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8058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4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教案连云港市韩冬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Word下载.docx

那物体离镜面的距离变远,像离镜面的距离有变化么?

像变远

我们知道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方法.现在我们想验证一下刚才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所总结出的这几条成像特点是否正确,我们需要什么器材呢?

平面镜.

平面镜有,但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如何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呢?

现在我们每个人利用桌上这块平面镜,找找自己的像,看看你能找到这个像的准确位置么?

谁能确定像的准确位置?

师:

"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浇不灭的蜡烛.

(平板玻璃后,放一只烧杯,点燃两只蜡烛,分别放在玻璃板前面和玻璃板后面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倒水.)

(注意事项:

1.蜡烛不能太长,否则像的下部模糊,影响效果.2.烧杯中的蜡烛要偷偷拿走,否则像与蜡烛重合不好,会影响效果.)

“请大家分析原因.”

肯定学生的分析.

“做好这个魔术的关键?

(移动玻璃后面的蜡烛,给学生启发.)

(为可用“物”来替代“像”进行探究做铺垫.)

提出问题:

像比较暗,不太清晰,如何让像更清晰?

出示平面镜,“平面镜和玻璃都能成像,它们有什么不同?

(为用平板玻璃“替代”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做铺垫.)

“今天我们想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互动研讨,概括归纳,分析释疑.

提示:

“看到像在镜后位置,是突破的关键.”

“很好.用玻璃“替代”平面镜进行探究.可以看见像的位置了,怎么测?

“怎样才能摸到像呢?

能不能用什么去替代像?

“很好.用物体替代像进行测量.”

“怎样探究像到镜子的距离与物到镜子的距离?

“明确了探究内容和方法,我们需要什么仪器?

“我们用棋子和纸三角做物体,给你们两只等大的纸三角,如像变小可用剪刀剪小.”

“给每组一张白纸,记录每次物和像的位置.标明1和1’,2和2’”

发仪器

结论交流,评价:

(板书)平面镜成像特点

“为什么没有任何一组剪小纸三角”?

像与物大小形状相同(板书)

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请在格纸上用铅笔画出像点与相应的物点的连线

连线与镜面的关系为 

 

像的左右与物的左右关系是 

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是 

三.平面镜成像原因

此处用课件展示讲述

问:

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体?

教师提示:

只有物体上某点S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眼内,这点才能被看见.物体上各点射出的光都进入眼内,整个物体就都被看见了.

现在我们就运用光的反射来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师控制电脑逐步演示蜡烛的平面镜成像过程,同时进行讲解:

①在蜡烛上任选一点S.

②眼睛看着平面镜,进入人眼的光只可能是S入射到镜面上的反射光.

③从S发出的光中任选其中两条入射光线,得到他们的反射光线.

④如果人眼正处在这两条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眼睛会觉得这两条光线好像是从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发出的.我们把S′叫做S的虚像.

⑤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虚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

师:

在实验中把放在平面镜后面的棋子B移开,在平面镜的背后能否看到A的像?

用白纸作屏幕放在该处,直接观察白纸,纸上能不能出现象?

我们把这种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叫做虚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不能用屏幕接收.顺便说一下:

能够用光屏接收的像称为实像.我们平时所说的就像“镜中花,水中月”你们能明白其意思吗?

平面镜成的像和小孔成像的像有什么区别吗?

平面镜成虚像(板书)

『观看魔术』

帮老师出主意.

吃惊、关注

『猜想』

两个盒子;

有平面镜

学生猜想平面镜中的像的特点

左右相反

像与物体一样(大小、颜色、形状)

上下一致

物体靠近镜子像也靠近镜子

像到镜子的距离与物到镜子的距离相等

近大远小

学生---思考

『设计方法』

把蜡烛紧贴平面镜,像也紧贴平面镜,可在镜面上测.(展示)

把刻度尺立在物体旁边一同在镜中成像,就知道像的高度了.(演示)

不行.要是像会变形,尺子也会变形,不就不准了吗?

