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防震减灾从平时做起的重要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215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防震减灾从平时做起的重要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防震减灾从平时做起的重要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防震减灾从平时做起的重要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防震减灾从平时做起的重要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防震减灾从平时做起的重要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浅谈防震减灾从平时做起的重要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防震减灾从平时做起的重要性.docx

《浅谈防震减灾从平时做起的重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防震减灾从平时做起的重要性.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防震减灾从平时做起的重要性.docx

浅谈防震减灾从平时做起的重要性

浅谈防震减灾从平时做起的重要性

摘要:

近年来我国强地震频发,不但对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形成严重的威胁。

如何更好地防震减灾已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只有长期坚持抓防震减灾工作,在平时做好建筑的质量监督,建筑采用抗震技术,时常进行地震演练,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造成的破坏。

关键词:

地震地震预报防震减灾质量监督地震演练

1地震的破坏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汶川地震已确认69197人遇难,374176人受伤,失踪18209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两次强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当地居民的房屋90%倒塌。

玉树地震造成2698人遇难,失踪270人。

近年来的我国地震频发,不但对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有严重的威胁。

如何更好地防震减灾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2地震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

汶川地震与玉树地震发生后,很多人对地震预报失望,甚至有些人进行辱骂,其实这些人并不了解地震预报。

到目前为止,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以现今的技术仍无法准确的地预报。

地震预报必须同时包括时间、地点和强度。

就现今的科技水平而言,由于地震情况复杂,有些地震能预报,有些则无法预报。

目前,包括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地震预报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地震预报还远远没有做到像天气预报那样准确。

科学家指出,理论上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最高90%,地震的预报准确率最高80%,而现在全球预报地震的准确率只有20%多。

国际主流地球物理学界认为,由于人类对地震产生、发生的机理研究还远远不够,准确的地震短期和临震预报在当前是办不到的,这也是大多数国家不做地震预报的原因。

近年来,国际上也有一些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否定意见,有人甚至发表“地震无法预测”的论文,明确提出“地震是无法预测的”论点。

但另有一些地震科学家对地震预报的成就给予了肯定,认为地震发生地点、时间、震级的短期预报终将实现,而长期预报的成就则更加突出。

尽管当前地震预报的准确率较低,但是地震工作者根据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形成了一定的地震预报体系。

目前的预报主要建立在理论计算和前兆观测的基础上,当然这种体系并不十分有效,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我国的地震预报处于世界前列,也进行了数次成功的地震预报,比如1975年的海城地震就是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

海城地震震级7.3级,震中区面积为760平方公里,区内房屋及各种建筑物大多数倾倒和破坏,铁路局部弯曲,桥梁破坏,地面出现裂缝、陷坑和喷沙冒水现象,烟囱几乎全部破坏。

因为预报措施比较成功,仅造成8.1亿元的经济损失,全区人员伤亡共18308人,仅占7度区总人口数的0.22%(唐山地震伤亡率18.4%)。

3防震减灾需从平时做起

因为目前地震预报仍未成熟,无法准确地进行地震预报,现阶段只有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才能把地震造成的破坏降到最低。

防震减灾工作要从平时做起,做好建筑的质量监督,建筑采用抗震技术,时常进行地震演练。

3.1做好建筑的质量监督

建筑工程抗震能力的大小,关键在于精心抗震设计,而这些精心的抗震设计措施能否在地震中充分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施工,在于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因此,必须加强质量监督,把好施工过程质量监督关,保证抗震设防措施的落实,提高房屋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1.1把好建筑材料关

审核建筑材料的产品合格证,监督施工企业按进场批量和不同规格的材料随机抽样送有资格认证的试验室进行检测,并把检测结果送质量监督站审核。

对不合格的材料进行复检,经复检不合格产品应有明确的处理意见。

并对送检样品与现场的材料产品进行比较鉴别,防止杜绝使用伪劣假冒材料。

建筑材料检验在前,使用在后,严格查处使用没有检测的建筑材料或先使用后检测的弄虚作假的作法。

而且质量监督站应实行不定期的现场抽检制度。

在质量检查过程中对某种建筑材料有怀疑的应随时抽检,不合格材料即使已经使用,也一定要返工处理。

对砼、砂浆质量,监督站也应实行现场抽样制度,以核对施工单位抽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1.2把好施工企业内部质量控制关

