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6607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docx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每日练

(一)

1、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

“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

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

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

”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根据提炼中心法提炼观点:

                                                  

 

2、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二】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

“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

“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

“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根据抓关键句法提炼观点:

                                                  

 

【材料三】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

“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

“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

“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根据抓关键句法提炼观点:

                                                  

 

3、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四】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

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

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

“切错了!

切错!

”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

“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

”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根据由果溯因法提炼观点:

                                                  

 

4、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五】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

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根据由物及人法提炼观点:

                                                  

 

5、分析关系法

【材料六】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

信只有三个字——“爸:

钱。

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

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根据分析关系法提炼观点:

                                                   

 

6、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七】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

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

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

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

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

“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

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

”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根据明确褒贬法提炼观点:

                                                   

 

【材料八】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

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

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

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

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

“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

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

”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根据明确褒贬法提炼观点:

                                                  

 

7、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九】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24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式。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

大会名誉主席——97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

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

“中国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林奖”。

三位获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岁,全是1966年出生的。

   根据多向辐射法提炼观点:

  

(1)                                                                     

  

(2)                                                                      

 

【材料十】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

“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

“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

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根据多向辐射法提炼观点:

(1)横向立意                                                                

(2)反向立意                                                                

【分析】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8、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

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十一】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

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

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

“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

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

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

”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

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

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

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

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

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

“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

”长者提醒道。

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

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

年轻人举起了枪……

   根据舍次求主法提炼观点:

  

(1)雁群角度立意                                                           

(2)雁奴角度立意                                                            

 

9、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十二】

   

(1)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

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2)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

加里威:

“你从来没有哭过吗?

”史蒂夫回答说:

“是的,我从不掉泪。

”记者又对他说:

“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根据求异同法提炼观点:

                                                     

 

【材料十三】

   

(1)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

   

(2)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根据求异同法提炼观点:

                                                      

 

10、寻互补法

【材料十四】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根据寻互补法提炼观点:

                                                     

 

  

1、阅读下面一则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

“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

“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言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

“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写故事寓言等等。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1、从实立意与从虚立意

有些东西是具体的,有些东西则是抽象的。

值得我们珍惜的对象有许许多多,可以从“实”立意,如珍惜大自然;珍惜环境;珍惜土地;珍惜水资源;珍惜粮食;珍惜动物;珍惜鸟类;珍惜植物;珍惜朋友……也可以从“虚”立意,如:

珍惜荣誉;珍惜幸福;珍惜感动;珍惜灵感;珍惜诚信;珍惜创新精神;珍惜美好的情感;珍惜纯真的友谊;珍惜锻炼的机会;珍惜自己的个性;珍惜自己的思想;珍惜时间;珍惜今天;珍惜现在;珍惜每一天……

许多题目都既可以从实立意,又可以从虚立意,诸如:

《路》――脚下的道路、成长的历程,《窗》――房屋的窗户、对外的开放,《桥》――山涧的桥梁、感情的沟通;《脚印》――地上的脚印、人生的足迹;《春风》――吹面不寒的和风,轻言细语的教诲……

2、肯定立意与否定立意

所谓肯定立意,就是从歌颂、赞美人、事、景、物的真、善、美的角度立意,从肯定、赞成某种思想、观点、行为、潮流的正确性、正义性、积极性的角度立意。

珍惜值得珍惜的,这应该肯定,如:

珍惜人生;珍惜青春;珍惜年青;珍惜自己的职责;珍惜自己的权利;珍惜你现在拥有的幸福;珍惜亲情;珍惜友情;珍惜机遇;珍惜集体荣誉;珍惜绿色……

所谓否定立意,就是着重从贬抑、鞭挞人、事、景、物的假、丑、恶的角度立意,从否定、批判某种思想、观点、行为、风气的错误性、消极性、反动性的角度立意。

不珍惜值得珍惜的,就应该否定,如:

不要总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别受邪教欺骗,珍惜宝贵生命……

3、顺向立意与逆向立意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一些事物、人物逐渐积淀成比较一致的情感倾向,诸如:

