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2748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

《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6K中考实验专题Word下载.docx

另一同学在水平桌面上铺的是方格纸,相比铺白纸好处是。

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会发现所成像会(“远离”或“靠近”)且(“变大”、“变小”或“不变”)。

(7).实验中,他们发现用跳棋子代替蜡烛做实验虽然方便一些,但是跳棋在玻璃板中成像很不清楚,他们可以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8).由上可得出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_(“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_,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____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

(9).图示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

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由上可知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下图是小明同学在镜前欣赏

自己的像。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请找一找,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是图(b)中的()

 

小刚同学将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

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一小球以1m/s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他看到的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的运动情形应该是()

A.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B.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C.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D.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3、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

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入射角i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折射角

6.7°

13.3°

19.6°

25.2°

30.7°

35.1°

38.6°

40.6°

(l)请你结合左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内,并且分别位于_______两侧;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束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上O的点,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如图所示;

则入射光线是___,入射角是_____;

反射光线是_____,反射

角是_____;

折射光线是____,折射角是______。

4、几位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l)在探究前,小明同学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把透镜逐渐向另一侧的白纸移动,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得到一个的点,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将蜡烛从远处逐渐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蜡烛经过_______以后,所成实像由缩小变成放大;

经过

_______以后由实像变成虚像。

(4)实验过程中小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5)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为了便于

保证实验效果,我们下一步的实验操作应该是。

(6)小明还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左右是否颠倒,他的做法是 

(7)为了方便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 

(选填“粗糙”或“光滑”)的材料。

(8)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懂得照机机所成像的特点是,所以他应使照相机机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 

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

(9)放映幻灯时,由于所成像的特点是,因此幻灯片应该 

(“正”或“倒”)插入幻灯机内。

若为了使屏幕上的图像更大些,应当把幻灯机______屏幕,同时应将镜头______幻灯片。

(填“靠近”或“远离”) 

(10)使用放大镜看书,要想使观察的字再大一些,放大镜应该 

(“靠近”或“远离”)书本一些。

(11)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

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由A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

化关系画出图像如图乙所示;

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

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

凸透

镜A的焦距是 

cm,凸透镜A的焦距 

凸透镜B的焦距。

(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当把蜡烛移动42cm刻度线处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得 

到像,但眼睛在透镜的 

(填“左”或“右”)侧可以观察到一个 

的像 

,这就是工作的原理。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

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像的特点是,

利用此成像特点我们制作了;

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像的特点是

(2)当烛焰离凸透镜23厘米时,光屏应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______移动,光屏在某一位置上会呈现一个清晰、______、______、______像。

(3)小丽同学将一枝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另一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则她选用的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cmB.8cmC.6cmD.4cm

(4)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5)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6)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

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左下图所示。

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

此时表盘在光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 

 

(7)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右下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8)如图乙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其矫正做法是图;

(9)若图甲中,取下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在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A.保持在原来位置B.靠近透镜

C.远离透镜D.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10)为了提高像的清晰度,应当选择光线较_____、风力较_____的实验环境。

若使用红色玻璃砖磨制而成的凸透镜同样完成此实验,成像效果相比之下会(填“较好”、“较差”或“无变化”)。

热学

1、如图所示,为锡熔化或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锡的熔点、凝固点均是_____℃,所以它属于(填“晶体”或“非晶体”)

(2)AB段图象表示的是________过程,BC段表示的是______过程,这段过程中温度_____,但必须从外界__________;

CD段表示的是_______过程,DE段表示的是__________过程,EF段表示的是__________,锡必须向外___________,FG表示的是___________过程。

(3)锡熔化过程经过_______分钟,在3—6分钟的时间内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____,9—12分钟内锡处于_________过程,锡在3—6分钟内与9—11分钟内的不同点在于__________。

(4)以上各段过程中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加快是_______,减慢的是,不变的是;

内能增大的是,减小的是,不变的是。

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实验目的是:

观察水沸腾时的和水沸腾时的;

(2)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中使用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作用是。

(3)如图所示的是小华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是沸腾时的情况。

(4)下表是小华记录的数据。

请你分析,不可靠的数据是____,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_,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5)该同学在做实验时,见图,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

(写出两种即可)

第一种可原因:

第二种可原因:

电学

1、下面是小风同学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以下是该小组的实验数据的记录,请将数据不全部分补全。

表1U=___V恒定不变表2R=___Ω恒定不变

(3)分析表1数据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表2数据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表1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表2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甲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其中表示电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像是图;

表示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是;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科学量是。

(5)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使滑片(填“保持不动”、“向左滑动”或“向右滑动”);

此时,手和眼睛的分工是,使并记下电流值。

(6)若电源电压为6V,当小风同学将电阻10Ω换成20Ω时,发现电压表的示数总不能满足实验要求,请判断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

(7)小刚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电路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他先后将5Ω、15Ω和2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A、B两点间,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示数(如下表)。

