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1016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实验课教案模板文档格式.docx

蛋白质的两性反应和等电点的测定

1、学习了解蛋白质两性解离性质。

2、掌握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方法。

1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虽然大多数的氨基与羧基以肽键结合,但总有一定数量自由的氨基和羧基,以及酚基、巯基、咪唑基等酸碱基团,因此蛋白质和氨基酸一样是两性解离电质。

2调节溶液的PH,使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数相等,净电荷为零,以兼性离子存在,此时溶液PH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等电点测定的方法有哪些?

3

《生物化学实验》教案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怎样鉴定淀粉酶具有

专一性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酶的高效性、特异性及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2、了解抑制剂的特殊性质和应用等。

1、证明淀粉酶是具有底物特异性的酶,只能作用特异的底物---淀粉,淀粉酶活性大小可以用反应速度来表示,酶促反应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酶活性大小可以用反应速度来表示,即在单位时间内,酶催化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衡量。

3、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称为某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此温度,均使酶的活性下降。

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是什么?

4学时

4《生物化学实验》教案血清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一)

1、掌握血清蛋白质含量的双缩脲法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检测方法。

1、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能与铜离子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肽键,与双缩脲类似,也能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颜色反应,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

2、血清蛋白含量测定方法

3、血清中蛋白测定的应用思考题:

血清中含有哪些蛋白?

2学时

5《生物化学实验》教案血清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二)

1、掌握血清蛋白质含量的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的原理和方法

1、考马斯亮蓝(CoomaieBrilliantBlue)测定蛋白含量存在着两种不同颜色形式,红色和蓝色。

此染料与蛋白质结合后颜色由红色形式转变成蓝色形式,最大光吸收由465nm变成596nm。

在一定蛋白质浓度范围内,蛋白质和染料结合符合比尔定律(Beer’slaw),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染料在595nm处光吸收的增加量得到与其结合的蛋白质量。

本法测定范围为10~100μg蛋白质。

2、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

3、蛋白检测的测定精度思考题:

BCA方法的基本原理?

6《生物化学实验》教案血清中葡萄糖含量测定

1、了解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影响血糖的因素。

2、掌握分光光度法进行血糖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法。

1、葡萄糖在加热的有机酸溶液中能与某些芳香族胺类,苯胺,联苯胺,邻甲苯胺等生成有色衍生物

2、利用葡萄糖在醋酸溶液中脱水后,与邻甲苯胺缩合,生成青色的Schiff碱思考题:

邻甲苯胺溶液配置方法是什么?

7《生物化学实验》教案血清中胆固醇含量的测定

1、掌握血清中胆固醇检测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掌握醋酸酐法和邻苯二甲醛法比色法等检测方法。

胆固醇的测定临床常用的比色法有两类:

1、固醇化的氯仿式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酐-硫酸试剂,产生蓝绿色。

2、

固醇的醋酸、乙醇式异丙醇溶液中加入高铁-硫酸试剂产生紫红色。

由于胆固醇颜色反应特异性差,直接测定往往受血液中其倔因素干扰,所以精细的方法是先经抽提,分离及纯化等步骤,然后显色定量。

实验采用醋酐-硫酸单一试剂显色法。

本法测定100ml血清总胆固醇的正常值为125~200mg。

醋酐能使胆固醇脱水,再与硫酸结合生成绿色化合物。

胆固醇及其酯在硫酸存在下与邻苯二甲醛作用,产生紫红色物质,此物质在550nm有最大吸收,可用比色法定量测定。

胆固醇含量在400mg/100mL之内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本法优点是操作简便(无需将样品中的胆固醇抽提出来获去除样品中的蛋白质),灵敏稳定。

胆固醇可以转化为哪些生理活性物质?

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什么?

第2篇:

化学实验教案案例1口香糖去哪里了【实验器材】口香糖,巧克力【实验介绍】

请孩子先嚼1片口香糖,片刻后再嚼1块巧克力,将口香糖和巧克力在口中一起嚼,孩子亲身体验到口香糖的“嚼劲”失去,疑问“似乎口香糖没有了”。

【教学流程】

(教师的行为和提问想吃口香糖吗一为什么喜欢吃一吃口香糖的好处一吃完口香糖随便丢弃吗一口香糖粘在地面或地板上的坏处一有什么办法清除地面或地板上的口香糖一请同学做实验一引导学生感受巧克力溶解口香糖的神奇效果一请大家反思“用巧克力去除口香糖是否切实可行?

