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891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docx

高中语文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3820

高中语文2008年高考精选模拟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2019.10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时事快评】

洛克如何理解超女

约翰·洛克是英国经验主义的开创人,《人类理解论》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该书中,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论”。

书里这样写道:

“我们如果不运用自己的思想,就好像用别人的眼来看,用别人的理解来了解世界。

”洛克认为,人的脑子里有的一切观念,都是通过后天感官获得的。

谁也不能直接给你关于“甜”或“红”的经验,你必须自己尝一尝,看一看。

换言之,即使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看见的是“红色”,但是映射在各自脑海中的“红色”也未必一样。

洛克因此强调人要保卫自己的两个财产,一个是实体的财产,一个是个人的意识财产。

人必须决定自己的价值观,靠自己的经验来感知世界,因为“如果个人不控制意义,或者说意义在个人的经验之外,暴政就会在附近徘徊。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不难解释当有人一厢情愿地指责超女“毒害”观众并要求取缔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观众要求捍卫自己“有被毒害的权利”。

洛克所说“每个人都应该自主地控制意义”,即传播学上说的意义形成之关键在于受众。

1973年,墨西哥电影《贞洁堡垒》的主人公加比雷尔·利玛靠着制售老鼠药为生,为了避免外面“肮脏世界”的污染,他纪律严明,从不让妻子和三个孩子走出家门半步。

整整十八年,为了这个位于墨西哥市中心的“城堡”的“纯洁”,他甚至将三个孩子的名字分别改为“将来”、“乌托邦”和“意志”,以此表明他将包办孩子的精神、思想与未来。

显然,利玛将自己对外面世界的恐惧强加给了自己的孩子。

这种例子很多。

前两年,有则关于“母爱”的新闻足以令人悲叹:

哈尔滨一位叫姜滨蓝的母亲,因为害怕自己和女儿受到外面世界的污染与伤害,于是钉死房门足不出户,与女儿一起过了十五年与世隔绝的日子。

当然,以上极端的事例并不能反映我们生活的全部。

但是,作为一种隐喻,它有助于我们解释和分析当下的一些争论。

不难发现,无论是那位墨西哥的利玛先生,还是中国的姜滨蓝女士,都是“以爱行恶”。

在此情形下,孩子不但失去了自己的大脑,而且只能作为大人肢体的延伸而存在。

从反向的角度说,意义在于每个人的身上,而不是处于文化之中。

1.下列不能反映“意义在于每个人的身上,而不是处于文化之中”所述意思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说自己看见的是“红色”,但是映射在各自脑海中的“红色”也未必一样。

B.每个人都要保卫自己的两个财产,一个是实体的财产,一个是个人的意识财产。

C.有人指责超女“毒害”观众并要求取缔,也有观众要求捍卫自己“有被毒害的权利”。

D.利玛为了避免“肮脏世界”的污染,纪律严明,从不让妻子和三个孩子走出家门半步。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约翰·洛克的《人类理解论》是一部阐述经验主义的著作,“白板论”是其重要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B.“甜”或“红”的经验获须源于自己,个人经验既是一种“实体的财产”,又是一种“意识财产”。

C.“每个人都应该自主地控制意义”和“传播学上说的意义形成之关键在于受众”,两句话表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D.《贞洁堡垒》具有隐寓性质,该片在于帮助我们消除恐惧心理,并有助于我们认识个人经验的意义。

3.从文中看,洛克“白板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该理论有什么价值?