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土建、给排水、暖通和电气安装等不同工种的专职质检员。

建立检查程序,建立质量控制点,对每个工序、每个分项、分部工程进行检查。

依靠企业内部严格的完整完善的质量体系来保证生产出优质产品。

3.1.3把好现场质量监督关

质量监督站应深入现场,将现场质量检查监督覆盖整个施工过程。

一旦发现问题,现场解决,将不合格的产品和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中。

现场检查应着重检查质量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是否符合要求。

现场使用的材料与质保资料提供的是否相符。

砼外观质量、砂浆的手感强度是否与试验报告大体一致。

有怀疑的应现场抽样送检。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应发出质量问题报告和整改通知书,整改完毕应有复检意见和质量鉴定意见,防止只抓检查、不抓落实的现象。

3.2抗震技术的使用

近年来,随着建筑结构体系越来越复杂,对建筑的抗震技术需求日益迫切。

抗震技术在世界上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甚至新的设计思想得到大量的应用,大大丰富了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手段。

其中,隔震和消能减震就是两种建筑结构减轻地震灾害的新技术。

3.2.1国外的抗震技术

国内外大量的试验和工程实践证明,隔震体系一般可使结构水平地震加速度反应下降60%左右。

同时,它耐久性能好,一般使用寿命可在70年以上,远远超过一般民用建筑物50年使用寿命的要求。

根据其特性,一般来说隔震技术主要适用于较重要的低层和多层建筑,如医院、学校、商场、科研机构以及重要的指挥职能单位。

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目前在美国已有了一定数量的应用,并在震害中有较好的表现。

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该市相距不远的两个医院,一个是隔震的,地震时医师护士照常工作;另一个是不隔震的,损坏厉害,一直无法恢复工作。

隔震技术是通过在建筑物下方加装橡胶垫,与钢板叠加,当地震发生时,让建筑在橡胶垫上滑动而减少震动,“以柔克刚”的效果很不错。

日本发明了一种廉价的防震加固技术,以类似安全带的树脂材料“绷带”包裹建筑物内支柱。

由构造品质保证研究所开发的这种防震加固技术称为“SRF工艺”。

抗震“绷带”采用树脂纤维编织制造,形状类似安全带。

施工时,将抗震带涂上黏合剂,包裹固定在建筑物支柱上。

地震发生时,支柱即使出现内部损伤也不会倒塌,这可以确保人员的生存空间。

以一座每层有12间房屋的4层楼为例,通常加固工程需要花费5000万到1亿日元(1美元约合105日元),采用这一技术后,仅需500万日元左右,如果是木质建筑,仅需数十万日元。

工程施工也相当简单,构造品质保证研究所此前已经完成了250个此类项目,包括新干线高架桥、医院以及约40栋学校建筑物等。

3.2.2国内的抗震技术

在中国古代,多采用纹式连接减轻冲击力来进行建筑抗震。

中国传统建筑为什么形成为木结构体系?

就是因为中国是多地震国家,木结构能抵抗这种灾害。

木材有韧性,不易折断,木柱、木梁的连结用卯榫,这是绞式连接,不是刚性的,允许小的移动,就可以减轻强烈的冲击力。

古代大型建筑上厚重的屋顶与柱子连接用斗拱,斗拱是一连串的相互卯套的凹凸木块,不用钉子,每一块都是可以活动的。

我国的山西省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建于1056年);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建于984年),都是最早的木结构的高层建筑,经历了多次地震,仍巍然屹立,一直完好保存至今。

现在建筑技术发展了,木材也不多了,不可能再去建大量的木结构房屋,但是我们要了解和学习我们祖先们创造的卓绝的遗产和历史的经验,这中间蕴藏着丰富和先进的科技和理念。

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也研究发明也数种抗震技术,如同济大学的组合隔震系统,兰州大学的新型装配整体式房屋体系和广州大学的新型隔震技术。

其中广州大学的抗震技术在汶川的援建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广州对口援建的汶川第二小学,便采用了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研究出来的隔震技术。

