身具有的文化底蕴与养老结合,将会提升“文化养老”的水平。

比如,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百草家园”老年公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该老年公寓成立了自己的老年大学,并组织了丰富的社团活动,在“文化养老”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经验值得借鉴。

党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也有其得天独厚的理论宣传优势,比如,青岛市委党校开办了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骨干)培训班,这为老年人继续发挥余热提供了理论指导,是利用党校资源参与到“文化养老”体系的有益探索。

此外,还应动员、鼓励各方面人才特别是有文艺专长的人员成为文化义工,充分发挥其在“文化养老”领域的重要作用,积极培育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为一些特殊老年人群体提供更为深层次、个性化的文化服务,从而有效破解基层文化人才短缺的困境。

第三,齐抓共管,打造链式系统化民生工程。

“文化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并有健全完善的养老体系和养老制度做支撑。

必须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健全老年人文化需求的表达、反馈和社会评估等制度,健全长效机制。

加大对于“文化养老”的资金扶持力度。

可通过财政补贴、在文化事业建设费中列专项、加大福彩基金、慈善总会资金扶持力度等形式加大老年文化项目的财政投入,对于那些能够较好满足老年人文化需求的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可予以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

对于那些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可逐步开展“文化低保”试点工作,使其能凭《低保证》《五保证》《优扶证》《特困证》等证件减免有线电视收视费、报刊杂志订阅费、看电影看戏门票等,减免部分由财政予以补贴。

建立老年人文化需求的表达、反馈和社会评估等制度。

通过多种形式,畅通群众对“文化养老”的建议和参与渠道,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重要导向,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从而保障评估的有效性、专业性和公正性,通过客观准确的运行评估促进“文化养老”服务制度建设。

加强内外联动培育健全“文化养老”长效机制。

加强组织、宣传、文化、财政、民政、老龄、残联等部门在“文化养老”领域的合作与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对于“文化养老”机制的建设,应一边积极实践,一边不断总结分析,及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形成一整套“文化养老”制度和良性循环机制,从而使这项工作形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