草木生长、百花盛开让人喜说,树叶飘零、鲜花凋谢惹人愁绪;昙花一现,让人感慨生命短暂,仙人掌耐旱生长,使人感叹生命顽强;乌鸦报丧,喜鹊报喜;鹦鹉人云亦云,狐狸狡猾多疑……提到关羽,便赞其义气,说起孔明,就褒其智谋;曹子建才华横溢,陶渊明脱俗隐逸……某些观点、看法也逐渐为大家所认同而广泛流传,诸如:

开卷有益;名师出高徒;有志者事竟成;忠言逆耳利于行;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从与通常的情感倾向或与传统的观点、看法一致的角度来确立文章的中心,就是顺向立意。

反之,则是逆向立意。

珍惜友谊;珍惜生活;珍惜事业;珍惜文物;珍惜文明;珍惜文化遗产……这些立意都是顺向立意。

人们往往认为美丽的风景在远方而忽视身边的景致,由此可以逆向立意:

珍惜眼前的风景;人们往往对失败、挫折、磨难等没有好感,甚至深恶痛绝,由此也可逆向立意:

珍惜失败、珍惜挫折、珍惜磨难……逆向立意,反弹琵琶,容易写出新意,让人耳目一新。

但“反弹”也要成曲调,切忌“乱弹”一气

4、纵向立意与横向立意

人和万事万物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看法、情感、态度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着重从发展的角度来确立文章的中心就是纵向立意。

我们往往不是天生就懂得珍惜,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由此可以纵向立意:

学会珍惜;终于懂得珍惜……

世界上的人和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着重从联系着眼来确立文章的中心,就是横向立意。

诸如:

珍惜地球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生命才能与提升生命的价值;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你会更加幸福;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珍惜绿色 就是关爱生命;珍惜时间就是延长生命;生活因珍惜而更加美好;人生因珍惜而精彩;珍惜你所拥有的你会更快乐……

作文立意要在正确的基础上,追求新颖、高远、深刻。

古人云:

“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

”(元·陈绎曾《文说》)第一次、第二次想到的立意都不用,要花一番的功夫,力避老生常谈、人云亦云,这样刻意求新、求高、求深,才能引人入胜。

选定立意时,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能体现材料、话题的本质意义;新颖、高远、深刻;自己有话可说。

一篇作文只能表现一个主题,防止“意多乱文”。

当然,有时一个主题可以分几个方面表现,如珍惜人生,就可以从珍惜生命、珍惜事业等方面来表现。

2、根据材料作文

据报道,三鹿、伊利、蒙牛、雅士利等22家奶粉中检测出三聚氰胺,"肾结石婴儿"事件震惊了全国。

截止到2008年9月21日8时,因食用婴幼儿问题奶粉导致住院的婴幼儿为14471人,目前还在住院治疗的为12892人,其中有较重症状的婴幼儿104人,死亡3人。

初步调查所获得的证据表明,"肾结石婴儿"事件目前主要发生在奶源生产、收购、销售,以及奶站的监管等环节。

试想,每一个环节若能严格把关,每个人若能做到坚守自己的良知,这类事件还会发生吗?

请以"坚守良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审题:

1、良知:

天赋的道德观念(《汉典》)

2、良心:

(1)指对是非的内心的正确认识,特别是跟自己的行为有关。

(《现代汉语词典》)

(2)个人内心的是非感;对自己行为、意图或性格的好坏的认识;同时具有一种做好人好事的责任感,常被认为能引起对于做坏事的内疚和悔恨(《汉典》)

(3)对道德行为主要原则的先天知识(《汉典》)

3、坚守:

即坚定地守卫。

它与"坚持"意思不同:

"坚守"之"守",强调"不使攻破"、不放弃:

"坚持"之"持",突出"使继续下去"。

它与"守望"也内涵有别:

"坚守"之"坚",是一种意志:

"守望"之"望",含一种期待。

坚守良知,就是坚定地守卫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让"良知"丢失、泯灭。

所以不仅要写"良知",还要写"坚守".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守我们的良知,必须对得住自己,必须问心无愧,我们的心地才会纯洁,我们的心灵才会透明,我们的心怀才会坦荡!