直接在镜面上量(演示)

不行.像不在镜子上.

『分析原因』

镜后的蜡烛已经灭了,之所以好像在燃烧,是前面火苗的像,正好在玻璃后面的蜡烛上方.

玻璃后面的蜡烛与玻璃里面的“像”要重合.

改用镜子

镜子清晰,玻璃模糊

玻璃可看见后面,镜子不能.

用玻璃就可以看见镜后的像的位置.

把尺子放在像的位置进行测量.(展示)

不好.还是不好读数.

象刚才的魔术那样,用同样的物体在像的位置与像重合,物体的大小就是像的大小,就可以测量了.(展示)

用刻度尺量物到镜子的距离,用刻度尺量能与像重合的物到镜子的距离,做比较.

刻度尺、玻璃、支架、物体(两个)、、

『实验探究』

1.棋子

棋子与玻璃的距离(cm)

像与玻璃的距离(cm)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位置1

5

位置2

10

位置3

15

物点与玻璃的

距离(cm)

相应像点与玻璃的距离(cm)

A

B

C

A’

B’

C’

字母“b”成

像的形状

像与物的

大小关系?

像点与相应物点的连线与镜面的夹角约为

『结论表述』

像与物大小形状始终相同

(不管移近或远离.)

像到玻璃不完全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玻璃有厚度

在实验中标的物与像之间连线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发现规律,b成像可是d,也可是p.

就象几何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平面镜

生:

不能

找不到

知道,它们成的是虚像,就是指虚无的,不存在的东西.

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可用光屏接到.

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不能用光屏接到,不是实像.

课后作业:

观察关于潜望镜的图片,说出图片中标注红圈的装置有什么作用吗?

为什么不直接观察

请你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画出或设计出这种装置的简易模型.

这是潜望镜,能观察敌情

会有危险,容易受伤

教 

学 

反 

学生课堂表现:

从帮老师解决“粉笔问题”开始,始终沉浸在解决问题的氛围中.

当堂反馈情况:

课后作业情况:

复习提问(或测验)情况:

备 

注意做好铺垫,让学生说出实验方法和步骤,恰当的铺设台阶,适时的引到,要巧妙不露痕迹,让学生觉得是他们设计的整个过程,是主动的解决物体,主动的探究,而不是被动的实验.

关于“近大远小”,如果学生提出,可用课件加以解释.自制flash课件“眼睛”.

第四节光的折射

课题

光的折射

仪器材料

小纸碗(底部画有小鱼)、筷子、玻璃砖、激光笔、可乐瓶、水、实验纸.

知识与

技能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实验,认识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或从其它介质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规律

会画光的折射光路图

了解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学生观看录像,观察玻璃砖后的手指、碗底小鱼等折射现象,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通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能用已知的规律解释简单问题的能力.

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利用折射现象来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通过观察筷子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的品质

通过对“筷子弯折“等自然现象的解释,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养成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学生学

习中可

能遇到

的问题

及解决

的方法

问题一:

有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光的全反射,并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全反射的问题.

解决方法:

加以鼓励,并告知学生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只是本节课可能时间不够,需留待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来探究,并对学生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予以鼓励.

问题二: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能的得到的数据不完全相同,指出主要是实验误差的原因.

问题三:

学生可能得到错误的认识和结论.

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认知成果,可建议学生反复实验以收集证据,查找资料以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来让学生自己纠正前面的错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问题四:

学生可能提出目前还无法向学生解释清楚的问题.

赞赏学生的勇气,并建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弄清这样的问题,还需要哪些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问题五:

出现教师也未曾预料的实验方法、现象.

赞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究.

教学环节

教师导学活动

问题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

它们都属于光的什么现象?

学生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并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体会大自然景色的美妙.复习前面的知识.