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I与电阻R并不成反比。

请分析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2、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6伏,小灯泡的额定电压3.8伏。

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为10Ω~15Ω。

(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左边的方框内画出实验的电路图,并把图甲的实物连接好;

(3)闭合开关时,应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所以变阻器的滑片要置于端,实验时发现电压表示数为2V,为测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_____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______V。

(4)小刚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偏向0刻线的左侧,电压表指针偏向3(15)刻度线的右侧,其原因是。

(5)小刚合理地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灯泡都不亮。

于是小刚提出以下猜想:

A.可能是灯丝断了B.可能是小灯泡短路C.可能是变阻器开路

究竟哪个猜想正确,可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进行判断(电流表、电压表均无故障)。

下表给出了电流表、电压表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请判断每种情况下哪个猜想是正确的,并把其序号填写在对应的空格里。

电流表

电压表

判断结果

示数不为零

示数为零

(6)闭合开关,发现灯泡发光较暗,电流表有示数,任意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不变(示数不为零)且小于6V。

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闭合开关,发现灯泡发光较亮,电流表有示数,任意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不变(示数不为零)且小于6V。

(7)另一位同学连接的实验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相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8)实验中,小刚在闭合开关S后发现两电表的指针正常偏转,但总在晃动,无法准确读数,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9)小明也用如上电路测额定功率时发现电流表已坏,老师给了他一个电阻箱()和二个开关,他利用剩余器材用等效替代法只连接了一次电路也完成了对额定功率的测量.请你在虚线框内画出小明完成实验设计的电路图. 

2、一个额定电压是3.8V的小灯泡,其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0.2A。

小明想测定这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室中有如下器材: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三个规格为“10Ω1A”、“50Ω0.5A”和“1kΩ0.1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电源(电压为12V).小明设计了电路图,通过分析你认为小明应选用规格______________的滑动变阻器。

(1)右表是某实验小组两位同学实验记录的数据,事后他们分析,发现其中一组数据不合理,不合理的数据组的序号是。

序号

灯泡两端的电压U/V

通过灯泡的电流I/A

灯泡消耗的功率P/W

4.5

0.36

3.8

0.50

3.0

0.28

2.0

0.22

(2)某同学在做完“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后(所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及时完成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中他设计了如下的表格.如该同学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记录都正确,请你指出他所设计一表格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

实验中测出了三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他测三组数据的目的是;

实验次序

小灯泡两端的

电压(V)

通过灯丝的

电流(A)

灯泡的亮度

灯泡的电

功率(W)

灯泡的平均

电功率(W)

3.00

比正常发光时暗

0.84

1.14

3.80

0.30

正常发光

4.50

0.32

比正常发光时亮

1.44

(3)如果电源电压6V且在实验时发现电压表0~15V挡坏了,但0~3V挡完好,

要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你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另一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滑动变阻器的功率,R1=20Ω,滑片P向左移动时,测得如下数据:

1)从实验数据看出,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________,

电流表的示数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滑动

变阻器的功率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2)电源电压为V,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___________Ω.

力学

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原理是,所以操作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觉得只要将乙图中木块沿水平方向切掉一部分同样可以探究此因素的影响作用,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小明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按正确方法进行测量,则测出的摩擦力实际摩擦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采用上述方案实验时,发现示数很不稳定,不易读数,

请改进实验方案并将实验装置图画在右边方框中:

(6)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那么他下一步的主操作应该是。

2、某物理小组在一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的滑块通过轻绳绕过定滑轮,绳的另一端悬挂托盘.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使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测量滑块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填选项前的编号)

①木板的质量m1②滑块的质量m2:

③砝码的质量m3④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4.

(2)滑块的滑动摩擦力表达式为f=(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

(4)该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点:

3、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_边旋转(填“左”或“右”),使杠杆平衡。

在杠杆的支点两侧上挂上钩码后,发现左端比右端高,应将钩码向移动(填“左”或“右”),使杠杆重新在位置平衡,这样的好处是。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3个钩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重新平衡,你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

而且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做此实验时,常把支点定在杠杆的中点,好处是。

(4)若某次操作出现如图所示情况,发现F1×

OB与F2×

OA两者并不相等,这是由于,且F1×

OBF2×

OA.(填“>”、“<”)

4、如图甲,某同学用两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在同一种绕绳方式下匀速提升钩码(每个钩码重10N),得到了多组竖直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与重物所受重力G的大小关系,并绘制出如图乙的F-G图象(不计绳重与摩擦).

(1)试根据图象计算动滑轮所受重力G动=

(2)在图甲中画出该同学的绕绳方法;

(3)用该滑轮组提起重为65N的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当换另一种绕绳方法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为,

此时的机械效率是,由此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当换另一种绕绳方法时,用该滑轮组提起70N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5)若该同学使用的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8N,则使用此滑轮组按第一种绕绳方法提起钩码时所能达到的最大机械效率为,若使用该滑轮组吊起轻薄塑料袋盛装的细沙时,所能达到的最大机械效率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