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6644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docx

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三轮冲刺静悟资料

2016年山东高考历史青岛十七中静悟资料

写在前面的话:

“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是一种状态,只有静远远不够,应该有所悟,悟出“道理、规律”,悟出信心。

静悟是学习的一种高境界。

静悟阶段可以说是学生们在高中阶段最后一个重要的复习节点,也是一个把知识系统起来的最好机会。

在经过了自己多年的努力,以及老师倾尽全力的教诲后,是一个自己静静的消化与吸收的阶段,通过反思,强化基础,梳理体系,从而提升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静悟期间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首先通过静悟教材知识进行巩固。

对教材内容重新梳理记忆,教材什么地方有什么内容,有图表,有插画,要做到心中有数。

对相应知识点的内涵、外延、性质、地位以及专题归属要明确,并形成具有因果关系的知识结构和专题知识链;要熟悉掌握教材目录部分,目录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好教材的基础知识,最大限度的减少盲点;对教材中给出的插图要仔细的去读,要求自己读出更多的信息来,强化读图,训练,提高自己从图中得到信息的能力;总之要做到明确主题、掌握规律、理解因果、常用对比、把握特征(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

发现生疏的知识点,及时重点补习一下,已经熟悉掌握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

2、静悟期间还要进行错题回顾,将自己做错的题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分析错误原因,并找出自己在做题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如知识上的欠缺,做题的马虎、不认真,知识迁移能力差,做题习惯较差,答题不规范、没有思路等,进行专项训练,以杜绝再次出错,最终提高自己在考试中做题的正确率,提升自己的综合应考能力。

最后不要忘了再做一遍近三年高考题,可以使自己更明确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复习起来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到了考场上也不至于过于慌乱。

  3、通过静悟调整心态,增强信心,将思维兴奋点调整到与高考同步的时间段上。

要树立起较强的自信心来,尽量使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克服忧郁紧张的情绪,相信自己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充分地利用好最后的这段时间。

4、通过静悟希望能达到在考试时要遵循“三心”:

遇到没见过的难题要有信心应对,见到似曾相识的题目要细心解答,碰到怪题要有恒心加以分析。

力求慢开始,早入境,快答题,稳结束。

按照由先到后和先易后难的原则答题。

前者符合做题习惯,后者有助于稳定情绪,从而能够进入良性竞技状态。

  二、静悟材料的组成

本静悟材料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为静悟主材料;第二部分为一轮学案;第三部分为大事年表;第四部分为历史转型期的知识总结;第五部分是热点知识整合。

由于后四部分内容,在前期的复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只不过相对而言比较重要,所以希望在静悟阶段,大家仍然能拿出部分时间,根据自身掌握情况进行复习感悟。

静悟主材料

静悟我们干什么

1.读——精读教材。

认真细致地阅读,不留死角。

通过阅读,全面、系统、准确、牢固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目录。

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把握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2)引言。

引言部分往往包含了本章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影响等等,是对本章内容的概括。

(3)正文。

正文是教材的重点内容,把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

(4)小字。

这是往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阅读小字部分可以帮助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掌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等。

(5)地图、图片。

近年来高考中屡屡出现,而且分值呈增长趋势,特别新课改,地图成为历史和地理学科的交叉点,精读地图尤为必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地图中的隐性知识,巩固教材知识。

(6)大年事表。

按时间顺序排列历史大事,便于比较、记忆。

总之,把握教材要全面掌握、重点掌握、多层次掌握

2.练——合理训练。

平时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训练:

(1)是审题训练,要求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如时间、空间、中心问题等等。

切忌粗心大意,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2)是信息筛选的训练,找准关键词,它们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

(3)是寻找试题与己有知识点的联系,这是作为解题的依托。

(4)是答题速度的训练。

在训练中限时,不仅要做到“会”,而且要“快”。

(5)是组织答案的训练。

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①精析题意,坚持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答几问的原则。

