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02498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编写特点

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1)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认识图形和概念。

(2)注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选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素材。

2.更加重视对概念的理解,如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3.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的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的。

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4.对一些内容进行了调整。

不再安排对体积和表面积进行对比的例题。

四、具体编排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教材的变化。

(1)长方体、正方体的引出,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图形,不再从与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引出。

(2)直观、直接地给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

(3)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的。

2.题图。

呈现了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从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3.认识长方体。

教材先给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

(1)例1(长方体的特征)。

展示了小组同学对长方体物品的观察操作、填表交流、讨论总结,逐步概括出长方体特征的学习过程。

这里只是说明长方体的特征,不是下定义。

(2)例2(长方体棱的特点)展示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的活动图,探索长方体的12条棱之间的关系,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4.认识正方体。

(1)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物品,抽象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明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并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比较时,可以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进行,教师整理后,利用集合图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表面积。

(1)表面积的概念。

教材加强了独立探索、动手操作,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让学生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使学生把展开后的每个面与展开前这个面的位置联系起来,更清楚地看出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2)表面积的计算。

例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确定不同的面的面积怎样算,教材中没有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例2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启发学生自己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想出计算方法。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体积和体积单位。

与义教教材相比,实验教材有如下变化:

加强了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1)体积。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

教材加强了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通过学生更熟悉、更直观的“乌鸦喝水”的故事、石头放入盛水的杯子里的实验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体会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概念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大小,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概念。

(2)体积单位。

通过提出问题“怎样比较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

”启发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迁移类推出:

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大小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接着教材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体积单位,给出常用的体积单位,并让学生观察相应的教具和模型,对这些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明确的表象。

在“做一做”中,教材安排了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练习。

认识用1cm3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各种图形的体积是多少,以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和怎样用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的认识,为下面教学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做准备。

(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材先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再通过例1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与长方体体积的计算编排类似,先教学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再通过例2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4)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统一。

教材在说明了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后,引导学生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统一成“底面积×

高”,让学生看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2.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材通过图示,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推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接着,教材把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其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列成表格,让学生填写并对比,以加深印象。

再通过例3教学体积单位名数的变换,为以后计算实际问题时灵活处理体积单位做准备。

例4是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体积单位名数的变换。

3.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材首先直接给出了容积的概念,并说明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药水瓶、饮料瓶上的容积单位,发现L和ml这两个容积单位,然后介绍了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与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教材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与观察对比中,利用瓶装矿泉水和量杯来感知L和ml这两个容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上标有毫升和升,目的是使学生将新知与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在容积概念的教学中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例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积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明确:

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量它的容积;

计量的时候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才能更准确地算出它的容积是多少。

例5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特别强调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并复习了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例6教学用排水法来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利用有刻度的量杯记录下放入物体前后水位的刻度,水面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五、教学建议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如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

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也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的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等。

实践活动:

粉刷墙壁

一、教学目标

巩固有关表面积等方面的知识,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步骤

1.明确设计方案需要做的工作。

2.收集数据。

3.整理数据、分析与比较信息。

4.书面呈现粉刷围墙的方案。

三、教学建议

1.因为本实践活动会涉及实地的测量与调查,教学活动可以采取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2.室内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应该如何整理、分析收集到的相关数学信息。

3.展示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方案更合理、更有实际效益,激发学生之间的互评,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

4.活动结束之后,也可鼓励学生将自已设计的方案投给学校相关部门,为学校的建设提出一定的建议,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