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8097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

《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预防医学资料Word下载.docx

生产性污染;

生活性污染;

其它污染

剂量-效应关系:

指暴露剂量与个体表现出来的效应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

指暴露剂量与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并达到一定程度的比率,或者引起某一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

相加,协同,独立,拮抗。

污染物可分为一次/二次污染物(判断)。

生产性污染:

工业三废,工业噪音,振动,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一)急性中毒:

环境污染物在短期内突然增高时,引起机体急性中毒

常见成因:

*工厂事故性排放**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烟尘,在气温逆增时形成烟雾事件。

***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烃类废气,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使人产生急性中毒

(二)慢性危害:

环境污染物低浓度长期反复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损害。

(三)远期作用:

1.致癌作用;

2.致突变作用;

3.致畸作用

(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致敏作用;

2.免疫抑制作用

太阳辐射的光谱包括:

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

1.影响太阳辐射和微小气候;

2.产生温室效应;

3.破坏臭氧层;

4.形成酸雨。

一.居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1).室内进行的燃烧或加热:

主要是各种燃料、烟草、垃圾的燃烧以及烹调油的加热;

2).人体排出的代谢产物;

3).各种化工产品的释放:

包括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和家用化学品等;

4).室内生物性污染;

5).室外污染物进入

二.居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1.甲醛及其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来源:

建筑装修材料,如胶合板、地板

健康影响:

——眼结膜和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作用

——变态反应:

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

——致癌作用:

苯引起白血病

2.氡及其子体

在水泥、砂石、砖块中形成,引起肺癌,可能与白血病有关

3.空调综合征

在空调环境下,出现的头晕、头痛、乏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4.军团菌病:

嗜肺军团菌孳生于空调冷却塔经水雾进入室内,肺部感染为主的全身各脏器的损害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水体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体的水质,底泥的理化性状和生物种群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利用价值,同时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富营养化: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的缓流水体,引起藻类既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一.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

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保证流行病学的安全性;

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二.饮水的净化和消毒:

1.混凝沉淀;

2.过滤;

3.消毒

食物与健康

营养素是指人体为维持生存和健康,保证生长发育和体力劳动所必需的来自外界、以食物形式摄入的物质。

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

国外提出DRI(dailydietaryreferenceintakes),即膳食参照摄入量的标准,包括四个营养水平指标:

1.平均需要量

2.推荐摄入量

3.适宜摄入量

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调节各种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质,可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参与许多重要物质的转运,并供给热能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1、蛋白质含量;

2.蛋白质消化率:

蛋白质在体内消化酶作用下被分解消化的程度,消化率高表明该蛋白质被吸收利用的可能程度大,其营养学价值越大。

3.蛋白质生物价:

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机体可以储留的程度

4.蛋白质净利用率;

5.蛋白质功效比值:

生长发育中的幼小动物摄入1克蛋白质所增加的体重克数

=动物体重增加克数/摄入食物蛋白克数

必需脂肪酸是指机体生理需要,但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人体有两种必需脂肪酸,即n-6系的亚油酸和n-3系的α-亚麻酸。

氨基酸模式:

组成人体各种组织蛋白质的氨基酸有一定的比例,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和之间的比例,称为氨基酸模式。

必需脂肪酸:

只机体生理需要,但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n-6族的亚油酸和n-3族的α-亚麻酸。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

供给机体所需要的热能,维持神经组织功能,参与构成机体重要物质,调节血糖、节氮和抗生酮作用,提供膳食纤维,解毒。

宏量元素(含量大于0.01%):

Na.K.Ca.N.Mg

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

Fe.Cu.钴.I.Zn.锰.硒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1)活性V2TD能促进其吸收

(2)钙离子与食物中的植酸草酸等形成不溶性钙盐,影响钙吸收(3)钙磷比例适宜时有利于吸收(1:

1或1:

2)(4)蛋白质消化过程中,游离的部分氨基酸与钙离子作用(5)乳糖有利于其吸收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铁离子比亚铁离子更容易吸收,还原性物质(抗坏血酸,含硫基化合物促进铁的吸收,植物盐磷酸盐阻碍其吸收)

