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0598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7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136-2010_电子版.docx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

P CJJ136-2010

J 2010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ofbusrapidtransitsystem

2010-XX-XX发布 2010-XX-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ofbusrapidtransitsystem

CJJ136—

J 2010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

2010年 月1日

2010年 北京

VII

前 言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7]125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科研成果、参考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

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运营设计;5车道;6车站及停车场;

7调度与控制;8运营车辆;9运营设备。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

100082)

本规范主编单位: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清华大学

昆明市城市交通研究所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刘桂生、倪伟、聂爱华、陆化普、唐翀、刘璇亦、叶东强、杨大忠、刘传锋、崔新书、张永波、朱权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张仁、全永燊、林群、张炳荣、钱邵武、顾敬岩、季朗超、闫雅彬杨健、赵一新

目 次

1总 则 1

2术 语 2

3基本规定 3

3.1系统组成及分级 3

3.2系统要求 3

3.3换 乘 4

4运营设计 5

4.1一般规定 5

4.2运营组织 5

4.3运营要求 5

5车 道 6

5.1车道布设 6

5.2车道宽度 6

5.3车道线形 6

5.4路面结构 7

6车站及停车场 8

6.1一般规定 8

6.2车站总体设计 8

6.3站台 9

6.4建筑及结构 10

6.5乘客过街设施 10

6.6停车场 10

7调度与控制 11

7.1一般规定 11

7.2运营调度 11

7.3信号控制 11

7.4乘客信息服务 12

7.5车辆定位 12

8运营车辆 13

8.1车辆配备 13

8.2车辆乘客门 13

8.3车辆要求与等级配置 13

9运营设备 14

9.1 供电 14

9.2 通信 14

9.3站台屏蔽门 15

9.4其它设备 15

本规范用词说明 16

引用标准名录 17

条文说明 18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Generalrequirement﹍﹍﹍﹍﹍﹍﹍﹍﹍﹍﹍﹍﹍﹍﹍﹍﹍﹍﹍﹍﹍﹍﹍﹍﹍﹍﹍﹍﹍﹍﹍3

