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4519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层建筑太阳能联合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技术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

—管道设计流速,m/s。

—热泵加热专用水箱的容积或热泵及太阳能混合加热水箱的热泵上循环口之上的水箱容积,

—计算管段的设计流量,

—水的密度,可取

—有效贮热容积系数,可取0.9~0.95;

—集热器的全日集热效率,一般为0.40~0.55,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时较大,反之较小。

在此应该取全年的平均数

—管路及储水箱热损失率,及水箱大小、管路长短、保温情况和气温等有关,一般为0.2~0.3

2.

技术总则

2.1.太阳能及建筑一体化设计原则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当纳入建筑规划设计,即及建筑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太阳能热水系统及建筑同步规划设计,应当把太阳能热水系统反映在建筑规划设计的成果文件中,包括设计效果图、屋顶平面图、施工图等。

2.2.太阳能利用优先原则

建筑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太阳能及热泵的结合应当充分考虑优先利用太阳能,热泵的应用应当尽可能避免影响太阳能的有效利用。

2.3.相关技术标准

对于高层建筑太阳能及空气源热泵结合的系统,目前的主要技术规范如下:

(1)GB/T18713-2002《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

(2)GB/T20095-2006《太阳能热水系统性能评定规范》

(3)GB/T26973-2011《空气源热泵辅助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储水箱容积大于0.6m3)技术规范》

(4)GB/T29158-2012《带辅助能源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储水箱容积大于0.6m3)技术规范》

(5)GB/T29160-2012《带辅助能源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储水箱容积大于0.6m3)性能试验方法》

(6)GB/T28737-2012《太阳能热水系统(储水箱容积大于0.6m3)控制装置》

(7)GB50364-2005《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8)GB/T50604-2010《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评价标准》

(9)GB/T21362-2008《商业或工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热水机》

(10)GB/T6424-2007《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11)GB/T17581-2007《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

(12)GB/T26974-2011《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吸热体技术要求》

(13)GB/T4271-2007《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

(14)GB/T17049-2005《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

(15)DBJ53-18-2007《太阳能热水系统及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技术规程》(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3.

热水量设计

3.1.热水定额标准

热水设计定额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和《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规定。

一般应按《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设计,设计定额如表3-1。

表3-1热水平均日节水用水定额

序号

建筑物名称

节水用水定额

单位

1

住宅

有自备热水供应和淋浴设备

有集中热水供应和淋浴设备

20~60

25~70

L/人·

d

2

酒店式公寓

65~80

3

宿舍

Ⅰ类、Ⅱ类

Ⅲ类、Ⅳ类

40~55

35~45

4

招待所、培训中心、普通旅馆

设公共厕所、盥洗室

设公共厕所、盥洗室和淋浴室

设公共厕所、盥洗室、淋浴室和洗衣室

设单独卫生间、公用洗衣室

20~30

45~55

50~70

5

宾馆客房

旅客

员工

110~140

35~40

L/床位·

6

医院住院部

病房设单独卫生间

医务人员

门诊部、诊疗所

疗养院、休养所住院部

45~70

65~90

3~5

90~110

7

公共浴室

淋浴

淋浴、浴盆

桑拿浴(淋浴、按摩池)

55~70

60~70

8

办公楼

5~10

注:

1.热水温度以60℃计;

2.选用居住建筑用水定额时,应考虑相应地区、城市规模和住宅类型的生活用水定额取值,即三区中小城市取低值,一区特大城市取高值。

云南省属于二区,中小城市取中下值,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可取中间或中间偏上值。

3.宿舍按条件分为Ⅰ~Ⅳ类,Ⅰ类、Ⅱ类分别指单人间和两人间,具有独立的卫生间;

Ⅲ类、Ⅳ类分别是指3~4人间和6~8人间。

3.2.热水量计算

(1)确定热水设计温度

无论太阳能加热还是热泵加热,其热效率均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因此,太阳能及热泵结合的热水系统,其热水设计温度不宜过高,拟以50℃~55℃为宜。