4.作者借洛克的“经验主义”学说间接评论了“超女”现象,你认为主要隐含哪些看法?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并回答问题。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岁贡常八九百人/谓之曰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时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选自《古代笔记小说观止》

⑴文中涉及隋唐时期的一种科考措施,请写出。

⑵根据文意概括作者对隋唐时期进士科考试的认识。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归纳要点,分析问题。

咖啡由茜草科的一种常绿灌木所结的果实加工而成。

咖啡有“黑色金子”之美称,全球年消费量为茶叶的3倍。

咖啡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其原产地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早在公元前2000年,埃塞俄比亚的阿交族人就已经在咖法省的热带高原采摘和种植咖啡了,尔后咖啡就逐渐成了人们的饮料。

咖啡的名称来源于“咖法”这个地名。

一提到咖啡,埃塞俄比亚人总是自豪地说:

“咖啡是我们送给全世界的一件礼物。

”而今南美洲的巴西是咖啡的最大生产国,其咖啡产量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咖啡是一种结果早、可连续收获几十年、经济价值高的特种经济植物。

干燥的咖啡种子中一般含有l%-2%的咖啡碱,咖啡的香味主要来自咖啡种子中的香精油和咖啡醇。

在我国,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地已引种栽培。

饮用咖啡要讲究科学,早晨在咖啡中添加牛乳,既能提神又可增加营养;下班后喝上一杯,可加速脉搏跳动,消除疲惫,振奋精神;饭后饮上一杯,可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

但产妇、孕妇及胃病、皮肤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不要喝咖啡。

⑴根据文意概括咖啡的植物属性。

(不超过50字)

⑵作者如何看待咖啡这种饮料对人体的作用

4,阅读下面科技说明文,完成:

菠菜能为电脑提供能量

奇云

菠菜是卡通人物大力水手的“超级食物”,只要有了菠菜,他就力大无比,神勇无敌。

不知是否从这里获得了灵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马克鲍多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开发出一种以菠菜叶绿素中的蛋白质为能量来源的新型电池。

科学家表示,这种清洁型电池具有便携无污染等特点,经过进一步的改进,有望投入生产,未来人们借助这一技术完全可以用菠菜等来为笔记本电脑等供电。

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通讯》上。

鲍多小组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用一个特殊的仪器测出菠菜绿叶在早上九点钟时的阳光照耀下,叶面竟有15微安的电流,电流虽然很小,如果菠菜绿叶的面积扩大,则电流可随着增强。

根据对菠菜绿叶产生电流的分析研究,科学家们指出,绿叶发电是因为绿叶的光电作用和光合作用是同时发生的。

当太阳光照射到绿叶上时,绿叶中的叶绿素就能吸收光能,并且从水分中夺取电子。

这些夺来的电子不断地自由活动前,用固定的电场使它们定向移动,就形成电子流,这就是绿叶电流。

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绿叶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但能把水分解为氢和氧,而且还能把氢分解为带正电和负电的粒子,即能直接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

因此,研究人员参照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原理,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发明了这种新型电池。

他们首先从菠菜叶的叶绿素中分离出多种蛋白质,经过特殊处理,涂在透明的氧化物结晶片上,而后在其最上方再加上一层有机导电材料,做成一个类似“三明治”的装置。

当光照射到这个“三明治”上时,装置内的菠菜蛋白质就会发生光合作用从而释放电子,传到下一层的金属层形成电流。

由于蛋白质分子体积很小,并且在离开原有自然环境时将失去活性,因此提取蛋白质的过程十分复杂。

他们便将这些蛋白质分子与一种卵磷脂混合,这种卵磷脂能在蛋白质分子外形成保护层,为其创造类似植物内的生存环境。

目前,这种新型电池装置最多只能持续工作21天,其能量转换率也较低,只能将12%的光能换成电能。

不过,科学家相信能量转换率在未来有可能达到20%,届时这种新型植物电池将比目前市场上的太阳能硅电池更为高效。

经过进一步的改进,这种清洁型电池有望投入生产,不久的将来,您的掌上电脑就能用上绿色能源了!