”一鼓励“大家能不能以后从巧克力中研究开发出专门清除口香糖污迹的清洁剂?

【目标整合】

用一小块口香糖引导学生体验过程,信手拈来,却意义非凡:

实验前观察口香糖的状态、颜色、香气;

实验中感受口香糖在口中的状态和甜味变化。

口香糖是小学生们喜爱的零食之一,但很多孩子只是单纯觉得好吃,并不清楚吃口香糖的益处,我们在实验前通过正向引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吃口香糖对人体的三点好处:

清新口气、清洁牙齿、加有木糖醇的口香糖可以减少嘴里的酸性程度,有效防止蛀牙,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通过体验这个小实验,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口香糖的认识和吃口香糖的目的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应用体验的经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试验原理】

巧克力中的热量把口香糖中的胶质破坏了案例2你也可以制作喷泉【实验器材】

“曼妥思”薄荷糖,250mL可口可乐【实验介绍】将可乐瓶盖打开,将1包“曼妥思”薄荷糖倒入瓶中,可口可乐会迅速且大量地从瓶里涌出,如喷泉一般。

【教学流程】提问:

“喜欢喝可乐吗”一观察“可乐中有什么配料”一为什么喝完可乐常常会打饱嗝一有没有尝试“曼妥思”薄荷糖丢进可乐一实验演示一实验告诉了我们有什么危害一如何利用此实验丰富生活【目标整合】

提醒学生观察可乐的配料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从身边学习科学知识的意识。

喝多了碳酸饮料容易打嗝是很多同学经常体验的生活现象,教师就这一体验出发作出浅显解释,突出二氧化碳的变化。

该实验虽然现象明显,但作为老师也要告诫小学生不能将可乐和“曼妥思”薄荷糖一起食用,否则会造成一定危险,。

教师也应再从积极的一面进行启发,鼓励学生模仿此实验自制喷泉,学会用身边的事物丰富自己的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操。

会发生“沸腾可乐”现象,这种现象应该是由于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与糖果疏松易吸水表面的渗透作用所致。

也可能是柠檬酸等酸性物质与碳酸饮料中的碱性物质混合后,会形成柠檬酸钠,过程中还会释放出二氧化碳。

因此如果糖果中含有柠檬酸,那么“沸腾可乐”产生的原理就有可能是酸碱物质混合后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进而造成喷涌。

案例3薯片为什么不能多吃【实验器材】

酒精灯,火柴,坩埚钳,薯片【实验介绍】

用坩埚钳夹住1片薯片在酒精灯上点燃,引导学生从视觉、嗅觉、听觉和感觉四个角度观察薯片燃烧的过程,并做好现象记录。

【教学流程】提问“大家平时喜欢吃薯片吗”一做实验一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一熄灭酒精灯时讲解燃烧三要素一冬天为什么总要吃东西一薯片放热能用于什么一你们知道多吃薯片的坏处吗一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食品【目标整合】

通过薯片的成分介绍,学生可以了解这是一种.高热量且会致癌的食品,多吃对身体不益,彻底颠覆学生对此类零食的观念。

再让同学列举生活中的垃圾食品,教师进行,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

熄灭酒精灯时教师讲解燃烧的三要素:

空气,温度和可燃物,使学生系统地认识燃烧概念。

实验中要求学生及时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素养。

案例4面条可以变色吗【实验器材】

研钵,胶头滴管,3支试管,紫甘蓝(紫包菜),酒精,水,白醋,食盐,发酵粉

【实验介绍】取紫甘蓝菜叶于研钵中,加入少许酒精,进行研磨,制出紫甘蓝汁。

将紫甘蓝汁加入3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少量白醋、食盐溶液和发酵粉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再将滴人白醋和发酵粉溶液的试管混匀,观察颜色变化。

普通的面条是什么颜色一想亲手制作可以变色的面条吗一介绍紫包菜一做实验一鼓励学生猜测颜色的变化一指导学生观察记录颜色的变化一思考“如何制作三色面条”

紫甘蓝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健康食品,教师通过介绍向学生推广,并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以及区别它们的方法。