对于高层建筑,考虑热水管道较长,散热较大,热水设计温度取55℃较为合适。

然而,表3-1给出的热水定额是按60℃为标准的,如果按55℃设计,应进行折算。

若按冷水温度15℃计算,则折算系数为1.125。

即表3-1给出的60℃热水定额,乘以折算系数1.125,即折算为55℃的热水定额。

(2)设计日用热水量

(3-1)

(3)最大小时用热水量

  

(3-2)

式中

取值见表3-2~表3-4。

表3-2住宅热水用水小时变化系数

居住人数

≤100

150

200

250

300

500

1000

3000

≥6000

5.12

4.49

4.13

3.88

3.70

3.28

2.86

2.48

2.34

表3-3旅馆热水用水小时变化系数

床位数

≤150

450

600

900

≥1200

6.84

5.61

4.97

4.58

4.19

3.90

表3-4医院热水用水小时变化系数

≤50

75

100

≥1000

4.55

3.78

3.54

2.93

2.60

2.33

1.95

4.

热水系统总体设计

4.1.系统构成及选择

太阳能及热泵结合的系统,可以分为单水箱系统和双水箱系统。

总体上说,单水箱系统较简捷,但冷热水混水较严重,热泵加热对太阳能利用效率的影响较大,这种系统适合于系统规模较小的情况,如图4-1;

双水箱系统复杂一些,但可减轻冷热水混水,可以减轻以致消除热泵加热对太阳能的影响。

双水箱系统又可分为两水箱集热和单水箱集热两类。

两水箱集热的系统,其中低温水箱和高温水箱的下部均供太阳能集热储热之用,高温水箱上部供热泵加热,如图4-2、图4-3;

单水箱集热的系统,一般设置一大一小两水箱,分别作为太阳能集热水箱和热泵加热水箱,如图4-4。

双水箱系统循环及基本配置如表4-1。

表4-1双水箱太阳能-热泵系统循环及基本配置原则

系统形式

太阳能集热循环方式及基本配置

两水箱集热

两水箱联合集热循环,原则上应采用强制循环,可得到较好的综合性能。

如图4-2

两水箱分别集热循环,各自水箱对应的集热器及加热容积相匹配,可选用自然循环方式或强制循环方式。

如图4-3

单水箱集热

分为热泵加热专用水箱和太阳能集热专用水箱,热泵加热水箱为供热水箱,集热水箱为预热水箱;

两水箱的配比约为3:

7~1:

2;

循环方式可选用自然循环方式或强制循环方式。

如图4-4

系统说明:

热泵下循环口一般位于水箱下部0.4~0.5高度位置,上循环口位于0.6~0.7高度位置;

太阳能集热循环的上循环口比热泵上循环口略低。

系统属于带有自然循环功能的强制循环系统。

图4-1单水箱系统

热泵上循环口上方的水箱容量占水箱总容积的20%~25%,下循环口上方的水箱容量占水箱总容积的35%~40%;

图4-2联合循环双水箱系统

低温热水箱的集热器面积及其水箱容积相匹配,高温热水箱的集热器面积及热泵上下循环管的中点以下的水箱容积相匹配;

高温热水箱的太阳能集热循环的上循环口比热泵上循环口略低。

图4-3独立循环双水箱系统

两水箱分为热泵加热水箱和太阳能集热水箱,容积比例约为3:

太阳能集热水箱的容积应及集热器面积相匹配。

图4-4单水箱集热双水箱系统

4.2.热水箱设计

4.2.1.热水箱的容量,原则上应不小于设计日用热水量;

