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0118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docx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1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同学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同学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同学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先通过让同学用米尺丈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同学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练习的布置是这样的:

T1、2、3、6是实际操作题,使同学掌握丈量的方法,T4是填计量单位。

T5是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以巩固单位间的进率。

  2、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和同学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考虑、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几方面动身,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正确表象。

  (2)、让同学在实际丈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让同学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战略。

  (4)、让同学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估测的意识与合作意识。

  3、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使同学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4、教学关键:

通过实践操作,让同学参与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协助同学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5、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具上需要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学具需要准备大量的实物,如:

图钉、铅笔、树叶、绳子、纸条、硬币等。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2

  一、说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论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应由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去探索发现,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的发展。

本节课在设计时,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供充分的动手测量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体验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研究中认识毫米、分米,形成长度概念。

不同的探究过程,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为他们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品质。

  二、说教材:

  教材简析:

  《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本着这一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________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而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又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感性认识。

  三、说教法

  1、教学毫米认识时利用直观操作,采用导学法进行教学。

先让学生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各是几厘米,再用尺子测量,发现问题,需要引进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并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硬币,感觉硬币的厚度,观察1毫米的长度,然后用心体会。

最后,教师让学生从学具和日常实物中找出厚度约为1毫米的实物来。

  2、教学分米的认识时采用自主、合作、分层的教学策略。

先估计铅笔的长度,再实际测量,找一找、议一议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揭示1分米=10厘米。

再让学生用直尺量出1分米长的小棒,并剪下,用手感知1分米长的长度,紧接着让学生说出学具和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

最后抛开学具,用手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3、教学单位进率时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如教学1厘米=10毫米时,先让学生观察学生尺子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一比,再数一数有几小格,告诉学生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从而得出结论。

  四、说学法

  1、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利用学具在找、摸、量、摆的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测量,让学生有了自主动手操作的机会。

在同学合作学习中,既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

  五、说教具和学具

  1、教具:

米尺、1分硬币、1分米长的小棒、1分米长或宽的实物、1毫米长或宽的实物。

  2、学具:

1分硬币、小棒、剪刀、直尺、1分米和1毫米长或宽的实物。

  六、说教学过程

  一、认识毫米

  1、小组学习,温旧迎新

  

(1)课件展示:

观察直尺1厘米长度

  

(2)课件展示:

测量纸盒。

  (3)估计数学书长、宽、厚大约各是几厘米。

  (4)实际测量,小组交流。

  (5)发现问题,引出毫米。

(板书:

毫米的认识)

  (意图:

通过动手测量,发现数学书的长、宽、厚不是整厘米数,让学生产生悬念,发现问题,进而导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思考:

关于毫米的知识你都知道什么?

  

(2)交流与碰撞

  (3)教师引导、归纳(课件演示1毫米长度)

  (4)讨论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板书: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意图:

此环节让学生教学生,把自己通过课后自学或其他渠道知道的知识告诉大家,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初步对毫米有了认识)。

  3、建立1毫米的表象

  

(1)让学生估计1分硬币的厚度

  

(2)实际测量,验证与估计的差距。

  (3)感知1毫米有多长。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厚约1毫米。

  (意图: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心体会,用脑思考而后建立感知,使每个学生心中都有把“称”)。

  4、实际测量

  

(1)测量橡皮擦长约几毫米。

  

(2)测量字典厚约几毫米。

  二、认识分米

  1、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每个学习小组估计、测量铅笔长度。

  

(2)交流、汇报。

  (3)认识分米。

  (4)讨论分米、厘米的关系(课件演示)

  板书: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想一想:

从刻度0到刻度10是1分米,那么从刻度5到刻度几是1分米?

  2、建立1分米的表象

  

(1)用直尺量出1分米长的小棒,并剪下用手感知1分米的长度

  

(2)找一找学具和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3

  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安排了以学生估测数学书宽和厚,在测量时不能得到整厘米数时,自然地感悟毫米产生的需要,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它是属于量与计量中的知识,也是几何教学中所必需的。

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教学这些计量单位时,要关注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

分米的编排与毫米类似,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学习好这课对今后学生从事的几何测量等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对几何教学的基本精神,本着把计算几何、证明几何转变为直观几何、发现几何的想法,把今天要学习的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分米、毫米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定为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物的估测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

在今后学习中,常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由于学生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原来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比较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分米毫米等长度观念是较难的。

故此认为教学难点是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的观念。

  说教法:

  本课我拟采用以下教法

  1.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在估测中,把估测对象与标准长度反复对比,再测量。

在整个教学中,给学生正面刺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2.练习法。

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在估测物体长度时,有效帮助学生估测准确些。

为了达到估测相对准确,课堂上采用让学生去估测不同物体的反复练习,以帮助学生形成估测长度方面的技能。

  说学法: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和已制定的目标,我在学法培养方面做到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找、摸、量、摆的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

本课教学比较重视观察发现,估计测量,让学生有了自主动手操作和交流观察发现的机会。

在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们的发言,取取长补短;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同学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公园淘气宝的告示:

身高80厘米以上,1米30厘米以下的方可入内。

你可以进入玩吗?