实验中教师应不急于添加试剂,鼓励学生猜测溶液颜色的变化,增加学生的实验参与感和对实验结果的期待感。

实验后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此实验现象设计制作三色面条,培养学生善于将知识活学活用的意识。

案例5牙膏大“PK”【实验器材】

个杯子,4只带壳熟鸡蛋(大小颜色相近),一瓶1.25L可口可乐,4支牙刷,牙膏(高露洁,佳洁士,中华,两面针各一支【实验介绍】

学生在4个鸡蛋壳上分别均匀涂刷四种品牌的牙膏,保持5分钟后洗掉,并在外壳上做上记号。

取个杯子,各倒上半杯可乐。

将4个涂过牙膏的鸡蛋分别放入4杯可乐中,让学生观察蛋壳表面所起的变化,持续时间约10分钟。

将四个鸡蛋取出,两两一组,互相碰撞(保证碰撞部位相同),两组中蛋壳被撞碎的被淘汰,没被撞碎的再互撞,最终没被撞碎的蛋壳上所涂的牙膏在“PK”中获胜。

教师提问“平时用什么保护牙齿”一“用什么牙膏呢”一“儿童牙膏和成人牙膏有什么区别”一“介绍“氟中毒”一“哪种品牌牙膏比较好呢”一学生实验、对比一引导学生反思该实验的“不公平”一学生讨论、总结实验需要考虑的变量【目标整合】

此实验改自一则牙膏广告,将原来实验中的酸换成了可乐。

牙齿表面和蛋壳类似,常喝可乐会使牙齿变软,但牙膏可以帮助我们保护牙齿,使牙齿更坚固健康。

通过此实验告诉学生要少喝可乐等碳酸饮料,并坚持每天刷牙。

烧不着的棉布

棉布是由棉花制成的,棉花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分子构成的,它含有碳、氢、氧元素,所以是可燃的物质。

布条事先浸过30%的磷酸钠溶液,晾干后再浸入30%的明矾溶液中,再晾于,这样,布条上就有两种化学药品,磷酸钠和明矾,磷酸钠在水中显碱性,而明矾在水中显酸性,它们反应之后除生成水外,还生成不溶解于水的氢氧化铝。

所以实际上棉布条被一层氢氧化铝薄膜包围了,氢氧化铝遇热后又变成了氧化铝和水,就是这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了布条,才免于火的袭击。

经过这样处理过的棉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上都广泛的应用。

液体里面的星光

在一支较大的试管中,加入几毫升无水乙醇(或者是90%的乙醇),再慢慢滴入等量的浓硫酸,在试管背面衬一张深蓝色的纸。

摇振试管后,关闭电灯,用小匙挑一些高锰酸钾晶体,慢慢撒在液面上,晶粒在溶液中逐渐下落,你就可以看到火星点点,恰似秋夜的星光,还有轻微的炸裂声。

那么,高锰酸钾、酒精的混合液里,为什么会发光呢?

因为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接触,便产生氧气,它的氧化力很强,能使混合液中的酒精燃烧而发出闪闪的火花。

在黑暗的地方看,火花便格外明亮

小木炭跳舞

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一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

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

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

请你们欣赏一下小木炭优美的舞姿吧。

你能回答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

答案

原来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

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

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

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

木炭跳起之后,和下面的硝酸钾液体脱离接触,反应中断了,二氧化炭气体就不再发生,当小木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钾上面时,又发生反应,小木炭第二次跳起来。

这样的循环往复,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跃起来。

第3篇: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高三化学组

1高中化学实验教案

(一)浓硫酸的性质

目的:

认识浓硫酸的一些特性。

用品:

托盘天平、烧杯、量筒、验温器、酒精灯、玻璃棒。

浓硫酸、玻璃绒(或石棉绒)、硫酸铜晶体、脱脂棉花、铜片、锌粒、木炭、硫粉、蓝色石蕊试纸。

原理:

纯净浓硫酸的溶解热在20℃时为43.6千焦,所以与水混和时有大量的热释出,它的一系列水化物H2SO4·

H2O、H2SO4·

2H2O和H2SO4·

4H2O都很稳定,是很好的吸水剂。

浓硫酸还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

准备和操作:

1.浓硫酸的密度展示一瓶纯净的浓硫酸,它是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把一瓶浓硫酸放在托盘天平的一边,把同样大小的两只瓶子盛水一瓶半放在另一边,发现一瓶浓硫酸比一瓶半水还重。

