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几点想法和做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029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几点想法和做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几点想法和做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几点想法和做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几点想法和做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几点想法和做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几点想法和做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几点想法和做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几点想法和做法Word文件下载.docx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几点想法和做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几点想法和做法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几点想法和做法Word文件下载.docx

  2007年下半年,“提高校园长课程领导力”成为了全市校园长的首要能力。

作为幼儿园园长要反复琢磨清楚于课程领导的意义,仔细分析学校课程实施的现状,合理构建学校课程改革的思路,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功能和园长这个特殊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

  基于以上原因,我园尝试开展幼儿园课程园本化计划的酝酿实践,旨在不断设计的过程中逐步优化幼儿园的课程。

我们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起步阶段(2004年—2006年)

  乡土游戏课程的实施,帮助教师梳理了教材与课程的涵义,使教师有了参与特色课程开发的意识。

  一、乡土游戏课程开发的缘由

  1、认真贯彻“继承传统、融合现代”的办园理念,是“田园教育”的延续,根据二期课改精神要求,努力开发适合地方特点的特色课程。

  2、认真贯彻“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的规程精神,坚持做到“人人参与、随地取材”。

  3、认真贯彻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的主力军的队伍建设思想,让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二、乡土游戏课程的梳理过程

  乡土游戏教材的筛选:

  教师根据乡土游戏的目标分领域的选择素材、内容等,修改成适合幼儿活动的教案,然后进行实践验证,优化教案。

  乡土游戏课程的确立:

  1、由各年级组分别汇总教案,并按年龄阶段的目标进行归类放置。

  2、由科研组成员按照幼儿发展目标和年龄特点设计比较可行的评价指标。

  三、我园教师对教材与课程的理解

  在经历乡土游戏课程开发的近三年时间里,我园教师在困惑中实践、在实践中碰撞、在碰撞中感悟,经过我园科研组成员与教师的交谈和沟通,目前她们对教材和课程的涵义是这样理解的:

  教材:

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参考资料和辅助材料,它是具体实施的参考物和资源,是实践活动的来源,包括教案、资料等内容。

教材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特点而设计的一系列层层递进的教学体系。

  课程:

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

课程是一个系统性很强、广泛涵盖各个领域的教案、教学内容、目标的总和,它是由目标、进程、评价等构成,是一个系统性很强涉及面广的教学内容的总称,具有平衡性、广泛性、综合性的特点。

  我想只有让教师明白了课程的真正意义,才能够逐步激发起教师对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开发和实施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第二阶段:

构建过程(2006年—2008年)

  特色课程和共同性课程的相互融合,引领教师明确了课程建设的完整框架,使教师有了参与课程园本化构建的思路。

  我们在整理归纳乡土游戏课程的同时,也在逐步地根据各年龄阶段主题实施的情况逐步地整理、收集主题活动的内容,包括幼儿年龄阶段发展目标、主题目标、站点目标和具体活动目标和活动过程。

在2007年,我们尝试性地把乡土游戏课程和共同性课程进行了融合,逐步形成了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特点。

  《上海市幼儿园园长课程管理指导意见》第11条指出:

幼儿园及教师是推进课程改革与课程发展的主体力量。

园长要重视组织及其成员对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作用,激发与调动A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对课程管理的参与度与执行度。

同时第13条又指出:

课程管理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平台。

园长要充分运用课程管理的各种要素,提供条件、创设机会,激励教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既推动课程建设,自身的专业素养,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各有特点的发展。

  因此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观念层面:

  对课程园本化的意义达成了共同的认识,激发教师合力所向,实现了全员的参与性。

  1、共同界定“课程园本化”的概念:

就是依据共同性课程目标和内容,根据我园地方特点、孩子发展特点进行有目的的筛选,自然地融入我园特色性课程,使共同性课程内容转化为适合我园特点的课程。

  2、共同确立课程设置的框架

  1)确立了幼儿园课程目标:

目标制定经历了“目标过大——“个性不明”——“因地制宜”的过程。

  “目标过大”——让孩子开心每一天;

  “个性不明”——让孩子开心、开口和开窍;

  “因地制宜”——健康活泼、清洁有礼、勇敢自信、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好奇探究、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

  2)明确课程设置的结构和比例。

  二期课改主题课程:

主要是指上海市学前二期课改的主要内容,幼儿园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将其园本化。

占总课程80%左右的比例。

(属于基础性课程)

  乡土游戏课程:

主要是指在实施《乡土游戏的开发与运用的实践研究》课题过程中进行的课程内容。

占总课程的12%左右的比例。

(属于开发性课程)

  其它课程:

主要包括安全课程、时事课程和节文化课程等,安全课程主要指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的课;

而时事课程是指结合一些重大节日或主要的大型活动而进行的课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分科教学的课程等。

其它课程占总课程的8%左右的比例。

(属于选择性课程)

  3)探索尝试课程评价。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注重评价主体的多维化和互动化,一方面是教师、孩子、园本课程之间的相互评价,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