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说身高多少,能否进入游玩。

提问:

这里涉及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把米和厘米板书黑板上)你能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

(在课初通过创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稳定学生学习情绪,做好学习的准备,同时这个情境是学生经常玩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情境中自然引出二个已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唤起他们对米和厘米的印象,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准备)

  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米①出示二把尺子(一把以厘米为单位,一把以毫米为单位)观察这二把尺子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发现特点时,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②感受毫米的必要性出示一支4厘米长的铅笔分别放在这二把尺子上方的图,观察用哪把尺子好点?

得出结论用这二把尺子量这4厘米长时,没有什么多大的区别,再出示图,是4厘米5毫米的铅笔放在这二把尺子上的图,量这支铅笔,用哪把尺子好点呢?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有毫米的尺子去量不是整厘米数时较准确点.③建立毫米的表象师:

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知道为了使结果比用米和厘米测更准确些,产生了一个新的单位:

毫米。

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用手比划一下。

闭上眼睛想一想,记在脑中。

师提问:

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典型的硬币厚约为1毫米,让学生去观察。

要求学生观察努力去记住1毫米的长度。

接下去要求比划3毫米的长度并与尺子比较调整比划结果,继续报几个毫米数让学生比划对照,最后要求比划10毫米的长度。

④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

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预计学生不难发现:

①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②1厘米=10毫米。

如果没有发现就通过提问:

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

得出1厘米=10毫米。

提问:

如果某人对厘米比较熟悉,而对毫米印象不深,你有什么办法让他想起1毫米来呢?

引导学生除了记那典型的物体外,还可以想象把1厘米长平均分成10份来回想1毫米的长度。

⑤应用毫米去估测谈话:

通过学习我们对毫米有了一定的认识,你会用它来测量吗?

看看课初的铅笔是多长?

预计学生有二种不同答案:

4厘米5毫米或45毫米。

告知学生这二种答案都可以。

同时提醒学生毫米相对较小的单位,测量操作更要规范,注意把左端与尺子上的刻度线对齐,避免移动造成错误。

师:

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二三人说后,教师拿出带毫米的尺子放在离书有一定距离的地方,让学生对比参照去估。

接下去再把尺子靠近数学书,让学生估一次。

最后要求去测量,数学书到底是几毫米厚?

(这个过程着眼学生毫米观念的建立,给学生一个估测、对比、再估测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毫米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力)师:

请你象刚才这样,从身边选一个较短小的物体去估一估。

(我认为学生因为学习过用厘米和米去测量物体,所以其测量的方法,读多少长的认读法都能正迁移到毫米的有关应用中去。

所以我认为测量时把物体与0刻度线对齐或1刻度线对齐等去测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去强调,如果学生有出现告知是可以的就行。

我把主要精力放在1毫米表象和几毫米的长度观察建立上,放在估计长度,测量长度上。

这样教学是符合当前几何教学的改革趋势,做到关注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等。

  2.分米的认识①分米教师承接上面师生估测活动,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

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

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师:

请大家不借助于直尺等有刻度的物体,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比如0到10,10到20的距离都是1分米。

让学生用1分米长与所画的线段比一比,思考如何记住1分米?

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

如从中指尖到掌心之间大约长1分米,手掌宽约1分米等。

②分米与米的关系师:

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

4分米?

10分米?

师:

你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

③应用分米估测最后让学生去选择身边的物体如桌宽等去估计、测量。

(分米的教学与刚才的毫米教学类似。

着眼于学生分米观念的建立,着眼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3.长度单位的系统化和展望谈话: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

师:

排列后,请你们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或者还有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

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

师:

从下往上看,这些单位是从小到大,你还想到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比米大的常用长度单位还有什么?

比毫米小的常用长度单位还有什么?

(说)。

师告知学生:

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比毫米小的单位,还有微米等。

[1][1]小结:

因为各国习惯的不同,有不同的长度单位,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不同的长度单位,写篇数学小日记。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这节课我安排了以下练习题这些练习题都与几何测量、几何直觉直接相关,符合当前课改精神。

同时在课堂上进行必要重复,帮助学生形成技能技巧。

  四、课堂总结

  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去研究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馈。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并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先通过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学生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练习的安排是这样的:

T1、2、3、6是实际操作题,使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T4是填计量单位。

T5是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以巩固单位间的进率。

  2、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几方面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正确表象。

  (2)、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与合作意识。

  3、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使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4、教学关键: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5、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具上需要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学具需要准备大量的实物,如:

图钉、铅笔、树叶、绳子、纸条、硬币等。

  二、说教法学法。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努力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始终,运用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在教学中,我准确把握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通过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认识长度单位的具体观念。

  三、教学程序设计。

  本着“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的素质教育课堂观,我特地设计了实践操作、以旧引新;自主探索,学习新知;总结全课,回顾整理;综合运用,深化巩固;”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课程的理念。

  先说第一层次,实践操作,以旧引新。

  安排两个环节:

1、复习长度单位米。

同桌合作剪一条1米长的绳子。

  2、请学生用这1米长的绳子测量铅笔的长度,觉得怎样?

