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7274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docx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docx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

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4至6页,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清楚填写姓名、班级。

第Ⅰ卷(1~15题),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卡上。

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2.第Ⅱ卷(16~21题),该部分答案一律用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

不在对应位置上答题,一律不给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Cu-64,Ag-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今年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要“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下列举措中违背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A.利用高新技术,提高石油、煤、天然气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的需求

B.研制乙醇汽油(把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汽油)的技术,降低机动车辆尾气中有害气体排放

C.加大开发新能源(如: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力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生产、生活中,努力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变“节能减排”为“节能微排”

2.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B.醋酸分子的最简式:

CH2O

C.苯分子的比例模型图:

D.甲基的电子式:

3.下列物质的类别与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是

A.  酚类–OHB.羧酸类 -COOH

C.醛类 –CHOD.CH3-O-NO2硝基化合物类-NO2

4.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2-乙基丙烷B.2-丁醇

 

C.间-二甲苯D.1,3-二丁烯

5.下列醇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被氧化为醛的是

A.B.

C.

D.

6.利用下列装置(部分仪器已省略),能顺利完成对应实验的是

A.实验室制取乙烯B.实验室蒸馏实验

C.实验室组装原电池D.利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I2单质

7.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乙酸溶解石灰石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H++CO32—=CO2↑+H2O

B.在苯酚钠的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H2O+CO2

2+CO32—

C.用丙烯聚合成聚丙烯的化学方程式:

nCH2=CHCH3

D.乙醛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

8.丙烯酸结构式为CH2=CH—COOH.。

根据结构中官能团判断它的性质,不正确的是

A.因为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B.因为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

C.因为没有醛基,所以不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

D.因为含有羧基,所以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气体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原电池中,物质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在原电池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C.在电解池中,物质在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D.在电解池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是阴极

10.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时,放出44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CH4(g)+4O2(g)=2CO2(g)+4H2O(l);△H=+890kg·mol-1

B.CH4(g)+2O2(g)=CO2(g)+2H2O(l);△H=+445kg·mol-1

C.CH4(g)+2O2(g)=CO2(g)+2H2O(l);△H=-890kg·mol-1

D.1/2CH4(g)+O2(g)=1/2CO2(g)+H2O(g);△H=-445kg·mol-1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仪器测定有机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个数比为2:

1:

3

B.由红外光谱可知,该有机物中至少含有三种不同的极性共价键

C.仅由核磁共振氢谱就可以确定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总数

D.若A的化学式为C2H6O,则其结构简式可以确定为CH3CH2OH

12.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羊毛是蛋白质,区别真假羊毛的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灼烧反应

B.油脂在人体内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氨基酸和甘油

C.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会产生银镜现象,说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D.猪油、棉花和鸡蛋清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13.反应3X(g)+Y(g)

Z(g)+2W(g)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进行到5min时,Y减少了0.1mol,此段时间反应的平均速率υ用不同物质可表示为

A.υ(x)=0.03mol·L-1·min-1B.υ(Y)=0.02mol·L-1·min-1

C.υ(z)=0.10mol·L-1·min-1D.υ(w)=0.02mol·L-1·min-1

14.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硫蒸气、硫粉分别燃烧,生成相同状态等量的SO2,放出的热量一样多

B.CaCO3(s)=CaO(s)+CO2(g);△H=+178.5kJ/mol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C.S(s,单斜)=S(s,正交)△H=-0.33kJ·mol-1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2kJ/mol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2kJ

15.理论上不能设计为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A.CH4(g)+2O2(g)

CO2(g)+2H2O

(1)△H<0

B.2H2(g)+O2(g)2H2O

(1)△H<0

C.HNO3(aq)+NaOH(aq)=NaNO3(aq)+H2O

(1)△H<0

D.2FeCl3(aq)+Fe(s)=3FeCl2(aq)△H<0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16.(8分)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合理的是▲(只填序号,多选,倒扣分)。

a.先加NaOH溶液振荡,可以反应掉溴苯中溶解的Br2,再用分液漏斗可以将溴苯和水层混合物分离

b.除去苯中的苯酚:

应先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再过滤弃去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c.如果苯酚浓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棉球擦洗

d.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可以加入热的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分液

e.将工业酒精加工成无水酒精,可以先加生石灰后再蒸馏。

f.除去实验室制得的乙烯中混有的SO2气体,可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浓溴水

g.只用水就能区别苯酚、硝基苯和乙醇

17.(10分)如图所示,若电解5min时,铜

电极质量增加2.16g。

试回答:

⑴电源电极Y名称为▲极;

⑵pH变化:

A池变▲;B池变▲;

⑶写出B池中所发生的电解反应方程式:

在B池中,Pt电极上,理论上可以产生

气体(标准状况)▲L;