另一方面是来自家庭、社区、对幼儿园课程、教师、幼儿多渠道的评价信息,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体制。

最终是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孩子、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目前我们主要是根据幼儿园一日活动课程设置来开展相应的评价设计和实施。

共分成:

幼儿运动活动质量评价(快乐10分钟运动情况和户外运动)、幼儿学习活动质量评价(按教师发展等次设计相应的评价表)、幼儿生活活动评价(点心、午餐午睡、幼儿卫生等)以及幼儿游戏活动质量评价。

  二、行为层面:

  在实践中逐步完成对课程园本化的构建,融入了全体教师的智慧,激发了全员的创造性。

让教师明白课程建设并不是额外任务,而是对日常教学工作内容的梳理、归纳和提升。

  1、梳理过程:

  第一步:

对已有的二期课改的课程内容(学习活动上的内容)有选择性的使用:

即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园幼儿发展现状、幼儿园地域特点、课程内容的可行性、主题进展情况等进行筛选,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和方案。

(年级组:

主题框架、内容的讨论;

备课组:

主题教案的讨论)

  第二步:

根据实际情况(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孩子的前期经验等)对所选课程进行调整、修改后再开展教学活动。

(即教师对教案的自我理解、自我构建的过程)

  2、归纳过程:

  活动结束后反思,对课程方案再次进行调整(最理想化的是:

备课组再次共同反思讨论,共同完善教案,这样可以提高质量),最后将该课程充实入我园的课程内容。

根据主题目标将比较完善的教学内容归类放置。

  3、提升过程:

  以科研组牵头对各主题活动的目标、活动内容分别进行审核,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

  以下是我园教师对课程园本化实施的体会和想法:

  新教师:

课程模版给我们提供了借鉴、分享,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教学内容,对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带来了一些启迪,

  老教师:

课程模版对现在的教学有帮助,让我们关注孩子和班级的时间更多了。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完善教案,制作教具以便能更好的推进活动。

  骨干教师:

课程模版是我们节约了备课时间,让我们有了借鉴、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我们可以用更多的多余时间去寻找新的教材,设计和开发符合当前孩子发展需要的新课程资源。

  第三阶段:

后续管理(2008年—)

  课程园本化的后续管理,推动教师进一步具有优化课程园本化的内容和体系,使教师有了不断厚实课程内容的理念。

  可能我们会认为,老师如果拥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内容后,她们会不会沉迷于现有的成品,而不再钻研于专业能力的进一步的提高,这就是涉及到一个课程园本化实施方案不断发展和充实,力求进一步达到课程平衡的后续管理。

  目前,我们只局限于共同性课程和特色课程的自然融合,在学习版块等方面的平衡还需做一下工作:

  1、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

2008学年,我们努力发挥大教研、年级组、备课组的功能,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

通过“集体备课”、“骨干教师‘三轮’备课”、“一课三研”、“周练兵制”、等形式,使原有内容逐步完善,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优化课程,丰富和扩充精品课例,同时逐步使课程内容真正达到平衡。

我们根据非专业教师偏多的现象,开展美术、音乐的专题教学研究,一方面利用研究促进非教师专业技能技巧的能力提高,另一方面也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经过“一课三研”使之转变成比较成熟的美术课程,优化课程内容。

例如:

我们大班根据主题产生的美术活动有:

《送你一束玫瑰花》;

根据名画而设计的《向日葵》、根据绘本《宝贝不可以》而引发的世博活动《爸爸妈妈不可以》等。

又例如:

我们根据各年龄阶段孩子发展的特点,着重开展小班音乐游戏的实践、中班唱歌教学的探索以及大班音乐欣赏的尝试。

2008学年,〈大牙刷和小牙虫〉、〈爆米花〉(小班音乐游戏)、〈我是一朵小花〉(中班歌曲)、〈狮王进行曲〉、〈梁祝〉(大班音乐欣赏)等逐渐成为我园比较珍贵的课程资源。

2009年,我们进一步深刻领会课程目标,通过《乡土游戏在幼儿园运动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课题,充实和丰富幼儿园运动课程,我们将在《晨间快乐十分钟》、幼儿运动器材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将乡土游戏的课程进行延伸和扩展,逐步彰显我园的运动特色。

  2、适时补充内容,厚实课程。

根据大课程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2009年我们除了根据形势增设“迎世博”的主题站点,同时也开展安全教育课程计划和节文化课程计划的制定,锻炼教师微型课程开发能力,并不断充实和丰富课程内容。

在节文化课程制定中,比较成熟可行的是《庆三八》、《清明节》等。

  3、逐步完善评价,均衡课程。

2009学年,我们将根据评价的发展化、互动化和多元化特点,在社区、家长、教师、幼儿和幼儿园方面对评价进行更有实质性的探索和尝试。

  总之,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园本化体系,并将此融入进幼儿园的常规运行中,是推动幼儿园整体发展、加强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管理、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