3.1Systemcompositionandclassification﹍﹍﹍﹍﹍﹍﹍﹍﹍﹍﹍﹍﹍﹍﹍﹍﹍﹍﹍﹍﹍﹍﹍3

3.2Systemrequirement﹍﹍﹍﹍﹍﹍﹍﹍﹍﹍﹍﹍﹍﹍﹍﹍﹍﹍﹍﹍﹍﹍﹍﹍﹍﹍﹍﹍﹍3

3.3Transfer﹍﹍﹍﹍﹍﹍﹍﹍﹍﹍﹍﹍﹍﹍﹍﹍﹍﹍﹍﹍﹍﹍﹍﹍﹍﹍﹍﹍﹍﹍﹍﹍﹍﹍﹍4

4Operationdesign﹍﹍﹍﹍﹍﹍﹍﹍﹍﹍﹍﹍﹍﹍﹍﹍﹍﹍﹍﹍﹍﹍﹍﹍﹍﹍﹍﹍﹍﹍﹍﹍﹍5

4.1Generalrequirement﹍﹍﹍﹍﹍﹍﹍﹍﹍﹍﹍﹍﹍﹍﹍﹍﹍﹍﹍﹍﹍﹍﹍﹍﹍﹍﹍﹍﹍﹍﹍5

4.2Operationorganization﹍﹍﹍﹍﹍﹍﹍﹍﹍﹍﹍﹍﹍﹍﹍﹍﹍﹍﹍﹍﹍﹍﹍﹍﹍﹍﹍﹍﹍﹍5

4.3Operationrequirement﹍﹍﹍﹍﹍﹍﹍﹍﹍﹍﹍﹍﹍﹍﹍﹍﹍﹍﹍﹍﹍﹍﹍﹍﹍﹍﹍﹍﹍﹍5

5Carriageway﹍﹍﹍﹍﹍﹍﹍﹍﹍﹍﹍﹍﹍﹍﹍﹍﹍﹍﹍﹍﹍﹍﹍﹍﹍﹍﹍﹍﹍﹍﹍﹍﹍﹍6

5.1Laneplan﹍﹍﹍﹍﹍﹍﹍﹍﹍﹍﹍﹍﹍﹍﹍﹍﹍﹍﹍﹍﹍﹍﹍﹍﹍﹍﹍﹍﹍﹍﹍﹍﹍﹍﹍6

5.2Lanewidth﹍﹍﹍﹍﹍﹍﹍﹍﹍﹍﹍﹍﹍﹍﹍﹍﹍﹍﹍﹍﹍﹍﹍﹍﹍﹍﹍﹍﹍﹍﹍﹍﹍﹍6

5.3Lanealignment﹍﹍﹍﹍﹍﹍﹍﹍﹍﹍﹍﹍﹍﹍﹍﹍﹍﹍﹍﹍﹍﹍﹍﹍﹍﹍﹍﹍﹍﹍﹍﹍6

5.4Pavementstructure﹍﹍﹍﹍﹍﹍﹍﹍﹍﹍﹍﹍﹍﹍﹍﹍﹍﹍﹍﹍﹍﹍﹍﹍﹍﹍﹍﹍﹍﹍﹍7

6Stopandparkinglot﹍﹍﹍﹍﹍﹍﹍﹍﹍﹍﹍﹍﹍﹍﹍﹍﹍﹍﹍﹍﹍﹍﹍﹍﹍﹍﹍﹍﹍﹍﹍8

6.1Generalrequirement﹍﹍﹍﹍﹍﹍﹍﹍﹍﹍﹍﹍﹍﹍﹍﹍﹍﹍﹍﹍﹍﹍﹍﹍﹍﹍﹍﹍﹍﹍﹍8

6.2Stopgeneraldesign﹍﹍﹍﹍﹍﹍﹍﹍﹍﹍﹍﹍﹍﹍﹍﹍﹍﹍﹍﹍﹍﹍﹍﹍﹍﹍﹍﹍﹍﹍﹍86.3 Platform﹍﹍﹍﹍﹍﹍﹍﹍﹍﹍﹍﹍﹍﹍﹍﹍﹍﹍﹍﹍﹍﹍﹍﹍﹍﹍﹍﹍﹍﹍﹍﹍9

6.4Buildingandstructure﹍﹍﹍﹍﹍﹍﹍﹍﹍﹍﹍﹍﹍﹍﹍﹍﹍﹍﹍﹍﹍﹍﹍﹍﹍﹍﹍﹍﹍10

6.5Passengercrossingfacility﹍﹍﹍﹍﹍﹍﹍﹍﹍﹍﹍﹍﹍﹍﹍﹍﹍﹍﹍﹍﹍﹍﹍﹍﹍﹍﹍10

6.6Parkinglot﹍﹍﹍﹍﹍﹍﹍﹍﹍﹍﹍﹍﹍﹍﹍﹍﹍﹍﹍﹍﹍﹍﹍﹍﹍﹍﹍﹍﹍﹍﹍﹍﹍﹍10

7Dispatchandcontrol﹍﹍﹍﹍﹍﹍﹍﹍﹍﹍﹍﹍﹍﹍﹍﹍﹍﹍﹍﹍﹍﹍﹍﹍﹍﹍﹍﹍11

7.1Generalrequirement﹍﹍﹍﹍﹍﹍﹍﹍﹍﹍﹍﹍﹍﹍﹍﹍﹍﹍﹍﹍﹍﹍﹍﹍﹍﹍﹍﹍﹍﹍11

7.2Operationanddispatch﹍﹍﹍﹍﹍﹍﹍﹍﹍﹍﹍﹍﹍﹍﹍﹍﹍﹍﹍﹍﹍﹍﹍﹍﹍﹍11

7.3Signalcontrol﹍﹍﹍﹍﹍﹍﹍﹍﹍﹍﹍﹍﹍﹍﹍﹍﹍﹍﹍﹍﹍﹍﹍﹍﹍﹍﹍﹍﹍﹍11

7.4Passengerinformationservice﹍﹍﹍﹍﹍﹍﹍﹍﹍﹍﹍﹍﹍﹍﹍﹍﹍﹍﹍﹍﹍﹍﹍127.5 Vehiclepositioning﹍﹍﹍﹍﹍﹍﹍﹍﹍﹍﹍﹍﹍﹍﹍﹍﹍﹍﹍﹍﹍﹍﹍﹍﹍﹍﹍12

