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9440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精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分类专项复习说课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居然”、“爱慕”、“体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表达方式,体会主次分明的好处。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二)教学难点:

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通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让学生对课文中花生品格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什么是有用的人,什么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

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

主要是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分角色朗读教学法。

使用情景教学法是因为课文采用到借物喻人的写法。

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花生外形不美却很实用的特点,我特意采用这一教学方法。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新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用讲授法是因为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对文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要讲解,这样学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有关内容,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用谈话法,在这一问一答的形式下,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文中的疑点、难点。

利用这一方法,目的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目的性。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是确定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教师对文中的问题给人以点拨指点,指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

为调动全体学生直接参与学习全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

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6、说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直观教学法:

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吃吗?

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

  2.多媒体出示花生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落花生的由来。

  普普通通的花生居然能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读中感悟、突破难点

  讲授法:

找重点。

  1.本文围绕题目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哪个是重点?

(议花生)

  2.有哪些人议花生?

怎么谈的?

谁谈的重要?

  (我们谈、父亲谈)

  3.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

思考:

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

  (赞花生、学花生)哪方面是重点?

(学花生)

  4.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画出觉得印象最深的重点句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然后在小组里合作学习,边读边议、感悟体会。

  朗读法:

读重点。

  采用多种方式:

如师生对读、小组齐读、分角色朗读、默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重点句。

  设计意图:

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

教者在教学活动中,不但做到了在做上教,还做到了学生在做上学。

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

  启发式教学:

品重点。

  1.读父亲的话,然后体会:

“花生的好处很多”。

都有什么?

  引导学生读出花生显而易见,尽人皆知的好处:

美味、榨油、便宜。

  2.进一步品味:

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出示花生与桃子、苹果、石榴的投影片)

  3.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明确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桃子、苹果、石榴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体会父亲这样相比,突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让学生将自己觉得父亲话中最能表现花生品质的词读出来,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抓住关键词的方法。

努力思考应读好哪个词,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父亲在这里赞花生的品格。

  4.“我”在父亲的启发教育下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什么叫有用?

(有真才实学。

)对谁有用?

(别人、社会、国家。

)体面什么意思?

概括这句话的意思。

  (做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人。

)齐读这句话

  5.在我们的身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不求虚名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

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

举例说明。

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深入透彻地理解,学懂文章,学习做人。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这篇课文以议花生的可贵之处,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

  (本文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四)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1.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

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2.课文运用“借物喻理”的写法,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

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

(如:

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

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然后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写一写

  设计意图:

教学有法,贵在授法,把课文的阅读与写作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加深这一知识点的内化,从而以读促写,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5)布置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2.从课文中的对话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特点?

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小练笔:

用一段话写写身边那些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不平凡的人。

  七、说板书设计:

2落花生

(一)种花生,收花生(略写)

(二)母亲的建议(略写)兄妹们议花生(略写)默默奉献

(3)尝花生,议花生(详写)不求虚名

父亲议花生(详写)

8、说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能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较好地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

体会主次分明写作的好处。

教学时,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课文中的三种水果桃子、石榴、苹果,并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它们既好看,又实用,课文中与花生作对比恰当吗?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

这要引导学生,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比较,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来谈论人生,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外表好看,而不实用。

第2篇:

《搭石》说课稿

《搭石》是部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一篇,本组课文的人文主题是让我们从书海中感悟人性的光辉。

这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

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一幕幕如画的风景图,体现了人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无限而深刻的怀念之情。

《搭石》这篇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述了搭石的由来。

第2——4自然段分别通过“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描述,向读者展示了乡里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第5自然段讲搭石联结了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本篇课堂教学的开展。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人性美。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

(2)读中感受美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中流淌着的和谐美、人性美。

(3)发现“生活之美”:

体会作者于小事中发现美的方法找寻生活中的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中人物默默、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这一课时我把重难点定为通过抓关键词和重点句的理解与朗读,通过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美与画面美。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我个人对《搭石》这篇课文的理解以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在本文中采用了“读、找、画、议”法、“读中感悟”法 

“想象理解”法等.抓住关键的词句,让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并且以“读”为主线,紧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中心句,通过“读通—读懂—诵读”三读,再采用了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保持学生那份“读”的热情。

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展示法:

激情导入――感知美。

  

1.点击课件,伴着轻松明快的音乐,眼前出现一幅幅乡村美景图。

2.教师配以深情的语言:

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

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

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为我们带来了多少方便,多少欢乐。

3.瞧!

