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157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方案.docx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方案.docx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方案

郑东新区金光花苑II期棚户区改造项目

宗地二(I标段)

 

混凝土裂缝修补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河南省惠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年月日

 

1、编制依据…………………………………………………………………3

2、工程概况…………………………………………………………………3

3、质量缺陷原因及修补方案………………………………………………5

4、塑性收缩裂缝……………………………………………………………5

5、沉降收缩裂缝……………………………………………………………5

6、温度裂缝…………………………………………………………………6

7、其它混凝土裂缝治理方法………………………………………………6

8、裂缝预控措施……………………………………………………………8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补预案

1.编制依据

1、郑东新区金光花苑II期棚户区改造项目宗地二施工组织设计.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1

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4、《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

5、《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50728-2011

2.工程概况

郑东新区金光花苑II期棚户区改造项目宗地二(I标段),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京港澳高速辅道东侧,金光路南侧,通商路西侧,永盛西路北侧。

D1#楼地下二层,地上二十七层,地下建筑面积为1247m²,地上建筑面积16819.94m²,总建筑面积为18066.94㎡;D2#楼地下二层,地上二十七层,地下建筑面积为620.98m²,地上建筑面积8452.52m²,总建筑面积为9073.5㎡;D3#楼地下二层,地上十七层,地下建筑面积为1254.44m²,地上建筑面积10352.92m²,总建筑面积为11607.36㎡;D9#楼地下三层,地上十七层,地下建筑面积为1846.81m²,地上建筑面积10349.69m²,总建筑面积为12196.5㎡;D10#楼地下二层,地上二十六层,地下建筑面积为1352.47m²,地上建筑面积17881.9m²,总建筑面积为19234.37㎡;

本工程为剪力墙结构体系。

本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本工程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构造措施按7度及二级采用,主楼耐火等级为1级。

本工程面积较大、范围广,根据本工程的特别,现场的实际情况,除在施工中加以严格管控,执行有关结构施工规范、规定,强制性条文、规定外,针对结构施工中较常见的通病,缺陷、麻面、蜂窝、孔洞、混凝土裂缝等,编制修补方案:

3.质量缺陷原因及修补方案

〈一〉、麻面

1、现象:

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与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处理方法:

(1)表面尚需作装饰抹灰的,可不作处理。

(2)表面不再作装饰的,应在麻面部分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使颜色一致。

修补完后,应用土工布包裹进行保湿养护。

〈二〉、露筋

1、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

2、处理方法:

(1)对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用1:

2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并认真养护。

(2)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并认真养护。

〈三〉、蜂窝

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类似蜂窝状的大量空隙、窟窿,使结构受力截面受到削弱,强度和耐久性降低。

2、处理方法:

(1)对小蜂窝,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

2水泥砂浆压实抹平。

(2)对较大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刷洗干净后支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强力填塞捣实,并认真养护。

〈四〉、孔洞

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窟窿,局部或全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空隙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2、处理方法:

(1)对混凝土孔洞的处理,应会同监理、建设、设计单位共同察看孔洞的具体位置,商定研究,制定修补或补强度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2)一般孔洞处理方法是: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比结构高一强度等级的半干硬性细石混凝土仔细分层浇筑,强力捣实,并养护。

突出结构面的混凝土,须待达到50%强度后再凿去,表面用1:

2水泥砂浆抹光。

〈五〉、混凝土裂缝

裂缝是现浇混凝土工程中常遇的一种质量通病。

裂缝的类型甚多,按产生的原因有:

外荷载(包括施工和使用阶段的静荷载、动荷载)引起的裂缝;物理因素(包括湿度、湿度变化,不均匀沉降、冻胀等)引起的裂缝;化学因素(包括钢筋锈蚀、化学反应膨胀等)引起的裂缝;施工操作(如脱模撞击、养护等)引起的裂缝。

按裂缝的方向、形状有:

水平裂缝、垂直裂缝、横向裂缝、斜向裂缝等;按裂缝深浅有表面裂缝、深进裂缝和贯穿性裂缝等。

裂缝存在是混凝土工程的隐患,例如表面细微裂缝,极易吸收侵蚀性气体或水分。

当气温低于-3℃时,水分结冰体积膨胀,会进一步扩大裂缝宽度和深度。

如此循环扩大,将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深进较宽的裂缝,受水分和气体侵入,会直接锈蚀钢筋,锈点膨胀体积比原体积胀大7倍,会加速裂缝的发展,将引起保护层的剥落,使钢筋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深进的裂缝会使结构整体受到破坏。

由此可知,裂缝的存在会明显地降低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持久强度和耐久性,有可能使结构在未达到设计要求的荷载前就造成破坏。