8Operationvehicle﹍﹍﹍﹍﹍﹍﹍﹍﹍﹍﹍﹍﹍﹍﹍﹍﹍﹍﹍﹍﹍﹍﹍﹍﹍﹍﹍﹍﹍﹍﹍﹍13

8.1Vehicleequipment﹍﹍﹍﹍﹍﹍﹍﹍﹍﹍﹍﹍﹍﹍﹍﹍﹍﹍﹍﹍﹍﹍﹍﹍﹍﹍﹍﹍﹍﹍﹍13

8.2Vehicledoor﹍﹍﹍﹍﹍﹍﹍﹍﹍﹍﹍﹍﹍﹍﹍﹍﹍﹍﹍﹍﹍﹍﹍﹍﹍﹍﹍﹍﹍﹍﹍﹍﹍13

8.3Vehiclerequirementandclassification﹍﹍﹍﹍﹍﹍﹍﹍﹍﹍﹍﹍﹍﹍﹍﹍﹍﹍﹍﹍﹍﹍﹍13

9Operationequipment﹍﹍﹍﹍﹍﹍﹍﹍﹍﹍﹍﹍﹍﹍﹍﹍﹍﹍﹍﹍﹍﹍﹍﹍﹍﹍﹍﹍﹍﹍﹍149.1Power-supply﹍﹍﹍﹍﹍﹍﹍﹍﹍﹍﹍﹍﹍﹍﹍﹍﹍﹍﹍﹍﹍﹍﹍﹍﹍﹍﹍﹍﹍﹍149.2Communication﹍﹍﹍﹍﹍﹍﹍﹍﹍﹍﹍﹍﹍﹍﹍﹍﹍﹍﹍﹍﹍﹍﹍﹍﹍﹍﹍﹍﹍14

9.3Platformshielddoor﹍﹍﹍﹍﹍﹍﹍﹍﹍﹍﹍﹍﹍﹍﹍﹍﹍﹍﹍﹍﹍﹍﹍﹍﹍﹍﹍﹍﹍﹍15

9.4Otherequipment﹍﹍﹍﹍﹍﹍﹍﹍﹍﹍﹍﹍﹍﹍﹍﹍﹍﹍﹍﹍﹍﹍﹍﹍﹍﹍﹍﹍﹍﹍﹍﹍15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16Thelistquotingcode﹍﹍﹍﹍﹍﹍﹍﹍﹍﹍﹍﹍﹍﹍﹍﹍﹍﹍﹍﹍﹍﹍﹍﹍﹍﹍﹍﹍﹍﹍﹍﹍17

Explanationofprovisions﹍﹍﹍﹍﹍﹍﹍﹍﹍﹍﹍﹍﹍﹍﹍﹍﹍﹍﹍﹍﹍﹍﹍﹍﹍﹍﹍﹍﹍﹍18

1总 则

1.0.1为适应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规范我国快速公共汽车交通(以下简称快速公交)系统的工程设计,合理确定快速公交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快速公交系统的设计。

1.0.3快速公交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和快速公交系统线网规划进行。

1.0.4快速公交系统的设计应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遵循以人为本、运行安全、运营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设计原则。

1.0.5本规范规定了快速公交系统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

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6快速公交系统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2