98%浓硫酸的密度为1.84克/毫升。

2浓硫酸的溶解热将一支长约80厘米、厚壁细孔玻璃管的一端封闭后,吹成薄壁圆柱形成玻璃球。

球内充满红色酒精溶液作为验温器。

在一只500毫升烧杯里盛水200毫升,放入验温器后,慢慢注入100毫升浓硫酸,边加边用验温器搅拌。

可以看到验温器玻璃管里红色的酒精液柱逐渐上升,表示浓硫酸溶于水有大量的热放出。

在一支小试管里盛98%的浓硫酸3毫升。

取黄豆大小的玻璃绒(或石棉绒)吸足水后投入试管中。

浓硫酸跟水相遇即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而爆溅,并发出“嘶嘶”的声音。

此实验说明稀释浓硫酸必须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3.浓硫酸的吸水性往盛有3毫升98%浓硫酸的试管里投入少量硫酸铜晶体小颗粒,静置片刻。

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即变成白色无水硫酸铜,表示它的5个结晶水已被浓硫酸所吸收。

4.浓硫酸的脱水性往一支盛有3毫升98%浓硫酸的试管里投入黄豆大小的脱脂棉花一小块,用玻璃棒搅拌后微微加热,棉花即炭化变成黑色的絮状物。

5.浓硫酸跟金属的反应在一支试管里加铜片两小片,注入8∶3的浓硫酸2毫升,不发生反应。

将试管微微加热,铜片开始变成黑色,生成硫化亚铜,并有硫酸铜生成。

继续加热到沸腾,黑色物消失,溶液变成蓝绿色,这是因为硫化亚铜被继续氧化成硫化铜,直至全部转变成硫酸铜,同时放出二氧化硫。

2浓硫酸跟活泼金属反应也没有氢气产生。

在另一支试管里加入锌粒两小颗,注入浓硫酸2毫升,并不发生反应。

微微加热试管,闻到有二氧化硫的气味。

继续加热,试管中液体变成浑浊。

进一步加热,闻到有硫化氢臭味。

Zn+2H2SO4(浓)

ZnSO4+SO2↑2H2O

3Zn+4H2SO4(浓)

3ZnSO4+S↓+4H2O

4Zn+5H2SO4(浓)4ZnSO4+H2S↑+4H2O6.浓硫酸跟非金属的反应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木炭一小块和少量硫粉,各加入浓硫酸2毫升。

振荡,不见有反应发生。

小心加热到沸腾,这两支试管里都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

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检验。

C+2H2SO4(浓)

CO2↑+SO2↑+2H2O

S+2H2SO4(浓)

3SO2↑+2H2O

(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认识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

试管、试管架、试管夹、滴管、量筒。

稀硫酸、硫酸钠、亚硫酸钠、碳酸钠、磷酸钠、氯化钡。

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生成硫酸钡沉淀,它不溶于酸,而许多不溶于水的钡盐如碳酸钡、亚硫酸钡、磷酸钡等能溶于盐酸,所以用可溶性钡盐和盐酸可以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1.钡盐的生成在五支试管里分别盛稀硫酸、硫酸钠、亚硫酸钠、碳酸钠和磷酸钠溶液各3毫升,分别滴入少量氯化钡溶液。

振荡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它们分别是硫酸钡、亚硫酸钡、碳酸钡和磷酸钡。

2.硫酸钡的鉴别待这些试管中的沉淀沉降后,倾去上面的液体,各加入浓盐酸2毫

升,振荡。

发现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解,其它三支试管里的沉淀都溶解了。

3注意事项

1.必须把沉淀上面的液体倾去,否则盐酸被冲稀,沉淀的溶解现象就不明显。

2.亚硫酸盐如果保存不妥,会有部分被氧化成硫酸盐,这样生成的沉淀中含有硫酸钡,就不会全部被溶解了。

3.也可以用稀硝酸来鉴别硫酸钡①。

(三)氨的制取和性质

认识实验室内用强碱与铵盐反应制取氨的方法;

了解氨的主要性质。

圆底烧瓶(150ml)、单孔塞、玻璃导管、橡皮管、干燥塔、集气瓶、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表面皿、玻璃钟罩、玻璃筒、石棉网、铂丝、贮气瓶。