脂溶性V有A.D.E及K,主要存在植物油,坚果类和动物性食品中

水溶性V有B族维生素和C,存在于动植物食品中。

VA(视黄醇)的功能与正常生长,生殖,视觉及抗感染有关

VA缺乏或不足可致暗适应能力降低,使粘膜上皮的正常结构改变,上皮组织发生鳞状角化,幼儿可能出现生长不良,外科手术或创伤病人可能出现伤口愈合不良。

VE(生育酚)能促进蛋白质更新合成,预防衰老,改善皮肤弹性,使性腺萎缩减轻,提高免疫能力,临床上常用以治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

VB1(抗神经炎因子或抗脚气病因子)对促进食欲,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有重要作用。

VB1缺乏早期症状不典型,可有疲乏,淡漠,食欲不振,恶心,腿麻木,心电图异常等,严重者可出现典型的脚气病症状(VA.E.C超强氧化剂)

锌的生理功能:

促进组织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eg锌与蛋白质,核酸的合成代谢,细胞生长,分裂,分化等过程有关),对胎儿发育和促进生殖器官和功能也非常重要,参与维护正常味觉,嗅觉,促进食欲,促进VA代谢及其生理作用,有利于维持视觉和皮肤的健康,参与维持与保持免疫反应细胞的复制。

合理营养:

通过平衡膳食提供给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并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07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1)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状态的体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它制品(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9)如饮酒应限量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人体的热能消耗

1.基础代谢:

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热能,即在无任何体力活动以及紧张思维活动、全身肌肉松弛、消化道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下,维持体温、心跳、呼吸、细胞内外液电解质浓度差等消耗的热量。

基础代谢率:

单位时间内人体基础代谢所消耗的基础代谢

2.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指人体摄食过程中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热量,这种因摄食而引起热能的额外消耗。

3.体力活动

矿物质和维生素类了解一下

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重点)

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1.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合适;

2.食物对人体无毒无害,保证安全;

3.合理的加工与烹调;

4.建立合理的用膳制度及良好的饮食习惯。

每人每日摄入

谷类食物300-500g,

蔬菜400-500g,水果100-200g,

畜禽肉50-l00g,鱼虾类50g,蛋类25-50g,

奶及奶制品l00-200g,豆类及豆制品50g,

油脂类25g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最底层:

谷类

第二层:

蔬菜和水果

第三层:

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

第四层:

奶类和豆类食品

第五层:

油脂类

 

职业性有害因素

定义:

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

交通污染(错)工厂的毒气(对)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

劳动者接触到职业性有害因素不一定发生职业病损害,必须具备三个因素(个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才能引起职业病损害。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一)定义:

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非传染性疾病。

(二)分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特点

1.食物中毒的病因分布:

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

2.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种类分布:

以动物性食品的食物中毒为主

3.食物中毒发病的季节性、地区性:

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生在2、3季度;

绝大多数食物中毒存在明显的地区性。

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

1.调查前的准备:

一方面向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一方面迅速组织卫生监督人员携带采样器材和协助药品前往现场。

2.食物中毒现场调查:

(1)进行抢救工作;

(2)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并尽快采样;

(3)中毒患者调查,进行患者48小时的进餐食谱调查,找出共同的进餐食品,了解中毒症状和主要特征。

3.食物中毒的诊断及技术处理

4.食物中毒的预防。

细菌性食物中毒

指因摄入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中毒。

常见的致病菌:

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肉毒梭状芽胞杆菌、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

●流行病学特点:

1.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2.夏秋季发病率高;

3.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

发生原因:

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1.食品在生产、运输、贮存、销售及烹调过程受到致病菌的污染,而食用前又未经充分的高温处理或清洗;

2.加工后的熟食品受到少量致病菌污染,但由于在适宜条件下存放时间过长,从而使致病菌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而食用前又未加热处理,或加热不彻底;