裂缝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往往由多种综合因素所构成,除承受荷载或外力冲击形成的裂缝外,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裂缝一般有下列几种。

1、塑性收缩裂缝:

(1)现象:

塑性收缩裂缝简称塑性裂缝,多在新浇筑的基础、墙、梁、板暴露于空气中的上表面出现,形状接近直线,长短不一,互不连贯,裂缝较浅,类似干燥的泥浆面。

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一般在浇筑后4h左右),当外界气温高,风速大,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出现。

(2)处理方法

①如混凝土仍保持塑性,可采取及时压抹一遍或重新振捣的办法来消除,再加强覆盖养护。

②如混凝土已硬化,可向裂缝内装入干粉泥粉,然后加水润湿,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进行处理。

2、沉降收缩裂缝

(1)现象:

沉降收缩裂缝简称沉降裂缝,多沿基础,墙,梁、板上表面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或靠近模板处断续出现,或在埋设件的附近周围出现。

裂缝呈梭形,宽度0.3~0.4mm,深度不大,一般到钢筋上表面为止,在钢筋的底部形成空隙。

多在混凝土浇筑后发生,混凝土硬化后即停止。

(2)处理方法:

可参见“塑性收缩裂缝”的治理方法。

3、干燥收缩裂缝

(1)现象:

干燥收缩裂缝简称干缩裂缝,它的特征为表面性的,宽度较细(多在0.05~0.2mm之间),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裂缝分布不均。

但对基础、墙、较薄的梁、板类结构,多沿短方向分布;整体性变截面结构多发生在结构截面处,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部位较为多见,侧面也有时出现。

这类裂缝一般在混凝土露天养护完毕经一段时间后,在上表面或侧面出现,并随湿度的变化而变化,表面强烈收缩可使裂缝由表及里、由小到大逐步向深部发展。

(2)处理方法:

参见“塑性收缩裂缝”的治理方法②。

4、温度裂缝

(1)现象:

湿度裂缝又称温差裂缝,表面温度走向无一定规律性,长度尺寸较大的基础、墙、梁、板类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常纵横交错。

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于平行,裂缝沿全长分段出现,中间较密。

裂缝宽度大小不一,一般在0.5mm以下,沿全长没有多大变化。

表面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深进的或贯穿的多发生在浇筑后2~3个月或更长时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细。

沿截面高度,裂缝大多呈上宽下窄状,但个别也有下宽上窄的情况,遇顶部或底板配筋较多的结构,有时也出现中间宽两端窄的梭形裂缝。

(2)处理方法:

①温度裂缝对钢筋锈蚀,对混凝土抗碳化、抗冻融(有抗冻要求的结构)、抗疲劳(对受动荷载构件)等方面影响,故应采取措施治理。

②对表面裂缝,可以采用涂两遍环氧胶泥或贴环氧玻璃布,以及抹、喷水泥砂浆等方法进行表面封闭处理。

③对有整体性防水、防渗要求的结构,缝宽大于0.1mm的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应根据裂缝可灌程度,采用灌水泥浆或化学浆液(环氧、甲凝或丙凝浆液)方法进行裂缝修补,或者灌浆与表面封闭同时采用。

④宽度不大于0.1mm的裂缝,由于后期水泥生成氢氧化钙、硫酸铝钙等类物质,碳化作用能使裂缝自行愈合,可不处理或只进行表面处理即可。

5、其它混凝土裂缝治理方法:

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出现裂缝,有的破坏结构整体性,降低刚度,使变形增大,不同程度地影响结构承载力、耐久性;有的虽对承载力无多大影响,但会引起钢筋锈蚀,降低耐久性,或发生渗漏,影响使用。

因此,应根据裂缝发生原因、性质、特征、大小、部位,结构受力情况和使用要求,区别情况,及时地进行治理。

一般常用的治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表面修补法:

适用于对承载能力无影响的表面及深进的裂缝,以及大面积细裂缝防渗漏水的处理。

①表面涂抹砂浆法:

适用于稳定的表面及深进裂缝的处理。

处理时将裂缝附近的混凝土表面凿毛,或沿裂缝(深进的)凿成深15~20mm、宽100~150mm的凹槽,扫净并洒水湿润,先刷水泥净浆一遍,然后用1:

1~1:

2水泥砂浆分2~3层涂抹,总厚为10~20mm,并压光。

有渗漏水时,应用水泥净浆(厚2mm)和1:

2水泥砂浆(厚4~5mm)交替抹压4~5层,涂抹3~4h后,进行覆盖洒水养护。

②表面涂抹环氧胶泥(或粘贴环氧玻璃布)法:

