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分析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04946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分析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分析研究报告.doc

《关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分析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分析研究报告.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分析研究报告.doc

关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分析研究报告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期间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如果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不及早予以纠正引导,对幼儿的发展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必须加以淡化、纠正和引导。

攻击行为是指对他人进行的有意的伤害,这也包括语言伤害。

在幼儿园里幼儿的攻击行为主要表现为工具性攻击和言语性攻击。

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年轻的父母(或祖父母)对幼儿娇宠、放纵,过分溺爱,要什么给什么;二是电视广告和动画片中不良内容的影响。

三是从父母同伴和周围人那里模仿得来的。

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稍不如意,便以“攻击性”行为来发泄不满,甚至发展到以攻击他人为乐的地步。

“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阶段有着两个明显的差异:

首先是性别差异,即男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表现的比女生突出;二是攻击类型差异,即攻击性攻击和语言攻击。

幼儿的不仅对自己的行为会对其他幼儿的生活学习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而且对幼儿自己以后的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社会交往方面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有资料显示,70%的暴力少年犯在儿童时期就被认为有功性行为,因此,对于幼儿时期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显得至关重要。

作为幼儿教师只希望他们在幼儿园里健康快乐的发展,为将来迈入社会打好基础,因此幼儿的这一行为必须加以淡化。

我通过两年的跟踪观察和教育实践,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了解和分析,觉得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淡化和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一)、幼儿出现攻击性的原因分析

1、需求不满

幼儿的需求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有不同的需求。

有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当幼儿的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就相应的产生了,由于幼儿有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对自己喜爱的物品、玩具有强烈的占有欲,所以常常发生争抢玩具的攻击性行为。

由抢夺玩具而产生的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较为普遍,这是一种需求性的攻击行为。

2、遭遇挫折

攻击行为有时是对所受挫折的一种隐射。

在幼儿的生活里,让孩子产生挫折感的原因很多,除了一些偶然发生的不愉快事情外,还有父母和他人对孩子的拒绝所造成的。

心理学家认为,攻击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必然前提。

实际上挫折并不总是导致攻击行为的发生。

同时,攻击的发生也并不总是以挫折为前提。

儿童对挫折的反应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回避、哭泣、寻求他人安慰等。

攻击行为只是其中之一。

3、同伴影响

幼儿的生活当中,同伴是一直存在必不可缺的,但是同伴也会给幼儿的发展带来影响,孩子之间在一起相处时,会很容易出现相互模仿,打闹、抢夺等情况,幼儿在交往时,当发现有同伴通过打人、抢夺等攻击性行为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时,其他幼儿也会模仿,用同样的方式去达到更多的目的,可见幼儿之间相处有利也有弊,就看教师及家长如何正确引导了。

4、家庭模仿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模仿父母或他人的不良行为是导致孩子攻击行为的重要原因。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

5、媒介影响

随着电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把更多的时间给了电视,但是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大都充斥着许多暴力、攻击的镜头,甚至面向儿童的动画片、卡通片也在宣传着暴力的情绪,而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常常因好奇、刺激而模仿,对于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二)、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治对策

1、满足幼儿心理的需要和愿望

幼儿正处于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奠基阶段,心理上比较脆弱,自我调节能力差,可塑性较大,如果教师能根据幼儿的这一心理状态,及时采取教育和疏导措施,就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2、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

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和教育活动的各个时间和地点都存在着挫折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和运用,随时随地的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挫折教育,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尝试,寻找解决困难的途径和方法。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正确战胜挫折、减少攻击性行为的方法。

如在角色游戏中,可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攻击和被攻击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利用榜样培养幼儿自制力

幼儿期的孩子模仿力强、可塑性强,他们可以通过模仿他人或其他角色习得攻击性行为,同样我们也可以让幼儿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社会行为。

老师可以通过故事里的好形象去感染幼儿,给幼儿树立好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同伴间的好人好事,通过谈话等方式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是非、道德观,引导幼儿模仿加以学习,通过强化去形成固定的亲社会行为模式。

孩子最好的朋友就是孩子,同伴间的好榜样往往能起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吴星宇小朋友是我们班上比较全面发展的孩子,虽然也很活泼好动,但由于父母教育得当,在与小朋友游戏发生不愉快时他表现出良好的自制力——君子动口不动手。

4、家园合作,逐步转变幼儿不良行为幼儿的发展来自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影响,我认为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需要幼儿园、家长和社区的密切配合。

幼儿的攻击性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营造和谐的情绪氛围,理智的控制情绪,不粗暴的对待孩子,也不在孩子面前有争吵等行为。

家长和教师应当利用各种渠道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孩子在家和幼儿园各个阶段的情况和行为表现,以便共同制定出适合孩子的策略,互相配合,共同关心孩子,发现其闪光点,并施以正确的教育方式,这样对防止幼儿形成攻击性行为是十分有效的。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治应该及早发现及早纠正,以上是本人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的一个初步探究。

作为教育者应该学及早发现幼儿的行为,用正确的眼光去对待,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引导、教育孩子,让他们的人生路上走的更长远更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