2术 语

2.0.1快速公共汽车交通busrapidtransit

以大容量、高性能公共汽电车沿专用车道按班次运行,由智能调度系统和优先通行信号系统控制的中运量快速客运方式。

简称快速公交。

2.0.2运送速度operatingspeed

线路长度与单程载客时间之比。

2.0.3单向客运能力one-waycarryingcapacity

单位时间内从单方向通过线路断面的客位数上限,即车辆(列车)额定载客量与行车频率上限值的乘积。

2.0.4运营operation

公共交通的运行和经营。

2.0.5独立线路模式independentroutemode

在快速公交专用道上只允许一条快速公交线路运行的运营形式。

2.0.6组合线路模式combinationroutemode

在快速公交专用道上允许多条线路按快速公交方式运行的运营形式。

2.0.7付费区paidarea

在车站内检票后方能进出的区域。

2.0.8调度与控制系统dispatchandcontrolsystem

对公交车辆的运营数据进行自动采集、传输和实时处理的调度系统。

2.0.9运营调度中心operationcontrolcenter

调度人员对系统所有运营车辆、场站等进行监控、协调、指挥和管理的场所。

简称调度中心。

2.0.10信号优先transitsignalpriority

对快速公交运营车辆实行优先通行的信号控制。

2.0.11被动信号优先passivesignalpriority

根据历史交通数据和行车时刻表,预设对快速公交运营车辆的优先信号配时。

2.0.12主动信号优先 activesignalpriority

根据实时监测的交叉口交通状况等交通信息,对快速公交运营车辆实时提供优先信号配时。

3基本规定

3.1系统组成及分级

3.1.1快速公交系统应由专用车道或专用路、车站、车辆、调度与控制系统、运营组织及运营设备、停车场等组成。

3.1.2快速公交系统应具有下列特征:

1专用路权的车道或道路;

2车外售检票、水平乘降、服务设施齐全的车站;

3便于乘降、节能、环保、多门、大容量的公交车辆;

4智能调度、信号优先;

5运送速度快、客运能力强、正点率高;

6完善的乘客信息服务。

3.1.3快速公交系统的级别划分应符合表3.1.3规定。

表3.1.3 系统级别划分

特征参数

级 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运送速度V(km/h)

≥25

≥20

单向客运能力(万人次/h)

≥1.5

≥1.0

≥0.5

3.1.4快速公交系统的级别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级别应根据路网规划、线路功能、客流量、项目所在区域的综合客运体系、近远期发展等确定。

2同一条线路的近远期可选用不同的级别,但系统的各要素应具有远期扩展的可能性。

3同一线路全线宜选用同一级别,特殊困难路段可选用较低级别。

3.1.5设计时应对系统的运送速度和单向客运能力进行核算。

3.2系统要求

3.2.1系统的设计应与城市道路的功能相匹配,合理使用道路资源。

3.2.2系统的设计服务能力应按近期3年、远期10年计算,设施及设备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根据所选类型符合相应标准。

3.2.3线路运营长度应结合系统的客流预测、运营组织模式等因素综合确定,宜为10km~25km,平均站距宜为600m~800m。

3.2.4线路近期和远期配备的运营车辆数,应分别根据预测的近期和远期客流量、车辆定员数和发车间隔、运营时间、线路长度等确定。

3.2.5系统应整体设计,可分期实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1桥梁、隧道、路基等土建工程宜按远期规模一次建成。

2停车场、保养厂、车站可分期建设,其用地范围应按远期规模控制。

3运营车辆配置数量宜按近期的设计客运能力配置。

4系统运营设备可分阶段配置。

3.2.6快速公交系统应有统一、醒目的标志。

3.2.7安全防护、消防、行人过街、环境保护等设施的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与系统同期建设、同期使用。

3.2.8在发生自然灾害、重大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时,消防、警用、救护、抢险等车辆应能驶入快速公交车道。

3.3换 乘

3.3.1快速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快速公交线路交汇处,应设置换乘站;与常规公共交通线路交汇处可根据需求设置换乘站。

快速公交之间的换乘,宜设在同一站内。

3.3.2快速公交之间或与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共交通的换乘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的规定。

3.3.3换乘站内各交通方式、各线路的客流集散量应相互匹配。

3.3.4换乘区步行距离应最小化,并应避免乘客流线的冲突。

3.3.5快速公交车站和周边行人、非机动车系统应统一设计,宜根据需求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域。