1.下列对“新型电池”这一概念的理解,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新型电池是科学家最新研制出来的,一种完全用菠菜的叶子作为能量来源的,非常便于携带而又清洁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B.新型电池是科学家最新研制出来的,一种从菠菜中提取蛋白质来作为能量的,非常便于携带而又清洁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C.新型电池是科学家最新研制出来的,一种完全用菠菜作为能量来源的,非常便于携带而又清洁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D.新型电池是科学家最新研制出来的,一种以菠菜叶绿素中蛋白质为能量来源的,非常便于携带而又清洁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2.文题说“菠菜能为电脑提供能量”根据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人员已经研制生产出了一种新型电池,即把菠菜叶绿素中的蛋白质转换成一种电能的电池,从而为电脑提供能量。

B.研究人员首先从菠菜叶的叶绿素中分离出多种蛋白质,经过特殊处理转换成一种电能来为电脑提供能量。

C.研究人员做成了一个特殊的装置,当光照射到这个特殊装置上时,装置内的菠菜蛋白质就会发生光合作用从而释放电子,传到下一层的金属层形成电流而为电脑提供能量。

D.研究人员参照了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原理,提取菠菜叶绿素中的蛋白质为能量来源,再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而发明了一种新型电池为电脑提供能量。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国已经研制出了一种以菠菜叶绿素的蛋白质为能量来源的便于携带而又清洁无污染的新型电池。

B.鲍多小组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用一个特殊的仪器测出菠菜绿叶在早上九点钟时叶面竟有15微安的电流,电流虽然很小,如果菠菜绿叶的面积扩大,则电流中随着增强。

C.利用提取菠菜叶绿素中的蛋白质为能量来源而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电池,既便于携带又清洁无污染。

D.因为绿叶的光电作用和光合作用是同时发生的,所以绿叶也能够发电,而且当太阳光照射到绿叶上时,绿叶中的叶绿素就能吸收光能,并且从水分中夺取电子。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

父崎,顺帝时为司徒。

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

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

“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宽曰:

“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州里服其不校。

桓帝时,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

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事有功善,推之自下。

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灵帝初,征拜太中大夫,侍讲华光殿。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

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

帝问:

“太尉醉邪?

”宽仰对曰:

“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帝重其言。

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

客不堪之,骂曰:

“畜产。

”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

顾左右曰:

“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

故吾惧其死也。

”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

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

“羹烂汝手?

”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选自《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帝时,大将军辟辟:

征召

B、征拜尚书令拜:

授官

C、遣苍头市酒市:

集市

D、其性度如此度:

度量;气度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刘宽"温仁多恕"的一组是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②物有相类,事容脱误③见少年勉少孝梯之训

④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⑤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日:

"羹烂汝手?

"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宽为人宽容,在一次外出的途中,有个丢失牛的人误认了刘宽的牛,事后刘宽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人,反而对他宽慰有加,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美誉。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而对犯有过错的属吏,他只是象征性地表示羞辱,从不施加刑罚;政务上如果有了功绩,就归功于下属。

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及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他的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已穿好官服准备上朝的时候,让侍女故意以肉汤污其官服来试其会不会发怒,但刘宽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

故吾惧其死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形象是什么?

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词的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雨中登滕王阁

熊召政

登高骋目,总以晴好的天气为宜。

遗憾的是,此刻我登滕王阁,周遭是一片淅沥沥的雨声。

5月下旬,江南开始进入梅雨季节,站在滕王阁的七层之上,但见槛外浩茫的赣江,罩在濛濛的烟雨之中,虽然胭脂色的波浪显得湿润,但江的对面已是模糊一片;而飞阁之下车水马龙的十里长街,除了喇叭声的清脆,一切,也都幻化为浮动的剪影。

但我仍觉得,眼下这雨中的凭栏,乃是别一番感受。

虽然见不到落霞孤鹜、秋水长天,但雨来风掠,雾卷云飞,更平添了登临者怅然怀古的思绪。

在滕王阁的楼下,正准备登临时,有人说“这是一个假古董”。

言下之意,既为赝品,你何必登上这水泥浇铸的楼梯?