切忌答非所问,文不对题。

②根据分值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

做到详略得当。

③简列提纲,全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阐述,防止要点遗漏。

④观点明确,具有条理性。

⑤语言准确,精炼,历史术语。

静悟材料使用说明

建议在使用中分如下步骤:

第一,学生尝试回忆教材。

确定单位时间的复习内容后,在未打开书之前,先回忆教材内容,确认已经记牢、未记牢和已经忘记的,再翻书区别对待,已记牢的跳过,未记牢的再浏览,已忘记的重复记忆,确保熟记教材。

第二,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回忆教材章节子目录,理清基本线索,归纳历史发展主线,写出知识结构,从总体上掌握教材。

第三,分析各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注意模块内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各模块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相互间的联系,从可能命题的角度多思考。

第四,再现说明中所列出的知识点,适当取舍知识。

第五,依据回扣提纲,掌握重点问题,同时回顾以前的典型题目。

整个回扣阶段,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考前一定能通读一遍教材,保证回扣效果。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

古代中国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知道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2)宗法制(目的、内容、影响)

(3)分封制(目的、内容、影响),

(4)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内容: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影响、评价)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加强中央集权原因、措施、评价。

(2)隋唐三省六部制内容、评价。

(3)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评价。

(4)元行省制度内容和影响。

4、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表现(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和影响

5、说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过程、趋势和总评。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

(2)古代中国土地制度,(井田制、均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演变影响、租佃制演变)

(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基本史实,

(冶炼业、纺织业、陶瓷业)

(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官营到私营消长)

3、商业的发展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演变

(2)古代城市发展阶段特征(唐宋、明清),

(3)对外贸易:

汉丝绸之路、唐陶瓷之路

4、资本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原因及影响,

(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表现、实质和发展缓慢的原因。

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知道诸子百家,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实和影响)

4、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王心学),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演变和评价。

5、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知道其思想观点与评价。

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1)天文学:

世界之最、天文学家及贡献

(2)数学:

算法、著作、圆周率

(3)古代农书:

名称与作者、内容与评价。

(4)传统医学:

主要著作和医学家

(5)四大发明过程、传播途径、意义。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汉字的演变

(2)书法、篆刻演变、特点与时代背景

(3)绘画艺术的演变、代表人物与作品、特点与时代特征。

3、文学成就

(1)诗经、楚辞和汉赋

(2)唐诗、宋词和元曲兴起背景、代表人物与作品、风格特点。

(3)明清小说背景、代表人物与作品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南戏、元杂剧、京剧产生和发展、代表人物或作品;知道山东戏剧是吕剧

备考重点:

古代特别是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制度与同期欧洲比较说明各自对本国社会历史影响。

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民本民生问题联系。

古代不同时期文化艺术成就、特点及反映的阶段特征。

特别是与商品经济、城市发展相关的文学艺术成就。

古代希腊、罗马

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1)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

(2)雅典民主政治形成(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特点与表现、评价。

2、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典和对罗马法的评价。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思想观点和认识。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背景、性质、思想、表现(代表人物和成就)意义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开辟原因条件、过程(图)评价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表现和影响

(3)三次工业革命背景、标志、表现(行业、人物和成就)特点及影响。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过程和认识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背景、标志和意义、特点(资本主义发展和革命、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和议会改革)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背景、标志和意义、特点(1787年宪法与三权分立制)

(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背景、标志和意义、特点(1875年宪法和半总统共和制)

(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背景、标志和意义、特点(帝国宪法和半专制)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条件、内容、意义

(2)巴黎公社建立、性质、措施和意义

5、近代科学技术

(1)牛顿经典力学主要内容、意义

(2)达尔文进化论主要观点、意义

(3)蒸汽机的发明及其意义

(4)电气技术的应用(主要成就)和意义

备考重点: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比较;以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英法美德政体比较。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原因、内容、影响对比掌握