热水箱的容量还应及集热器面积相匹配,对于及热泵结合的系统,其容量应比纯太阳能热水系统大15%~25%。

4.2.2.集热循环的上循环管口应该低于热泵循环的上循环管口,且高于热泵循环的下循环管口。

4.2.3.热泵上循环管口以上的热水储量应该相当于日供热水量的20%~25%。

4.2.4.双水箱之间的连接应采用自低温水箱上部至高温水箱下部的串联连接,如图4-2~图4-4,连接管径应当比集热强制循环管管径、供热水管管径大1~2号。

4.2.5.供热水口应在保证不吸空的前提下,尽可能高一些,以保证储备热水的有效利用。

4.3.集热器面积计算

集热器面积计算按《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进行。

对于直接式系统:

(4-1)

对于间接式系统,按直接式系统计算后进行修正即可。

如果集热器实际安装面积及设计采光面积相差较大,可反算其太阳能保证率:

(4-2)

4.4.热泵容量设计

系统日耗热量

 (4-2)

系统平均小时耗热量

 (4-3)

设计小时耗热量

         (4-4)

对于一般容积式加热装置,设计小时供热量通过下式确定:

      (4-5)

对于式(4-5),取

,代入式(4-2)~(4-4),并作单位换算,得

 (4-6)

引入辅助能源容量系数:

          (4-7)

辅助能源容量系数的物理意义是:

当系统全部由辅助能源供热时,热水供给时间(24小时)及辅助能源工作时间之比。

假设该值为3,则辅助热源加热时间为24/3=8小时。

一般来说,对于住宅类系统,辅助能源容量系数应该不小于3,即辅助热源的日工作时间不应大于8小时。

5.

系统防冻设计

5.1.系统防冻方式选择

云南的气候类型大多数地区属于气候温和地区,目前常用的防冻措施大致有以下几种:

(1)选用真空管集热器,并对室外管道进行保温。

(2)工质防冻方式,即采用间接式系统,用防冻液作集热器加热的工质,再通过工质换热的方式加热水箱中的水。

(3)循环防冻方式,即检测集热器内部的温度,当集热器内部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启动循环泵,用储热水箱中的水置换集热器中的低温水。

(4)排空防冻方式,在一定条件下,排空集热器及其管道中的存水,保护系统免遭低温冻坏。

以上四种方法,都是云南绝大多数地区常用的、可靠的防冻方法,具体工程设计中选用何种方法,要综合考虑工程的其它条件加以选择。

如自然循环系统,选择真空管集热器,利用真空管的防冻功能,加之室外管路的良好保温,即可获得满意的防冻效果;

平板式强制循环系统,选用循环防冻方法比较方便;

如果集热器的位置高于储热水箱,选用排空防冻方法比较方便;

对于综合要求较高的系统,可以选择工质防冻方法。

5.2.工质防冻方式设计

工质防冻是最完善的防冻方式,是国外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最多的方式。

此类系统不但防冻,而且具有集热系统不会结垢,系统寿命长,水质清洁卫生等优点。

系统的不足之处是造价较高,系统工质的应用寿命不长,需要更换。

工质防冻即采用间接式系统,是在系统中设置换热器构成双回路,采用防冻液-水的二次换热实现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运行。

集热器及换热器的热侧构成第一个循环回路,换热器的冷侧及热水箱构成第二个循环回路,在换热器中水箱工质及水的换热。

如图5-1所示。

图5-1工质防冻系统(外置换热器)

图5-1所示的系统,其换热器属于外置式换热器,即换热器是一个独立的装置。

外置换热器一般采用紧凑型的高效板式换热器,集热和储热两侧均采用强制循环方式,即所谓双循环。

此类系统技术成熟,适应性强,一般集中式系统均采用此类系统。

5.3.循环防冻方式设计

循环防冻是通过循环水泵把贮水箱的水置换系统管道和集热器中的水,保证系统管道和集热器内水温不结冰。

此类方法通过检测集热器的温度,当其低于设定值时(一般为2℃~5℃),温度控制器启动循环水泵运行,当温度高于某一温度值时(一般为6℃~8℃),循环水泵停止。

对于强制循环系统,循环防冻是比较方便的方法,只要在控制器上增加低温循环控制即可。

不过在低温循环时容易使得水箱上部的水温降低,如果通过电动阀切换控制,在低温循环时,循环水回流到水箱下部,就比较理想了。

5.4.排空防冻方式设计

排空防冻是通过排空太阳能热水系统管路和集热器中的水,达到防止系统冻结破坏的目的。

排空防冻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储热水箱一般应低于集热器,以便集热器阵列中的存水能够回流到水箱中。