是的,昔日的滕王阁早已倾圯,眼前的这一座,是1989年动工修建,历时三年而成。

比之旧制,它更加峭拔,也更加壮丽。

珠帘晃动在天阙,檐马叮咚于青空。

置身其中,哪怕是烟雨如潮飞云似梦,你依然会有那种望尽中原百万山的感觉。

中国的古建筑,都是砖木结构。

它的好处是质朴、浑厚,沉静中透出空灵的禅意。

人住在里面,若饮酒,则窗牖的花影可以助兴;若弹琴,则木质的板壁可以让弦音更加柔和。

但是,砖木结构的建筑,特别是使用了太多的木材后,不但易燃,而且耐腐性也很差。

那些著名的亭台楼阁,保存百年尚且不易,何况它们的建筑年代,非唐即宋,都在历史的烟雨中浸泡了千年呢!

就说这座滕王阁吧,自公元653年即唐永徽四年建成以来,已经历了将近14个世纪。

无论是霜天画角下的铁骑,还是暗夜秋风中的野火,都不可避免地一次次侵蚀它、焚毁它。

所有香艳的记忆,其尽头都不可避免是一把劫灰。

滕王阁首建至今,已经历了数十次的毁灭与兴建。

除了初唐的王勃,登临层榭并为之留下千古美文,是正宗的滕王版的楼阁之外,自他之后的韩愈,自韩愈之后所有的文人骚客,所吟咏的滕王阁,都是在歌颂赝品。

这些年来,各地的名胜古迹都在恢复,这是民族复兴的特征。

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人,若只能“苟全性命于乱世”,则哪里还有可能恢复名胜呢?

乱世逃命,盛世建楼,这都是历史的必然。

眼前的滕王阁,虽然是假的古董,但却是真的名胜。

王勃的美文已经成了千古绝唱,我们岂能让他的满纸珠玑无法印证,让后来人徒生惆怅呢?

因此,南昌不能没有滕王阁。

它的千百年来的每一种版本,都不是赝品,都是南昌人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机缘以及不同风情的真实写照。

如今,我站在最新版的滕王阁上,在枇杷黄莲叶青的季节,眺望变幻不定的江山风雨图,沐浴天地间流动的勃勃生机,心情便如茶烟深处的月色,那份诗意,那份惬意,想压抑都压抑不住了。

滕王阁留给我的记忆,一直与歌舞有关。

盖因修建此阁的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个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

生长于钟鸣鼎食的帝王之家,李元婴的手不必磨剑,却可以捉捏彩笔,绘出人间的富贵。

据传,李元婴擅画蛱蝶,阁中留有他的《滕王蛱蝶图》,满眼风华、一片缤纷。

当然,李元婴的耳,也听不到杀伐之声,他生命中的岁月,被一场又一场的歌舞填满,脂粉气、楚腰身、霓裳曲,使他贪欢、使他迷醉、更使他对国计民生了无兴趣。

据说,李元婴从苏州刺史的任上迁转洪州都督,就因为任职不专,或可套用近时语,即因为执政能力的低下。

在南昌,他又因“数犯宪章”再次被贬,谪置滁州。

看来,称他风流王爷完全称职,若以官身评判,他恐怕只沾得上一个“庸”字儿了。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南唐李后主,论当皇帝,他只是庸君,论诗人,他却高居上游。

这李元婴同样如此,他若不当官,而专心致志当一名歌舞团的导演,必定完全称职。

李元婴自苏州迁来南昌,走的虽是贬谪之路,仍不忘声色。

他从苏州带了一班乐伎前来,于是,这赣江边上的南昌故郡,平添了夜夜笙歌。

李元婴好游冶,某日来到赣江门外的荒阜,面对茫茫江水,他突发奇想,让随从在榛莽中治酒席,起歌舞。

燕麦兔葵之中,离草荆棘之上,怎搁得住弱不禁风的舞衣?

于是,谄其事者,投李元婴所好,在这岗峦之上建起一座高阁,这便是滕王阁的由来。

登临送目俯瞰江山,只是它的附属功能,开绮筵,演歌舞,才是建阁者最初的动机。

于今,风流的滕王早已灰飞烟灭,但阁上的歌舞却一直不曾消歇。

远古的吴趋曲,盛唐的柘枝舞,虽然不再演绎,但我在这阁上,却听到更为古老的编钟,以及渗透了赣南风情的《十送红军》,这熟稔的旋律,立刻让我想到这槛外的苍茫河山,曾经是红旗漫卷的苏区。

更由此感叹,没有这一片土地,没有这一片土地上浴血奋战的人民,今天,我们就不能在这滕王阁上,欣赏到令人陶醉的盛世歌舞。

1、文章第三段,从全文看,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2、“眼前的滕王阁,虽然是假的古董,但却是真的名胜。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3、“雨中登滕王阁”,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请简要概括作者的感情变化脉络。

为什么说“南昌不能没有滕王阁”?