3.3.6首末站和大型换乘枢纽宜根据需求设置驻车换乘的停车区域。

4运营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系统的运营设计应以客流调查、预测为基础,选择适宜的系统级别,通过车辆、车站、车道、调度与控制、运营设备的设计与配置,满足乘客出行需求、客运能力、运营组织、运营调度的要求。

4.1.2系统的运营设计应明确运营组织模式、运营服务标准等功能要求。

4.1.3系统的客运能力设计应满足预测的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需求。

4.2运营组织

4.2.1系统可分为独立线路和组合线路两种运营组织模式。

4.2.2系统的运营组织模式应根据断面客流需求和客流出行特征等因素综合确定。

4.2.3运营组织模式确定后,应对相关公交线路进行必要的整合。

4.2.4系统可采用每站停、越站、区间、编组等运行方式,各种运行方式应与车道设计、车站设计、车辆配置相协调,并宜按下列原则选用:

1每站停方式应全天采用;

2越站、区间、编组方式宜在高峰时段采用;

3在客流分布不均匀的线路上,宜组织越站、区间运营。

越站、区间段应根据客流分布、运营组织模式、行车条件确定。

4.2.5快速公交通道上,同一断面运营线路不宜超过3条。

4.3运营要求

4.3.1运营调度中心应对快速公交通道上的各条线路运营车辆进行统一、协调、高效调度,各条线路运力应配置合理,运营快速、畅通。

4.3.2系统发车间隔应根据客流需求、车辆配置、车站容量、系统服务水平、沿线信号控制等因素综合确定。

高峰时段发车间隔宜为1min~3min,非高峰时段发车间隔宜为3min~6min。

4.3.3在封闭的专用路、专用车道路段和设站台屏蔽门的车站站区,快速公交车辆的行

驶速度不应大于60km/h;通过不设站台屏蔽门的车站站区时,行驶速度不应大于30km/h。

4.3.4编组运行时,编组车辆数不宜超过3辆。

4.3.5组合线路运营模式应满足不同线路间同站台免费换乘的要求。

4.3.6系统应满足乘客的人均乘降时间不大于1s。

4.3.7系统运行中,交叉口和路段延误时间不宜高于总运营时间的15%。

4.3.8系统运行异常时,应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5车 道

5.1车道布设

5.1.1快速公交系统应设置专用路或专用车道。

5.1.2专用路或专用车道应根据客流特征、运营组织、道路等级、交通功能和空间条件等因素全线布置。

5.1.3专用车道可布置在道路中央或道路两侧,中央专用车道按上下行有无物体隔离又可分为分离式和整体式,应优先选用中央整体式专用车道。

5.1.4一级、二级快速公交系统宜采用专用路或中央专用车道。

5.1.5在道路空间不能满足专用车道的设置要求时,宜另设专用路。

5.1.6专用车道与其它车道应采用物体隔离或车道标线分隔,一级、二级快速公交车道宜采用物体隔离。

5.1.7专用车道应减少平面交叉,平面交叉间距宜大于500m。

5.1.8分离式单车道物体隔离连续长度不应大于300m,不满足要求时应设紧急出入口或停车港湾。

5.1.9紧急出入口位置应设活动护栏。

5.1.10系统应根据运营要求设置掉头车道。

掉头车道可利用路网设置,也可专门设置。

5.1.11专用车道内不宜设置检查井。

5.1.12车辆停靠处应采用偏沟式雨水口。

5.1.13照明系统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的有关规定。

5.2车道宽度

5.2.1快速公交系统的专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5m。

5.2.2一级、二级快速公交系统的车站宜设置港湾停车道,三级快速公交系统的车站可根据需要设置港湾停车道。

5.2.3港湾停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m。

5.2.4中央整体式专用车道的总宽度不应小于8m。

分离式单车道专用车道的总宽度不应小于4.5m。

5.3车道线形

5.3.1设计速度应为40km/h~60km/h。

设置在快速路上的快速公交专用车道线形标准可按道路线形标准设计。

5.3.2专用车道线形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通用规范》CJJ37的有关规定。

5.3.3车站不宜设在道路的平曲线处;当需设置时,路中平曲线半径不应小于1000m。

5.3.4车站处的道路纵坡不应大于2%,且不宜将车站设置在凹曲线的底部。

5.3.5当设置为港湾停车(图5.3.5(a))时,加减速段设计参数应符合表5.3.5的规定;当设置为直行停车(图5.3.5(b))时,行车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超高、加宽等线形标准应满足相应设计速度的规定。

