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6860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音乐和图文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江畔独步寻花》。

  一、吟诗颂春,导入新课

  .教师深情诵读《春晓》。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万紫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今天,咱们将继续学习三首描写春天的诗篇。

首先学习第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

  、读题释题,理解“畔”“独步”“寻”的意思

  2、介绍诗人和相关的背景

  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蹊”“畔”“莺”“啼”等字。

  三、再读知意交流

  .踊跃发言,小议学法。

学习古诗,除了会读,还要用什么方法来学?

  2.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3.回归文本,自由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

从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东西不明白?

  (学生自由读,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再进行交流。

  4.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交流。

  (注意引导:

“千朵万朵”泛指很多花,数不清。

  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写了什么意思。

  四、细读悟情交流

  .指名朗读,读准节奏,感受节奏美。

  2.配乐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3.默读,画出描写了那些景物,哪些描写繁花似锦,哪些描写蝶舞莺啼。

  4.投影花景,说说观后的感觉5.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指名读,对比读,齐读。

  6.刚才是路边看花,现在让我们走进花丛中。

你看到了什么?

又听了什么?

引导

  读书。

  7.这是一个怎样的“留连”?

这是一个怎样的“自在”啊?

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

(指名读,评读,比赛读,齐读。

  9.配乐朗读全诗。

  五、检测反馈

  .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情况。

  六、布置作业

  搜集杜甫的诗歌,背诵其中的几首。

  板书设计:

 知诗人

  解诗题–抓字眼

  明诗意—读诗句

  、悟诗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寒食》。

  一、读题,释题

  我们在三年级曾经学过一篇课文《清明节的由来》,那篇中提到过寒食节。

寒食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时间是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是晋文公为怀念抱木焚死的贤臣介子推而定的。

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按当时风俗,寒食节折柳枝插门,以表示纪念。

  二、依提纲汇报交流

  、诗人及时代背景

  2、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御”“暮”“侯”等字。

  3、练习朗读,辐射全班。

  4、展示朗读情况。

  三、再读知意汇报交流

  .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之景。

  2.回归文本,认真读诗,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交流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要重点引导理解“飞花”“御柳”“汉

  宫”“五侯”和“传蜡烛”等术语和风俗。

  4.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四、细读悟情展示交流

  .自由朗读,读准节奏。

  2.展示交流,感受节奏美。

  3.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学生想象画面。

  4.默读,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思考:

哪些句子写春意?

  5.朗读诗句,想象画面,体会:

这是一片怎样的春景?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字词?

重点引导理解“无处”。

通过品读交流,了解长安城以及皇宫的春意浓浓,热闹非凡。

  6.感情朗读。

  7.教师导语:

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天下一片漆黑。

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

  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

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

自由读诗,思考问题。

  8.读诗。

思考:

从一个“传”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皇城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你有什么感想?

  9.交流读书所得,体会诗人的轻蔑和不满。

  0.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读,评读,比赛读,齐读。

  五、检测反馈

  .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情况。

  3、默写古诗。

  六、布置作业

  继续搜集寒食节的相关资料。

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无处不飞花  白昼

  寒食

     汉宫传蜡烛  夜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泊船瓜洲》。

  一、导入新课

  讲述贾岛作诗“推敲”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

  、读课题,理解题目。

注意理解“泊”的意思

  2、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

  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尤其是“间”“数”“还”的读音。

  4练习朗读,辐射全班。

  5展示朗读情况。

  三、再读知意交流汇报

  .观察插图,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

  2.回归文本,自由朗读,思考:

你知道了些什么?

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交流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交流,并让学生用画画的方式,理清京口、瓜洲和钟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明白,诗人的家乡并不远。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间”“数”“绿”“还”等重点字词的意思。

  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四、细读悟情交流汇报

  

(一)品读,体会情感。

  .男女学生指名读,引导读准节奏。

  2.练习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3.自由朗读第一、二句,抓住“一水间”和“只隔”体会。

教师板书:

靠家近——很想还。

  4.自由读诗,哪句诗最能体现诗人的感情?

你从哪些字词体会到?

(抓住“又”“何时”两词体会。

)教师板书:

离家久——何时还?