思路参考:

1、讲述生活中坚守良知或良知沦丧的事情。

2、编一个故事,说明背弃良知会给人带来怎样的结果。

3、写成议论文,指出"坚守良知"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如今却被很多人抛弃了。

比如商业上,不少商家用各种手段蒙骗消费者,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参考提纲:

主体关键句

(一)

1在金钱等各种诱惑面前,让我们坚守良知。

苏武、三鹿奶粉事件、假货

2在公平正义的较量面前,让我们坚守良知。

任长霞、尾山洪3在强权的威逼面前,让我们坚守良知。

文天祥、刘胡兰

(二)

1、引文:

坚守良知是我们为人处世之本。

2、分论点一:

选择坚守良知,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恶势力面前岿然不动。

3、论据一:

陈晓兰坚守医德。

4、分论点二:

选择坚守良知,就是选择贫贱不移,就是选择在事实面前伸张正义。

5、论据二:

尾山宏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

6、分论点三:

选择坚守良知,就是选择自信,就是选择在各种诱惑面前坚定的拒绝。

7、论据三:

考试时不作弊等。

8、结尾:

坚守良知,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

(三)

1在商业领域,如果不坚守良知,就会害人害己。

三鹿奶粉事件、假货

2在政治舞台上,如果不坚守良知,就会身败名裂。

武则天

3在竞技体育方面,如果不坚守良知,就会违背奥林匹克精神。

马拉多拉、琼斯

4在文化娱乐界,如果不坚守良知,就会丧失人格。

赵薇事件

例文:

坚守良知

古人云:

"人之初,性本善。

"也许在他们的理念中,每个人来到人世间,生命之神就赋予我们良知。

然而,我们痛心地看到,在复杂与忙碌的当今社会,人类所具有的基本本性--良知,正在悄悄的发生变质,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去年,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令人匪夷所思的新闻:

由于猪肉价格不断上涨,某肉包店以废纸箱与病死猪肉以6比4的比例混合制成的"黑心肉包",正面向市场进行疯狂销售。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是划在神州大地上的一道深刻的伤痕,24万逝者,时光不会忘记,生者永远铭记与祭奠。

然而,在大地震30周年纪念之际,有人却从中找到"商机",一家公司树立了一道"地震纪念碑",明码实价"正面刻名1000元,背面刻名800元"。

我不知道商家是抱着一种怎么样的心态来"纪念"这人类的悲剧,也许在他们眼里只有金钱与利益。

当看到这些新闻,我内心不由得微微颤抖,商家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竟然到了如此地步,他们的做法完全超出道德的最低标准,甚至已经触犯了法律的底线。

关于这类的新闻还不止于此,"掺沙米"、"注水猪"、"豆腐渣工程"、"黑心棉""大头婴儿奶粉"等等,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词汇,心里只有愤怒,内心只有隐隐作痛,真让人不禁呐喊:

天啊,这世上还有没有良知?

郭沫若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

没错,具备良知是人类活在世上的的基本条件,良知在一个人的内心中死亡,那么他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只会遭人唾弃;一个社会的崛起,是正义举起社会的明天,但正义慢慢的衰退直到沦亡,那么,明天将会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只有我们坚守良知,高举正义,我们的明天会是风和日丽,阳光灿烂。

良知,是道德的最低标准,是法律的底线,是行为与理智的捍卫者。

一个具有良知的人,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不会超出道德和法律的范围之外,对外对得起天地社会,对内经得起良心的拷问。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良知,那么他会丧失做人的基本准则,他的人生将会是生为天理所不容,死为人民所唾弃。

正如卢梭所说的"良心,你是善与恶的评判者",因此,我们应该有理由让这"批判者"深入人心,在我们内心根深蒂固。

当代的青少年,肩负着祖国未来的使命,然而,部分青少年盲目接受新生事物,掌握先进技术却用于非法之道,网络黑客、破译密码等等,实在不能令人不担忧,我们接受高水平的教育,更应该学会坚守良知,让良知在我们身上根深蒂固,而不是让良知在我们身上销声匿迹。

阳光照在墙上,良知应该刻在心头。

坚守良知,高举正义。

最后,我想用劳伦斯的话来作为本文的结尾,"每个人都必须按自己心灵的良心来生活,但不是按照任何理想。

是良心屈从于信条,或理念,或传统,甚至是内在冲动,那是我们的堕落"。

3、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

"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

"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

立意点拨:

这一材料,就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四个角度来立意。

立意提示:

(1)横向立意:

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

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

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

我们会认为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