播放“水杯后面的米老鼠”的录像

演示实验.并用电脑模拟实验过程,讲解.完成光路图,和学生一起指出名称

正因为这小小的偏折,在生活中出现了很多其妙的现象.

下面我们来观察两种现象.“碗底的小鱼”、“玻璃砖后面的手指”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奇妙的现象,我们想对它们作出准确的、科学的解释.就需要研究光线是怎样偏折的,有没有规律?

类比光的反射

介绍实验的方法.

它属于光的什么现象?

什么是光的折射呢?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我们从哪几个方面来研究呢?

光在反射时都有哪些规律?

我们也应该研究:

1、角度的关系.2、折射光线的位置.3、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怎样变化

猜想、回答.

观察光的折射.

学生画光路图,和老师一起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

学生观察实验.

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类比并和老师一块寻找要研究的问题.

引出这节课的研究内容:

光的折射.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的描述方法.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急于弄清原因,从而引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培养学生寻找研究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实验

实验结束后

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下面我们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总结实验及讨论的结果,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指出常见的折射现象.

下面我们来亲自观察一下放到水中的筷子.

分析形成原因.

然后让学生试着分析小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偏高的原因.

你们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

从实验中你还发现了那些问题?

筷子出现了什么变化

倾听

学生实验

汇报讨论结果.

思考

观察实验

倾听老师讲解

思考回答.

让学生亲自实验,增加对物理现象的认识,培养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求异的思维方式.

亲自体验.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结

教师请学生小结本节课学到的主要的知识.

学生小结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作业

找出一种与光的折射有关的光现象,并解释它的形成原因

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

二、光的折射规律:

定义:

1、三线共面

光路图:

分居发现两侧

2、从空气到玻璃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从玻璃到空气 折射较大于入射角

3、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第一节透镜

教学课题

第一节 

透镜

授课地点

物理实验室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老花镜、近视镜、透镜一组、光源、刻度尺、白纸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知道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2)通过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室验,训练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質特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2)通过光的折射的知识在实际光学器材中的应用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乐于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态度.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问题提出

1透镜的种类

“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

调动学生将自己见到过的各种各样的镜子都写出来,并引导学生对这些镜子进行分类.

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的能让光透过的这一类镜子即透镜.

发给学生各种类型的透镜.每个发给学生的透镜都要配有镜头纸,告诉学生用手摸透镜时要垫着镜头纸,但不能触摸透镜的光学面,以保护光学器材,养成爱护光学器材的好习惯.

总结并画出或投影出几种不同类型的透镜,说明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

学生与老师一起讨论举出各种镜子:

穿衣镜,三棱镜,哈哈镜,交通镜,平光镜,老花镜、近视镜等.

学生讨论黑板上的例子可分为几种类型:

镜面是平的,是弯曲的,只能反射光的,能透光的.

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

由学生回答各种透镜的不同之处:

有的中间厚边缘薄,有的中间薄边缘.

学生体会近视眼镜中间较薄,边缘较厚,是凹透镜;

远视眼镜中间较厚,边缘较薄,是凸透镜.

结合教材中的讲解(可用投影片或课件辅助),使学生认识到透镜表面的形状特征,从而引出主光轴和光心的概念. 

 

讲述《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中的旅行家们为什么能冰透镜来生火?

引出下面要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学生讨论说出几种不同的猜想,选择现有器材,自己设计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探究实验过程

进行猜想

2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实验一:

用太阳光找凸透镜的焦点.

老师指出这一点我们叫它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焦距(注意提醒学生:

不要让太阳光直接通过透镜射到眼睛,以免损伤眼睛).再让学生将凸透镜换成凹透镜重复上面实验,还能否在纸上找到亮点.

每个同学一个凸透镜,正对着阳光,透镜另一侧放一张白纸或用书本的背面,移动透镜和纸的距离,在纸上找到一个最亮最小的圆光点

实验二:

观察手电筒光射向透镜后,透过透镜的光照范围

引导学生观察放入透镜后,透过透镜区域光的亮度和光照范围的变化.