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因为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与发展。

这样设计,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一方面通过剪1米长的绳子,复习了米,另一方面为下面建立四个长度单位的具体观念,提供了直观材料,并且安排用1米长的绳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激起了学生对探索新知的强烈渴求,使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的探索中去。

  再说第二层次,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先安排让学生简单的认识一下刻度尺,找到0刻度,为接下来学习厘米等单位做好准备。

然后就是厘米的认识。

我打算先让学生着重建立1厘米的具体观念,再认识几厘米,在认识厘米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测量。

具体我是这样做的:

  1、认识厘米。

先让学生知道0-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再找一找直尺上还有哪里是1厘米?

让学生尝试着归纳直尺上怎样的长度是1厘米,接着通过闭眼想,动手剪1厘米的绳子,与图钉比较,找自己身上的1厘米等手段建立并强化1厘米的具体观念。

我想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例子,一定会让学生印象深刻。

  2、认识几厘米。

充分发挥学生手中尺子的作用,让学生数0---5、4—7各是几厘米,从哪里到哪里是2厘米、4厘米,数数尺上共有几厘米。

着重认识几厘米,可以为下面学习分米打下基础。

  (从认识1厘米,到认识几厘米,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3、学习用厘米测量。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先让学生量纸条的长度,然后交流,说说到底是怎样进行操作的,让学生各抒己见后再归纳测量的方法。

在学生交流的方法中也许会出现不是从0刻度开始,或者尺子没有0刻度的情况,这里进一步让学生同桌讨论,交流测量方法。

最后再让学生在学具或身体上寻找物体进行的练习。

  (对于用直尺测量的方法,在传统教学上,是一定要让学生测量物体对准0刻度后进行操作,而现实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因此,对从任意刻度开始的测量方法绝对不能加以否定。

测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样量,而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生间的不同差异,先让学生尝试,再反馈,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来掌握测量的方法。

  探索新知的第三方面我将一改以往先教分米的做法。

在学生学会量之后再去测量,往往兴趣很高,但在量的过程中发现所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难以准确表达,出现了新的认知冲突,以此为突破口激起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的兴趣。

  先数直尺上的小格,引出1毫米,1厘米=10毫米,然后问周围有哪些事物的长度是1毫米,用剪刀剪下1毫米,用1分硬币比划一下1毫米,说说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等等。

  (这里我将课前准备的大量的感性材料提供给学生,因为“毫米”这个概念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比“厘米”更难以建立,教学中通过比划、找实物和观察老师提供的1分硬币的厚度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一定会学得很愉快。

  接下去请学生用1米、1厘米、1毫米的绳子去测量一下课桌边的长度,试一试有没有困难,引出分米的教学。

教学时直接让学生能够剪出10厘米长的绳子,直观的感受1分米的具体观念,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比划1分米的实际长度,找1分米的实物。

虽然在整节课中这是一个弱化的环节,但因为学生已掌握了厘米和毫米的学习方法,分米的教学会来得轻松些。

  最后,用1米、1分米、1厘米的绳子去比一比、量一量,也可以同桌讨论,计算,从而自己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动手做数学,比空洞的说教与死记硬背更好。

  (整个探索新知的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源泉,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个“再发现”。

  说说第三层次,总结全课,回顾整理。

问问学生有什么收获?

简简单单的一个问题,能对全课的知识进行一次梳理。

  最后说说第四层次,综合运用,深化巩固。

这里安排了三个综合练习。

1、手指游戏:

老师说长度,学生用手来比划。

2、帮小红填上合适的单位。

3、小明的日记。

(改错题)特别是后两个练习,我一改以往枯燥的样式,把填单位和改错题放到具体的故事情境中,即生活中,因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很多,将所获得的知识马上进行检验并用于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最为根本的用意,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最后安排了一个课外练习,和爸爸妈妈合作,制作一份调查表,身边的常识量一量我知道。

将课内的知识进行了延伸与应用,又增进了与爸爸妈妈的感情。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我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爱数学、用数学的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

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5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首先,感谢教研中心及学校领导们给我这次宝贵的锻炼机会,让我在这么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

下面,就来说一说我的这节课。

我执教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空间表象,感知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基于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