汶川第二小学建筑顶部的线条处理均反映羌式建筑风貌,象牙黄及深咖啡色的搭配在建筑立面的使用展现了羌式建筑韵味。

主体建筑皆进行隔震设计,建筑与地面、建筑与建筑之间的构造做了细部设计,采用隔震支座。

一旦发生地震时,底下建筑隔震支座就会缓解整栋房子的震动,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

这种隔震支座可承受数千吨压力,整个建筑放在上面,好比把建筑放在一个柔软层上,地震来临时只会“飘”,不会倒。

能保证学校抗震度能达到9级,另外疏散通道方便快捷,几十秒内学生可以从教学楼全部疏散。

3.3时常进行地震演练

地震灾害难以预见,也不可抗拒,除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外,也要做好地震知识宣传,并进行地震灾情演练,以防止因恐慌造成人员的伤亡。

通过演练能提高群众的自救自护能力,掌握面对地震逃生的办法,同时还可提高应急避险的意识。

汶川大地震中,震区不少学校教学楼瞬间坍塌,夺走许多鲜活如花的生命,而与灾情最惨烈的北川县毗邻的安县桑枣中学2400多名师生在地震中却无一伤亡,被世人誉为“桑枣奇迹”。

这一奇迹既非上天的惠顾,亦非命运的侥幸,而是源于该校对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视,源于该校校长叶志平对安全工作的高度责任心,源于全体师生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科学的紧急避险能力。

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除对该校的教学楼进行加固之外,还扎实细致、持之以恒地开展安全教育,使学生增强安全意识,熟谙安全知识,掌握逃生和自救技能。

自2005年起,桑枣中学每学期都要组织全体师生进行一次突发事件安全疏散演练,演练预案的制定具体细致、周到全面,每个细节都进行了仔细研究和精心安排,疏散演练过程中各班撤离的顺序,逃生的速度、路线,教师的站位甚至指挥口令内容均有明确规定。

在实战演练中,学校只通知大体时间,不通知具体时间,到时学校通过高音喇叭通知全校开始紧急疏散演练,以强化演练的突发性和逼真性,同时规定演练过程要计时,事后还要总结考评找出各班存在的问题,以备下次改进。

经过这样三年的演练,安全教育内容通过行为细节的反复演练形成了每个学生的行为能力。

当大地震发生时,尽管担任疏散演习练总指挥的叶志平校长不在学校,全校2400余名师生仅用了1分36秒的时间,便井然有序地全部撤到操场上,且毫发无损!

这次奇迹般的成功逃生无疑得益于平时多次认真细致的疏散演练。

桑枣中学的经验极富借鉴意义,我们不仅需要有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更要经常进行认真的模拟演练。

这样才能使写在纸上的处理程序、动作要领变成习惯性动作,从而缩短处理危机的过程,减低事故对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为生命的存续争取宝贵的时间。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很多的单位都进行了地震演练,特别是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后来地震演练的效果在玉树地震中挽救很多的生命。

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在汶川大地震和湖南湘潭学校踩踏事件发生后,曾多次组织学生进行地震逃生演练,因此在玉树大地震中创造了一个奇迹,学校830名师生无一伤亡。

4结语

国内外大量的地震灾害实例都说明一个事实,在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中,地震灾害的潜在威胁相当严重。

一旦遭到大地震的突然袭击,就很可能酿成人员群死群伤,使城镇村遭到致命破坏,而且留下的后遗症将长期影响着人们。

在目前科技水平和现有研究条件下,地震预报的准确率比较低,因此地震的防震减灾工作极为重要。

只有长期的坚持防震减灾工作,在平时做好建筑的质量监督,建筑采用抗震技术,时常进行地震演练,才能最大地降低地震造成的破坏。

参考文献

[1]李晋,陈小芳,聂树明,等.避震疏散场所规划在实际中的应用[J].华南地震,2010,30(3):

86~94.

[2]罗杰.九江瑞昌5.7级地震主要结构类型房屋破坏成因分析[J].华南地震,2009,29

(1):

115~121.

[3]唐述桥,谭平.汶川县威州镇砖混结构房屋抗震加固设计[J].华南地震,2010,30(3):

76~81.

[4]何萍,王挺,傅冠华.广州市农居建筑物现状及抗震能力分析[J].华南地震,2010,30(3):

63~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