适用于稳定的、干燥的表面及深进裂缝的处理。

涂抹环氧胶泥前,将裂缝附近表面灰尘、浮渣清除、洗净并干燥。

油污应用有机溶剂或丙酮擦洗净。

如表面潮湿,应用喷灯烘烤干燥、预热,以保证胶泥与基层良好的粘结。

较宽裂缝先用刮刀堵塞环氧胶泥,涂刷时用硬毛刷或刮板蘸取胶泥,均匀涂刮在裂缝表面,宽80~100mm,一般涂刷二遍。

贴环氧玻璃布时,一般贴1~2层,第二层布的周边应比下面一层宽10~15mm,以便压边。

环氧胶泥、环氧煤焦油胶泥配合比及技术性能见附下18-6。

环氧浆液、腻子、胶泥的配合比及技术性能附表18-6

材料名称

重量配合比

技术性级

备注

环氧树脂(g)

煤焦油(g)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mL)

二甲苯(mL)

乙二胺(mL)

粉料(g)

与混凝土粘贴强度(MPa)

抗拉强度MPa)

环氧浆液

100

10

40-50

8-12

2.7-3.0

5

注浆用

环氧腻子

100

10

10-12

50-100

2.7-5.0

5

固定灌浆嘴、封闭裂缝用

环氧胶泥

100

10

30-40

8-12

25-45

涂面和粘贴玻璃布用

③表面凿槽嵌补法:

适用于独立的裂缝宽度较大的死裂缝和活裂缝的处理。

沿混凝土裂缝凿一条宽5~6mmV形,槽内嵌入材料,(采用堵漏王或环氧胶泥;或填灌柔性密封材料,如聚氨酯以及合成橡胶等密封)。

表面作砂浆保护层或不作保护层。

槽内混凝土面应修理平整并清洗干净,不平处用水泥砂浆填补。

嵌填时槽内用喷灯烘烤使干燥。

嵌补前,槽内表面涂刷嵌填材料稀释涂料。

对修补活裂缝仅在两侧涂刷,槽底铺一层塑料薄膜缓冲层,以防填料与槽底混凝土粘合,在裂缝上造成应力集中,将填料撕裂。

然后用抹子或刮刀将砂浆(或环氧胶泥柔性填料)嵌入槽内使饱满压实,最后用1: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光(对活裂缝不作砂浆保护层)。

(2)内部修补法:

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水、防渗要求的裂缝修补。

①注射法:

当裂缝宽小于0.5mm时,可用医用注射器压入低稠度、不掺加粉料的环氧树脂胶粘剂。

注射时,应在裂缝干燥或用热烘烤使缝内不存在湿气的条件下进行,注射次序从裂缝较低一端开始,针头尽量插入缝内,缓慢注入,使环氧胶贴剂在缝内向另一端流动填充,便于缝内空气排出。

注射完毕在缝表面涂刷环氧胶泥二遍或再加贴一层环氧玻璃布条盖缝。

②化学注浆法:

化学灌浆具有粘度低、可灌性好、收缩小以及有较高的粘结强度和一定的弹性等优点,恢复结构整体性效果好。

适用于各种情况下的裂缝修补及堵漏、防渗处理。

灌浆材料应根据裂缝的性质、缝宽和干燥情况选用。

常用的灌浆材料有环氧树脂浆液(能修补缝宽0.05~0.15mm以下的干燥裂缝)、甲凝(能灌0.03~0.1mm的干燥细微裂缝)、丙凝(用于渗水裂缝的修补、堵水和止漏,能灌0.1mm以下的湿细裂缝)等。

其中环氧树脂浆液因具有化学材料较单一,来源广,施工操作方便,粘结强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应用最广。

环氧树脂浆液系由环氧树脂(胶贴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酸(增塑剂)、二甲苯(稀释剂)、乙二胺(固化剂)及粉料(填充料)等配制而成。

其浆液配合比参见附表18-6。

环氧浆液灌浆工艺流程及设备如附图18-2(a)所表。

灌浆一般采取骑缝直接施灌。

表面处理同环氧胶泥表面涂抹。

灌浆嘴为带有细丝扣的活接头,用环氧腻子固定在裂缝上,间距40~50cm,贯通缝应在两面交叉设置。

裂缝表面用环氧胶泥(或腻子)封闭。

硬化后,先试气了解缝面通顺情况,气压保持0.2~0.3Mpa,垂直缝从下往上,水平缝从一端向另一端,如漏气,可用石膏快硬腻子封闭。

灌浆时,将配好的浆液注入压浆罐内,先将活接头在第一个灌浆嘴上,开动空压机送气(气压一般为0.3~0.5Mpa),即将环氧浆液压入裂缝中,待浆液从邻近灌浆嘴喷出后,即用小木塞将第一个灌浆孔封闭,以便保持孔内压力,然后同法依次灌注其他灌浆孔,直至全部灌注完毕。