(a)港湾停车

(b)直行停车图5.3.5 停车道示意图

表5.3.5 港湾停车道加减速段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

行车道设计速度(km/h)

60

50

40

加减速段最小长度(m)

≥55

≥45

≥35

加减速段反向曲线的最小半径(m)

≥190

≥140

≥85

5.4路面结构

5.4.1路面结构应选用抗重载、抗剪切能力强的材料,并应注重层间粘结,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通用规范》CJJ37的有关规定。

5.4.2车站处的路面结构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时,车站和路口处应作抗车辙等增强处理,长度应包含车辆加减速及停车段。

5.4.3车站处的路面或行车道的路面可采用彩色路面或彩色标识。

6车站及停车场

6.1一般规定

6.1.1车站设计必须满足客流和设备运行需求,并应保证乘降安全舒适、疏导迅速、布置紧凑、便于管理。

6.1.2车站应根据线路特征、运营要求、周边环境及车辆等条件设计。

6.1.3车站应建设无障碍设施,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规定。

6.1.4车站应根据需要设置供电、照明、消防、通信、通风、给排水等设施,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6.1.5车站与危险品生产、储存及销售、高压电线等区域的安全距离,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6.1.6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人行梯道、自动扶梯、售检票口或售检票机等部位的通行能力应按该站远期超高峰客流量确定。

6.1.7超高峰设计客流量应按该站预测的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乘以1.25的超高峰系数。

6.2车站总体设计

6.2.1车站宜设置在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

6.2.2首末站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的规定。

6.2.3车站可采用双侧停靠或单侧停靠的形式。

6.2.4车站客流组织应结合过街设施统一设计。

6.2.5车站应按功能分区设计,进出站流线及换乘流线之间不应相互干扰。

6.2.6车站可采用人工、半自动或自动售票方式,并应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

6.2.7自动售检票系统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有关规定执行。

6.2.8车站内应设置站牌及各种导向、安全、服务标志,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标志》GB/T5845.1~4的规定。

6.2.9车站内应设置视频监控、售检票、座椅、垃圾箱等设施和设备;宜设电子信息屏、信息广播设备、车站区域地图、公用电话、站台屏蔽门、工作间等设施和设备。

6.2.10车站各部位乘客的最大通行能力,宜符合表6.2.10的规定。

表6.2.10 车站各部位乘客的最大通行能力

部位名称

通行能力(人/h)

1m宽楼梯

下行

4200

上行

3700

双向混行

3200

1m宽通道

单向

5000

双向混行

4000

1m宽自动扶梯

输送速度0.5m/s

8100

输送速度0.65m/s

9600

人工售票窗口

300

人工检票口

2600

自动检票机

转杆式

磁卡

1500

非接触IC卡

1800

门式

磁卡

1800

非接触IC卡

2100

6.2.11站区应设置交通安全导向设施。

6.3站台

6.3.1站台应包括付费区和非付费区。

6.3.2付费区应包括乘客候车、通行、站台屏蔽门前及相关配套设施等空间,并应采用封闭式管理;非付费区应包括售检票、进出站、相关配套设施的空间及行人过街的等候空间。

6.3.3停靠方式可采用顺序停靠和分组停靠,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独立线路应采用顺序停靠方式;

2组合线路可采用分组停靠方式,分组数不宜大于2组,总停车位数不宜大于5个;

3当采用顺序停靠方式时,可设港湾停车道;

4当采用分组停靠方式时,应设港湾停车道。

6.3.4停靠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