一般的排空防冻系统如图5-2所示,在集热器的最高处安置通气阀,安置一个电磁阀及单向阀并联。

当集热器中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开启电磁阀,使得集热器阵列中的存水回流到水箱中。

这种主动打开电磁阀的排空防冻系统我们称之为“主动式排空防冻系统”。

主动式排空防冻系统需要启动电磁阀排空,一旦电磁阀损坏或电路故障,会影响到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使得排空防冻系统失灵。

如此可以采用“被动式排空防冻系统”,如图5-3所示。

其方法是把系统中的单向阀改造成为逆向微导通的“特型伐”,即当循环水泵停止运行后,特型伐的逆向缓慢地让流体回流到水箱,如果时间足够长(如数小时),便可以让集热系统中的水全部流回到水箱中,使系统避免冻结损坏。

由于“特型伐”只是逆向“微导通”,所以对于系统的正常集热运行并不会构成影响。

当水箱高于集热器时,增加一个控制水箱,也可以设计成排空防冻系统,如图5-4所示。

控制水箱其实也是一个浮球控制水箱,只是浮球所控制的水位之上还要预留足够的空间以容纳集热系统排空的水量。

选用排空防冻时,系统设计安装时需考虑系统管路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水回流排空通畅。

图5-2主动式排空防冻系统

图5-3被动式排空防冻系统

图5-4水箱高位时的排空防冻系统

6.热水供给及回水系统设计

6.1.设计总则

6.1.1.热水供给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15-2003进行设计,热水用水点压力应在0.05~0.45MPa范围内;

水温不高于75℃,不低于40℃。

6.1.2.热水供水分区应及冷水供水分区一致,应该尽可能使每个用水点的热水压力及冷水压力大体相等,冷水及热水的压力差不宜大于0.02MPa。

6.1.3.高层建筑的太阳能热水供给,一般采用重力供水方式,对于较低层的住户,供水静压力可能超过限定值(0.45MPa),应采取减压措施。

6.1.4.高层集中式热水供给,应当设置回水系统,提高热水用水的方便性及舒适性。

6.1.5.高层热水供给的主管道,宜采用变管径设计,尽可能减小管道内存水。

6.2.供水系统管径的设计

一般情况下,管道的管径按下式确定:

(6-1)

也可按表6-2进行选择或校核。

表6-2热水供/回水管管径

管径(mm)

15~20

25~40

50

80

125

最大流速(m/s)

0.8

1.0

1.2

流量

L/s

0.14~0.25

0.49~1.26

2.36

6.03

14.72

M3/h

0.50~0.90

1.76~4.54

8.50

21.71

53.00

热水供水管管径不应有过多的富裕量,且宜根据各楼层分区采用不同的管径,以便尽可能减小管道内存水和热量的散失。

6.3.供水系统的减压

6.3.1.供水的减压可采用减压阀,减压阀可安装在主管上,也可安装在支管上。

6.3.2.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减压阀类别,有的减压阀只能水平安装,有的则可水平安装,也可立向安装。

6.3.3.减压阀的两端应设置阀门、压力表,以便维修、调节。

6.4.供水系统的回水

6.4.1.回水一般应回到热水箱的下部,如果有多个热水箱,应该回到较低温度热水箱的下部。

6.4.2.在支管上设置减压供水的系统,主管回水泵可安装在屋面,回水泵的扬程仅需要克服流动阻力即可。

6.4.3.在主管上设置减压供水的系统,主管回水泵应安装在及减压阀相同的楼层;

多级减压的系统,回水泵应安装在最低层减压阀的楼层;

回水泵的扬程应不小于回水泵及水箱之间的高差。

6.4.4.对于住宅类建筑,回水宜分时段进行;

对于集中用水时段,回水系统宜处于待机(工作)状态;

在夜间,回水系统宜处于关机状态。

6.4.5.对于多干管、立管的供水-回水系统,回水管道宜采用同程布置;

必要时可在适当位置设置限流调节阀、温控阀等确保回水温度的均衡性。

6.4.6.回水管上应该设置单向阀门。

7.