(3)“斯大林模式”形成、特点和评价

(4)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原因、内容、结果和评价对比(异同点)及启示(社会主义改革艰巨性等)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特点和影响

(2)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内容、评价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原因、表现和对应认识、作用。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背景、过程(冷战表现)与影响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欧共体的形成原因、过程和影响

日本崛起的原因、表现与启示

不结盟运动兴起原因、表现和影响

中国的振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国际地位提高)

(3)两极格局瓦解: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过程、影响

当今世界形势:

和平与动荡并存原因、表现

多极化趋势加强表现和影响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背景建立组织影响

关贸总协定原因、形成、影响

对战后世界资经济体系的总评价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和影响

(3)世界贸易组织由来和发展

中国的加入的史实和意义

(4)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和问题

全球化的利弊和中国应对全球化策略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提出(科学家)与意义

(2)现代信息技术(电脑与网络发明与意义)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社会背景、特点、代表人物与作品、评价

(2)美术:

印象派、现代派产生背景代表与作品

(3)音乐:

贝多芬作品及其特点、背景、评价、印象派音乐代表与作品

(4)电影电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与意义。

备考重点: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日本、西欧)经济政策(特别是福利民生方面)调整与影响;全球化、WTO与中国入世;多极化趋势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

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条约、影响

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抗争事迹。

(详见学案)

太平天国运动原因、过程、纲领和意义特点

义和团运动背景、口号、意义

(2)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芦沟桥事变、

南京大屠杀、大扫荡、

沦陷区掠夺和殖民统治

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程、意义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表现及原因

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及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和伟大历史意义

(3)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过程(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论战、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民国建立、约法制定、推翻帝制)

辛亥革命成功的意义和失败原因、认识。

(4)五四运动原因、过程、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条件、过程(一大建党、二大制纲)和意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进行国民大革命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红军长征原因、过程(路线图、遵义会议)和胜利意义、精神。

西安事变背景、过程及和平解决的意义

抗日战争主要战役、根据地(图)反扫荡

重庆谈判的背景、成果和政治协商会议

解放战争四阶段:

内战爆发和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

战略反攻: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时间、名称、意义

最后胜利;渡江作战、推翻蒋家王朝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标志(新政协)意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四种经济成分表现和影响)

(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兴起、初步发展、黄金时代、曲折发展至破产)每个阶段原因、表现和影响。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背景、代表观点、实践和影响

(2)新文化运动内容(代表及观点)和影响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指导思想地位确立

备考重点:

中国近代化(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社会生活等变化)曲折历程和不同道路(不同阶级派别的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五四运动、新中国建立有关历史。

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意义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954年宪法制定、性质与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及意义

中共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形成、方针及意义、发展演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原因依据表现意义

(3)“文革”破坏民主法制表现与影响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六条成就

(5)“一国两制”的理论提出、含义和实践

香港、澳门回归时间与意义;台湾问题历史由来、发展和我们的一贯政策与态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与工业化开端;

三大改造与意义;中共八大内容与意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特点和影响

三年困难与八字方针;文革对经济的破坏

社会主义建设成败得失与经验教训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实质和意义国有企业改革过程和意义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三大外交政策和与苏联等17国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内容和意义

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对中国影响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史实和意义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背景、史实和意义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友好关系

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及意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意义

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关系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近代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与原因

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的意义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铁路史

(3)大众传媒的发展:

报刊、电影、互联网

(4)现代社会生活巨变:

票的时代到卡的时代的原因、意义

5、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背景、内容与评价

(2)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内容)与认识

(3)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内容)与认识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含义与意义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原因、史实、意义

东方魔稻、航天工程史实与意义等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背景意义;文艺曲折与发展春天出现原因

(3)教育事业的发展

备考重点: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50年代)、文革前后、改革开放以来在民主政治、经济建设、教育文艺、社会生活等方面成败得失与经验教训(原因、意义);中国外交不同时期政策与成就及其意义,特别是当今崛起表现与意义;澳门回归10周年纪念,新祖国50周年主要成就。