提出:

放入凸透镜和凹透镜后,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三:

用激光演示仪演示.

演示将一束平行光分别射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时光线的传播情况,并说明:

平行光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一点上,所以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平行光通过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所以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把实验中的现象画在黑板上.

使手电筒光射向相距小于10cm的光屏,依次把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凹透镜放入手电筒和光屏之间.

讨论得出:

放入凸透镜后,光照范围变小、变亮,放入凹透镜,光照范围变大、变暗.

学生练习作图.

归纳总结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焦点和焦距

根据上面的作图,给出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还要说明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

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帮助学生领会虚焦点的含义:

除让学生迎着光看外,可以借助光路图告诉学生刚才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演示每个透镜的焦点有两个.它们关于透镜的中心对称.再换用焦距不同的透镜重复实验,得出焦距越小的透镜,会聚或发散作用越明显.

课堂小结

透镜的类型,有关透镜的基本知识,透镜对光的作用.

第二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二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多媒体.

(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虚像和实像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问题的提出

1.凸透镜可以成像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透镜及其对光线的作用,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那么如果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会有什么现象呢?

” 

引导学生用凸透镜观察:

课本上的字和讲台上的大屏幕后,接着问:

“凸透镜为什么会成不同特点的像?

成不同特点的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

提练学生猜想中的知识点,确定本节探究活动.

在此给学生介绍物距(u)、像距(v)的意义.

学生回答现象并总结:

凸透镜可以成像.

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小组讨论:

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制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计划

A.选用与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相关的器材.

制定计划

B.让发光体经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等大的像.

C.量出成像时的物距和像距.

D.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重复以

上实验,分析焦距的长短与成像间的关系.

设计方案

实验探究

交流合作

“你如何设计方案来验证你自己的猜想?

部分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并说明原因.

强调为什么要共轴.

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指导,及时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分析数据,比较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得出成放大、倒立像的条件和缩小、倒立像的条件.

分析部分学生的数据中出现的错误,和学生一块探讨出现错误的可能情况.并改正.

学生讨论得到的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共同特点:

倒立,光屏可接到,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是实像. 

提问;

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多远处在光屏上得不到像了?

如果把光屏取下,从光屏这一侧观看:

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结论:

看到一个放大、正立的像.这个像与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有什么区别?

正立、放大.光屏得得不到,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的.

强调和加深“实像与虚像”的意义:

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

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接收,也能用眼睛看,是实像.而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在光屏上找不到像,人眼逆着光线看去,能看到成的是正立的像.它是光的反相延长线会聚成的像,是虚像.与平面镜成虚像类似.

学生小组讨论

选择现有器材,自己设计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

探究前的一些准备工作:

学生设计实验中要用到的表格.

2.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1)平行光会聚法

(2)远物成像法

3.认识光具座,将实验器材按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顺序放置.并注意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

学生探究实验过程:

将蜡烛火焰与透镜的距离由远及近,即物距由大到小移动.观察成像特点.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格.分下面几种情况研究:

(1)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

(2)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

(3)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4)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

(5)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

(6)在以上成实像和成虚像的情况下,轻轻吹蜡烛的火焰,使它向左侧或右侧偏斜,观察火焰的像是向左侧或右侧偏斜,找出物和像的左右、上下关系.

(7)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重复以上实验,分析焦距的长短与成像间的关系.

3.归纳总结

将各小组学生实验中填完的表格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对表格中的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最后投影出正确的结果.见下表.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总结本组的实验方案以及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

焦距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

像的情况

正立、倒立

放大、缩小

虚像、实像

u>

2f

2f>

v>

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v=2f

等大

f=

2f>

u>

v>

放大

u<

/

正立

虚像

U=f

不成像

进一步总结得到:

一倍焦距是成虚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