环氧浆液一般在20~25℃下经16~24h即可硬化,可将灌浆嘴取下重复使用。

在缺乏灌浆设备时,较宽的平、立面裂缝也可用手压泵进行。

6、预控措施:

实行有效的施工质量预控管理,除在上述本修补表述处理方案,为了减少质量缺陷,本工程在施工管控过程中尽量注意以下预控措施:

1、塑性收缩裂缝预防措施:

①配制混凝土时,与混凝土供应厂家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所有表述需作表面处理的材料:

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早期的抗裂强度。

②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③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吹袭和烈日暴晒。

④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分段浇筑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

在炎热季节,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

⑤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土工布,使水分不易蒸发。

2、沉降收缩裂缝预防措施:

①加强混凝土配制和施工操作控制,不使水灰比、砂率、坍落度过大;振捣要充分,但避免过度。

②对于截面相差较大的混凝土构筑物,可先浇筑较深部位,静停2~3h,待沉降稳定后,再与上部薄截面混凝土同时浇筑,以避免沉降过大导致裂缝。

③在混凝土硬化前保持塑性时,再对表面抹压一遍。

④适当增加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3、干燥收缩裂缝预防措施:

①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提高粗骨料含量,以降低干缩量。

②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

③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但避免过度振捣;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④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暴露在露天的混凝土应及早回填土或封闭,避免发生过大的湿度变化。

⑤参见“塑性收缩裂缩”的预防措施②-⑤。

4、温度裂缝预防措施:

①一般结构预防措施

①)合理选择原材料和配合比,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砂、石含泥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在混凝土中渗加减水剂,降低水灰比;严格施工,分层浇筑振捣密实,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②)细长结构构件,采取分段间隔浇筑,或适当设置施工缝或后浇缝,以减少约束应力。

③)在结构薄弱部位及孔洞四角、多孔板板面,适当配置必要的细直径温度筋,使其对称均匀分布,以提高极限拉伸直。

④)蒸汽养护结构构件时,控制升温度速度不大于15℃/h;降温速度不大于10℃/h,避免急热急冷,引起过大的温度应力。

⑤)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梯度在25℃范围以内。

混凝土浇筑后裸露表面及时喷水养护,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

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

基础部分及早回填,保湿保温,减少温度收缩裂缝。

②大体积结构预防措施

①)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配制混凝土,或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粉煤灰或减水剂(木质磺酸钙、MF等);或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90-180d),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量。

选用良好级配的骨料,并严格控制砂、石子含泥量,降低水灰比(0.6以下);加强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

②)在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于散热。

在设计允许的情况下,可掺入不大于混凝土体积25%的块石,以吸收热量,并节省混凝土。

③)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混凝土。

如必须在炎热天气浇筑时,应采用冰水或搅拌水中掺加冰屑拌制混凝土;对骨料设简易遮阳装置或进行喷水预冷却;运输混凝土应加盖防日晒,以降低混凝土搅拌和浇筑温度。

④)浇筑薄层混凝土,每层浇筑厚度控制不大于30cm,以加快热量的散发,并使温度分布较均匀,同时便于振捣密实,以提高弹性模量。

⑤)大型设备基础采取分块分层浇筑(每层间隔时间为5~7d),分块厚度为1.0~1.5m,以利于水化热的散发并减少约束作用。

对较长的基础和结构,采取每隔20~30m留一条0.5~1.0m宽的间断后浇缝,钢筋仍保持连续不断,30d后再用掺UEA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填灌密实,以削减温度收缩应力。

⑥)混凝土浇筑在岩石地基或厚大的混凝土垫层上时,在岩石地基或混凝土垫层上铺设防滑隔离层(浇二度沥青胶,撒铺5mm厚砂子或铺二毡三油);底板高低起伏和截面突变处,做成渐变化形式,以消除或减少约束作用。

⑦)加强早期养护,提高抗拉强度。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及时用塑料薄膜、草垫等覆盖,并洒水养护;深坑基础可采取灌水养护。

夏季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采取保温措施,以防寒潮袭击。

对薄壁结构要适当延长拆模时间,使之缓慢地降温。

拆模时,块体中部和表面温差控制不大于20℃,以防止急剧冷却,造成表面裂缝;基础混凝土拆模后应及时回填。

⑧加强温度管理。

混凝土拌制时温度要低于25℃;浇筑时要低于30℃。

浇筑后控制混凝土与大气温度差不大于25℃,混凝土本身内外温差在20℃以内;加强养护过程中的测温工作,发现温差过大,及时覆盖保温,使混凝土缓慢地降温,缓慢地收缩,以有效地发挥混凝土的徐变特性,降低约束应力,提高结构抗拉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