太阳能及建筑一体化设计

太阳能热水系统及建筑一体化,简称“太阳能及建筑一体化”,是指太阳能热水系统及建筑充分结合并实现整体外观的和谐统一,使用功能有机结合,并使其成为建筑工程的组成部分,做到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验收、及建筑工程同时投入使用。

7.1.建筑屋面的规划设计原则要求

7.1.1.在进行建筑规划及设计时,应把太阳能热水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建筑元素,综合考虑场地条件、建筑高度、容量、周围环境和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和安装的技术要求,合理确定建筑朝向、间距、群体组合、建筑造型和空间环境,为太阳能的充分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7.1.2.在进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时,应优先把太阳能热水系统安置在屋顶上,屋顶应该优先设计为平屋面或南向(或南偏西向)单坡面,以利太阳能的利用。

7.1.3.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供水要求,留有足够的集热器安装位置,尽量减少建筑构件对集热器日照的影响。

平屋面屋顶或斜屋面的集热器安装面应该宽敞完整,尽可能避免构筑物、建筑附属设施等对屋面形成条块分割。

7.1.4.屋顶上应避免设置影响太阳能利用的装饰构架,屋顶立面的构筑物应不明显影响太阳能的利用;

女儿墙不宜过高,或把女儿墙设计为围栏形式。

7.1.5.楼梯/电梯间、建筑附属设施应尽可能安置在北面。

7.1.6.建筑设计应合理确定太阳能热水系统各组成部分在建筑中的位置,并应满足所在部位的防水、排水、承重和系统检修等要求。

7.1.7.在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建筑部位,应设置防止太阳能集热器损坏后部件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设施。

7.1.8.建筑的主体结构或结构构件,应满足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荷载要求。

7.1.9.太阳能集热器不应跨越建筑变形缝设置。

7.1.10.对于坡屋面建筑,应设置安装集中式水箱和空气源热泵的平台。

7.1.11.空气源热泵的安装位置应该四周空旷,通风良好。

7.2.热水系统的建筑一体化设计

7.2.1.对于斜屋面建筑,应尽可能在屋顶考虑安置集中式水箱。

7.2.2.太阳能设施应整齐布置、规范安装。

7.2.3.屋面管道应有管架支承,离开地面50mm以上。

7.2.4.高耸显眼的集中式太阳能水箱,应进行适当装饰,不影响建筑形象。

7.2.5.太阳能设施应按规范防雷、防风,保障安全运行。

7.2.6.安装在建筑上或直接构成建筑围护结构的太阳能集热器、水箱等,应有相应的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7.2.7.应优先采用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必要时也可采用集中-分散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7.2.8.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平均每户太阳能安装面积应不少于1.5平方米,当屋面太阳能集热器安装面积不足以满足全体住户时,应优先供给上层住户,对于下层住户,宜独立安装家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7.2.9.设置太阳能集热器的平屋面和坡屋面应符合《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GB50364-2005的要求。

并尽可能把集热器的安装方位控制在南偏东30°

至南偏西60°

范围内。

在此方位以外在范围安装时,应对集热器的安装量进行补偿。

7.2.10.集热器布置时应设置便于检修维护的通道。

7.2.11.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不应损坏建筑物的结构;

不应影响建筑物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承受各种荷载的能力;

不应破坏屋面防水层和建筑物的附属设施。

7.2.12.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器基座、水箱基座、管网、支架等应及建筑主体结构连接牢固,符合相关建筑规范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