这放在小溪里用来帮助人们踩踏过河的石块就是搭石。

板书课题,读题。

  (设计意图:

课堂伊始,一曲明快轻松的乐曲萦绕于教室之间,为整堂课奠定了“和谐”的基调;

抬起头,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地跨过小溪――简笔画摆放在黑板上,不仅唤起学生对“搭石”的感知,也帮助他们理解“搭石”的含义。

  

(二)直观展示法:

初步感知――寻找美。

1.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细细地读读课文。

要求:

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3.说说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课件随机出示相应的画面:

精心摆放搭石老人调整石块一行人走搭石  

同时过溪,招手礼让偶遇老人,背负过溪

学生每寻到一处美,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的石头上写上一个“美”字。

(设计意图:

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的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

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三)朗读感悟法:

品读体味――欣赏美

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第一,例段指导(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2.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

随机在石头上板书:

善良。

3.指导朗读。

例段的指导意在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自主学习2、3、4自然段。

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来欣赏欣赏?

1.学生从2、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2.推荐几种学习方式,自己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

出示课件:

学习小帮手

我想读一读课文中的美文。

我想说一说自己的感悟。

我想画一画文中的美景。

我想演一演文中的情景。

我想邀请同学(老师)一起……

我想……

推荐学习方式,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提供了创新的契机。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从中发现有创意的学习方式。

4.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评议。

评议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

并结合评议将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感悟落在实处,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5.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美。

(个人感受不同,不强求统一的答案。

勤劳、和谐、谦让、尊老。

6.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读书是师生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

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组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第三,合作探究法:

学习中心段。

(最后一段)

1.课件再次出示几幅画面。

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齐读最后一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小组讨论:

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文章最后一句话含义深刻,不易理解。

在学生对文中所流露出的人性美有了感悟之后,再让学生来理解句子,句子含义就自然出来了。

第四,拓展延伸法:

走向生活――发现美

 1.是啊!

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

你现在对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艺术家罗丹说过: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

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寻找美。

随机板书:

友善美、团结美、奉献美、无私美、敬业美……

第五,谈话法:

超越文本――传播美

1.听故事:

《一个承诺》

2.谈感受。

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

3.升华情感;

美是一把雨中的小伞;

美是一句风中的问候;

美是一个关怀的眼神;

美是一片温暖的阳光……

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

4.课件播放《爱的奉献》,在温情的音乐声中结束全课。

“美”作为全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第六,作业设计

1.说说课文哪个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人着想

和谐

  搭石—— 一道风景 

 

互相谦让 

   心灵美

尊老敬老

八、说课后反思。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本段的三个关键词。

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乡亲们“协调有序”的动作美,既理解了词语,又训练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两个词语不仅具有朗读的节奏美,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先通过查字典理解重点字“绰“,再创设情境引发学生驱遣想象,从词语中读出一幅画面,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并尝试描述想象到的画面,既指导了“抓关键词理解内容”的读书方法,也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同时还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

第三篇《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采用倒叙的方法,先阐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

接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最后描述了圆明园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及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二、说学情

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

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归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

2.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

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四、说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通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据此,本节课将主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利用多媒体,融入情景教学法,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

让学生反复读文,读中悟,悟后感,让学生在相互质疑、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第一步运用直观教学法:

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出示书中圆明园残垣断壁图片,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新课标》指出:

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使他们进一步地了解了圆明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运用情景教学法:

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2.说说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侵略者,并引导讨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板书:

化为灰烬)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通过前面查阅、收集、交流资料,切实了解了圆明园的价值,这时直奔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任意”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体会英法联军贪婪、无耻、野蛮的强盗行径,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并通过朗读使学生心中的情感得以抒发和强化。

第三步运用实践探究法:

再现辉煌,深化情感。

1.圆明园的布局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圆明园布局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合作,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

(3)课件出示圆明园布局图。

众星拱月的布局。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有机地整合了语文和美术学科,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读书、思考和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通过完成简笔画及课件展示理解了“众星拱月”的意思,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2.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用笔在文中画一画。

(2)出示小练习,将园内的景观分类。

(3)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建筑风景图片。

风格各异的建筑)

(4)选择一处最感兴趣的景观想像说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

心理实验证明:

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

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文字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得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

再进行想像说话,使全体学生入情入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运用品读感悟法感知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历史文物、奇珍异宝。

珍贵的历史文物)

(3)指导朗读。

出示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损失的不可挽回,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4.模拟导游,介绍辉煌。

新课标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设计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小导游,任意选择课文2、3、4自然段中的一段内容,也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来解说,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发展和创造的机会,训练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及感知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