氯化铵、消石灰、氢氧化钠、生石灰、棉花、酚酞试剂、浓氨水、浓盐酸。

以强碱作用于任何铵盐的水溶液或固体,都能发生下列反应:

NH4++OH-NH3↑+H2O将混和物加热,氨即挥发出来。

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氨不与空气反应,但在纯氧中能燃烧生成氮气和水;

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能跟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氨跟酸化合能生成盐。

准备:

1.制备碱石灰先称取新鲜的生石灰8克,放在研钵里研细。

迅速称取固体氢氧化钠3克,称好后立即埋入已研细的生石灰内,充分混和并研成粉末,即得碱石灰,制备好后要放入密闭的容器或干燥器内。

2.装置氨发生器将氯化铵2克和消石灰5克混和均匀后平铺在试管的底部,装置如图7-77。

4操作:

1.氨的制取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混和物,即有氨气发生。

因氨比空气轻,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为了防止氨气扩散到瓶外,在集气瓶口塞一些疏松的棉花。

用玻璃棒蘸一些液盐酸放在瓶口处,如有白烟生成,表示氨气已收集满。

(四)铵盐的化学性质

认识铵盐的一些化学性质。

玻璃管、双曲管、酒精排灯、酒精喷灯、酒精灯、玻璃棒、坩埚。

氯化铵、pH试纸、硫酸铵、硝酸铵、氢氧化钠、铜片。

固态铵盐加热时极易分解成氨和酸。

如果组成铵盐的酸是挥发性的,氨与酸一齐挥发,如果酸是非挥发性的,则仅有氨逸出。

如果组成铵盐的酸有强氧化性的,则分解出来的氨有一部分被氧化为氮和氮的氧化物。

铵盐和碱作用,氨即挥发出来。

1.制备长试管取一支长约30厘米、内径约2厘米的玻璃管,把它的一端在酒精喷灯上熔封起来,制成一支特长的试管备用。

2.弯制双曲管取一支长约35厘米、内径约1.5厘米的玻璃管,在酒精喷灯上先弯成夹角约120°

、一臂长约12厘米、另一臂长约23厘米的曲管。

再把12厘米长的一臂在6厘米处向相反方向弯成约120°

角,即成。

操作:

1.铵盐受热分解在长试管里盛氯化铵2克,用酒精排灯在试管底部加热。

不久氯化铵即开始分解,一部分氨和氯化氢气体从试管口逸出,另一部分在试管口附近内壁上又重新结合生成氯化铵固体。

5为了观察分解产物,这个实验可以用曲管进行。

在一支双曲管中部盛氯化铵2克,两端各放湿润的pH试纸一条,然后用酒精排灯加热氯化铵(图7-88)。

一分钟后,上端的pH试纸变成黛绿色,pH约为8;

下端的pH试纸变成桔红色,pH约为6。

这是因为氨的密度较小,扩散速度较快,先从向上的一端逸出。

氯化铵的密度较大,容易从向下的一端逸出的缘故。

这个实验如果用石蕊试纸则不易鉴别。

加热分解硫酸铵,在试管口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显现碱性反应。

加热分解硝酸铵时,用量要少,因为生成的硝酸对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5NH4NO3=4N2+9H2O+2HNO3

2.铵盐跟碱的反应在一支试管里盛少量氯化铵固体,加氢氧化钠溶液1毫升,在火焰上加热,用手掌在管口扇动,可以闻到强烈的氨味。

这是铵盐的特殊反应。

3.铵盐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在坩埚内盛氯化铵晶体一小堆。

将光洁的铜片在火焰上灼烧到表面上产生黑色的氧化铜薄层后,立即插入氯化铵晶体里,即见有白烟发生,这是升华的氯化铵(氯化铵在520℃时升华)。

拿出铜片,黑色的氧化铜已去除,仍变为紫红色的铜。

这是氯化铵受热分解后生成的氨的还原反应。

2NH3+3CuO

3Cu+N2↑+3H2O这个实验说明在金属焊接上用氯化铵作焊药以除去金属表面上氧化物薄层的作用。

(五)铵根离子的检验

掌握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

烧杯、表面皿、量筒、天平、砝码、玻璃棒、试剂瓶、滴管。

碘化汞、碘化钾、氢氧化钾、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消石灰。

以强碱作用于任何铵盐的水溶液或固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