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8026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docx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ItwaslastrevisedonJanuary2,2021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2.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这学期的新课学习已结束,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

(板书课题)

二、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想一想:

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合作:

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

1.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2.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过程。

3.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1)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2)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

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3)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

如:

全册内容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

三位数的加减法

有余数的除法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

千米、毫米

时间单位:

时、分、秒

认识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统计

三、整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1)出示数5555,从右往左,你能依次说出每一个数位上的“5”各表示多少吗?

(2)填空:

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3)让学生做第1题,然后交流。

2.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一十二。

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千九百八十数到二千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七百数到三千。

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写出3408后面的三个数和3001前面的三个数。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5页第3题,并交流填的结果。

3.读写方法

(1)读出下列各数:

教科书第1题。

指名读,然后说一说:

怎样读万以内的数。

(特别强调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2)写出下列各数:

教科书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

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4.大小比较

(1)写出下列各数,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三千零二三百零二二千三百三千二百三千零二十

(2)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做教科书第5题。

5.较大数的估计

一个数比400大得多,比2000少一些,这个数可能是:

(在正确的数下打)99913819005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第2课时数的运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整理和复习中初步感悟整理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3.在合作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接着复习有关数的运算。

(板书课题:

数的运算)让同学想一想,在本册中学习了哪些数的运算。

学生经过回忆答出: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

(2)加、减法的估算。

(3)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

(4)有余数的除法。

二、整理与复习数的运算

1复习口算

以卡片的形式出示.第8题。

学生抢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复习估算

出示教科书.第2题。

375+287526-339

教师:

如果我们想知道它们的结果大约是多少,有办法吗(估算)指名两人说出估算的结果,集体订正时,说估算过程。

指出:

估算时,要把每个数看成跟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口算,这是估算的方法。

3.复习加、减法的笔算

教师:

如果我们还想知道精确的结果,又该怎么办(笔算)

找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教师:

看着黑板上的竖式,小朋友想一想,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当学生有了想法后,首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这时应留出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经过讨论,小组统一认识,然后进行全班交流,估计会有以下说法:

(1)首先要书写认真,相同数位对齐。

(2)计算时应从个位加起或减起。

(3)计算三位数加法时,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下一位相加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的“1”。

(4)计算三位数减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上借“1”当“10”,和这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经过讨论交流,全班统一认识。

4.巩固练习

教师:

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在计算三位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现在请大家计算下面的题目,完成教科书136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

小朋友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了,下面有两道填空题,会填吗?

出示教科书.第5题。

学生纷纷举手,指名回答。

教师:

有不同意见吗你能根据这两句话列出算式吗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时,指出列出的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强调: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可结合两道填空题加深理解。

三、综合练习

1.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16、1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略)

第3课时计量单位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时间单位:

时、分、秒和长度单位千米、毫米的认识和理解,会运用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来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利用所学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能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2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对本学期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

计量单位)想一想,本学期的计量单位包括了哪些内容(出示全册知识结构图),在这些知识中你还有什么疑惑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二、整理与复习时、分、秒

(1)出示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看能联想起哪些数学知识。

(2)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交流想法,引导学生补充完整。

内容包括:

①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

②1时、1分、1秒在钟表上怎样规定的;

③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做练习,出示课本132页第3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全班汇报交流。

汇报时,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整理与复习长度单位

(1)提问: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汇报交流,老师并板书:

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

(2)做练习,出示第132页第4题。

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形,说说每个图形各呈现了什么。

学生根据课本给出的信息,找出合适的长度单位。

窗户宽120(),三峡大坝高185(),飞机每分飞行13(),小朋友每时步行3()。

学生独立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后,在班内汇报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3)让学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四、解决问题

我们前面整理复习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下面就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说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思考,梅花鹿、长颈鹿的高各是多少?

C班内反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列式和答案,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D学生解决第15题的第

(2)小题,并全班交流。

五、全课小结回忆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

第4课时认识图形、统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通过对具体材料的统计,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整理和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

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认识图形和统计。

板书课题:

认识图形、统计。

二、复习认识图形

教师: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过哪些图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电脑出示每种图形各两个,杂乱地排列。

教师:

根据你学过的有关图形的知识,能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1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教师:

结合刚才的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长方形的。

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整理汇报。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2)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2复习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1)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每一条边都叫做正方形的边。

(2)正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3复习平行四边形

教师:

说一说平行四边形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不做过高要求。

4巩固练习,加深提高

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区分辨别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

三、复习统计

教师: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1)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

①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数据。

②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

③完成统计图。

④学生完成后,全班评价。

⑤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如:

(1)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哪种最少参加科技小组的比参加数学小组的多多少人

四、综合练习

1第7、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4题

(1)引导学生分析,这个统计表共有几行每行各表示什么意思

(2)怎样比较跳高的成绩?

(3)怎样比较100m跑的成绩是用的时间短的跑得快还是用的时间长的跑得快

(4)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全课小结

谈收获和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