  5.指导朗读,读出迫切的思乡之情。

  

(二)赏析,体会妙处。

  .自由读诗,说说你认为诗中写得最准确、最精妙的一个字是什么。

  2.引导学生学习“学习链接”,了解王安石修改的故事。

  3.小议:

王安石此前先后改了“到”“过”“入”“满”等字,请同学们思考:

  为什么王安石不用别的字,而最终选择了“绿”字?

相比之下,“绿”字究竟有什么妙处呢?

  (“绿”写出了春风吹拂下大地的巨大变化,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充满了春的气息。

  4.指导读好“绿”字,读出惊讶,读出喜悦。

  5.“绿”如画龙点睛,妙笔生花。

一个字竟有如此威力,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6.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检测反馈

  .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情况。

  六、小结三首古诗写作特色,指导习作

  《江畔独步寻花》抓住繁花、戏蝶和娇莺这种最具春天特点的景物,动静结合,有声有

  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寒食》先写白昼的“无处不飞花”,再写晚上的“汉宫传蜡烛”,写出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耍弄特权的不满和讽刺。

  《泊船瓜洲》先写远眺京口,触景生情,用一个“绿”字写出了江南春景,更道出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七、布置作业

  搜集王安石的资料,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靠家近——很想还。

  

  离家久——何时还?

  教学反思:

  6、《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⒈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⒊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⒋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

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

  “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

根据句

  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

掌握“啊”的读音。

(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有感情朗读,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独特美。

)(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⒈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⒉“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

  ⒊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

)(同学们,你们到过那个风景区游览过?

你认为那里的景色美吗?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桂林游玩,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二、自读课文,理清思路,依据自学提纲汇报交流(1、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资料,学生谈观后感。

2、自由读课文。

3、说说课文写了什么,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4、小结,并引导出第一自然段。

齐读,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⒈出示表格:

指名读

  前字韵母“啊”的发音举例

  a、o、e、i、üya 真绿啊、真奇啊

  u、ao、ouwa 真秀啊

  nna 真险啊

  ngnga 真静啊、真清啊

  ⒉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思考怎样给课文分段;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

请用小圈圈出。

  ⒊检查自学

  ⑴指名四人朗读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给分成四段。

  板书:

总起分述总结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

板书:

水:

静清绿山:

奇秀险

  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

板书: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完成板书提纲:

    总起:

甲天下

     静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

  绿

     奇

     山 秀

     险

     总结: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导学第二节

  ⒈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1、自由读课文;2、画出描写漓江水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看图画,体会李建谁“静”“清”“绿”的特点;3、漓江与大海相比,有什么不同?

4、指导有感情朗读)

  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目的:

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

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学习的方法、步骤。

  ⒉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

波澜壮阔、无瑕等

  ⑵分层:

三层

  ⑶修辞手法:

引读

  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

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

其中的“真”,是的确、实在的意思。

  (作者为何在“静、清、绿”前加上一个“真”字,后都带个“啊”字?

通过朗读,体会“真”写出程度。

“啊”抒发作者喜悦、赞美之情。

  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

  ⑷描写角度:

引读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

  ⑸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

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朗读这一节,首先要把握平稳、清新的基调,其次要运用重音、速度等技巧,传递出对内容的理解第一句是全节的总起句,读时要平稳,声音可略低,“却从没看见过”、“这样的”读重音。

第二句要掌握重音和停顿。

最后一句是再次写感觉,以突出漓江水的“静”,读时渐轻、渐缓。

 读好排比句,注意节奏,几个“像……”要一气呵成。

  个读,齐读。

  ⑹质疑,解疑

  ⑺小结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的?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⒊背诵第二节,根据板书自背,互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课文背出来的。

  (记关键词,列提纲,记每句第一字……)

  ⒋检查背诵

  四、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⒈抄写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⒊背诵并默写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⒉过渡:

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依据自学提纲,学第三节(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2、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桂林山的特点;3、说说桂林的山与泰山、香山有什么不同;有感情的朗读。

  ⒈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目的:

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

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⒉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

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

二层

  ⑶写法:

  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

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

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

  色彩明丽――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

  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

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汇报交流学习方法: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再进行汇报交流

  ⒈师引读:

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

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⒉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⒊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⒋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培养能力

  1、课后练习二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

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

如:

“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2、背诵课文比赛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