18.(11分)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先填序号,再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有5种有机物:

A.C6H5CH=CH2B.CH3CHOC.CH3CH2OHD.CH3COOHE.CH3COOCH3,

⑴具有酸性且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⑵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加聚反应的是▲。

⑶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化学方程式:

▲;

⑷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化学方程式:

▲;

⑸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化学方程式:

▲;

19.(14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⑴实验测得,在一定条件下,2g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18g水蒸气时,放出241.0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⑵如果断裂1molO2(g)中的共价键需要吸收498kJ的能量,生成1molH—O键放出463kJ的能量,则H—H的键能为▲。

⑶1840年,俄国化学家盖斯(G·H·Hess)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了盖斯定律。

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以运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出它们的反应热。

已知在298K时,C(s·石墨)、CO(g)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s·石墨)+O2(g)=CO2(g)△H1=-393.5kJ·mol-1

②CO(g)+1/2O2(g)=CO2(g)△H2=-283.0kJ·mol-1

请你运用盖斯定律计算石墨不完全燃烧时的焓变△H3,并写出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0.(15分)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600

800

830

1000

1200

K

0.4

0.9

1.0

1.8

2.6

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⑵平衡常数可以用来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K值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K值▲(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从表格中K值随温度的变化看,该反应为▲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⑶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的关系:

c(CO2)·c(H2)=c(CO)·(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⑷下列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υ正(H2)=υ逆(CO)D.混合气体中c(H2)不变

⑸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哪个条件,不能使CO的体积分数φ(CO)增大▲。

A.再添加适合的催化剂B.再充入一定量的H2

C.再充入一定量的COD.升高温度

21.(12分)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只有CO2和H2O水蒸气。

A、B两组同学分别用A、B两种方法测定它的组成,如下图:

 

燃烧有机物的质量

实验方法

实验前后

(1)~(4)装置的质量

实验前

实验后

A组同学:

6.4g

A

(1)140g

(1)163.0g

(2)140g

(2)149.0g

B组同学:

6.4g

B

(3)140g

(3)154.4g

(4)140g

(4)157.6g

得到两组数据:

 

请你分析:

⑴正确方法应是▲方法。

⑵简述错误方法对测定结果带来的影响▲。

⑶若实验过程中气体均全部被吸收,请计算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要有完整的解题过程)▲。

试题到此结束,请认真检查。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

化学练习答题纸

题号

一、二

16

17

18

19

20

21

总分

得分

考生注意:

请在规定的区域答题,在规定之外答题一律无效。

一、二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8分)

合理的是(填序号,多选,倒扣分)。

17.(10分)

(1);

(2);;

(3);;

18.(11分)

(1);

(2);

(3);

(4);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5);

19.(14分)

(1)              ,

(2),

(3)              。

20.(15分)

(1);

(2);

(3);(4);(5)  。

21.(12分)

(1);

(2);

(3)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调研测试

化学练习参考答案

一、二选择题:

(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B

D

B

D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C

AD

BD

C

16.(8分)aceg(漏选1个扣2分,错选1个倒扣2分扣完为止)

17.(10分)⑴正(2分)⑵变大(2分);变小①(2分)

⑶2H2O2H2↑+O2↑(2分);0.112(2分)

18.(11分)⑴D(1分)⑵A(1分)

⑶E(1分)CH3COOCH3+H2OCH3COOH+CH3OH(2分)

⑷C(1分)CH3CH2OHCH2=CH2↑+H2O(2分)

⑸B(1分)CH3CHO+2Ag(NH3)2OH

H2O+2Ag+3NH3+CH3COONH4(2分)

19.(14分)

⑴H2(g)+1/2O2(g)=H2O(g)△H=-241.0kJ·mol-1(5分)

⑵E(H—H)=[(-482.0)+4×(+463)-498]÷2=436(kJ·mol-1)(4分)

⑶C(s·石墨)+1/2O2(g)=CO(g)△H3=-110.5kJ·mol-1(5分)

20.(15分)

(3分);⑵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2分)吸热;(2分)

⑶830(2分)⑷C、D;(3分)⑸A(3分)

21.(12分)

⑴B;(3分)

⑵在A方法中,燃烧后气体先通入NaOH溶液,H2O蒸气会被冷却而吸收,从而使1偏重,2偏轻,测得分子式中:

比偏大。

(3分)

⑶∵n(H2O)=(154.4-140)÷18=0.8(mol)(1分)

∵n(CO2)=(157.6-140)÷44=0.4(mol)(1分)

∵m(H)+m(C)=1.6×1+0.4×12=6.4(g),∴该有机物为烃(2分)

又∵C∶H=0.4∶2×0.8=1∶4∴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H4(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