答:

4、文中用大量的篇幅追述滕王李元婴建造滕王阁的历史,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

8,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为IAD。

它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患者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仍无法自控。

当网络依赖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

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常用的有三个:

一是连续一个月以上每天上网玩游戏4、6个小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学习;二是认为上网能得到快乐;三是不上网就会出现躯体症状,如头痛、出汗、烦躁不安等,但一坐到电脑面前,这些症状就立刻消失。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

科学家一组最新统计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目前全球6亿多网民中,约有37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

据悉,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巧%,人数高达544万,互联网已成为部分青少年的“电子海洛因”。

这部分人在网上的冲浪体验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越来越强烈。

这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已被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络成瘾综合症”的主要表现,就是因为过分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期沉湎于网络中,除影响头脑发育外,还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甚至导致死亡。

调查发现,网络游戏已成为青少年上网首选。

网络游戏一般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未成年人长期玩飞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会模糊道德认识,淡化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误认为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网络传播的特点,使它比物理世界的人际传播更轻松。

网络使用者人格中的某些缺陷,使他们更易沉迷于网络。

现实生活压力过大,导致一些人沉溺于网络,在虚拟空间里寻求安慰和减压。

社会形态转型时期,生活中的未知变量太多,如工作上的失落、社会交往挫折、科技进步带来的伦理难题等,压力骤增。

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宣泄减压的宽松环境。

网络成瘾实际上是暴露了目前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把网络成瘾的症结完全归于网络的使用者,是不够全面的。

那些内向敏感、现实人际交往困难的人,易沉迷于网络。

例如一位女性说:

“在网上,我会主动与我不认识的男士说话,这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

”所以,提高他们的现实交流沟通能力,重塑自信是摆脱“瘾症”的治本之途。

心理学家对网络使用者及其家属还提出以下建议以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发生:

(1)严格控制上网的时间,一天不宜超过6小时;

(2)每天应抽出2一3小时与家人和同事进行现实交流;(3)一旦发现有“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各种症状出现,家属要强行限定患者上网的时间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

1.下列对“网络成瘾综合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种英文简称为IAD的病症。

B.是一种上网者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仍无法自控的心理障碍。

C.是一种让上网者只喜欢上网而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的病症。

D.是一种上网者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而对网络依赖越来越强烈以致不能自拔的强迫性心理障碍。

2.下列属于“网络成瘾综合症”判定依据的一项是

A.连续30天以上每天上网玩游戏超过4小时。

B.上网者在上网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

C.上网者出现如头痛、出汗、烦躁不安等躯体症状。

D.上网者植物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

3.依据原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成瘾者会淡化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误认为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B.目前全球6亿多网民中,约有37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其中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巧%。

C.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大多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从而形成对网络的过分依赖。

D.网络成瘾实际上是网络使用者人格缺陷和当前一些社会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

4.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成瘾者在现实生活中不会主动与人说话,在网上却恰恰相反。

B.对那些内向敏感的孩子家长每天要抽出2一3小时与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就有可能预防网络成瘾症的发生。

C.如果某人一天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那么我们就可以判定其患上了“网络成瘾综合症”。

D.网络游戏已成为青少年上网首选目的,所以只要禁止发行那些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题的游戏,就可以解决“网络成瘾综合症”。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尚志斋说

宋·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

正鹄①者,射者之所志也。

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

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

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

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

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

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

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

其不为妄人者几希!

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

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

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

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

昔人有言曰:

“有志者,事竟成。

”又曰: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此之谓也。

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

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

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

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

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

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

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