3.熟食品受到生熟交叉污染或食品从业人员中带菌者的污染,以致食用后引起中毒。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属肠杆菌科,为具有鞭毛,能运动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沙门氏菌属种类很多,有2000多种血清型。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占有较大的比重,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点之一。

●沙门氏菌属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37℃,

●在冰冻土壤中可过冬

●在含盐12%~19%的咸肉中可存活75天

●沙门氏菌属在100℃时立即死亡;

70℃经5分钟,60℃经1小时可被杀死

●水经氯化消毒5分钟可杀灭

●沙门氏菌属不分解蛋白质,污染食品后无感官性状的变化,应予注意

流行特点:

1.发病率高,一般在40~60%,最高可达90%;

2.全年都可以发生,夏秋季发病率高;

3.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是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其次是禽肉、蛋类、奶类及其制品。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4小时~48小时。

前驱症状:

寒战、头晕、头痛、恶心和腹痛。

主要症状:

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绿色水样便,有时有恶臭。

病死率为1%;

病程3天~5天,一般预后良好。

职业性损害

职业病的定义:

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通称为职业病。

广义的职业病是泛指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而立法意义上的职业病具有一定范围,即指政府规定的职业病。

职业病的特点:

一.病因明确,病因即相应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发病可减少或消除;

二.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可检查和识别,一般接触到一定的程度才使劳动者致病,因此,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

三.在接触同样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四.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预后良好,也易恢复;

五.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发现愈晚,疗效愈差。

因此,防治职业病,关键在于三级预防。

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

应以以下几方面的资料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职业史、病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了解常见的职业中毒

尘肺的概念:

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生产性粉尘可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矽肺的概念:

矽肺是因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生产性粉尘而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矽肺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与体征:

1)气短;

2)胸痛;

3)咳嗽;

二.X线表现:

圆形小阴影;

不规则形小阴影;

大阴影;

胸膜改变;

肺气肿;

肺门和肺纹理改变

三.肺功能改变

四.实验室检查

五.并发症:

肺结核;

肺部炎症和肺内感染;

肺气肿等等

公害病:

指由环境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

其特点:

1不仅是一个医学概念,而且具有法律意义,须经严格坚定和法律认可。

2引起公害病的因素很复杂。

3一般具有长期陆续发病的特点。

4在疾病谱中属于新病种。

1水俣病是由于长期摄入甲基汞

痛痛病是慢性镉中毒

2碘缺乏病主要包括地方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亚临床型克汀病,智力障碍,生殖功能障碍。

其流行病学特征:

(1)地区分布:

山区患病高于平原,内陆高于沿海,农村高于城市。

(2)人群分布:

青春期发病率高,一般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3)病区划分:

尿碘低于100μg/L

水碘低于100μg/L

3地方性克汀病(地克病)临床表现:

(1)智力底下,精神发育迟滞,轻者生活自理,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白痴。

(2)神经运动障碍。

(3)聋哑。

(4)生长发育障碍身材矮小,骨龄明显落后,性发育落后。

(5)粘液性水中型甲状腺功能低下。

4地方性缺氧中毒是一种全身慢性中毒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氟斑牙是最早出现而又最易识别的症状

氟骨症可有关节活动障碍,肢体变形,驼背及行走困难。

5食物中毒:

指人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的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机型或亚急性非传染性病。

6中毒食物可分为:

1细菌性中毒食物2真菌性中毒食品3动物性中毒食品4植物性中毒食物5化学性中毒食物

7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病原:

副溶血新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最适生长的PH值为7.7。

最适生长温度为37摄氏度。

能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摄氏度—40摄氏度。

56摄氏度加热5分钟或90摄氏度加热1分钟或1%食醋处理5分钟,或稀释一倍的食醋处理1分钟均可将其杀灭。

流行病学与病因研究

流行病学的定义:

研究人群中的疾病与健康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以及促进健康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人群

研究内容包括了疾病和健康

研究的重点是分布及影响因素

目的是为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决策依据

流行病学的特点:

1.群体特征:

从群体角度观察事物的变化

2.分布特征:

从研究疾病健康的分布开始,要确定时间、空间、人群分布

3.对比特征:

eg.中医治疗感冒,设立对照组,自然好转组

4.社会医学特点:

从生物-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去研究健康和疾病

5.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特征:

基于统计的知识进行描述和推断,例如率。

6.预防为主的特征:

流行病学着眼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A.观察法

描述性研究:

现况研究,纵向研究,生态学研究,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B.实验研究:

又称实验流行病学

临床试验和社区试验

C.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病因的概念

●引起人群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西医:

病毒、年龄、血压高等等

●《素问·

调经论》:

“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

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

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比如:

六淫七情,疠气

归纳法:

由特殊到一般。

如果观察到以下现象:

肝癌组HBV感染率高于对照组;

HBV感染组肝癌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

控制HBV感染后,人群肝癌的发生率下降。

得出:

HBV持续感染可以引起肝癌的结论。

病因研究方法

演绎与归纳

演绎法:

由一般到特殊。

假设:

HBV持续感染可以引起肝癌。

则:

HBV感染组肝癌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

控制HBV感染后,人群肝癌的发生率下降

病因研究步骤

提出病因线索

检验病因假设

实验性研究:

验证病因假设

病因推导

联系方式的判断:

因果关系研究的真实性必然涉及到因果推断的问题,包括逻辑方法、统计关联和判定标准。

1.统计学联系

2.虚假的联系

3.间接的联系

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

1.联系的强度

2.联系的时间性:

“因”一定先于“果”,这在病因判断中是必需的

3.联系的特异性

4.联系的可重复性:

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时间重复观察到结果。

5.剂量反应关系

6.联系的一致性

7.联系的合理性:

对于因果联系的解释符合疾病的自然史和生物学原理。

8.实验证据9.相似性

现况研究概念

研究特定时点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

即调查这个特定的群体中的个体患病情况以及某些变量或特征的情况,从而探索具有不同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

现况研究的特点:

1现况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对照组

2现况研究的特定时点或时期

特定时点并不强调必须是某年某月的某一特定时间,对该群体每一个个体,时点所指具体时间可能不同。

理论上,不同的具体调查时点越集中越好。

3现况研究在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

原因:

现况研究包括的是大量存活期长的病人;

不能决定暴露(特征)与疾病的时间顺序关系

4对不会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可以作因果推论。

如性别、种族、血型等

5用现在的暴露来替代或估计过去的情况

要求现在的暴露跟过去的情况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或者暴露水平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6定期重复进行可以获得发病率资料

将后一次的患病率减去前一次的患病率

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

样本含量

样本大小计算公式:

决定现况研究的样本大小因素来自多个方面:

1)预期现患率(P),P接近50%,样本含量越小;

2)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即允许误差(d)越大,所需样本越小。

抽样误差

1)单纯随机抽样:

从总体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或其他随机方法(如随机数字)抽取n个,构成一个样本。

2)系统抽样:

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

3)分层抽样:

先将总体的单位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层),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

4)整群抽样

5)多级抽样

误差的概念:

误差(error)是指对事物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别。

误差按照来源以及性质可以分成两类:

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也称偏倚,是在调查或者测量时,由于某些确定的原因造成的误差

一般分为选择性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疾病分布的概念

概念:

疾病频率在时间、空间上的特征和各类人群特征中疾病频数的变化

●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人群分布

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样本估计总体的可信度较高(一个总体)

●结果具有可比性(同期对照)

●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为病因探索过程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

缺点:

●特定时点和特定范围的研究,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关系

●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

●不能发现潜伏期病人,低估人群患病率水平

掌握食物中毒的定义、特点以及预防熟悉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熟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中毒机理、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特点、研究方法、用途掌握联系方法的判断、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熟悉病因的概念、发展、Mill的逻辑推理方法掌握现况研究的概念、类型、特点掌握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术语,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熟悉抽样方法、误差和偏倚熟悉现况研究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掌握队列研究的概念、原理掌握队列研究的特点、设计以及资料分析熟悉队列研究的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定义、特点2.病例对照的设计与实施、资料的整理和分析3.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优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