第二部分横向知识整合

一、中国古代·先秦时期

1、政治制度:

①宗法制②分封制③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经济发展:

①井田制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生产技术的进步④商业的发展

3、思想文化:

①文字的起源②文学艺术的发展③思想争鸣④科学技术

4、阶段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主要表现:

政治上,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新兴地主阶级掀起变法运动,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经济上,生产力发展,封建制生产关系逐渐确立;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科技成就突出。

二、中国古代·秦汉

1、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

①皇帝制②三公九卿制③郡县制④选官制度⑤法律制度。

汉朝:

①郡国并行②平定地方叛乱③建立中朝、设置刺史、实行推恩令。

2、文化:

①秦统一文字,焚书坑儒②汉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③科技成就突出(地动仪、《九章算术》、造纸术)④艺术成就(汉隶与秦汉印章)

3、阶段特征:

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

(1)政治上: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②政治制度发展,实行刺史制度、察举制、郡县制和封国制。

(2)经济上:

①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度量衡、货币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③对外贸易频繁,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3)文化上:

①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②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制,确立儒学独尊地位;③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三、中国古代·唐宋元时期

1、政治文明:

①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②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经济文明:

①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②手工业的发展③商业与城市④货币的发展(出现银行雏形、纸币)

3、文化发展:

①儒学的发展②科技思想与实践③文学艺术(市民文学、唐诗宋词)

4、阶段特征:

(1)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政治上,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开创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经济上,农业、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商业繁荣,城市兴旺,封建经济呈现繁荣景象;文化上,建筑、雕版印刷、天文、医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文学艺术五彩缤纷,全面辉煌的文化成就,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政治上:

①宋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②由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③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

经济上: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超过前代。

民族关系上:

①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②民族交往增多,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科技文化上:

科学技术高度繁荣,领先继续世界;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形式出现。

四、中国古代·明清时期

1、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农耕经济的发展:

①农业②手工业③商业与城市④资本主义萌芽

3、思想文化:

①思想批判②艺术成就③文学成就

4、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

突出表现在:

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君主专制已到穷途末路;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等新的经济因素;对外关系上,虽进行了一系列反侵略斗争,但中外差距拉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逐渐失去了对外交往的主动权,也说明中国开始落伍于世界;思想文化领域,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了文艺繁盛、科技停滞的双重时代特征。

五、古代世界·希腊罗马

1、政治制度:

①雅典民主政治②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

3、阶段特征:

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和西方文化的源头。

政治上,古代民主制度不断创新发展,法律制度完善;文化上,以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为代表的人文精神兴起。

六、近代中国·晚清时期

1、列强侵华:

①发动多次战争②攫取特权

2、中国的抗争与探索:

①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②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3、思想变革:

①新思潮②洋务思潮③维新思潮④民主共和思想⑤新文化运动

4、经济结构的变动:

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洋务运动③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曲折发展

5、阶段特征:

(1)第一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主要史实有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和思想领域的变化等重大事件。

基本特征: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全方位剧变,由此引起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应。

政治上:

①列强为把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性质和任务都发生了变化。

②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时代特征。

经济上:

自然经济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进一步解体,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化,除传统的经济以外,还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民族工业。

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强,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思想领域:

民族危机使先进的中国人放弃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关注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洪仁玕提出富国强兵、振兴国家、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2)第二阶段:

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涉及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维新思想和义和团运动等重大事件。

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民族既有沉沦,也有发展,中国的社会经济、阶级关系和思想领域都出现了重大的变动。

基本特征: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政治上:

清政府对外不断妥协,最终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央政府完全半殖民地化;民族资产阶级不断进行抗争和探索,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经济上:

洋务企业出现,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并逐渐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的近代化起步;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思想上:

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再到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中国思想不断深入。

(3)第三阶段:

包括20世纪最初二十年的历史,发展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革命的主流,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社会思潮。

基本特征: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